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河屯镇车厢店村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多元筹资建新村统筹发展促和谐
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常委:
近年来,大河屯镇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的机遇,将新农村建设与农综开发、“空心村”整治、集镇建设、烟叶示范方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政府引导,群众为主、多方筹资”,整合各种资源要素,“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积极探索出了一条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目前,已初步建成车厢店、褚庄、刘楼、粪堆王、前张湾及黄楝树村移民新村6个新农村。乔庄村已完成规划和工程预算。现将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向政协全体常委作以汇报。
一、主要做法
(一)宣传发动,鼓足干劲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旨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涉及面广、投资大、任务重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因此,我镇高度重视宣传发动工作。为炒热群众思想、鼓足干劲、拓宽筹资渠道,我镇一是组织群众代表、村组干部、党员到外地参观学习,开阔视野;二是多次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群众大会,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描绘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引导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三是鼓励各村动员本村在外工作、务工经商的成功老乡,为家-1-
乡新农村建设捐资捐物、帮助争取项目资金。
(二)选准试点,科学规划
全镇26个村委,全面铺开地建设,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我们采取“试点先行、总结经验、逐步实施”的方法,将全镇新农村建设与农综开发、空心村整治、沿路路沿线整治、集镇开发、移民新村建设统筹考虑,选取的刘楼、褚庄、粪堆王、前张湾、车厢店、乔庄等村,既属于农综开发项目区,又有扶贫、烟叶示范方建设等项目,这样可以整合各种要素资源,确保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
规划时,我们整合村建、国土、交通、水利等部门的专业技术力量,并聘请县专家到镇指导,对村内村外主次干道、建房排位、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等配套设施进行科学规划。在规划中,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方案得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认可。
(三)群众主导,多元筹资
充足的资金是新农村建设的保障。在镇财政资金紧张、上级项目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不等不靠,充分发扬群众的主导作用,采取“镇财政补一点、向上争取一点、大头靠自己”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我镇车厢店村,两期工程共投资195.7万元,其中,在外经商人员捐资、争取项目资金、群众自愿捐资、群众义务工折资达148.2万元,占总投资的76%。
(四)统筹兼顾,科学建设
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统筹兼顾,注重村容村貌、发展生产等外在建设,更注重提高群众素质、改进村风民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内在的建设,实现了新农村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取得的成效
(一)村容村貌的得到较大改观
结合空心村整治、沿路沿边整治,规范村内建房用地,整修硬化村内主次干道,修建硬化排水沟,安装路灯,粉刷墙体,制作宣传版面,美化墙体,建设配套齐全的文化广场、文化大院、乡村图书馆。
通过新农村建设,昔日村内柴草乱堆乱放,牲畜粪便随处可见,道路坑洼不平,家禽、牲畜到处乱跑的现象不见了,水泥路铺到各家各户,自来水接到厨房,汽车、摩托进入寻常百姓家,以车代步成为现实。幢幢“小洋楼”整齐划
一、宽敞明亮,整齐漂亮的风景树、花草赏心悦目,干净整洁、花香四溢的庭院生机盎然。
(二)生产得到发展、群众生活日益富裕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实现了“路相连、沟相通、田成方、树成行、旱能浇、涝能排”。
调优结构,发展特色农村经济。建成3个粮食高产示范区。根据各村实际,引导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业。褚庄、刘楼、粪堆王三个村建成了集中连片的烟叶种植区,烟叶成为村里的特色支柱产业。河南裕嘉农业公司入驻我镇,促进了全镇土地规模流转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车厢店村建成以“9120”为主导的优质花生制种基地3000亩,占全村耕地65%以上。以黄牛、生猪为主的畜牧养殖业已成规模,切实增加了群众收入。
发展务工经济,拓宽增收渠道。喊响“勤劳致富光荣,偷懒贫穷可耻”、“一个人致富光荣,带领全村共同致富更光荣”的口号,号召在外务工、经商成功人士,实行“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邻居带邻居”,共同致富。和市、县的技工学校建立长期联系,引导年轻人学一技之长,谋一份好工作。
(三)移风易俗,乡风民风日渐文明
鼓励和引导群众到文化大院、文化广场、图书室、村远程教育室,休闲、娱乐、学习,接收新知识和新思想。广泛开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活动,提高群众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深入开展“三创四评”活动,带动广大群众比、学、赶、超的积极性,激发了村民讲道德、求发展、争创业、争奉献的热情,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促进了农村的和谐发展。
镇专职巡逻队不间断巡逻,各村打架斗殴、聚众赌博、小
偷小摸现象大幅减少,群众安全感指数和幸福指数不断上升。
(四)加强自治,管理不断民主
认真贯彻《村民自治法》,完善相关村规民约。健全村民代表、村民理财小组、监督小组、调解小组等自治组织。村班子主动带头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廉洁自律,一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民主决策程序进行。群众的参政、监督、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
(一)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障碍。目前,资金来源仍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这样,乡镇只能每年建设1—2个村。同时,受资金不足制约,影响建设的质量;
(二)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农民的问题才是“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没有生产的发展、生活的富裕,只有漂亮的村庄,不能算作真正的新农村。因此,如何让农村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让农民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一。
(三)基层组织力量薄弱依然是新农村建设的软肋。如果基层组织的班子薄弱,缺乏有力的带头人,必定影响新农村的建设。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思想僵化、缺乏创新意识、责任意
识和为民意识成为一些基层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依然明显。在农村文化事业方面的长期欠账,以及相关人才的缺乏,年轻人大量外出,留守人员多为老、妇、幼,如何能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带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让主流意识形态占据广大农村,成为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建议:(一)加大财政投入。在国外市场需求不断萎缩,出口乏力,外向经济受挫的情况下,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资,不失是扩大内需、解决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好办法。
(二)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加大惠农补贴力度,调动群众的种植、养殖积极性。加强民间经济组织建设,提高群众经营市场的能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民二次择业能力。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执行好现有的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大学生、在外经商、务工中的“能人”回村任职,加强党员的培训,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
(四)通过争创活动的开展,提高群众道德素质,培育良好的村风和民风,提高群众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零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武功镇聂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本文作者:陈科宁 好范文原创投稿
武功镇聂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武功镇聂村是个农业重村,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等各界人士的关注,我们积极发动群众,精心组织,自我加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和扎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这两年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情况如
何?还存在什么问题?未来如何发展?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
一、基本情况
武功镇聂村位于武功镇西塬,距西宝北线1公里处,辖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36人,总户数334户耕地面积1680亩,有党员28名其中女党员1名,60岁以上党员8名,40岁以下党员9名,该村,一面临沟,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物产丰富 有着丰富传统的种植养殖经验。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县委、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工作成效
1、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2006年底,县财政支助该村资30万元发建起了生猪养殖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07年9月镇上扶持又建起大棚蔬菜基地拉长了产业链条实现了蓄、沼、菜、产业链,拓宽了群众收入的路子。07年按市场每头猪净利润600元,每舍年出栏生猪200头算每户年纯收入12万元,并且年底黄瓜就已上市每棚年纯收入可达到1.2—1.5万元08年虽说市场波动,但群众收入还是稳中有升08年人均纯收入3800元。与此同时该村又采取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群众自筹资金,水泥硬化了通村路及村间街道,建起了花坛,完成了绿化,改善了人居环境;新打机井2眼,解决了人畜饮水;建成面貌一新的村委会、广场、超市、图书室牢固阵地改善了基础设施;办起了农家书屋,配备了广场休闲、娱乐设施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2强化了农村基层组织,党员干部素质明显提高、自富带富能力明显增强。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过去两委会面积小,环境差,破烂落后,而且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少、组织生活缺乏。自07年新建了阵地140余平方米,安排了干部驻村、并配备了电脑、投影等电教施、材料以来,通过这个平台党员干部学习经常化了,并对无职党员进行了设岗定责,还能公开承诺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同时还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增强了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也提高了党员、干部素质和自富、带富能力,为该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队伍保障。
3.信息的灵通,增强了准确把握市场的能力,促进了我村经济快速发展。
农村信息匮乏,农民分析市场信息能力差,对市场供求信息掌握不灵,农业生产只凭经营者直觉和经验决策,农产品市场价格大起大落,生产经营呈周期性波动,市场竞争力不强,社会资源浪费巨大。信息交流不畅,农业生产迫切需要的一些实用技术欲求无门,种植、养殖技术缺乏,直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农业多元服务新体系,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加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指导服务工作,组织引导农民拓展商机,加强农业科研和生产活动的沟通,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有序流动,07年县上为我们免费装上了电话、电脑网线,我们经常利用电脑网络向群众查询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价格、销路及市场等方面信息,同时还办起了田园信息专栏不定期向群众宣传小麦病虫害防治、生猪养殖、防疫,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等信息,实现了现代农业时代信息的经济价值,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
4、农村医疗制度得到了改革
2006年以前,据了解调查我村农民应住院而没有住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民占全部贫困农民的比例上升到33.4%;58%的患者因为经济困难应治疗而没有治疗,73.1%的患者还没有治愈就要求提前出院。这些数字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的就医困难。从2006年起,中央和县财政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06年07年我村参合率达到98%以上,08年09我村参合率连续两年均达到了100%,08年全村农民住院共计报销56户,金额达10万余元,群众确实在这方面得到了实惠。
5、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我村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06年至今我村累计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局畜牧兽医专家和县农林局畜牧兽医专家大棚蔬菜、小麦、玉米种植专家来我村举办培训会28次,同时还高
薪聘请大棚蔬菜种植技师常驻我村指导作务,使农民种植、养殖技术得到了大力的提高,为不断推出新型农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我村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
断得到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直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并做到“村务公开”“一事一议”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1.产业发展局限,结构有待扩展调整2006年底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该村建成了可存栏2000头的肉猪育肥基地。两年来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由于产业规模局限,有育肥基地没有繁育基地,猪苗来源基本都是从农贸市场及周边农户家中零散购回,而且购回的猪苗品种不纯、大小不
一、出栏周期长,加之走街串巷可能购回带病仔猪,难免有个别猪染病,造成猪群交叉传染,风险较大,效益不能稳步快速提升。
2、村民环境意识淡薄该村村民普遍存在环境意识淡薄的现象,村间卫生治理措施还不够得当,许多地方还存在死角。虽然通村路、村间街道和广场已全部绿化景色宜人,令人耳目一新,但是许多地方还可见群众乱扔、乱倒的生活垃圾。同时猪场排污还存在排污缺陷,每到夏季蚊虫滋生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也破坏了自然环境
3产业协会发展缓慢,尚未形成健全的制度。如养猪协会和大棚蔬菜种销协会,由于没经费、经验欠缺、运作盲从等种种原因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4、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县、镇下拨每年经费,无法维持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截至现在该村修路、建广场、等还负债29万余元,有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村干部正常的生产生活。
5、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政策观念淡薄。大多数村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村民思想还比较保守,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文化素质方面,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文化较高的纷纷外出务工。在我的调查中发现很多村民由于文化水平低,对国家的各项法规、政策了解的很少,很少有人能真正的理解何谓“三农”,何谓“新农村建设”,这些都不利于农民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5、基层组织建设虽有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为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加强学习、改造思想,同时镇上还下派了工作能力强、文化层次高发展眼光远的干部驻村挂职帮助学习和工作。但个别党员、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还乐于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工作被动、疲于应付。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单一。
四、发展的几点思索思
1、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狠抓产业升级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农民经济底子薄,赚起赔不起,抗市场风险能力很差。所以要加快产业升级、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快速增加。
2、提高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普及程度
继续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3、加强明化建设
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不断编修新农村发展规划,不断改变农村面貌。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结论
新农村的建设不仅仅是经济层面上的建设,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新农村发展的中心,不仅仅是使农民增加收入,而是全面提升农民素质,让农村更好的发展。,要搞好一个村的新农村建设,光靠政府的扶持、拨款是不够的,重在引导,要让群众在得到利益的基础上,自发自觉的进行自己的新农村建设才是关键。
第三篇:木杆镇细纱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木杆镇细纱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这项任务关系农村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正成为我们每名党员干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抓好细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全面推进和带动全乡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型农村
一、基本情况
木杆镇细纱村位于木杆北面,年平均气温15度,年降雨量1355毫米,其中耕地面积3475亩,自留山和责任山39680亩,林地56650亩,人均占有土地16亩,人均耕地1.2亩。全村共27个村民小组,647户2896人。农民人均有粮306公斤,人均纯收入1032元。整改推进项目一个。
二、取得的成绩
一是基础设施有了改善,产业发展正在起步。
二是目前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22户的新建和15户的加固工程正在进行中。
三是群众的观念有了明显变化。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状况及乱堆乱放垃圾的现状有所改善,村民的守法意识、科技意识、致富意识和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三、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是农民群众对新农村认识还有模糊现象。在调研中,深深感到,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理解是不够全面,许多群众仅仅简单的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修条好路、盖个好房而已,没有对这五句话进行全面而联系的认识。还有认为新农村建设是阶段性的任务,没有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相当多的群众甚至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地位、作用、达到的目标、任务不清。更有甚者,新农村这一概念在相当多的农民群众头脑中还是一个笼统的印象,没有具体的感性认识。可以概括为:理性认识不全,感性认识模糊。
二是个别农民对养殖的积极性不高。此次调研了解到,群众对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的态度有没有新的转变,认为养殖太累人,收入又不理想,个别农民对养殖的积极性不高。
三是对新的科学技术接受不快。调研中发现,虽然大部分农民群众盼望科学种田,对科学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有热情,但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为数不少的农民群众不配合工作。如地膜种植农民就等政府扶持,要政府干部到村组摧种农民才行动.四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还是不容乐观的。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距新农村建设对人的文化素质的要求还有
不少差距。同时,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新事物、新技术的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事物、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五是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村组干部对新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如何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就是摆在村组干部面前的一项难题。
四、几点建议
此次调研认为,新农村建设要立足一个‘新’字,突破一个‘难’字,解决一个‘实’字,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搞好新农村建设。针对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建设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通过调研认为,必须将宣传教育工作做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没有广泛、持久而深入的宣传,就无法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水平。要像抓计划生育宣传那样,把县委县政府关于新型民居工程有关文件精神作为主要宣传内容,让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了解地县两级人民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标准、方法、措施,真正做到思想先行、舆论先行。
(二)加强领导,夯实基层组织建设。要把建设新农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不断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加强,在新农村建设中,选好用好两委班子是关键,确保领导坚强有力,基层组织巩固。
(三)要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要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己切身利益的关系,克服依赖思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建设美好家园,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牧民的自觉行动。如果群众不主动参与,光靠政府引导,那么这项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
(四)要组织农民外出学习,提高感性认识。鉴于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建议尽可能的组织农民到地区新农村建设好的地方进行学习考察,提高感性认识,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五)要尽快落实对口帮扶措施,帮助村解决水、电、路的问题。县上要协调、督促各对口扶贫单位,落实好扶贫措施,落实对口帮扶责任制,把扶贫资金、扶贫物品以及扶贫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让村建设尽快见到实效。
(六)要做好村民小组规划,发展庭院经济。新农村建设要做到规划在前,建设在后,不能本末倒臵。要引导农民、督促农民
按照要求落实好村民小组规划,实现人、畜、生产三分离。要引导农民群众发挥好妇女的主体作用,发展好庭院经济.(七)要以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的种植、养殖观念,能帮助农民收到最大效益。
(八)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新农村建设要注重量力而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防止盲目跟进、过度负债建设,给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加负担。这是农民反映最多,也是最担心的问题。要注重特色,防止千村一面、千篇一律,不宜大拆大建,要突出农村特色和民族风格。要征求群众的意见,遵循群众的意愿选择‚乡管村建、村管村建‛。
(九)要建立目标管理考核责任机制,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综合考核重要内容。县上应把把各部门和驻点包村单位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服务工作列入考核范围,把新农村建设成效作为考核评价各级各部门班子执政能力、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工作进展和履行工作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奖优罚劣、行之有效的考评验收机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层层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这次新农村村调研,由于调研内容多而杂,而时间较短,一些实质性的,深层次的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探讨解决。所提的建议仅供县委县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决策参考,共同推进我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农民群众建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第四篇:镇新农村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镇新农村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镇新农村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县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内容的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我镇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镇为县委、县政府所在地,辖7个村,其中6个农业村,一个蔬菜村,76个自然屯,农业人口8853户万人,农村劳动力万人。全镇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万亩,林地万亩,水田万亩。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全镇gdp总量亿元,增长7%,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亿元,增长11%。全镇粮豆薯总产万吨,粮食单产430公斤。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6%。日光温室发展到51栋,面积万平方米,普通蔬菜大棚2500个,面积万平方米,年产蔬菜万吨以上。畜牧产值实现亿元,比上年增长18%。向县内外输出劳动力9120人,创收32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00元,比上年增长5%;农民人均收入达3646元,比上年增长13%。实行村财镇管,严格履行财务审批手续,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加强,化解债务180万元,没有发生新的债务,农民政策性负担为零。
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镇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村屯公路383公里,实现了村屯道路畅通;农村计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
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县镇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镇共有1所中学、18所小学,有3处晋升为省级标准学校,4处小学达到市级标准学校,12处小学实现了县级标准化学校。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1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在全镇7个村实行了村干部直选制度,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全镇“两委”47名干部平均年龄为岁,大专以上文化7名,高中、中专40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镇村务公开活动中,实行“五统一”,做到“三为主”,突出“一个重点”,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
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可见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
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我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
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政府协调成立的多,农民自发组建的少,多数会员不缴纳会费,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但其性能、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经济组织、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问题没有明确的界定。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
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5%,初中文化程度占5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
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我镇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村已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县镇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
无法实施。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六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镇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
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1 2 下一页
第五篇:对沂堂镇大兴屯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范文)
对沂堂镇大兴屯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
孟庆敏李新峰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近日我们对沂堂镇大兴屯村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大兴屯村位于沂堂镇东部,距镇驻地3公里,东与罗庄区相邻,距临沂市区20公里。全村2228人,党员41人,村支两委班子成员5名,总面积3871亩,其中耕地面积2900亩,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花生、大蒜。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近年来,该村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三个文明”先进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百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07年,被市文明委授予“市级文明村庄”。
二、新农村建设现状
(一)抓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团结务实的村两委班子。近年来,该村充分借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等活动为契机,以打造一支团结务实的村两委班子为目标,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加大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狠抓党员作风建设,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坚强领导班子,受到群众欢迎。去年,在村两委换届中该村5名两委成员全票当选。今年“七一”,该村党支部书
记刘现民同志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十佳农村党支部书记”称号。
(二)抓村庄建设,村容村貌日新月益。一是认真搞好村庄规划。作为全镇新农村示范点,2006年聘请县镇规划部门对全村进行了整体规划,制定了未来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为今后村庄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抓好村庄建设。投资46万元硬化了村内主要街道4.5公里,安装了路灯。
(三)抓民生问题,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一是投资15万元实施了户户通自来水工程,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目前,全村群众的水电费全部由村集体承担。二是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引导群众自觉参加合作医疗。2005年,村集体投资6万元新建了村合作医疗室5间,使村内群众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优惠的医疗保险,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三是投资8万元在村内主要路口安装了电子监控,成立了由村两委成员带队的村治安巡逻队,坚持常年站岗巡逻,全村社会治安状况得到明显加强。四是投资35万元新建了一座三层标准化教学楼,让全村学生告别了低矮的平房,进一步改善了教育教学环境。
(三)抓农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优势明显。一是认真搞好农业综合开发。2005年,争取了3000亩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150万元对村庄南部、西部部分农田进行了综合开发。全村改造中低产田1200亩,新修各类生产路10.5公里,挖排水沟11公里,新打机井2眼,新修桥涵闸42座。通过开发整理,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改善了农
村种植现状。二是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大棚种植,多次带领村内群众到外地学习大棚种植经验,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三是大力发展“绿色银行”。针对村庄河道、沟堰多的实际,近年来,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四旁”植树,靠植树造林、发展林网经济等形式,增加群众和村集体收入。目前,全村现存各类成材杨树5万多棵,仅此一项每年可增值50多万元,形成了逐年砍伐逐年补栽的良性发展循环。四是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今年,由罗庄客商投资2000万元的兴旺奶牛基地项目成功落户该村,目前该项目正在紧张的筹建中。项目建成后年可存栏奶牛1000余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可观。
(四)抓精神文明,和谐村庄建设成效明显。一是狠抓群众思想教育。近年来,该村充分利用大字标语、黑板报、广播等形式,针对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大力加强群众思想教育。二是狠抓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村集体投资3万多元,重新装饰了文化大院,购置了篮球架、锣鼓等传统文体器械,成立了“群众书屋”,现有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实用技术、医学保健等农村实用图书2000余册。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逐步转变农民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三是狠抓计划生育工作。以“宣传教育进村、婚育新风进家”“双进”活动开展为契机,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狠抓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四是狠抓群众性的文体活动。以开展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开展为契机,积极引导群众尊老爱幼,倡树文明新风,从而营造了积
极向上的和谐氛围。
三、影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影响该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因素有:一是村干部思想保守,开拓意识不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魄力不够。二是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足。三是群众持续增收的难度偏大,制约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四是村集体积累不多,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发展。五是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进程不快等。
四、下步工作措施及打算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针对该村实际,现就今后新农村建设主要措施及打算,提出如下意见:
一要加强新型农民培训。要充分利用村党员学习室、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使其尽快成为发展农村经济能人,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具有较高思想和道德水准的新型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二要拓宽增收渠道。要继续通过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等途径,为更多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就业转移,增加非农收入。同时,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让更多农民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尽
快实现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要壮大集体经济收入。继续抓好林业生产,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集体积累,解决村级社会公益事业投入不足等问题。认真搞好村庄规划、村容村貌、移风易俗等工作,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配套改革。
四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完善“四监管一扎口”等制度,大力推行村级事务决策、执行、监督“三项机制”。二是搞好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永葆先进性,在新农村建设中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三是抓好为民服务工作。积极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认真总结经验创新方法,切实增强基层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五要繁荣文化生活。一是通过“文明村”、“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科技示范户”等群众性文明评选活动开展,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村入户,收到良好效果;二是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破除农村陈规陋俗,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三是加强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尽快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文化模式,建立文明生活方式,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作者系沂堂镇到村任职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