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论文《新课程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利弊初探》(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03:0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生物论文《新课程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利弊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生物论文《新课程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利弊初探》》。

第一篇:高中生物论文《新课程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利弊初探》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高中生物论文《新课程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

使用的利弊初探》

摘 要:新世纪全球掀起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是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目前,电脑平台等多媒体已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重要工具,学校网络逐步成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活动的有利资源,并成为教与学双方的重要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于生物课程将使生物课堂教学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和创新,为素质教育的推动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性。但许多生物教师在实际应用了一段时间后,却感觉到多媒体教学“费力不讨好”,其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存在一些问题。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呢?本文主要对新课程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优越性及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期望对多媒体合理运用于高中生物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生物课程 优越性 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推广,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已逐步付诸实施,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就其形式来讲,最大的变化就是能够广泛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新颖、和谐、活泼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大容量、高密度、高强度的信息显示,扩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课堂教学,同时融入了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让学生眼、耳、手、脑并用,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给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下面就我自己教学活动中使用多媒体时体现出的优越性谈几点体会:

1.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

在学习中,兴趣是积极性中最活跃的成份,它是渴望获得生物学知识并积极参与生物学探究活动的意向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靠“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本书”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形、声、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如: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组组动听的声音,一段段动态的场景,一串串跳动的文字,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种教学模式中,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习不断取得成功。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1 避免了教师的“独角戏”和“一个人的精彩”。例如,高一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节时,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核酸缺少感性认识,利用情景教学——多媒体展示公安局破案的图片来导入课堂,效果比常规的复习引入要好,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微观世界宏观化、抽象内容具体化

生动、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最容易被学生接受,多媒体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直观材料。运用多媒体技术于生物课程,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微观世界,把抽象内容具体化,突破了生命微观世界的限制,实现了生物教学由微观向宏观的转换,可以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内容真实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降低了学习难度,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例如,高一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一章是生物的基础知识,也是中学生物的重点,以其较强的微观性,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传统的授课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用挂图,模型来辅助教学,教师反复强调,学生重复记忆,导致学生误以为生物就是死记硬背,学生的思维受到禁锢,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均受到抑制。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先演示色彩逼真的细胞显微结构,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再通过图中细胞质部分的闪动和色彩显示,让学生正确区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接着逐一演示放大各个部分,让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发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又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抽象性的内容,看不见摸不着,过去对这些内容的处理,只能通过语言和板书来进行授课,教师通过条理清晰的讲解和板书,让学生记住这些复杂的生理过程,想象在生物体内不断发生的生理变化,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死记硬背的过程,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把文字内容诉诸于可视的画面,在图、声、乐的共同作用下,准确、直观、形象、生动的再现生物的真实面目及现象,拓展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也不觉得抽象和难以理解了。

3.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显示瞬间突变、长期渐变等过程,且效果逼真。这就使无法讲清、容易似是而非的问题迎刃而解,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作用。例如,细胞的增殖,生物的发育,细胞的有丝分裂,生殖细胞的形成,动、植物的个体发育都是十分复杂的生命活动,以前的教学,往往是通过挂图或板画来授课,把复杂的动态生成的生命活动分解成一些静态的图片。再通过教师仔细的讲解和板书,让学生了解生命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教师 2 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费劲,这种授课模式直接影响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如今,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以强大的信息量,生动的情景,促进了教育思想的更新,也实现了生物教学由静态向动态的转换,将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以宏观动态形式展示,使学生通过真切的感受,轻松的体验,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那么学生就更易突破难点了。

1.限制教师发挥、丧失学生主体性

目前的多媒体教学中常见的现象往往是教师按照教学内容预先设计好课件,再在上课时通过大屏幕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教师→课件→学生”的教学模式,往往造成了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局面,教师和学生被课件人为地割裂开来。许多教师在设计课件时,生怕操作失误或为图方便,将课件根据个人的设想和预见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要按动鼠标,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但是这种课件往往只能够替代板书与挂图,而且既定的程序限定了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发挥,当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设计不一致时,教师就必须强行将学生拉回到既定设计中来,否则教学就无法进行下去。鲜活的课堂教学也就因此变得机械刻板,如在课后有的学生甚至反映连做笔记的都来不及,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学生如同走马观花一般,注意力不易集中,甚至产生疲劳、厌倦的心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无从谈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也就难以得到落实。

2.重点不突出、时机不合理

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影响下,教师容易陷入“电灌”的误区,多媒体成为灌输式教育的工具。由于多媒体具有大容量、高密度、高强度的信息显示,能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特点,我们容易把多媒体课件变成面面俱到的电子图书。例如,一个课件由30-40张幻灯片组成,一节课45分钟,平均1.5分钟一张幻灯片。整节课中,教师忙着操 3 作电脑,学生则是忙着看画面和记笔记。虽然内容看起来五彩缤纷,但是实际上实用性不强,学生往往抓不住重点,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多媒体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过分依赖多媒体,有的甚至所有的生物课都来运用多媒体教学,不能合理地把握好使用多媒体的时机。例如,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用多媒体展示来替代可以用实验展示的现象或实验本身,学生会失去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尝试,在观察结果中进行真伪辨别的机会,学生的实验也就成了照方抓药,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就成了一种形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北京师范大学 [2] 李晓翔.教师之友.2008.1-2 [3] 夭勤.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赵纯平.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入手,改革高中生物教学

有很多学校都是从高二开始学习高中生物,学习内容包含三个必修模块和两个选修模块(人教版),一年的新课学习,一年的复习,生物学科在高考中并不拖总分的后腿。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各门学科都在努力地尝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这要求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如何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而且,中学生物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学会把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通过对学生进行比较和归纳、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批判和推理等思维训练,使其初步学会科学思维的方法。下面就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改革等级化的师生关系,实行教学民主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师道尊严,学生由于处在教师高度控制之下,心理上往往处于消极、紧张甚至恐惧的状态,思维活动受到极大的抑制。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态度应和蔼可亲,应鼓励学生向教师发问,甚至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管理,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以课堂主人的姿态参与教学,积极开动“思维机器”,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促进思维互动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不只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还包括生生之间的互动。采取小组讨论、小组辩论、竞赛及游戏等方法有助于生生之间的活动。通过讨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启发,使研究的问题更加深入,使教学的重点更突出,难点更容易突破,同时也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扎实。通过讨论,亦可使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差和教师在传授知识上的不足得以充分暴露,获得可靠的反馈信息,使得“教”与“学”中的不足均得到有针对性的补救。多边活动既让学生各抒己见,扩大信息交流,又能锻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敏捷性、创造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应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多采用谈话、讨论、辩论等方法,并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通过观察生物标本、模型、课本插图、实物、实验等多种直观手段直接把问题呈现给学生。而且,在课堂上适时运用一系列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思考中,这样课堂的气氛就异常活跃。

四、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表象

直观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原则。直观教具的使用,可增加学生的视觉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应加强直观教学以丰富学生各种生物的形态结构(包括宏观和微观结构)、生理现象、生物体之间的关系、生物实验操作等表象。这些丰富的表象有助于学生对生命现象的思维,促进学生生物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重视实验方法,提高实验质量

中学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动手,而且要求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探索,所以实验课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主渠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实验现象,而这些现象可能是教材中没有的,教师应加以解释,以便指导学生正确的思路。

教师应重视实验的方法,可对实验进行创造性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一般都是教师动手,学生观察。由于教师有训练的实验技能,再加上充分准备,实验结果都较理想,这虽然有利于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但无形中会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若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验技能不一致,实验容易出现各种与结论不符的结果,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实验结论产生怀疑,从而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六、注重思维训练,提高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应指导学生怎样去思考,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启发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和逻辑方法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和其他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做出合理判断和正确推理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的习惯培养,前期需要教师有耐心和毅力,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时刻观察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在修正中完善学生的行为习惯。以上介绍的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思路,要付诸实施,必须将思维教学的目标与生物教学的目标综合起来考虑,构建教学目标体系,设计相应的实施方案、检测方案,形成一个教学目标系统。其次需处理好思维训练与观察、实验等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注重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结合,探索生物思维教学的新模式。

第三篇:湖南省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初探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初探

摘要 本文通过对新旧教材的比较,新教材教学中时间的安排及“度”的把握,“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的教学思想,模型教学的应用及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得比较等方面的介绍来初步探讨新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 新课程 “度”的把握 主体 引导者 模型构建 探究性实验

作为全民族未来的一项伟大的事业─教育,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在教育改革中,课程改革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而课程改革中重要的工作之一是教材改革。随着社会向前发展,教材的性质及功能已经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正因为教材的性质及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现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与教育的发展。但传统教学方法已在大部分教师的脑海中根深蒂固,那么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以及如何掌握好新课程教学已成为新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就新课程的教学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认真研读教材,了解新旧教材内容的异同点

跟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有了许多的改变,更侧重于学生的素质教育。高中生物新旧必修教材相关内容的变化,对于我们有效地克服原有思维定势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自身的知识更新,避免“穿新鞋走老路”,而真正将其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是必要的。新教材在相关知识方面与旧教材相比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内容上的增减: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删除了以下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科学的新进展;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代谢;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人与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新陈代谢的类型;植物的向性运动;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生殖的类型;生物的个体发育。还删除了一些过于抽象的学生难以接受的内容,如“原始地球的产生”、“生命的起源”。同时新教材增加的内容包括: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细部凋亡。除此之外,对一些生命现象则更加重视推理、演绎如“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就是在通过分析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

2.实验方面的变化:试验方面最大的变化是新教材将过去的一些验证试验改为探究试验,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除此之外,还设置了“模型构建”栏目,如“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这些模型的建构既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用心 爱心 专心

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用模型的科学方法来分析与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通过这些探究活动的设置和开展,使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充分发挥其创新意识,让学生亲自去寻找答案,发掘知识,使学生在探讨过程中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这对于学生终身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3.教材编写体例比较: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每章的编写中增加了“本章小结”、“自我检测题”,其中,“本章小结”的内容是该章的知识要点归纳,在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总结;“自我检测”则通过典型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新知识。在每节的编写上新教材增加了“问题探讨”和“本节聚焦”。“问题探讨”是新教材编写的一个亮点,被编写在每节的开始,是由图片+ 情景+ 讨论题组成。其中的问题有的来自生活,有的来自科学史,对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有一定作用。“本节聚焦”是针对教学目标特别是认知目标而设置的,它以问题的形式提醒学生本节应着重关注的内容,这有助于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除此之外,新教材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对生物学史的认识,以“科学史话”、“科学前沿”、“科学家的故事”的形式,在章节中展示科学发展的曲折和艰辛,以及科学过程的继续和发展创新,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能使学生置身于科学历史的氛围中去领悟和体会,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感受现代科学前进的脉搏,激励学生为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去不懈努力、学习和探索。还增加了“资料分析”、“技能训练”、“相关信息”、“思考与讨论”、“知识链接”、“学科交叉”等,这些都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而设计的,学生要透彻回答就必须认真学习本节内容。除此之外,新教材对内容作了前后调整,如,在旧教材第二章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放在“细胞器”的前面,这样在没有介绍细胞器的前提下就让学生去比较两者的区别,学生就很难理解,而在新教材中将这两部分内容作了调整,这样,不但可以使巩固细胞器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运用新知识并很容易的总结出“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区别”,一举两得。

4.课本插图的比较:与旧教材的插图相比,新教材插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插图均为彩色图,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2)增加实物照片和示意图数量,如“幼儿和老年人”它使得“人体老化细胞的特征之一就是含水量明显下降”这一知识点更为直观、形象;3)增加了人物图的数量,加大对学生科学史教育,如“关于酶本质的探索”;4)在习题中出现了教材中没有的概念图,它能形象地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知识体系的建立;5)新教材中编排了一些流程图,如“由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示意图”,这样使得一直困扰学生的一个非常抽象的过程得以直观形象化。类似的还有“合成的分泌蛋白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示意图”、“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出各种细胞”等。总之,形式多样的插图为学生

用心 爱心 专心

种细胞;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③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④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⑤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⑦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而以讲代做的实验有:①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②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③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④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⑤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⑥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对实验教学的时间对“度”很好地掌握了。

通过这个的统筹安排之后,我们再也没有觉得时间的不够了,不仅能够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轻松地掌握。

三、“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

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中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的教学思想。那么如何才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的教学思想呢?我认为首先你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因材施教,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我自己的教学情况为例,我所任教的高一六个班,基本上可以分为2个层次:有四个班的成绩应该很不错,而另外2个班的成绩可能相对来说要稍微差些。以教学中画概念图为例:在那四个较好的班级,我经常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观点,只提供给他们相关的概念,或者有时候什么也不给,就让他们自己根据某一节或某一章的知识,自己画概念图;而对另外两个班,一般都是根据课后现成的概念图,只要求他们在现成的概念图上直接填相关的概念和关键词。在各个班绘出的概念图中,可以体现出不同的学生对各知识点的裂解、掌握程度以及比较容易混淆的地方。

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充分引导学生,让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比如说在必修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教学中,课堂上有一个关于玉米地能量流动的技能训练。课本中提供的信息是收获玉米共6000kg,通过对化学成分的分析含碳量为2675kg,但同学们在计算最后折算成葡萄糖的时候却有6687.5 kg,发现的学生就会问为什么得到的葡萄糖比玉米的质量还多呢,是不是题目有问题啊?最后大家经过讨论得出是因为玉米植株除了葡萄糖之外,大部分的还不是葡萄糖,而这些物质我们都把它折算成葡萄糖,这样才使得它的质量还超过了玉米的质量。

通过平时“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这种的教学思想,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积极动脑、追求真理的科学思想。

四、模型教学的应用

为了能够让学生能够对所认识的对象有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教学的引入时非

用心 爱心 专心

常有必要的。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有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在必修1中,我们应用的比较多的是物理模型和概念模型进行教学。在物理模型教学中,我们最开始选择是真核细胞的三维模型的构建,学生积极动手,所用的材料五花八门,但是所构建的模型都很不错。通过模型真核细胞的三维模型的构建,学生能够很好地了解各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各细胞器的形象,而且也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下面是几幅我们学生所构建的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图1

图2

图3

图4 而概念模型的引入,首先能够让学生自己认真去了解各个概念,掌握各个概念,然后去思考各概念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通过对知识网络的构建,不仅加增强了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而且能够使学生系统化地掌握知识,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在必修2和必修3中,我们应用的比较多是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让学生自己构建图表或曲线图。数学模型的构建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这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用到,学生对模型的掌握情况也很不错,从而能够使学生更好、更有兴趣地去学习生物,提高课堂的效率。

用心 爱心 专心

主要参考文献:

[1]苏科庚.谈人教版教材《生物1:分子与细胞》与原教材的比较[J]。生物学教学。2005,2(30):13-14.[2]王英.关于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的在线回答[J].生物学教学.2005,8(30):16-18.[3]崔宇清.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简述 2009 [4]陈旭.中学心理素质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王小燕.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研究[M].教研教改.2009,2: 029-031.[5]张可柱.中学生物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M].山东师范大学。2003.[6]崔嶷.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2006.[7]陈少刚.高中生物开放式实验教学探究[M].东北师范大学。2004.[8]邓惠静.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M].辽宁师范大学。2004.用心 爱心 专心

第四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摘要:在认识理解新课改的基础上,实施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学教学的课程理念,准确定位课程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组织好探究性学习,重视实验教学,注意学科间联系。本文作者从认识新课程理念入手,结合实践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对比,对传统教学弊端进行反思,在分析新课改所倡导基本理念的基础上,阐述如何实施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探究

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高中生物新课改不但改换教材,而其中主要是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转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新课程教学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的需要,充分体现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这要求教师建立全新的“学生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着力于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2.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新的课程标准是培养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在将来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时,所必需的用生物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3.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二、新课程理念下对课堂教学的总体把握

1.备课——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我们教师首先应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了这样的备课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

2.导课——激发学生兴趣。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入的设计,知识过渡要“衔接自然”。探究性教学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

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

3.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同时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分步提问,把大题化小,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

4.调控——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帮助学生准确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己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即便是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给予绝对地否定。

5.小结——收与放并举。要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对结论的解释,不要讲得太绝对,要留有探究的空间。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所谓“收”,将讨论、实验的结果要归纳整理;所谓“放”,课后布置的思考题具有开放性,布置的练习作业具有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

1、把握方向,落实课程理念。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必须依据一定的理念。具体来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的核心任务和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是指教师应该赋予他们同等的学习生物科学的机会,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同时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卫生保健、环境保护等方面密切相关,生物课程的学习要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参与讨论,了解相关职业。因而,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要针对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将学习过程变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过程。

2、准确定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重知识的传授,重结果,主要看教师的讲,教师对知识的讲解是否透彻到位,而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主要看学生的学,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程度,学生学得什么,学得好不好,能力是否提高。因此,在新课改下的课

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思考,主体探究,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合作探讨解决问题能力。

必修1第六章中的《细胞的增殖》这一节,过去教学的“双基”目标一般定为:掌握真核细胞增殖的过程、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能解决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教师会依照教材,先讲细胞周期性概念,然后出示植物细胞增殖过程挂图依次讲解其过程,再讲动物细胞增殖过程及于植物细胞增殖过程的区别和无丝分裂,最后是课堂练习。学生普遍反映,上课听得懂,题目做不来。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发挥主体作用,学生没有主动思考理解的时间和空间,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一情况,首先,和备课组的教师一起讨论研究,确定了这节课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是了解细胞增殖的周期性概念、过程;能力目标是通过对比动植物细胞增殖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步,上课后先让学生在班上交流,其目的是激趣。然后出示动植物细胞增殖过程课件,让学生在识记其过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起来,再交给学生分组讨论,表达交流,教师小结。第三步,让学生根据动植物细胞增殖过程独立尝试表达动植物细胞增殖周期性的概念。第四步,教师提问:能进行细胞增殖的有哪些细胞?它们与细胞生长发育及细胞分化有什么样的关系。第五步,课堂练习,上课结束后,我做了随堂测试,测试结果是及格率89%,优秀率43.3%。

3、精心策划,组织好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其目的是要改变学生被动,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会在观察中提出问题,乐于对问题进行探究、学会在探究中收集和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从而获取新知。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必须精选内容,让学生有效探究。高中生物教材上的探究活动可分为三类:生物史探究、实验探究和调查探究。生物科学发展史相关知识的探究,主要是经典事件的科学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探究,诸如孟德尔遗传规律等典型的科学发展史,通过剖析这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学会开展探究活动;实验探究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主要要求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根据已有知识或经验作出假设→依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撰写报告。高中生物教材上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等探究活动都可依据上述一般方法进行。调查探究主要是对教材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高中生物教材上“调查社区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在社会中培养学生通过调查,收集、筛选和整理数据,分析判断得到结论的能力。

在组织探究性学习时,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探究性学习是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并不是教学活动的全部,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方法不同;二是探究性学习要结合当地实际,不同的高中,他们在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校硬件设施上存在差异,不可一概而论,应设计灵活多样的活动方案。三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换位思考,对学生在探究过程的具体细节不细化,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尝试,但要成为探究活动的合作者,并给予学生适时适度的指导。

4、明确目标,搞好实验教学

搞好实验教学,首先要明确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生物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两个情况,一是学校生物实验室建设不完善,仪器设备和用具配置不到位,教师仍凭“三寸不烂之舌”在黑板上讲实验;二是少数教师对学生动手实验认识不够,让学生读实验、背实验,这都是违背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的。

上好实验课,还要明确不同类实验的教学目标。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实验根据学生实验目标不同,共分为三类:技能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技能性实验的实验目标是观察对象是什么或鉴别实验材料中“有什么”?如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验证性实验的实验目标是为阐明“为什么”或“怎么样”提供实验依据,或证实物质或结构动态变化,如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其基本程序为:确定论题——获得论据——进行论证,论证方法分为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学生实验活动的要求是在不违背课程内容标准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上的实验可以选做。

总之,研究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生物学和数学、技术科学、信息科学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生物学与人文社会学科相互影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加强横向联系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课程改革:回顾与前瞻》[M].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编,2004

[2]、《面对新课改教师该补什么课》[N].中国教育报2004、8

[3]、《新课改下教与学的思考》[N].甘肃日报2004、1

第五篇:浅谈大学物理教学中多媒体使用利弊----论文

浅谈大学物理教学中多媒体使用利弊

【摘要】本文结合学习和教学实践对多媒体技术这一新的教学手段、方式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谈几点利弊。认为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结合酌情而用、取长补短使课堂教学达到到最优化。

【关键词】大学物理 多媒体教学利弊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以及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形成的科学。它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几乎应用于自然科学的每个领域,而且是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的重要源泉。

<大学物理>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最对于某些专业更是为部分后续课程做准备的先修专业基础课。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手段.愈来愈多地应用于教学领域。在此.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对多媒体技术这一新的教学手段、方式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1.多媒体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现代化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

计算机作为媒体的一种,由于它能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都能表达出来,故称其为多媒体。与其相关的技术称为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B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通常也叫多媒体教学。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出现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MCAI(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是利用各种软件开发系统将教学目标、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的人机交互系统栩oMCAI也只是CAI的一种。

2.2.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教学中,应遵从思想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最优性原则:

2.1、教学目标明确、有特色以<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指导,紧扣教学大纲.根据实际教学要求。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课件既要有教师的个性风采。也要考虑学生的基础情况,还要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有所侧重、有所拓展。2.2、直观、形象、生动。彰显多媒体的特色大学物理课件不仅要有简洁的文字、公式.清晰的图线、图表.还要有丰富的精美图片和巧妙动画.清晰、直观地展示物理图像,生动形象地表现物理过程.必要时还要插入一些视频材料。真实地再现物理现象、相关实验或某些应用。特别是对于一些难以用语言或传统教学手段描述清楚的复杂的、微观的、瞬变的或抽象的物理过程.要通过巧妙的动画设计.形象、直观地表现出采让学生一目了然.深刻掌握。

2.3、规范、正确,强调科学性多媒体课件中.教学内容叙述、分析、推导等要正确无误、简洁明了。物理董名称、符号、单位等的表述、书写规范—致.物理图像和物理过程的展示科学、合理、切合实际.体现物理学的严谨。

2.4、清晰、美观.注重艺术性多媒体课件切忌内容繁杂、编排混乱、色彩花哨。模板要简洁明快.内容和背景对比度大。文字、公式、图表等内容编排合理,左右对齐、上下同高、伸缩规范.字号字体统—适当.色彩明快、一致.页面整洁、合理.做到美观大方、赏心悦目。

2.5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借 助多媒体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的特点,使原来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染力,使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了,克服了 以往单凭想象去理解物理现象,改善了课堂气氛。

2.6 使学生加深了物理概念的理解CAI图形精美,色彩丰富,有利于对内容的理解,增加感性认识,有些较难理解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形象地表达出来。概念理解更透彻。例如,电介质极化过程、磁介质磁化过程,学生往往感到对此知识没有什么感性认识,只能生吞活剥地接受,我们用了一个多媒体课件的模拟。形象生动地给予了展示,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

2.7 教学资源共享性极强

一个编制成功的教学课件,总是集许多教学名师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学体会整合出来的毕生教学经验的精华。其他教师可以借鉴各教学名师丰富的教学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给授课对象授课,使他们受到很好的教育。

3.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多媒体教学条理性差、重、难点不突出。

传统的黑板板书,一节课下来,所学的内容都在黑板上,条理清楚,学生一目了然.而计算机播放的幻灯片虽然可以随时回看,而且以后随时可以呈现,但是,对于一节课的内容,就没有黑板上的板书那么清楚明了,对于新学的内容,幻灯片一翻过去就忘了.黑板上的板书保留着,层次清楚明了,而电子教案每次呈现出来的是内容的局部,所以条理性、结构性差. 3.2 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往往在大教室里,只有拉上窗帘,让教室里变暗,大屏幕上内容才能清晰可见.因此,教室里空气不流通,光线昏暗,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思考的环境,一方面是空气不流通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另外,眼睛总是盯着大屏幕看产生视觉疲劳,久而久之使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课堂上能认真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少.用多媒体上大学物理课学生记笔记通常是不大可能的,有调查表明课后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自己看书学习,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是通过看课件学习的,一方面是硬件条件所限,因为学生不可能每人能有一台电脑学习,另外说明课件对他们的吸引力远比不过传统的书本. 3.3信息量过大,停留时间短.不利于记忆。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减少了教师绘图、板书、画表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多媒体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有限的。学生接受信息和掌握知识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跨度,过快地更换屏幕内容,将使学生丢失教学信息,学生记与听课不能兼顾,缺乏思维的停顿时间,不利于学生记忆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听过两堂多媒体,从侧面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认为公式推导过程太快,不利于理解,建议教师能在黑板上进行诸如公式推导、例题讲解等过程性的教学内容,以便理清分析问题的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3.4 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有些课件切入时机、切人方式的不合理,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CAI课件引入课堂要掌握好时机,课件与教师的教学语言的衔接、媒体的切入方式都直接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3.3减少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教学的关键环节。

教师只坐在那里对着自己的电脑讲课,仅仅按按键盘,动动鼠标,减少了师生间的眼神、语言、声音、表情、动作、板书等传递与反馈信息的交流。这种种问题在计算机类课程中也许学生能接受,但对作为自然科学基础的大学物理课程面言,是最禁忌的。3.5 CAI使用的盲目性.

缺乏灵活性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盲目追求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忽略了它仅是一种辅助手段的本质。不能为了热闹和华丽而让[1]

4.对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建议

4.1 由全部用多媒体上课改为部分用

根据学科的特点,每一个单元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先学习概念和规律性的内容,然后是相应的例题以巩固概念、学会应用.所以我们对前者仍然主要采用多媒体的形式,而例题部分就关掉投影用粉笔在黑板上做,凡是有较繁琐的公式,特别是涉及矢量的点乘、叉乘和积分的公式及运算过程,必须直接在黑板上讲解.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条理性也更加清楚. 4.2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要有机结合

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之间并无矛盾,在教学实践中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而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互补充。通常情况下,教授同一门课都会面对多个不同的平行班级.每个班的每个学生又都是不同的个体.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上的差异难免。需要临时的板书补充才能达蛩l预期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能以多种形式进行三维动态模拟展示某些抽象物理现象发生、变化及结束的全过程.使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物理表象.提高物理形象思维能九从而激发其创新动机培养其探究能力。例如介绍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时.可以从最简单的LC振荡回路开始.将电场、磁场空问打开.让能量向外部空间扩散.最后整个回路演变成一条直导线.这部分内容如果用图l来展示.搭配动画进行演示.则比单纯的讲述更直观.效果更好。[2]

5.结束语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各有优势,应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把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教学实现无缝有机结合,达到使用单一媒体无法达到的效果,从而推动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玉霞,麻莉萍,张剑锋等 《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与探究 2007,25(2)[2]张丽 多媒体教学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应用的几点认识 ,武昌理工学院 2011(11)

下载高中生物论文《新课程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利弊初探》(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生物论文《新课程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利弊初探》(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新课程中2013-7A)

    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钱德芳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生物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具有自我反思意识,主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做一名可持续学习型教师;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释疑探......

    多媒体辅助高中生物教学

    利用多媒体辅助高中生物教学的必要性 在新课改下背景下,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其中多媒体课件是必不可少的。而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

    多媒体与高中生物教学

    多媒体与高中生物教学 【摘 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随着生物科学的飞速发展,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进入高中教材,转基因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细胞亚显微结构等......

    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应用

    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应用 1、 基本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正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教学正逐步步入课堂,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欢乐的......

    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的有效性探讨

    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的有效性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各个领域近年来得到了有效发展,尤其是在开展教育改革后,我国整体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多媒体教学更是......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如何让课生动有趣 合水职专 白莹 高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很难,而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又极度欠缺,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如何让这样的高中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是高中生......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探究式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潜力 湟川二分校 胡颖 摘要:精心设计导言和提问、善待错误、呵护质疑和增加实验来增强课堂气氛的互动性,通过师生人格平等、教学活......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如何学高中生物 ——丁杨 1.构建知识网络。 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抓住生命基本特征这根主线,理清每个章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把所学内容有机地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