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怎样上好历史课的一些看法
关于怎样上好七年级历史课的一些看法
虽然只做了一个多月的历史老师,但是,对于怎样上好历史课,尤其是七年级的历史课,我有些心得体会,也总结了一些方法,希望可以和大家共同探讨,请老师们多多指教!
现在,国家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但是,由于水平、时间有限,学校最看重的还是升学率。作为一个人民教师,除了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之外,最关键的还是想法子,怎样做才能使学生的(历史)成绩提上去。
首先,对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然后,总结出以下四点,记录下来:
一、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地位,尤其是这个学期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地位。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是副科,远远不及语数英重要;即使中考时有历史科目,它也是开卷考试,没必要花很多的功夫去记忆;这学期所学的中国古代史就更是副科当中的副科了,因为中考所考内容不包含这部分的知识。以上所有这些因素都共同造成了学生对历史的忽视。只有转变这种想法,学生才能真正的用心去学好历史。
二、课堂上以学生为主,教师是配角,学生才是主角。教师点到为止,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独立的思考,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并设法制造机会、创造情境,让他们去运用这种所谓的学习方法学习,进而独立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课堂上有必要挤出八分钟左右的时间来留给学生,让学生去记忆和背诵,从而缓解学生时间紧张,任务繁重的矛盾。
三、教师应该迎合学生的兴趣去讲授,去备课,也就是教师要“备”学生。鉴于初中知识的简单,浅显的特点,课堂上应多插入一些趣味性强的历史小故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师要学会和学生做朋友,多和学生谈心、沟通。当老师深入到了学生之中,或者说学生对老师没有了心灵上的“惧怕”,学生的成绩也就提上去了。除此之外,教师一定要一碗水端平,决不可偏心!这不仅包括教师要看到全部的学生,也包括教师要看到学生的全部。最后,一定要常常给学生赞美!赞美的确是一个神奇且奇妙的好办法,不信的话,尽管去试试,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后果。
我知道,仅仅靠说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去做,老师要起个带头的作用,带领学生一块儿去做。我相信,只要认真去做了,学生们是会有进步的!
第二篇:关于怎样上好历史课的一些看法
关于怎样上好七年级历史课的一些看法
虽然只做了一个多月的历史老师,但是,对于怎样上好历史课,尤其是七年级的历史课,我有些心得体会,也总结了一些方法,希望可以和大家共同探讨,请老师们多多指教!
现在,国家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但是,由于水平、时间有限,学校最看重的还是升学率。作为一个人民教师,除了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之外,最关键的还是想法子,怎样做才能使学生的(历史)成绩提上去。
首先,对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然后,总结出以下四点,记录下来:
一、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地位,尤其是这个学期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地位。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是副科,远远不及语数
英重要;即使中考时有历史科目,它也是开卷考试,没必要花很多的功夫去记忆;这学期所学的中国古代史就更是副科当中的副科了,因为中考所考内容不包含这
部分的知识。以上所有这些因素都共同造成了学生对历史的忽视。只有转变这种
想法,学生才能真正的用心去学好历史。
二、课堂上以学生为主,教师是配角,学生才是主角。教师点到为止,应积极引导学
生自主独立的思考,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并设法制造机会、创造情境,让他们
去运用这种所谓的学习方法学习,进而独立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课堂上有必要挤出八分钟左右的时间来留给学生,让学生去记忆和背诵,从而缓
解学生时间紧张,任务繁重的矛盾。
三、教师应该迎合学生的兴趣去讲授,去备课,也就是教师要“备”学生。鉴于初中
知识的简单,浅显的特点,课堂上应多插入一些趣味性强的历史小故事,从而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师要学会和学生做朋友,多和学生谈心、沟通。当老师深入到了学生之中,或
者说学生对老师没有了心灵上的“惧怕”,学生的成绩也就提上去了。除此之外,教师一定要一碗水端平,决不可偏心!这不仅包括教师要看到全部的学生,也包
括教师要看到学生的全部。最后,一定要常常给学生赞美!赞美的确是一个神奇
且奇妙的好办法,不信的话,尽管去试试,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后果。
我知道,仅仅靠说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去做,老师要起个带头的作用,带领学生一块儿去做。我相信,只要认真去做了,学生们是会有进步的!
第十期顶岗支教小组临漳分队实验学校历史武娟
第三篇:怎样上好高效初中历史课_9
怎样上好高效初中历史课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初探 关键词: 高效历史课堂 素质教育 教学创新
内容提要:初中历史学科首先是面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历史终将指导人生!”面对这八个字的素质教育学科使命,作为一名年轻的初中历史教师,我一直在思考、探索:怎样的历史课堂才能真正践行这一使命?迈入21世纪,素质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学工作者所重视,创新教学方法不断被研究出来。时代在进步,改革在深入,“创新”已经成为时髦的词了。我们初中历史教学也就不能还停留在“传道授业解困上”,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给历史课堂教学开辟一片新天地。我们要真正地构建高效课堂,首先必须要学习先进的高效课堂理念,用先进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
正文:初中历史学科首先是面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历史终将指导人生!”面对这八个字的素质教育学科使命,作为一名年轻的初中历史教师,我一直在思考、探索:怎样的历史课堂才能真正践行这一使命?素质教育是理想,应试教育是现实,在这教育的夹缝中,教师怎样才能两者兼顾、悠然自得呢?我从事初中历史教学五年,这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我也一直试着尝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对自己的历史课堂教学进行着不断的创新和变革。现在将此写下来,供同仁们探讨和指正。
一、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必要性
迈入21世纪,素质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学工作者所重视,创新教学方法不断被研究出来。时代在进步,改革在深入,“创新”已经成为时髦的词了。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在12岁至18岁是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和创新性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换言之就是中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教育的最佳时期。我们初中历史教学也就不能还停留在“传道授业解困上”,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给历史课堂教学开辟一片新天地。
1、从目前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现实状况看
2012年暑假,笔者有幸参加了一次市级的历史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研讨会,会上一位历史教授曾讲到并认为,我们历史学科应该有和语文、数学学科一样的地位和作用。可是事实上呢,初中历史学科,不受学校、家长和学生三方的重视,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副科”。在几年的历史一线教学中,笔者有着深切的体会。在很多学校,课程安排中所开设的历史
课往往是走过场的形式,把历史课大多都放在学生状态较差的下午,或是历史课教学课时的随意缩减。历史期中、期末考试大都放在语数外等学科考试的前一周,考试成绩不参加评比或者大打折扣后再参加评比。光是这一点,就使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大大减小。另外,学生在自习课的时间里从来不会看看历史,最多就是在考试前突击一下。笔者所在的城市,目前初中历史是会考考查科目,考试还是开卷的形式,这样不论是学校、家长或是学生就有了更加不重视历史的所谓理由了。学生即使到了初三,也不会占用平时时间学习复习历史,只是寄希望老师在考试前划划范围,考场上临时抱佛脚应付而已。大的教育教学环境或是现状我们无力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我们只能通过提高自己的历史课堂教学来尽量使我们的学生多学习到历史知识,多提高学生的认知方法和分析、归纳等综合能力。总言之,初中历史学科的艰巨任务的实施,就集中在提高历史课堂效果上了,而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下提高初中历史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构建初中历史的高效课堂就很有现实意义。
2、学生重历史表象而轻本质,轻理解、运用,重记忆。
对于现在的初中生,教师们普遍感觉就是,学生们不读书,不爱读书,基本上很少看书。十几年前或是更早些时候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途径主要是书籍,可是现在的学生不是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飞速提高,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电视电影、电脑网络等电子媒体在家庭得到了普及,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了解外界事物的渠道,另一方面也促使现在的学生懒得看书,懒得求真。比如我在上七年级起始年级历史导言课时问学生,你们都知道哪些历史知识呢,又引导学生说说知道哪些历史人物,哪些历史事件。学生们最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或是事件大都反映了他们的年龄,乃至性别喜好等:像男生,多半是三国、水浒等,而女生多半知道西施,貂蝉,武则天,慈禧太后等。我如果再进一步问学生,就不难发现,他们头脑中现有的历史知识,主要是来源于电视电影或是网络游戏。由于学生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有限,使他们无法从中甄别哪些内容属于真实的历史事实,哪些是艺术家们的“再创作”,导致了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应有的严肃性的认识,学习只重历史现象的表象,对历史知识中故事性强的有兴趣,而对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漠不关心。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很少意识到历史知识可以通过理解、运用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根本不重视对同类历史事件认识方法的归纳,不重视运用已知的方法去认知相似的历史事实,缺乏有效的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
法。我觉得,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历史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历史事件名称等基础知识确实需要学生牢固地记住,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考虑如何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何加强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在掌握基础知识上的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的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创新性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拓展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思维空间,掌握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并学会分析历史现象,最终学会学习历史知识,分析历史资料、历史事件,能正确解释历史现象,这才是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目的。而以上所说的一些,在现阶段,我们只能最大限度地靠教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来实现了。
二、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几点尝试
我们要真正地构建高效课堂,首先必须要学习先进的高效课堂理念,用先进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近几年,我学习了一些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下面运用这些理念,结合我们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想法和做法。
1、创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
可以说,教师对历史学科教材的把握和处理,对所教学生接受能力的预测和掌握,是形成一节高效历史课堂的最关键因素。所以我觉得,一堂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关键在于教师的备课。教育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决定着对于教学素材的选择取舍。新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我们正确处理教学内容的标准与依据。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底细和教学目标,恰当地添删内容,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以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这节课为例,来讲述一下我的备课后的经验和得失体会。这一课的历史容量无意是很大的,无论是视频资料、文字资料还是图片资料都很丰富,可是由于我们初中历史教学课时,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所限,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对这节课后隐含的大量历史信息进行整合和取舍。比如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之一离不开《马关条约》,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决不能删减掉。为此,我的教学环节中就有一项是,提出问题: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中有哪些相似的内容?由于学生对前一个条约比较熟悉,很容易总结出答案:割地、赔款、通商。随后,我分别出示了两个条约割地的示意图,赔款的两组数据,通商口岸位移的动态效果图。紧接着,我提问:在共有的内容中《马关条约》有哪些特点?比较之后学生回答:割地面积更大、赔款数额更多、通商口岸向内地更加延伸。进而,提出第三个问题:
对比前者《马关条约》中哪些是新增加的内容?为什么会有这些新内容?提示学生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加以分析。由于前两个问题的铺垫和相关资料的补充,学生的讨论渐入佳境。而关于甲午海战本身,前后有好几场相关联的战争,这就需要我们在通读并理解本课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去进行删减。我把本课的黄海海战、邓世昌、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及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做为教学重点。而其他的内容做了必要的删减。结合现实中日关系,让学生懂得分析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和外交关系等,增加历史的现实功能。让学生认识到:这段历史我们应该记住些什么?认识到些什么?从历史中汲取什么教训?
教师们要注意,历史教材只是我们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工具,能否从新的角度去处理教学内容,充分发掘其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是实现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关键之一。
2、规范课前读故事,从倾听中学习
历史课离不开一个一个的小故事,正是小故事才有可能构成大的历史事件。为此,我在自己的历史课上借鉴了学科组集备时总结出的好的教学创新尝试:每节课安排了课前3分钟读历史故事,以学生们的语速,三分钟可以讲500字左右。课前安排学生读故事,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搜集、筛选、删减资料的能力。起先的一学期,我没有给学生的演讲内容划定要求和范围,结果因学生找的历史故事太广泛而不利于每节课堂实际教学效果;后来为了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我对历史故事进行了规范,选材要和课本贴近,主题要和本课学习内容结合,可以选其中感兴趣的一个人物或一个片段展开。演讲完请同学进行点评,并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一些创新,如几人配合演课本剧等。每月评出月度演讲之星,每学期评出学期演讲之星等。从实践后的反映来看,学生们已经对课前读故事形成了一种期待,偶尔一次我忘记了直接开始上课,学生居然郑重其事地提醒:“还有故事呢”。我们真的不能小看初中学生的主动创造力和预见力,有时候学生搜集的故事恰好可以当做本节教学内容的导入,甚至是帮助了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到了课堂教学情境中。比如:我在讲授《辛亥革命》这一课时,在课前三分钟的故事里,班里恰好有个同学在百度上搜到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简介。他声情并茂地朗读孙中山先生的故事,从他的出生,童年,青年时期的出国求学,以及后来的弃医从政投身革命,这样使原本设计想自己
给学生们讲述孙中山先生生平的时间就节省下来了,提高的课堂教学的效率又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
3、多媒体课件辅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在的课堂教学基本上都会有多媒体设备的辅助,我们初中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运用得当的话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的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程序的设计,适时地播放各种媒体,诸如静止的图片,动态的视频,图文并茂的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和运用,可以把一些用语言不好表述或表述不了的历史现象、历史知识用更加形象生动且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减轻教师在课堂上写板书的劳动强度,同时节约了上课时间,增强了知识的训练力度,加大了课外知识的传授容量,教师在短短的一节课的时间里,教师传授的知识相对丰富,学生真正学习的东西也相应地增多了,提高了课堂效率。比如:我在讲述战国七雄地理位置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整个战国的地理位置都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在辅以教师教授的口诀:“东齐西秦南楚北燕,赵魏韩在中间。”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
4、运用古诗词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诗史同源,文史不分家,适当联系古诗词,利用学生已有的表象,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气氛,其实历史课有时可以更诗意一些的!我在带领学生学习《三国鼎立》这一课,讲到学生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曹操时,事先备课时无意中看了一下学生们的语文书,发现在必备诗句中有曹操的《龟虽寿》。所以这节课设计时,我们就是从曹操的诗歌《龟虽寿》开始讲起,启发学生体会曹操做此诗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心理。我告诉学生,自古诗言志,诗歌的内容可以折射作者的心声。于是很自然的就联系到书上讲的内容,曹操在官渡之战胜袁绍后,又陆续消灭了北方的一些军阀割据,统一北方。而此刻,曹操的内心并不满足。通过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学生深入地体会了曹操的志向在于统一中国,自然引出了下一个教学重点即赤壁之战。通过一首诗歌,一个人物,很好的串联了《三国鼎立》这课。
其实,初中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中语文课的学习,已经积累了许多古诗词,它们静静地呆在学生的大脑中,除了在语文课上很少被唤醒,简直是对中华文明的浪费。学习半坡人
种植粟时,我引入诗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不但加深了对粟的理解,也体会了人类生存之不易。学到《中华文化的勃兴》这课时,我带领学生们诵读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引导学生去体会屈原诗歌中的时代背景:屈原原是楚国贵族,可是他生在楚国末年,在流放期间对劳动人民有了深入的接触,他深深地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所以在他的诗歌中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这样的例子很多,让学生背一背孔子的论语十则,把它放在春秋战国这样特定的历史时期里;学西域概念时,引导学生背一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学生或许对西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学到“孝文帝改革”时,我叫学生边背诵边体会一下《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学习“长征”时,叫学生背一下“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会更容易记住长征路线!
其实,我们备课时只要稍微想一想就能发现不少学生熟悉的相关古诗词。在学生兴致高昂的背诵时,课堂的整体情绪已被推高,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在促进知识的理解时,历史课无形中也充满了闲适的诗意!
5、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方式如果一成不变,教师自己都会感到厌倦,经常尝试教学方式的改变,有利于不断带给学生新鲜感,带来新的学习的激情。以下的教学方式我都在自己的历史课堂上先后尝试过,如猜谜语,唱歌,情境假设,穿越时空,动手实践,学生讲课等。(1)、谜语、成语故事及歇后语的课堂运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每个成语背后都有相对应的历史典故。在讲到历史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时,我为了使学生既理解当时的纷争,又不至于学生学习起来太枯燥,就运用成语典故穿插整节课堂。本课的导读框中就给学生们讲述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可是大家很少知识原来这里面也包含一个成语。这一课的导入我就从付之一笑开始。教师可以设问,同学们知道付之一笑这个成语的由来吗?这里面就引出了烽火戏诸侯的典故,自然的把学生们带入到了那个战火纷飞诸侯争霸的年代。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成语,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逐步帮助学生亲近每一个历史人物,了解每一场战争。在讲到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时,主要讲到一场战争——城濮
大战,由此引入“退避三舍”这一成语典故,说晋文公重耳以报答楚王为名,诱敌深入,最终成就霸业;讲到楚庄王时,引入成语“一鸣惊人”,让学生了解楚庄王成就霸业的过程。在战国纷争中,讲到了“朝秦暮楚”,让学生看到战国时期的局势瞬息万变;在讲到桂陵之战时,引入成语“围魏救赵”,让学生明白其战争过程;在讲到马陵之战的齐国军事家孙膑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其谋略,讲到“田忌赛马”的故事;特别是讲到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时,引入成语“纸上谈兵”,让学生明白赵军失败的原因。讲完本节课后,学生感到学习很愉快,增长了知识;教师觉得很轻松。
学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课时,我引用了几个谜语游戏,学生猜的很投入,无形中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如抢答三国人物:除了盖的全拿走(刘备)凿壁偷光(孔明)孔雀收屏(关羽)嘴里进蚊子(张飞),抢答三国地名:“红墙”(赤壁)。(2)、教师放下身段,和学生一起唱支歌:我最初教历史时,在讲到《三国鼎立》这课时,看得出林俊杰的歌《曹操》仍是学生的最爱,当一个学生开始唱时,我就随着全班的学生哼起来:“不是英雄 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
独自走下长板坡,月光太温柔 曹操不罗嗦 一心要那荆州
用阴谋 阳谋 明说 暗夺 淡薄
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没法执着 有谁来煮酒------”一首歌可以带动一个班的气氛。我们的历史课堂也可以是这样声情并茂,激情四射,充满青春活力的。(3)、创设历史情景,穿越时空
历史学科具有时间、空间、人物的特定场景,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引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形象具体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与感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当然课前要精心选用好情境资料,比如影片、图片、古诗、漫画、故事等,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氛围之中。通过这些方式,成功地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受到强烈的震撼,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培养了他们高尚的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学习《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生活》这一课时,我给班里的学生分成四组,让他们假设自己就是生活在宋代的人,穿越到宋代,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自己课下搜集的信息,模拟宋代人的一天的衣食住行,让学生排出课本剧来演出。课前我利用准备好的《清明上河图》图片进行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到一千年前的情景中去。学生的情绪被带动起来,迅速地进
入教室预先设定的情景中。我适时的引导,像宋代人穿什么,吃什么,住哪里,出行时什么工具等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我把大半节课的时间都放手给学生,分组排演的学生在过程中更切身地体会了宋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常规教学更好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又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和想象力。
6、改变历史课堂上的提问方式
每节历史课,课前的复习环节由于复习时间短,学生站起来回答时往往由于紧张,记忆效果并不好。我们要敢于改变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有效利用课本地图、图片完成知识的回顾,便于学生知识的储存,兴趣的增加。如《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可以让学生看历史地图册上的长征示意图,然后让学生顺着地图来说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并联系他们所学的地理课知识,让学生体会一下红军路线之长,路途之艰。在讲授完西安事变再进行复习提问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当初西安事变不是和平解决的,结果会有几种?学生可能对这样的提问十分感兴趣,因为在上节课中,通过学习和教师的讲解,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我们不主张杀蒋和平解决的意图,通过一种反面的假设提问,既激发了他们的逆向思维,又可以让学生在没有正确答案的后顾之忧中自由驰骋自己的想象。
总之,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任重而道远,它需要老师不断的学习,一直保持“在路上”的状态。当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力求创新时,当“教师自己就是最好的课程”时,相信高效课堂不会遥远。
第四篇:如何上好第一节历史课
我认为作为历史第一节课,兴趣最重要。因此,我的第一节课是这样上的。
走进教室后,我会问他们:“知道为什么学历史吗是吗?”学生七嘴八舌,答案五花大门。我告诉他们学历史可以有以下好处。好处如下:
第一 聊天。在日常生活中,你掌握一些历史知识、历史故事,当别人说到这一话题时,你不会哑口无言,你可以用你所知道的的历史知识迅速的融入这一圈子,你的朋友圈子又大了一圈。有时你那渊博的历史知识不仅可以告诉他们历史是什么,还可以用历史上的一些事情分析问题,以古鉴今,这就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吧。
第二 看懂电视。现在有很多电视剧都是历史题材的,有的历史电视剧导演懂历史,他会尊重历史,有的导演历史欠佳,会出现一些错误,如有的电视剧里唐朝以前就出现筒车。如果你知道一些历史,你就会有一双慧眼了。当然,看电视时,我们有时会问,历史上真有这个人吗?历史上这个人的结局真是这样的吗?如暑假热播的电视剧《兰陵王》,兰陵王真有这个人吗?他的结局如何呢?如果知道南北朝时期北齐历史,那就不难了。紧接着我讲了一些北齐的奇闻异事:北齐前后共二十八年,凡六帝,从暴政凶狠淫乱而言,素有禽兽王朝之称。其中北齐统治有一半的时间无法可依,全凭个人喜恶或当天的心情判案,叫你死就犯兽死刑,叫你活就杀人无罪。大量派遣奴仆担任县长,而不是因为有能或有才。如高纬,他的弟弟南阳王高绰为定州刺史。高绰出行时,路见一个抱小孩的妇女,高绰上前一把夺过婴儿喂了他养的狼狗。婴儿的母亲号啕大哭,对高绰又拉又扯,高绰被这位不懂礼貌的妇女激怒了,他把婴儿的血涂在妇女的身上,纵狗活活把她给咬死了。高纬听说后,马上让高绰进京。当时大臣们都以为高绰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没想到高纬见了高绰,第一句话就是问高绰:“你在定州什么事情觉得最好玩啊?”高绰顿时来了精神,回答道:“把人放到蝎子池中,观之极乐。”高纬听了后,当夜就让人抓了一堆蝎子。第二天一早,高纬把蝎子倒进大浴盆,然后把一个人扒光衣服扔了进去,只听那人来回翻滚,声音凄厉,画面声效无一不佳。高纬回过头责备高绰道:“如此乐事,怎么不早告诉我?”
第三,便于做阅读。平时,同学们在做阅读时,不管是英语还是语文可能一下看不懂,但如果对涉及到有关历史方面的阅读,你们知道这段材料的一些历史背景,结合这些背景再来看阅读,可能就好理解多了吧。因此,不管以后你决定读理科还是读文科,高一所开的科目都要好好学,好坏放其次,文字性的科目还是理科性的科目都有助于拓展你的知识面。
第四,看事物更深透。我会问学生:“有没有和我同姓,五百年前我们可能是一家哦!”然后提问:“为什么很多中国人会把同姓氏的人认为是本家呢?”紧接着又说:“你们班男生多女生少,知道为什么吗?在家里,父母总要我们听话,为什么呢?”学生七嘴八舌后,答案很多,然后我告诉他们这是受专题一第一节宗法制的影响。宗法制是什么呢?为什么影响那么深远?上新课时我会告诉他们答案,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紧接着,我又会问:说到西方,为什么他们追求个性,追求民主呢?说到古代中国我们就会想到专制,服从呢?这个答案会在专题六告诉你们,先给你们透露一点,古希腊在地中海沿岸,那里山多地少,主要种植橄榄、葡萄。人不可能天天吃这个,那就需要远行交换。到哪交换呢?一些人就选择出海,大海捉摸不透,这就需要人的一种冒险精神。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你可以坐地叫价,我也可以就地还价,最终达到双方满意的价格成交,这就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精神;且小国寡民,便于每个人发表意见,这些就是西方民主的源头。而古代中国,地大物博,土地肥沃,农业发达,而农作物需要一个成长时期,且需要经验,因此,中国的农民都会听从老一辈人的经验,慢慢的就形成家长制,所以,我们总会听到一句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第五,学会做人,提高情商。当前,我们说,一个人要成功,智商固然重要,情商更重要,不要小看情商,我认为的情商就是人的交际能力、抗挫折能力,过硬的心理素质。如果情商高,就不会有那么多悲剧发生了。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有很多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同时,还有很多教训我们可以借鉴,我总是告诉学生一句话,如果我们做不了雷锋,那我们就不要做坏人,如果人人不做坏人,那整个社会就会更好。既然,学历史这么重要,那我们应该怎么学呢?
我首先告诉学生高中历史和初中历史是有区别的,初中历史主要是告诉学生历史是什么,而高中历史更侧重于告诉学生历史为什么这样。既然有这样的区别,那我们学的时候更注意的是理解,单纯的背诵是没用的。下面就是我的要求和建议:上课一定要主动参与,对于不理解的部分一定要举手,你们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我反对嘀嘀咕咕,有意见一定要大声讲出来。其次,对于笔记,我反对从头抄到尾,我们记的是线索,对于书本上有的我们可以省略,因为从头抄到尾做笔记你会错过我讲解的部分,也会错过你发表意见的部分,还会让你上课非常的累,但我也反对做抄手贵族,一节课,只是听和说。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的重点内容还是要记的。当然,练也要,我反对题海战术,适当的巩固和反馈是不可少的,如果有问题,要及时的问老师或同学。但我反对这种情况,一边做练习,一边对答案,练习要一气呵成,做完在对答案。发现错误,要想一想,不可一有错误想都不想就看答案解释或者问同学、老师。有时候,回过头去看,问题依靠你自己的能力就可解决。当然实在想不出,我们还是要问的,闭门造车也不行。以上,就是我的第一节历史课的内容。简单的告诉他们高一历史学什么,应该怎样学。可能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吊吊他们的口味,当然有很多不足,还望指正.
第五篇:如何上好高中第一节历史课
如何上好高中第一节历史课
马上要开学了,由于学校要求提前备好一周的课,今天晚上,在家写教案时忽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怎样上好高中第一节历史课?作为一名老教师,或许是个简单的问题,考虑到自己今年是到所新学校任教,有必要慎重对待,经过一番思考,我做了如下的安排:首先是自我介绍,一定要突出自己的奋斗的经历和取得的一些成就,或许有些学生认为这位老师非常高调,但我认为适当宣传自己很有必要。因为高中生这个年龄段都有崇拜的心理,尽量说好些(当然不能漫无边际地吹牛),将有利于今后的教学,正如古人曰:亲其师,信其道。
其次,引导学生一起回答三个问题:什么叫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怎样学好历史?自己再由浅到深,步步深入地给出相应的答复,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引出下一个问题。第三,介绍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一及每单元、每课的内容,力争让学生对本学期学习的内容有个粗线条的感性认识。
最后,考虑到高中历史教材缺少通史知识,我便从必修一第19页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讲起,并让学生记住中国古代的历史朝代歌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