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作文教学的五个问题》有感
读《作文教学的五个问题》有感
广德县月湾学校 陈建平
最近手头有一本《小学语文教师》杂志,它是2018年第11期的。当我读到特级教师管建刚、张祖庆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对话时,感受颇深。对话中提出的作文教学最重要的五个问题,许多方面与我们正在参与研究的课题—《基于统编教材的小学写作教学框架的建构与实践研究》不谋而合。
一、理解儿童、尊重儿童、研究儿童,是教好写作的前提
写作这件事和人的心灵有关。我们经常用自己小时候的童年生活,来衡量今天儿童的童年生活,这是不对的。今天的儿童和我们的小时候完全不一样。儿童内心的所思所想跟我们那个时候大不一样了。张祖庆老师说,写作是心灵的舞蹈,很多老师无视这一点,总以自己的童年作比照要求儿童写自己的童年。教师要做一个心灵的守望者,静静地呵护孩子们的童心童趣,只要是孩子们觉得是有趣的,那就尽情的呵护。
二、正确理解写作的本质,是教好作文的核心
写作就是用笔说话,自我表达,与人交流,这是习作的核心。写作即是应用,应用生活,应用心灵,我手写我心。当下,我们很多孩子在伪写作,他们从来没写过真正意义上的作文,他们只是写了一篇又一篇名叫“作文”的作业。他们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为了完成试卷上的命题。这种“作文”没有实际意义,偏离了写作的本质,为“作文”而作文。
三、读者意识,是写作教学最上位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我们的文章写给谁看?也就是写作的目的。目的弄明确了,再来思考写什么,怎么写,这样才会写好作文。我们老师总担心孩子写作的技巧有问题,不断的讲解倒叙、插叙、对比、反复等手法的应用。但如果能让学生写作时有读者意识,70%的写作技巧都会迎刃而解。我认为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基于统编教材的小学写作教学框架的建构与实践研究》中,正在强化孩子们习作的读者意识,通过同桌互评,教师点评等形式,让孩子们写话或作文的读者不断增多,孩子们的习作兴趣也逐渐变浓。
四、课程化建构,写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长期以来,中国语文教材以阅读为王,而阅读教材大抵是以人文为主线编写的,作文附着于人文后面,没有独立的地位。作文教学往往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性课程构架。而我们研究的课题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深入细致研究统编教材对写作单元编排的内容、目标和意图,准确把握教材编者的编排思想,依据新课标小学阶段写作目标的相关阐述和要求,构建一套基于统编教材的小学写作教学框架。
五、安全的写作环境,是激活言语技能与潜力的保障。
珍视孩子的每一个思考,呵护孩子幼稚的心灵,让孩子自由表达。语言的创造来自心灵的自由,心灵的自由来自心灵的安全,心灵的安全来自对儿童的理解,对儿童的的了解来自师生平等,没有平等就不可能有真话。
第二篇:听作文教学有感
听作文教学有感 叙永县永宁中学校 罗春秀
短短两天的“古叙送教”活动结束了。通过作文教学“套餐”品尝,我受益匪浅。
“求知而去,载知而回。”送教老师们灵动的思维,激昂的讲解,有效的课堂,创新的作法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我再次翻开笔记,回顾每堂课精彩的点滴和经验分享时,我将杂乱的思绪和感悟整理如下:
一、各有所长,文采飞扬。针对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审题、确定文章中心、安排文章结构、让文采更加飞扬等问题讲解,各资深教师都作了精心的准备。泸县况场中学教师文晓由浅入深地教给学生独题式命题作文审题方法,泸二外教师谢华、任庭勇分别教给学生如何确定文章中心、如何让文章细节描写之动作描写更为传神,泸县五中教师严红则从标题引领、美句导航等技巧入手让学生学会巧妙安排文章结构。从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生成处处都闪烁着教师智慧的火花。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做到有讲有练,并根据学生情况适时点拨拔高,从而生成高效的课堂。教师语言或风趣、或亲切、或美妙动人,其课堂氛围充满了活力,昂扬着正能量。
二、奉献教育,情系学生。各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令我钦佩,但我更为感叹的是他们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奉献。在激发学生阅读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让学生快乐作文方面,各教师都分享了他们的做法:谢华老师充分利用网络,通过博客搭建了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交流、展示、探究的平台,引导学生长效阅读,让学生学会读书本、读自然、读生活,并通过 建立阅读档案中心,阅读有奖等激励机制,真正做到让学生从阅读到悦读,到与写作比翼齐飞。任庭勇老师在《诗意阅读,实践探索》的交流分享中谈到“名人拜访”,这点最让我受启发。他通过让学生确定拜访对象、了解拜访人、预约拜访、设计问题、书写拜访心得等等活动的有效开展,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向他人、走向社会,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我认为各献课教师都怀着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通过不断地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及教学方法。而在这个过程中,无不渗透着他们对学生的爱,对学生人性的关怀及个性地发展。
三、学习榜样,重在实践。在新课标、新形式、新课堂结构改革中,语文学科教学承载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抓好作文教学?让学生善于写作、乐于写作?这是我们语文教师所忧虑与思考的问题。通过献课教师们的经验交流,我深深感到作文教学不是就作文而作文即可做到,也不是一朝一夕、一曝十寒就可以做好,而是一个听说读写全面进行,持之以恒实践的过程。首先,明确目标、统筹安排是基础。教师对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内容要有全面的掌握,并根据学生的情况作好阶段性的安排与调整。做到总体目标、阶段目标、课堂目标明确具体,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教学方法具体有效。其次,利用资源、激发兴趣是关键。针对山区学生阅读面窄,阅读习惯差这一现状,教师可根据学校、学生家庭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行之有效的阅读。如利用学校图书室、多媒体(电子白板)及网络平台(QQ空间、博客等)提供阅读机会,向学生推荐经典书目,关注学生感兴趣的阅读书目等,让学生做到有书可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对阅读个体作指导。教会学生做摘录、写心得,让学生读有所获、读有所悟。利用班级文化 长廊、校园广播、校园网站、地方网站及各类征文活动的组织,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最后,以身作则、坚持不懈。教师也应拓展自己的阅读量,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更具有魅力,在要求学生习作的同时,也可试着习作与学生交流分享。不管是哪种方法,贵在坚持。师生都只有在不断地积累中,才能真正地感受到作文教与学的乐趣。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心灵和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让我以这句话与大家共勉,让读书净化灵魂,让身心的旅行放飞更多的梦想。
第三篇:讲五个问题
讲五个问题
我们八年级老师,师资力量强,师德素质高,奉献精神足 各班力量均衡,没有大的落差。所以,我们有信心,能创造一个比着干的好局面。加强学科交流,资源共享。平时检测后,各班之间多交流,多横向比较,多思考问题,多研究解决方法。
一、“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是要有自信心。”树立自信心,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说过:“人不可有自负,但不可无自信。”自信心在学习中以及一个人成才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学生的自信心来自哪里?来自教师的自信心。要全面启动教师、学生心理自信系统。
二、教师的目标决定学生的目标。
你必须首先确定自己想干什么,然后才能达到自己确定的目标。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基础。
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要增强进取心,必须克服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墨守成规、抱残守缺的处世观念。要增强自己的进取心,必须克服或铲除保守思想。我们教师和学生都有有明确的目标。特别是要指导、帮助学生制定目标,并朝目标不懈努力。为九年级做准备。
三、教师的质量决定着学生的质量。
毫无疑问,教学质量教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我认为它至少在这样几个方面要能过得硬:一是道德风范。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热爱教师这个职业、钟爱教育这项事业。二是学识水平。具有较高的驾驭所教学科的能力和水平。三是传授能力。具有学科教学的魅力,讲得清,讲得准,讲得活,讲得精,讲得学生兴趣盎然。四是勤奋态度。具有倾情投入的情怀。潜心于教学,致力于课堂,埋头于学生,心系于质量。这四个方面,是教师质量的主要方面。这些方面,做得优秀了,学生的质量何患不高?我曾经讲过,衡量教师的标尺有三把,一看你的学生喜欢不喜欢六中这个大集体,你这个班级集体,二看学生喜欢不喜欢你这个教师,三看你的学生喜欢不喜欢你教的这门课。这是有道理的。学生能不能喜欢,在于你这个教师的质量。你的质量高了,学生就一定喜欢了,学生喜欢了,学生的质量何患不高?
四、教学的过程决定教学的结果。
教学的过程是付出,教学的结果是收获。没有人不想丰硕的收获。但没有付出,肯定没有结果,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这是一个朴朴素素而又富有哲理的道理。付出的过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而教育的付出,不仅需有汗水、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有爱心、智慧和灵性。
五、教学的策略决定教学的行为。
崔校长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学生 为一切学生的发展”办学思想,是指导我们教学行为的基础思想。我们学校的教学核心是什么呢?就是“平等尊重理解宽容 ”主要是:第一重情感投入。以情换情,以情感人,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做起,从培养他们的习惯抓起,循序渐进,积极引领。第二树身边榜样。就是树好中下等生层面的榜样。可以是全面的,可以是某门学科的。第三抓自我激励,就是要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的进步,细微的成功。多说点鼓励的话,多给点赏识的眼光,多给点温暖关爱,不训斥,不打击,不惩罚。
各位老师,我们面临着挑战,肩负着责任。八年级是关键年级,学生容易分化,心理和生理会发生变化,我们要根据这个年级的特殊性,切实加强管理,努力做好引领,为升入九年级打实基础。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努力付出,一定会实现全面快速的提升,一定会实现新的突破,一定会创造新的辉煌。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五个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五个问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请老师们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来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重视语文知识教学,探索有效教学途径
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语文基础知识以散点式分布,在教学过程中随文归纳,关于语文能力的知识要在学练过程中习得,强化运用;不可视为理论教学,止于认知或记忆。语文知识教学不能由老师就某一知识进行报告式的集中讲解,而应该在教学中点滴穿插和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点滴穿插和渗透就较为有利,语文教师能较方便地在教学过程中牵入相关的语文知识,只要抓住某些机会与学生进行探讨,学生 就会在探讨中不知不觉地学得相应的语文知识。
在传授语文知识前,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和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布局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一句话,就是对如何运用语文的一种自觉。语文意识的养成就是正确的语文习惯的培养和形成的过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加以方法上的指点。
其次要引导学生明确语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者相辅相成。工具性是语文的功能的一种反映,人文性是语文的特点的反映。二者的结合就决定了语文教学既要强调熏陶、感染。
同时要避免把语言知识讲成语言教条。语文课要把文本解读放在第一位。学生阅读的文章是言语作品,在言语作品里语言现象千变万化,很有魅力,一旦我们把它抽象出来,就把丰富的内容拿走了,所以不从言语作品出发,不在文本里讲规则,而把规则抽出来告诉学生,这自然是非常枯燥的,这是语言学家的事,不是我们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要做的。所以我们讲规则要放在现象里。现象是复杂的,要从语言到语理,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就一定要从真正的感性材料出发,让学生自己把它提升上去,而不是你给他一个教条,记住了以后他也不会用,所以语言规律是从语言现象抽象概括出来的,语文教学最需要的也是这种能力。让学生能从语言现象里把规律抽象概括出来,这就是要善于让学生把规律激活。
我们在讲文体的时候,告诉使用文体。文体有的口语性强,有的书面语性强;有些作家的作品口语性比较强,有些作家的作品书面语性较强。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到呢?我们知道在通用语之外,有两套词汇:一套是口语词汇,一套是书面语词汇。口语词汇多来自方言、俗语,书面语词汇多来自文言。引导学生注意现象,从现象中把规则提炼出来,那规则并不复杂,就是几句话。这样做,记得非常牢,比死背要好得多。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1、从文本中获得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能停留在语文概念的抽象理解上,而要通过文本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具体感受,品味体会,更透彻地把握,更准确地运用,并实现知识向能力、素养的转化,如词语的学习,除了能读会写,还应在通读课文,理清思路,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和推敲它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如教学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学生了解了作者及写作背景后,我让学生自读一遍全文,然后与学生座谈两个问题:
1、作者与醉翁亭有哪些关系;
2、文中使用最多的文言虚词是哪几个。接着进行课文朗读比赛:一是小组与小组比,二是各小组挑出本组里最好的一个同学进行比,三是全班推荐一个最好的与播音员(事先录制好)比。比赛结束后让大家说说播音员朗读为什么这么好,引领学生明确:播音员读得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读好了文中许多“„„者,„„也”这样的句子。最后让学生在座谈中进一步明确:“„„者,„„也”这一句式,在古代汉语里,用来表示陈述、判断、解释的语气,欧阳修在这篇散文中,大量运用这一句式,每每对景对情下判断、作解释,这很合乎一州之长的太守的身份,同时使全文形成回环往复,忽起忽落,高低跌荡的旋律,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在欢快中所蕴蓄的抑郁的抒情气氛。把握文本,从文本出发,就有一个体悟语境的问题。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功,解读文本就是从语境当中发掘语意和文意,是语言和文学的接口。要使形象和思想在具体的语言里如何落实出来的,作品的客观和主观怎样来统一;而理解要在这个经验里统一,要让语意没有随意性,很多文意分析都是带有分析人自己的分析心理,所以它是主观的体验,但是语文课不能那么主观,因为老师的体验,不一定都是学生的体验,要使我们的体验更接近客观,就必须从语意出发,所以言内语境是非常重要的。
2、从语言环境中获得语文基础知识
走近作家要从言内语境走向言外语境,分析他的经历,他是哪个时代的。朱淑真“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这是很不如意的黄昏,人的心里很不痛快;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带有一种青春气息的黄昏;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一种很惆怅的黄昏。这些都是从语境里来的,是从近语境里来的,诗人的感受是有客观根据的,不能够随意去猜。
文内语境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词义,但是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样的。比如人教社九年级教材,曹文轩《孤独之旅》中的“孤独”;同册中的《傅雷家书》说,你有了赤子之心,你就可以孤独地对待和掌握音乐的真谛,你的个性居然和罗曼·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前者的“孤独”是好理解的,一个孩子脱离了他的学校,脱离了他的朋友、他的家庭,整天跟鸭子打交道,他孤独,没有人可以交流,这是好理解的。但是后者的“孤独”就很难理解,他讲的是一个音乐家深入到音乐很抽象的情感世界的时候,就脱离了一切现实生活中的东西,虚伪的、嘈杂的,他获得了像约翰·克里斯多夫一样的音乐家所体验到的东西,他所体验到的孤独是音乐使他的思维抽象化以后而得到的一种更真谛的东西,这种孤独是难理解的,但是“孤独”这个词并不难理解。老师要能够很好地描述、写照作品里的经验,把作品里的经验和词义结合起来。讲“孤独”的词义,要给它下定义,其实不用下定义,学生可以查字典,但是各种各样类型的“孤独”,是“孤独”这个词概括义里所不具备的,所以言语作品里的言义、文意要比词义、语意对我们更要紧。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意义是社会的,但它是实实在在存在于语境里的。
要想了解别人的作品一定要从意义出发,而对意义的理解要从语境出发,有了语境,特别是近语境,意义才能落实,形象才能落实,这才是语文课。让学生自己提升出来,提高他们从语言现象里提升规律的能力,那么他们对人生的体验会加深。通过语文学习,对课文理解的加深,才能够对人生的理解加深。作家的思想与学生的距离是很远的,但可以产生影响——对别人的经验的逐步体验,渐渐地把这些东西加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语文课所起到的作用,是把经验、感觉提升为一种理性的东西,有了这种能力,他的语文素养才能提高。语文课讲知识,如果讲成教条,那是非常失败的。
3、实践活动中习得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拓展视野,重视积累,提高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习得语文知识的做法是很有效的,因为它的主动方在学生,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非常强,那些相关的语文知识,学生不是在老师的影响下“接受”的,而是在自己身心的共同努力下,自然“移植”到脑海中去的。而且,这种“移植”过程中,学生没有直接感觉到抽象而繁琐的语文知识概念,只是无形之中在学习并运用着语文知识。
当然,要想有成效,就要经常开展这方面的活动,活动多了,时间久了,学生对相关语文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就会越来越深刻,就会自觉地运用它了。其次教师要有“指引者”的作用,要“指引”学生进入“活动领地”,所以,教师必须事先开创好“活动领地”,设想好活动的方式。初一学生如何学好七年级上册语文? 初中一年级学生应该怎样去学好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 在复习时应该注意哪些要点难点?
京翰教育初一语文辅导老师给初一同学分析讲解如何学习初一语文。
一、要养成预习的习惯
在小学,学生普遍不重视预习环节,对课文中字、词、句的掌握及课文内容的理解都是在老师教学过程中完成的。进入初中后,从学习第一篇课文起,就要养成预习的习惯。这一点非常重要。
那么,怎样预习呢?
第一步:阅读课文,弄清文章的体裁,了解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扫除字词障碍,对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词典弄清楚,难懂的句子划上特定的符号,在老师的讲解中理解或向教师请教。
第二步:精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课后练习及一些语法知识等。
二、有效利用课堂45分钟
初一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分析能力,掌握答题技巧的重要途径还是在于每天的45分钟课堂学习。所以,提高45分钟课堂的听课效率对提高语文成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提高听课效率必须遵循“五到”的原则: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老师要求背诵课文,只要课上有可以利用的时间,就应该见缝插针地争取在课内基本背会,尽量不要把问题留到课后去解决。上课时精力要高度集中,遇到分析题时,要积极动脑筋思考,积极参与发言,这样才能使能力大大地增强。“听”就是要听老师讲解知识点,听结论得出的方法。如果你能把课堂上的知识复述80%-90%,你就是课堂的赢家。课堂笔记可以用笔记本记,也提倡在语文书上记,这样翻阅起来更方便。
课堂记录什么呢?记四个内容:
1、每节课中的新知识新见解。
2、语文术语及知识规律。
3、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
4、实用价值很大的方法类知识。
三、积极参加各种语文活动
要积极、主动、大胆地参加朗诵、背诵、语文基础知识竞赛、作文比赛等语文学科活动。说不定你还能成为一个不错的主持人呢!如果老师还没有打算举办这些活动,你一定要趁早向老师建议。在学习上就是要争先,这样做是正确的。
四、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生的听、说、读、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完成《大纲》上的任务,不仅应当在学习上下功夫,还应运用一些适合你的好的学习方法。如抓重点做笔记方法(如何掌握时间、提高速度),如何背诵课文(先抓住重点字、词背诵每段,然后再串起来),如何写好作文等。
第五篇:观群文教学有感
观摩《群文阅读》教学有感
船山区长乐街小学 郑丽
经学校安排10月10日上午,我到遂宁南山国际学校艺术厅观摩了两堂群文阅读教学课。虽然早已听说过群文教学,可是没有实际体验过,因此在上课之前我感到很新鲜,同时也脑子里面也有很多的疑问。
我听的第一堂课是南山国际学校的老师所执教的关于“父爱”的群文阅读。课中她让学生阅读了几篇关于父亲的文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你喜欢哪一篇文章中的父亲?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父爱?”在听课时我发现这堂课和我们平时上的公开课不一样。这节课相对于我们平时的观摩课来说显得很冷清,不够热闹,课堂中只有教师温柔平静的声音通过话筒传播在会场,孩子们在忙碌着看书、思考、陈述、倾听。当时我周围的听课的老师已经在下面窃窃私语了,“这样的课放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行得通不?”“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能说出什么来?”“这样的课需要我们准备资料,我们哪有那么多的时间?”“这个与我们期末全区的考试离得好远!”等等。
当听到我这些老师的评论时,我也在思考:是呀,这堂课如果放到我们的公开课评审系统中,估计连入场的资格都没有,跟我们期末的考试帮助也不大,但是从学生培养角度来看,这节课的的确确是一节阅读课,一节真正让学生学习阅读的阅读课。尽管它与我们传统的课文教学有点“格格不入”,但是我却感觉到它的巨大价值,因为它培养了学生阅读的能力。想想我平时的教学,只是一味的给学生提问,让学生去寻找答案,接下来老师统一答案,或者是把要考试的重点、难点给学生找出来,让他们记住。我知道我这样做只是为了应付期末全区的考试,我想其实也不是我一个人是这样的,我们很多同仁都是这样,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生源很差,人数很少的学校。很多时候想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单一的交给他们书本上的知识和那些考点,但是各项对我们老师的考核让我们很无奈。
我的内心处于很想尝试又不敢涉及的矛盾中。我不想还是单篇课文的教学,我也想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以前在高升实小听讲座的时候,他们的老师说道他们只用一个月时间就上完一册的内容,我觉得在我们这样的学校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这次我在南山国际学校听了群文阅读教学后回来好好的反思了一下:我们的教材其实在编排的时候就是这样安排的,同一个单元都是相同的议题。于是,在一周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任务,去阅读一个单元的课文,我准备几节课上完一个单元。
这周一我上了第三单元的课文,在课堂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哈哈,我庆幸没有领导在我们教室听课,不然我就要被评为“不合格”了。在第一节课时,我让学生看整个单元的课文,然后来讨论我们将学习什么?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很简单,大部分的同学都知道的。接下来我让学生去阅读,在从文中找出各种描写,写出了人物的什么性格?大家都蒙了,因为没有我的引导,大家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再加上我是一个单元一起上的,学生更是“坐飞机”了,我没有评论,继续放手让他们在教室里面“飞”,当他们在小组里面飞累了,就抬起来头来看我,我依旧不发表任何意见,不是因为我不管他们,而是因为我们班的学生平时很少大胆发言,很难得让他们能够“飞”起来,我就让他们继续畅游。
这就是我的第一节“群文阅读”处女课。谈不上失败和成功,这只是一种尝试!不过我在尝试中找到新的方向!我觉得这还是在萌芽状态。我看到献课的老师,她的课堂上孩子们一直处于一种自发的探索与发现中,讨论是那样积极而热烈,我想要这样的课堂,不过我知道我前面的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