同奔小康路——锦屏县雷屯村新农村建设纪实

时间:2019-05-12 16:5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同奔小康路——锦屏县雷屯村新农村建设纪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同奔小康路——锦屏县雷屯村新农村建设纪实》。

第一篇:同奔小康路——锦屏县雷屯村新农村建设纪实

同奔小康路——锦屏县雷屯村新农村建设

纪实

不见炊烟起,却闻饭菜香;村道宽敞整洁,有线电视普及率100%,全村177户,家家户户参加改水、改厕、改厨、改灶、改圈、推广使用沼气的“五改一推广”,村寨面貌焕然一新。这就是笔者在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锦屏县敦寨镇雷屯村看到的情景。

锦屏县敦寨镇雷屯村地处美丽的亮江河畔,是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也是国家农业部命名表彰的“生态家园示范村”。近年来,该村群众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共投入项目建设资金60多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工程,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2005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80元,成为锦屏县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雷屯村有4个村民小组、177户779人,其中“十星级文明户”78户,占总户数的47.3%。“文明生态富裕村”创建工作实施后,县、镇党委分别明确了一名党政领导联系创建村的工作,镇、村两级成立了“文明生态富裕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分别由镇党委书记和村支部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

长,将通村公路、文教卫生、社会治安、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中。

走进雷屯村,一栋栋砖木结构的民房掩映在绿树丛中,一条条宽敞整洁的水泥村道联通各家各户,村前的多熟制稻田里,各种瓜果、蔬菜长势喜人。通过实施“五通五改一场建设,三建三化两上提高”工程,全村农户的85%都建有沼气池;新修通村公路5公里,开通程控电话100门,占全村总户数的56%;新建完成了村两委办公楼,村内建有计生室、远程教育室、文化活动室,村卫生室。修建了一个标准水泥球场,村内主要街道新安装了照明路灯。群众自筹资金完成村内道路硬化建设2870米,占总道路面积50%; “改厕、改厨、改灶、改圈、建沼气”工程惠及家家户户,全村177户农户中,已完成改厨177户,改灶171户,改圈139户,改厕112户。

雷屯村以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农村建设,村里发展破季疏菜350亩,优质稻种田180亩,优质果品700亩,该村现已形成蔬菜、水稻、西瓜、养殖、果树为主的五项支柱产业。2005年,全村年总收入达到185万元,人均收入超过2200元,人均住房面积24.8平方米。农业适用技术普及率90%以上,每户劳力中至少有1人熟练地掌握了2门以上适用生

产技术,每100户拥有机动农机具25台。

通过创建活动,雷屯村的村规民约和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群众监督制度得到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村几年来未出现计划外生育,育龄妇女和节育对象主动到计生部门落实措施已成为自觉行动。村民对村两委工作的满意度和村务公开的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正走在致富路上的村民还自发组建业余文艺队,利用闲暇时为全村群众表演文艺节目。

第二篇: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纪实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纪实

白竹山下小康路--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侧记

**县龙潭乡白竹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113户508人,86的都是苗族,自解放以来,这些苗族同胞就一直生活在这巍峨的白竹山脚下的大山深处。

由于地处穷山恶水,过去的白竹村,苗族群众吃的山毛野菜,住的是垛木房,不通路,信息闭塞,生产经营粗

放,是属于特困村。近年来,全村苗族群众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立足全村实际,发挥山区资源优势,积极开展脱贫致富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如今的白竹村,核桃成林、果树成园,公路通到了6个村民小组的门前,户户点上了电灯、家家有电器、多数村民看上电视,部分人家购置了农用车。昔日的特困村变成了如今的富裕村。

“要脱贫先修路”。白竹村山高路不通,与外界形成隔离,严重制约着山村的发展。要脱贫致富首先要修路的观念形成了全村苗族群众的共识,于是在村党支部的引导下,全村广大村民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当地在外工作干部的特殊作用,一处筹资一点和村民自愿义务投工投劳相结合的办法,苦战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全村6个村民小组,村村寨寨通了公路,架起了与外界联系之桥,给白竹村插上了脱贫致富的翅膀。从此,山货成了城里人最受欢迎的交易品,现代生活的信息及生活用品不断向大山深处渗透,白竹村开始在脱贫的轨道上腾飞。

“要脱贫种核桃树”。靠山吃山,白竹村在多年的发展中总结出经验,白竹山多地广,气候非常适宜核桃树的生长,白竹要脱贫致富就要种核桃树。于是,白竹村广大村民充分利用地利,家家户户在适宜区广泛种植发展核桃树,近10年来,成片成林的核桃树已挂果,核桃成了白竹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

“要脱贫必须接受科技”。白竹村在加快脱贫致富活动中,充分感受到科技生产和实用技术的价值,使接受科技服务和实用技术培训成了白竹村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定期开展以核桃育苗、嫁接、修剪、病虫害防治、节能灶改造、沼气池建设、养殖等为主的实用技能培训,深受广大村民的欢迎。如今,白竹村已实现农户基本掌握2至3门致富技能的要求。好范文版权所有

“实施六个一加快了白竹村脱贫致富步伐”。为了加快脱贫步伐,白竹村从2005年开始实施“六个一”工程,即全村113户每户在好范文版权所有一年内建成一个核桃园、一个沼气池、一个菜园、一个水窑或水池、一个卫生厕所、一个太阳能洗澡间,并结合改灶、改畜圈、改厕等,有力地推动了脱贫致富步伐。

白竹村通过10多年来的脱贫致富活动,在脱贫致富路上越走越宽,如今,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年前的不足100元增加到了1260元、人均占有粮不足160公斤增加到了750公斤,成了当地的富裕村之一。

第三篇:落花屯村2011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落花屯村2011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落花屯认真贯彻湄潭县新农村会议精神,进行了认真地调查研究,制定了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在宣传发动上突出了广泛性,在安排部署上突出了整体性,在结合实际上突出了针对性,在形式载体上突出了创造性,在狠抓落实上突出了实效性,创新领导机制,找准工作切入点,全面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我村在乡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全体党员和广大村民共同支持和配合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村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为工作路径;抓点示范、连线扩面、整体推进的思路;以村组干道的硬化、村庄美化、绿化、改水、改厕、规划新街建设为重点;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中央20字方针要求,带领和团结全村村民,大力实施年初确定的各项实事工程,不断强化基层组织、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三项建设,使我村村级集体经济和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增强合力,是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 按照乡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工作的部署,在此我村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把新农村建设当作一项中心工作来抓。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党总支的核心领导作用、村民代表的支撑作用、村干部的服务作用和村级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调整我村产业发展结构,拉动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为村级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四是不断创造良好的村级环境,赢得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

二、深入调查,摸清村情,制定计划,是我村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

我们着眼于农村生产力的新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新提高、社会文明进步的新风尚、生态环境良好的新面貌、依法民主管理的新体系等方面的内容,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现代农民”的总体要求,围绕农村“产业集中化、农民社区化、生产规模化、组织合作化、保障社会化、环境生态化”的基本思路。根据本村实情,制定了以下工作目标和措施:

1、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首先是加强班子建设,结合农村践行宗旨教育活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20字方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深入开展村党支部书记“双带致富”和党员“十带头”活动,建立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监督委员会运作机制,提高村、组干部和农村党员的素质。村组干部和农村党员普遍掌握1—2门致富技术,重视农村无职党员的教育管理并发挥其积极作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并按l:1的要求配备村级后备干部。

2、推动经济快速发展,面向市场,立足实际,用产业化的思路经营农业,用市场化的思维调整种养结构,用科学化的手段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重点抓好种养殖、种植、个体经营三大产业建设,实现全村做大做强富民产业,确保农民增收。

3、全面推进社区文明新村建设,加大对村级基础设施的建设。年底力争争创县级卫生村达标。

4、进一步加快农民知识化工程。针对农民文化偏低、技术单一的问题,借助依托远程教育这一平台,全方位地举办各类农业技术、科普培训班,今年完成500人次的农民培训。全面提高全村农民的知识水平。

三、筹集资金,抓好落实是我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着力点

新农村建设工作内容多、标准高,需要投入的精力和财力很大,为确保新农村建设进度和质量,我村党总支、村委会正确面对新形势,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用各种方式充分利用好地理的优势,加强全村实事工程建设步伐,积极为村民办实事,今年投入156万元用于全村实事工程。其中用于村道维修27万元,完成道路硬化1万平方米;用于创建卫生所和村级办公阵地投入76万元;用于办公室装修和办公室环境整治53万元;

四、构建和谐,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是我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中心点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一年来,注重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坚持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农村工作政策,认真妥善调处农村因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确保全村社会稳定。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各项工作;

1、面对矛盾纠纷增多,治安问题增多,安全隐患增多现象,首先加强治安防范、强化队伍建设,发挥治保调解组织和群防群治的作用,加强日常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提高调解水平,提高调解队伍素质,提高调解工作效率,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及时消灭在萌芽中;其次,我村从自身实际出发,加强对村级联防队力量建设,四月份,调整充实联防队伍,我村现有专兼职联防工作人员30人,每天晚上安排义务巡逻在全村各居住区周围轮流开展巡逻,确保一方平安。

2、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针对本村外来流动人口多,积极完善流动人口登记管理服务运行机制,严格流动人口登记发证制度和长效管理制度,今年来,我村村民出租房屋无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

3、深入开展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村民的法制意识大大提高,法律法制知识增强,逐步形成使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财产权益。能够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使本村辖区内未发现刑事案件。

4、实施八大保障制度,对失无收入无保障人员完善了农保、养老保险、低保等制度,做到人人有保障。完善了农村的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全村覆盖率达95%。

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一年的实践,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一是部分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二是“四化”工作发展不平衡,农村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建设相对较快,社会和谐化建设初见成效,住房新型化建设由于受土地政策和资金的制约,发展相对较慢,规划实施中部分村民要求建房难以启动。三是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各类专业协会工作运转困难。四是村级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投入困难,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六、明年工作打算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我们决心在2012年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本村的具体实际,加强干部队伍的领导,取长补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结合农村党员教育活动,把新农村建设与平安村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实践中。

2、扎实抓好“三个工程”,即抓好“班子工程”,建设开拓务实、团结协作、勤政为民、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不断增强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抓好“载体工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抓好“保障工程”,以经济为支撑,不断加大投入,推进文明村寨、富裕村寨、和谐村寨建设进程,加快“四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3、要切实发挥好“党总支统一领导、村委会齐抓共管、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领导、强化协调,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4、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通过新农村建设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体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各种制度建立健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环境安定有序,使我村成为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在全乡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2011年12月30日

第四篇:市政协包抓村新农村建设纪实

市政协包抓___村新农村建设纪实

当我们踏入城关镇古仙湖下游的___村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整齐的农民住房,以绞股蓝为主的产业园建设,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面,路边的香樟树随风向人们展示,这里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就是市政协今年包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距县城五公里的___村村,现有五个村民小组,246户,924人,588个

劳动力。全村总耕地面积2900亩。今年元月自市政协确定为包建示范村以后,他们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协调市县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实施重点突破,坚持五个到位,较好地完成了当年包建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赢得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

选准工作着力点,实施重点突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全新的课题,他们进入所包抓的村以后深入调查研究,先后召开各类会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找准了工作的切入点,把群众最关心的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民居工程改造、社会公益事业作为今年的突破口,实施新的突破。

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他们根据村情户况和市场分析,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采取“板块布局、集约经营,大户带动,小户参入”的模式发展绿色产业。首先他们紧紧抓住平利县建设“全国绞股蓝生产第一县”的发展机遇,选准市场前景看好的绞股蓝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项目,在分户规划的前提下,连片发展绞股蓝240亩,并请县茶叶技术专家精心指导,促使农民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并获得较好收入,亩产值达3000余元,仅此一项总产值达到80万元,人均新增487元。

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措资金45万元,硬化村级道路1500米,修建排水沟510米,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多方筹措资金,兴建了230米的防洪大堤,总投资达到20多万元,有效保护了四个组近150余亩的基本农田和160亩的绞股蓝产业。

大力实施民居改建工程。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批对农户旧房进行改建。现已完成93户、276间刷新和改建。其中徽派建筑改造51户、150余间。总投资达到120万元,其中:县上配套投入4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

加快荒山绿化和庭院美化。采取农民投工,林业部门投苗的方式,协调配套近30万元的资金扶持,沿平镇公路村内四公里栽植香樟树600株,刺槐、石榴等1.4万株,县委书记确定的206亩荒山绿化示范点现已全部完成,植竹3万余株,落实荒山管理1500亩,修建花坛160米。

社会公益事业有新突破。争取台籍老板无偿投资40余万元修建村级教学大楼,约900余平方米的主体工程现已完工。市政协还组织相关委员为学校解决140套课桌凳,7个书柜并配齐图书,投资达3万余元。还多方筹资3万余元利用学校操场建起了村民娱乐健身场所一处,水泥硬化场院400平方米。县委组织部还为市政协联系的该村党员活动室进行了修缮,并配备了电教设备,使村活动室达到了规范化。

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他们协助村上修订完善了村民公约,刷写了永久性标语六幅,制作村民行为规范的三字经等活动牌三块,开展了创市级文明村活动以及创卫生文明户联评活动。近期开展了卫生文明户联评,通过对照条件评选出25户最佳卫生户进行了挂牌。还帮助村上成立了环卫队,对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清运,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大力开展普法教育,社会秩序井然,计划生育率达到100。一种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爱家乡的社会风气正在形成,村民的思想道德行为和精神面貌发生了质的飞跃。

强化工作落实措施,坚持做到五个到位

首先做到政策宣传和思想发动到位。他们通过召开支部大会、群众会,利用板报、标语等有效途径,广泛宣传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共平利县委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同时,为村民农户制作了(中央20字方针,市县“八个有、八个一”及村民行为规范)等政策标准为内容的彩色图片250份,投资达到4000余元,分发给每个农户张贴,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深受群众欢迎。通过政策宣传,使群众明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刻含义,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极大的提高了人民群众自觉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

其次是科学制定规划到位。在年初他们根据村情实际,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指导、统一管理”的原则制定了___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分年实施的目标任务,并送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批准。在明确任务的基础上制定了工作措施,今年从村民最关心的事抓起,先易后难,定期达标。

三是领导真抓实干指导到位。市政协主席张仁莲先后三次到村召开镇村领导、市县相关部门参加的联系协调办公会,县委、政府、政协主要领导亲自参加,重点解决实施中的项目、资金到位问题。副主席高怀德、陈安生、胡必进也多次深入该村视察指导。在此基

础上,市政协机关还抽出2人到村具体包抓。他们坚持吃住在村,现场指导,为群众排忧解难,组织督促资金到位,随时通报进展情况,为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为领导当好参谋。

四是资金项目协调到位。该村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新农村的基础性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他们一方面同村两委班子组织农民筹措资金用于新村建设,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的家园自己建;另一方面对重点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等项目投入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实行项目配套。同时还组织市政协机关和市直有关民营企业老板向新村捐物、捐款。据统计今年该村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达272万元,其中农民自筹102万元,协调配套项目及组织社会力量捐资达170万元,确保了该村建设项目的有效实施。

五是落实措施到位。在市政协的帮助下,不断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内因作用,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从村到组,从支部到党员,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有任务,全民有责任,定期考核奖惩,限期完成任务。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明显提高。在此同时,市县相关部门主动配合,积极搞好项目技术指导和资金到位,促进了该村建设的整体推进。

包建出硕果,群众喜乐乐

通过市政协卓有成效的包建,___村村的山正在变青,水正在变绿,路正在变宽,居住环境正在变美,人的观念正在变新,生活更加殷实。据初步估算,该村今年可实现总收入320万元,人均纯收入可达到2020元,与2005年相比人均净增170元。正如村民袁辉贵所说:“自市政协包建我村以来,我们见的大领导深入基层最多,给群众办的实事最多,得到的实惠最多,村貌变化最快,人们的观念明显改变,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希望来年再帮扶我们这个村”。是的,这是群众发自内心肺腑对市政协的称赞,只要再创建二、三年,一种“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会展示在世人面前。

第五篇:平利县城关镇龙头村建设新农村纪实

平利县城关镇龙头村建设新农村纪实

2006-2-20 9:29:00陕西日报袁治强 熊荣军

播撒希望的种子

初春时节,走进平利县城关镇龙头村,映入眼帘的是“碧水蓝天马头墙,翠竹绿树映山庄”的亮丽风景,一条条宽敞笔直的机耕路,一道道清沏见底的引水渠,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建筑,一块块整齐划一的规模产业园,勾画出一幅富裕文明、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

生态铺垫开辟“经济农村”新格局

进入种植绞股蓝年收入逾10万元龙头村民吴济礼家,一家人正与亲朋好友围着炉火谈笑风生。吴济礼是党员带头致富能人之一,他利用酒厂、养猪厂、绞股蓝加工厂发展立体化循环经济,用玉米、大米等粮食酿酒,用酒糟喂猪,用猪粪发沼气,不仅解决照明做饭问题,与城里人用液化气一样卫生方便,而且还有了种植绞股蓝的有机肥。在他的带领下,附近村民种植绞股蓝120亩,2005年仅此一项户均增收1000余元。

镇长邓文明详细介绍说,龙头村依托位临古仙湖文明生态景区的优势,抢抓退耕还林机遇,以生态旅游开发为中心,以产业建设为支撑,实施山、水、田、园、路、宅整体规划,奋力建设综合示范先进村。全村退耕还林栽杉17.5万株,河边栽柳6公里,路边栽樟3公里,栽桑2万株,全村85%的土地都种上了高效经济作物,绞股蓝、蚕桑成为农民增收的两大支柱产业。连续三年来,该村人均纯收入每年净增20%以上,去年达到2300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560元。民主管理打造“稳定农村”新样板

在龙头村,小到环境卫生,大到土地流转,所有的村务都让村民知情、让村民参与、让村民做主、请村民监督。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让每个村民都了解干部工作规范、岗位职责、村规民约,随时可监督村里的工作。

随着村上经济实力迅速增强,让村干部意想不到的是,经济上去了,日子好过了,村民对干部的不满反而增加了。于是他们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龙头村先后建立了《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村民大会制度》等系列制度和扶贫帮困、联系群众、干部走访等台账。全体村民代表会几经讨论,最后形成决议通过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凡是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都要提请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在硬化3218米路面、建设2座便民桥,建设2处饮水工程等重大事情决策前,村里首先召开村委会、其次召开群众代表会、最后召开村民小组会,征求广大村民意见,按大多数人的意见做出决定。

龙头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由群众推选信任的村民代表,组成财务监督小组和政务监督小组,重点对村委会工作、干部作风、制度执行、财务管理、村民意见落实、实事工程项目等进行监督。村民说,村里事让村民知晓、由村民作主、请村民监督,干部对村民有了感情,村民有事在村民代表大会畅所欲言,所有矛盾不用上访,在村里就解决。生态文明村描绘“和谐农村”新画卷

附近十里八村的姑娘出嫁,都要让迎亲的车队从龙头村经过,为了取个好镜头。

平利县龙头村大力实施绿化美化进万家、公民道德进万家、科技文化进万家活动,建设女娲故里生态文明村。从改

善人居环境入手,按照“一户一张图”、“一院一特点”的规划设计徽派马头墙建筑,村民在房前屋后植树种草兴花,深入开展治理乱垛、乱倒、乱泼、乱放、乱扔“五乱”和日常杂物、生活污水、室内垃圾“三清理”活动,清理陈旧户外宣传标语及广告牌,人饮工程入户154户,改造旧房54户,建成徽派庄院大户22户,河边栽柳6公里,路边栽樟3公里,引资建成古仙湖度假山庄,观赏亭2座,观赏池3口,发展高品位农家乐4户,龙头村成为休闲的乐园。

党员如今是龙头村最吃香的人。龙头村投资3万多元,建成了高标准村两委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配置了电教设备,建立健全了支部议事规则、民主评议党员和村干部、党员目标管理责任制、“三会一课”、支部组织生活、党员学习教育培训等各项制度,把党员活动室建成了党员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科技培训中心、政策指导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议事中心,实行党员干部轮流值班制度,方便办事群众。同时依托村党员活动室成立了老年活动中心和农民科技文化技术学校,定期组织活动,宣传党的农村政策,推广科学技术知识,党员能人大户现身说法,引导全村人民共同致富。去年又组建了茶艺表演队和锣鼓队,群众在自娱自乐中受到熏陶和学习科技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村上多次荣获省、市、县各级“文明村”、“模范村民委员会”、“科技示范村”、“敬老模范村”等荣誉称号。

一位好支书、一个好支部、一群好党员,正带领村民展现一个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村和谐的新画卷。

下载同奔小康路——锦屏县雷屯村新农村建设纪实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同奔小康路——锦屏县雷屯村新农村建设纪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