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论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

时间:2019-05-13 03:4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 论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 论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

第一篇:论文 论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

论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

第一章 引言

当前,小学生作文教学重写法,轻过程,已严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这种教学方法导致相当一部分小学生的作文抄袭严重、语言贫乏、情感淡漠。要改变这种局面,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由“封闭课堂”走向“开放课堂”,走作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

第二章 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2.1﹑作文教学生活化的背景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这一极具生命力和号召力的教育主张,对学校教育脱离现实生活,难以适应生活需要的弊端进行了抨击,他指出:“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的变革”。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 “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这些话都充分表明:小学作文教学应当重新树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语文教学观。

当前,很多学生的生活圈子非常狭窄,同龄间少交流,少集体活动,再加上本身基础知识不牢,阅历浅薄,认识水平有限这就导致他们的生活积累、思想情感的贫乏,他们写作常常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再加上教师对作文的种种要求“立意要高远,结构要模式,腔调要老成”,“听话”的小孩子们就一一照办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有这样的亲身体会,“我八九岁的时候在书房里„开笔‟,教师出的题目是《登高自卑说》;他提示道:„这应当说到为学方面去‟。我依他吩咐,写了八十多字,末了说:„登高尚尔,而况于学乎?‟就在„尔‟字„乎‟字旁边博得了两个双圈。登高自卑本没有什么说的,偏要你说;单说登高自卑不行,一定要说到为学方面去才合适。”

第三章 作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叶圣陶曾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其实“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写封信、打个报告、写个总结……诸如此类,不是各行各业的人经常要做的事吗?”作文与生活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看田间绿草,听林中小鸟啾啾,写封信,写张请假条等都表明作文需要生活,生活需要作文,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必须学会从生活中取材。下面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作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即作文教学与社会生活、作文教学与学校生活,作文教学与家庭生活。3.1作文教学与社会生活

关于社会生活的素材,举不胜举,比比皆是,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人间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大自然的花开花落阴晴雨雪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重视生活经验积累,将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因而关注社会生活是学生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里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探讨:

3.1.1社会生活中的体验。作为教师应该给多点学生自由,引领他们走进社会,接触各色各样的劳动者,了解各行各业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价值,体验劳动成果的快乐与满足。比如说,可组织学生开展“当一天小交警”、“清洁队跟班一日”、“我是售货员”、“我是小记者”等活动,增强学生自律意识和升华学生热心助人的情感。

3.1.2大自然中的体验。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引领学生走向自然,不但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还可以看祖国河山,听鸟兽虫鸣,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我们可以让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学生在那里参观、玩耍,获得了大量教科书上所没有的第一手材料。这种开放式作文教学得到很多教育者的认同,它不但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了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使他们从小在体验中形成健康的体魄和高尚的情操。3.2作文教学与学校生活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有计划开展校内活动是引导学生参与生活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增长见识,获得生活情趣,还可以丰富学生情感。杜威认为在学校开展各种活动把学生引进生活氛围浓郁的情境可以增强学生个人体验,有利于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他指出:“哪里的学校设置了实验室、车间和园地,哪里充分地运用了戏剧、游戏和活动,哪里就存在种种机会。”

3.3、作文教学与家庭生活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很大程度来源于家庭。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在作文训练当中,可以实行让学生多“说一说”、“演一演”、“做一做”的方案,比如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劳动任务,如扫地、买菜、购物、做饭等等,然后让他们写一写,说说亲自当家的感受。真可谓生活体会有多深,写的就有多真,这就是实践出真知的结果。

第四章 作文教学与生活亲密接触的途径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生活对作文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想教好作文,学生要想写好作文两者都应该走进生活中去,因为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就没有真切的感受,也就没有丰富的情感,这样一篇作文永远都是干巴巴的,那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让作文教学与生活亲密接触呢?下面只要从四个方面来说明: 4.1溶入社会,走进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古迹、自然风光等语文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等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比如面对污水横流、乱砍乱伐、废气污染、温室效应等问题,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以及其将会带给人类的危害。4.2注意观察,积累经验

要写好作文,注意身边的人和事是最基本的方法,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学生常见或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恰当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理解事物,积累写作素材。张煜恒老师在指导作文时认为:我在教学写作《我们的校园》时,先带学生到校园各处观察,引导他们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联想,能挖掘平时没有发现的地方。再按照方位顺序,从校园门口的两棵松树写起,教学楼,左侧的操场——学生的乐园,以及后面的学生公寓。并且重点要求抓住一个地方具体来写。观察后,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推荐代表做导游,向大家介绍校园风景,教师及时指导评论,分析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的地方。

第五章 搭建融洽作文教学与生活的桥梁

作文教学与生活联系的途径是多样化的,那我们应该搭建什么桥梁来融洽两

者的关系呢?下面也从四个方面来谈实施策略。5.1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句比喻形象地点出了作文内容与生活的关系,作文内容的“新鲜血液”得于生活的供应。以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取水”。

学科整合,拓宽视野。新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中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学科之间都是相辅相成的,作文教学可以通过学科整合拓宽学生写作视野,多体验多感受。如:在校运会上,让学生都做做班里的通讯员;美术课后,让学生写写想象作文;数学课后,让学生谈谈游戏过程;实验课后,让学生介绍实验步骤。这些作文素材都是可以随手从生活中拈来的,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空。

大胆想象,丰富体裁。《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想象作文作为小学作文教学的一大重点,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使他们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想象,丰富写作体裁,使学生学会创造生活。5.2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

有了汩汩流淌的“活水”,还需要把 “水”巧妙顺利地引进 “田”中,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和教师的通力合作。

5.2.1 准备阶段生活化。生活化作文与传统作文的区别之一也就在于写作前的准备,传统作文根本就没有准备阶段,全凭平时积累,生活化作文则重视写作前的素材积累,在写作之前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写作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就有了充足的时间去观察去实践,体验,感悟。

5.2.2 指导过程生活化

小学生正处于非常崇拜,依赖大人的年龄阶段,这种心理导致他们对事物懒于思考,当出现问题就把希望寄托在大人身上。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分析困难症结所在,通过旁敲侧击的点拨,引导他们自行克服困难。作文指导生活化主要通过活动实现:

(1)社会活动。社会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提倡个人主动参与,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感知,体验,积累素材,教师在这过程中充当带头人,带领学生走出课

堂,走进生活。

(2)校园活动。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在校园内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人际交往,沟通交流,团结友爱。这些活动可以通过表演、办手抄报、游戏、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

5.3作文教学手段生活化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作文教学只通过语言文字来说教,那就等于在课堂弹催眠曲,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导致课堂上教师说教师的,学生做学生的,大家都苦不堪言。要想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作文教学时最好能使用一些工具,给学生一个惊喜,或者再现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发回忆,创造想象。

5.3.1利用图片、简笔画或生活物品来进行教学。这个方法既通用又实用,它适合所有地区的作文教学,简单又方便,利用这些工具多少都能激发学生好奇、探索欲,同时也能起到定格生活瞬间的作用,能激发学生对物品和已有生活的对比,形成不同的感受,诱发习作兴趣。

5.3.2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现代教学媒体在作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形象性、虚拟性、再现性等特点能把学生熟悉或不熟悉的、感性趣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反映出来,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多媒体能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的特点,充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弥补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距离。5.4作文评价生活化

作文讲评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重要一环。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是教师独自面对一大叠作文逐字逐句的批改,耗时费力,又不能及时反馈,真是吃力不讨好。学生关注的永远是他的分数,当他们拿到作文本,他们只会扫两眼分数立即把作文本盖上,这种情况根本就不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那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活作文评价究竟应该怎样呢? 5.4.1 作文评语多样化

实习的时候我认真观察了那里语文教师作文的评改情况,发现每个教师在评改作文时都会写下几句评语,好的几乎都是那几句话,作文思路清晰,内容详实,观察仔细,写字工整漂亮;不好的则是这几句话,都不知你写了什么,离题,重做。这些话语总是那么生硬、呆板、俗套。学生看多了也就麻木了,丝毫引不起注意,抱着要骂就骂要批就批吧,没关系的心态。当今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评价要体现针对性、启发性、激励性,这三种评语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

(1)针对性评语。这种评语要求教师针对学生作文做出恰当的评价,可以针对某个词、句子、某段文字或整体结构,文章思路,语言等对他们的优缺点做个详细的点评,使学生知道自己好在哪些地方,哪些地方又还需要改正。

(2)启发性评语。学生作文哪个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或对习作中出现的不合常规的思想,教师可以给学生画出来或在旁边提出自己看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形成爱思考的习惯。比如,“弯弯的月亮象香蕉”,如果教师不同意这一看法就可以把两样物品画出来做个比较,还可以配个问号,增强学生的探索欲,不过可能这些评语可行性有限。

(3)激励性评语。叶圣陶说:“学生作文里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现在都提倡欣赏教育,所以对习作中的优点给予充分的鼓励与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激励性话语也不宜过多,要针对习作内容而言。这种做法也可以通过符号点评方式来进行,比如利用星星印章配上鼓励话语。

5.4.2 作文评价主体多样化

曾经看过生本教育的作文教学课,“生本教育就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笔者特别欣赏其中的点评手段,它主要通过自评、互评、联评、教师评和社会评来进行。

(1)自评。学生是作文的主人,让学生自评是教师肯定学生权利的一种表现,同时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经过思考肯定清楚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经过自评提出自己的问题有利于别人参考,进而提出意见解决问题,这种做法是对学生勇气和接受能力的一种挑战值得发扬。

(2)互评。互评主要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方式来进行。俗话说:“旁观者清。”自己的东西自己不一定最了解,有些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他人的眼光,听取别人的宝贵意见,或许你会顿时豁然开朗,同时大家在读文、评文的过程中,渗透了对以往生活的理解并且使学生在比较中不断成长。

(3)联评。即选几篇较好的作文印给学生,做比较分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评析作文标准的方法,还可以在评析中学习别人的优点,借鉴别人的优美

语句,激励自己以他人为榜样同时提高自己批改作文的水平。

(4)教师评。很多人认为教师不应该作为学生作文的点评者,一怕挫伤了学生自尊,二怕打击了他们的习作兴趣。就我看来教师永远是学生的引领者,他必须参与到学生的点评中来,学生毕竟是学生,经历浅学识薄,学生的点评不一定中肯,因为教师生活阅历比较丰富,在学生点评完后给予适当的补充能弥补这种认知差距。

生活化作文教学是通过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刺激性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它是一种与社会、校园、家庭紧密相连的作文教学,它从头至尾都笼罩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描写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它的整个实施过程实际就是呼吁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脱离出来做生活的主人,它是解放学生思想,解放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柯孔标.作文教学创新与创新能力培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张微素.浅论作文教学生活化[EB/OL].

[4]衡南县咸塘中学.张煜恒——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体会[EB/OL].[5]杜威著.学校和社会[A],见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C].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柯孔标.作文教学创新与创新能力培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88,119 [7]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59,234 [8]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7,178 [9]韩进.儿童文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50 [10]郭思乐.生本教育之路[M].香港.伟达教育出版社.2002.前言

第二篇: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题目由老师指定,“写什么”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定的几种模式;讲评作文也要按照教师确定的调子讲优评劣……其结果,学生作文大都内容相近,写法相似,小孩模仿大人语气,说一些老气横秋、言不由衷的、虚情假意的话,失去了应有的儿童生活气息,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得十分明确:“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由此可见,作文的目的应是:第一,满足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第二,满足学生日常生活交际的需要。一句话,作文是为学生的生活服务的。因此,我们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进一步地更新观念,克服应试教育的影响,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

一、从习作时间上把写作的自由还给学生。

叶圣陶说:“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生活是一个万花筒,多姿多彩,学生在生活的万花筒中,尽情地捕捉自己喜爱的镜头,将自己的感受跃然纸上,他们感到写作文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是一块说心里话的快乐园。这样的写作没有负担,没有约束,更没有奉命而写的感觉,学生们乐意写。这样做才能真正做到《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真情实感”。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就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从习作空间上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

注重鼓励学生放胆表达,让学生思想自由驰骋,拓展创新思维空间。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自由地倾诉表达,以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让学生插上想象翅膀,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稚气。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作文的起步,养成孩子用笔说话的兴趣很重要,内容、语言都是其次的。教师只作适当的指导就可。

1、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应提供多种类型的范文,还应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所有阅读积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范文对话,与胸中积累的作文素材对话,与别人的写作思路对话,在对话中感悟作文规律,决定借鉴的内容和方法,这样的读写结合,不仅不会束缚学生的手脚,还会促进学生作文的个性化。

2、开放学生的多种器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如运用表演、歌唱、音乐、绘画、游戏的形式,运用调查、参观、采访、通信、讨论、讲演的方法等。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3、在学校和班级的板报墙上开辟多种栏目,引导学生将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发表议论,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某一问题发表三言两语的看法也可以,其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提供一块说理的园地。

4、注重写好“日记”,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重要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

用随取,“存”、“取”两便。而且多数人写日记事先并没有要发表的想法,因此其内容是非常个性化的。指导过程中切忌把写日记异化为课外的“记叙文”或“读后感”训练,那样,学生就会觉得不堪重负。

5、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和电视,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评论电影(或电视)中的人物等等。读书笔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心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语句,或是精彩片断,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写作积累词汇、语言。

“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从教育发展的观点看,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健康的个性,焕发作文生机,采取个性化习作训练的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第三篇: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

摘 要:当前,学生一说作文头就疼,觉得无从下手,搜肠刮肚,文思枯竭,即使是写出了作文,也犹如一杯白开水,无色无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呼吁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口”,写出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的习作来。基于叶圣陶、吕叔湘等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的启发,我通过以下方法使作文回归本真:适时指导,激活习作兴趣;创设情境,激活创作真情;改革评价,激活习作热情。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得十分明确:“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由此可见,作文是为学生的生活服务的。但是长期以来,学生一说作文头就疼,觉得无从下手,搜肠刮肚,文思枯竭,即使是写出了作文,也犹如一杯白开水,无色无味。对此现状,我想起一句话:给他点儿阳光,他就灿烂;给他点儿雨露,他就滋润。老师如何把阳光雨露送到学生的心田呢?

一、适时指导,激活习作兴趣

记得有一次,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做好了上课的准备。这时一位男同学满脸通红地跑进教室,他一边跑,一边勒着裤带,我问他怎么了,他上气不接下气地回答:“上厕所了。”顿时,全班学生哄堂大笑,这位小同学的脸更红了。看到这样的景象,我想学生的心情一时难以平静下来,不如把阅读课改为作文课,题目就是《难忘的一瞬间》,我让学生把刚才看到的一幕写下来,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个个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讨论起来……紧接着,学生们面带笑容,欣喜地开始了这次习作。我真没有想到,一节课下来,一篇篇精彩之作因而诞生了。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做好了一切准备,等待老师上课。这时,楼道里传来了笃笃的脚步声,随之我们班的韩磊同学闯进了教室,他满脸通红,一边跑,一边勒着裤带,上气不接下气地向老师解释:我……我……上厕所……没来得及…… 可见,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看似平淡无奇,但只要用心去捕捉、品味,处处都有精彩。

二、创设情境,激活创作真情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学生有了生活,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会获取和选择恰当、典型的材料,很多时候还是会感到“没啥写”;即便是同一事物,有的写起来只有三言两语,有的却具体形象。

为了丰富学生创作的题材,我们适时组织了多种活动,从学生“拔河比赛”、“演讲比赛”到生活实践活动“学做饭”、“今天我当家”、“我给妈妈洗脚”,甚至要求学生参加田间的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尽情地体验着“快乐作文”的快乐,作文兴趣浓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不少。每次作文,学生再也不会为没有什么可写而发愁了,一篇篇活泼有趣的习作应运而生。

比如,有个同学写“扳手腕游戏”只写了几句话:“我和张峰扳手腕,我们手扳着手,毫不退让,这样持续了好久,我突然一个用力,把他的手腕扳了下去。”教师是这样指导他写具体的:先请他闭眼想想和张峰同学扳手腕时的情境,再跟大家谈谈自己是怎么做的、感受怎么样;然后又请张峰和其他观看的同学也谈谈当时的情形和感受;最后,请该同学再改改自己的习作。后来,这位同学的习作是这样写的:“我咬紧牙关,憋着呼吸,用尽了全部力气,使劲地把张峰的手腕往下扳。张峰也紧闭双唇,皱着眉头,脖颈绯红地使着劲,丝毫也不退让。就这样,我们僵持了足足一分钟。这时候,我感到手腕有些发软,感到张峰用有力的大手,正使劲地压过来。我顿时感到满脸通红,脑袋胀得像要爆炸了似的。眼看张峰的手就要把我压下去了,危急关头,我一个用力,使出全部力气,把张峰的手腕压了下去,一直压到桌面上。‘啊,我赢了!我赢了!’我欢呼起来。”就这样,在细微处一着墨,生活的精彩原态就跃然纸上了。

三、改革评价,激活习作热情

语文教育家吕叔湘认为:“作文教学一向是最难处理的问题,教师批改习作功夫下很大,学生不看,等于白花力气,应该改变改变方式。”习作教学中教师可改变评价方式,使评价成为学生作文的“催化剂”,使他们在评价中获取激励、享受教育。

激励要贯穿在作文教学的批改和讲评环节,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对那些问题比比皆是的“劣作”,教师也应心平气和地帮助学生分析,用平等、商量的语气提出修改意见,不要全盘否定,而应该挖掘其“闪光点”。比如发现用得较好的词语、写得较好的句子,就要及时肯定,及时鼓励,用红笔圈出标明。这样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虽有不少缺点,但并非一无是处,只要不断努力、认真去写就会有进步,让他们始终希望在胸、豪情满怀、动力不减。同时,可以采用学生自己评、同学互评、小组互评的方式。

总之,为达到作文训练的目的就必须送给学生阳光和雨露,让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口”。让他们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表达,心情轻松愉悦地作文,使其心里的话语自由流淌,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将如生活般丰富多彩、鲜艳多姿。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爱上作文、会写作文,写出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的习作来。

第四篇: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

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

明庭寿

从习作时间上把写作的自由还给学生

叶圣陶说:“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生活是一个万花筒,多姿多彩,学生在生活的万花筒中,尽情地捕捉自己喜爱的镜头,将将自己的感受跃然纸上,他们感到写作文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是一块说心里话的快乐园。这样的写作没有负担,没有约束,更没有奉命而写的感觉,学生们乐意写。这样做才能真正做到《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真情实感”。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就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习作空间上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

注重鼓励学生放胆表达,让学生思想自由驰骋,拓展创新思维空间。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自由地倾诉表达,以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让学生插上想象翅膀,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稚气。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作文的起步,养成孩子用笔说话的兴趣很重要,内容,语言都是其次的。教师只作适当的指导就可。

第五篇: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论文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生活化

【摘 要】作文教学必须依托大语文教育环境,把习作与生活链接起来,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等学校、家庭、社会、自然各种环境中,引导学生用童心去感受生活,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童身去体验生活,增强积累,丰富体验,为习作开渠导源。笔者在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小学作文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作文生活化

在教学中,很多小学生们作文时头脑空空,不知道该写什么。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孩子,从家门到校门,生活单调,确实没有东西可写,另外小学生们缺乏观察能力,经常对身边的事情视而不见,闻而不闻,使得头脑中没有积累下作文素材,胸中没有积蓄,提起笔来怎么会流畅呢?

一、小学作文现状分析

1、应试作文“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小学生作文,三年级即起步。几年下来,部分学生作文除篇幅长了些,但并无多大进步。翻开学生作文本,同一题材作文往往面目相似,大同小异,多表现在:

(1)生硬的语言。如描写人物外貌,小孩的眼睛一律是“水灵灵的”。又如描写难过的心情,总是“比吃了黄连还苦”。(2)公式化的结构。如写事总是三段式:开头、经过、结尾;写物便是总分、分总、总分总;写人便是先外貌、后性格品质、再感叹等等。至于详写略写、过渡照应更照着规矩格式来,框死了学生的思路。(3)

老套的情节。如洗碗的情节必定打破碗和勺;过生日必是广收礼物;做好事必定团结友爱、拾金不昧等等。

2、学生未形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习惯是指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说话、行动、生活等方式,作文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练习写作时养成的作文方式。作文习惯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因素。学生作文习惯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作文状况。在作文应试教育中,由于老师好高婺远、拔苗助长,采用“逼迫”的方式教学,目前小学生收集素材的习惯,积累写作语言的习惯,作前构思的习惯,快速作文的习惯,作后自主修改的习惯等养成程度极其担忧。

二、如何进行生活化的作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必须摒弃靠死磨硬逼、生搬硬套,缺乏想象力、创造力内涵培养的作文教学,引领学生深入生活,从生活中去寻找作文的兴趣点,去发现作文广阔的生活题材,去体验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去展现儿童语言的纯朴、大胆、率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从生活中去寻找作文的兴趣点。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作文教学首先要十分重视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作文的兴趣点,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立于自我为主体的支点上“动笔”、“动脑”,充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才能做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二)、从生活中去发现作文的广阔题材。《语文课程标准》高瞻远瞩的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因此,教师应走进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开掘童趣。

一次上课时,窗外忽然响起一阵马达声,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往窗外看。原来是商家乘坐热气球在做“太阳能热水器”广告。眼看课上不成了,我干脆下课,让学生尽兴观看,还可议论议论。待学生平静下来,再来说说刚才你所看到的一幕和所想到的,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孩子们提高了从生活中去发现作文的广阔题材的兴趣和能力,在亲自实践中体验到难忘的感受,从而使学生的作文更具有真情实感。

(三)、从生活中去渲染作文的语言魅力。儿童的语言纯朴,大胆,率真,不顾情面,少有忌讳。如果教师经常留神倾听学生的语言,会发现儿童语言极为丰富:有的娇憨十足,冒着傻气;有的想象奇特,极有灵气;有的一语中的,直揭人短处,充满正气;有的振振有词,咄咄逼人,透着虎气„„然而,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身语言的艺术魅力,加之受书面语言的限制,受老师苛刻的语言规范的束缚,作文中就难见这些傻气,灵气,正气,虎气的话语。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谈中,要留心收集学生平时生活中的语言,并用这些

语言给学生作范例,引导学生恰当地使用这些语言,就能激活作文语言,使之丰富起来。

(四)、从生活中去激励作文的积极性。在作文评价中,我们老师应“尊重学生意愿”,学生的习作内容,不管是写光明的、积极的,还是阴暗面、消极面的,只要文字流畅、语句通顺、说理清楚、具有真情实感,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决不能通过我们的作文评价,让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弱,创新的意识衰退,甚至人性扭曲,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认识学生的作文。

总之,孩子们在生活中是最真实的,如果作文教学中能引导孩子们把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记录下来,作文教学又有什么难的呢?让我们以广阔的生活背景为依托,努力让生活为作文营造一方沃土,开辟一片绿地,用生活的观念指导作文,用生活的色彩装扮作文,用生活的情感营养作文,做到生活为作文添彩,作文为生活高歌。让我们的语文教育朝着生活化这个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下载论文 论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 论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分析[本站推荐]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小学作文教学的模式转变也比较重要。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当前教学发展的实际需求,只有通过新的......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论高中历史教学的新课程改革

    论高中历史教学的新课程改革 [论文摘要] 实施素质 教育 ,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竞争力是教育 现代 化的主要目标,而其根本在于课程教材改革。课改的基础是加强师生的互动,关键是......

    小学生活化作文初探

    小学生活化作文初探 高戈庄小学谭乐友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现在的学生......

    小学作文生活化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阳信县实验小学三年级 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现状 1、小学中年级的作文教学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

    小学作文生活化

    小学作文生活化 谈到作文指导,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最感到头痛的问题。是不是农村小学的作文指导真的那么难呢?笔者认为,那可未必。主要看我们的教师怎样指导,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

    小学作文生活化

    “小学作文生活化”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1、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约占语文总课时......

    论文论酒店个性化服务

    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浅析餐饮个性化服务 ——以维多利亚大酒店为例 学生姓名魏彩玲系(部)经济贸易系专业酒店管理指导教师王莉2011年12月28日 - III......

    论文论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论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摘 要 本文主要以祥林嫂的悲剧形象为主,以原著中的“我”、鲁四及柳妈形象为辅,通过对人物形象描写的议论,阐述封建礼教吃人的社会本质,共振现代读者珍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