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尝试_2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尝试
安溪蓝溪中学
林树能
摘要:在中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函数图像和数学试验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难题。让作图变得容易,使抽象的变形象,静态变动态,还能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主要例举了几个常见的实例,利用几何画板绘制函数图像,进行图像分析,利用excel进行数学模拟试验,并将几何画板和excel作为学习工具,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主动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数学 函数 数学试验 几何画板 excel
现代技术的使用深刻的影响了数学教学内容、方法和目标。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信息时代的来临,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为一体,从而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引用信息技术开展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实现学科内容的有效学习。
在中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函数图像和数学试验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帮助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难题。让作图变得容易,使抽象的变形象,静态变动态,还能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1:绘制函数图像
传统教学中,用描点法绘制函数的图像,过程十分繁琐。而采用几何画板软件,借助它的图表功能,可以快速准确地绘制出函数的图像。不仅节省了课堂时间,而且使学生在迅速、形象地获得图像的同时,加深了对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理解。例1:画出函数y=x2的图像(图2(1))
操作步骤:(本文几何画板用4.07版本,不同版本菜单略有区别)
1、打开”图表”菜单中的“新建参数”,新建参数t1=-1.4
2、打开“图表”菜单中的“新建函数”新建函数f(x)= t12
3、打开“度量”菜单中的“计算”输入t1+0.2确定得到t1+0.2=-1.2
4、单击“度量”菜单中的“计算”,打开计算器,依次单击f(x)= t12,t1=-1.4单击确定后得到f(t1)=1.96
5、选择t1=-1.4和f(t1)=1.96,单击图表菜单中的绘制点(x,y)绘制出
点(-1.4,1.96),且同时弹出直角坐标系。
6、选择t1=-1.4,单击变换菜单,选择迭代出现图1,单击t1+0.2=-1.2这时候“?”变成“t1+0.2”,单击显示下拉菜单单击“增加迭代次数”(本例迭代18次),再单击迭代得到图2(1)至此我们看到y=x2的散点图,他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迭代14次15个点,图像左右对称)。
函数的散点图,用excel办公软件也可以轻松实现,过程如下
1、新建excel空白工作簿Sheet1,在A1中输入“x”,在B1中输入“y=x2”。
2、到A2右下出现黑色十字形时下拉到A20,以下拉方式填充出现如图2(2)。
3、在B2中输入“=A2^2”,移动鼠标到B2右下,下拉到B20。
4、选择“插入”菜单,单击“图表”,选择“xy散点图”,单击“下一步”,在“数据区域”中填入“=Sheet1!$A$2:$B$20”(也可以用鼠标操作得到“数据区域”),单击“完成”得到图像如图2(2)。
描点法画函数图像就这样轻松用信息技术解决了,不但快捷方便,也节省时间,且描点准确,我们只要通过观察散点图,就看到函数的大致图像。
圆锥曲线图像的形成过程在传统教学中也是一个难题,利用黑板很难得到图像的形成过程,而几何画板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例2:判断到两定点D、E距离之和等于定长AB(DE 椭圆定义的图像,我们以前常借助两根钉子、一根粉笔(或者是三个同学)来完成这个实验(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定长的点轨迹,距离之和2a大于定点之间距离2c)。这方法得到的椭圆图形比较粗糙,容易出现误差。而借助几何画板就可以得到精确的图形,还可以反复演示图像的形成过程。方法如下: 1、画线段AB(画点A、B,选择点A、B按“CTRL+L”直接得到线段,点标签没显示,则选择“文本工具”移动到点上,出现黑色手型时单击就可显示,双击可以改变点标签名称。 2、在线段AB上取一点C,画线段AC和BC 3、画线段DE使得DE 4、以D为圆心AC为半径画圆D(先选择点D再选择线段AC单击“构造”菜单选择“以圆心和半径作圆”),以E为圆心BC为半径画圆E。 5、画圆D和圆E的交点F和G(选择点工具直接点在两圆交点即可)则有FD+FE=CA+CB=AB 即F到D、E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AB。 6、追踪交点F和G(选择F、G,单击“显示”菜单,选择“追踪”,也可用快捷键CTRL+T),画线段FD、FE。 在A2中输入“-9”,移动鼠标 7、把C点从A移动到B得到追踪的圆D和圆E的交点轨迹,即到两定点D和E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AB点F(G)的轨迹(椭圆)。如图3 8、选择F、C单击“构造”菜单中的“轨迹”,得到上半椭圆;选择G、C单击“构造”菜单中的“轨迹”,得到下半椭圆。 我们做这图像的时候可以追踪F、G移动C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观察椭圆的形成过程,也可以选择点C单击“编辑”菜单选择“操作类按钮”单击“动画”,得到“动画”按钮,我们操作时只要点“动画”按钮就可以观察椭圆的形成过程。 例2中得到的椭圆的过程很容易变成双曲线,我们只要把C点移到射线AP上,则有FE-FD=CB-CA=AB即点F到两定点D、E距离之差等于定长AB,在AP上移动C点,追踪F点得到的轨迹就是双曲线的左半支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是G点的轨迹(把C在AP上移动,追踪G点就可以得到)双曲线的另一支则把C点移动到射线BQ上,在BQ上移动点C,追踪F、G就可以得到双曲线如图4.2、利用几何画板分析函数性质 在几何画板教学中学习作图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函数章节中画函数图像的案例进行教学。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画出函数的图像,还可以通过观察改变函数的参数,来探讨函数性质。 例3:用几何画板分析指数函数y=ax(a>0且a≠1)的性质。 几何画板图像的得到过程如下: 1、选择“图表”菜单,单击“定义坐标系”显示出直角坐标系。 2、在y轴上画点P,选择点P和x轴,选择“构造”菜单,单击“平行线”作出过点P平行于x轴的直线PA。 3、选择点P和A,按“CTRL+L”画线段PA,选择PA,选择“度量”菜单中的“长度”度量出线段PA的长度。 4、选择“图表”菜单中的“绘制新函数”,输入如图7得到函数y=ax的图像(a等于线段AB的长度)。 5、选择函数图像,单击“显示”菜单中“追踪”,对函数图像进行追踪,也可以直接按“CTRL+T”直接进行追踪。 6、在PA上改变A点的位置,当 a∈(0,1)即PA长度在(0,1)时如图5,当a∈(1,+∽)即PA长度在(1,+∽)时如图6。 分析函数性质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改变a的大小(即A在PA上的位置)来观察。如图5从左到右拖动点A(0 动点A(a>1)如图6,图像发生了变化,随着a的增大,在第一象限内,图像越接近于y轴,在第二象限内,图像越接近于x轴。 从图 5、图6我们很容易得到指数函数的性质: 1> 所有函数都过点(0,1)。 2> 所有函数的定义域都是(-∽,+∽),所有函数的值域都是(0,+∽)3>在图5中,当01时,函数呈上升趋势,即单调递增。 3、利用Excel模拟数学实验 数学实验在我们的课堂中较少,这是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而借助多媒体软件excel,利用它的函数功能,则可以简单方便地模拟数学实验,使学生在直观感受实验过程的同时,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拓展发散性思维。 例4:利用随机模拟试验的方法,同时抛掷两个骰子100次,求抛得点数总和为7的频率(人教版必修3中3.1节课后练习第4题第2小题) 这个试验中,我们可以让50个同学一人抛两次并纪录下点数之和,然后我们再统计所有得到点数之和为7的次数,进而再计算出频率。显然这样处理时间比较长,100次的试验在一节课里可以做下来,但如果是1000次就有困难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借助excel软件。 操作如下:1)打开Excel,点击“工具”菜单选择“加载宏”,弹出一对话框勾选“分析工具库”。(函数RANDBETWEEN(1,6)在excel2003中没有加载“分析工具库”会返回“#value”)在A1、B1分别输入“骰子1”、“骰子2”分别代表我们要抛掷的两个骰子。 2)在A2、B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RANDBETWEEN(1,6)”,这样A2和B2会随机出现“1、2、3、4、5、6”中的任意一个数,选择A2按CTRL+C复制,然后用CTRL+V粘贴填充到A3到A101,也可以移动鼠标到右下角,当鼠标变成黑色十字时,往下拉填充。用同样的方法填充B3到B101。 3)在C1输入两骰子点数之和,在C2中填入“=SUM(A2:B2)”进行求和,计算出骰子1和骰子2的点数之和,再按照操作步骤2中的方法填充到C101求出两个骰子同时抛掷100次的点数之和。 4)在D1中输入点数为7的频数,在E1中输入点数为7的频率,在D2中输入“=COUNTIF($C2:$C101,7)”计算出C2到C101中7出现的次数 即同时抛掷两骰子100次出现点数之和为7的频数。在E2中输入“D2/100”得到抛掷两骰子100次出现点数之和为7的频率。得到结果如图8 本试验也可以重复做几次,我们会发现所求出的频率会在概率附近摆动。本试验中的次数比较少,得到的频率离概率比较远,我们可以提高试验次数(如5000次),然后再求频率,试验次数越多,频率和概率就越接近。 说明:函数RANDBETWEEN(1,6)表示随机产生1至6的整数,用来表示抛掷骰子的点数。函数COUNTIF()可以计算区域中满足给定条件的单元格的个数。因此, “=COUNTIF($C2:$C101,7)”表示单元格C2到C101中数字7的个数。 4、结束语: 学生利用信息软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探究发现的过程,几何画板除可以解决函数图像,分析函数性质外,对平面几何和空间几何的帮助也很大,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Excel可以使数学试验变得简单。它是一个常用的办公软件,可以处理大量的数据,与统计整合。合理的利用这些可以使抽象、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形象,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数学情感,使学生深深的爱上数学。参考文献: 【1】陶维林 几何画板实用范例教程 【2】董雄杰 excel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尝试 【3】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盐城市冈中小学 王亮 内容提要: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即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数学概念,化抽象为形象,激趣引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展示数学的美,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堂教学;整合;利用; 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迎来了教育教学手段的又一个春天。应运而生的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同时,培养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并能使教师更好地把握反馈信息,从而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说,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说说我个人的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信息技术增强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他是推动人们去寻找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运用了形、声、色闪光点有机结合的特点,增强感染力、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好奇是儿童的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只有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进入乐学、爱学的境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比较好地改变数学课内容的枯燥抽象状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新知识后,教师演示课件:同学们欢迎你们参加动物运动会,第一个比赛项目是骑自行车比赛,参加的运动员有小狮子骑着车轮是圆形的自行车,小狗骑着车轮是方形的自行车,小猪骑着车轮是三角形的自行车,小兔骑着车轮是椭圆形的自行车。比赛开始了,请同学们给运动员加油!这时课件播放小动物赛车的画面,当比赛进行到一半时,画面停住。 师:同学们,你能说一说小动物们最后谁是第一名吗?为什么? 生:是小狮子,它的自行车车轮是圆的。 师: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明自行车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吗? 生:因为方形,三角形和椭圆形的车轮行走时会颠簸。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车轮是方的和三角的、椭圆形会颠簸?而圆形的车轮行走时会十分平稳?教师的提问,激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回答:因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都相等。车轮做成圆形的,在滚动时,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可以始终保持不变,这样车子在前进时,就会保持平衡,所以车轮要做成圆的。通过这样的课件演示,教师教的轻松,学生理解深刻,学习兴趣也提高了。 又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时,利用Flash设计一座高高的山峰,一个降落伞从天而降,随之而来的是三扇神秘的智慧之门,在此过程中,生动形象的数学情境把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产、欲望。 二、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数学概念,化抽象为形象。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是反映一类事物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数学概念的学习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合理的数学认识结构的形成以及数学能力的提高都密切相关。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而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较差,稍微一些抽象的知识就会把一些小学生难住。如在概念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赋予启发性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给学生讲“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运用课件屏幕上映出三角图形,其三个内角上分别标上∠ 1、∠ 2、∠3。然后图中的虚线分别将∠ 1、∠ 2、∠3折过来,可以看到∠ 1、∠ 2、∠3在同一水平位置上靠拢在一起时,组成一个平角(180°)(如图一)。这样重复同一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看图形的折叠引起的变化。学生感到非常有趣,真正理解三角形的三内角和等于平角(180°)这个抽象开概念。 (图一)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创造机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而教师作为课堂学习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则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创造探究机会,让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鼓励创新、张扬个性。 比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为了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我把学生带到微机室给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指导学生进入“图画本,首先我用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组成机器人、鱼、汽车、坦克等物体。接下来,我让学生利用里面现有的各种基本图形,把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图形拼出来。不久一幅幅美丽的图片诞生了,这些图片有大公鸡、小白兔、大楼房、桥梁、还有同学们自己创造的新型火箭、机器人、宇宙飞船„„在这一幅幅令人惊讶的图片面前,我才能真正意识到,学生真的是天才,他能在你给他的土地上进行伟大的创造。 四、利用信息技术,展现数学的美,轻松突破重、难点。 数学是一门美的学科,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层次性、协调性都是美的,数学教学中到处渗透美的教育,而审美教育对数学教学本身又是审美情感支配下对数学美的追求。数学美感,能唤起良好的情感。因此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应尽可能挖掘数学内容中美的因素,充分展示教材的数学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数学教材的启发性。计算机能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赋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多媒体创造的美妙情景,可以集中显示时空变换的流动美、视听兼备的立体美、景色物态的色彩美、语言表达的韵律美;能把学习内容在大和小、动和静、虚和实、近和远、快和慢、局部和整体之间相互转化,打破时间、空间,宏观、微观为学生视听带来得限制,使学生的视野在短时间完成较大的跳跃,使教学内容鲜明生动,富于感染力,有效的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且使“寓教于乐”成为可能。 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中,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首先告诉学生:圆的面积公式蕴涵简洁美(如图二),(图二) 此刻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和体验,激发了他们对数学进行再创造的动力,利用课件的图形变换表现对圆的多次分割,生动形象的分割动作使学生觉得象是自己在动手做,更细致分割后的组合与矩形的比较,使学生很容易想到通过求得矩形面积而得出圆面积,进而自主地去寻求圆与矩形的联系,最终推导出圆面积公式,S=πr2,多简洁的公式啊!通过观看课件演示的动态美,学生们的兴趣昂然,积极地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公式的推导转化成对数学美的体验与追求,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随之产生了,创造能力也得到发展。 总之,信息技术提供了理解、探索数学的平台,把数学变得容易理解,使得数学走向生活,走向现实,更加情境化,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给我们每一教师提供了创新、改革的天地,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真正从书本中、课堂上、考试中走出来,回到数学教学的本体上来。进而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作用与价值,感悟数学的真谛,真正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共事学习收获,从中真切地感受数学的优美、力量、统一性。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 珠街镇中心学校张仁德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工作与学习方式。 面对21世纪的挑战,学生数学方面发展的愿望和能力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新的数学课程理念的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法和工具,营造了新的数学学习环境。《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因此,作为教育的内容及方式也必须随着改变,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校于2008年正式建成校园网络,这为我校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网络资源提供和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我们正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践,下面我就谈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一点做法与体会。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对教师的要求 ⒈教师要掌握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促进教育观念转变。 教育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性变化,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努力学习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实验。 ⒉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作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同时要掌握常用的教学软件的使用,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⒈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每当学生进入多媒体教室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兴致也很高,他们被周围的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所吸引。教师要将这种兴趣及时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效果就会很明显。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加上设置新的教学情景,巧妙引入新课。如初三几何《圆心角、弧、弦、圆心距之间的关系》这一课的引入,我用一组动画:滚动的汽车轮胎,转动的水车还有快速旋转的风车等,展示现实生活场景,用来说明圆的中心对称性和特有的旋转不变性,进而用这个性质导出本节课的内容。通过这样巧设新课引入背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⒉再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和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我用《几何画板》先画出任意△ABC,再度量每一个内角的度数并求他们的和;学生发现他们的和为180°,然后让学生任意拖动其中的一个顶点,使△ABC的形状或位置发生改变,学生发现每一个内角的大小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他们的和还是180°,并且将刚才的数据列成表 格,便于进一步比较与发现规律。于是学生可以猜想: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最后再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同样用《几何画板》将三角形的其中两个内角通过割补与另一个角构成一个平角,通过演示,再次展示定理的发现、证明过程,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⒊化静为动,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数学教学内容有时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计算机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进行动态展示,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样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圆幂定理》的教学,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将这四个命题的联系用动画演示,由点动到线动,让学生观察他们的内在关系,即同一线段上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的长的积是一个定值,于是可以将这四个命题统一归纳成一个命题的形式,让学生加深对他们的认识与理解和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能在黑板上通过板书、作图来传递知识,而一些动态的数学知识教学,教师不得不借助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将动态画面说“动”,而这样抽象的知识学生仍只能够“感受”。 平面图形中的平移、翻折、旋转等位置变化,用多媒体能够发挥它们特有的优势,如抛物线的平移、旋转,可以通过动态演示,学生能够一目了然,还有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相互运动以及每种位置关系下圆心距d与两圆半径R、r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CAI的演示,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⒋创设悬念,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提供一个便于学生探讨的环境,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如:“顺次连结四边形四边中点,问能够围成什么样的四边形?”,对这个问题可以用《几何画板》展示一个动态的四边形,使四边形的形状可以任意改变,从而中点围成的四边形的形状也发生变化,并引导学生探究中点四边形的形状由原来四边形的什么性质决定,这样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解决新问题,并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问题。 ⒌互动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自主精神 辅助的反馈系统可以使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及时,有利于学生意志的培养。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中,由坐标描点,若学生点击的位置不对,计算机会马上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订正,反复练习,正确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举行各种竞赛训练等,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还可以减轻教师重复的教学和辅导,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 三、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一些问题:教师不能够充当放映员,让学生在多彩的多媒体世界里读“电子读物”;教师能够自制教学软件(课件)当然好,不过要提倡合理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上的共享资源;计算 机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不可能代替教师的情感教育。 《新标准》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电脑和网络将成为发展学生的理解及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获取信息,帮助思考,促进学习。作为可操作的探索工具,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有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和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 数学科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为此长期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恰恰在这一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它能使这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和媒体的互动,内 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使得教学难点得以化解。 几何画板是数学教师最喜欢使用的教学软件,它操作简单,功能丰富,动感十足,能够满足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形象直观的要求。教学实践中通过信息技术课的辅助教学,在学生初步掌握几何画板功能的基础上,开展数学实验研究,通过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能够有效地突破数学教学中平面几何的难点。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确实很重要。它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直观性、形象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数学教学难点得以化解,在解决问题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能使复杂的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 和教师教学的难度。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的功能,能够弥补实验条件不足的限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认识事物,减少抽象思维难度,并且可以减少老师的板演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积极性。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确实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但是不能完全的依赖信息技术,要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作为一个辅助的教学手段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却不得到普及,原因有以下几点: 1、物质条件制约:好多农村学校没有电脑;城市学校不是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 2、教师的个人素质:很多教师还不能熟练的使用电脑。 3、制作课件费时费力:如果能实现资源共享,那该多好。 实践告诉我们,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必须与传统教学的优势、数学课程的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寻找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教师、学生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才能和谐互动,教师才能愿用、乐用,用多、用好,才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论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莫 云 博达学校作为邱学华尝试教学法基地,这种教学法已在我校开展了三年,我把它用于数学之中,已取得了一点成绩和一定的心得,下面简单谈几点。 尝试教学法诞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它是以学生的尝试为特征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由探究,其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讲”,是一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作为一种诞生于上个世纪的教学方法,在上个世纪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取得很大的效果。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在新时期面临新的挑战,在二十世纪初,我国的教育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课改运动,那就是经过新课改的熏陶,我们教师、我们的学生整体状态与上个世纪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面对这种教学法会产生哪些变化;另外,我们的教材经过不断修改,在知识编排的顺序以及教材的体例上已经与上个世纪的教材有了重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尝试教学法是否使用起来一样的得心应手?尝试教学法能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数学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数学教师的责任重大,在所有的课程中,数学可以被教的更好,让学生兴趣盎然,也可以被教的最坏,让学生望而生畏。现实中,许多人回想起学生时代的数学学习经历,常常与他的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密不可分。第29界国际数学教育心理学大会报告中也提及,一些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无法逃避的课程,他们对数学没有任何兴趣,学习数学所要做的只是尽可能快的用公式、做题,通过考试;而另一些学生,则非常喜欢数学,喜欢投入更多的精力解决难的数学问题,把这看成是一种挑战。由此表明,数学教学研究至关重要,数学教学方法(模式)直接影响到数学学习的效率和成败。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应该寻找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得学校因此可以减少喧嚣、烦厌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脚步。 尝试教学法就是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它使得教师还课堂于学生,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法,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先行看书,尝试解决问题,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讨论,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如果在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尝试教学法,可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使教学效果更大化;尝试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的知识,带领学生获得寻找知识的方法,从而调动学生自身所潜在的智慧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尝试教学法能 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1、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该仅仅是个人目标,更应该是教育界所追求的目标,毕竟,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时间主要是课堂40分钟,如果课堂没有充分有效利用时间,而是课后去加班加点给学生补课,对学生是一种负担,对教师是一种惩罚。 2、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 学生是一个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鲜活的个体,不是教师手中的玩偶,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如果是靠死记硬背、机械的题海战术掌握的,那么,学生将变成现代企业生产线上的一个一个标准的产品,缺少个性,同时,当他们离开校园以后,不仅会迅速忘记所学知识,甚至连必要的学习方法都会忘得一干二净。那将何谈创新、何谈终身学习。 2、为教师的教科研提供示范效应 对于一线的教师是否需要进行科研,对于一线的教师而言多数是呈反对观点,他们每天忙于教学、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事情,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搞科研,甚至没有时间思考如何进行合理科学的教学。如果作者的研究能够有所收获,抑或是能够取得一点成绩,那么对于一线教师或许会有一点启发,让他们能够在闲暇之余思考一下课堂内的细节问题。 去年我和同事们去上海聆听了快80岁邱老先生的亲自授课,受益匪浅,邱老先生说:事事在更新,教学也不例外,如果不与时俱进,以落后的教学模式去教新时代的学生,将会背道而驰。尝试教学法符合时代的要求,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需要我们花大工夫去学习,去掌握,去应用,去培育新一代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同时也要有时代的使命感,我们不仅要学这种教学法的本身,更要从这种教学法中领悟到人要有创新精神,才不会落伍。邱老的话,振聋发聩,令人振奋。我们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 2013年6月25日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模版)
第五篇:尝试教学法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