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低年级阅读教学思路设计初探(一、二年级段)
低年级阅读教学思路设计初探
新课程的开发,还教育以本来的面目:自由、开放、活泼、创新。教育已摆脱了戴着脚镣跳舞的束缚,要求教师抖擞精神,不拘一格教人才。为了适应新课程要求,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对教学思路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1.创设教学情境,引发阅读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是引发阅读动机的良师妙药。只有创设一个好的情境,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求知识,提高自主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采取不同的办法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学习《三个儿子》一文,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的妈妈好不好?有一首歌是《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讲的是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事。那么,《三个儿子》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这样一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刻被激发出来。
再如,学习《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一文,可以先通过故事形式让学生对男孩产生好感,然后,让学生带着敬佩之情学课文,学生很快就把课文的意思理解掌握了。
除此之外,采用语言描述、对话交流、图画引入、课件演示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均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2.朗读激情、品读感悟: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就是让学生读出所感、所思、所悟、所疑,读出语感。而读的有效策略是品读。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做:(1)重视品读指导: 例如:《春天来了》一文。可以这样指导:春天来了,小草、野花多么高兴啊!快去读读吧!
再如教学《泉水》一文,可以这样指导:泉水唱着歌,一路跑着,泉水流到哪就帮助哪的人,泉水帮助了别人后,非常快乐,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和泉水一起快乐吧!另外,利用与学生对读、接读等方式均可作为指导方法。
(2)引导学生读出问题,带着问题读:
例如:学习《三个儿子》时,学生问:为什么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就可以引导学生读三个儿子的做法部分,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儿子才是妈妈的好儿子。
再如:学习《司马光砸缸》一课时,学生问:老师,司马光非得把缸砸破了,才能救小朋友吗?砸破缸多可惜呀!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读课文之中“假山下有一口大水缸,里面装满了水„„”的句子并引导学生看插图,使学生体会到生命比一口缸更可贵。(3)品读形式灵活多样:
低年级儿童有意注意比较差,为了保证读的效果,在读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如:齐读,接读、对读、比赛读(小组、同桌、男、女)等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3.合作交流、弘扬个性:
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要体现合作化、交流化、活动化。(1)在“活动化”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实施教学: ①问──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 ③说──说出自己的见解; ④画──画出自己的想象;
⑤演──演出自己的体验(演自己感兴趣、觉得感动的); ⑥评──评出自己的赏识。
(2)在“交流化”中我们应以学生同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不让学生走偏走歪。在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地创设情境。例如,你想不想把你的想法说一说?现在请第二小组同学说一说他们的意见好吗?哪个小组想补充?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谁能和老师一起比赛背?这些词语读起来琅琅上口和老师一起比赛背一背好吗?这样的对话使学生心情轻松,不带任何负担,大胆探究、发表见解。合作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化得到弘扬。 4.注重积累,拓展实践:
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因此,我们应尽量让学生在积累运用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
例如,学习《找春天》一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这样积累词语:这一课描写春天的词语特别好,我想把他抄下来。学了《我为你骄傲》一文后,可以这样问: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假如你遇到这种事,你会怎样做?如此的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词语的能力均会得以提高。
总之,任何能力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所以,我们应坚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不断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合作中成长,在实践中成长。
第二篇:浅谈低年级段写字教学
浅谈低年级段写字教学
邱隘实验小学
任爱波
《语文课程标准》把写字教学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分阶段提出了明确要求。第一阶段:(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 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2)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二阶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工楷字帖。第三阶段:(1)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2)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这正说明,写字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它已不仅是练习一项技能,而且对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虽然现在我们都有了电脑,可以进行打字,但是实践证明,长时间靠电脑打字,很多字会渐渐淡忘,要把汉字记住,从小打好用手写字的基础是很必要的。能否写一手好字,它不单单是一种终身受用的技能,而且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写字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掌握它的技能,结合本人平时在写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谈谈如何指导好小学的写字教学。
一、重视双姿,培养习惯
洛克在《教育漫谈》中提出:“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书写姿势的习惯养成,严格要求,反复强化。良好书写习惯的形成是通过训练不断强化的结果。
写字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字质量。通过观察,我在教学中,发现孩子握笔姿势的错误一般表现在:(1)食指和大拇指握笔太低,距离笔尖位置小于一寸,影响了运笔,挡住视线,造成头歪的毛病。(2)拇指、食指相碰或交叉(一个手指压在另一个手指的上面),手指阻碍了视线,迫使头部向左倾斜,拉近了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增加了近视的发病机会。(3)笔杆低于虎口食指关节处而落在虎口上。
正确的握笔姿势应是:
1、右手拇指在笔杆的左侧比食指稍靠后些,食指在前偏右,这两指紧紧夹住笔杆。中指在食指下面,用第一个关节托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拇指在中指之后自然地弯向掌心。
2、笔杆向右后方倾斜紧贴在食指第三关节和虎口之间。
3、食指和大拇指捏笔时中间呈椭圆形
4、手掌和手臂呈一直线。
5、捏笔手指与笔尖的距离接近一寸。
6、写字时手的支撑点在豌豆骨上。为此我还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指导写字时正确姿势的《五指歌》,以便于孩子记忆:“老大老二不打架,老二喜欢弓着背。老三抵在笔杆后,老四老五抱成团。”
孩子在坐姿方面的错误一般有:头距桌面太低,距离不足一尺;歪着头;胸离桌子不足一拳,上身伏在桌子上。因此学生在写字之前,我必先给他们调整好姿势,让孩子背诵《写字姿势歌》: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一寸一尺一拳头,正确姿势顶呱呱!要求学生坐姿达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
当然,要养成一个好的写字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学生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良好的写字习惯不能靠几节写字课。使学生的习字由课内向生活之中延伸,要求学生写字课内与课外一个样、校内和校外一个样。经常向家长宣传学生良好写字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要求家长积极配合,与老师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对学生每一次的家庭作业都能认真检查。
二、激发兴趣,及时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看上去枯燥乏味的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听历代书法名家故事;看历代书法名家作品等都能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好字的兴趣和欲望。
及时评价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进取的有效方法,写字教学的过程中更应如此。课堂上,对小学生的微小进步都要适时给予鼓励,以树立他们写好字的信心。对成绩好的学生要树立典型,使学生学有榜样。在对学生表扬时,要有导向性,不能笼统地说“写得好”,“写得干净”,“写得正确”。而要根据每节课的学习重点,每节课的不同要求,结合学生本人的特点,进行恰如其分地表扬。如:当学生中出现坐姿歪斜的情况时,教师应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看到坐姿正确的学生及时说“XX同学写字姿势好”,这时,大多数学生都能注意自己的坐姿,主动纠正自己的错误;有些时候还可以对学生说些诸如“XX同学运笔方法正确”,“XX同学写字点画到位”,“XX同学写得结构严谨”等,学生常会以这样的学生为榜样,争取写出更高质量的字。
三、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
汉字是一种形体优美的文字,书写时讲究结构、笔势和神韵。实践证明,写字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它要求写字者神情专注,注意力集中。培养学生的写字注意力,要引导学生“静心、专心、细心”地写字。
静心-----心神平静,即写字时要坐端正,凝神静气,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写字上。不少学生写字,总是浮躁不安,心神不定,写字时手漂移在纸上,缺乏力量,缺少底气。其原因就是写字时没有“静”下心来。
专心------精力集中,即写字时要心无旁怠,笔无虚发,把所有神情都凝聚于笔端。爱说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要他们“稳”坐写字,难以做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方面要采用灵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把学生的精力都吸引到写字活动中来,一方面要让学生尽快掌握写字方法,领悟写字规律,在写字过程中不断体验写字成功的快乐。
细心-----用心细密,即写字时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把整个身心都倾注到一笔一画之间。小学生写字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粗心大意,写字看不细,写不细,点捺不分,横提无别,时常出现多笔少画现象。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注意力,是学生写好字的前提和基础。此外,写字指导还要通过各种方式的训练,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
四、重视写字过程的指导。
(1)读帖。在写字之前,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帖上每个字的写法,分析每个字的笔画特点、间架结构。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重要笔画作简要的讲解后,引导学生对例字进行自行观察、读字、读帖。让学生自行分析,并说出对字形、笔画、间架的理解。学生通过自行分析、自行理解,自然获取了有关汉字书写的基本知识,也就是对例字进行了消化、吸收。
(2)范写。在指导学生写字前,教师必须先把字练写几遍,充分做好指导前的准备。课堂上,老师对例字进行范写,不但能让学生了解例字书写的运笔过程、用劲的轻重,还能激起学生写字的兴趣。学生看到老师的字写得很漂亮,自己就产生一种想把字写好的内驱力。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及时讲解一些字体的结构、笔画的粗细变化以及运笔的轻重等书写规律的知识,学生必然会仔细听讲、凝神观察,并逐渐掌握其写法。
(3)个别辅导。在学生练字时,教师要做好个别辅导工作,适时纠正学生写字姿势的不当,指导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粗细、长短变化。学生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就能加深对书写规律的理解。不守规矩,不成方圆。只有通过规范的训练,适时纠正学生写字的不当,才能让学生写好字,也只有按照书法规律写出来的字,才是漂亮的字。
(4)师生共评。写字教学的评价要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书法能引起兴趣。以往以教师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学的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我对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学生自我评价,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互评(找出对方字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总评(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批,评出等级或提出批改意见)。
汉字是一门文化,也是一门艺术,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写字技巧,从小打好扎实的写字基础,需要我们做教师的长期不懈地努力。
第三篇:浅谈一年级识字教学(一、二年级段)
浅谈一年级识字教学
新课改后的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年级语文实验教科书》中,要求学生的识字量特别多,识字教学又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好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基础,是教学的难点。怎样让小学生把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字都认识并记牢呢?下面就说说我在识字教学中总结出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丰富的识字环境和氛围
新教材的每篇课文中要求学生认识的字都在10个以上,再加上要求学生会写的字,最少也有20个。这么大的识字量,要求学生在课上全都认识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下或在家里认字,这就要求给学生创设识字的环境和氛围。我首先和学生家长联系,要求他们把学生要认识的字做成生词卡贴在床头等位置,学生可以随时在家识字。在学校里除了利用黑板报丰富学生的识字环境外,我还精心布置好教室环境,在教室的一面墙上贴上要求学生认识的生字、词语或图片,借助这些字词的具体运用情节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识字意识。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此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
(一)猜谜语识字
学生年龄小,如果让他们单调地读、记生字,效果很差。如果教师编字谜,让学生猜字谜,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三人同看日出是春”“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一半水里游,一半吃青草是鲜。”我发现,在让学生猜字的时候,就连一些学习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想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二)加一加、减一减识字法
加一加、减一减识字法就是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字形、部件、独体字等,进行加一加、减一减就成了新字的方法。如:禾+中=种,日+月=明,白+水=泉,植-木=直等。学生在数学课上学过加减法,在语文课中也有加减法,觉得很好玩,在玩的过程中识字,使学生乐学、好学。
(三)比较识字法
有一些形声字或字形相近的字,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着来记忆。如:清、情、晴、蜻、睛,这几个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声旁都是“青”,它们的韵母都是“inɡ”。“晴”的形旁是“日”,表明这个字与“日”有关,是天气晴朗的“晴”。再如“火、伙”“半、伴”虽然这两组字读音相同,但意思不同。还有“妈、奶、姐、姑、娘”,因为妈、奶、姐、姑、娘她们都是女的,所以这些字都是女字旁。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孩子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
三、鼓励识字
一年级的孩子们的特点是都喜欢听表扬的话,都愿意得到教师的奖励。因此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我把要求学生认识的字先板书出来,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比一比谁记得快,谁记得多。记得快的、多的予以表扬和奖励。这样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学生争相识字、记字,希望自己比别人记得多,争当识字冠军。
四、生活中识字
语文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因此识字教学也应该是开放的,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我们要运用好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识字。如:和妈妈逛街可以识字,认识街上的广告牌、店名、食品的商标等;外出游玩可以识字,认识公园里警告牌上的字等;看电视也能识字,认识一些动画片的名字、一些地名等。这样既扩大了识字量,丰富字词积累,又培养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增强了我要学语文,我要识字的意识。
总之,一年级的识字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更是一个难点,尤其是新课标下,这一任务显得更为艰巨。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探索更先进、更实用的教学方法,把小学生的识字教育做细、做精、做巧、做好。
第四篇:活,识字教学的基石(一、二年级段)
活,识字教学的基石
——浅谈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几点认识
内容摘要:
识字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刚入学新生原有的知识起点入手,找到“音形对应”这一汉字教学的“根”;然后从培养兴趣、创设情境、习得方法三方面阐述,如何帮助学生架起“音形对应”的衔接桥;并且积极提倡通过营造阅读、习作、交流等各种生活语境,把识字教学融入语言环境中,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阅读是21世纪的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可以说,一个人识字量的多少、识字速度的快慢、识字方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为了使孩子及早的进入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的要求,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的60%,可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但是经常听到低年级的老师感慨:新教材的识字量太大,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堂课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识字上,根本没时间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和语言表达的训练,很担心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一方面是《课标》要求加大识字量,一方面却是教师担心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得不到良好发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矛盾呢?该如何行之有效的解决这一矛盾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找准学生识字的“根”
笔者认为,刚入学的小学生,即使一个字也不会写,一句话也不会读,他们也是“认识”很多汉字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汉字是汉语的书面表现形式,它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比如“妈妈”这两个汉字,刚入学的孩子绝不会不知道它的读音和含义,只不过没有把读音、意义与字形划上等号罢了。所以从字音和字义的层面上来说,“妈妈”这两个汉字,学生口语中是“认识”的,是知道含义的,而且是能正确使用的。由此我们联想到“爸爸、小草、蓝天、白云、树木、河流”等等汉字,他们也都是认识的。因为这些汉字,均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他们吃饭、游戏、看电视、逛公园,每天都在不断认识新的汉字。可以说,孩子不断长大的过程,就是孩子不断积累母语的载体——汉字的过程。只不过他们认识的这些汉字,只是口头上的汉字,“音义”上的汉字,而不 是他们的“形”,即汉字的书面表达形式罢了。
经常听到有经验的英语老师介绍,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英语。所以将孩子的生活环境,尽量布置的有英语味,比如在日常用品上贴上英语标识,让孩子看到“苹果”,脑子里不光反应出“苹果”,而能反应出“apple”。这种情境,在我们母语教学中,则根本无需创设,因为我们的孩子,不管看到什么物品,他们脑海来反应出来的肯定是“汉字”,虽然这些汉字,孩子们不一定认识他们的“形”。
笔者认为,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对于常用汉字的读音、意义是掌握的不错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这些汉字的口头使用,也日渐熟练与准确的。所以,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解决“音形对应”的任务,即帮助学生架起一座,生活语言中所“识”汉字与这些汉字书面表现形式(字形)之间的有效衔接的桥梁。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识字,在学生生活语言的情境中识字,应该是我们低段识字教学的根源与出发点。
二、架起学生识字的“桥”
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3岁前后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6岁左右则进入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了帮助孩子迅速开始“由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过渡”,即帮助他们打开“阅读世界”的大门,高效率、大容量的识字是关键。
1、培养浓厚的识字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低年级儿童,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处于优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知识大多从兴趣出发。因而在识字教学的实践中,根据汉字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特点,我们可以运用挂图、投影、头饰、实物、卡片、多媒体等灵活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创设识字情境,形象直观地开展识字教学,让学生乐于识字。我们还可以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他们喜欢的情境游戏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巩固识字成果。
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需要。今天的识字教学不应该仅仅只是枯燥的识字,而应该追求情趣;追求情趣是为了追求更高效的识字,认识活生生的更有生命力的字。
2、创设良好的识字环境。
汉字同汉语一样,以其独特的方式,存在于孩子周围的一切环境中。可以说,有中 国人存在的地方,周围的环境中就布满了一个个有生命力的汉字。巧妙的运用汉字,让“汉字”适时地与孩子进行对话互动,能使孩子识字能力、语言理解和交往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教室里,教师有意识贴上的一些物品的名称和常用汉字;校园里,品种繁多的花木身上挂着的“户口本”,校风校训,各类名言警句;走进社区,路牌,文告,宣传标语,处处皆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良好的识字环境,鼓励孩子们主动去认一认,读一读、向身边的伙伴亲人介绍介绍。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正源源不断地为他们提供“识字卡”,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积累了许多汉字,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开始了人生的阅读。
3、习得高效的识字方法。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识字本身不是目的。如果识字教学单纯的成为“记符号”,那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要引导学生去比较、去发现,使他们逐渐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和恰当的方法去识字,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和主动识字的愿望。
在我们低段识字教学的实践中,有很多易学易记的高效快捷的识字方法,比如加一加,减一减(人、大、太、天);比一比(马、乌、鸟);猜一猜(碧:王老师,白老师坐在石头上讲故事)编一编(一人门里躲,“闪”);想一想(电:电灯、电话、电视机„„)等等。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识字,不但熟练的掌握汉字,还要习得识字的方法,并且鼓励孩子,博采众长,创造性地运用识字方法,快速高效的识字。
三、构建学生使用汉字的“场”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只要我们给孩子识字、阅读,提供像学听话那样的环境和条件,每个孩子都能像学会认物、走路、说话、听音乐一样、不知不觉中学会很多汉字。在运用中识字是被实践证明的好方法,学生识字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要落实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上的。可见,为学生构建认识、掌握、使用汉字的“场”,其意义有多么重大。
1.进入丰富多彩的“阅读场”
汉字的特点决定了汉字的学习必需遵循“在语境中学习”的原则,正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识字不仅仅是识字,识字就是阅读,识字的目的是阅读,识字 的过程也是阅读。在孩子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后,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最好是出声朗读,做到识字与阅读的有机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语文教材,为识字教学提供良好的范本,朗读这样的识字教材,学生学得琅琅上口,甚至可以把它当成歌来唱,在这样愉快的阅读中,学生认识了汉字也欣赏到了优美的图画,学习兴趣怎么会不浓? 图书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图文并茂的图书。看小人书、背古诗、诵童谣、读名著(儿童读物),通过大量识读经典的书面语言,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巩固汉字,在阅读中认识新的汉字,使他们认识到文字的乐趣,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营造自主学习的阅读“场”。
2.开启学以致用的“习作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孩子在阅读和背诵中,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能得到迅速的发展,能背儿歌、童谣,讲故事、说事情,在语言发展的同时,思维能力也相应的得到了发展。此时教师可以适时的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字词,在运用中掌握。可以造一造句子,也可以用一个阶段所学的新字词,通顺连贯地写一段话,更提倡将自己看过的电视、经历的趣事、参加的活动写成一段话,尽量多用学过的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学生的这些“作品”,教师要充分给予肯定。可以通过范文朗读、作品展览、班级小刊物发表,给家长发喜报等方式,鼓励他们大胆“习作”,提高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汉字的能力,使汉字真正成为自己与人交流、表达思想的工具。通过“学以致用”的教学,学生对新学汉字的记忆更加深刻,比反复抄写、记忆,教学效果要显著得多。
3.走向广阔生活的“体验场”
识字教学应该从生活中来,将孩子的生活经验带进课堂;识字教学更应该走向生活,将识字的课堂向生活无限延伸。因为孩子的生活世界是“汉字”组成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孩子们更为广阔的识字“场”。
经常看到有经验的老师,布置学生收看精彩的少儿节目,然后有条理地说说里面的情节;带着孩子走进大自然,然后兴致勃勃地描绘见到的景物;跟孩子一起参加充满童趣的游戏,然后畅谈活动的欢乐感想„„孩子们遨游在充满情趣的生活识字“场”中,积累了汉字,丰富了语言,也收获了成长。广阔的生活识字“场”,提醒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识字,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日常游戏、与人交往、生活点滴中去认识和使用汉字,积累“生活识字本”。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要解决本文开头很多老师感到“低年级识字教学任务重,担忧学生语文能力训练不足”的问题,其方法也应该源于此。因为把识字教学放在语言环境中,既克服了教学中存在的单纯识字的问题,而且可以在识字教学的同时,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上,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
“生活即教育”,低年级儿童的识字教学,完全适合于叶圣陶先生的这一教育理念。从游戏到写作,从对话到表达观点,从教材到课外读物,在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识字教学自然地从生活中来,又自然地回到生活中去,为孩子的“阅读人生”打开了大门,为他们快速的融入“信息社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2001年7月。
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李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第五篇:第一学段一课时教学设计模式
第一学段一课时教学设计模式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个生字,其中会写()个字。
2、初读课文,做到字音正确,读文通顺,基本流利。
3、通过读文,了解课文大概意思。
4、解决1-2个重点词语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达成目标:激趣,导入,相机板书课题,书写出现的生字。)出示
课题,解决生字。
二、初读课文,认字识字。(达成目标:读准字音,读文通顺,基本流利。)
1、师范读,生听、识字。圈出不认识的字。
2、自读:标自然段。标句子
不认识的查查后面的生字条,认字表,或者问问同学。
3、互读:解决不认识的字。
4、检查:一年级逐句逐句地读;二年级逐段逐段地读。
集中识字:齐读、抽读等方式。
5、再自由读:读文流利
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三、练习巩固
1、写生字。
2、听写。
3、齐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