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分析[本站推荐]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小学作文教学的模式转变也比较重要。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当前教学发展的实际需求,只有通过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才能将作文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的成因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就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原则和优化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作用充分发挥有所促进。
【关键词】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下,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也有着相应的提高。对小学作文教学实施生活化,是素质教学发展的需求,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落实。只有将小学作文教学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才能促进学生在作文写作上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对小学整体的作文教学发展才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从当前我国的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小学生写的作文没有创新。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想法表达以及自由的发挥等方面予以重视。在具体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学生的作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地位,积极主动性在课堂上得不到有效发挥。这些方面的问题就造成了小学生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学生写作文的动力也不是很充足。
再者,由于在作文教学的方法上没有得到科学化的呈现,就造成了写出的作文没有灵性,写出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的差距比较 大[1]。往往是作文的写作和实际生活相脱离。在具体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常常通过作文范本进行教学,让学生跟着作文范本来进行学习,这就阻碍了学生的想象力的发挥,对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扼杀了。这些方面的问题对学生的作文写作学习以及能力的提升,都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
(二)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的成因分析
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受到传统的教育理论的影响,使得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加以融入。传统教学中,主要是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开展的教学活动。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得不到有效体现,这就造成了整体的作文家教学的氛围不是很好[2]。
另外,我国当前的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着素质教育的方向进行转变。但是当前还处在这一重要的转变时期,所以为了应付考试,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就没有体现出素质教育的观念。只是强调让学生的成绩提高,对学生的作文写作的情感培养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这些方面的因素对学生的作文学习和练习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原则和优化策略探究
(一)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原则分析
对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要能遵循相应的原则,首先将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能够得到有效体现。学生的作文写作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对学生的观察生活的能力等方面进行的训练。通过后天的不断努力,才能够将作文写作的水平不断提升。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要能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以呈现,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以激发。
再者,对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将生活化的原则得到充分遵循。只有将作文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得到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将写作的内容和实际生活得到紧密的联系。这样才能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能够有话可说,才能不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3]。
(二)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优化策略探究
对小学的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实施,要能够从多方面加强考虑,并要能够注重策略应用的科学性。对学生的作文教学要从兴趣培养层面进行着手,可以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中,将多媒体技术加以应用。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生活化的内容得以动态化的呈现,让学生能够在作文学习的兴趣上得到有效激发。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学生的多感官得到有效充分的调动,这就能够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对小学作文的教学生活化目标得以实现。
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要能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素材,让学生通过生活素材的应用来不断提升写作的水平。作文的写作要能够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要能够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让学生能对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详细观察,对生活中的一些趣味性的内容充分关注。这些内容在实际的作文写作中就有着积极作用发挥[41。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对校园中的生活场景进行观察,让学生能够对校园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详细观察。对校园中的一些鲜艳的花朵以及树木等进行观察,能够在观察中促使心理的变化,将观察的感受就能够通过作文写作的方式加以传递。不仅如此,老师也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向着社会中进发,观察大自然以及社会的生活。让学生能够不断提升对生活的认识,这些方面对学生的作文写作都有着积极作用。
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要能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以呈现,让学生能够在作文课堂上将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学生作文写作的能力和水平。并要能够在教学的方法上多样化的呈现,让学生能对作文教学课堂有新鲜感。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的作文教学,要能充分重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只有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得到科学化的实施,才能真正保障教学的效率得以有效提升。此次主要从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教学的生活化策略的应用进行了重点分析,希望能在此次努力下,为小学作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素芳.浅谈如何运用生活指导学生进行写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6(2).[2] 张文保.创设生活情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读书文摘,2015(24).[3] 温善娥.小学作文生活化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4] 陈瑜.“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3).(编辑:陈岑)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分析
【摘要】不断深入发展的教育改革,使得越来越多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开始对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形成重视。但是,我国存在着很多因素会对实现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产生阻碍和限制。基于此,本文将主要探讨促使小学数学教学实现生活化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教育改革 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39-02
0引言
不断深化和改革的教育体制促使新课改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这种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也应该和新课改的发展要求相适应,这样才能够减少传统教学模式下产生的不良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只有持续推进生活化的教学,才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才能够对学生的思维及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创新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从而促使教学朝生活化趋势发展。以下将主要分析实现生活化小学教学的主要策略。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充分激发出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导入需要教授的知识内容,并借助丰富的教学形式将其呈现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形成一种亲近感,学生也会因此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好的生活化情境应该具备以下标准:第一,生活化情境一定要将数学知识的本质体现出来;第二,生活化情境应该要具备引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功能;第三,生活化情境要有明确的数学教学目标指向性,教师在对生活化题材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注意生活情境要紧密联系数学知识,同时所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一定要具备合理性。以《认识三角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将一把摇晃的椅子呈现在学生面前,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接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运用什么方法能够修好这把椅子。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三角形的特征进行探索了。
2.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如果要实现生活化的数学教学,那么就需要同时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本来就应该是一种主动的、个性化的以及生动活泼的过程。学习数学的方式有很多,如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以及接受学习等[1],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应该要有充沛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实验、观察、计算、猜测、推理以及验证等。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在经过体验之后,对知识规律进行探索,最终将数学知识内化[2]。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和观察的机会与空间。以圆锥体积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动手制作圆锥和圆柱容器,并经过反复试验,即将圆锥容器内部的所有沙子全部倒到同底同高的圆柱容器当中,观察现象,最终得出规律。学生通过这种实际操作就能够得出圆锥体体积公式。此外,也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教师可以多运用多媒体技术,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形象直观的动画或者是图片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效理解,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
3.学校应该加强和家庭及社区之间的合作力度
孩子的成长一般都难以离家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虽然主阵地是学校教育,但是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能够补充并且延伸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只有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协调一致的关系,才能够促使孩子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3]。如今,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到两个孩子,孩子的一切都几乎由家长包揽,家长没有给予孩子体验生活和接触社会的机会,这就导致现在的大多数孩子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的过程需要依靠家访以及开家长会等活动,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及时了解。比如,教师可以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将学校的工作思路及计划、教育管理理念介绍给家长,家长也可以在现场将自己的教育经验分享出来。教师应该鼓励家长给孩子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以便孩子能够慢慢养成独立处理问题的习惯。此外,学校还需要同社区加强联系。一方面,社区应该要为学生展开数学实践活动创造一种稳定、安全的环境。另一方面,学校应该树立大教育观念,将教育资源提供给社区,并且,学校和教师需要对社区资源进行积极开发,在社区中为数学教学寻找生活化素材。
4.结语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缺陷,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展开的教学往往都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所以,教师和学校都应该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转变形成重视,以促使小学数学教学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艳.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2(26).[2]王怀喜.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小学科学.2012(47).[3]张亚娥.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J].数学教育研究.2013(07).作者简介:
刘慧(1984―),女,山东省临沂市人,山东省临沂市临沂北城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第三篇: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题目由老师指定,“写什么”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定的几种模式;讲评作文也要按照教师确定的调子讲优评劣……其结果,学生作文大都内容相近,写法相似,小孩模仿大人语气,说一些老气横秋、言不由衷的、虚情假意的话,失去了应有的儿童生活气息,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得十分明确:“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由此可见,作文的目的应是:第一,满足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第二,满足学生日常生活交际的需要。一句话,作文是为学生的生活服务的。因此,我们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进一步地更新观念,克服应试教育的影响,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
一、从习作时间上把写作的自由还给学生。
叶圣陶说:“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生活是一个万花筒,多姿多彩,学生在生活的万花筒中,尽情地捕捉自己喜爱的镜头,将自己的感受跃然纸上,他们感到写作文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是一块说心里话的快乐园。这样的写作没有负担,没有约束,更没有奉命而写的感觉,学生们乐意写。这样做才能真正做到《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真情实感”。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就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从习作空间上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
注重鼓励学生放胆表达,让学生思想自由驰骋,拓展创新思维空间。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自由地倾诉表达,以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让学生插上想象翅膀,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稚气。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作文的起步,养成孩子用笔说话的兴趣很重要,内容、语言都是其次的。教师只作适当的指导就可。
1、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应提供多种类型的范文,还应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所有阅读积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范文对话,与胸中积累的作文素材对话,与别人的写作思路对话,在对话中感悟作文规律,决定借鉴的内容和方法,这样的读写结合,不仅不会束缚学生的手脚,还会促进学生作文的个性化。
2、开放学生的多种器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如运用表演、歌唱、音乐、绘画、游戏的形式,运用调查、参观、采访、通信、讨论、讲演的方法等。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3、在学校和班级的板报墙上开辟多种栏目,引导学生将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发表议论,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某一问题发表三言两语的看法也可以,其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提供一块说理的园地。
4、注重写好“日记”,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重要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
用随取,“存”、“取”两便。而且多数人写日记事先并没有要发表的想法,因此其内容是非常个性化的。指导过程中切忌把写日记异化为课外的“记叙文”或“读后感”训练,那样,学生就会觉得不堪重负。
5、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和电视,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评论电影(或电视)中的人物等等。读书笔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心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语句,或是精彩片断,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写作积累词汇、语言。
“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从教育发展的观点看,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健康的个性,焕发作文生机,采取个性化习作训练的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第四篇: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
摘 要:当前,学生一说作文头就疼,觉得无从下手,搜肠刮肚,文思枯竭,即使是写出了作文,也犹如一杯白开水,无色无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呼吁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口”,写出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的习作来。基于叶圣陶、吕叔湘等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的启发,我通过以下方法使作文回归本真:适时指导,激活习作兴趣;创设情境,激活创作真情;改革评价,激活习作热情。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得十分明确:“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由此可见,作文是为学生的生活服务的。但是长期以来,学生一说作文头就疼,觉得无从下手,搜肠刮肚,文思枯竭,即使是写出了作文,也犹如一杯白开水,无色无味。对此现状,我想起一句话:给他点儿阳光,他就灿烂;给他点儿雨露,他就滋润。老师如何把阳光雨露送到学生的心田呢?
一、适时指导,激活习作兴趣
记得有一次,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做好了上课的准备。这时一位男同学满脸通红地跑进教室,他一边跑,一边勒着裤带,我问他怎么了,他上气不接下气地回答:“上厕所了。”顿时,全班学生哄堂大笑,这位小同学的脸更红了。看到这样的景象,我想学生的心情一时难以平静下来,不如把阅读课改为作文课,题目就是《难忘的一瞬间》,我让学生把刚才看到的一幕写下来,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个个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讨论起来……紧接着,学生们面带笑容,欣喜地开始了这次习作。我真没有想到,一节课下来,一篇篇精彩之作因而诞生了。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做好了一切准备,等待老师上课。这时,楼道里传来了笃笃的脚步声,随之我们班的韩磊同学闯进了教室,他满脸通红,一边跑,一边勒着裤带,上气不接下气地向老师解释:我……我……上厕所……没来得及…… 可见,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看似平淡无奇,但只要用心去捕捉、品味,处处都有精彩。
二、创设情境,激活创作真情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学生有了生活,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会获取和选择恰当、典型的材料,很多时候还是会感到“没啥写”;即便是同一事物,有的写起来只有三言两语,有的却具体形象。
为了丰富学生创作的题材,我们适时组织了多种活动,从学生“拔河比赛”、“演讲比赛”到生活实践活动“学做饭”、“今天我当家”、“我给妈妈洗脚”,甚至要求学生参加田间的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尽情地体验着“快乐作文”的快乐,作文兴趣浓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不少。每次作文,学生再也不会为没有什么可写而发愁了,一篇篇活泼有趣的习作应运而生。
比如,有个同学写“扳手腕游戏”只写了几句话:“我和张峰扳手腕,我们手扳着手,毫不退让,这样持续了好久,我突然一个用力,把他的手腕扳了下去。”教师是这样指导他写具体的:先请他闭眼想想和张峰同学扳手腕时的情境,再跟大家谈谈自己是怎么做的、感受怎么样;然后又请张峰和其他观看的同学也谈谈当时的情形和感受;最后,请该同学再改改自己的习作。后来,这位同学的习作是这样写的:“我咬紧牙关,憋着呼吸,用尽了全部力气,使劲地把张峰的手腕往下扳。张峰也紧闭双唇,皱着眉头,脖颈绯红地使着劲,丝毫也不退让。就这样,我们僵持了足足一分钟。这时候,我感到手腕有些发软,感到张峰用有力的大手,正使劲地压过来。我顿时感到满脸通红,脑袋胀得像要爆炸了似的。眼看张峰的手就要把我压下去了,危急关头,我一个用力,使出全部力气,把张峰的手腕压了下去,一直压到桌面上。‘啊,我赢了!我赢了!’我欢呼起来。”就这样,在细微处一着墨,生活的精彩原态就跃然纸上了。
三、改革评价,激活习作热情
语文教育家吕叔湘认为:“作文教学一向是最难处理的问题,教师批改习作功夫下很大,学生不看,等于白花力气,应该改变改变方式。”习作教学中教师可改变评价方式,使评价成为学生作文的“催化剂”,使他们在评价中获取激励、享受教育。
激励要贯穿在作文教学的批改和讲评环节,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对那些问题比比皆是的“劣作”,教师也应心平气和地帮助学生分析,用平等、商量的语气提出修改意见,不要全盘否定,而应该挖掘其“闪光点”。比如发现用得较好的词语、写得较好的句子,就要及时肯定,及时鼓励,用红笔圈出标明。这样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虽有不少缺点,但并非一无是处,只要不断努力、认真去写就会有进步,让他们始终希望在胸、豪情满怀、动力不减。同时,可以采用学生自己评、同学互评、小组互评的方式。
总之,为达到作文训练的目的就必须送给学生阳光和雨露,让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口”。让他们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表达,心情轻松愉悦地作文,使其心里的话语自由流淌,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将如生活般丰富多彩、鲜艳多姿。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爱上作文、会写作文,写出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的习作来。
第五篇: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
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
明庭寿
从习作时间上把写作的自由还给学生
叶圣陶说:“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生活是一个万花筒,多姿多彩,学生在生活的万花筒中,尽情地捕捉自己喜爱的镜头,将将自己的感受跃然纸上,他们感到写作文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是一块说心里话的快乐园。这样的写作没有负担,没有约束,更没有奉命而写的感觉,学生们乐意写。这样做才能真正做到《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真情实感”。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就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习作空间上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
注重鼓励学生放胆表达,让学生思想自由驰骋,拓展创新思维空间。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自由地倾诉表达,以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让学生插上想象翅膀,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稚气。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作文的起步,养成孩子用笔说话的兴趣很重要,内容,语言都是其次的。教师只作适当的指导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