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时间:2019-05-13 03:3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1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1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第一篇:第11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第11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学习心 得 体 会

10月29日至11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学举行的《第11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学习。在这三天的学习中,我认真地聆听了名师们的每一节课及课后的讲座,并详细地作了笔记。这次活动主要授课的有小学数学教学一线的刘松、徐长青、刘德武、徐斌、柏继明、张齐华等知名专家。此次活动的观摩课节节有亮点,课课都精彩,催人奋进,启迪思维。三天时间我一共听取了13节示范课,7场报告,真真切切地近距离领略到名师们从容、睿智和风趣的一面。他们的课堂教学活动有一定的示范性、导向性。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粗浅地概括一下我所能认识到的交流观摩的课所呈现的特点:

一、注重与学生的沟通,用亲切的课堂评价语言,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轻松的状态投入课堂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是哪个学校的?你想了解老师什么?今天谁坐的最精神?谁微笑的表情最好看?到这里上课与平时有什么不同?……等话题,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课堂中不时的自然的流露出很多激励学生的评价语,让学生学习起来特别有信心,如“孩子,你太可爱了、“你提的问题真有价值”、“我发现你回答得特别清楚”、“掌声热烈一点,再长久一点”、“把暴风骤雨般的掌声送给他”、“孩子,谢谢你”“ 你答对了,我们握握手。”“时间到,来汇报;小姑娘,来报到。”好孩子不光会做题,还会发现规律,能自己发现规律的才是更聪明的。……整堂课下来,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

二、落实新课标理念和目标,更注重实效、实用。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一线的教师几乎人人耳熟能详,但在平时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在这次的观摩课中,我能看到通过一个个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真正落实。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有效参与;给学生充分的的表达、合作的机会;比如:牛献礼老师在报告中讲到的植树问题(让学生利用手指学习数学)5个手指4个空,10个手指9个空,当他提出种6棵树时,学生就很容易想到有5个间隔,如果每两棵树的间距是3米,那么求从第1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的距离,学生很快就会算出5×3=15(米)

三、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在众多的课例中,最振奋人心的就是华应龙老师执教的《阅兵中的数学故事》,华老师作为全国的教师代表参加了今年的“9.3”阅兵仪式,他课堂的所用的课件图片很多都是他在阅兵现场拍摄的,他的课堂教学中用3个故事将阅兵中的数学讲得清晰、透彻,这3个故事分别是:女兵51人所透出的军机,飞机造型“70”飞行时的分秒不误,毫厘不差,俄军正步走会不会追上我国解放军方队的问题。通过这3个故事,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阅兵中的数学知识。

四、用教师的教学智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名师的课堂教师善于发挥倾听、梳理、激活、点拨的作用,能适时的介入讨论,又能适时把问题抛给学生,始终让问题之球在学生之间流转,以保证互动的广度和深度,极大的提高了课堂中的学习效率,课堂生成千变万化,学生思考深入,很多程度来自于教师一次恰当的引导,精彩的点拨,他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用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达成共识,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展示了学生所思所想、所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表达机会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自己的角色,老师毕竟是指导者、设计者、引导者。老师对一些内容的传授是必要的,学生不解时,老师应该给予指导。以学定教,少教多学,让孩子上台讲,小组内大家讲,充分调动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养成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因此教师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画龙点睛”,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学生学习。

徐斌老师在报告中讲到真正决定数学课程的不是写在书上的各种观念和规定,而是天天和学生接触的教师,如果学生的思维被老师占据着,那么学生就不是在学习数学而是练习数学,因为没有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徐斌老师强调:数学课堂比知识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重要的是思想。

有位名师在报告中说教师要有煲汤的能力,人每天需要15克的盐,如果你每天让学生直接去吃这15克盐,他们会觉得很难吃,但如果你煲一盆美味的汤,他们会抢着喝光,而这15克盐呢,学生也就很愉悦的吸收了,而我们教师呢,就是要把不同的教学内容烹饪成各种美味的菜肴。

三天的学习,我被名师们娴熟的教学技能,鲜明的教学特色,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的感染了、熏陶了。他们精彩的课堂教学、愉快的课堂气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东西要慢慢回味,在工作中慢慢的体验、总结、应用。要上好一节课,需要教师的真功夫。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赏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安徽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宁国市实验小学

3月17日到3月19日,在安庆市石化三小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全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究活动。来自全省各地的有18位参赛选手上了观摩课。这些参赛选手都是来自全省各地的教学精英,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在这次活动中,受益匪浅,老师的课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在教材处理上亦是惊奇不断。从中让我体会到:一节课的成败与否,不在于画面有多么的花哨,讲解有多么的委婉,活动有多么的热闹,设计有多么的丰富……关键在于只要学生掌握了知识,该发展的能力发展了,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让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增强,就是一节好课。

总体印象:

1、参赛教师穿着得体,落落大方,举手投足间透出精干、干练。

2、参赛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参赛教师都使用视频展示台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

4、参赛教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参赛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6、参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通过让学生摆、折、画,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7、参赛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丰富、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8、参赛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的一种方式。

细节印象:

一、对当地学生的印象

本次观摩,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上课的学生,他们非常优秀: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能提出老师想要的一切问题,能碰撞出老师你想要的精彩,能和老师达成想要的天然默契,而且还非常的有礼貌、守纪律。记得那些学生走上舞台时安静、有秩序,生怕影响了别人似的。下课时是那样有秩序地向老师告别,还要整齐地转过来向听课的老师敬礼,问声“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再见!”再有秩序地离开会场!学生课堂上活跃的思维更是让我们惊叹。如第一个给我们做课的刘志强老师在《旅游中的数学》这节课始,刘老师提到自己承诺了要在“五•一”期间带领原班学生到黄山去旅游,现要请大家帮帮忙,谈一谈旅游前要做哪些准备,旅游过程中要解决哪些问题时,结果学生回答出了刘老师预设的各种不同的问题,诸如租车,用餐,门票,时间,安全等等。程媛媛老师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进行到探究将四个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10厘米、6厘米的茶叶盒进行包装,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的原因时,有一个学生不是去计算,而是想象和比较,他走上展台,很从容地将一个盒子的大面与两个中面的大小进行直观比较,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将两个中面重叠起来最节省包装纸。吴晓秋老师在教学《平均数》一课进行到巩固练习时,出了一道题,“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商店各月前三周卖出的冰糕情况统计图,发现第前三周依次为8箱、7箱、9箱,问本周该进多少箱呢?”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平均数“8箱”、最多的箱数“9箱”、“比卖出最多的周还要多一些的箱数,防止还会更多”。这些学生太有才了!

学生有这样活跃的思维,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他们的任课老师平时肯定付出了很多的艰辛。

二、感受大师的风采。

1、感受他们的“数学专业素养”。

赵劲松老师执教三年级的《平移和旋转》,由于这两个概念教材没有下定义,也没有用语言描述,只要求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在感知平移和旋转时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动作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方式:第一层次是模仿,观察动画中的物体运动情况,并用动作表演出来,在分类的基础上,揭示两种运动形式及课题;第二个层次是用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运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运动形式(向左平移两步、向右平移两步、原地旋转两圈)感受两种运动的不同感觉,同时暗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层次是再现,根据静止的画面,想像它的运动方式,并用手势将其表示出来。三次动作表演,既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同时在举手投足之间加深了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可谓“一切尽在不言中”!为接下来深入研究图形的平移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接下的一个环节则更加精彩了,由于平移有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赵老师设计了一个遮眼活动,让一个学生到电脑前遮住眼睛只看键盘上的方向键,听下面学生的指令操作,让全体学生用方向语言提示,眼睛看距离,大脑思考平移的两个要素,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样的课怎会不精彩呢?如果说让学生说出平移情况是一种考验,那么再接下来的动手画则更具有挑战性。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赵老师设计了“尝试——演示——判断——比较——再画”五次活动,在尝试中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结”再通过判断和展示打开这个“结”,接着在比较中优化方法,最后通过再画,使学生初步掌握画平移图形的方法,而两次画图所组成的小帆船,既体现了数学的美,又蕴含着教师美好的祝福,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感受他们的“激情”。

在本次活动中,丁雪洁老师应是最有激情的老师。她教学的是《体积与容积》,是本次研讨活动的最后一节课,从一开始的课前谈话起,就很明显的看出这个班的学生情绪低落,丁老师以饱满的激情贯穿课堂始终,用她特有的方式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在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

3、他们都是“有心”的老师。

吴晓秋老师是这次做课老师中最“有心”的一位老师,课前交流时,她能记住班里“在大路上看到老师就向老师问好”的学生的名字;“比猴还要聪明的同学”的模样,并叫出她的名字……这位老师一下能在班上找出六、七个有一定特征的学生名字,一下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这是我学不到的本领。

4、他们都是“勇于创新”的教师。

我们通常在说谁大谁小的时候,一定用到谁比较大谁比较小的完整名词,可是程媛媛老师在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的伊始,她引导学生给一个长方体的三个面取名字,分别叫做“大面”、“中面”、“小面”,这样取名为后面说明哪两个面重叠起来能节省包装纸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不仅形象易记,更顺口。

三、谈谈这次活动对我的启发,与各位交流。

1、不“板着面孔”上课。

在一群各行各业都有的人群中,我们能很快地看出谁是教师,因为大多数教师的脸上都写着:“单纯、苦大仇深”这几个字。我们学校女教师比较多,大家自己比较一下,语数教师同其他学科老师的区别,语数教师明显更具备沧桑感。这一方面跟劳动量大小和压力有关,我想同心态及教学观念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要做到“争效率、少怄气”,在课堂上努力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争取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认真听课;不要因为个别学生的表现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情绪,因为我们的情绪是直接决定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情绪好、心情好,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上一节好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为有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反之,教师心情不好、发脾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课堂效率自然低下。课标上说:人人学所需的数学,也就是说数学并不是人人都能学好的,有些学生学到他需要的就可以了,我们不要同这样的学生较劲,你再怎么逼他也没用,大不了从60分逼到70分,没任何意义。

2、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

淮北市实验小学丁雪洁老师的《体积与容积》,“骆驼与阿拉伯人的故事”,p18;

马鞍山师范附小雷雁老师《对策问题》,“5、7、9和6、8、10两组扑克牌比大小”,p19。

3、学习内容生活化。

这点是老生常谈,我的感触是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比如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方敏老师的《平均数》的新课素材就是本班学生体育课上的跳绳比赛,围绕“如何比较两组同学跳绳水平”进行教学。

4、提问技巧。方敏老师的《平均数》,师:如何比较哪组同学的跳绳水平高?学生计算出男生平均每人跳7下,女生每人跳8下;师问跳得最多的那个男生:你跳了10下,怎么平均每人7下呢?你还有的3下呢?通过学生的思考渗透“移多补少”的思想,轻松掌握“平均数”真实含义。另一位老师也上了这一课,我感觉到他的学生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但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5、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六安市裕安区徐集镇中心学校许海峰老师的《认识分数》中也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中认识分数,体验到分数的产生及意义。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还播放音乐。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例,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9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扎旗汉授小学数学课改研讨会。在短短一天的时间里,观摩了五节小学数学优质课。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真实感受到他们的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为我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虽然使用教材不同,但执教老师能根据学情制定了详细的,音三小、音一小、音八小,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教学法,三小的“马新兰教学法”;一小的“以单导学”的模式;八小的“三、四、五”教学模式等,让我对数学课堂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这几节课给我留下的印象较深,这五位老师的教学方法虽有不同,但相同的地方都是以学生为主,老师引导,学生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与以往的教学不同的地方是一节课大部分时间,学习的内容都是由学生来完成,老师主要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课上的反应能力,教师所追求的“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做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他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平平实实才是生活的本质,多姿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让课堂走进生活,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经历,课堂才会显得朴实而又睿智。

在这短短一天的时间里,让我深切体会到优秀的数学课堂是情智共生的课堂,要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心灵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

2014.09.28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观摩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观摩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观摩心得体会1

3月17日到3月19日,在安庆市石化三小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全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究活动。来自全省各地的有18位参赛选手上了观摩课。这些参赛选手都是来自全省各地的教学精英,有着扎实的基本功, 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在这次活动中,受益匪浅,老师的课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在教材处理上亦是惊奇不断。从中让我体会到:一节课的成败与否,不在于画面有多么的花哨,讲解有多么的委婉,活动有多么的热闹,设计有多么的丰富……关键在于只要学生掌握了知识,该发展的能力发展了,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让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增强,就是一节好课。

总体印象:

1、参赛教师穿着得体,落落大方,举手投足间透出精干、干练。

2、参赛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参赛教师都使用视频展示台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

4、参赛教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参赛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6、参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通过让学生摆、折、画,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7、参赛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丰富、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8、参赛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的一种方式。

细节印象:

一、对当地学生的印象

本次观摩,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上课的学生,他们非常优秀: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能提出老师想要的一切问题,能碰撞出老师你想要的精彩,能和老师达成想要的天然默契,而且还非常的有礼貌、守纪律。记得那些学生走上舞台时安静、有秩序,生怕影响了别人似的。下课时是那样有秩序地向老师告别,还要整齐地转过来向听课的老师敬礼,问声“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再见!”再有秩序地离开会场!学生课堂上活跃的思维更是让我们惊叹。如第一个给我们做课的刘志强老师在《旅游中的数学》这节课始,刘老师提到自己承诺了要在“五一”期间带领原班学生到黄山去旅游,现要请大家帮帮忙,谈一谈旅游前要做哪些准备,旅游过程中要解决哪些问题时,结果学生回答出了刘老师预设的各种不同的问题,诸如租车,用餐,门票,时间,安全等等。程媛媛老师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进行到探究将四个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10厘米、6厘米的茶叶盒进行包装,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的原因时,有一个学生不是去计算,而是想象和比较,他走上展台,很从容地将一个盒子的大面与两个中面的大小进行直观比较,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将两个中面重叠起来最节省包装纸。吴晓秋老师在教学《平均数》一课进行到巩固练习时,出了一道题,“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商店各月前三周卖出的冰糕情况统计图,发现第前三周依次为8箱、7箱、9箱,问本周该进多少箱呢?”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平均数“8箱”、最多的箱数“9箱”、“比卖出最多的周还要多一些的箱数,防止还会更多”。这些学生太有才了!

学生有这样活跃的思维,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他们的任课老师平时肯定付出了很多的艰辛。

二、感受大师的风采。

1、感受他们的“数学专业素养”。

赵劲松老师执教三年级的《平移和旋转》,由于这两个概念教材没有下定义,也没有用语言描述,只要求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在感知平移和旋转时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动作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方式:第一层次是模仿,观察动画中的物体运动情况,并用动作表演出来,在分类的基础上,揭示两种运动形式及课题;第二个层次是用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运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运动形式(向左平移两步、向右平移两步、原地旋转两圈)感受两种运动的不同感觉,同时暗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层次是再现,根据静止的画面,想像它的运动方式,并用手势将其表示出来。三次动作表演,既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同时在举手投足之间加深了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可谓“一切尽在不言中”!为接下来深入研究图形的平移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接下的一个环节则更加精彩了,由于平移有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赵老师设计了一个遮眼活动,让一个学生到电脑前遮住眼睛只看键盘上的方向键,听下面学生的指令操作,让全体学生用方向语言提示,眼睛看距离,大脑思考平移的两个要素,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样的课怎会不精彩呢?如果说让学生说出平移情况是一种考验,那么再接下来的动手画则更具有挑战性。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赵老师设计了“尝试——演示——判断——比较——再画”五次活动,在尝试中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结”再通过判断和展示打开这个“结”,接着在比较中优化方法,最后通过再画,使学生初步掌握画平移图形的方法,而两次画图所组成的小帆船,既体现了数学的美,又蕴含着教师美好的祝福,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感受他们的“激情”。

在本次活动中,丁雪洁老师应是最有激情的老师。她教学的是《体积与容积》,是本次研讨活动的最后一节课,从一开始的课前谈话起,就很明显的看出这个班的学生情绪低落,丁老师以饱满的激情贯穿课堂始终,用她特有的方式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在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

3、他们都是“有心”的老师。

吴晓秋老师是这次做课老师中最“有心”的'一位老师,课前交流时,她能记住班里“在大路上看到老师就向老师问好”的学生的名字;“比猴还要聪明的同学”的模样,并叫出她的名字……这位老师一下能在班上找出六、七个有一定特征的学生名字,一下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这是我学不到的本领。

4、他们都是“勇于创新”的教师。

我们通常在说谁大谁小的时候,一定用到谁比较大谁比较小的完整名词,可是程媛媛老师在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的伊始,她引导学生给一个长方体的三个面取名字,分别叫做“大面”、“中面”、“小面”,这样取名为后面说明哪两个面重叠起来能节省包装纸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不仅形象易记,更顺口。

三、谈谈这次活动对我的启发,与各位交流。

1、不“板着面孔”上课。

在一群各行各业都有的人群中,我们能很快地看出谁是教师,因为大多数教师的脸上都写着:“单纯、苦大仇深”这几个字。我们学校女教师比较多,大家自己比较一下,语数教师同其他学科老师的区别,语数教师明显更具备沧桑感。这一方面跟劳动量大小和压力有关,我想同心态及教学观念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要做到“争效率、少怄气”,在课堂上努力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争取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认真听课;不要因为个别学生的表现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情绪,因为我们的情绪是直接决定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情绪好、心情好,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上一节好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为有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反之,教师心情不好、发脾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课堂效率自然低下。课标上说:人人学所需的数学,也就是说数学并不是人人都能学好的,有些学生学到他需要的就可以了,我们不要同这样的学生较劲,你再怎么逼他也没用,大不了从60分逼到70分,没任何意义。

2、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

淮北市实验小学丁雪洁老师的《体积与容积》,“骆驼与阿拉伯人的故事”,P18;

马鞍山师范附小雷雁老师《对策问题》,“5、7、9和6、8、10两组扑克牌比大小”,P19。

3、学习内容生活化。

这点是老生常谈,我的感触是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 比如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方敏老师的《平均数》的新课素材就是本班学生体育课上的跳绳比赛,围绕“如何比较两组同学跳绳水平”进行教学。

4、提问技巧。方敏老师的《平均数》,师:如何比较哪组同学的跳绳水平高?学生计算出男生平均每人跳7下,女生每人跳8下;师问跳得最多的那个男生:你跳了10下,怎么平均每人7下呢?你还有的3下呢?通过学生的思考渗透“移多补少”的思想,轻松掌握“平均数”真实含义。另一位老师也上了这一课,我感觉到他的学生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但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5、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六安市裕安区徐集镇中心学校许海峰老师的《认识分数》中也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中认识分数,体验到分数的产生及意义。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还播放音乐。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例,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观摩心得体会2

在没参加工作之前,一直幼稚的认为,教小学数学是很简单很轻松的事,现在想想真的错了。因为太没有工作的经验,参加工作的二个多月以来,磕磕绊绊,诸多困难。参加了这次观摩会,让我受益良多:

1、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改革,十分注重情境的创设,学情境中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时,我们往往是从情境中提炼数学信息,从而构建数学模型,最后还要在实际中应用。特别是王锐老师执教的《旋转》一课中,王老师创设学生玩大炮打鱼的游戏情境,一个学生到讲台上遮住眼睛,王老师把鱼的'位置藏好,再找一个学生来指挥上面的学生怎么旋转大炮一定打到鱼。经过老师精心的设计,学生很自然地就知道了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旋转中心。这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为之感动和敬佩。

2、以生为本。如今信息社会中不断创新才能让一个企业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作为育人工作者,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习基础知识的小学生而言,我们的教学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起点。作为一名新教师,总认为因为知识过于简单,所以认为这对于学生而言也很简单。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并不成熟,接受新事物复杂程度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些我们自认为简单的事情,其实对他们来说并不是简单的事。以我走上三尺讲台上的第一节课秒的认识为例,很有幸的是,观摩课上,晁老师上了和我相似的课分的认识,晁老师处理时和分的关系上时,让男生看分针,转一圈就喊停;让女生看时针,转一大格就喊停。学生很快就知道了分和时的关系。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震撼了,设计的很好,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

3、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多看书,多听课,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让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

这次的观摩学习是短暂的,留给我的思考却是长久的。名师们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对新理念纯熟运用的能力,都将成为我今后奋斗的目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观摩心得体会3

20xx年11月11、12日我参加了在秦皇岛举办的的小学数学名师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时间虽短,但获益匪浅,几位老师用各自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呈现了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以下是我在学习中的心得,是值得我学习的。

一、把课堂交给学生,凸显学生价值。

福建省教研室负责人罗老师尖锐地指出中国学校最缺的一门必修课:讲理。在课堂开始,罗老师提出了研究问题:用一副三角板画角,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便放手让学生们去自行探究,体现了“以学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的课堂思路。学生们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发现问题,然后试着解决问题。罗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很快对学生们的水平能力进行分层,他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发言,不断深化问题,层层探究,学生们的方法也是越来越简便高效,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了自信。课后罗老师做了《小学数学教学要清晰的两件事》的演讲。一是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记住一些概念,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特别是逻辑推理素养。二是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本质上,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悟”出来的:不是依赖记忆与模仿,而是依赖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会活动,形成理解和感悟。

1、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

2、创设情境,以挑战性问题将儿童思维引向深入

3、提供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与体验中学习

4、建立关联,以联系的观念指导教学

5、变革方式,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

6、引导反思,促成思维层次的提升

罗老师最后与大家共勉,教了≠学了、学了≠学会、学会≠会学、高效≠难度大、容量大。这些值得我们大家共同思考。

二、好的课堂应是“鼓舞人心的”。

《分数的'意义》一课,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通过分实物,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从而自己总结出分数意义。通过徐老师的课让我认识到教学不止要教学生学习,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成为探索者。课后徐老师以《重回起点再看教学》为题作了演讲。他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好的课堂应是“鼓舞人心的”的。

1、清晰的尊严感——不管有没有天赋,学生们都昂首挺胸大胆地发表意见,显得自信,无忧无虑。他们相信自己,也把自己视为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

2、流淌着轻松的活力——学生们显得生机勃勃,有活力、健康。所有的学生都忙碌着、参与着。

3、自主性——学生们做出恰当的选择,主导并约束自己,持之以恒地自愿学习,没有被逼迫学习的现象。

4、集体感——共享合作,相互依赖、亲密无间。学生们彼此支持,也支持老师,没有对抗和拒绝。

5、觉察力——学生是机灵又富有创见的,他们知道自身和周遭正发生的一切,能驾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能适应周围人群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演讲使我更加清晰了好的课堂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同时思索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从复杂到简单,简单到不拒绝任何一个学生的参与。

三、创新——数学教学的高远追求

顾志能老师的《九宫的秘密》一课导入可谓引人入胜,他首先放了一段电视剧的片段,从而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整堂课通过学生探究,在顾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我的思维亦向听课的学生一样在思考一个个的数学问题,在解答数学问题的快乐体验中,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究其原因应该就在于顾老师抓住了数学课堂的内涵,一个有活力,思维活跃的课堂自然不会觉得让人厌烦。反观一些课堂,老师上的累,学生听的累,大致的原因就是老师说的太多,整节课变成了老师将知识灌输给孩子,那么累就是必然的。课后顾老师从提升课堂质量、促进教师的成长、推动教研的深入三的方面阐述了创新——数学教学的高远追求!他讲到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深刻经历学习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知识,若能创新途径让学生自己“悟得”,学生一定是难忘的,课堂一定是精彩的!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听后体会

2011年5月24—25日教研室组织了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观摩研讨会,我有幸聆听了名师的授课,可谓风格各异,精彩纷呈,这是一道文化大餐,感触颇深。名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巧妙的教学设计、朴实的教学风格引起我深深的反思。特别是教研室郑老师和周老师的专题讲座,更是让我受益非浅。

两天来,我一共现场观摩了七节数学课,几位名师的精彩课堂,令我耳目一新。他们每一位老师所执教的课堪称优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都很新颖、恰当、合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和老师优美的语言,更是给课堂增添了活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老师的不断引导和激励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培养了各种能力,从而也体验到了学校的乐趣。并且每位老师在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所以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总之,这几位老师的课,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一种心灵的震撼,充分让我们领略到了大师的风采和魅力。

郑老师,周老师的讲座,更是给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心灵上的鸡汤”。尤其是有效教学的几点建议,更是让我有了很深的体会,同时也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在本次学习中,我深刻的理解了:何为有效教学?何等效率才称得上“高效”?效率与比值如影随形,教学效率的比值怎样计算才更为合理?基本的道理是,高效教学肯定是节约投入量和增加学习收获量的教学。如果比值可以计算,那节约到何等程度才算“高效”,或增加到何等程度才算“高效”?高效教学是我们有效教学研究的目标,但当我们为“高效教学”作概念界定的同时,我们遭遇了认定的尴尬。正因如此,教育学家们往往回避对“高效教学”进行界定而采用“有效教学”的概念。教学必须有效,教师应该坚决不实施负效教学,努力避免无效教学,革除低效教学,追求高效教学,最基本的诉求是,教学必须有效。当一个概念大家耳熟能详时,往往无法说清它的准确含义。

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教学追求,更是一套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艺。我们赞同郑老师的主张,从宽广浩瀚的“有效教学”领域中,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学有所得,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探索其要义,努力寻求达成的路径与措施。

有效教学的实现,需要教师以丰厚的学识积淀为基础,以功力操练为过程,在教学实现的各环节上下工夫,讲究——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教学组织的有效性;学习指导的有效性;练习巩固的有效性;作业批改与辅导的有效性;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判别一堂课是否有效、是否高效,考察的维度可能是多方面的。活动度,参与度,合作度,兴趣度,生活度,开放度,生成度,掌握度,整合度,亲和度。

那么有效课堂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是哪些? 1.情境诱人度。

情境创设怎样才会有效?一般来说,所创设的情境着力体现出真实性、问题性、挑战性、开放性、浸润性等,就会是有效的。但我们也可以简单地说,创设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激情,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到情境中,参与到相应的学习活动之中,那么“诱人度”就高,那就是有效的。2.活动刺激度。

既然是“学习”,就必须有学习主体的凸现,有学习者的交往和实践,有学习内容的理论操作和学习意义的物化凝固;既然是“活动”就必然涉及到活动情境、活动运作、活动效果和活动体验。一堂课中,学生自主活动(含全班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体活动)应该在50%以上。从活动的效度上考察,每一个活动展开后,要力争最大限度地将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吸引到活动之中,使之保持兴趣与注意力,使学习达成度最高,这就是教师设计活动、展开活动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活动刺激度。所谓刺激度是指情境展开、活动推进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保持,各种感官的调动,思维的激发,情绪的煽动等所构成的综合强度,这样的综合强度越高,学生的学习活动参与度就越高,学习的效度就越高。反之,这种综合强度越低,则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和学习效度就越低。3.自主参与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那就是充分彰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考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参与的有效性,主要是:全员参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面达到100%;全程参与——学生全程介入学习活动;主动参与——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参与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真实参与——学生的身心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动口、动脑、动手,真切地感受知识的获得、体验能力的操练。4.训练扎实度。

知识的习得、技能的增长,是需要训练的。有效课堂决不能无视训练的落实。让学生从学习、学会到熟练运用、完全掌握。考察教师课堂教学训练扎实度主要看:广度——训练内容与学生参与的面;深度——准确选择训练点,层层落实训练,不浮光掠影,不浅尝辄止;效度——语言文字基本功方面的教学目标兑现与学生真正掌握的程度。5.知识与能力生成度。

目标达成从表层上看是: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全面实现。从深层次上看:就是知识得以生长、技能得以提升,这其中旧有经验被激活,新知(包括含新知的技能)被浸养情感态度,渗入心智,化为生命元素,贯通为智慧、能力与德性。所以这样的教学目标达成,总的体现为自主探究性(即使是接受学习也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因为融入了个体情感意志,所以也是体验式的学习,由于知识技能已被活化,所以学习主体感受到所学与生活实践的链接。

课堂教学目标、任务、内容由于精心预设而生成如期达成,是一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生成,是要充分肯定的;同时,那“不曾预约的精彩”,是生命课堂的灵性之花,创造之花,智慧之花,更要予以充分肯定。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我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业务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升华自己的教学水平,争取让自己不断进步。

12月11、12日两天,我在合肥参加了“安徽省第三届小学数学新课改观摩课暨名师报告会”,有幸听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斌、贲友林、全国课赛一等奖教师陈罡和著名特级教师、苏教版教材编委会主任沈重予四位教师的示范课与报告会,感觉收益匪浅。徐斌老师的沉稳、陈罡老师的幽默、贲友林老师深厚的文化功底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

徐斌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活跃性,让学生学的轻松、没有压力,而且习题的设计也不是

单一的,而是分成了几个层次,有梯度,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由易到难,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最后检验学生理解和把握新知的效果,层层递进。鼓励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整个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贲友林老师的“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这课,真是剔除了豪华的包装,把握了数学教学的本质,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的发展。尤其是他的报告,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他通过自己的教学案例把抽象的数学学习与具体的操作有效地连接起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教师的深厚的文化根底和教师所追求的“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沈重予老师对计算教学编排的特点、如何进行计算教学等方面作了非常深入的阐述。

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和报告会,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领略名师教学风采 感受小数课堂魅力

——听黄爱华老师执教的《24时计时法》有感2011年4月23日,在银川市一中阶梯教室,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宁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示暨专业成长研讨报告会”。

参加这次研讨活动让我如浴春风,如淋春雨,感受着名师名课的独特魅力,欣赏着名师课堂教学的独到设计,反思着自己日常教学的不足之处,真是受益匪浅。

在这次活动中,有幸聆听了广东深圳特技教师黄爱华老师执教的《24时计时法》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钱守旺老师执教的《数的认识总复习》以及北京市昌平区盛园小学赵霞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等示范课,短短40分钟的一节课,名师们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洒脱自如的教学风格不仅征服了学生,也感染、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位听课老师。课后,还听取了黄爱华老师作的《好课,从倾听开始》和钱守旺老师的《什么样的课堂最给力》两个专题讲座。在他们精彩的讲座中运用大量的、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为老师们分析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许多问题,阐述了课堂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其幽默的话语,丰富的内容,精彩的分析,会场内不时传来老师们的赞许和阵阵掌声„„

能够有幸观摩名师的教学风采,领略名师的教学艺术,聆听名师的讲座真是一种享受,让我确实感到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从各位大师的课上,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又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望;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一个积极的鼓动者和参与者,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自由民主的新课堂的创造者;从名师的课上,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意识、一个个问题的生成和解

决过程中研究探索数学问题,体验分享探索成果。这样的教学,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潜能的开发、个性和主体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生命历程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

4月16日,我在郑州女子高中学习了有一天,很荣幸地听了刘松老师和徐长青老师两位专家的精彩讲解,从中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刘松老师以“用字母表示数”为例进行现场执教,来说明“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如同我们的两条腿一样重要,缺一不可。刘松老师认为“教什么”是第一位的,因为课堂能映射人生,所以说我们要教学生困惑的、学生最需要的。他说“教师的知道并非学生真正的需要”,他通过在老师未讲解新知的情况下,让学生用10分钟的时间做学生完全陌生的题目(也就是我们说的前测)去了解学生究竟需要什么,知道什么,我们应给予学生生什么。这个例子让我认识到前测对于我来说很重要,它让我明白学生的薄弱之处在哪里,本节课的重点和学生的疑惑在哪里,那些知识我根本无需说明、无需讲解。只有真正的了解了学生,师生才会在三尺讲台上尽情的演绎更精彩的故事。

在谈及“怎样教”时,他说“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有学生的参与。而学生参与的最高境界是生成性教学。紧接着刘老师从”教学目标的生成”、“教学资源的生成”、“教学流程的生成”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三个方面不仅有理论为依据,也有生动、切实可行的案例来支撑。

如果说用“和风细雨”来形容刘松老师授课的精彩,那么我更愿意用“耳目一新”来诠释徐长青老师对教学的那份别致。徐长青老师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简约教学在返璞归真中见实效”的教,学思想。他的教学,让我们关注学生的思维成长让学生都能简单学习数学。报告会伊始,他就用一段《生命列车》的视频,向我们展示了他如诗如画的教学风采。人生如一次旅行,我们就是一节节列车上孩子们的列车员。人生不能复制,所以尽量让孩子愉快、幸福吧。他说“不搞教学,不了日子(昨天),不搞教研,过不了好日子(今天),不搞科研,好日子过不长(明天)来说明教育的持续性。

此刻,我无法用言语表达我的感受。我想我对大师的最大慰藉就是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学,在以后的教学中让自己随时保持一颗豁达、乐观、永不放弃的心,经常用一种怀疑的头脑去思考、去践行自己的教学吧!

下载第11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1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