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五个问题

时间:2019-05-13 03:1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五个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五个问题》。

第一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五个问题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五个问题

——授田“约课日”听课感想

4月29日,授田英才学园“约课日”,听李晓、侯文燕两位老师“以文带文”课《画家与牧童》《最大的“书”》。

一、低年级阅读教学,也要以阅读训练为主

课程标准强调:“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可见识字写字在低年级段的重要地位。但是,低年级阅读教学有自己的任务目标,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规定——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如何引导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如何指导学生理解积累词语、学习默读理解,如何指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的优美,等等,都是低年级阅读教学应充分考虑的问题。

不能因为低年级要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就降低阅读教学的有关要求,更不能把一篇篇课文仅仅当作指导学生识字写字的语境材料。

低年级课文教学,也应突出阅读训练,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阅读习惯上狠下功夫。

低年级阅读教学往往有两个倾向: 一是对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理解片面,以为课文学习的目的就是借课文识字,课文阅读前读生字写生字,课文阅读中识字写字,课文阅读后识字写字,课文读几遍,随便问几个问题就放过去,没有明确的阅读训练点,阅读训练被架空。

二是阅读课文过分偏重思想内容理解和思想教育,把课文当成了思想教育的阅读资料。除了内容理解,提不出有价值的阅读训练要求。

比如《画家与牧童》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第一篇课文。这组教材四篇课文,都与人物的优秀品质有关。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这是应该的,但这不是语文的本体性内容。语文课阅读课文要教学生如何阅读,培养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这才是语文“独当其任”的任务。人教版教材单元导语说——

“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

这样的导语过分倾向思想教育,容易误导。我们的配套教材《语文帮》有意识地纠正,提示了阅读训练的内容要求——

“阅读本组诗文,要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人,他做了什么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还要认识生字词语,积累优美语言,练习说话写话。”

前面几句都是阅读训练要求,练习说话写话则体现读写结合。

《画家与牧童》这篇课文,“读懂”不是最终目的,学习画家谦虚的品质也不是主要目的;最终目的或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感悟“读懂”的方法,培养“读懂”的能力、习惯。

“读懂”课文的过程中要落实识字写字要求,但不能冲淡阅读训练,更不能以思想教育替代阅读训练。

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明确的基本指导思想。

我在梁才中心学校走访时曾强调:低年级识字教学是重点,理解不能过于机械。过去认为先识字才能阅读,现在我们是边识字边阅读,边阅读边识字,甚至不识字也可以阅读——可以听读,听读也是一种读嘛。“读写诵一体化”,低年级强调“不为识字而识字,为阅读写作而识字”,尽量提早读、写、诵,在读、写、诵过程中反复强化、高效率识字。解决低段儿童识字少、阅读困难的问题,途径、方式多种多样,深圳“八岁能读会写”,韩兴娥“海量阅读”,都有很成熟的经验,可以网上搜一搜,积极学习借鉴。

二、阅读训练,要合理确定阅读训练点

1.紧扣内容理解的重点

《画家与牧童》课文前四个自然段,都是在说戴嵩画技很高;后面两段写牧童指出错误,画家“和蔼地”问,“感到很惭愧”,“连连拱手”致谢,表现他待人谦虚,这才是文章表达的重点。前面四个自然段,都是为后面两个自然段做铺垫的。这样著名的画家,面对小孩的批评都这样谦虚,人还不可敬吗?

作者表达的重点,往往也是内容理解的重点,阅读训练的重点。一上课,就可以出示“自学导航”,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开阅读—— 1.课文写了什么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用“____”划出有关词句,说说你的理解。

先“独立自学”,读读画画做简单的批注;五六分钟后学生基本完成,小组内“交流互学”,全班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老师相机“点拨助学”,提升认识。

在此过程中,要时时提醒学生结合“划出的有关词句”谈理解,渗透“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的阅读策略。读一读,谈一谈,再读一读,再谈一谈,感情朗读与认识交流互相推动,让学生受到扎扎实实的阅读训练。最后让学生“反思悟学”,想想是怎么读懂课文的,有哪些经验体会。

一开始就把关注点聚焦到“从哪些地方看出戴嵩是位著名画家”上,前四个自然段花费时间太多,后面重点部分就很难展得开。前四个自然段的铺垫作用,可以在学生交流“为什么喜欢戴嵩”的过程中渗透进去。如果学生理解不到,正好发挥老师的“点拨”作用:“老师有个问题呀!课文是写戴嵩谦虚待人的,前四个自然段写的什么,是不是跑题了呀?”引导学生前瞻后顾,弄清前后两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课后还有“_____一______,就____”“____一会儿____,一会儿____”句式应用训练,也是语文本体性内容,可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自然渗透,也可在课文读完后单独处理,原则是不冲击阅读训练重点。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语言文字运用”,老师们往往动不动就往用什么词说话、用什么句式说话上挤,动不动就来个表达方式的比较辨析,误以为只有这样的词语训练才是“语言文字运用”。其实,课程标准第一段话就明确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也就是说,听说训练、阅读训练、习作训练、文学鉴赏等,都是语言文字运用,并不只是说话、习作。担心没有突出语言文字运用,生硬地插入几个句式表达练习,反而冲淡了阅读训练重点,往往得不偿失。这种倾向应该警惕。

此外,不同年级语言文字运用也有不同的重点。低年级重在词句,中高年级侧重片段,高年级应更多关注篇章。篇章是什么?选材立意,表达思路,整体结构和章法。阅读理解要突出整体感悟,阅读鉴赏要突出选材、立意、思路、结构、章法。高年级阅读训练还一味地在词句训练上纠缠不休,是造成学生作文核心意旨不明、没有思路章法、篇不像篇的重要原因。

《最大的“书”》是二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科学小品,通过川川与地质勘探队员的对话,介绍矿石中蕴藏着的地质变化信息。读这类文章,关注重点不是人物、情节,而是故事里蕴含的科学信息。也就是说,读这类课文,要快速突破“故事”外壳,直奔其中反映的科学信息。否则,就不能算是读懂、会读。这组教材的编写意图之一,就是指导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知识奥秘,培养科学探究兴趣。但这一非本体性目标,要通过课文阅读理解训练来实现。教会学生读这类文体,培养从中获取科学信息的能力,才是本体性内容,是阅读训练的重点。同样进行科学教育,科学课重在科学教育本身;语文课通过阅读训练自然渗透,课文读懂、会读了,科学教育的目标也就自然而然实现了。这是语文课与科学课的本质区别。课文中编者插入了三个泡泡语,提示了阅读思考的方向。

第一个泡泡语出现在题目下:“书,为什么加引号呢?” 第二个插在川川与地质勘探队员的对话中:“真没想到!” 第三个插在课文结尾处:“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 前两个泡泡语,编者意图是引导学生搞清楚课文里的“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把它称作“书”,叔叔介绍的哪些知识信息是川川“真没想到”的,从而把握故事中渗透的科学信息。第三个泡泡语,是想让学生读懂川川的心思,以川川为榜样,培养科学探究兴趣。阅读这篇课文,最好以“质疑探究式阅读”为主,重点培养学生读中质疑、读中解疑的阅读能力。看看课文题目,你发现什么问题没有?——因为有泡泡语提示,学生很容易提出同类的疑问。那就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去默读全文,边读边划出重点语句,透过这个引号,去探究“书”里的科学奥秘。先独立自学,再交流互学,然后全班讨论。之后,再带入配套教材中的《森林墓地》《树木的年轮》等文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到文中寻找有关的知识信息。

至于第三个泡泡语,也可以让学生关注一下,但不是重点。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读书探究,目的就达到了,不用刻意追求。侯文燕老师抓住“刨根问底”一词让学生关注川川的可贵品质,也可以,但不宜作为重点处理。

下课前,还可以再把学生带回课文中来,让学生再反复读一读,看看还能不能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带着自己的问题到课外阅读中寻找答案。比如,文中说这地方原来是长满树木的陆地,后来沉了下去变成了大海,再后来又升起来成了高山,这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让学生课外搜集资料,但为什么要搜集资料?为什么要搜集这方面的资料,而不是别的资料?资料搜集是一种“研究式阅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指向性。带着自己的问题,从众多资料中搜集筛选与自己的问题相关的资料,再通过资料分析处理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的资料搜集处理才有意义。

大家想,以“质疑探究式阅读”以文带文,学生阅读理解中质疑探究能力会不会培养起来?激发科学探究兴趣的目标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至于课文里介绍的那点科学常识,读懂了课文也就自然了解了。这就是以语文本体性内容为主线设计阅读训练点。

2.充分考虑文本的表达特点

确定阅读训练点,还要考虑文本表达特点。《最大的“书”》课后要求“读好人物对话”,《画家与牧童》也要求读出对话的语气,这大概是因为两篇课文中都有大段的对话,是文本表达的一个特点。

指导学生朗读对话,教会学生读对话,也是语文本体性内容。但就这两篇课文而言,都不是阅读训练的重点。可以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自然渗透一下,不用刻意突出,更没必要作为重点来训练;要为“质疑探究式阅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服务,而不是冲击训练重点。《画家与牧童》中的对话朗读,前面有观众表达赞叹的叹号,有加强语气的叹号(“画错啦,画错啦!”),读出语气并不难。“和蔼地说”是怎么说,为什么要“和蔼地说”?“连连拱手”说是怎么说,他这时心里会对自己说些什么?抓住这样的地方反复朗读体会,才更有利于深化理解,把朗读训练与思想内容体会融为一体。

语气不是孤立的,也不只体现在标点符号上。要与课文语境密切联系起来,“读懂”故事中人物的心思,读出人物的情绪感受。

总体而言,这两篇课文都应以默读训练为主。质疑探究,圈画批注,都是为默读理解服务的。过分强调朗读,反而会影响默读理解的效果。让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却要求放开声音朗读,还要端起书来,学生怎么圈画批注?全班都在哇啦哇啦朗读,谁还能静下心来深入思考?——自相矛盾!

每种读书方式、阅读策略都有一定的适用性,为特定的目的服务,不能什么情况下都能用,更不能根据自己喜欢不喜欢随便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也要看为什么而读,符合不符合阅读理解的规律!

三、随课文带入的小古文如何处理

这两节课都是以文带文课。《画家与牧童》带入的是《语文帮》上文言版的《戴嵩画牛》。人教版教材文言阅读比较滞后,五年级下册才出现文言《杨氏之子》,六年级上册出现了《伯牙绝弦》,六年级下册出现《学奕》《两小儿辩日》,篇目少得可怜。二年级小孩读文言版的《戴嵩画牛》,当然有难度。老师要善于举重若轻。老师可以带着学生读,老师读一句,学生跟一句,一边读一边疏通文....意,注意用表情动作说话。反复读几遍,学生就读懂了,也就渐渐熟悉了文言这种表达方式。“蜀中有杜处士”,“蜀”是地名啊,相当现在的哪里?杜处士,一位姓杜的处士,“处”读chǔ,处士是古时候有德才而隐居在家不出去做官的人。“好书画”,喜欢书法、绘画,“好”读四声。“所宝以百数”,所收藏的宝贝很多,要成百成百地数,“数”读三声„„就这样边读边讲,读懂文意。“拊掌大笑”,老师模拟一下动作、表情,学生一下就懂了。有白话课文垫底,读懂这段文言并不太难。

为什么要带这篇文章?拓展阅读这篇文言,仅仅是让学生印证一下故事情节吗?不是。阅读指导的落脚点,要放在感悟文言的语言魅力上。粗通文意后,就让学生自己反复读,熟读成诵,然后让学生与课文白话语言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段文言文好玩吗?八十来个字,就把那么复杂的故事写出来了,还写得很生动。你瞧,“抚掌大笑”,“尾搐入两股间”,“笑而然之”,语言多简练,描写多形象生动!

这课的以文带文比较特殊。课文与文言链接的纽带,是思想内容上的联系,文言阅读的落脚点,却是感受文言表达的魅力,培养文言阅读的兴趣。

四、适当拉开自学与互学的距离

“自读第1——4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戴嵩是位著名画家?找出有关语句用横线画出来。”学生先独立自学,然后小组内交流互学。老师提示了组内互学的具体策略——“组长读,其他同学做补充,然后组长代表小组全班交流展示合作成果”。策略具体才便于操作,合作才容易高效,很好。但是,自学、互学的时间还可以再长一点,不要赶得那样急;自学与互学之间,适当拉开距离,自学还不充分就交流,效果不会好。

五、坚决纠正“唱读”习惯

“唱读”,是朗读训练的顽疾。

“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本来是一句话,切分成一节一节的,拖长音调读出来,就成了“唱读”。低年级识字不多,朗读需要慢慢辨识字词,容易拖长音调;再经常要求齐读,还要读整齐,就容易慢慢形成“唱读”习惯。

不纠正“唱读”的不良习惯,就无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纠正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打破一节一节人为划定的节奏,像平常说话一样朗读,让朗读语调自然。

“今天你吃早餐了吗?” “吃了。”

“上午第三节是什么课?” “语文。”

先跟学生用日常会话语言说几句话,体会一下什么叫语调自然;接着让学生朗读刚才说过的话,用自然的会话语言读;再加上提示语,让学生像读课文一样读一读,强调用自然的语调读—— 李华放下书包,回过头来问王亮: “今天你吃早餐了吗?”

“吃了。”王亮头也不抬,仍在补写作业。“上午第三节是什么课?”李华又问。“语文。”王亮还是没抬头。

这段话朗读过关了,再迁移到课文朗读中去。每天坚持练习,只要出现“唱读”就马上纠正,不良习惯很快就能纠正过来。

用手机把学生“唱读”的声音录下来,让他们听一听,再跟语调自然的朗读一比较,学生就能发现“唱读”的可笑,纠正“唱读”习惯就容易多了。

到高年级,“唱读”的不良习惯会“变形升级”,让你难以察觉,但一听就觉得味道不正。一强调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就会把声带拧紧“拉哭腔”,似乎不用哭咧咧的声调读就不叫“有感情”。这些变形伪装的“唱读”很容易辨别,与平常说话的腔调一对比,就容易发现问题。

无论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课文朗读都要少用齐读,多用自由读;即使齐读,也要强调按照自己的理解体会读,不要强调读整齐。

朗读课文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每教一篇新课文,老师要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录下音自己听一听,发现问题纠正过来。自己都读不好,还怎么感染影响学生?

2014.05.10

第二篇:讲五个问题

讲五个问题

我们八年级老师,师资力量强,师德素质高,奉献精神足 各班力量均衡,没有大的落差。所以,我们有信心,能创造一个比着干的好局面。加强学科交流,资源共享。平时检测后,各班之间多交流,多横向比较,多思考问题,多研究解决方法。

一、“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是要有自信心。”树立自信心,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说过:“人不可有自负,但不可无自信。”自信心在学习中以及一个人成才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学生的自信心来自哪里?来自教师的自信心。要全面启动教师、学生心理自信系统。

二、教师的目标决定学生的目标。

你必须首先确定自己想干什么,然后才能达到自己确定的目标。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基础。

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要增强进取心,必须克服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墨守成规、抱残守缺的处世观念。要增强自己的进取心,必须克服或铲除保守思想。我们教师和学生都有有明确的目标。特别是要指导、帮助学生制定目标,并朝目标不懈努力。为九年级做准备。

三、教师的质量决定着学生的质量。

毫无疑问,教学质量教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我认为它至少在这样几个方面要能过得硬:一是道德风范。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热爱教师这个职业、钟爱教育这项事业。二是学识水平。具有较高的驾驭所教学科的能力和水平。三是传授能力。具有学科教学的魅力,讲得清,讲得准,讲得活,讲得精,讲得学生兴趣盎然。四是勤奋态度。具有倾情投入的情怀。潜心于教学,致力于课堂,埋头于学生,心系于质量。这四个方面,是教师质量的主要方面。这些方面,做得优秀了,学生的质量何患不高?我曾经讲过,衡量教师的标尺有三把,一看你的学生喜欢不喜欢六中这个大集体,你这个班级集体,二看学生喜欢不喜欢你这个教师,三看你的学生喜欢不喜欢你教的这门课。这是有道理的。学生能不能喜欢,在于你这个教师的质量。你的质量高了,学生就一定喜欢了,学生喜欢了,学生的质量何患不高?

四、教学的过程决定教学的结果。

教学的过程是付出,教学的结果是收获。没有人不想丰硕的收获。但没有付出,肯定没有结果,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这是一个朴朴素素而又富有哲理的道理。付出的过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而教育的付出,不仅需有汗水、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有爱心、智慧和灵性。

五、教学的策略决定教学的行为。

崔校长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学生 为一切学生的发展”办学思想,是指导我们教学行为的基础思想。我们学校的教学核心是什么呢?就是“平等尊重理解宽容 ”主要是:第一重情感投入。以情换情,以情感人,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做起,从培养他们的习惯抓起,循序渐进,积极引领。第二树身边榜样。就是树好中下等生层面的榜样。可以是全面的,可以是某门学科的。第三抓自我激励,就是要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的进步,细微的成功。多说点鼓励的话,多给点赏识的眼光,多给点温暖关爱,不训斥,不打击,不惩罚。

各位老师,我们面临着挑战,肩负着责任。八年级是关键年级,学生容易分化,心理和生理会发生变化,我们要根据这个年级的特殊性,切实加强管理,努力做好引领,为升入九年级打实基础。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努力付出,一定会实现全面快速的提升,一定会实现新的突破,一定会创造新的辉煌。

第三篇:低年级识字教学问题与对策

低年级识字教学问题与对策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笔者结合自己多次听课的实践,对目前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对解决相关问题的策略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识字教学的第一课时应该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认识生字。有的教师在第一课时教学时,没有落实好生字识记任务。表现为:在教学生字时,虽然注重多种形式的认读,但是忽视了分析字形和理解字义,生字识记时间短,教学不深入,而后便进行阅读教学,重点放在品词析句、理解分析课文上,造成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2.识字教学重点不突出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偏重于生字的读音: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认读生字词语,这样教学,生字的读音不成问题了,但是却弱化了生字的字形和字义;有的教师偏重于字义:让学生认读生字——组词——说话,这样教学,学生对字义有了深入的理解,语言文字训练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但是字形教学突出得不够。而这正是低年段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对生字的识记不深刻,并影响到以后的阅读和运用。

3.书写习惯关注得不够

由于教师平时在书写习惯方面对学生关注得不够,或要求不严,导致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具体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书写姿势不正确。即“三个一”落实不到位,学生握笔姿势不正确,眼睛离书本太近,胸部紧贴课桌。二是书写不整洁。书写涂抹,书本折页、卷页现象严重。三是书写不规范。结构、笔画、占位不科学,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田字格的规范作用。

二、应对的策略

斯霞老师认为:“真正达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学会应用,才是识了字。”可见,识字教学必须做到音、形、义相结合,学习与运用相结合。

1.明确课时目标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合理分配教学任务。一般课文的教学都安排两课时,其中第一课时应将重点放在认识生字上,指导学生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去识记生字,既要有感性的认识,又要有理性的认识。要多分析字形,突出重点。对重点的生字、部首还要进行写字指导。同时,让学生初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第二课时,复习巩固生字,加强写字指导和书写训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解决课后习题,等等。

2.深入细致地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明确课时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对每个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字理、结构、识记方法、偏旁部首,哪个字和哪个字容易混淆,字形复杂的字如何指导书写,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教学时才能胸有成竹,进行有针对性的识字指导,并适当做好识字的拓展,引导学生科学识字、高效识字。

3.教给识字方法

袁路老师总结的“音、形、义结合识记法”,对于我们的识字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音、形、义结合识记法”的基本思路是:读字音——析字形——解字义。首先出示生字,组织学生读准字音。然后让学生汇报记忆字形的办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最后说字义,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课文来理解,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生字识记完了再回归课文,通过读文巩固识字,做到学以致用。实践证明,运用音、形、义相结合的方法识记生字,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识字教学的最初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汉字的构字特点,教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识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如,教学 “平”字,采用“减一减”的方法:苹果的“苹”去掉草字头就是“平”;教学“高”字,采用编顺口溜的方法:一点一横长,中间一张口,回字不封口;教学“宝”字,利用汉字构字特点识记法:家中有玉就是宝。

我们还可以采用猜谜语法:如,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两棵树,长在石头上——“磨”。表演法:如教学“衔”字、“跛脚”的“跛”字、“披衣”的“披”字时,都可以组织学生演一演,以加深对这些字的印象。另外,还可以依据汉字指事、会意、形声等字理来分析和教识汉字。(1)象形。如日、月、水、火、山、土、燕、鼠等字,可以展示其由图形到汉字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2)会意。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既可记住汉字的形,又能知道其义。如日月“明”,小土“尘”,不正“歪”,等等。(3)形声。适用这种方法的汉字比较多,如“青”字家族和“皮”字家族,“青”和“皮”表声,部首表义。当然,识字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去总结和运用。

4.加强写字指导

一是规范学生的写字姿势。在低年段端正学生的写字姿势非常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写字水平,更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师要注重鼓励、引导,端正学生的写字姿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如,教师可以在写字前组织学生背《写字歌》:“身坐正,肩放平,两脚微微分。手离笔尖是一寸,胸离桌子是一拳,眼离书本是一尺。”“足安、头正、身直、臂展。”

二是培养学生整洁书写的习惯。可以通过评比、鼓励等方式使学生养成干净、工整书写的习惯。如,在班级中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作业评比、展览等活动,培养学生干净书写的习惯。同时,引导学生爱护书本,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五个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五个问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请老师们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来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重视语文知识教学,探索有效教学途径

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语文基础知识以散点式分布,在教学过程中随文归纳,关于语文能力的知识要在学练过程中习得,强化运用;不可视为理论教学,止于认知或记忆。语文知识教学不能由老师就某一知识进行报告式的集中讲解,而应该在教学中点滴穿插和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点滴穿插和渗透就较为有利,语文教师能较方便地在教学过程中牵入相关的语文知识,只要抓住某些机会与学生进行探讨,学生 就会在探讨中不知不觉地学得相应的语文知识。

在传授语文知识前,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和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布局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一句话,就是对如何运用语文的一种自觉。语文意识的养成就是正确的语文习惯的培养和形成的过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加以方法上的指点。

其次要引导学生明确语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者相辅相成。工具性是语文的功能的一种反映,人文性是语文的特点的反映。二者的结合就决定了语文教学既要强调熏陶、感染。

同时要避免把语言知识讲成语言教条。语文课要把文本解读放在第一位。学生阅读的文章是言语作品,在言语作品里语言现象千变万化,很有魅力,一旦我们把它抽象出来,就把丰富的内容拿走了,所以不从言语作品出发,不在文本里讲规则,而把规则抽出来告诉学生,这自然是非常枯燥的,这是语言学家的事,不是我们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要做的。所以我们讲规则要放在现象里。现象是复杂的,要从语言到语理,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就一定要从真正的感性材料出发,让学生自己把它提升上去,而不是你给他一个教条,记住了以后他也不会用,所以语言规律是从语言现象抽象概括出来的,语文教学最需要的也是这种能力。让学生能从语言现象里把规律抽象概括出来,这就是要善于让学生把规律激活。

我们在讲文体的时候,告诉使用文体。文体有的口语性强,有的书面语性强;有些作家的作品口语性比较强,有些作家的作品书面语性较强。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到呢?我们知道在通用语之外,有两套词汇:一套是口语词汇,一套是书面语词汇。口语词汇多来自方言、俗语,书面语词汇多来自文言。引导学生注意现象,从现象中把规则提炼出来,那规则并不复杂,就是几句话。这样做,记得非常牢,比死背要好得多。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1、从文本中获得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能停留在语文概念的抽象理解上,而要通过文本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具体感受,品味体会,更透彻地把握,更准确地运用,并实现知识向能力、素养的转化,如词语的学习,除了能读会写,还应在通读课文,理清思路,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和推敲它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如教学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学生了解了作者及写作背景后,我让学生自读一遍全文,然后与学生座谈两个问题:

1、作者与醉翁亭有哪些关系;

2、文中使用最多的文言虚词是哪几个。接着进行课文朗读比赛:一是小组与小组比,二是各小组挑出本组里最好的一个同学进行比,三是全班推荐一个最好的与播音员(事先录制好)比。比赛结束后让大家说说播音员朗读为什么这么好,引领学生明确:播音员读得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读好了文中许多“„„者,„„也”这样的句子。最后让学生在座谈中进一步明确:“„„者,„„也”这一句式,在古代汉语里,用来表示陈述、判断、解释的语气,欧阳修在这篇散文中,大量运用这一句式,每每对景对情下判断、作解释,这很合乎一州之长的太守的身份,同时使全文形成回环往复,忽起忽落,高低跌荡的旋律,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在欢快中所蕴蓄的抑郁的抒情气氛。把握文本,从文本出发,就有一个体悟语境的问题。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功,解读文本就是从语境当中发掘语意和文意,是语言和文学的接口。要使形象和思想在具体的语言里如何落实出来的,作品的客观和主观怎样来统一;而理解要在这个经验里统一,要让语意没有随意性,很多文意分析都是带有分析人自己的分析心理,所以它是主观的体验,但是语文课不能那么主观,因为老师的体验,不一定都是学生的体验,要使我们的体验更接近客观,就必须从语意出发,所以言内语境是非常重要的。

2、从语言环境中获得语文基础知识

走近作家要从言内语境走向言外语境,分析他的经历,他是哪个时代的。朱淑真“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这是很不如意的黄昏,人的心里很不痛快;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带有一种青春气息的黄昏;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一种很惆怅的黄昏。这些都是从语境里来的,是从近语境里来的,诗人的感受是有客观根据的,不能够随意去猜。

文内语境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词义,但是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样的。比如人教社九年级教材,曹文轩《孤独之旅》中的“孤独”;同册中的《傅雷家书》说,你有了赤子之心,你就可以孤独地对待和掌握音乐的真谛,你的个性居然和罗曼·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前者的“孤独”是好理解的,一个孩子脱离了他的学校,脱离了他的朋友、他的家庭,整天跟鸭子打交道,他孤独,没有人可以交流,这是好理解的。但是后者的“孤独”就很难理解,他讲的是一个音乐家深入到音乐很抽象的情感世界的时候,就脱离了一切现实生活中的东西,虚伪的、嘈杂的,他获得了像约翰·克里斯多夫一样的音乐家所体验到的东西,他所体验到的孤独是音乐使他的思维抽象化以后而得到的一种更真谛的东西,这种孤独是难理解的,但是“孤独”这个词并不难理解。老师要能够很好地描述、写照作品里的经验,把作品里的经验和词义结合起来。讲“孤独”的词义,要给它下定义,其实不用下定义,学生可以查字典,但是各种各样类型的“孤独”,是“孤独”这个词概括义里所不具备的,所以言语作品里的言义、文意要比词义、语意对我们更要紧。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意义是社会的,但它是实实在在存在于语境里的。

要想了解别人的作品一定要从意义出发,而对意义的理解要从语境出发,有了语境,特别是近语境,意义才能落实,形象才能落实,这才是语文课。让学生自己提升出来,提高他们从语言现象里提升规律的能力,那么他们对人生的体验会加深。通过语文学习,对课文理解的加深,才能够对人生的理解加深。作家的思想与学生的距离是很远的,但可以产生影响——对别人的经验的逐步体验,渐渐地把这些东西加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语文课所起到的作用,是把经验、感觉提升为一种理性的东西,有了这种能力,他的语文素养才能提高。语文课讲知识,如果讲成教条,那是非常失败的。

3、实践活动中习得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拓展视野,重视积累,提高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习得语文知识的做法是很有效的,因为它的主动方在学生,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非常强,那些相关的语文知识,学生不是在老师的影响下“接受”的,而是在自己身心的共同努力下,自然“移植”到脑海中去的。而且,这种“移植”过程中,学生没有直接感觉到抽象而繁琐的语文知识概念,只是无形之中在学习并运用着语文知识。

当然,要想有成效,就要经常开展这方面的活动,活动多了,时间久了,学生对相关语文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就会越来越深刻,就会自觉地运用它了。其次教师要有“指引者”的作用,要“指引”学生进入“活动领地”,所以,教师必须事先开创好“活动领地”,设想好活动的方式。初一学生如何学好七年级上册语文? 初中一年级学生应该怎样去学好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 在复习时应该注意哪些要点难点?

京翰教育初一语文辅导老师给初一同学分析讲解如何学习初一语文。

一、要养成预习的习惯

在小学,学生普遍不重视预习环节,对课文中字、词、句的掌握及课文内容的理解都是在老师教学过程中完成的。进入初中后,从学习第一篇课文起,就要养成预习的习惯。这一点非常重要。

那么,怎样预习呢?

第一步:阅读课文,弄清文章的体裁,了解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扫除字词障碍,对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词典弄清楚,难懂的句子划上特定的符号,在老师的讲解中理解或向教师请教。

第二步:精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课后练习及一些语法知识等。

二、有效利用课堂45分钟

初一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分析能力,掌握答题技巧的重要途径还是在于每天的45分钟课堂学习。所以,提高45分钟课堂的听课效率对提高语文成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提高听课效率必须遵循“五到”的原则: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老师要求背诵课文,只要课上有可以利用的时间,就应该见缝插针地争取在课内基本背会,尽量不要把问题留到课后去解决。上课时精力要高度集中,遇到分析题时,要积极动脑筋思考,积极参与发言,这样才能使能力大大地增强。“听”就是要听老师讲解知识点,听结论得出的方法。如果你能把课堂上的知识复述80%-90%,你就是课堂的赢家。课堂笔记可以用笔记本记,也提倡在语文书上记,这样翻阅起来更方便。

课堂记录什么呢?记四个内容:

1、每节课中的新知识新见解。

2、语文术语及知识规律。

3、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

4、实用价值很大的方法类知识。

三、积极参加各种语文活动

要积极、主动、大胆地参加朗诵、背诵、语文基础知识竞赛、作文比赛等语文学科活动。说不定你还能成为一个不错的主持人呢!如果老师还没有打算举办这些活动,你一定要趁早向老师建议。在学习上就是要争先,这样做是正确的。

四、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生的听、说、读、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完成《大纲》上的任务,不仅应当在学习上下功夫,还应运用一些适合你的好的学习方法。如抓重点做笔记方法(如何掌握时间、提高速度),如何背诵课文(先抓住重点字、词背诵每段,然后再串起来),如何写好作文等。

第五篇: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问题分析及建议

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问题分析及建议

洮北区教师进修学校初教部孙利民

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低年级,中高年级也贯穿着指导学生自主识字、多识字和写好字的重要任务。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课课都要落实到位的重点。课程标准中要求认识3000个左右常用字,第一学段就要达到1600个,一半以上是在低年级完成的。所以低年级的教学要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

在历时两个月的听课调研活动中,听了很多节低年级的课,发现识字写字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得不到位。具体分析如下:

1、识字教学的问题及分析

教师采用的识字方法不够科学合理。教学时,很多教师把生字单个拿出来让学生逐个拼读,然后让学生组词、造句,拔高了教学要求。由于教师拔高了识字教学的要求,致使课堂教学时间有点紧,课堂上学生巩固识字的机会就很少,识字教学效率低。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教师不知道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是一种最有效的识字方法,也不清楚要求“会认”的字只要读准字音,在本课认识,换一个语言环境还认识即可。另外,教师不明白,复现是帮助学生记住生字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教师只有弄清楚了这几点,识字教学的效率才会有所提高。

2、会写字的教学问题及分析

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不能够准确地抓住指导的重点进行指导。有的需要指导字的读音,有的字需要指导易错的笔画,有的需要指导字的笔顺,有的需要指导学生理解字义,还有的需要指导字的间架结构。教师对这些方面不能够准确地确定,一味地指导生字的书写。在指导学生写字时,很多教师没有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和在虚宫格中的位置,就进行书写指导,这样的指导效率不会高。而且,在课堂上老师留给学生写字的时间不够,有的少到只有两三分钟。

出现上面问题的原因是教师还不明确要求会写的字应该达到什

么样的标准。课程标准中对于“学会”的字,要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正确书写。通过这些字的教学,达到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书写,注意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为了使识字写字教学在语文课堂中能够得以落实,给各位语文教师提出几点建议:

1、仔细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识字写字的学段目标,并进行认真地研究和思考,做到心中有数。

2、明确“会认”字和“会写”字的教学要求,做到识写分开。

3、认真研究有关识字和写字教学的方法,并能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加以运用。

4、课堂上在有效地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后,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巩固的机会,让识字写字真正成为低年级的重要教学内容。

下载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五个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五个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低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一般在赛课和大型公开课上很少见到,大家似乎觉的,这样的内容没什么好上的,上不出什么价值来。我想,万丈高楼平地起,识字写......

    全球化的五个问题

    1、 全球化是否真的发生了? 文章翻译: 在本章中讨论的大多数的书籍和文章,简单地认为,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全球化,更加相互关联。无数的决策者,政论家和学者把它作为不言自明的,全球化......

    五个竞聘问题(5篇材料)

    创造地产奇迹 主管竞聘经理五个问题 问题1:你的成长历程及在例外的收获? ------此问题主要为了更进一步详细了解此竞聘者的经历,及加入例外团 队后的收获,由此知道他是否真的进......

    求职信的五个问题

    求职信的五个问题当你下笔写自己的个人求职信的时候,是否附和式的写写就算,应该有针对性的。清楚认识求职信会遇到的五个问题。而且应该为雇主设计求职信。让雇主清楚的认识知......

    读《作文教学的五个问题》有感

    读《作文教学的五个问题》有感广德县月湾学校 陈建平最近手头有一本《小学语文教师》杂志,它是2018年第11期的。当我读到特级教师管建刚、张祖庆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对话时,感......

    低年级识字教学浅谈

    低年级识字教学谈 姓名付瑛 单位:山阳县城关镇金旺小学邮编:726400 【内容摘要】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识字是以后阅读、写作的基础。同时也 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

    低年级识字教学初探

    低年级识字教学初探 识字是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同时又是低年级段教学的重点。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低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新课标要求低年级学生要会认常用汉字1600至1800......

    低年级识字教学初探

    低年级识字教学初探 低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教材设计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汉字的语言环境,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学习汉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