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说课稿

时间:2019-05-13 03:0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孔子拜师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孔子拜师说课稿》。

第一篇:孔子拜师说课稿

《孔子拜师》说课稿

范湖乡朱湖小学教师:王亚娟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孔子拜师》。下面我就教材方面、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四方面对这节课作一个初步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

1、《孔子拜师》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读本课七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远近闻名、渊博”等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重点研读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学无止境”,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孔子品质。

情感目标: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3.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彬彬有礼的品行。

4、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5、说学情

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孔子离他们是比较遥远的,所以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只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要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新课标要求三年级的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此在授课时我打算引导学生抓住“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上前行礼”、“再次行礼”、等词语体会孔子的品行。

2、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因此,我打算采用自读、指名读,齐读,创设情境读,默读等方式品味语言,引导感悟,激发情感。比如:请用谦虚的语气读出孔子的话。

在学法指导上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多元对话,从中培养他们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运用的能力。同时指导学生自主、合作,采用集体力量和智慧来学习新知。

三、说教学程序

分四步进行: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查预习—-读中感悟,学习品行---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让学生观看一段孔子拜七岁项橐为师的录像,通过观看教学录像,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仰之情,为全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生交流、介绍孔子

通过课前预习和搜查资料,让学生了解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对后人产生的影响。

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孔子离他们是比较遥远的,所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人名、字、号,也为后面感悟人物品行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要求读正确,难读的多读,难理解的词可以查字典。)

2、听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出示会认生字:兼、仆、纳、丘、毫、授、佩

同桌之间检查生字认读情况,然后认真观察字形,指出易错的地方,最后去掉拼音指名读来学习生字。出示新词:

远近闻名 相距 学问 风尘仆仆 纳闷 迎候 等候 止境 长进 请教 保留 传授 敬重 品行

(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来学习词语)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纠正容易读错的词语读音。

(三)品读感悟、学习品行。

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及追问的方式谈孔子的品行。

预设一: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在段落中,请同学们解释词语“远近闻名”、“渊博”,并由孔子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总结出孔子受人尊敬的原因:谦虚好学。

预设二: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让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画出孔子拜师艰辛的句子。)

在段落中,请同学们解释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并由“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感受到路程的艰难,从而使学生了解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地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通过反复朗读词句表达对孔子艰苦求学的赞颂。然后让学生想象这两个词背后隐藏的艰难困苦,通过想象让学生更能体会到孔子求学的艰辛,从而激发自己更勤奋的学习。

预设三: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孔子的对话中,让同学们感受到孔子的彬彬有礼,并通过这段对话,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更好的走进文本,激发情感。

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我们必须也要不断学习。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出示图片介绍:正因为孔子如此好学,所以后来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人们很佩服他,也很敬重他,为了纪念这位圣人,人们为他修建孔庙,塑了孔子的行教像。每到孔子的诞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都要举办孔子文化节,进行隆重的祭孔活动。孔子的品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以“我想对孔子说„„”为开头写几句话。通过写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的崇敬之情。

3、让学生联系身边具有孔子品行的例子,说说怎样学习孔子的品行

通过这样的拓展,学生对孔子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学生亲近了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作为炎黄子孙,要将这可贵的品质传承下去。

4、课后作业

通过这个作业,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孔子谦虚好学、求知若渴、彬彬有礼的品行。

四、说板书设计: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我采用把孔子品行的关键词汇串联起来的方法设计板书,这样既简单明了又突出了重点突显了文本主题。

17、孔子拜师

谦虚好学

不畏艰辛

学无止境 求知若渴 彬彬有礼

第二篇:孔子拜师说课稿

《孔子拜师》说课稿

凉州区金山乡学区 执教:李龙军 2011年10月

《孔子拜师》说课稿

一、说教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孔子拜师》介绍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位大师孔子和老子,春秋时代思想家的求学故事在今天仍熠熠生辉,教育学生懂得尊师好学的哲理,并以孔子为榜样,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学习时采用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

二、目标设定:

1、知识与技能: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情感 态度价值观: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三、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四、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五、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理解。多媒体课件。

六、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因此,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七、教学流程安排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设计理念:这既调动了同学们学习文章的热情,又将古典文学潜移默化的植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为之自豪骄傲的同时,我们何不一起来亲自感受一下呢!听听读过论语的孩子的娓娓道

来,让其他在座的孩子们刮目相看、啧啧称赞,老师的侃侃而谈和对论语的钟爱,又让很多孩子感觉到似曾相识。)

2、孔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有哪些贡献呢?请同学们打开课后的(资料袋),我们一起学习了解一下。

3、板书课题、明确学习任务。(设计理念:“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也要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论语,我们也要去感受论语,我们也要去认识孔子,去找寻孔子的足迹,去了解学习孔子的优秀品行)

(二)、学习新课

1、决意拜师——谦虚好学

2、拜师途中——不怕吃苦。(设计理念:通过感受文登、威海与曲阜、洛阳的路程差距,懂得千里迢迢;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懂得风餐露宿和日夜兼程,这恰好与孔子平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的思想巧妙结合,彰显孔子不怕吃苦、志在求学的品行。)

3、初次会师——彬彬有礼。(设计理念:终于见到了老子,通过孔子的“您、请、多谢、大概、老人家等等”言语和一行礼再行礼都生动的诠释了他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和“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观点,那么孔子“彬彬有礼”的品行,学生就不难接受和理解了。)

4、老子说孔子研究学问并不比自己差,(老子的谦虚)可孔子仍要拜他为师,这也是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了,孔子自己对此是如何做出解释的?(设计理念:整个故事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孔子自己对

此也做出了学无止境的解释,同学们也联系实际生活中自己身边的亲人`同学`朋友的事例,再结合着孔子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很好的体会并积累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名言警句。)

5、拜师求学——勤学好问

6、传授学问——诲人不倦。(设计理念:课文结尾处,更是表现了孔子和老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的崇高品行,并巧妙的通过“随时请教和毫无保留”这样浅显易懂的词言简意赅的将其表达出来,此时借助课后孔子的名言将孔子好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拿来借鉴学习是不无裨益的。)

7、总结全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课文的最后一段,请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他们品行的两个词语,将这个句子补充完整。谁想上台来填写(谦虚好学 诲人不倦)请大家齐读这段话。(三)、巩固积累(四)、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 决意拜师——谦虚好学 拜师途中——不怕吃苦 初次会师——彬彬有礼 拜师求学——勤学好问

传授学问——诲人不倦

九、教学反思:

回顾《孔子拜师》这堂课的教学,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

在研读课文学习时,我基本上能通过把握一段话中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 “远近闻名、不够渊博”,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在重点学习第二段对话时,本想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但在学习之后,学生学习的结果,表现让我意外,因此,慌乱中只顾按照已定思路进行,而没有采取能够及时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解决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的问题,比如:“再读对话,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 或“你通过读对话体会到孔子老子是怎样的人?”,以致在第二次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结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并且,耽误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没能从整体上使学生把握课文,对于重点学习的词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等候、迎候”学的仓促,落得不实。

本课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课堂上没能灵活的进行教学操作,只限于备课思路,而没能很好的关注学生学的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来以学定教。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无论课备得再好也不能照搬,应随时关注学生学的情况,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

同时,教学中有些内容的设计,只顾自己教的方便,省事,而没有从教学达到的目的出发来设计。例如对于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绍,我怕学生谈得不够全面,不够生动,只想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没有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无从表现,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深刻。再如,对于曲阜的介绍,我只考虑,通过介绍曲阜引出孔子文化节向本单元主题,因而影响了教学的主旋律。节外生枝的教学,并没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益处。我想,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要多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灵活掌握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第三篇:《孔子拜师》说课稿

《孔子拜师》说课稿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教师、文本的平等对话是我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我借《孔子拜师》一课作出粗浅的尝试。

一、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的开篇之作。本组课文的主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为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扇大门,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这篇课文是叙事性文章,线索非常清楚。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通过对孔子和老子的语言、心理和动作的描写,来突出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文章中有两个人物,两条线索,不同形象,相同品质。一条是以孔子不远千里、风尘仆仆拜老子为师为主线,另一条以老子诲人不倦为暗线,两条线索相辅相成,互为渗透。文章的语言朴实易懂,应该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品读课文,积累语言。

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意思的阅读能力,正学着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较少。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从新课程目标建构的三个维度出发,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一)知识与技能: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规范书写“闻”等12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词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老子的品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用来形容、刻画孔子拜师求学过程的重点词语。

四、说教法与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教学中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直观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将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让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五、说教学流程

结合以上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我一直倡导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五个板块来安排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导入新课时,我设计的导语是: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你知道哪些关于孔子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交流之后,我直入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孔子拜师》的故事,板书课题“孔子拜师”。学生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写到“拜”字的时候,老师强调,拜需要用手拜,所以左边是手的变形,拜也需要虔诚,所以右边有四个横,一拜到底。这样在写课题的时候,学生就掌握拜字的写法。此导语的设计,以师生对话交流展开,消除课堂伊始学生的紧张感,为下一环节做好了准备。同时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仰之情,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板块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首先,老师请学生借助工具说或书中注释解决字词问题,然后老师采用开火车、指名读等方式进行字词过关,过关的同时老师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指导。如:字音方面,传授的“授”是翘舌音,风尘仆仆的“仆”读二声。字形方面,指导学生书写风尘仆仆的“尘”,小土为尘,小作为偏旁的时候,没有下面的勾。再指导迎候的“迎”字。一要强调笔顺,最后写走之旁,二要强调里面没有点。这一环节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

接下来,老师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用笔圈画出本课的好词佳句。同时思考课文围绕孔子拜师写了孔子几件事。由此理清文脉。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文章脉络,板书:决定拜师、踏上征途 城外相见 拜师学习,然后让学生依据板书,用段意串联法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孔子觉得知识不够渊博,决定拜老子为师,曲阜距洛阳千里之遥,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在洛阳城外与老子相见,并形影不离地跟随老子学习。他们的品行受到人们的敬重。

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理清思路,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锻炼了听、说、读的综合能力,同时掌握了归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解决了教学重点。

板块三:合作研读,深入探究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首先教师大屏幕出示思考题:“人们敬重老子和孔子什么品行?从课文中那些地方看出来的。”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找出相关段落与句子,并抓住重点词语分析体会。

1.抓住句子体会人物品行 在学习这一环节时,我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人物品行。比如第一自然段中写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从中体会出孔子好学精神。他跟随老子学习的时候,不离左右,随时请教,可以感受到他的虚心好学。老子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孔子,从中体会出老子的诲人不倦。

2.抓词语品读人物品行

课文第1、2自然段中有很多重点词语。我在品读理解这一环节时,我注重大胆放手的原则,让学生去读,并借助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词语的意思。如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我创设情境,曲阜和洛阳相距千里,天刚破晓,孔子便踏着露珠触发了,中午顶着烈日,不停地赶路。夜晚,孔子住在荒山夜岭。这样吃在野外,住在野外,就叫做“风餐露宿”。白天也赶路,夜晚也赶路,这就叫做“日夜兼程”。从而感受到孔子的求学的决心。

文中有两组意思相近的词语“迎候”,“等候”,我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领会孔子的谦和,知礼,领会老子关爱晚辈的美德。在理解词语的同时,我随机点拨指导学生朗读,并通过恰当的语气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3.通过朗读感悟人物品行

课文中有一段描写老子与孔子的对话,充满哲理,又生动有趣,读好了,老子的诲人不倦和孔子的学而不厌的精神自然而然地进入孩子视界、进入孩子的心灵。于是,我就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同桌读,指名读,全体学生合作读等,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感悟。

板块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首先让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明白“学习是无止境的。”这个道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一谈读了课文的感受。

板块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积累名言:孔子有很多话都很有道理,被他的弟子整理编辑成了《论语》,广为传诵。你能说你你都知道那些孔子的名言吗?学生交流孔子名言,老师相机投影相关的名言(摘录课文内的名言)

2.开始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收集。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道家学说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课后去搜集他们的一些故事,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这是对学生通过多渠道获得知识起到引领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拜师

孔子 ———————— 老子

学无止境

求知若渴

诲人不倦

谦虚好学 爱护晚辈

第四篇:《孔子拜师》说课稿

《孔子拜师》说课稿

涌山中心小学

刘阿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五组的课文。本组课文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通过学习本组课文使学生能够从多个侧面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本文引领我们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这是一片精读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通过对孔子和老子的语言、心里和动作的描写来突出、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文章中有两个人物,两条线索,不同形象。一条是以孔子不远千里、风尘仆仆拜老子为师为主线,另一条以老子诲人不倦为暗线,两条线索相辅相成,互为渗透。文章的语文朴实易懂,应该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研读课文,积累语言。

(二)目标设定

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第二学段阅读目标,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积累语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研读重点词句,感受孔子求学的艰辛,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及现有知识水平,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

从孔子求学的过程中体会孔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是: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因此,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再以“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默读课文,画出让你深受感动的句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圈、点、画的方法进行品词析句、朗读、感悟和想象来学习、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教学流程:

1.揭示课题,初识孔子→2.初读课文扫清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研读课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4.演读课文,加深对孔子和老子的印象→5.总结提炼,升华情感→6.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第一环节:揭示课题,初识孔子

首先我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再指导读题。这里我着重指导读好“孔子”,“孔子”读“kǒnɡ zi”,不读“kǒnɡ zǐ”。接着学生交流对孔子的认识。老师相机补充,归纳,小结。

对于八九岁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对于孔子、老子略有所闻,但知之甚少。因此开课时,师生交流对孔子和老子的了解,增进学生的认识,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提出要求:

a读准每个字音,注意难度的字词要反复练习,读准; b难读的句子要反复练习朗读,读通。

学生读书之后再检查检查朗读,先检查词语的朗读,再检查课文的朗读,教师纠正错误的读音,针对学生读书情况给予表扬或提出建

议。

阅读教学是以读为本。而读也要有层次有目的地读。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来读,读准每个字音,注意难度的字词要反复练习,读准;难读的句子要反复练习朗读,读通,扎扎实实读好课文。

读准课文之后再指导写字,要求做到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对学生不到之处给予及时指正。

最后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完成第二环节的教学。再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关于孔子的什么事?

默读完之后,完成以下填空,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因为(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所以拜(老子)为师。

《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中提出初步学会默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再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课文讲了什么事?”来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有一定困难,所以,以填空的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逐步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既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又学会如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研读课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读了课文,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默读课文,画出让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通过读、思、再读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1重点关注以下句子,谈孔子品行。

(1).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自己却总觉得知识不够渊博,他是个谦虚、好学的人从这句话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所以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感受。在这里,渊博、远近闻名等词学生的理解不一定准确,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及上下文理

解。我主要预设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感受孔子的品行。

a你读了这句话有什么感受?(设想学生会说:谦虚,好学)b哪些词让你有这样的感受?(学生也许会说:从总觉得 不够渊博这两个词中感受到的)

抓住课堂生成,理解“渊博”,你觉得他的知识渊博吗?为什么? 从前一句话“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可以看出他的知识很渊博。相机理解“远近闻名”。

你觉得这段话该怎么读?指多名学生读,读得好的地方给予鼓励表扬,读不好的地方讨论该怎样读,做到读出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教学目标之一,所以在学生理解了句子之后,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读,才能读出感情。

(2)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这句话说明孔子为求学不怕路途遥远,不怕艰苦,为能早日拜师,日夜兼程地赶路,充分体现了孔子的品行,令人深受感动。所以我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相距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来感受。最后指导朗读,读出孔子求学艰辛的感情。

孔子饿了,就_____ ;累了,孔子就_____;天黑了,孔子还_____ ;正是这样_____、____,几个月后_____。

(3)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是孔子拜师求学的真正原因,是孔子学习态度的体现,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我确定了如下教学:

a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b用一个成语概括“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C孔子是这样说的,他是这样做的吗?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句话。

d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这句话,学生会想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等的学习态度,从而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突破难点。

(4)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不离老师左右”是为了能“随时请教”,足以看出孔子好学。所以,我设计如下教学:

a)“不离老师左右”是什么样的?

b)“随时”会是什么时候?也许是——

也许是——

也许是—

当然,文中还有其他句子也能体现孔子的品行,学生找出来了,也可以简单讲讲。

2、重点关注以下句子,谈老子品行。

(1)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迎候”说明老子对晚辈的爱护,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比较“迎候”于“等候”的区别,体会老子的品行。

(2)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迎候”“毫无保留”寥寥几个词语,把老子育人的态度勾画了出来。当然,文中也还有其他句子也能体现老子的品行,学生找出来了,可以简单讲讲。

(四)演读课文,加深对孔子和老子的印象。

以课堂表演的方式再现孔子拜师的场面,即能增加课堂学习活动的趣味性,又能使学生的心、学生的情融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对孔子的谦虚、有礼和老子对晚辈的爱护产生切身体验,使得课堂富有活力。

(五)总结提炼,升华情感。

1、今天我们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走进了孔子,认识了老子,现在我们要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古人进行零距离接触。请你选择一个方面,至少用上文中的两个词,说一句或几句话。

A、我想对孔子说:____________

B、我想对老子说:____________

C、我想对孔子和老子说:____________

学过的词语句子让学生用一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小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极有意义。这样的说话训练,因为难度不高,所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语,各种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说话训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能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学过的词句理解了,再试着运用运用,有利于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同时,也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孔子和老子的印象。

2、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来,请大家拿起课本,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一条大河源远流长,这堂课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对圣人的了解不能随课文结束而停止,所以为了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布置了以下作业,1、布置课后搜集、背诵孔子名言。

2、搜集阅读孔子、老子的其他小故事 根据教学流程,板书如下:

(七)板书设计

文中两个人物:孔子和老子;两条线索: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所以我设计这样的板书,当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适当调整。

第五篇:说课稿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说课稿

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孔子拜师》,我将会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以及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这篇课文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说教材

《孔子拜师》是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的过程中,线索非常清楚,且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孔子决意拜师;第二部分,是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第三部分,是写孔子认真求学;第四部分,是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本组教材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孔子拜师》作为这组课文的第一篇,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说教学目标

1.会认“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说教学重难点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4)说学情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孔子离他们是比较遥远的,对那个年代的生活情况不是很了解,无想想象,所以会有学生说到挖草根,吃树皮。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只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因此在教学中应处理好知识理解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意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从对话中,从文本中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彬彬有礼和不怕辛苦。需要教师引导下的深入地阅读,让孩子们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获得愉悦地享受,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1.理解字词,整体感知

整体把握课文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分为初读课文、再读课文两轮。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来读,边默读边圈出生字词或不懂的字,借助文中拼音、字典或同桌,扫清生字词障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再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课文讲了什么事?”来大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启发学生用总结归纳的方法,理出课文的叙述顺序: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辛苦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尊重,并在了解课文思路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中提出“初步学会默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既培养学生学会默读的习惯,又学会如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具体分析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互相合作解决他们读课题后产生的疑问。良好的语言表达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的阶段,这也是他们今后学习的重点。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阅读法、启发式谈话法等。

(二)说学法

根据语文课标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学法指导上我让学生主动积极的进行多元对话,从中培养他们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运用的能力。同时指导学生自主、合作,采用集体力量和智慧来学习新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的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拔,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励。

三、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ppt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提问: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你们还知道他说的什么名言警句吗?

3.板书小结:孔子(齐读并纠正子的发音,是第三声)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不仅在中国有广泛的影响,在世界上也有较大的影响力。(播放孔子的教学录像)

4.交流: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关于孔子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报)

5.导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为什么中国的孔子有这么大的影响呢?等学完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你们就明白了。

设计意图:从名言警句引入课题,通过读读背背说说等途径,积极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辅以教学录像,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仰之情,为全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小结,划出生字、新词,碰到难度的生字词要对照拼音多读几次,并且想一想,孔子向谁拜师?(学生自读)2.交流汇报:你们知道孔子像谁拜师了吗?(齐声回答,孔子)3.学生分组自学生字新词,教师巡视。

4.分组派代表想全班交流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新词的。5.给课文中的生字找朋友,齐读,理解,记忆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一到学生与词语交朋友,给课文中的生字找朋友,让新朋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意境。在识字理解词语方面给学生焕然一新、意趣独出的感觉。为学生解读文本扫除一切障碍。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过渡: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接下来我们该认真研读课文了,请大家默读课文,想想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生自读课文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2.检查交流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学生用“——”标出文中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住上自己的读书感受。

(2)评一评谁读得最好,好在哪里。

(3)读一读画出来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组的同学听一听。(4)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5)学生结合稳重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3.根据学生交流的材料,说说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设计意图: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学写生字的注意点。

2.请字好的学生到黑板上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3.课后生字描红,并抄写生词两次。4.熟读课文,搜集孔子老子的资料。四说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简洁明了,用几个词便加深了,学生对孔子老子的印象,并用这几个词将文章的脉络梳理清楚。

下载孔子拜师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孔子拜师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孔子拜师范文合集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习根据具体语境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品词赏句,积累和发展语言。.......

    孔子拜师(范文)

    让语文课堂充满传统文化气息 ——《孔子拜师》教学案例及分析 龙山小学周桂东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 中指出:“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孔子拜师范文大全

    今天,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孔子拜师--读后感。 我觉得孔子是位好学得老师。虽然他已经远近闻名,但还是觉得自己不够渊博,去拜老子为师。他可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地去赶路,到千......

    17《孔子拜师》三年级上册 说课稿

    17 孔子拜师 说课稿 一、说教材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

    孔子拜师读后感范文合集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相关内容。下面是孔子拜师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孔子拜师读后感一寒假期间......

    《孔子拜师》教案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

    孔子拜师(推荐五篇)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孔子拜师》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内容.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

    《孔子拜师》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十一月} 《孔子拜师》课堂实录 一.介绍孔子,感受传统文化的瑰丽多彩。(课件出示:孔丘 仲尼) 师:谁认识它们?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孔丘仲尼 师:你读得可真准,你把生字“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