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本教育课堂一年级语文教学模式
小学低段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一年级语文下册<合在一起成新字>
教学设计及评析
“合在一起成新字”
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
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第2课第一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
《合在一起成新字》是一篇富有儿童趣味,简短易读的儿歌,教材初步向学生渗透透汉字的造字规律和表意功能,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规律识字,启发主动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儿童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学情
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享受到了学习中字词带给自己的快乐,他们能够积累识字的方法,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但他们对文字的奇妙演变及造字规律不熟悉,不过,孩子 1 们喜欢读儿歌,乐于在生动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综合素质在逐步提高。
教学目标:
(1)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认识1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从、舌、甘”。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积累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儿童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传说汉字是一个名叫仓颉的人造出来的。他根据事物的样子创造了许多字,比如说:“日、月、田……”可是后来,他发现这样还不够,很多东西画不出来。怎么办呢,有一天,他发现外面特别明亮他就想:太阳和月亮是最明亮的了,就把日和月合起来叫“明”吧。他看见一片 2 尖尖的草叶,又想,上面小,下面大,就是“尖”字吧。用这样的方法,他又创造了许多的汉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文字。
板书课题:
2、合在一起成新字
请同学们举起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比一比谁最认真。
【设计意图】
孩子们喜欢听取故事,生动的故事情境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对新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很自然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过程中。
【评析】
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一定能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汉字是那么鲜活有趣,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课的学习活动之中。
二、朗读儿歌,学习生字
1、范读,听老师是怎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
【设计意图】
让学生整体感知儿歌的内容,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把无声和书面语言转化成生动的有声语言传递给学生。
【评析】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教师的范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环节的范读为后面的孩子顺利读文起到了铺垫导航的作用。
2、布置自读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轻声读儿歌,用铅笔画出你读不准或是不认识的字,然后多读几遍,想办法读准它,也可以向老师求助。
【设计意图】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识字,同时渗透自主识字的方法,这样于无形之,使孩子们体验到自主识字过程成功的快乐。【评析】
这一环节中,教师提出的要求很明确,使学生的自主识字过程有方法,有步骤有目的,有效地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识字。
3、检查自读
(1)课件,出示13个要求会认的字。(带拼音)
自读、领读、互读、齐读
有哪个字的读音你想提醒小朋友们注意吗?
如:我想提醒大家注意“森”字,因为它是平舌音,请大家随我一起读。
(2)去掉拼音,将生字的顺序打乱。
自读,遇到读不准的字,可以看书上的拼音,问问同学,问老师。
拿出小卡片,请你当小老师检查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有问题你可以帮助他,读得好,你可以表扬他,好吗?
游戏:“送字宝宝回家”
请同学们将生字卡片摆放在课桌上,老师说哪个字的读音,请你找到它举起来给老师看,并且大声读出来,然后再把它收在小口袋中,可以吗?
(3)交流识字方法
这么短的时间内,你们就认识了这么多的字,老师佩服你们!愿意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小朋友吗?
学生充分交流,教师注意倾听,鼓励运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并给予指导评价,注重引导,尤其注重指导运用“独体字合在一起成新字”的识字方法。(适时运用教学课件)
(4)指导写字:
从、舌、甘、【设计意图】
检查识字这一环节,我注意夯实学生的识字能力,遵循汉字以音、形、义扎实的将三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自主合作、探究,获取新知,积累识字方法。
【评析】
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突破本节教学重点的过程。教者注意教给学生方法,充分激发了识字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的能力,同时教者巧妙地从13个生字中,选取了要求会写的3个字进行写字的指导,使教学环节顺畅自然。
4、图文结合,读通儿歌
刚才小朋友们的表现让老师见识了你们个个都是识字大王,愿意展示你朗读的本领吗?
自读、指名读文。
观察插图,说说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
通读全文的目的在于将生字放回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识字真正为读文服务,并且通过图文结合扎实识字过程。
【评析】
这一设计,将识字读文有机融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体验到识字带给自己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利用插图,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从而初步感知汉字的造字方法、规律。
【整体设计意图】
以学生为主,在游戏中,活动中自主识字,加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为学生创设不同的识字环境,避免识字枯燥。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设计中努力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需要老师逐步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因此我注重教师的有效引导。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儿歌,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汉字的奇妙及造字的规律,积累识字的方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整体评析】
纵观这节识字课的教学设计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以评析:
一、合理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识字,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活动、变枯燥为生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得当,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用形象有趣的动画演示了独体字 “日”“月”组合成“明”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感知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用课件、图片建立了事物和词语之间的联系,使识字、学词和认识事物巧妙融合。
二、重视朗读,读书贯穿始终且形式多样,效果良好
新课程的识字课,设计了生动的语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言韵律感也很强。管莹老师重视让学生朗读、诵读,适当进行感悟语言和积累语言的训练,而不是简单地把生字抽出来,脱离课文进行枯燥的识字教学,把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语文感悟、语言训练等有机结合。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特点:识字、阅读能力不够强的情况,以学定教,采用范读、自读、齐读、指名读、同桌合作读等多种的形式,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与汉字反复见面,巩固识记。
三、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形式识字,识字教学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
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识字由原来枯燥无味的机械记忆变得生动而有趣,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图文对照识字、语言环境中识字、“送字宝宝回家”等游戏活动,使识字活动由单一变得丰富,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生字的认读、检查也是形式多样,如采用学生自己认一认、全班一起认一认、同桌互相认一认、教师重点查一查等多种形式,力求使识字教学面向全体,扎实有效。
识字教学的层次性主要体现在先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时借助汉语拼音在语言环境中自主认读,再借助拼音认一认、去掉拼音认一认,打乱顺序认一认,回到文中认一认、做做游戏认一认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由这节课想开去,针对识字教学提出存在的问题,以期引发大家的思考。
有专家提出语文教学要“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否也该如此呢?单编的识字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识字、写字,我们是否可以在理解、感悟、拓展等方面再简略一些,媒体的运用再精当一些,节省出一定时间,再多给学生一些自主识字、认真写字的时间,在识字、写字方面做得再扎实、有效一些呢?
第二篇: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
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程序”。四突出:
1、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2、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
3、突出合作: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三转变:
1、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2、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3四个基本流序:、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
前置性学习——小组交流——班级汇报——总结巩固(延伸拓展)
一、前置性学习,学生先学。
所谓前置性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尝试自主学习,了解学习内容。一般是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不固定,比较灵活。通过前置学习,鼓励学生先学。
关于“前置性作业”的设计,郭教授提出了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设计 原则。
低入的含义是:简单,根本,开放(可拓展)。起点要低,要求简单,形式开放。
多做的含义是:人人可做,人人多做。
深思的含义是:通过学生自学,使知识扎根心灵,提高学生的智慧。
高出的含义是:例题自己做,难题自己想。
1、“低入” 是指教学的起点要尽量低一些,即教师的设计简单化,让学生的活动容易化。抓住“简单、根本”形成开放空间,容纳学生最广大的活动,是整个生本教学的关键。“低入”,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学习时找到成就感。
2、“简单”:不是指内容简单或者难度较小,而是设计的环节简单,要留给学生很大空间,让他们去发挥。
3、“根本”就是核心,即重要的、有价值的知识或问题。要求教师抓住知识主线,找准教学重难点。理科学习注重学生的探究,文科学习注重学生的大量阅读。
4、如何寻找简单和根本,就是把它灵魂化,使学生浅池戏水,深池激浪,达到深思高出,是整个备课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才产生巨大的学生学习的空间。
▲太阳升起的地方 ▲思想发生的地方
▲新旧结合的地方 ▲引而不发的地方
5、如何做到简单根本:抓住核心。核心指的是:核心内容、核心环节、核心思想、核心技术以及内容、环节、技术、思想的核心——感悟
6、“多做” 多做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人人可做,即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二是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多地开展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探究知识的心理,感受学习的快乐。即通过更多、更有效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大量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从中领悟知识,提升思想。
7、“深思”就是在 “多做”中,实现思维的积累和深化。是指学生在多做的基础上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把知识深化,构建成认知结构。
8、“高出”就是有收获,是前置性学习的质量要求。
二、小组合作学习
4-6人小组,交流讨论,要求教师放弃逐句逐段的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三、班级交流
交流形式比较灵活,人人参与。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
教师的互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引导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
四、总结和巩固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延伸拓展,广义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会的不教、不会的教他们怎么学,学不会的老师教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汇报、质疑、讨论常规化”。
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灵活分组。常用的分组形式有:
2、两人互助式。同桌的两个人就是一个自然的互助学习小组。这种方式能迅速覆盖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和活动的机会。
3、四人合作式。这种形式是相对固定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教学活动中较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由四人组成,尽量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
4、大组竞争式。一般以纵向或横向的一排或两排为一大组,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把这种分组形式用于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5、自由组合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这样组成的小组,组内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
个性。可经常让学生们在课外利用这种方式来互学、互教;或者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在相对固定的四人小组展示汇报之后,再自由组合进行拓展延伸。
6、注意:①异质分组:好、中、差搭配;②选好组长、明确职责;③培训组员:学会分工,学会表达;④给小组个性化命名;⑤最好语、数、英等学科达成共识,小组固定,给学生学习提供方便。
五、学习习惯培养
1、学会发言,能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接受他人的意见并改正、补充。
2、学会倾听,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勇于作出评价。
3、学会质疑、反驳,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表达个人观点,听不懂时请求对方再讲一次。
4、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5、学生会用两种不同的声音说话。即组内声音,15cm以内能听到的声音,称为图书馆声音,保证组内成员听清;再就是全班都能听到的声音(全班声音)。
6、职责轮换。小组成员之间的职责要定期轮换,培养责任意识,体验多种角色,从而进行换位思考,有利于小组合作。
7、机会均等和机会限制。要求人人参与,对发言多的进行次数限制,以便他
人也有表达的机会,实现全员参与。
8、合作学习的调控应当注意:抓好常规,树立榜样;充分利用示范效应;健全小组奖励机制(遵循激励性、共同提高、小组奖励的原则);课堂上应该注意恰当运用鼓励语言;让学生学会评价。
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的几个重要环节:
课前:
1、以课标为基准,以教材为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案一体设计(即前置性作业)。
2、选择承担研究任务并主讲的学生小组,必要时先培训主讲学生。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又不能捆绑住教师的手脚,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时刻牢记在心,要做好了一个帮助者、引导者。
3、预设学生可能出现或提出的问题,找到相应解决方案。对于生成性的新问题不能置之不理,这不但是学生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4、估计引领学生继续思考的切入点可能有哪些,以便在课堂上根据情况随机应变。
5、准备练习应用或反馈评价所需要的问题,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发展评价项目。
课中:
1、仔细倾听研究小组的讲解思路,观察提问同学的动机情况,仔细做好记录,及时点评。点评要注意即时性,否则不能及时反馈学生展示思路的优点与不足。
2、在学生错讲、漏讲、讲解不透、概念出现模糊的地方,要及时组织学生进
行讨论。
3、要提倡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评价。以鼓励为主。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也要学会感受挫折,这是人生成长必不可少的两面。
课后:
1、反思、整理、记录教学反思。对课堂上争执不下的一些问题,查阅资料、寻找思路。
2、准备练习应用专题训练资料;解答学生的质疑或单独培训主讲学生。
3、反思、整理、补充课堂笔记或是错题集。
4、小组内交流心得,完成有关巩固练习并自己批改。
七、生本评研:以学养学,以学养考
郭思乐提出,生本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在平时的考查中,去掉考试的控制性,保持考试的检查和练习的功能,以良好的素质来迎接社会的检查和评价,解决现行教育中素质教育和考试之间的矛盾。
评研就是让学生用研究的态度对待考试,把考试作为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的过程。
“评”是评价,“研”是研讨。“评”要评得实在,评得生动,评出孩子的自信。“研”要研得深刻,研得透彻,研出孩子思维的火花。
评研的操作方法
1、教师编制制试题---学生做题---互评研讨(互对答案,研究错题)
2、学生编制试题---同学互考---互评研讨
3、教师再编制制试题---学生再做题---再互评研讨
4、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级评比,全体学生全方位地参与评研过程
第三篇:基于生本教育的初中数学课堂模式初探
基于生本教育的初中数学课堂模式初探
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有些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科知识的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成长规律,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本教育理念应运而生。生本教育以“一切为了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为教育宗旨,要求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由知识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寻求知识的学习者。教师要将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初中数学教学不仅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且脱离生活,教学目标单一。教师一味地追求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对数学知识进行满堂灌,将数学教学重点放在提高运算技巧和重点考试内容上,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唯一指标,完全没有考虑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教学脱离实际生活,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不符合素质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打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教学质量,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偏离教学目标,急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二、基于生本教育的初中数学课堂模式探究
1。问题设计要结合生本教育思想。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毫无悬念可言,教师每一步的讲解都是为了说明前一步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枯燥无味,不符合中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规律。设计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学生带着问题和对未知知识的好奇心才能主动寻求答案,进行积极的探索,并在探索中发现数学规律,掌握数学知识,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集合生本教育的思想,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加强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紧密程度,充分尊重学生,营造公平、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讲“函数”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某商场年终促销,凡购买茶壶3个以上均可享受优惠,优惠方式二选一,(1)买1送1,即买1个茶壶赠送1个茶杯;(2)打九折,即按购买总价的90%付款,其中茶壶20元/个,茶杯5元/个。顾客选择哪种优惠方式最合算?通过思考、探究和计算,学生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例子贴近生活,不仅能锻炼数学头脑,发散思维,还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数学的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问题解答要体现生本教育思想。初中数学中一些概念比较抽象,教师不能仅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例如,在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如果教师单纯地给出结论,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和相离的三种关系,学生在不理解的基础上只能强加记忆,并不能将知识彻底领悟。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得出最终结论。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一张白纸,先在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在同一张纸上任意画直线,愿意画多少条就画多少条,最后让学生分析“圆和直线的交点个数分别为多少”。通过讨论和探究,学生很容易得出上述结论。这样教学,学生参与到问题解答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3。教师要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实现生本教育的前提保证。只有改变传统的师本教育模式,实现师生平等,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上进心。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因为数学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没有疑问就没有进步,教师不是神也会有犯错的地方,如果在讲课过程中学生存在疑问或不解,要及时举手说明,即使自己的观点错了,也不要紧,至少能解决心中的疑惑,避免养成错误的学习意识。教师要尊重学生,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总之,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最终又被应用到生活中。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数学应用型人才。
第四篇:生本教育学习模式
生本教育学习模式
前置性作业:
目的:结合旧知,熟悉文本,汇集资料,获得自我体验。方法:收集资料,诵读课文,独立思考,互通成果 原则:简约、个性
课前两分钟:
目的:交流故事或者对知识的理解。
方法:演讲、演示、表演
原则:活跃、新意
导入:
目的:引入课题、明确任务
方法:激发兴趣、悬念引入、问题引入
原则:激趣启思
自学
一、目的:熟悉文本、了解主旨
方法:自学、小组讨论、共享资料、小组总结
原则:任务明确 分工具体
展示
一、目的:交流展示自学成果
方法:讲述、评价
原则:概括性与具体性相结合。
自学二
目的:结合自己的关注点具体学习课文内容。
方法:读圈画评思、小组讨论
原则:突出个性 激发深入思考,鼓励大胆表达
展示二
目的:交流展示自学成果
方法:朗诵 表演、表述、评价等
原则:有序探究、逐一解决
质疑
目的:结合收集的资料和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拓展延伸 方法:自主提问、变换角色、转换角度、合作探究 原则:难易适度、注重实效
小结:
目的:总结学习成效、关注独特体验
方法:概括总结、个案剖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或提升 原则:简洁、富有情趣
第五篇: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
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程序”。四突出:
1、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2、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
3、突出合作: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三转变:
1、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2、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3、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四个基本流程:
前置性学习---小组交流---班级汇报---总结巩固(延伸拓展)
一、前置性学习,学生先学。
所谓前置性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尝试自主学习,了解学习内容。一般是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不固定,比较灵活。通过前置学习,鼓励学生先学。
关于“前置性作业”的设计,郭教授提出了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设计原则。
低入的含义是:简单,根本,开放(可拓展)。起点要低,要求简单,形式开放。
多做的含义是:人人可做,人人多做。
深思的含义是:通过学生自学,使知识扎根心灵,提高学生的智慧。
高出的含义是:例题自己做,难题自己想。
1、“低入” 是指教学的起点要尽量低一些,即教师的设计简单化,让学生的活动容易化。抓住“简单、根本”形成开放空间,容纳学生最广大的活动,是整个生本教学的关键。“低入”,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学习时找到成就感。
2、“简单”不是指内容简单或者难度较小,而是设计的环节简单,要留给学生很大空间,让他们去发挥。
3、“根本”就是核心,即重要的、有价值的知识或问题。要求教师抓住知识主线,找准教学重难点。理科学习注重学生的探究,文科学习注重学生的大量阅读。
对语文教学,要问“阅读推进了没有”?对数学或理科教学,要问“根本抓住了没有”?对英语教学,要问“活动形成了没有”?
4、如何寻找简单和根本,就是把它灵魂化,使学生浅池戏水,深池激浪,达到深思高出,是整个备课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才产生巨大的学生学习的空间。
▲太阳升起的地方 ▲思想发生的地方
▲新旧结合的地方 ▲引而不发的地方
5、如何做到简单根本:抓住核心。核心指的是:核心内容、核心环节、核心思想、核心技术以及内容、环节、技术、思想的核心——感悟
6、“多做” 多做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人人可做,即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二是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多地开展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探究知识的心理,感受学习的快乐。即通过更多、更有效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大量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从中领悟知识,提升思想。
7、“深思”就是在“多做”中,实现思维的积累和深化。是指学生在多做的基础上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把知识深化,构建成认知结构。
8、“高出”就是有收获,是前置性学习的质量要求。
二、小组合作学习,4-6人小组,交流讨论,要求教师放弃逐句逐段的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三、班级交流,交流形式比较灵活,人人参与。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引导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
四、总结和巩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延伸拓展,广义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会的不教、不会的教他们怎么学,学不会的老师教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汇报、质疑、讨论常规化”。
v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灵活分组。常用的分组形式有:
v1.两人互助式。同桌的两个人就是一个自然的互助学习小组。这种方式能迅速覆盖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和活动的机会。
v2.四人合作式。这种形式是相对固定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教学活动中较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由四人组成,尽量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
v3.大组竞争式。一般以纵向或横向的一排或两排为一大组,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把这种分组形式用于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v4.自由组合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这样组成的小组,组内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经常让学生们在课外利用这种方式来互学、互教;或者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在相对固定的四人小组展示汇报之后,再自由组合进行拓展延伸。
v5、注意:①异质分组:好、中、差搭配;②选好组长、明确职责;③培训组员:学会分工,学会表达;④给小组个性化命名;⑤最好语、数、英等学科达成共识,小组固定,给学生学习提供方便。
学习习惯培养
1、学会发言,能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接受他人的意见并改正、补充。
2、学会倾听,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勇于作出评价。
3、学会质疑、反驳,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表达个人观点,听不懂时请求对方再讲一次。
4、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5、学生会用两种不同的声音说话。即组内声音,15cm以内能听到的声音,称为图书馆声音,保证组内成员听清;再就是全班都能听到的声音(全班声音)。
6、职责轮换。小组成员之间的职责要定期轮换,培养责任意识,体验多种角色,从而进行换位思考,有利于小组合作。
7、机会均等和机会限制。要求人人参与,对发言多的进行次数限制,以便他人也有表达的机会,实现全员参与。
8、合作学习的调控应当注意:抓好常规,树立榜样;充分利用示范效应;健全小组奖励机制(遵循激励性、共同提高、小组奖励的原则);课堂上应该注意恰当运用鼓励语言;让学生学会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的几个重要环节:
课前:
1、以课标为基准,以教材为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案一体设计(即前置性作业)。
2、选择承担研究任务并主讲的学生小组,必要时先培训主讲学生。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又不能捆绑住教师的手脚,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时刻牢记在心,要做好了一个帮助者、引导者。
3、预设学生可能出现或提出的问题,找到相应解决方案。对于生成性的新问题不能置之不理,这不但是学生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4、估计引领学生继续思考的切入点可能有哪些,以便在课堂上根据情况随机应变。
5、准备练习应用或反馈评价所需要的问题,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发展评价项目。
课中:
1、仔细倾听研究小组的讲解思路,观察提问同学的动机情况,仔细做好记录,及时点评。点评要注意即时性,否则不能及时反馈学生展示思路的优点与不足。
2、在学生错讲、漏讲、讲解不透、概念出现模糊的地方,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要提倡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评价。以鼓励为主。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也要学会感受挫折,这是人生成长必不可少的两面。课后:
1、反思、整理、记录教学反思。对课堂上争执不下的一些问题,查阅资料、寻找思路。
2、准备练习应用专题训练资料;解答学生的质疑或单独培训主讲学生。
课后
1、反思、整理、补充课堂笔记或是错题集。
2、小组内交流心得,完成有关巩固练习并自己批改 生本评研:以学养学,以学养考
评研就是让学生用研究的态度对待考试,把考试作为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的过程。
“评”是评价,“研”是研讨。“评”要评得实在,评得生动,评出孩子的自信。“研”要研得深刻,研得透彻,研出孩子思维的火花。评研的操作方法
1、教师编制制试题---学生做题---互评研讨(互对答案,研究错题)
2、学生编制试题---同学互考---互评研讨
3、教师再编制制试题---学生再做题---再互评研讨
4、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级评比,全体学生全方位地参与评研过程
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颂扬伟大母爱,增进学生与老师、与家长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从小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尊敬老师和父母、孝敬长辈的意识,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临城县第一小学开展了以“感谢母亲,感恩亲情”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本次活动教育学生利用实际行动向母亲献上最特别的节日礼物:比如给妈妈做一顿饭、帮妈妈做一些家务、揉揉肩、洗洗脚等,体会母亲或长辈对自己的艰辛付出;送妈妈一张贺卡、给妈妈一个拥抱、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向妈妈大声说一句“妈妈,我爱您!”,并把活动后的感受以书信形式写给妈妈。
本次教育活动,不仅让学生懂得了要感恩母亲、关爱母亲,还使学生意识到了自己在接受爱的同时,要学会关爱,学会付出,学会给予,懂得孝顺,懂得体谅长辈的良苦用心,培养了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意识以及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申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