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体会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心得体会
徐丽娟
奥尔科特这样评价好书:“所谓好书是有所期待而打开,有所收益而合上的书。”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像一盏指路明灯,引领着我们走进神圣的教育殿堂,在这里,教育成了一种艺术,教育成了一种享受。我从这本书中,不仅获取了当班主任的宝贵经验,还领会了做人的准则。
一、爱岗敬业,忠于职责
如今,教师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而学生呢,“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向教师发出挑战,总之,教师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重。
只要我们兢兢业业对待自己的工作,善于学习和总结,做“学者型教师”,做学生的心灵之师,我们也会变“苦”为“乐”。
魏书生老师还告诉我们:“许多事情是没有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态度。”是的,人们不是已经总结出“态度决定高度”吗?只有我们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执着去追求教育的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我们才会自豪:我骄傲,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二、教书育人,德字先行
魏老师强调:“以德治教”,身教重于言教是教师必须牢记在心、实践在身的。魏老师说:“教师尊重了学生人格,就等于尊重了教育。”在他的教育理念中,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以才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魏老师通过各种形式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如在班级管理中,开展“治病救人周”、“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抄一句格言,而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魏老师费尽心思,在日记内容设计上多角度、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育人先做人的思想渗透。我们从中不仅读懂了魏老师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的大智慧,同时也引领我们做到“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剖析自己,时刻警示自己:别忘了自己的身份,别忘了做人的本分!
三、以人为本,发展个性
“用孩子心灵深处的能源,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显然是最节省能源的方法。”魏老师认为自己班级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因此,他引导学生们“培养自信心从扬长开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先从思想上给学生一片自由的蓝天;在知识引导上,他引领学生们放眼未来,放眼世界,关注国内外科技动态,畅想月球,畅想广褒的宇宙,让学生从知识到精神领域都在一个自由的空间任其遨游。
就教师个人文化素质提高方面,“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应当是自来水”,形象说明了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鲜活的知识。现代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还要不断学习并尝试运用新课程理念,注重课堂知识的生成,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学生才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学习。
正是魏老师丰厚的文化涵养以及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新理念的有效实施,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才能做到教师工作游刃有余,学生学习轻松愉快。这不正是我们为人师者所要努力追求的境界吗?
读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使我受益无穷。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及班级管理中,我要不断借鉴学习一些先进经验,在实践中勤于摸索、总结,以形成自己的一套形之有效的方法,更好地服务“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心得体会
杨桂云
古人道:活到老学到老。更何况我们做老师的更应该这样。我读了魏先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收获很大。现将我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在书中魏先生告诉我们:班级就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我们班主任们应该努力改变自我,少埋怨环境,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多互助、少互斗,多学习,少批评,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说得多好啊!我们只有这样才能干好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才能使我们的班集体团结向上,共同奋进。
我还记得魏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咱们不能埋怨学生难教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就像医生埋怨患者难治一样。医生埋怨病人的病重,就不给治了,那他的医疗水平不会高。医生的医疗水平是在治疗疑难杂症的过程中提高的。教师的教育水平也是在把难教的学生教好的过程中提高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后进生帮助了咱们,帮咱提高了教育水平。当然咱们也帮助学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所以咱们这个组织叫互助组。
在这本书里魏先生还教给我们怎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他告诉我们教育学会的时候,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心里,站在学生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你真是他的助手。一旦和学生建立了这种互助
关系,就会进入左右逢源的教育境界。我想我们各位老师不妨也试试一定会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有帮助的。
魏先生在书中还写道;一位班主任积极乐观,笑对人生便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容易使学生性格开朗乐观。做一名乐观的班主任,是为了学生,也是为了自己。干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老师的性格习惯和生活态度对学生影响很大。尤其是班主任,人们常说什么样的班主任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可见班主任的重要性。我觉得魏先生的这句话让我很受教育,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一定要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影响我们的学生。
奥尔科特这样评价好书:“所谓好书是有所期待而打开,有所收益而合上的书。”从这个意义上说,《班主任工作漫谈》确实称得上一本好书。今后定会跟随大师的脚步,在教育的百花园里尽情采蜜,期待着百花齐放!
读《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有感
李文敏
读了薛瑞萍老师的专著《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收获颇丰!我不得不惊叹这本书的无穷魅力,它让我如醉如痴!这本书不但让我更深刻地认识了作者薛瑞萍老师,而且由衷地敬佩她超前的教育理念。
翻开首页,我就被第一篇文章《不说爱》所深深感染。文中说:“钟南山不说爱,护士不说爱,苏格拉底不说爱,薛老师一样不说爱。”请听“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人,可以让你真正不计回报地付出,直至牺牲一切?”“有,那就是我的孩子。”读完这些文字,我惭愧无比,从踏上教育事业的第一天开始到现在,记不清我爱我的学生多少次,也根本数不清了。可是我的爱是能为学生而牺牲自己的一切吗?不,我为学生的爱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工作,为了谋生„„当我细细地读完整本书,品味薛老师笔下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后,我才深深体会到薛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在点滴间流露出来的,而不是轻易挂在嘴边的!
另外,薛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品味良久。她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我看来,这话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一路的。如果教师之外的人这样说,那他就是恶意地欺负人,把教师往绝路上逼;如果教师自己这样说,那他不是幼稚病就是自大狂,迟早要碰个头破血流。”这段话真实地道出了一线教师的心声,也对教育家说出的话表示深深的质疑。是呀,当教育问题不断出现时,我们怎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老师?作为一种职业,在学生受到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影响的今天,学生的发展不可能由教师单方面决定。看看薛老师的这段话,哪个家长还能把孩子的全部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他们一定知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同等重要!理解了这一段话,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便找到了平衡心态的支点。而后,我们就能在良好心态中,在饱满热情中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痴迷于薛老师的这本书,它让我的思想有了质的飞跃。我感谢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巨大收获,它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书籍的魅力。今后,我要利用一切时间多读书,为自己,为我的孩子们,也为我的良心!梦想着在某一天,我也能真正感受到薛瑞萍老师的这种工作的意境“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我也会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懈努力的!
读《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心得体会
梁素英
我研读了《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这本书,薛瑞萍老师以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使我认识了她的一位位个性鲜明的学生,使我了解了她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使我体会到她的“爱读书、爱学生同样重要”的职业观,使我佩服她在教育之路上的点点智慧„„下面我就结合书中内容粗浅地谈一谈我的感受吧!
一、班级管理,发挥教师智慧。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琐碎、复杂却显得尤为重要,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每位学生的发展,影响着班级的凝聚力,乃至整个学校的风气。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有更多的爱心、耐心与智慧,培养好每一个孩子,培养起一个团结友爱、健康向上的班集体。在薛老师列举的故事中,我看到了她在处理班级事务中所体现出来的智慧。
二、专业课程,充满教师智慧。
薛老师不仅在班级管理上有着自己特有的方法,在语文课程上也处处充满着她的智慧。同为语文教师,薛老师的一些智慧之举很值得我学习。首先,薛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乐趣。在识字课上,薛老师为了让学生牢牢记住生字,她会编一些充满乐趣的口诀,如“着”字根据任贤齐的一首歌改编:上面的羊尾往左甩,下面的眼睛看过来。学生连说带唱地记住了这个生字。又如语文课上薛老师“玩笑开大了”,竟然答应了学生出去罚站的要求。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其次,在课
堂上,薛老师引导学生说自己的话,不以老师的要求来引导学生说出不是自己的话。薛老师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片段中通过问题,点燃学生思维,唤醒自我,让学生对于小女孩上天堂的结尾都有自己真切的感受。最后,在作业布置上,薛老师挤干作业的水分,限制字词抄写的遍数,口头完成的作业书面不必再做,不擅自增加背诵任务,绝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等。
三、特色之路,尽闪教师智慧。
在“分数是硬道理”的当今教育环境下,薛老师开辟了属于自己的特色教育之路——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她认为,至于统考,成绩中等偏上就行了,但是要指导学生进行真正的阅读,读无关考试的书籍。在她的班上,读书是他们的骄傲。首先,薛老师做到的就是坚持。他们每周都有读书课,这个读书课是专门用来给学生做阅读汇报的,然后由她点评,剩余的时间就是她和学生分别自由地阅读。再者,薛老师为学生选择“下水书”。她当着学生的面阅读,当她更换读本的时候,总有学生也会跟着买,读不懂的地方还会和她交流。在薛老师的熏陶下,学生内心种下了美丽的种子,深深地迷上了阅读。
每读一本书,都能让我有所收获,有所反思,从而在反思中保持前进的动力。《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这本书籍,使我和薛瑞萍老师有了一次心灵的交流、触碰,教导着我在漫漫的教育之旅上,不断反思着自己的教育实践,以自己的智慧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让教育生涯闪烁智慧之光!
第二篇:读书体会(模版)
《自由的孩子最自觉》读后感
这是尹建莉出的第三本书,这是一本比较长,比较零散的书。尹建莉老师历年来收到了数十万封的家长来信,讲述了他们在教育孩子,甚至于家庭纠纷和个人成长痛苦中的种种困惑和疑虑,尹老师挑了100封左右具有代表性的信来给予回复,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我细细的读了每一封信和回答,其中的困惑有的我也有,有的我没有,阅读的过程中,家长的话语,仿佛映照出我自己的内心,种种焦虑和困惑。而尹老师的每次解答,有的犀利直接,有的温和,但每一封信都流露出她的真诚善良的内心,不虚伪,不站在制高点,而是像一个朋友,坐在你旁边,温和的看着你的眼睛听你静静倾诉,然后用语言和眼神抚慰你,一点点熨平内心的波澜和皱褶,这感觉真是好极了。我自己都觉得在阅读的这几天中,我也变得平和,宽容起来,不那么尖锐刻薄了。
她不止是提供了基础理论:尊重,爱,自由,不管孩子就是最好的管等,还给出了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和途径,因为其实大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把这些道理吃透,融入到生活中,其实真的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而具体到每个日常细节,落实到每天的生活琐碎中的时候,功力就立刻见分晓了:
你是否真的接纳了,践行了这些理念;还是只是学了个皮毛,想要用“爱和自由”做借口更好的控制孩子呢?
对照着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好的反思自己的教育观点,从而更好的理解那些朴素但却不见得教育理念。
根据来信的问题细分:分为几大部分:
1.划清与孩子的界限
2.爱和溺爱是两件相反的事情
3.请允许孩子慢点长大
4.吃喝拉撒睡不用“精细化管理”
5.好关系才有好教育
6.家庭是学习的第一站
7.性教育。人际关系培养等
8.教育需要清醒和勇气
9.接纳自己才能更好的接纳孩子
每个部分都值得细细品读,如果遇到和信中类似的情况,那么更是捡到宝了,可以去好好看看学习下了。
摘录一些喜欢的,其实整本书我都很喜欢,朴素但充满智慧的语言处处皆是:
1.无所谓的小事,视而不见,不让孩子为难。爱孩子离不开对他心里的体贴,多余的提醒和安慰只是满足了家长,却给了孩子不信任和羞辱。(慢点,小心点是糟糕的口头禅)
2.生命一直是流动的,一直是变化的,思想也是一样。思想的成熟就像是吃馒头一样,当我迟到第四个感觉很撑的时候,绝不能说前面三个没什么用,任何一个阶段的思考和探索都是有价值的,最高的价值不在于哪一种思想完全正确,而是我们作为某个社会或家庭的角色,一直在用心的寻找着更美好的方案,更适合自己的道路。(放手的分寸怎么拿捏?)
3.没有一种深刻的相处可以凭技巧完成,对某一局部关系的修复会暂时带来另一局部关系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不会恒定和长久。所有关系的轴心-你自己-如果不改变,围绕着你的一切人和事都不会改变。(妈妈的强势是弥散在家中的甲醛)
4.我说这个事想让你放下批判,既不在意婆婆事什么样的人,也不在意婆婆嘴里的你是什么样的人,你们一定都是正常人,有优点也有缺点。你们有一个关系,共同爱着一个男人,但是你们是分属于2个家庭的2个女人,本来就不应该搅合在一起,如果双方都喜欢对方介入到自己的是,彼此协助,这是最理想的,如果双方都看对方不顺眼,各过各的日子是好的。(坚定的把婆婆打发走)
最后引用她自己的话作为结束:
对于孩子心灵的工作其实不仅仅是教育,它是无边界的,涉及父母的做人方式,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心理健康程度。
让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进化成更好的人。
第三篇:读书体会
博览群书 躬行课堂
——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
永宁中心校沙堤小学 龚雅莉 第一次听说窦桂梅老师是06年在永春师范培训知道的,后来就陆陆续续有看了她的视频课,越来越欣赏。于是上网关注她的博客,到她的博客去寻找智慧的源泉。
每次读窦老师的文章,都让我感触颇多,喜欢她写出来的激扬的文字,喜欢她细腻的情感,钦佩她出众的文采。
最近又从当当网上买了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认真拜读后,越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她的人格魅力,教学造诣。在书中无论是对教师的婉言劝说,还是对学生的谆谆教导,无论是对现状的把脉诊断,还是对未来的展望憧憬,窦老师一直在重复着一个共同的声音,那就是——阅读与反思。“好教师从哪里来”、“好教师到哪里去”、“教学管理者该怎么做”、“我们能做什么”„„聚焦在同一个胶片上,合着光晕而来的是闪亮的“阅读、反思”两词的大写、定格。
阅读,走向教师的智慧——
对于常常被冠以幼稚肤浅的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我们该以怎样的自信面对众人,该以怎样的素养立足讲台?窦老师的回答是“阅读”。读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需的生命方式,从这样的意义和高度上讲,教师就必须读书。读书就是最长远的备课、最好的教学准备。千万不要误认为教师只需读教学参考书够了,“没有真正阅读过那一本本经得起推敲的经典大书的时候,心灵就是粗糙的;没有真正被经典感动过的情怀,内心就会是枯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著作洗礼过,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作为影响着孩子,需带着孩子回归母语、回到童真的语文教师来说,有了文化积淀才有教学的高度、广度和温度。因为阅读,对《师恩难忘》的“感念”才有一种“一触肌肤就能摸到体温的感觉”;因为阅读,才能以“聊”的轻松方式揭示《三打白骨精》的“向善”主题,通过环境、情节、人物三大板块的课文与原著的比较阅读,实现名著导读的课堂基本模式;因为阅读,《丑小鸭》“苦难中追寻梦想,幸福中怀存谦卑”的形象才如此深刻而又鲜明地留在孩子们的记忆里,继而影响着他们未来发展之路;因为阅读,识字课充满自信,作文课彰显大气;因为阅读,才能以一个语文教师独特的视角欣赏到数学、科学等学科的“眉清目秀”,咀嚼“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轻松与不轻松之间、圆满与不圆满之间”的抽离。
读书能让人静心,大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当我们潜心阅读,并感受着阅读所带给我们的丰盈的滋润时,我们不就有了高尚的情操和宽阔的胸襟吗?对于教材的处理不就有了一份睿智的思考和深入的建构吗?我们的课堂不就有了呼吸的流畅和生命的灵动吗?我们的学生不就有了美的熏陶与善的引领吗?而这不就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吗?我们常常指责学生静不下心来,看书读书显得浮躁。探其原因是整个时代、整个社会的浮躁投射。我们指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长素养,可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的老师,又有多少人能独守孤灯,潜心阅读呢?很多人认为窦老师只是一个特例,一个无法超越的偶像,我也有同感,又有多少人成得了特级教师呢?但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我们唯有做一个有专业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语文教师,才能自信于这三尺讲台,就让我们从阅读开始吧。
反思,走向智慧的老师——
如果说阅读让我们站在了更多人的肩上,远眺了无限更深处的美景,拥有了一颗宁静、宽容、淡泊、细腻的心,那么反思,则让我们一次次地回到原点,深刻剖析,在“自我与他我”的对话中不断审视我们的课堂、我们的专业,清理淤塞——那些遗憾的、痛苦的、失败的、沮丧的,继而再次自信地出发。“教了十年书的教师,不一定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写了一年反思的教师,必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教师”,可见,在教师生涯中,动笔显得多么重要。窦老师用灌注了“细心、恒心、耐心”之墨的笔改变了自己的课堂,也成就了一位教师的智慧。
反思,是咀嚼课堂压力和困厄的坦然,是肯定之余的发现、否定之余的思索。正因为写,你的笔就要和你的课堂通过心灵的桥梁发生联系,你会忠于你的课堂,兼纳别人的“声音”,也许始终不会迷失自己。日常的只言片语、点滴滴滴,最终汇成的是涓涓细流也或成海,而你也在流动的声浪里听到属于自己心灵花开的声音。从《珍珠鸟》的教学轨迹,从伴随着备课、上课所记录下的《深入决定深度》、《将“信赖”进行到底》、我们看到的是窦老师对于课堂的反复追问,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因为一次次的反思,让她跳出课堂本身,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审慎看待自己的课堂。
反思,是面对课堂忧患与艰辛的澄明,是携手互助的通途、助人成长的载体。窦老师“优点说透、缺点不漏,方法给够”的听课评课要旨得到了更多老师的喜爱、信服。而她深入课堂所记录下的“捉虫”、“拣金”也编成了《梳理课堂》,成为教育类畅销书。《三打白骨精》一课,引发的是她长达几万字的反思,有对教材的解读,主题的确定,备课的思考,还有对教师其人的评价,她把此作为送给老师的特别礼物。这礼物怎能不令老师欣喜,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想发展,是因为我们缺少了一个强有力的前行者给我们重锤敲击,给我们棒头一喝,更给我们跃而上台阶的跨步。“敲打”之后是“收获”——这是执教者在读到窦老师的反思后写下的反思,是带着感悟因爱而生的喜悦。
这是我第一次读《回到教育的原点》,几天来我沉迷其间。因为我“窄”而“浅”的阅读,以致无法用更为深刻而哲理的语言来表述我的感受,只觉得“热情如火,激情似焰”的窦老师带给我的是她对教育的无限热爱、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博览群书、躬行课堂、在写作中沉淀生命——这便是我眼中的窦桂梅,心中的智者。
第四篇:读书体会
博览群书躬行课堂——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
永宁中心校沙堤小学 龚雅莉第一次听说窦桂梅老师是06年在永春师范培训知道的,后来就陆陆续续有看了她的视频课,越来越欣赏。于是上网关注她的博客,到她的博客去寻找智慧的源泉。
每次读窦老师的文章,都让我感触颇多,喜欢她写出来的激扬的文字,喜欢她细腻的情感,钦佩她出众的文采。
最近又从当当网上买了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认真拜读后,越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她的人格魅力,教学造诣。在书中无论是对教师的婉言劝说,还是对学生的谆谆教导,无论是对现状的把脉诊断,还是对未来的展望憧憬,窦老师一直在重复着一个共同的声音,那就是——阅读与反思。“好教师从哪里来”、“好教师到哪里去”、“教学管理者该怎么做”、“我们能做什么”„„聚焦在同一个胶片上,合着光晕而来的是闪亮的“阅读、反思”两词的大写、定格。阅读,走向教师的智慧——
对于常常被冠以幼稚肤浅的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我们该以怎样的自信面对众人,该以怎样的素养立足讲台?窦老师的回答是“阅读”。读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需的生命方式,从这样的意义和高度上讲,教师就必须读书。读书就是最长远的备课、最好的教学准备。千万不要误认为教师只需读教学参考书够了,“没有真正阅读过那一本本经得起推敲的经典大书的时候,心灵就是粗糙的;没有真正被经典感动过的情怀,内心就会是枯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著作洗礼过,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作为影响着孩子,需带着孩子回归母语、回到童真的语文教师来说,有了文化积淀才有教学的高度、广度和温度。因为阅读,对《师恩难忘》的“感念”才有一种“一触肌肤就能摸到体温的感觉”;因为阅读,才能以“聊”的轻松方式揭示《三打白骨精》的“向善”主题,通过环境、情节、人物三大板块的课文与原著的比较阅读,实现名著导读的课堂基本模式;因为阅读,《丑小鸭》“苦难中追寻梦想,幸福中怀存谦卑”的形象才如此深刻而又鲜明地留在孩子们的记忆里,继而影响着他们未来发展之路;因为阅读,识字课充满自信,作文课彰显大气;因为阅读,才能以一个语文教师独特的视角欣赏到数学、科学等学科的“眉清目秀”,咀嚼“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轻松与不轻松之间、圆满与不圆满之间”的抽离。
读书能让人静心,大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当我们潜心阅读,并感受着阅读所带给我们的丰盈的滋润时,我们不就有了高尚的情操和宽阔的胸襟吗?对于教材的处理不就有了一份睿智的思考和深入的建构吗?我们的课堂不就有
了呼吸的流畅和生命的灵动吗?我们的学生不就有了美的熏陶与善的引领吗?而这不就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吗?我们常常指责学生静不下心来,看书读书显得浮躁。探其原因是整个时代、整个社会的浮躁投射。我们指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长素养,可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的老师,又有多少人能独守孤灯,潜心阅读呢?很多人认为窦老师只是一个特例,一个无法超越的偶像,我也有同感,又有多少人成得了特级教师呢?但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我们唯有做一个有专业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语文教师,才能自信于这三尺讲台,就让我们从阅读开始吧。
反思,走向智慧的老师——
如果说阅读让我们站在了更多人的肩上,远眺了无限更深处的美景,拥有了一颗宁静、宽容、淡泊、细腻的心,那么反思,则让我们一次次地回到原点,深刻剖析,在“自我与他我”的对话中不断审视我们的课堂、我们的专业,清理淤塞——那些遗憾的、痛苦的、失败的、沮丧的,继而再次自信地出发。“教了十年书的教师,不一定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写了一年反思的教师,必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教师”,可见,在教师生涯中,动笔显得多么重要。窦老师用灌注了“细心、恒心、耐心”之墨的笔改变了自己的课堂,也成就了一位教师的智慧。
反思,是咀嚼课堂压力和困厄的坦然,是肯定之余的发现、否定之余的思索。正因为写,你的笔就要和你的课堂通过心灵的桥梁发生联系,你会忠于你的课堂,兼纳别人的“声音”,也许始终不会迷失自己。日常的只言片语、点滴滴滴,最终汇成的是涓涓细流也或成海,而你也在流动的声浪里听到属于自己心灵花开的声音。从《珍珠鸟》的教学轨迹,从伴随着备课、上课所记录下的《深入决定深度》、《将“信赖”进行到底》、我们看到的是窦老师对于课堂的反复追问,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因为一次次的反思,让她跳出课堂本身,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审慎看待自己的课堂。
反思,是面对课堂忧患与艰辛的澄明,是携手互助的通途、助人成长的载体。窦老师“优点说透、缺点不漏,方法给够”的听课评课要旨得到了更多老师的喜爱、信服。而她深入课堂所记录下的“捉虫”、“拣金”也编成了《梳理课堂》,成为教育类畅销书。《三打白骨精》一课,引发的是她长达几万字的反思,有对教材的解读,主题的确定,备课的思考,还有对教师其人的评价,她把此作为送给老师的特别礼物。这礼物怎能不令老师欣喜,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想发展,是因为我们缺少了一个强有力的前行者给我们重锤敲击,给我们棒头一喝,更给我们跃而上台阶的跨步。“敲打”之后是“收获”——这是执教者在读到窦老师的反思后写下的反思,是带着感悟因爱而生的喜悦。
这是我第一次读《回到教育的原点》,几天来我沉迷其间。因为我“窄”而“浅”的阅读,以致无法用更为深刻而哲理的语言来表述我的感受,只觉得
“热情如火,激情似焰”的窦老师带给我的是她对教育的无限热爱、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博览群书、躬行课堂、在写作中沉淀生命——这便是我眼中的窦桂梅,心中的智者。
第五篇:读书体会
读书体会
李介方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书方法,而不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读书效果。每个爱读书的人都有自己好的读书方法。这里我就读书方法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多读经典。一般人们把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称之为经典。如中国的四大名著,还有外国的名著。我读过《红与黑》《罪与罚》。《欧也妮·葛朗台》等,这些著作具有个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不可重复的创造,凸显出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性内涵,以其持久的生命力和震撼力而形成重要的思想文化传统。多读经典实际上是对人类文明进步根基的探寻,能够更好地理解一个民族精神灵魂之所在,能够与大师们在心灵上交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得进步的坚实支撑。
二、有选择性的读书。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我们生活的时代又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积累和更新日趋迅速。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选择,眉毛胡子一把抓似地读书,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结合自己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校长推荐的书我正在读《《明朝那些事》,从中我体会到做什么事一定要坚持到底。我还爱读《读者》,每篇文章都会让你的心灵得到洗涤。作为语文教师,相应学科的教育专刊和《新课程标准》也是必须的。
三、学践结合。古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实际上讲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道理。我们不是为读书而读书,读书的目的在于用所学的知识去改造我们自身和我们生活的世界。
四、读书贵在坚持。我们今天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不坚持学习就意味着面临被淘汰。同样我们今天又处于一个追求急功近利的浮躁时代,许多人忙于追名逐利而无心静下来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每天坚持读书就显得迫切而可贵。我给自己规定每天读书四十分钟,每天进一步一点点,人生成就不可限量。
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我从以下几点来做: 1.让孩子读的书自己先读,帮助孩子选择书目。
2.要求孩子每天下午来到学校读书半小时。做摘录,写读书笔记。3.根据每一单元的单元主题,布置学生读相应书目。如学习第五单元,我让学生读四大名著。学习第七单元,让学生读《史记》《儒林外史》。学习14课《再见了亲人》一课后,让学生读《谁是最可爱的人》,让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大背景有所了解,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4.开展讲故事和演课本剧的形式,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交流读书体会。
5.开展新书介绍、好词好句交流、互换读书等多种形式,激发读书兴趣,并且在班内树立读书典型,加以表扬,形成大家都读书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