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体积》听课心得体会(共5篇)

时间:2019-05-13 03:3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圆锥的体积》听课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圆锥的体积》听课心得体会》。

第一篇:《圆锥的体积》听课心得体会

《圆锥的体积》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洪武学校:保丛林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教学相长才是最理想的。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无论是何种答案,都有一些共同的方面,比如:如何分析教材;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如何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数学作业等。教学重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突破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堂数学课上的好与不好,关键看教师是否正确地讲解了教材的基本内容,是否突破了教材的重点及解决了教材的难点,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设计了有效新颖的课堂作业。我以《圆锥的体积》为例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教材分析

圆锥的体积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属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领域。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体体积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时应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让学习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学生学习立体图形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在经历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如何突破重难点

在实际操作、观察、归纳等活动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动手操作作为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是以学生亲身经历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它主要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实际操作、观察、归纳等活动中领会新知识。在教学《圆锥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时,我先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各一个,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物体有什么相同点?(等底等高),接着问:“他们的体积相等吗?”(不相等),接着问“既然不相等,那么他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先让学生猜测,然后分组实验,请学生用圆锥的容积装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中,看一看几次能到满?通过操作,学生很快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反之,圆柱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三倍。这样学生对学习内容记忆深刻,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有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的公式。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教师通过设疑,指明观察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归纳推理等方面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运用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是否有效,是看学生是否能正确解答。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考虑学生的层次差异,从而设计有梯度的作业。比如:

(一)填空题:

1、一个圆柱的体积是60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60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第1题适合每个学生做,而第2题就比第1难一些,适合学有余力的学生做。

(二)解决问题:

对后进生只要设计一些求圆锥体积的练习,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加一些求圆锥高或底的练习。

总之,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充电,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创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长,不断完善自我。

第二篇:圆锥体积听课报告

“圆锥体积”的听课报告

今天我听了一节六年级“圆锥的体积”的新授课,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来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重难点是让学生经历推导出圆锥的体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的直观演示,然后全班一一回答。教师的每一个问题,表面上看来这一节课热热闹闹的,每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都是那么完美,但完美的后面,我们看到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模仿着使用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那么,怎么样让学生经历圆锥的体积推导的过程呢?下面谈我个人的看法:先辈引导学生根据圆柱与圆锥的关系,猜想圆锥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是否与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有关系呢?如果说有的话,那又存在怎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又应该怎么样去验证我们猜想的正确性呢?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应是引导学生对所探究的新知识大胆进行猜想,然后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拟定一个自认为是可行的方案,之后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验操作的工具或教具,让学生自主去探索、验证。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新知识的主动的态度和为解决这个猜想而做出的各种可能性的分析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就变得相当的重要了,因为我们通常会觉得这个知识学生能很容易就会掌握了,而不注重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时的能力的培养,而重知识教学的完成。长此以往,我们的学习会总是习惯做一些机械性的模仿学习,而不愿动脑想办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行性的方法。要知道,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创造力与前途。

再有就是教师的语速不应该太快了,快得连我这位教了十多年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师都有些难以承受,何况是新学这部分知识的小学生呢?

听 课 报 告

3月份,我深入课堂听课,为了进一步总结与推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好的经验与做法,克服某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良做法,从而达到尽快提高广大教师课堂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确保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和全体教师做如下的报告: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所凸显的优良做法和比较成熟的经验教师的新课程基本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很好落实,传统灌输式教学已悄然地在课堂教学中消失。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有所改变,不单单只教给学生知识,更注重的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习的方法。教师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的手、嘴巴不但动起来,而且让学生的思维也活起来,从而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亲身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学习方法。如张老师在讲授《位置与方向》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完成改编的例题,老师在讲授《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得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这样,学生真正地、真实地参与学习活动,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学到的知识是扎实的。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学生的人格,自尊心、自信心得到培养。比如老师在讲授《亡羊补牢》一课时,在进行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与感悟的环节上,教师恰当地设计了系列问题:

1、羊为什么会丢呢?

2、丢了羊又发生了什么事?

3、接着又发了哪些事呢?

4、养羊人他又是怎么想的和做的呢?教师通过这几问题的设计,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或读或说或议,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学生的学习效益是比较高的。老师在讲《祖国的春天》一课时,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自主识字、进行组词、理解字义,利用词语造句等处理的比较恰当,充分展现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引导和促进者身份。使得学习氛围高兴趣浓,效率高,方法灵活等特点。在讲授《除法估算》一课时能够充分利用学生在观察主题图后,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组织教学。这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落到实处,提出这个问题学生自尊心得到尊重,为这个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充满售心,提供动力。

第三、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目的。在教学《位置与方向》一课时,教材中提供的例题中的信息是教学楼、图书管,体育管。这些信息与我们学生生活实际不相符,而张老师顺势把这些信息变为我们学校的实验室、食堂、本班教室等这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更能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在讲授《3的倍数的特性》一课时,打破教材的编排,而用猜测、设疑,检验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正的动起来,收到效果非常好。第四、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样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法的多样化,并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为创造出高涨的学习氛围奠定基础。老师在教学《十几减9》一课时,在复习阶段,教师出示口算抢答,谁抢答对了奖给一面红旗,共奖励了9名同学。接着教师说:“我一共制作了12面小红旗,奖给了9名同学(每名同学一面),现在我手中还剩几面红旗?”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是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又为学生创造出真实的学习情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动机能不高吗?老师在讲授《汉字家园》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谜语、加偏傍,区别识字,形声字等方法进行字,并且针对识字教学特点进行字的音、形、义的教学,进行组词,造句的训练,使得课堂即活跃又有实效。老师的英语课通过出字图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听录音等活动,训练学生的听、说、读能力 第五、教师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有效备课,围绕本节课教学重点进行组织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学到是知识,还有技能和方法,还有道德品质的渗透与熏陶,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条件。比如老师在讲授《亡羊补牢》一课的结束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在生活中出现了错误,应该怎么办?学生对此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探讨,这样对学生处事原则,态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育。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良现象以及问题

1、个别教师的专业化知识不能够胜任所教学科的课堂教学。教学基本功低,教学能力几乎没有。本人也不思进取,不求上进。

2、个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知识性的口误与笔误现象的时有发生。有的将成为一节优质的课斑点。

3、个别课节教学重点不够突出,在教学重点附近飘浮,只差一步就突破要害,但这一步就是不往前迈,只差一句话就道破,但这句话使终是没有说出来。

4、教学流程混乱,没有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一般事物发展规律去组织安排教学流程。最简单的是堂堂清测试,应该放在本节课最后,但有的教师却放在巩固练习前,测试完再安排巩固练习。数学课讲授完第一个命题,接着讲第二个命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这样安排极其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5、语文教学双基落实不实。个别教师不注重识字教学中的方法指导,识字量不进行合理分流,不管识字量多少,就是一气呵成。朗读教学不注重朗读技能与方法的指导,只是说用什么什么语气、心情去读。这只是花架子,花把式,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要在停顿、重音、连读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6、教师对学生放心不下,练习过程中始终不断的提醒,引导,语文课中对课文理解感悟总怕学生说不到位,说不全面,最终是教师包办。

三、下步工作设想

首先,加强教师备课管理。在加强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要强化教师的课时备课。教师课时备课要在充分利用好教学参考书的基础上,进行备课,不要抛弃教参而套用星级教案的教学设计进行备课。星级教案所设计的离我们教师、学生实际很远,差距是很大的。同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最少要预设出两种方案,并有相应的解决方法或方案。

其次,教师要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特别是小科教师,通过自学、向他人讨教、参加校本研培等多种途径进行学习,以待在最短时间内提高自己驾驭课教学的能力。

第三、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特别是薄弱教师的课堂更要经常深入进行跟踪听课,给予指导与帮助,使之在近期内课堂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第三篇:圆锥的体积心得体会

圆锥的体积心得体会

鲍丽梅

《圆锥的体积》这节课不但要让同学们知道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经历圆锥体积公式的探究过程,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渐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上课时,我首先圆柱和圆锥的模型(等底等高的、等底不等高的、等高不等底的、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四组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和沙子、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猜想圆锥的体积会与圆柱体积存在怎样的关系,并利用课前准备的学具进行验证。

同学们的兴致果然很高,很快就投入到实验之中,就连平时那几个调皮鬼也不袖手旁观,大胆的提出猜想并想办法进行验证。每个小组讨论的都很激烈。之后我让每组派出代表,到讲台前说说你们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并演示给大家看,如果不同意他们意见可以进行反驳。我发现同学们都能很认真的倾听他人的发言,并做出适当的评价,然后,我在适时进行点拨,让学生在我的点拨过程中加深了对“等底等高”这个条件的理解。这时,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做,实验探究,经历一番观察、发现、合作、创新的过程,总结得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即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最后大家一致赞成的圆锥的体积公式可以表示为底面积×高×1/3。在练习设计上,遵循了从易到难的原则,我从基本题入手(已知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求圆锥的体积),过度到分析题(判断题),发展到综合解决实际问题(求操场上的沙堆的体积),这个过程既巩固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刻体会到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的教学设计

菜籽湾小学 马成彪

教学内容。

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参与实验,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4、以小组形式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

两个圆柱形容器、一个圆锥形容器、一些沙土、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生: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或v=sh)

2、我们又认识了圆锥,关于圆锥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生:我想知道圆锥的表面积怎样计算? 生:我想知道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

师:看来,同学们的求知欲望都特别强,这一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导入。

老师这有一个圆锥形的物体(在黑板上画一个圆锥),根据以前的知识,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测量它的体积?学生想办法,汇报:如可以把它放入一个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内,看上升后水的体积也就是这个圆锥形物体的体积等答案。教师听学生汇报后说:这些想法都很好,但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打麦场有一个很大的圆锥形麦堆,用这种方法还行吗?学生回答:不行。看来,我们还要寻找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

三、探索新知。

1、让学生猜想。

师:我们在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时,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得出,要探索圆锥的体积请大家猜想:

(1)圆锥的体积和谁的体积有关系?

(2)你怎么发现圆锥和圆柱的关系?(生:它们都有一个圆面和曲面)

师:下面我们就利用圆柱的圆锥的关系来研究圆锥的体积。

2、研究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和高。

(1)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与它们的底面积和高有关,那你觉得圆锥体积的大小与它什么有关系?(底面积、高)好,下面我们就借助圆柱先研究它们的底面积和高。

2)让学生拿两个圆柱分别和圆锥比一比它们的底面积和高,看你能发现些什么?

(3)汇报

生:我发现这个圆柱和这个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问:你怎样得到的。学生演示给大家看,之后教师说:这个圆柱和这个圆锥是等底等高的。

生:我发现这个圆柱和这个圆锥的高相等,但底面积不相等也就是它们两个是等高不等底。(生把圆柱和圆锥举起来让同学们看看)生:我发现这个圆柱和这个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也不相等,也就是它们两个不等底不等高(生把圆柱和圆锥举起来让同学们看看)。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得出:圆柱和圆锥有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底不等高四种情况。

3、研究体积之间的关系

(1)让学生说说自己想选哪组进行实验才能找到它们体积的关系,为什么?

学生回答:选等底等高的这一组。如果有学生选其它几组,让同学们说说为什么不可以?

教师:看来,我们要想研究圆锥的体积,必须寻找和它关系最密切的圆柱来研究。(2)选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借助沙土进行实验。实验前老师提问:①你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②在实验时,你应该注意什么?③在呆会儿的实验中,请同学们边实验边思考,二者体积间有什么关系?

(3)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汇报:你是怎么做的,得出什么结论?

生:我先把圆锥形的容器盛满沙土,再往圆柱形容器里面到,结果到了三次到满,我得出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生:我先把圆柱形的容器盛满沙土,再往圆锥形容器里面到,结果到了三次到完,我得出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教师:刚才实验,我们发现了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5)学生选另外三种情况中的一组进行反向验证,汇报。生:我选的是等高不等底的这一组,结果我到了三次还没到满。(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

生:我选的是不等底不等高的这一组,结果我到了十次才到满。(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

生:我选的是等底不等高的这一组,结果我到了一次就到满了。(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实验,再次证明了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板书)(6)课件演示:操作的过程。

(7)学生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

生: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1/3或v=1/3sh 师问:为什么乘1/3,底面积和高是谁的底面积和高,求圆锥的体积必须得知道哪些条件?

4、教学例1(投影出示):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1)读题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2)学生试做。

(3)汇报。教师指导学生的计算方法。

5、教学例2。

(1)投影出示一个圆锥形的小麦堆,师:测得小麦堆的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00千克,要想求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还需知道什么条件

(2)老师想知道小麦堆的底面直径,你可用什么方法测量? 生:可以用两根竹竿平行地放在小麦堆两侧,测量出两根竹竿间的距离就是小麦堆的底面直径。

生:可以用绳子在底圆周围围一圈量出小麦堆的周长,再算出直径。

(3)如果底面直径是4米,让学生解答。(4)汇报,说思路。

小节:同学们不仅会进行测量,而且还会求体积,这才是生活中有价值的数学。

四、巩固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是8厘米,求圆锥的体积?(2)、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8厘米,求圆锥的体积?

2、判断

(1)、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圆锥体积的3倍。()

(2)、把一个圆柱体木料加工成最大的圆锥体,削去的部分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比是2:1。()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圆锥的体积

等底等高 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1/3 等底不等高 =底面积×高×1/3 等高不等底 V=1/3sh 不等底不等高

第五篇: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课件演示:圆锥体的体积1、2、3、4、5)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 .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

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 V=1/3Sh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二)教学例1

1、例1 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她它的体积是多少?

3、思考:求圆锥的体积,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圆锥的底面积不直接告诉)

(1)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

(2)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

(3)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

4、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体积体积是多少?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四、随堂练习

1、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1)底面面积是7.8平方米,高是1.8米.

(2)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21厘米.

(3)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是6分米. 【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 .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作者:王亚婷 来源:阳平镇程村小学 点击:5598次 评论:0条

“实践出真知”,我觉得这句话讲得非常的好。对于学生的学习,我觉得也是这样。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者,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特别是在图形的教学中,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注重操作,注重实践,可以让教学达到最高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感悟特深刻。

以前教学圆锥的体积后,学生在实际运用公式时容易出错误的地方还是和往届一样,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个三分之一,在计算的时候经常出现遗漏。

怎样让学生自己探究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并且时时记住那个容易被人遗忘的三分之一呢?我这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经历“提出猜测--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得出公式”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走出课堂,深入实践,到操场上去装沙子,到水池边去装水,看几个圆锥的体积才能把圆柱装满。在我适当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由探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一次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学中我感到学生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我没有牵着学生走,只是为他们创设了一个猜想圆锥体积方法的情境,让学生在猜测中找到验证的方法,并且通过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最后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

推导公式时,我没有代替学生的操作,始终只以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起来,在这种形式下,学生运用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了探索。另外,为了突出“等底、等高”这个条件的重要性,我巧置陷阱,我还特意安排了一组等底不等高,一组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结果学生的实验结论和其他组的不一致,这时候就出现了争论,这时,我时机引导学生与上次演示比较,1比3的关系是在什么基础上建立的?学生恍然大悟,明白圆锥体和圆柱体等底、等高,圆锥体体积才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相信今天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动手体验,对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印象深刻,只有自己经历了才会牢牢记住!

下载《圆锥的体积》听课心得体会(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圆锥的体积》听课心得体会(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圆锥体积说课稿

    圆锥体积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的第二课时《圆锥的体积》。本次说课包括五个内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

    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 教材分析: 《圆锥的体积》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含有曲面围成的最基本的立体图形。由研究长方体......

    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教学目标:1.通过转化的思想,在实验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

    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微课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通过实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验圆锥体积公......

    圆锥体积说课稿

    圆锥体积说课稿 圆锥体积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锥的体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

    《圆锥体积》说课稿

    《圆锥体积》说课稿 《圆锥体积》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锥的体积》。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

    《圆锥的体积》教案(共5篇)

    《圆锥的体积》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结合圆柱的知识,联系并渗透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⑵探索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利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以及能运......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黄石市马家嘴小学 陈晓英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圆锥》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圆锥是小学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