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第四中学
胡向军
2007年9月,我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省市县三级教育部门对全省教师进行了通式培训和教材教法培训之后,开始了新教材的教学工作。作为一名管理者,也是高中生物教师的一员,本人经历了三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不少的收获,也遇到了一些较难处理的问题,在新课程培训中,教师都要对自己的角色和理念进行更新,教育的以人为本,为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教师应当从传道、授业、解惑,维护师道尊严的角色转化、提升为民主、平等、合作、探究的角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改变那种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注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做到重教学过程,重教学体验与教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能力。总之,面对高中新课程改革,广大高中教师的思想一般都经历了抵触、痛苦、无奈、解放、接受的过程。本文想通过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以及一些思考,和同行共同探讨,以推进新课程的改革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高中新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生物学科师资不足,教师培训缺乏实效性
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高中新课程方案,高
一、高二都要求开设生物课,由于原来生物课程从高二开设,导致生物教师出现缺口,师资不足导致生物教师课程负担较重。同时部分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对生物科学进展了解不够。生物学教材中出现了一些以往教师没有涉及的学科知识、新科技发展知识和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知识,使教学难度增大。尽管各级对教师做了多次培训,从通识培训到课标教材培训,从专题讲座到参与式培训,应该说在培训内容和形式上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但培训内容没有实质性变化,没有随着课改深入而调整培训深度,形式单
一、层次不清,教师没有可选择性。缺乏实践性、实效性,没有很好地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存在“参训的时候很有触动,回到岗位上又不知从何入手”,培训收获不大。教师参与培训是迫于各种外部的硬性压力而参与,远没有达到自觉自愿的程度。
2、完成模块教学的课时不足。
这是教师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有教材本身容量过大的问题,也有许多教师对教材的模块特点把握不准,处理不当的问题,还有教师的观念滞后的问题。但在课时的安排上,我感觉有不少章节的授课是“高不成,低不就”,安排一节课讲时间很紧,但安排两节课来上,时间又多了,且按目前所给的一周两节课的课时,也不允许你把知识线索拉得太长。新教材在课程编排上高一课程偏重,节次偏少(每周两节),高二由于分科和课程节次加大(每周三节),导致高一紧,高二较松。而且教材中加入大量的学生探究实验,还要有一系列学生验证实验,而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较差,有些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仪器不认识,也不会使用。导致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疲于赶教学进度,教学质量不高。
3、教师对以模块为特征的教材编排体例不适应
教师长期习惯于线性逻辑分析为指导思想编排的传统教材,乍一接触以模块为特征的教材编排体例,教师对新的课程价值把握不准、新的知识结构体系不熟悉,不少教师变得不会教了,继而产生焦虑、埋怨情绪,表现出对新教材的不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踏上了“旧教材”的老路。4.学校实验条件有限,科学探究教学不足。
生物学是一们实验性科学,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人教版教材模块1“分子与细胞”中,有实验14个,收集资料2个,参观讨论1个,实验不再明确区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科学探究大多以实验为载体。由此导致的实际困难,一则生物实验较原大纲生物实验多,实验室不够,实验经费不足,占用课时多,教师实验员工作量增加;二则生物实验装备没到位,配套实验器材缺少,实验流于形式。
5、新课改与应试压力的矛盾
高考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新教材必修模块的知识点相对旧教材把难度降了一个层次,但高考的要求怎样现在都还不知道,这使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很迷茫,不知是按课程标准来实施教学,还是需要加深点难度以应对以后的高考。是课程应该服从考试,还是考试服从课程?是培养目标服从考试,还是考试应该要服从培养目标?所以目前课程改革所凸显出来的诸多问题最终都可能因于高考考试制度的改革而改变。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也欣喜的看到,有好多老师开始接受新课程,而且把教学开展的有声有色,但这其中也有一些认识误区,给新课改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值得我们的反思。
误区一:角色定位模糊不清
新课改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部分教师对此产生误解,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不重要了,课堂上宁可让学生自己去领悟,也不落个包办代替的罪名。结果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其主导地位大大削弱。主要表现:一少讲,一位教师在讲“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课时,讲课仅用7分钟,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读理解。结果该讲的不讲,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收效甚微。二讲不透,一位教师在讲“视觉的形成过程”时,对晶状体的变化这一关键提得很少,致使部分学生对近视的成因模糊不清。结果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难点没有得到很好的突破。三多练,有些教师认为多练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匆匆讲完就抛出大量练习题。结果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不透,题做不对,或不会做,事倍功半。
误区二:重探究形式轻知识能力
课程改革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突破口,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但不少教师对此产生误解,大有每课必探之势,结果却事与愿违。主要表现:一探究活动形式化。一位教师教学时,把学生分成两组。先让学生看课本自己探究,然后提出问题,教师举例,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整个过程中,学生答得非常热烈。这样的探究学习,其实未解决实质问题,学生不能真正学到东西。二探究学习的内容不合适。如在对“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等抽象概念的教学中,一开始就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究学习,结果费时费力,收效不大,教师还得从头讲起。这种无基础知识的探究,纯属浪费时间,教师讲解时更加费力。三认为课堂上先提出问题自学就是探究学习。学生为解决问题,忙于到课本中找答案,然后教师据学生探究进行讲解,结果把探究学习演变为先学后教的“注入式探究”。误区之三 教法追“新潮”,课堂教学活而不实 ".从新课程实施情况看,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法,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教法追“新潮”,课堂教学活而不实的倾向,主要表现:一提问变为“满堂问”。如(1)面向全体学生提问题,让学生齐声回答“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2)认为多提问就是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于是一节课提问几十次。(3)提问时两眼只盯着学习优秀生„„总之,这样的提问,不仅无法启迪学生的思维,而且还会钝化学生的思维,教学效率更低。二搞“小组讨论”秀。有的教师认为多让学生分组讨论,就是体现课标要求,不管有无必要都让学生讨论一番,以显示课堂活动形式多样性。结果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耽误了本节课重点内容的教学。三各种教法汇集一堂。这是新课改中课堂教学的流行病,想在一堂课上就把新课程精神各个方面都体现出来。如分组讨论,练习填写,主动探究,多媒体课件投影等等,一堂课的活动确实很全面,但仔细分析不但教学任务完不成,而且知识与能力都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误区之四 滥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确实能够创设情境,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增大信息量,扩展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但若使用不当,则适得其反。如:一课件主宰课堂。一堂课从头到尾,几乎没有板书,板书的内容几乎都搬上了屏幕。教师只按课件顺序播放,一堂课下来,学生犹如看了一场“电影”。这样,课件由辅助变为主宰,喧宾夺主。二用课件取代了生物实验。有些教师把一些实验操作也搬上屏幕,如“显微镜的使用,玻片标本的制作”„„实验的确“完成”得很好,操作正确,条理清晰,省时省力。但学生只看不接触实物,没通过实际操作和感知,实验能力提高不大。三课件代替了师生活动。有些教师用课件代替了讲解,没有提问和讨论,很少启发和引导,习题答案写得明明白白,无需反馈交流,教和学基本上由课件来“完成”。四滥用视听效果。有些教师在课件中采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像、音乐、动画,致使学生而无法专心于教学内容,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实施高中新课程是国家意志,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把课改的工作扎扎实实开展下去。同时也要认识到,在课改中出现新情况是完全正常的,关键是我们要积极应对,采取稳妥的办法进行解决。
(一)学校层面:加大培训,增加投入。
1.加强教师培训,更新教育理念。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每位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的理论学习。学习课改实验区的成功经验,加大学校的开放力度,扩大校际交流。学校组织课任教师到课改实验学校考察、观摩,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水平。
2.加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力度,提高生物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高中课程改革要取得成功,学校就要创建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们提高和巩固生物学专业知识,关注生命科学发展前沿,掌握生物学的一些新知识、新理论;鼓励教师为了专业发展扩大阅读、开放课堂、扩大交流合作。当今社会学科壁垒森严已是不可能了,跨学科教学是必然发展,时代不同,过去讲知识的积累,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源源不断地倒给学生一杯水;现在讲方法、思路、思维、方式,知识爆炸的时代,应当注重能力的培养,学科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走智慧道路,了解各学科的特点,这样才不会狭隘。
3.加大对实验设备的投资。除了学校要加大实验投资,增加硬件设施外,老师也要因地制宜,围绕教学重难点问题,尽量设计一些利于学生实施的生物实验、调查、考察等探究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可有效防止探究活动设计的泛化和探究点的偏离;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现象和问题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生物科学实践问题的关注和分析,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意识。为了解决实验教学不足,学校还要对实验员进行新教材实验培训,派老师们轮流协助实验员准备实验;对每个班的学生进行实验分组,并培训实验小组协助老师工作等方式提高实验教学。
(二)教师层面: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优化课堂教学
1、解决课时不足问题,首先要注意初中生物科教材与高中生物科教材的衔接。高中生物科教材是以初中生物科教材为基础的,如今许多的中学初中与高中分离,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初中的生物教材不了解,即使过去教过初中的教师也应该注意,初中生物教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没有充分认知初中生物教材,这也给高中生物科的教学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2.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高中阶段“面向全体学生”是指在共同必修单元之后,选修模块有较大的灵活性,保证不同的学生得到充分的、不同的发展,即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注初中阶段生物课程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更多地强调了“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探索高中生物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就是改善课堂教学状态,以“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内在展开逻辑的新课型。处理好传统学习方式(他主、接受、个体学习)与新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关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处理好讲授与探究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交往、生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3.研读课程标准,钻研把握教材,优化课堂教学 生物课程目标由三部分构成: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维目标在课程实施中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备课时要精选那些学生终生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学生在学习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一定要避免在新课程中出现上课蜻蜓点水般涉及一下教材,很快就引导学生“走出教材”,搞一些所谓的联系实际活动。
4、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组织。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促进探究学习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二个转变:一是改变课堂教学的目标观,即要把教师解决学生的问题转变为让学生产生新的疑惑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二是改变问题教学的顺序和方式,即要把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转变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重视营造宜于探究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建立相互尊重、民主宽容的师生关系,善于鼓励学生表达和争论各种不同的观点,并重视学生积极听取和表达不同的观点的习惯,为探究成果的达成和共享提供良好的机会和课堂心理氛围。同时加强学生对合作学习技能的训练和合作交流习惯的养成,教师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通过训练,使学生将在小组内和小组间的合作形成一种默契,训练时应坚持“由易而难,由意识到行为,循序渐进”的原则。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挑战,更是机遇,新课程推行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一定要更新理念,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不断地分析误区、克服误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正确理解认识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育观,稳步推进新课程。创建真正有活力的高效生物课堂,为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努力。[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新课程的教学实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3 3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周小山,严先兀.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5 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金松涛,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学生物教学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入手,改革高中生物教学
有很多学校都是从高二开始学习高中生物,学习内容包含三个必修模块和两个选修模块(人教版),一年的新课学习,一年的复习,生物学科在高考中并不拖总分的后腿。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各门学科都在努力地尝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这要求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如何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而且,中学生物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学会把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通过对学生进行比较和归纳、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批判和推理等思维训练,使其初步学会科学思维的方法。下面就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改革等级化的师生关系,实行教学民主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师道尊严,学生由于处在教师高度控制之下,心理上往往处于消极、紧张甚至恐惧的状态,思维活动受到极大的抑制。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态度应和蔼可亲,应鼓励学生向教师发问,甚至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管理,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以课堂主人的姿态参与教学,积极开动“思维机器”,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促进思维互动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不只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还包括生生之间的互动。采取小组讨论、小组辩论、竞赛及游戏等方法有助于生生之间的活动。通过讨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启发,使研究的问题更加深入,使教学的重点更突出,难点更容易突破,同时也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扎实。通过讨论,亦可使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差和教师在传授知识上的不足得以充分暴露,获得可靠的反馈信息,使得“教”与“学”中的不足均得到有针对性的补救。多边活动既让学生各抒己见,扩大信息交流,又能锻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敏捷性、创造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应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多采用谈话、讨论、辩论等方法,并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通过观察生物标本、模型、课本插图、实物、实验等多种直观手段直接把问题呈现给学生。而且,在课堂上适时运用一系列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思考中,这样课堂的气氛就异常活跃。
四、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表象
直观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原则。直观教具的使用,可增加学生的视觉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应加强直观教学以丰富学生各种生物的形态结构(包括宏观和微观结构)、生理现象、生物体之间的关系、生物实验操作等表象。这些丰富的表象有助于学生对生命现象的思维,促进学生生物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重视实验方法,提高实验质量
中学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动手,而且要求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探索,所以实验课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主渠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实验现象,而这些现象可能是教材中没有的,教师应加以解释,以便指导学生正确的思路。
教师应重视实验的方法,可对实验进行创造性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一般都是教师动手,学生观察。由于教师有训练的实验技能,再加上充分准备,实验结果都较理想,这虽然有利于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但无形中会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若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验技能不一致,实验容易出现各种与结论不符的结果,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实验结论产生怀疑,从而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六、注重思维训练,提高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应指导学生怎样去思考,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启发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和逻辑方法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和其他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做出合理判断和正确推理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的习惯培养,前期需要教师有耐心和毅力,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时刻观察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在修正中完善学生的行为习惯。以上介绍的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思路,要付诸实施,必须将思维教学的目标与生物教学的目标综合起来考虑,构建教学目标体系,设计相应的实施方案、检测方案,形成一个教学目标系统。其次需处理好思维训练与观察、实验等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注重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结合,探索生物思维教学的新模式。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微格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微格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童文学 毛加宁 吴忆平
(乐山师范学院 四川乐山 614001)
摘要:文章对微格教学现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了现行微格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从加强微格教学研究、加强对教师微格教学素养的培训、增加教育投资,完善微格教学设备、加强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改革微格教学,增强操作性和实效性、建立科学的微格教学评价标准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微格教学 问题 策略
微格教学也称为微型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地培养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基本教学技能的方法,是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培养教师的课程中,为了训练基本的教学技能而兴起的。我国从1986年开始,上海教育学院、北京教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院校也开设了微格教学课程。90年代以后,全国各师范院校都陆续建立起了微格教学实验室,成立了全国微格教学研究会,开展了课题研究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
微格教学最大的优点是:能使受训者在
练习中重点集中于某一技能,对训练过程进行录像,通过循环播放录像,受训者进行自我观察分析,亲自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增强自我认识,进行正确、全面的自我分析,从而快速、准确的1掌握这些教学技能。所以它一兴起,就在师范院校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培训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最好的方法。但是,由于我国现行师范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微格教学设备投资较大,微格教学理论研究不足,教师微格教学素养较低等原因,我国师范院校的微格教学的有效实施一直存在很多的矛盾与问题。
一、微格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微格教学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虽然师范院校普遍认可微格教学培训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最好的方法,但由于多种原因,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对微格教学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表现为:
1. 对课程性质认识不够
许多师范院校未把微格教学作为师范生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开设。有的师范院校是在教学试讲、教育实习中,开设一些微格教学讲座;有的师范院校是把微格教学作为教师教育选修课开设;个别师范院校是把微格 童文学
1964.5 男
四川.乐山
乐山师范学院
学科教学研究所所长。教学作为教师教育必修课开设。对微格教学的课程性质认识不统一、不科学。
2. 微格教学课时严重不足
我国的微格教学课时远远低于国外的微格教学课时。在英国,微格教学安排在四年制的教育学士课程内,课程用42周完成,每周5学时,共计210学时。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教育学院开设微格课程,每周4课时,13周,共52课时。目前我国许多师范院校微格课时通常只有7--8周,每周2个学时,共14--16学时。相对应要训练的多种教学技能,微格教学课时严重不足,学生只能稍微体验一下微格教学,远远达不到微格教学的需求,起不到真正训练教学技能的作用。
3.微格教学设备缺乏
虽然许多师范院校都陆续建立起了微格教学实验室,但由于不够重视,加上教育投资不足,许多师范院校的微格教学设备简陋,数量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的要求。
(二)微格教学研究不足,微格教学技能分类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教学技能的分类在微格教学中至关重要,只有对教学技能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才能使微格教学有针对性,充分发挥微格教学的优势,提高受培训者的整体教学水平。
我们现有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大多数都采用原国家教委在1994年下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中 的分类标准。把教学技能分为五类:(1)教学设计技能;(2)使用教学媒体技能;(3)课堂教学技能;(4)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技能;(5)教学研究技能。在课堂教学技能中又设了九项基本技能,即:导入技能板书板画技能、演示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和强化技能、结束技能、组织教学技能、变化技能。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课堂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教育信息的组织者。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这些都对教师素质和学生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要求教师具备:教材使用与创新处理技能;备课与教案生成技能;课堂情境创设技能;课堂上师生互动与沟通技能;讲授技能的发展;新课程下的调控技能;课堂拓展技能等。
这些变化使现有的分类已经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求增强对微格教学研究。
(三)师资缺乏,教师微格教学素质有待提高
许多师范院校的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微格教学专业培训,甚至许多师范院校的教学法教师都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微格教学专业培训。个别教学法教师参加过短期的微格教学专业培训,大多数教学法教师靠自学和自我探索来学习微格教学理论。这导致微格教学师资缺乏,许多学科教学法教师对微格教学理论了解不多,对微格教学概念模糊,对微格教学的产生、发展、特点及理论依据知之甚微。只知道有摄像机记录学生的教学过程,课后可以观看并师生一起评议,导致目标模糊。严重影响了教学技能的训练。
(四)操作性不强,实效性不高 由于受“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的影响,微格教学重个教学技能的概念、分类、作用的讲授,轻实际操作;加之学生人数多,课时少,要训练的教学技能复杂,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实践操作,导致微格教学操作性不强,实效性不高。
(五)微格教学技能评价体系不科学 微格教学技能的评价缺乏科学标准,缺乏科学的的微格教学技能评价体系,评价的主观性较大,有时会出现评价省略的情况。受训者的角色扮演不到位,只注重的讲授者的评价,并且评价停留在泛泛而谈,不符合微格教学技能的评价的要求,不利于提高受训者的教学技能。
(六)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缺乏,教学没有保障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微格教学过程已形成一定的模式,该模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理论学习和研究;2)确定培训的教学技能,提出培训目标;(3)观摩微格教学片(带)或现场示范;(4)组织讨论;(5)
编写教案;(6)微格教学实践;(7)反馈和评价。
但在教学实践中,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缺乏相对缺乏:(1)微格教学理论相对停止不前,很多课题研究不够;(2)观摩微格教学片(带)缺乏;(3)微格教学教材相对单一。
(七)微格教学在在职教师基本教学技能的培训中基本是空白
由于对微格教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也由于微格教学设备投资较大,微格教学理论研究不足,教师微格教学素养较低等原因。导致微格教学在职教师基本教学技能的培训中基本是空白。
二、微格教学变革的基本对策
(一)加强微格教学的研究,提高对微格教学的认识
微格教学基本理论是开展微格教学的基本依据。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技能形成的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微格教学的基本理论、真正内涵,才能消除对它的错误理解,从而提高对微格教学的认识并科学开展微格教学。
1.深入研究微格教学的学科性质 认真研究微格教学的学科性质,将微格教学定位为教师教育必修课。我院经过多年的微格教学实践,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在“2010 师范生培养方案”中将微格教学定位为教师教育校必选课程,所有师范专业学生都必选修。
2.深入研究微格教学技能分类 充分考虑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深入思考微格教学技能分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院经过反复调研,考虑要训练的技能多,课时少的矛盾,制定了《微格教学课程标准》,将微格教学技能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增加了教学设计技能、教学情境创设技能、说课技能等内容。
3.增加微格教学的课时数
增加微格教学的课时数,使得微格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充分上台演示教学技能,而且能有足够的时间对其教学技能多次重复观看,作全面的评价和不断改正,真正发挥微格教学作用。
(二)加强对教师微格教学素养的培训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微格教学素养的培训。
1.加强师范院校微格教学
科学定位微格教学课程,改善微格教学条件,增加微格教学的课时数,提升教学法教师的微格教学素养,确保微格教学的顺利进行,提升师范生的微格教学素养。
2.重视师范院校教学法教师的微格教学素养的强化培训
首先,利用国家和省、市的教育资源,进行微格教学培训者的培训;其次,通过微格教学培训者进行教学法教师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者的培训;再次,通过教学法教师进行参加教育实习的指导教师的培训。
(三)增加教育投资,完善微格教学设备
多方筹措资金,增加教育投资,改造陈旧设备,购进新设备,增加新微格教室等。使微格教学设备真正能实现微格教学的需要,能实现微格教学的目标。
(四)加强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 充分挖掘内部资源,利用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建立基于网络系统的微格教学系统。可以利用当前师范院校的校园网络系统,建立基于网络的微格教学系统,更好地解决当前微格教学教室数量不足、利用率低的问题。
具体做法有:
第一,建立微格教学视频资源库,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观看、下载微格教学的示范录像。
第二,建立优秀视频资源库和自荐视频案例库,学生可以自由选看。
第三,建立微格教学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就课前准备、课后经验等自由地进行交流讨论。
(五)改革微格教学,增强操作性和实效性
师范院校应加强微格教学的改革,注重规范微格教学的模式、过程、方法,构建科学、专业的微格教学体系。
首先,进行微格教学教学内容的改革,科学确定教学内容。针对多种教学技能,确定重点教学技能; 其次,进行微格教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再次,进行微格教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六)建立科学的微格教学评价标准 首先,教师要制定科学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方式,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可以避免评价流于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合理评价。
其次,加强对角色扮演者自我分析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揭示问题,营造一个浓厚的研讨气氛,体现微格教学的本质。
总之,微格教学作为培养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基本方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我们也要看到现行微格教学中的问题,加强对微格教学的学习和研究,加强微格教学改革,推进微格教学发展。使微格教学能真正发挥对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汪振海.微格教学法在教学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0,3; [2]王建莉.微格教学的现状与改进刍议[J].职大学报,2007;
[3]王烈琴.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微格教学的现状及建议[J].商洛学院学报,2008,13。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能力为主要特征的高中新课实验在我们省开展已两年多了。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高中生物课,我把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反思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
一、授课内容的选择
高中生物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包括三个必修模块、两个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在新的知识体系里,必修模块具有生物基础知识普及型,内容覆盖面广,知识延伸不深入的特点,很多知识的拓展留给选修模块来完成。
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这3个模块的学习必须以必修模块的学习为基础。
面对生物知识模块的重新划分,刚接触新课程的我们,往往不能正视新的知识体系,总想增加一些教材拓展内容,造成了授课课时紧张,授课节奏加快。致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接受和消化新的知识,从而不能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更谈不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
题。为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教师应认真学习动态的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的理论与目标。深入研究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在中学生物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前、后教学内容的联系,思考可以把教材分解为哪些部分和阶段,重点、难点是什么,各部分与阶段怎样联系与过渡,各部分的教学要求是什么,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反应和学习困难,哪些内容可以设计搭建出适合学生思维与能力发展的平台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选择授课内容,从容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
二、对学生的调查与分析
对学生的调查与分析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知识技能基础和学习动机,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习惯和一般特点,如感知特点、思维和认知风格、表象和记忆特点等。还要了解学生的态度特点、情感特点以及情感发展水平、情感需求、性格心理特点等非认知特点。
经过初中新课程洗礼的高一年新生,思维活跃,探究意识强,自我表现欲望高。然而,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知识要求层次较低,很多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对有些学科知识只是似曾相识,但表达不清或不到位,特别是一些生物俗语、生物方程式模糊不清,一知半解。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弘扬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他们相互交流以及师生交流的的热情,在教学设计上要重视生物观念和价值的教育,学习方式的引导;重视生物核心知识、技能、生物方法的教育;加强问题意识、分析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如在设计选修本第三册中的“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时,本节课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动物细胞融合,在必修1细胞膜的流动性时曾例举过人鼠细胞融合,学生容易理解。第二部分单克隆抗体是重点也是难点。我把制备原理和第一次筛选放在人鼠细胞融合后,单抗制备前,目的是分散难点。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选择亲本,细胞融合,进行筛选和培养。第二次筛选更难理解,而且教材上没有给出克隆化培养的具体过程,专门用一张幻灯片进行处理。最后小结时出示植物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达到教学目标。最后对单抗的制备过程总结出“五个二”。这种教法就是在分析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既能顺利地引入新课,又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无定法,但教不可无法。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同时还要结校本条件进行教学。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对教材进行教学。这样在引领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提高学科基本素养,为今后进一步进行学科知识探究打好基础。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习惯和一般特点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到,学生虽然有获取知识的热情,但是不能自觉地巩固知识,在学习中还缺乏主动记录一些自身或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出的相关知识,导致学过的知识遗忘率高。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在适当的时候提醒学生做好相关的记录,培养学生对活动内容的取舍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设计一
些讨论的问题或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相关基础知识,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打好基础。
三、教辅材料的选择
教辅材料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辅助教师借助教材进行教学的,其中运用较多的是课后习题册。然而,现在很多教辅习题却只是旧教材的辅助书换了个封面就上市出售,如果学生用了这样的书就会在旧的知识体系里摸爬打滚。而学生在遇到现阶段没学过的内容就会拿来请教老师。如果有比较多的学生拿同样的问题来请教老师,刚从应试教学模式走出来的老师看到较多的学生在钻研一些跟高考要求有关的知识,有可能就会不自觉地用一定的时间来讲授,由于讲授的内容缺乏前后知识联系,授课时间短,教师讲不清透彻,学生也不能很好的领悟。居于此可以说,选错教辅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课程实践的进程。因此,教师在选用教辅材料时应认真地对照新课标和本校所选用的教材进行选择,最好是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自行编制。我们学校是根据课标、教材和学生掌握的情况按“知识疏理、基础训练、能力拓展”三方面来编制习题的。实践证明,这样的习题有利于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习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
四、结合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教学
结合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及时地提炼些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让有兴趣的同学带着课题到课外进行自主探究,再带着探索成果到课堂展示给同学。使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发展多元、主动和创造性的思维,培养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团体协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之成为掌握生存常识和技能、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善于探索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前面提到的,在设计必修本第三册中的“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先在课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在课堂上将有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讨论。这样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爱好和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益。
以上是我在高中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教学反思,可能是一孔之见,但愿能得到有志于钻研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的同行的指点。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创造的课堂、生成的课堂。对于高中生物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生物教学;教学反思
今年是我省高中生物新课程实行的第五年了,本人有幸担任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工作,近五年的新课程生物教学,新课程下生物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生物学教学,有很多值得总结的东西,让我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创造的课堂、生成的课堂。对于高中生物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生物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生物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生物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2.丰富生物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没有较深的生物专业知识,教师很难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新的教学方法,不能更好的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必须做到不断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提升。经常研读相关的生物学名著,生物学学术论文、生物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二、对教学主体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我们面对的是学生,在教学前,我们要对他们细细地琢磨反思,然后才能因材施教,培养出人才。就像一位军事家战前观察作战地形一样,我们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状,才能知道把学生培养将来的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可以通过分卷调查法、观察法、实验对比法等,了解反思学生,使一切都了然于胸,才能找到适当的解决途径。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生物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生物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生物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四、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五、对教学模式的反思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有理论依据,都有专家论证,可以说各有千秋,每一种教学模式的成功运用,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反过来,无论选用何种模式,都是缚住了自己的手脚,教学内容的不同,学情、校情的不同,怎能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模式解决,人常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有深刻的含义,它告诉我们不要被传统的刻板的模式所束缚,在抓住核心内容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就像木偶剧的演员那样,手中的成就这样几根,但通过他们可以做出成千上万种的造型。
目前,新课程下关于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学反思对生物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生物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作者简介:
王生财(1973.9.24~),男,汉族,青海大通人,青海大通县第四完全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新课程下生物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