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我革命 追求卓越推动全县发展环境再上新台阶
自我革命 追求卓越
推动全县发展环境再上新台阶
—在全县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刘贤清
(2007年9月20日)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这次全县优化发展环境大会,主题十分明确,就是动员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环境是第一要素”的理念,以自我革命的精神,以追求卓越的勇气,以一抓到底的决心,深入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全面启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巩固提升机关效能建设水平,为“三年再造一个新新干、五年跻身全省第一方阵”这一战略目标,营造优美宜人、安定和谐、开放文明的发展环境。今天的大会规格高、规模大,就是要向全县人民表明县委、县政府创优发展环境的态度和决心。前面,梅生、祥云两位同志分别对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剖析,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保平同志宣读了《新干县创建全省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刚才,县工商局就优化发展环境作了典型发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作了表态发言,各执法执纪部门和创卫6大片区、9个专业组分别作了书面发言,希望各部门信守承诺,言行一致。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实践证明,现代经济就是环境经济,环境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和吸引投资、促进创业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代表一个地区的形象和发展潜力。环境出生产力,环境出竞争力,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境就是抓机遇。资金、技术、项目、人才都可以引进,唯有发展环境只能靠自己创造。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在致力于发展的同时,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城市为抓手,着力改善硬环境;以机关效能建设为抓手,着力改善软环境。通过几年来全县上下的艰辛努力、创新实干,我县发展环境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城市的目标,获得了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江西日报社联合主办的“投资江西——首届投资环境最佳县(市、区)”称号,2006年我县被评为全省安全感调查公众满意县第二名,今年上半年又被评为全省第一名。更为可喜的是,“环境是最大的品牌”的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全县上下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这也是我县这些年来有较大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成绩面前,我们可以自豪,但切不可自满,更不可估计太高。应该清醒地看到,环境建设尤其是软环境建设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最近,从有关部门调查反馈的情况看,我县的发展环境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方面,与进度要求相比,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工作,都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少数单位和部门对创卫工作存有厌烦畏难情绪,导致工作进展不力;广大市民的文明卫生意识还需要下大力气提高,这也是我们启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机关效能建设方面,办事效率低下、行业不正之风、基层“四乱”等问题近段时间又有所抬头,甚至有反弹的迹象,突出表现在:一是服务水平偏低。一些职能部门仍然习惯于把管理与服务割裂,缺乏服务意识,重管理轻服务,以管理代服务,只管理不服务,“衙门”作风严重,没有好处不办事,有了好处乱办事,玩权弄术,为难群众,刁难企业。二是行政效能滞后。一些部门开放意识不强,执行政策死抠条文,脱离实际,照抄照搬,程序烦琐,推诿扯皮。三是“四乱”屡禁不止。少数单位把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甚至个人化,有的狐假虎威,仗势欺人,有的以权谋私,搞钱权交易,吃拿卡要,群众和企业是敢怒不敢言。最近,经县纪委初步核查,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一名副科级干部,任职时间仅仅一年多,就胆大妄为,利用职务之便,收受有关单位所送现金和购物卡共计4000多元,收受礼金2000多元。四是正气有所减弱。有少数党员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光琢磨人、不琢磨事,自以为是“地下组织部长”,到处传播小道消息,散播谣言,挑拨关系,混淆视听,甚至恶意中伤他人,等等。这些问题尽管是一些苗头性问题,但如果任其发展蔓延,新干开放文明的形象就可能破坏,全县的发展就可能受到损害,加快发展的步伐就可能受到干扰,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必须坚决予以纠正。从大的范围看,沿海地区正在以更高的标准和从更高的层次上创造环境品牌,形成新的优势;我县周边县市都在下大力气提升环境建设的水平,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存在的“环境差”。南昌被世界三大新闻周刊之一的美国《新闻周刊》评为“世界十大动感都会”;新余市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深得客商好评;鹰潭市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12个浙商最佳投资城市之一,等等。新一轮的竞争,说到底是环境的竞争,是综合素质、效率、诚信水平的竞争。机遇选择环境,环境带来机遇。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始终把治理、巩固、提升、创优发展环境当作加快新干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新干“品牌”来打造,努力为“和谐创业、富民兴干”营造一个包容性强、亲和力强、创造力强、诚信度高的发展环境,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把握关键,突出重点,全面落实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各项任务
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机关效能建设是当前我县创优发展环境工作的三大重点。总体要求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常抓不懈。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全县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在工作力度上再加大,在内容上再丰富,在措施上再创新,着力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推进全县发展环境向纵深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注入强大动力。
(一)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活动,构建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 现在的创卫工作已经到了攻坚破难的阶段,明年6月,要迎接市爱卫会的初检。要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创卫任务,全面达到创卫标准,时间非常紧迫,任务十分艰巨。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坚定实现创卫目标不动摇,克服厌烦情绪、畏难情绪,精神再振奋,精力再集中,对照目标集中整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倒排时间限期达标,落实责任确保实效。有关具体工作,刚才梅生同志做了很好的部署。这里,我着重强调一下硬件和软件的问题。
在硬件方面,要加快进度,确保年内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六大片区、路段责任单位要共同发力,多渠道筹措资金,继续抓紧抓好县城小街小巷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和水冲式公厕等环卫设施建设步伐,确保年内基本消除裸露地面,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城管、建设、工商、交警等职能部门要联合执法、协同作战,深入开展县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专项活动,重点整治“六小”行业、建筑工地、专业市场、城乡结合部的“脏乱差”问题,规范公共场所秩序,清除卫生死角,全面净化、美化县城环境卫生,确保到年底县城环境基本达标。金川镇28个自然村创省级卫生村工作,是整个创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镇村两级干部和各帮扶单位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要乘势而上,突出环境卫生整治这个重点,突破改水、改厕这个难点,广泛开展村民卫生教育,加快构建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年内通过市级考核验收,明年3月份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拿到我县创国家卫生县城的第一张“入场券”。创县级卫生墟镇工作,今年以来各乡镇的工作力度很大,墟镇面貌有了明显改观,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作上时紧时松,环境上时好时坏”的问题。要持之以恒,在继续深入整治环境卫生、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上来,确保年内各乡镇基本达标。
在软件方面,要强化管理,提高广大市民文明卫生素质。城市管理要坚持严格执法,敢于碰硬,对乱扔垃圾、占道摆摊、乱停乱放、违章搭建等“老大难”问题,重拳出击彻底整治。要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从细节入手,以细致入微的工作提升城市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是一项长期、动态的工作,要常抓不懈,定期消杀,确保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达到国标。开展健康教育一直是创卫工作的薄弱环节,要重心下移,面向基层,向广度和深度延伸。城区各学校、医院、企业、社区都要积极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市民的健康教育意识。从10月10日起,城区将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和抛撒冥纸。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执行这一规定,并教育好亲朋好友,引导全县人民逐步破除这一陋习,为营造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作出表率。
(二)全面启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文明城市是对一个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和工作成绩的综合评价。事实证明,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是一种可转化的生产力要素,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无形资本”。县委、县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全面启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确保年内荣获江西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县城)称号,三年内进入江西省文明城市行列。这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也是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途径。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与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争创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和机关效能建设这三者相辅相承、相互促进。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县的创建工作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当前,要立足于全面达标,紧紧抓住关键和薄弱环节,强化整改,整体推进,突出抓好以下“四个重点”:
一是以提高市民素质为重点,提升全社会整体文明程度。提高市民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最根本、最艰巨的任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持续抓、抓持续。各部门、各行业、各群团组织,要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以宣传普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线,坚持分类施教,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组织群众积极参与,使群众在参与中发挥主人翁作用,在参与中提高文明素养。全县上下要积极行动起来,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争做好干部、好职工、好学生、好公民。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每个市民都要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共同树立全社会文明健康的良好风尚。要坚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引导市民遵守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要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各项创建活动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活动。要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并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建立学习制度,制定学习培训计划,明确学习任务,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是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重点,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秩序,是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和内容。要继续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社会听证等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行政工作规范化、法制化。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要深入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营造人人守法的良好氛围。要以争创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为目标,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臵帮教工作,做好闲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严打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快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平安新干”建设。
三是以提升城市品位为重点,进一步繁荣城市文化事业。城市的魅力,是文化的魅力。文化是城市之魂,是城市的名片。要根据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规划建设完善各种文化设施。已有各类文化体育设施,能开放的要全部向市民开放,实现资源共享。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广场文化活动,经常性开展有新干特色的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市民的现代文明修养。一个地方、一个城市不仅要有自身的物理特征,还应该有自己内在的精神。这种精神首先是对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高度自觉。要在全县各个层面继续深入开展“新干精神”大讨论活动,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克服“小富即安、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狭隘思想,牢固树立“争创一流、开拓创新、跨越发展”的意识,激发全县人民勇攀新高,塑造新干精神,增强新干发展的内动力。
四是以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努力提高创建水平。创建文明城市,活力在基层,关键在基层。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文明社区是文明城市的基础。创建文明城市,首先要积极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楼院等活动,推动社区内各单位参与社区建设,整合社区资源,实现共驻共建、资源共享。要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全面整治社区环境,丰富社区文化活动。要加快“平安社区”建设,维护治安秩序,提高群众的安全感,真正把社区建成服务便利、秩序安定、环境优美、文化丰富、管理先进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同时,要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契机,以统筹城乡文明发展为目标,继续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并与新农村建设和创建县级卫生墟镇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抓好广大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城乡文明建设协调并进。
(三)努力提升机关效能建设水平,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前面祥云同志通报的种种问题,归根到底,一是执政为民的思想不牢的问题。少数干部“官念”太重,私欲太盛,杂念太多;二是角色错位的问题。有的人提起破坏环境的人和事来咬牙切齿,自己却不履行职责,甚至还在干着破坏环境的勾当;三是保障措施落实不够的问题。对损害环境的人和事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所谓的“高压线”不通电,致使有些人有恃无恐,迎风而上。干部是一个地方最大的环境,领导班子是一个地方最显著的形象。每一个机关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摆正位子,树好样子,忠于使命,恪尽职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机关效能建设要以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服务好全县经济发展为目标,按照“巩固、深化、规范、提高”的要求,以责任、效率为重点,以行政效能监察为主要手段,全面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向纵深发展。这里,我着重强调三点:
第一,管理就是服务。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改进机关作风,其实质就是机关工作人员如何提高服务能力,搞好管理的问题。什么是公务员?公务员就是为公众服务的人员,为纳税人服务的人员。虽然机关效能建设搞了这么多年,但一些部门和单位的思维观念还是转变不过来,仍旧思想错位。我们这些有着公务员身份的执纪执法部门,主要从事的确实是管理工作,但我们必须明白,这个管理不是让我们去“管主人”,而是替主人“管事务”,解难题。温家宝总理曾多次强调:“管理就是服务”。脱离服务这个主题,管理者就很容易本末倒臵,把自己摆到主人位臵,把企业和群众臵于从属和服从地位,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工作态度生硬、办事效率低下,甚至办了事要讲求利益回报,等等。我们要认识到,企业和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只有企业发展、经济发展,才有我们这些公务员生存的氧气和土壤,才有我们存在的必要。各地、各部门,特别是执纪执法部门,一定要用优质服务的理念解决好“服从谁”的问题,用主动服务的理念解决好“方便谁”的问题,用贴心服务的理念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服从谁,就是要借鉴先进地区的好做法,认真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能归并的及时归并,最大限度地缩短企业与我们政府机构打交道的时间;对重点急办项目,要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对需要延时办理的,要主动加班加点实行延时服务。方便谁,就是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规定,31个县直单位的186项服务项目全部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受理和办理,不允许出现“两头跑”现象;对涉及多个部门或窗口的审批事项,要继续探索完善一家受理、联动审批制度,进一步提升办事效率;要推行代办员制度,在各乡镇和工业园区聘请熟悉中心办事流程的代理员,将服务阵地前移到基层和企业,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和老百姓。为了谁,就是有些事情按照规定行不通,不能简单地告诉企业和群众此路不通,一堵了之,而应该想方设法告诉他们“此路不通哪里通”。有些事情政策规定有弹性的,我们都要想方设法用到极致。容易的事人人能办,难办的事办成了,才说明你真有本事、有水平。这几年来,工商部门在服务全民创业上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这种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值得各部门尤其是县直单位学习借鉴。
第二,制度在于执行。我县在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之初,就制定了首问责任制、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八项行为规范制度,出台了《新干县影响优化发展环境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可以说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有些单位在执行制度上做得很不错,比如县行政服务中心,通过实行“朝九晚五”工作制和出台进区项目申报联合审批等办法,不仅方便了客商和群众办事,而且简化了审批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再比如县供电局,对机关工作根据岗位不同进行责任细化,先后出台了270多项行为规范,使整个供电系统犹如一架精密机器有效运转。相反,仍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在执行机关效能建设制度方面不尽人意:一是照搬照抄,不结合单位实际,制度挂在墙上成了“聋子”的耳朵。比如简化审批程序这件事,一些单位只见嘴动,不见行动,明放暗不放。再比如岗位责任,只有条条杠杠,没有细化的措施,造成工作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二是尽管有执行,但执行不彻底,只管时间不管事项,充其量是上下班签个到,至于在干什么,干得怎么样是不闻不问。三是对违反了机关效能制度的,尽管有执行措施,但一味“心慈手软”,落不下板子。这些年来,效能监察处理的人和事,90%以上都是由县效能投诉中心处理的,部门单位处理的不到10%。制度其效力关键在于执行,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更可怕。我多次讲过执行力的问题,把制度执行到位,就是增强执行力的表现。会后,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对机关效能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彻底的“回头看”,认真梳理,查漏补缺,细化操作,增强针对性、操作性、合理性,建立岗位之间、部门之间相互配套、行之有效、无缝隙责任链条,努力形成一套“有所为”的激励机制、“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和“不能为”的防范机制。“有所为”,就是要对那些敬业精神强、工作认真负责、执行制度坚决的同志,论功行赏,既要在福利待遇上与其他同志拉开差距,更要在政治上选拔重用。“不愿为”,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境界、工作理念,使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成为广大机关干部的自觉行动。“不敢为”,就是要坚决执行失职追究制度,不搞下不为例,同时,举一反三,追根溯源,汲取教训,使人人受教育,个个有触动。“不能为”,就是要将机关效能建设的八项制度,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细化再细化,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由裁量权,减少“权力寻租”空间。
第三,整改才能提升。只有总结才能提高,只有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对近年来的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看看各自做了多少贡献,还有哪些差距,对问题要进行逐项排查,分门别类,查明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是哪个环节的问题,认真研究解决的方法和时间,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整改中,要围绕“落实责任、提升效率”这个主题,突出三个重点:一是深入开展重点科股室测评工作,切实解决“中梗阻”的问题。现在我们有些单位的中层干部,上糊弄领导,下索拿卡要,基层、企业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这也是今年以来环境问题“抬头反弹”的核心。必须痛下决心,彻底整治。要坚持纠建并举,重点抓好“一化三制”。“一化”,即行政行为法定化,从程序、审批、收费、处罚到执法责任、科室内部管理,全部实行法定化。“三制”,即建立岗位双向考评机制,年度考核时,不仅要上评下,更要加大下评上的力度;推行定期轮岗制,同一股级职位任职时间较长的都要轮岗,从事人、财、物管理,负责证、照、牌核发的股级以下业务员,也要定期交流轮岗;完善用人机制,畅通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渠道,优秀者晋升,不合格者淘汰,使单位中层干部工作有压力,竞争有动力,干有方向,赶有目标。对“一化三制”的实施,由组织、人事和机关效能三家牵头,先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开。二是进一步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两个平台建设,切实打造好“绿色通道”。行政服务中心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是方便企业、方便群众办事的两个平台,要根据运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建设,真正将其打造成我县一条便民利企的“绿色通道”。要确保进驻,凡纳入中心办理审批服务事项,要严格执行一个窗口对外,确保厅内办结,原单位一律不得再行办理。要授权到位,服务中心不是机关单位的“挂号处”,决不允许出现人进权不进,明进暗不进,“前店后厂”,“两头办理”的问题。必须按规定对“窗口”充分授权,如需部门主管领导、主要领导把关签字的,一律到中心把关签字。要强化监管,中心自身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和落实事前、事中、事后的各项监管机制,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窗口单位要加强对进厅人员的教育管理,引导他们从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做起,规范办事程序,完善服务措施。三是与民主行风评议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创建“人民满意机关”活动。当前,各单位正在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现在正处在整改工作阶段。要把这项工作与机关效能建设有效结合起来,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要突出优质服务这个核心,以组织管理、服务内涵、服务机制、服务创新为重点,引导机关干部比爱民之德、比亲商之情、比服务之效、比创业之绩,争当群众的贴心人,争当加快发展的带头人,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机关,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果取信于民。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创优发展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县形成上下互动、步调一致的工作格局。要达到预期目的,收到预期效果,关键是要狠抓落实。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乱抓;抓而无效,等于白抓。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确保环境建设有序务实高效推进。一要强化领导。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机关效能建设这三项重点工作,县委、县政府都分别成立了由县级领导干部分口把守的领导小组。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组织观念,无论是块块还是条条单位,都要坚决服从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行动,决不允许寻找借口各行其是。各专业工作组要明确自己完成各项任务的时间节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确保创建工作整体推进。县四套班子领导要经常深入到创建第一线,靠前指挥,做优化环境工作的坚强后盾。创优发展环境主体在机关,关键在干部,核心在班子。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要真正把创优发展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来抓,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教育好班子,管理好队伍,通过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把各项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个同志,落实到每个环节,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
二要整体联动。无论是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还是机关效能建设,都涉及到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需要全县上下整体联动,齐抓共管。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增强全局观、整体观、长远观,坚决克服部门主义、本位主义,自觉服从优化发展环境这个大局,做到主动找准位臵,认真履行职责,凡是有利于优化发展环境的事情,就要坚决执行、主动落实,不讲条件、不计得失。部门之间要按照分工,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凡是涉及多个部门、多家单位的事情,都要主动协调、密切配合,确保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都见效。对一些重点项目和难点问题,要合力攻坚。尤其是那些交叉扯皮多的问题,容易产生漏洞的环节,要注重沟通联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全县上下要始终坚持一切为发展放行,一切为发展让路,一个目标一条心,一个声音一股劲,唱响创优发展环境的“大合唱”。
三要广泛宣传。创优发展环境的基础在群众。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我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机关效能建设等各项工作,努力营造优化发展环境的浓厚氛围。新闻媒体对优化发展环境各项工作要进行跟踪报道,既要重点进行正面宣传,更要敢于曝光反面典型,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要利用简报、新闻稿件等形式,及时反映工作动态,交流工作经验,以扩大影响,为全县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保障和支持。要深入开展“行风热线”活动,单位主要领导要在“行风热线”节目里进行解答,并提出整改意见。县里还将各单位参与“行风热线”的表现纳入考核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内容。只有当“维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思想真正深入人心时,当“破坏环境必遭千夫所指、得不偿失”的氛围真正形成时,才是新干发展真正腾飞的开端。
四要讲求实效。我们搞创建,抓效能,不只是为了拿牌子、争荣誉,而是以此为载体,真正使新干的发展环境更优更好。文明是积淀,而不是突击;创建既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因此,优化发展环境的每一项工作,都要往深里做,往实里做,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基层,了解实情,真抓实干,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优化发展环境的重大问题上,放在解决群众和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上,放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上,放在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上,确保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见成效。要坚持“快”字当先,“敢”字当先,以人为本,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五要强化督查。县创卫办和县文明办要认真履行牵头单位的职责,全面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尽快予以解决。县效能办要加大对机关效能建设的监察力度,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查访与纠治相结合,始终保持对危害发展环境行为的强大威慑。不管什么人,都要一追到底,除害务尽,不搞以观后效的从长计议,不搞下不为例的从轻发落,不搞以功抵过的姑息纵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要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到位。要继续深入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民主评议活动,进一步改进评议方法、完善评议机制、强化评议过程监督和结果的运用。要按照群众满意、客商满意的标准,把优化发展环境情况作为衡量各地各部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对评议后五名的部门,属县管单位的给予谈话亮黄牌;属条管单位的,建议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诫免或调整。今后,哪个单位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出了问题,既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更要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创优发展环境就是一场革命,任何一场革命,都是要有阵痛的。没有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手腕就不可能实现发展环境的“凤凰涅槃”。我不希望在座的任何一个干部因为发生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而把你拿下,将你挪位臵。
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也是创优环境的重要力量。今天来了不少企业主和工商界的朋友,希望广大企业主和工商界朋友在依法经营、加快发展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发展新干、造福新干为己任,把自己融入到优化发展环境的大氛围中,增强环保意识、人文意识、文明意识、诚信意识,进一步创优自身发展的“小环境”,为优化全县的发展大环境贡献力量,做出表率。要敢于同干扰企业生产等破坏环境的人和事做坚决斗争,并积极举报,必要时可以向我和毓名县长反映,县委、县政府将做你们的坚强后盾。同志们,优化发展环境事关新干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新干的发展正处在追赶跨越、奋力崛起的关键时期。希望全县上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过硬的作风,攻坚破难,创新实干,努力把环境打造成新干的第一品牌,打造成新干的第一优势,为实现“三年再造一个新新干、五年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宏伟目标,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干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推动全镇经济再上新台阶
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推动全镇经济再上新台阶
为深入贯彻学习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委郭朝辉书记作的《再论解放思想》的专题党课报告,近期,我镇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了“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科学发展”专题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基层,下到一线,与各级党员干部讨论交流,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征求意见和建议,了解当前的思想解放现状,讨论目前思想不够解放的主要原因和对策。通过这次活动,大家普遍认为: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力度、崛起的速度。面对紧迫的形势,要实现新一轮发展的跨越,必须推动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冲破不合时宜的束缚观念,改变满足现状、因循守旧的精神状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切实做到勇于创新,勇于改革。
一、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实践证实,解放思想是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总开关,把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开展好解放思想活动极为必要。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需要。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认真总结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科学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深刻阐述了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是我们未来的行动纲领。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熟悉和把握了规律性,才能吃透十七大精神。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个一”即“一面旗臶、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上来,以新的思想境界推进新的发展实践,通过解放思想不断拓展完善发展思路,通过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探索,通过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创新,通过解放思想推动和谐社会建设,通过解放思想推动党的建设。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的需要,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是解放思想的生动体现和具体实践,解放思想是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应把握的主要原则,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必须引领思想的大解放。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是破解我镇发展难题的需要。破解难题,要害是找出破解难题的新办法,破解制约我镇发展的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开放力度不够等诸多难题,不断解放思想,才能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战略,拓宽发展途径,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当前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不解放的具体表现。
(一)党员思想方面普遍存在一个“慢”。
有些同志有一种“恐快”心态,总是觉得慢些才踏实,心里才稳当。而“慢”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差”,就是落后,“慢”和“差”决不是科学发展观。近几年我乡棚室发展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好。这就启示我们,只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就能实现“好”与“快”的有机统一,就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破除“慢”字,要正确把握宏观形势。从近年的实践看,我们既有好的经验和做法,但也吃过亏、有过教训,往往比别人慢一步,就落后了一个时代。我们尤其要以积极作为的心态,把该做可做的事全力做好,不该做不能做的事坚决不做,原来该做而没有精力顾及好的,现在有条件了要抓紧做,有些将来才能做的事,现在也可以提前准备。这样,才能变压力为动力、抢机遇促发展。
(二)党员思想方面普遍存在一个“小”。
由于长期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小农意识像一张无形的网束缚着我们。现实中,有的干部习惯于自己跟自己比、现在跟过去比,成绩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大年年走,一旦取得一点成绩,就容易骄傲、容易满足、容易松劲。有些干部对竞争充耳不闻,对差距无动于衷,对落后麻木不仁,缺乏应有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发展,不求进步,不愿接受新事物。
破除“小”字,要克服小团体利益的影响。一事当前,不能只考虑小团体利益,要顾全大局为全镇经济发展尽责,为维护群众利益负责。
(三)党员思想方面普遍存在一个“旧”。
解放思想,最终要落实到改革开放上。现实中,有一些现象值得深思:为什么有的事情别的地方能够做、做得好,我们就不敢做、做不成?为什么有的事情别的地方已经干得热火朝天了,而我们还在争议、观望,坐失良机?为什么对基层的积极探索,我们有些同志抱着一种怀疑的眼光和责难的态度,在那里质疑能不能干、怎么干?必须看到,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乡镇来说,改革开放的任务更加艰巨。相对于发展而言,我们的改革还显得滞后。改革是拖不下去,也绕不过去的。拖和绕,只会使矛盾越积越深,成本越来越高,不仅制约发展,还会影响稳定。一定要坚决冲破一切陈旧观念的束缚,坚决革除一切不合时宜的规定,坚决克服一切害怕权利调整的心态,拿出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推进改革。破除“旧”字,要突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善于把执行政策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找准政策规范与工作实际的最佳结合点。凡是政策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我们都要大胆地探索和试行,凡是上级政策和规定有一定弹性幅度的,我们都要从有利于发展出发,千方百计用足用活政策。
三、今后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措施、办法。
(一)、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
推动新一轮思想解放,主题是科学发展,重点是领导干部。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也就是说,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对领导干部来说,能不能解放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样的成果,直接影响一个村、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地方的发展走向。个别村由于村“两委”班子年龄老化,无心干事创业,村级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况,工作十分被动。从实践看,基层和群众的实践创造,是解放思想的源头活水,在解放思想问题上,往往是群众走在领导前面,企业走在党政机关前面。全乡领导干部在解放思想上,要虚心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以基层的鲜活经验打开自己的思想空间,以群众的生动实践拓宽自己的工作思路,不仅要做好解放思想的推动者,而且要做好解放思想的先行者。
(二)、高度重视政治生态建设,为解放思想创设环境。良好的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首要的发展环境。政治生态好,可以凝心聚力,鼓舞士气,激发斗志;反之,则会涣散人心,败坏风气,滋生腐败。政治生态不仅事关地方形象,而且事关人心向背;不仅事关当前,而且事关长远。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培育和优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性,从我做起,齐心协力,共同培育和打造我乡良好的政治生态,树立抓政治生态建设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形成推动全镇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巨大合力。
(1)、进一步唱响发展的主旋律。首先要把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把干部的精力集中到发展上来,使广大干部把加快发展视为第一追求,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任务,使推动汶阳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政治生态中的主旋律。解放思想必须以发展为标杆,我们思想解放不解放,关键看工作有没有突破,发展有没有起色。现在,有一些干部不愿担风险,想当太平官。
(2)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用什么人,用作风怎么样的人,对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具有导向作用。党的组织路线从来都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当前全乡最大的政治中心,就是要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围绕这一点来选干部,作为选人用人的第一标准。具体讲,就是使用干部不能只翻简历、只看履历、只比资历,要以能不能又好又快发展、会不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评价一个干部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主要标准,真正把那些对工作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对发展有贡献、敢于负责、敢于突破的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对那些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作风飘浮、不干实事、投机取巧、争名夺利的干部要及时鞭策教育,必要时坚决调整。对干部不搞终身制,特别是关键岗位,不能勉强使用干部,不能胜任的要坚决调离;在工作分工上也要打破终身制、不搞平均主义,让会干的、能干的多分工。同时,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环境,想干事就难免有失误,就像走路会摔跤一样,只要出于公心,摔了跤,给他扶起来,拍拍灰,继续走。通过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使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让越来越多敢于负责、勇于干事的干部涌现出来,激励广大干部把主要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
(3)严明党的纪律。严明的纪律是执行党的路线、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各级干部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坚决维护纪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切实做到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讲政治,就是在一切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做到旗臶鲜明、立场坚定、态度坚决。讲大局,就是要强化全局观念,一切以党的事业为重,一切以全镇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坚决维护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讲团结,就是要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坚持党性原则,增强组织纪律性,对少数各行其是、擅自妄为、危害大局的人和事,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4)大力弘扬新风正气。作风是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干部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境界的具体表现。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优化政治生态的关键。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大力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牢固树立“三个意识”,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规范自己,用党纪政纪约束自己,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坚持公道正派,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自己;锤炼自己的人格,检点自己的言行,珍惜自己的形象,给人以正气,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同时,还要切实负起抓班子、管干部、带队伍的责任,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匡扶新风正气,狠刹歪风邪气,真正做到正一方风气。加强经常性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促使广大干部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勤勤恳恳为民。
(5)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着力消除产生政治生态中消极腐败现象的体制性因素。建立公务员跨部门交流机制,使干部交流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破除“终老”一个部门而容易产生惰性、不利于丰富阅历、会受到关系网干扰的弊端,探索一条有效治理“中梗阻”的制度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精简、优化和规范行政审批,把效能建设向微观环节推进;加快政府运行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大部门体制,使效能建设取得制度性成果。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尤其对那些掌握公共权力、公共资源、关系着公共经济秩序的部门,要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继续推进政务公开,采取公示、听证等形式,让群众知情,受群众监督,把权力运行臵于阳光之下。
(三)、广泛宣传发动,推动全面思想解放。现代社会,宣传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解放思想不能仅仅局限在领导干部中,要推动全社会的思想解放。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与干部队伍内部思想解放的有机互动,内外相济,互相推进。只有一部分人的思想解放,而没有社会的呼应,解放思想就可能如泥牛入海,消逝于无形。因此,推动新一轮思想解放,要切实加强宣传舆论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思想氛围和舆论氛围。大张旗鼓地宣传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广泛深入地报道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发展的新举措、新成绩,真正使解放思想深入人心,使解放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三、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思路
(一)以建“种养大镇”为重点,推动全镇经济新跨越 围绕县委、政府2010年工作,深化“十六字”发展目标的推进,一是按照“扶优、扶强、做大”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支柱型产业和专合组织,努力推进农产品与市场的有机对接,实现农民增收。二是突出特色,抓好规模化、标准化、区域化,把烤烟、蚕业、生猪、乌骨鸡、弥猴桃等特色农产品建成重点基地,全面打造一批品牌响、有市场的特色农产品。三是结合实际,加大对农民工培训和劳务开发工作。四是加大对公路、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生活条件的改善。五是切实抓好扶贫工作,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经济林管护、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强化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监督力度,使其发挥效益。
(二)依据优势,加速工业富镇目标步伐
一是帮助现有矿山企业、竹木加工企业等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经济效益,在规模、效益上上台阶。二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山地灾害整治和规范企业生产秩序,优化安全生产条件,防止重大事故发生。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资源的对外宣传工作。四是优化社会和发展环境,支持和引导群众投资九丝建设和发展。
(三)立足实际,逐步推进旅游强镇目标
加大对现有旅游资源的对外宣传工作,进一步开展好对九丝文物、旅游资源、民间文化的普查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改变旅游硬环境,加强对僰人悬棺、“九丝王城”等重点省、市、县文物的保护工作和民间文化的发掘工作,力争举办1—2次有影响的地方特色文化艺术节活动,加大对九丝城镇僰文化宣传力度。
(四)抓好“科教兴镇”目标的落实,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快和推进教育、科技的快速发展,是九丝“三个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实现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一项长期渐进的过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教育、科技工作的领导,创新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和鼓励、约束、评价体系,注重社会等各方面的评价情况;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合理布局教育资源。加大对教育、科技的宣传力度和工作力度,积极争创各级各类名校。大力发展各种协会,加强和完善领导定点联系学校和知识分子制度,镇村干部、职工帮扶品学兼优贫困学生制度。提高入学率和升学率,加大教育均衡发展力度,致力提高全镇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加大科技的普及推广和应用。
(五)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一是全面推进九丝城镇农村公路网络建设,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和群众投工投劳,加大对农村公路的维修整治力度,解决发展“瓶颈”问题。二是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推进堰渠整治和集中供水点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推进耕地保护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和地质灾害整治工程。三是加快沼气池建设工作和改炉改灶降氟等关系民生的基础建设,促进农村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生活和谐。四是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力争2010年全面完成改造任务。五是加快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六)加速推进社会事业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一是着力改善民生,抓好民生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农村养老保险、低保、五保和农村医疗救助等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二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落实信访责任制,强化民间纠纷调解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九丝”建设工作。加大打击刑事犯罪力度和制止非法宗教活动力度,有效处理突发事件。三是加快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卫生院管理工作,规范乡村医生职业道德和从医行为,切实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民工作。四是继续抓紧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五是切实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六是发展基层民主,进一步完善党务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七是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篇:以特色为依托,推动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2
以足球特色为依托,推动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
————华容四中2016年工作汇报
徐宇球
华容四中现有学生871名,在岗教师114人。近几年,学校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学校发展新思路,逐步走上了一条以特色为依托,推动学校发展的新路子。2015年,我们大胆实践,形成了规范化、系列化、多样化的体育活动,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体育工作示范校”。沿着这个思路,2016年,学校以足球为依托,再获“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称号。现将有关工作体会分享如下:
一、强化认识,营造氛围,培育校园足球新土壤
我校积极探索校园足球教学模式,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每周至少上一节足球课和至少上一节跟足球相关的课。做到了班班有足球队,年级有代表队,学校有校队。学校还组建了教师足球队,教师队与学生队经常互练互学,本学期我校开启了华容四中首届足球班级联赛,通过比赛进一步推动足球运动水平和品味提升,掀起了校园足球的高潮,全面带动了师生的运动热情,强化了师生的团队意识。在11月份的岳阳市中小学足球联赛中我校喜获初中组亚军。
二、更新观念,夯实过程,打造素质教育新平台
校园足球工作的 “面子”是特色,“里子”应该是学校全面健康的发展。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没有“里子”的工作特色充其量叫工作起色。一年来,我校除了组织足球运动,还开展了师生校园篮球赛、田径运动会等体育赛事,有效的提高了我校学生的体育技能。在今年的县田径运动会中我校获的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并打破了4×400接力县纪录,在县球类运动会中,我校的排球获县第一名,足球和篮球均进入前八。
我们把“自信、合作、快乐、拼搏、守规”五大足球精神融入校园,使学生形成了勇于拼搏、敢于竞争、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目前,我校的校纪、班风得到明显的好转。校园环境整洁,学生乱丢乱扔现象基本消失,校园暴力基本杜绝,一种以守纪为荣、违纪为耻的良好校风正在形成。学生们也把足球的这种激情带到了学习中去,学习更为主动刻苦,一种不甘人后,力争上游的良好学风正在形成。在上学期县局质量检测中,我校七年级历史、英语分别取得第一、第二的好成绩,学校整体综合排名全县第五,中考成绩也是稳步上升。在刚刚结束的县期末质量检测中,我校又获得综合排名第五的好成绩。
三、教有所乐,凝心聚力,丰富学校发展新内涵
我校将足球文化的公平竞争、团结合作、各守其职植入到学校管理中。四中就像个足球场,全体教师就是场上的球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要守好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校行政既当场内的“球员”,又做场外的服务员。因为身为球员,能想师生们之所想,为他们创建最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今年,我们积极向上级争取了九百万元的公租房项目,既改善了老师的住宿条件,又解决了学校的安全隐患,利用这个机会拆除了校园内的D级危房和残旧烟囱。为解决老师的停车问题,改建了二十多个车位的停车库。学校的“温馨书屋”,每天为老师们备了水果、豆浆和各种点心,让老师们在享受精神大餐的同时补充身体能量,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教学中去。每月初我都请当月过生日的老师一起吃饭,并送上祝福和礼物。学校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师活动,如:教师游艺会、趣味运动会、五尖山一日游、篮球赛、排球赛、野炊活动等。有趣的活动让老师们多了饭后谈资,更多了一份同事间难得的情谊。我校青年教师杨俊从小失去双亲,由奶奶抚养成人,在今年7月份他的婚礼筹备过程中,我们把这当成了四中的一件大事,人人尽心尽力,学校精心策划,统筹安排,从布置新房、物资采购到婚庆车队、接待、主持等全由四中人全程参与负责,用最少的资金办成了四中最热闹、最温馨的婚礼,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温暖了四中人的心。学校的这些做法,让老师们在已有的条件下,寻找到不一样的工作方式,让生活更加有色彩,让工作更加有激情,让校园更加有凝聚力。
学校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老年化严重,语文、数学教师紧缺。(分配新教师)
二、学校教学设施需要快速改善
1、教学区的一栋50多蹲位的厕所地基松动,墙体严重开裂倾斜,我们现已封闭使用。目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和学生蹲位不足,及需拆除重建。
2、学校运动场严重老化。下雨就积水,天晴跑步前要撒水(灰尘多)。学校又是“全国体育示范校”和“全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体育硬件设施还很差。
三、请求组织解决四中五中校长的任命问题
来年工作计划:
2017年,是华容教育的转折年,学校是轻装上阵(学校债务)解;外围环境的优化),教师是激情飞扬(提高待遇,追加绩效工资)。17年我们学校的总体工作目标:学生文明懂礼学习好,教师幸福阳光有活力。
一、坚持德育为首,培养良好品行。
二、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三、积极争取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四、关注师生生活,提升幸福指数
给教育体育局的建议:
一、重新启动“学校常规管理校校行”活动。近几年,学校常规管理有所松懈,这是教学质量滑坡的主要原因,我觉的提高质量应从抓实常规着手。
二、加强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
1、对行政干部进行分线考核排队。
2、学校班子的搭建、分工征求一下校长的意见。
三、加大对教学质量的奖励力度。学校奖,班级奖,个人奖。
四、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我们要改变“经济第一,有钱就有凝聚力,有钱就有积极性”的唯一观念。多关注教师的精神生活,多开展一些阳光向上的教师活动。
1、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活动。教育体育局成立各种协会,学校成立各种社团。如:太极拳协会、篮球协会、书法协会、棋艺协会、广场舞协会等等,经常组织教师活动,为活动提供经费保障。
2、启动各种“众筹”购物活动。教师群体大,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如购车、保险、购房、健身、吃饭等等,让老师们在“众筹”中得到实惠,为老师省钱也是一种提高教师福利方式。
教育是千秋伟业,学校为之添砖加瓦。宏大的叙事需要精细的描写。每时每刻,我们都努力把一件事做到极致。2016年,我们四中人共同奋斗,有了一块挂牌,更是有了一个良好的起点,但是,我们更需要的是思考下一个发力点。我们都清醒自己承载的期望和压力,遇到的挑战和超越,存在的欠缺与不足。面对华容教育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我们将继续弘扬四中精神,居安思危,不断进取,让华容四中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谱写更美的篇章!
第四篇:服务民生促进发展 努力推动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
服务民生促进发展 努力推动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主任卢彦在2013年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13年2月27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商务工作会议,总结2012年商务工作,部署2013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2012年商务工作回顾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商务系统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着力惠民生、稳增长、调结构,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创新突破,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任务。
(一)服务和保障民生的基础更加坚实。
城乡便民商业体系不断完善。在城市社区,积极推进 “六条线”进社区,便民商业服务网络覆盖1500多个社区,基本实现城市较大规模社区全覆盖。在郊区乡镇,大力实施惠农工程,“家电下乡”商品累计销售109.1万台,3100多家连锁超市和便利店深入郊区所有乡镇和千人以上大村,累计改造的189家农村集贸市场覆盖了郊区县所有乡镇。
农产品流通体系不断创新。进一步确立农产品流通公益性,回收、回租、补建社区蔬菜零售网点104个,推动国资参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初步形成“市抓批发、区抓零售”新体制。10家开展“农超对接”超市果蔬农产品销售量15.6万吨,增长15%;蔬菜直营直供店累计达122家;车载蔬菜直销车服务范围覆盖107个社区,蔬菜零售新模式菜价低于全市均价20%以上,模式创新更好地实现了惠民利农。
市场供应保障调控体系不断健全。继续巩固货源市场“日常供给”、商业库存“安全供给”、政府储备“应急供给”三道防线,市场调控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圆满完成十八大服务保障任务。“7.21”特大自然灾害期间,商务部门及房山、门头沟等区,紧急调运1000多万元的生活必需品,及时保障了灾区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和市场供应稳定。
(二)推动和促进发展的成效更加显著。
聚集发展取得新进展。初步形成两家国家级和六个市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梯次结构;海淀、昌平等6个服务外包示范区离岸外包执行额30.7亿美元,增长53.6%;海关特殊监管区进出口额增长13%,高于全市增幅8.3个百分点;首批命名16座商务服务业示范楼宇;通州商务园和大兴区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电子商务聚集区获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称号;四大物流基地实现营业收入727亿元,增长21%。
内涵发展实现新提升。“双自主”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达到10%;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出口增长30.6%,占比达75%,提高14.4个百分点,外贸出口结构更加优化。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85.9%,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占全市64.4%,提高9.4个百分点;全市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27家,设立投资性公司208家,吸引跨国公司总部企业和研发机构663家,继续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服务业境外直接投资增长64.3%,占全市境外直接投资的比重达88.5%;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从传统的土木工程向矿产资源开发、新型能源利用等中高端业务转移,全年营业额增长16%,“走出去”能级不断提高。“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中国燃料油现货交易平台”成功开市交易并实现平稳运行;首家千亿元规模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在房山诞生;文物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占全国的六成以上,高端交易实现新突破。首届京交会取得圆满成功,实现国际服务贸易交易额112亿美元,超过第84届广交会交易规模,呈现出高规格、高起点和高水平的特点,在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也有力带动了我市服务贸易和服务业的发展。
融合发展创出新佳绩。开展中关村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工作,9个试点项目带动投资近8亿元;推动新能源汽车应用,70辆纯电动车陆续投入绿色物流运行;积极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实现网上零售额596.8亿元,增长99.8%,商务与科技融合成效显著。重点培育酷车小镇、鲜鱼口等26条市级特色商业街区,鼓励“老字号”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全市旅游收入中的餐饮、购物占比达52.2%;支持文化“走出去”,全市广告宣传、电影音像等核心文化服务出口额增长13.2%,商务与文化旅游融合收效良好。
规范发展迈上新台阶。引导商业零售企业诚信促销,纠正不规范促销行为155项;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活动,协助捣毁窝点221个;认真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退还或解决违规收费4000余万元;开展商业服务业技能大赛,行业服务更加规范。扩大北京市“放心肉”工程推广建设试点范围,可追溯的“放心肉”达全市年生猪屠宰量的80%;提高酒类溯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广泛推广使用低钠盐,有力保障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加强检查、严格执法,整改商业安全隐患和问题5000多个,确保了全行业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三)统筹和协调推进的商务发展机制不断健全。
消费增长促进机制作用继续显现。一是合力推动。调动区县、行业协会和商业企业促消费积极性,全市共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100多场次,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迈上新台阶;西城、延庆、密云等区县促消费活动主题鲜明,效果突出,东城、石景山、顺义和怀柔等15个区县完成或超额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任务。二是政策促进。开展家具以旧换新试点月活动,拉动当月全市家具类商品销售额增长11.9%,高于2012年增幅7.2个百分点;结合老旧机动车更新换代,拉动新车销售36万辆;继续实施刷卡促销政策,全年刷卡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超过75%。
外贸增长协调机制效果明显。为企业实际办理出口退免税278亿元,增长10.1%;简化银行办理贸易收付汇业务流程,所需时间减少70%左右;加快通关速度,普通企业通关时间平均缩短至进口23.5小时、出口1.8小时左右;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受益企业覆盖率超过80%。支持“双自主”企业扩大出口,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国家级出口汽车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汽车成为“双自主”出口的第一大产品;广交会等境内外展会上本市参展的“双自主”企业占70%以上。
联动发展促进机制成效显著。首都国际机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功能和部分国家旅客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获批。各类外贸政策咨询会、宣讲会、培训会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与朝阳、丰台、平谷等区县开展战略合作,引导726个外资项目落地相关区域。为相关外资企业办理土地款入境约16亿美元,破解了多年积累的难题。支持8家担保企业对275家中小商贸企业融资,带动直接投资150亿元,税收19亿元,就业增长15%。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帮助“双自主”企业首次成功应对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
区域商务合作机制不断深化。农产品货源供应区域商务合作由最初的7个省区市扩大到9个,与30个蔬菜产地签署长期合作协议,蔬菜供应量增长12.5%,在服务首都市民的同时,服务产区菜农。举办 “各省市商品大集”,为全国“名特优”商品和品牌进入首都市场搭建平台,累计吸引918个国内品牌落户,销售额超过3亿元,大集已成为各地品牌商品走向全国市场的“孵化器”。
回顾过去的五年,尤其是经过成功服务2008年奥运会、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市商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机制不断创新,政策不断突破,法制不断健全,服务不断提升,指标不断刷新,贡献不断增加——与世界城市要求相适应的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已经迈出坚实步伐。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接连跨上新台阶,五年内消费规模迈上四个千亿元台阶,自2008年起连续位居全国城市之首,2012年达7702.8亿元,比2007年翻一番。货物贸易规模持续扩大,2012年实现4079.2亿美元,是2007年的2.1倍。服务贸易保持全国领先地位,2012年首破千亿美元大关,增速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是2007年的2.1倍。利用外资连创新高,接连跨过60、70亿美元台阶,2012年达80.4亿美元,增长14%,在全国吸收外资下降的背景下,实现了规模与质量同步增长。境外投资成十数倍增长,2012年突破10亿美元,达11.9亿美元,是2007年的12.6倍。口岸运营持续向好,2012年进出口货物监管量、征收关税及代征税分别是2007年的1.3倍和1.5倍;首都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排名从世界第九跃居为第二。
经过多年发展,商务领域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增长十分重要的推动力量。
最终消费率自2006年起连续六年超过投资率,2011年达58.4%,超过投资率17.3个百分点,在全国率先形成消费投资协调拉动型经济增长格局。2012年,商务领域涉及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运输仓储和商务服务五大行业国地税收入占全市的30%、就业占全市的36.6%;外资企业缴纳的国地税占到全市20.4%。市外和境外购销额占全市商品购销额的73.4%,为外省市进出口货物占全市的71%,分别比2007年提高了8.4和7.7个百分点,北京作为全国流通中心和资源配置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2011年,全市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额分别占全球的1.07%和1.12%,比2007年各提高了0.31和0.35个百分点,实现了国际商贸中心战略确定的到“十二五”末在全球占比突破1%的发展目标。
上述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各区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更有赖于商务战线广大企业、相关行业协会全体干部职工的拼搏奉献和创新开拓。在此,我谨代表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向各级领导、各单位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2013年商务工作思路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按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准确把握首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充分利用推动商务发展的良好机遇,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全力做好服务和保障民生工作,稳中求进,扎实开局。以抓目标为指引,带动各项工作创新开展;以健机制为保障,强化部门合作和资源统筹;以储后劲为着力点,更加注重首创精神和政策突破,全力推动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主要预期目标是: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左右;货物贸易超过4000亿美元;服务贸易增幅高于12%;实际利用外资80亿美元以上;境外投资增长超过10%。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努力做好惠民生促消费工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把扩大消费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落实《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流通产业发展意见的实施方案》,在继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便利度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1.全力做好服务和保障民生工作。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丰富城乡便民商业服务体系。探索生活性服务业改革试点,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商业服务水平。继续实施“老人一元理发”项目,支持开展其他公益性惠民服务。启动百名大师、千人“民星”和万人培训工程,推动行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引导早餐经营网点合理布局,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建设和改造固定早餐门店100家。以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空白社区和千人大村为重点,继续推进规范化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优化共同配送,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和需求,新增便民共同配送网点100个。进一步完善郊区现代流通网络,提高商品配送能力和水平,郊区连锁网络联合采购规模达到5亿元。
着力推进公益性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巩固惠农利民成果。出台并组织实施《蔬菜零售网络体系建设管理办法》,探索国资参股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主要蔬菜零售企业模式,加快推进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建设,鼓励区县回收、回租、补建社区蔬菜零售网点,支持区县制定实施“菜篮子”网点建设区域发展规划,继续推进蔬菜流通新模式网点建设,新增蔬菜直营直供店60家,蔬菜流通新模式网点100个。
全力做好市场供应和政府储备,提高调控和保障能力。继续开展保障冬季首都市场蔬菜供应联合行动,提高冬季蔬菜保供能力。做好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梳理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完善制度,优化结构,扩大规模,不断提升市场调控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
2.千方百计拉动消费增长。
强化政策引导,稳定消费增长。巩固多方联动促消费机制,安排促消费鼓励资金,支持批发、零售(餐饮)企业为保增长做贡献。配合老旧机动车淘汰,推动汽车消费。继续实施家具以旧换新、信用消费和刷卡消费鼓励政策,扩大惠民消费。开展以保障房、餐饮、国际精品销售等为主题的系列促消费活动,营造消费氛围。引导餐饮业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厉行节约,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
依托市场优势,发展品牌消费。推动实施品牌战略,发展自主品牌,汇聚国内品牌,吸引国外品牌。整合全市大型商业设施建设信息,推进区县商业地产项目和知名品牌企业有效对接。稳步推进零售外资店铺发展工作,更好地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创新商业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出台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意见,完善电子商务发展支撑环境,力争实现网上零售额70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突破8%。不断创新电子商务模式,带动传统产业升级,重点培育1-2个电子商务聚集区。研究电子商务企业开展跨境交易业务,扩大国际流通规模。推动网络(电子)发票试点工作,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延续拓展电子产品、家居、百货、装修和耐用品市场的信用消费需求;推动建立政府、金融机构、零售企业之间的信用消费合作平台,促进信用消费健康发展。
优化服务环境,扩大外来消费。抓住实施部分国家旅客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机遇,配合相关部门积极争取离境退税政策尽快出台,深度开发国际消费;继续做好“老字号”创新发展工作,提升特色商业文化内涵,增加特色消费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不断扩大消费增量。
(二)加快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更好地服务首都与世界的经贸往来。
推动政策突破和机制创新,努力保持两类贸易和双向投资稳定发展,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着力稳定货物贸易增长。一是加快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推动各类外贸特色商品交易功能区建设和特色商品展示交易功能拓展;利用外贸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示范基地转型升级。二是着力扩大出口。全面推进出口汽车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提升“北京创造”影响力;利用各类展会组织本市“双自主”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2013年,“双自主”企业出口占比达到12%左右;探索二手车出口试点工作,带动新车消费;加大出口退(免)税支持力度,吸引进出口总部型企业在京发展,扩大外贸出口增量。三是积极增加进口。重点支持企业进口关键设备和先进技术,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北京“进口商品购物节”活动品牌,吸引国际品牌商品进入北京消费市场;发挥网络零售优势,探索进口商品零售新途径。四是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服务。鼓励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服务;引导和支持企业在东盟、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建设营销网络;加强产业损害预警,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维护本市产业安全。
努力保持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发挥服务贸易跨部门协调机制作用,充分利用京交会等高端交易平台,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服务出口品牌,推动服务贸易规模再上新台阶。着力推进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发展,保持新兴服务贸易出口快速增长态势;稳步扩大文化服务出口,提升“北京服务”影响力;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创新机制破解制约生物医药等外包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巩固我市服务外包全国领军城市地位,2013年离岸外包执行额增幅超过15%。
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研究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意见的措施;推动研究我市外商投资企业高管人员奖励政策以及出入境、居留等便利措施。积极推进天竺空港经济开发区、雁栖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抓住中关村扩区、CBD打造国际金融城、通州新城和新机场建设等机遇,发掘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抓住国家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契机,引导外资更多投向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兴服务业领域,进一步促进外资结构优化。
继续提升“走出去”层级。重点支持骨干科技企业、文化企业以集合化方式“走出去”;支持对外投资带动承包工程、设计咨询业、中国工程技术标准“走出去”、企业联合“走出去”。引导有实力的对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增长超过10%。
进一步完善首都口岸经济体系。一是深入实施口岸发展规划。继续推进北京西站铁路口岸正式开放,加快通州口岸建设步伐,筹划新机场口岸规划相关工作,恢复丰台货运口岸铁路专用线运行,推动与边境城市口岸铁路直通。二是加快完善口岸功能区。鼓励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内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在扩大外贸规模的同时促进内贸销售。推进首都国际机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功能落地后续工作,尽早实现汽车整车进口功能。着力扩大保税业务规模,天竺综保区进出口额增长25%以上;亦庄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出口量实现翻番。支持平谷国际陆港争取启运港退税政策,力争全年外贸吞吐量突破3.5万标箱。
推动第二届京交会取得更大成效。秉承“务实、合作、诚信、俭朴”的办会理念,以服务客商为本,以交易洽谈为核心,全力办好第二届京交会,提升京交会品牌国际影响力、国别覆盖率、省区市参与率和签约执行率。借助京交会平台,在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同时,吸引一批服务贸易领域国际知名企业落户北京,为建设国家服务业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三)深入推进国际商贸中心建设,更好地助力首都世界城市建设。
进一步完善发展促进机制,着力培育对首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增长领域。
1.服务大局,不断开拓商务领域发展空间。
全面推进总部经济发展。出台总部经济政策,将现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政策扩展至各类内外资总部企业。鼓励和支持总部企业在京发展实体业务,推进总部经济聚集区建设,提高总部企业对全市经济贡献度。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认定累计达150家以上。
完善批发业增长促进机制。建立批发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工作联系制度、会商制度和监测体系。出台鼓励批发业发展政策,完善促进机制,加大促进力度,提高批发业对首都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
提升商务服务业发展水平。引导商务楼宇差别化定位,打造一批总部管理、投资咨询、会议展览等特色鲜明的主题示范楼宇,突出特色发展。继续支持商务楼宇的软硬件环境改造和服务品质的提升,重点培育15座主题商务示范楼宇,命名首批2-3个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努力打造更多的税收过亿、知名度高的商务楼宇,引导商务楼宇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实现商务服务业的集聚发展。
推进国际会展之都建设。以统筹会展资源、健全会展业发展机制为抓手,提高承接大型会展的能力。落实会展业鼓励政策,支持引进和培育一批国际国内品牌展会,支持大型展馆配套设施改造提升,启动会展业国际化宣传推广活动,优化会展业发展环境,助力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
继续加快高端市场发展。充分发挥“中国燃料油现货交易平台”、“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示范作用,拓展大宗商品交易规模和品种,逐步确立在全国商品交易市场中的主导地位。鼓励本市拍卖企业“走出去”,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积极引进国外拍卖企业,促进拍卖业国际化发展,推进北京全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中心建设。
2.提升品质,全力服务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
推进商务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依托中关村科技、人才等资源优势,推动电子商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及服务在流通领域的推广应用。搭建中关村信息服务类、科技服务类等高新技术企业与商贸流通、物流、商务服务等企业需求对接平台,为科技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搭建桥梁和渠道。
创新商务与文化的互动发展。继续加强特色商业街等现代商业文化品牌塑造,重点推进五道营等特色商业街建设,积极探索推动南新仓“北延南扩”等特色商业街二次提升工作,扩大文化消费规模。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重点加快文化出口示范基地建设,推动优秀文化产品扩大出口,不断提升“北京服务”的国际影响力。
3.加强监管,大力规范流通市场秩序。
大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统筹力度。协调推进商标、进出口商品侵权和药品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的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相关工作制度和机制,推动“双打”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建立“两法”衔接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有机结合,增强打击违法犯罪的合力。
进一步完善流通市场监管机制。重点推进“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全部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和销售猪肉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大中型连锁超市全覆盖。加强对酒类、药品等特殊商品流通管理。继续开展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和单用途预付卡专项治理行动。加强机电产品国际招投标监管。进一步提升行业安全监管和商务综合执法水平。推动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有序回归现货市场。完善商务诚信建设网络平台,健全企业信用档案和评级记录,推动诚信经营,营造首都和谐有序的消费环境。
同志们,商务发展任重道远,做好首都商务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努力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依法行政;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一岗三责”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以务实开拓的进取精神,为首都商务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013年是我国发展历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首都商务一定会更加奋发有为,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为形成与世界城市要求相适应的国际商贸中心做出更大贡献!
第五篇: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石秀诗坚持创新发展推动食品工业强县建设再上新台阶
坚持创新发展
推动食品工业强县建设再上新台阶
——在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创新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石秀诗
2014年6月11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刚才,来自全国各地食品工业强县的六位代表,结合本县食品工业发展的特点,向大家介绍了他们的做法与经验,讲的都很好。下面,我就食品工业强县建设及其创新发展问题讲几点意见,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食品工业强县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建设食品工业强县、发展龙头食品企业”是新世纪初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适应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求而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自2000年以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各地食协及龙头食品企业的支持下,每两年开展一次优秀龙头食品企业和食品工业强县的认定与经验交流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先后认定了178个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和1046家优秀龙头食品企业,地方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全国食品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是强县食品工业发展带动了县域相关产业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对化解“三农”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是进一步密切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与地方政府、各地食协和食品企业的联系,为协会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地方政府服务,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平台;
四是食品工业强县建设,对县域经济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管理体制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为强县建设创新发展打下了一个好基础。
二、食品工业强县建设要坚持创新发展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 食品工业强县是改革开放中涌现出的“新事物”,来源于“实践”、成长于“创新”。面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强县建设亟待加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与活力的关键时刻,只有坚持创新发展,才能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
(一)坚持创新发展,是食品工业应对新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食品工业也获得高速发展。而在高速发展的背后,我国食品工业面临着诸多新挑战:食品安全问题及食品产业的社会公信力缺失、资源紧缺和综合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创新不足带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加剧、科技贡献率低等等。这些新挑战集中到一点,就是“传统发展方式”急待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属于传统的二产为主型、投资主导型、资源依赖型和高碳经济型的发展方式。传统发展方式的弊端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科学发展的主要障碍。排除这些障碍,走出发展的“死胡同”,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只有坚持创新发展,才能实现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转变;只有坚持创新发展,才能实现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发展方式转变;只有坚持创新发展才能实现由食品工业大国向食品经济强国的转变。总之一句话,创新发展是引领食品工业打开新的发展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二)坚持创新发展,是化解“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
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发展中最核心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和食品工业强县建设的实践表明,食品工业的发展不仅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而且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拉动县域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
时,对化解“三农”问题也作出了积极贡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目标,为我们从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模式向以县城和中心城镇及产业园区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县域经济转变指明了方向。而作为一头连着农村、农业和农民,一头连着城镇居民的食品工业和食品工业强县建设,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将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面对这些新任务、新情况,食品工业和食品工业强县建设如何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并取得新的发展,登上一个新台阶,同样只能选择“创新发展”这个金钥匙。
(三)坚持创新发展,是强县建设攻艰克难,再上新台阶的需要
在新的形势下,食品工业强县建设不仅面临新问题、新挑战,而且还面对再上“新台阶”的发展压力。县域食品工业是县域工业体系建设的生力军,县域食品工业发展是一项牵动农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实现三次产业贯通发展的重大系统工程,牵涉面广、资源要素依赖性强,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但面对改革新形势,“政府主导型”的传统资源配臵体制机制必须进行改革,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这就对地方政府如何推动食品工业强县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靠“老经验”、“老办法”是走不通了,唯有“创新”才有出路。
三、食品工业强县建设坚持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 食品工业强县建设如何坚持创新发展,我不想过多地从理
论上加以阐述,结合强县建设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本次会议典型发言中给出的启示,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讲点意见:
(一)发展理念创新。理念创新,是食品工业强县建设坚持创新发展的首要课题。食品工业强县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创新驱动,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的食品工业强县。
食品工业强县在理念创新方面有许多有益的实践,我想重点讲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生态发展的理念。当很多地方还认为“生态发展”只适于“生态旅游”或“生态农业”的时候,陕西洋县就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在工作实践中将“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作为新的发展观,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从而,洋县就全方位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生态食品产业,将“朱鹮、熊猫”保护地造成的传统产业发展的“条件劣势”(关停三高产业等),一举转换成发展生态食品产业、产生高收益的“经济优势”。这类事例说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确实要面对“取舍”。舍掉 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的同时,短期内可能会“砸”了“财政”的“饭碗”。但换一个角度看,在“舍掉”的同时,如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新路,长期的“金饭碗”和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生路”就在面前了。
关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发展食品工业与“以人为本”理念的创新发展密切相关。食品工业造福于“人”,不仅体现在产品上,同时还可以通过食品工业的产业发展,在更深
层次上体现“以人为本”。食品工业强县建设使食品产业集聚,而产业集聚会实现产城融合发展,进而助力新城镇建设,就地吸纳农业人口转换成食品产业工人,使这些进城务工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全方位“城镇化”。河南汤阴、黑龙江双城、山东泗水等地,在发展食品产业的同时,注重配套城镇建设,从而“留住人、转换人”,使“以人为本”理念通过产业发展、落地生根,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关于做大做强与做专做精的发展理念。招大品牌、做大园区无可非议,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是对缺乏先发优势、起步较晚、条件较差的地区,不片面追求做大做强,而定位在做专做精上,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泗水、洋县不以“量”取胜,不在“规模”上做文章,而立足在“转方式”上求效益,总量虽然不大,但效益不差。要辨证地看待“大、强”与“专、精”,不能绝对化,不同的发展定位与发展路径,往往会“殊路同归”,最终仍然会取得好的发展效果。
还有一种发展理念非常值得重视。黑龙江双城,在食品产业规模、知名品牌数量都己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名符其实的食品工业强县排头兵时,却将工作重点转回到质量与安全方面,从规模数量优先转换回质量安全优先,按照“质量第一”的理念,重新提出 “质量立市”,开展“市长质量奖”等系列活动。这些口号和做法并不新,但这正是双城在历经多年超高速发展、在规模效益上获得成功之后,在大张旗鼓要兴建“亚洲食品城”这类以“大”取胜、抓人“眼球”的发展尝试之后的“理
性回归”。以“退”为进,再抓“质量”,这是对质量的“真抓实干”,本质上同样体现出一种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二)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模式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自己特有的历史、经济、文化等背景下所形成的发展方向、发展特点、以及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
全国各地情况不同,食品工业强县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大致包括:特色产业主导型、产业集群引领型、园区建设拉动型、中心城市辐射型、外向出口带动型、大项目大龙头牵动型、生态绿色发展型等基本类型及其复合类型等。这些不同特征的发展模式,都是动态的,不断充实、调整、创新发展。从刚才六个强县代表的发言中可以看出:河南汤阴,在涵盖了产业集群、园区建设、大项目带动、中心城市(安阳)延展一体化发展等复合型发展动力之外,“产城融合”成为“汤阴模式”的显著特征。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是基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实现“以人为本”县域食品工业发展方向的重要路径,具有一定的发展导向作用。黑龙江双城突显的“质量优先”发展模式,同样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好“数量(规模)”与“质量(效益)”之间关系、将立足点从“做大”变为“做好”,进而实现“强与大”统一协调发展上来的一个典型。传统的出口型食品经济,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正面临“出口转内销”或“出口加内销”的转型阵痛。对这种“倒逼式”的转型怎样应对?荣成做出了有益实践。他们由政府统一设计代表荣成海洋食品风格的直营店,鼓励企业和个人加盟并给予一
定的奖励,向市场整体推出海洋食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山东泗水虽然与荣成同属“东部”,但由于身处“沂蒙”革命老区、发展条件较差,所以尚处在东部的“欠发达”地区。泗水在打造食品工业升级版过程中,立足于调整、转型,力求将粗放型发展尽快转换到精准发展,重新调整发展定位,从“全面开花”转变为“依托生态资源、发展绿色工业”;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生态文明”、用“人文资源”丰富“生态产业”的创新实践,凸显出“文化力”对食品工业强县建设的重要作用。武汉东西湖区,位居“九省通衢”的武汉三镇,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条件优越。这种与“中心城市”一体化发展的模式如何创新发展,是个重要课题。东西湖区以循环经济整体推进为突破口,带动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对食品工业发展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出了示范。陕西洋县位于西部地区,是“朱鹮”等珍稀动物重点保护区,发展传统产业受环境制约,但发展生态食品产业得天独厚。洋县确立“生态农业与生态食品工业立县”战略,形成以市场消费为导向的“自主品牌生态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模式,对于拥有资源优势的西部地区县域食品工业选择“专与精”发展、走“特色”发展之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这四大版块中,都有着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认真研究“中国食品工业强县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丰富内涵及实践经验,进行必要的动态调整、适时创新,使各地食品工业强县发展模式更具有时代特征,更适应本地发展的阶段性,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对推动食品工业强县建设工作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三)管理机制创新。在管理创新方面,各地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河南汤阴,高度重视公共服务平台及服务机制创新建设,以展览交易中心、质检中心、培训中心、信息化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九大公共服务平台的全面运行,将政府服务做实,取得了好的效果。产业规划既是政府的重要管理职能,也完全可以变成对产业和企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产生出“生产性服务效益”。阜新市规划先行,为 “有机食品”产业配套编制两百万亩“有机农田”基地建设,给食品工业发展夯实了基础。双城兴建的雨润全球农产品采购中心、荣成的中国海洋边贸第一城这一类现代服务业的超前性规划实施,都是政府发挥产业规划的引导作用,着力加强第三产业对一、二次产业的支撑,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有益尝试。山东泗水则是成立“调整振兴工业指挥部”,使传统管理体制的“条块”分割、通过设立跨部门“工作专班”的管理创新与流程再造,提升管理实效。
在机制创新方面,各地都有着大量实践。山东泗水率先将分属于农业、质监、工商、食药、卫生等各部门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统一划转到一个部门运作,不仅大幅提高了检验检测设备的利用率,减少了维护、运行成本,更是为企业“减负”、降低行政成本做了有益探索。山东荣成将海洋食品的生产管理与市场拓展两大职能合并,成立海洋食品市场管委会,统合各相
关部门资源,使“产、销”环节一体化推进,工作机制更适合市场化实际需要。此外,各地基于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三化“合一”而出台的配套机制改革等,也都是政府创新工作机制的实践。
在政府创新自身工作机制的同时,许多食品工业强县还在努力推进龙头食品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的创新,以及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范化程度的机制创新。这些政府推动的社会化或产业之间的机制创新,也为县域食品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技术产品创新。技术与产品,是食品产业这类实体经济的命脉,创新主体是企业,但地方政府的责任与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政府的政策导向与落实、资源整合与配臵、信息传递与引领、人才培育与引智等方面的工作都会对企业的自主创新意愿与行动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食品工业强县建设实践中,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不仅事关工业本身,而且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及现代服务业紧密相关。所以,县域食品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更有赖于政府对一、二、三次产业的协调组织和配套推进。
企业创新的最终成果之一,是体现在产品创新上。市场在变、消费需求在变,产品也必须以消费为导向创新应变。大家熟知的方便面品类中,创新了一个“老坛酸菜”口味,就产生了非常可观的市场业绩。产品创新不仅是创造新需求,更新老产品也很重要。比如,外向型企业转型内销市场时,如何将适
合国外消费需求与质检标准的出口产品,既不降低质量标准,又更新为更适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舌尖上的美食”,就是一个重要课题,山东荣成出口型海洋食品回归国内市场、泗水的牛排出口转内销,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产品创新的前提是质量更有保障,品质更加优异,而不是单纯为了降低成本而巧立名目。产品创新中的“伪创新”虽然并不多见,但要警惕、杜绝。
(五)资源配置创新。资源整合、要素配臵工作在食品工业强县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臵,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臵的决定性作用,尽快改变行政手段过多介入资源配臵的状况。对资源配臵、利用的创新是一种对动态均衡的突破,可以是对生产要素的新配臵,也可以是将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重新有效组合而形成新的生产体系。各地兴建的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模式,就是基于产业组织规律,对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创新性“产业内生配臵”。这类由市场内生力形成的全新的产业链生产体系,与传统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化,更是在资源要素配臵上有着“质”的区别。食品工业强县建设中,要注意到对各类资源配臵形态创新的因势利导,使产业内生发展动力得到有效发挥。
除了为社会资源配臵搭建平台之外,政府体制内的行政资源配臵改革同样应该不断创新探索。泗水在整合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工作中,将质监、工商、卫生、食药等部门食品监管职能统合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到农业部门,对传统条块分割的食品
检验检测资源强力整合,形成统一的、唯一的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减少了“政出多门”对企业的困扰,有效提升了行政能力和效率。荣成通过政府管理职能的创新整合,统筹推进海洋食品生产销售与地方特色旅游两个不同产业的市场化配臵,使特色食品丰富特色旅游、特色旅游助力特色食品,把两个看似关联度不高的独立产业,实现“融合发展”,与国家旅游局积极推进的“旅游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新战略不谋而合。此外,许多食品工业强县着力于“招才引智”,并抓紧人才培养,组织推动为食品工业培育各类人才,这种通过市场化手段对“人力资源”这类生产要素进行培育,同样也是对资源要素配臵的创新点。
创新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我在这里只是围绕几个方面的创新讲点意见,大量的工作还要靠大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开拓新局面,创造新业绩。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高度重视食品工业强县建设工作。今后,我们将会与有关方面密切合作,在加强理论建设、增加工作交流、拓宽服务渠道、探索战略合作、培育适用人才、完善认定标准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食品工业强县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同志们,创新发展是个永恒的主题。创新发展在现阶段的食品工业强县建设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倡导并大力推进的食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虽然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但前面的路还很长,还有大量工作等待着我们去做。
我们现正处于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要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以创新驱动为武器,勇于实践创新发展,就一定可以变“中国速度”为“中国质量”、变“中国产品”为“中国品牌”、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就一定会使“食品工业强县”群体不断发展壮大。让我们再接再厉,努力工作,为实现食品工业强县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我们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