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体育课常用教学方法
初中体育课常用教学方法
《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换句话说,即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运用何种教学方法,只要能达成学习目标就行。这也说明了一定的教学内容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是完成学习目标的决定因素,同一教学内容如果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达成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因此,千篇一律的简单做法或者把教学方法固定化、模式化,必然导致教学思想僵化,不可能适应千变万化、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我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尽管教学方法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和不同的理解,但教学方法又是具体的、形式多样的。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认为:“从实际意义来说‘教学方法’的概念总是综合的。懂得这一点,在实际过程中就不会人为地把各种方法割裂开来”。也就是说,各类方法都有其主要特点,其功能是多方面的,往往是相互渗透,从各方面发挥作用。同时每种方法都有所长,也有局限,实际运用是必须取长补短,互相配合。
常见的体育课堂教学方法有:语言法(讲解、口令、指导、提示、口头评价等)、讲解示范法、预防改正错误动作法、保护与帮助法,表扬鼓励法,完整与分解法、电化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对每一位体育教师来说已再熟悉不过了,在此就不过多地介绍。下面介绍近几年来涌现出来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一、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是围绕所设立的学习目标而开展教学工作的一种教学方法。《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设立三级目标体系,即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设立学习目标,然后根据这个目标开展教学工作,即在目标的统领下,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法,以实现学习目标。
二、主题教学法
主题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征,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教学,并实现课的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以“环境保护”为主题,通过活动中的跑动、跳跃、搬运、传接、竞赛等开展一系列的场地、周边的环境保护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相互协作的精神,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从小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又如,以“为孤寡老人献爱心”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敬老人,关注社会的意识
三、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把同一个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难易程度,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分层次进行练习。在教学活动中,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难度,在完成较容易的一个练习后,可进行高一层难度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但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难度,而不要硬性作出规定,否则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失去分层教学的实际意义。分层教学法一般可应用在跨栏跑、单双杠、跳高、支撑跳跃等教学内容中。
四、信息教学法
信息教学法是信息技术应用在体育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旨在通过多媒体的音响、影像、文字、图表、图象来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近几年来体育教学课件、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为体育教学带来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体育教学课件、信息网络技术在体育教学上的应用,确实能收到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效果。但体育教学课件、信息网络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不是万能的,不能生搬硬套,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有选择地应用,这样才能起到信息教学的真正效果。
五、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该情景中表达感情,活动身体,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例如,为了使学生的身心达到充分的放松,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会通过创设幽闲、舒心的潺潺流水声、鸟叫声和柔美抒情音乐,使同学有一种身如其境的感受,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轻松愉快地做着各种的动作。又如,以“见义勇为捉小偷”为情景开展教学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参与活动,达到发展学生体能,培养学生见义勇为精神的目的(见案例十一)。再如,以“抗洪抢险”为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对“抗洪物资”和“国家、人民财产”的搬运和传送,锻炼学生的体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相互间的密切配合,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观念。
案例十一:《见义勇为捉小偷》
(一)学习目标:激发运动兴趣,提高奔跑能力,培养见义勇为的精神。
(二)学习内容:耐久跑
(三)学习过程:
1.教师向学生讲解见义勇为捉小偷的动人故事,以故事导入练习。
2.扮演角色练习:把班级里耐力跑水平较高的学生分在一组,扮演“小偷”,其他同学扮演见义勇为的好少年。
3.活动方法:“小偷”跑离15秒后,好少年开始“追捕”,路线不限。
4.活动要求:必须确保安全,不影响其他班级上课。
5.激励方法:在10分钟内将“小偷”全部捉获为胜。
(四)评析:以上是一个耐力跑的教学片段。教师以创设“见义勇为捉小偷”为情景,开展耐力跑的游戏性活动,改变平时的计圈跑、定时跑的形式,克服单调枯燥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通过情景教学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总之,体育教学方法是随着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方法赋予身体练习以更多的智力化色彩,将发展体力与开发智力结合起来,提高体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囿于传统的程式,而在课堂教学中富有个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指导思想,积极探求和建立新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开放、互动、愉快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让课堂充满浓厚的人文气息,焕发出生命活力。
第二篇:浅谈初中体育课教学方法的应用
浅谈初中体育课教学方法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5-0258-01
《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换句话说,即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运用何种教学方法,只要能达成学习目标就行。这也说明了一定的教学内容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是完成学习目标的决定因素,同一教学内容如果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达成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因此,千篇一律的简单做法或者把教学方法固定化、模式化,必然导致教学思想僵化,不可能适应千变万化、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我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尽管教学方法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和不同的理解,但教学方法又是具体的、形式多样的。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认为:“从实际意义来说'教学方法'的概念总是综合的。懂得这一点,在实际过程中就不会人为地把各种方法割裂开来”。也就是说,各类方法都有其主要特点,其功能是多方面的,往往是相互渗透,从各方面发挥作用。同时每种方法都有所长,也有局限,实际运用是必须取长补短,互相配合。
随着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传统的体育教学理论、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面临着冲击。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要想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和改进体育教学方法。为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我努力探索和实践课堂创新教学,经过十年的体育教学工作,逐步加深了对体育工作的理解,在工作中,不断的进行了各种教学方法的实践。
常见的体育课堂教学方法有:语言法(讲解、口令、指导、提示、口头评价等)、讲解示范法、预防改正错误动作法、保护与帮助法,表扬鼓励法,完整与分解法、电化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对每一位体育教师来说已再熟悉不过了,在此就不过多地介绍。下面介绍近几年来涌现出来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1.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是围绕所设立的学习目标而开展教学工作的一种教学方法。《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设立三级目标体系,即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设立学习目标,然后根据这个目标开展教学工作,即在目标的统领下,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法,以实现学习目标。
2.主题教学法
主题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征,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教学,并实现课的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以“环境保护”为主题,通过活动中的跑动、跳跃、搬运、传接、竞赛等开展一系列的场地、周边的环境保护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相互协作的精神,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从小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又如,以“为孤寡老人献爱心”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敬老人,关注社会的意识
3.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把同一个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难易程度,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分层次进行练习。在教学活动中,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难度,在完成较容易的一个练习后,可进行高一层难度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但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难度,而不要硬性作出规定,否则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失去分层教学的实际意义。分层教学法一般可应用在跨栏跑、单双杠、跳高、支撑跳跃等教学内容中。
4.信息教学法
信息教学法是信息技术应用在体育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旨在通过多媒体的音响、影像、文字、图表、图象来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近几年来体育教学课件、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为体育教学带来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体育教学课件、信息网络技术在体育教学上的应用,确实能收到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效果。但体育教学课件、信息网络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不是万能的,不能生搬硬套,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有选择地应用,这样才能起到信息教学的真正效果。
5.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该情景中表达感情,活动身体,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例如,为了使学生的身心达到充分的放松,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会通过创设幽闲、舒心的潺潺流水声、鸟叫声和柔美抒情音乐,使同学有一种身如其境的感受,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轻松愉快地做着各种的动作。又如,以“见义勇为捉小偷”为情景开展教学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参与活动,达到发展学生体能,培养学生见义勇为精神的目的(见案例十一)。再如,以“抗洪抢险”为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对“抗洪物资”和“国家、人民财产”的搬运和传送,锻炼学生的体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相互间的密切配合,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观念。
案例十一:《见义勇为捉小偷》
(一)学习目标:激发运动兴趣,提高奔跑能力,培养见义勇为的精神。
(二)学习内容:耐久跑
(三)学习过程:
5.1 教师向学生讲解见义勇为捉小偷的动人故事,以故事导入练习。
5.2 扮演角色练习:把班级里耐力跑水平较高的学生分在一组,扮演“小偷”,其他同学扮演见义勇为的好少年。
5.3 活动方法:“小偷”跑离15秒后,好少年开始“追捕”,路线不限。
5.4 活动要求:必须确保安全,不影响其他班级上课。
5.5 激励方法:在10分钟内将“小偷”全部捉获为胜。
(四)评析:以上是一个耐力跑的教学片段。教师以创设“见义勇为捉小偷”为情景,开展耐力跑的游戏性活动,改变平时的计圈跑、定时跑的形式,克服单调枯燥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通过情景教学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总之,体育教学方法是随着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方法赋予身体练习以更多的智力化色彩,将发展体力与开发智力结合起来,提高体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囿于传统的程式,而在课堂教学中富有个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指导思想,积极探求和建立新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开放、互动、愉快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让课堂充满浓厚的人文气息,焕发出生命活力。
第三篇:小学体育课队列队形教学方法
小学体育课队列队形教学方法
其实我也不是一个体育专业的毕业的老师,但我曾经在一个武警的部队当兵三年过,曾经磨练了不少的各种困难过,特别是在队列方面也练了不少,在加上这几年教学工作中结合现在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小学生的队列队
形是对身体姿态的基本训练,也是培养学生的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在组织集体活动中,培养整齐一致和组织
纪律性的良好习惯。队列队形练习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培养
学生坚毅自强的个性,具有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品质,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气质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对发展小
学生的身体具有良好的锻炼作用。但是,在目前我们农村的体育教学中,由于新课程理念的冲击,部分教师认为只
要在体育课上让学生玩的高兴开心就是新课程的体育教学思想,队列队形练习可有可无。还有就是因为队列队形的
练习太过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单调,缺乏创新,学生不愿意练。教师也就忽视了体育教学中的这一环节。因此,我 认为教师必须认清队列队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视这一内容,并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队列队形练习发挥其 应有的作用。
一、小学生练习队列队形的作用:(1)、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队列队形学生在练习中,他们是根据教师的“口令”做规定的动作的,并且使自己的行动和集体协调一致。这就要
求学生具有集体的组织观念和较强的纪律性。严格要求的队列队形练习,能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 的精神。
(2)、对学校的校容校貌和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一定的影响
我们能从学校的广播体操、升旗、体育课集合时学生队列做到静、齐、快,精神饱满,不仅能看出一所学校学生的
组织性和纪律性,同时也体现出一所学校内部管理的严格规范。因此队列的整齐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形象。(3)、有利与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良好的队列队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使儿童、青少年从小养成正确的站立、行走等姿势,使他们的肌肉和骨骼得以
正常协调地发育,能减少小学学生中出现的一些身体结构变形等问题。形成良好的身体姿势。
(4)、加强体育课的组织性,有利于提高体育课时间的利用率。队列队形练习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把体育教学内容合理地串联起来,使体育课更有条有理性,连贯性。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游戏、教学内容的变换运用等。针对以上情况,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抓好四列横队变成
八列横队、四列横队变成四路纵队、一路纵队变成多路纵队或者圆形、方形、梯形、半圆形、三角形、八字形等练
习,能使学生很快熟悉这些队形的变换。这样在今后的教学中,只要教师口令一发出,或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学生就
能迅速变换队形,使队伍调动做到省时、合理,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相应地增加了学生的练习时间和练
习密度。因此,队列队形变换运用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能否合理运用时间,严密课堂组织性和完成教学的任 务这个关键。
二、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队列队形的教学方法:
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关键。因为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活动任务的驱动力。教学设计时坚持趣味性原则很重
要,活动时有趣味学生才能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但是队列的内容比较单调,反复的练习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失去了对练习队列队形的兴趣,教师应想办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我是这样进行的。
1、教师的示范动作要正确
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做到正确,熟练、优美、大方,使学生一开始学习就会受到老师的感染,在欣赏示范时也是一种
动力的鼓舞,美的熏陶。同时示范的位置教师也应该考虑应该选择一个全体学生都能看的见的位置进行示范,在教
学中要确定的示范动作下,使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气氛,这样才能达到示范的目的和应有的效果。
2、教师要经常更换场地
教师要经常更换场地,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和爱新鲜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的训练热情。例如:练习齐步走、四面 转法、正步走立正、稍息、踏步等我们可以利用室内多媒体出示阅兵场面让学生感受练好队列队形的重要性,以此
激发他们内心涌动的激情。使学生受到感官的刺激,采生跃跃欲试的心理。
3、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上,也应采用多变的形式,因为队列,队形教学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学会和掌握,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从教学形式上考虑,使学生有新鲜感,这样,才能克服队列、队形练习的乏味,才能更好地激发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以达到练习最佳效果。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因此
设计一些竞赛性的游戏也是队列队形训练的有效载体。例如在“集合—解散”的训练中,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
小队,围成几个简单的图形。在解散状态下,听到集合哨声时,比一比哪个小队集合的速度快、队列整齐;看一看
哪一队的队员精神饱满;听一听哪队队员报数的声音响亮有力,并予以表扬。(队列的游戏还有:一切行动听指
挥;挑战应战;穿城门;春种秋收等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切合实际因材施教
体育教学首先应是教育。因此,体育教学必须突出它的教育性、人文性,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也注
意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因为体育教学中的队列队形练习的内容和要求都是参照军事训练的
相关要求制定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种军事化的要求对小学生来说是不切合实际的。我们不要一味地以高标准
去要求他们,否则只会使他们的生理、心理都承受巨大的压力。例如:在教学原地踏步和齐步走的练习中,教材中
对于摆臂的角度与幅度有很高的要求,对部分小学生来说是较难达到的。而且对动作刻意的强调,会使学生的注意
力分散,进而影响整个动作的准确性,容易产生排斥抵触的情绪。在教学中,面对这些难点,我是这样做的,降低
动作难度,使学生易于做到。如练习摆臂,只要学生能够做到双臂自然摆动、动作协调、姿态优美,就可以视作达
到要求。学生在训练中有了兴趣和自信,才能使以后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5、能够运用幽默激励的语言 教师幽默的教学语言是缓解学生身心疲劳的有效方法。幽默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有助于放松练习带来的紧张
感,能让学生更快地自我调整,投入到下一个环节的训练中。教师可以抓住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句话与学生开些善
意的玩笑,打一个比方,作一个对比,或者多用你真行,你能行,给学生一些掌声鼓励。也可以应景说一句歇后语
或反正话,课堂气氛会在学生的笑声中活跃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与兴奋性随之提高,学习的效率也就显现出来了。
在低年级的队列训练中我们可以编一些简单的顺口溜让学生牢记动作的要领,同时也激发训练的兴趣。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中,我认为体育的队列队形训练仍然是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他对学
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我们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法巧妙构思,让队列队形训练变成学生
喜爱的教学内容,真正达到既锻炼身体,又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目的。
第四篇:初中体育课教案
第1课时课题: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2、能力目标:树立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
3、情感目标:正确认识调节好自己心理、情绪的重要性。
重点:明确体育活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
难点:争取了解自己的体能!
教学任务:
1、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
2、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3、了解自己的体能
教学内容:
1、古希腊人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有的呢地认识: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
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
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我国先秦时期在《吕氏春秋》中用形象地比喻阐释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 “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
2、体育锻炼重在参与你必须真正理解“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只有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才能体会到锻炼的乐趣,并得到益处。应具有积极、乐观和奋勇拼搏的进取精神,并把这种态度和精神渗透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3、了解自己参与体育的现状在课本上做出选择题1——10题算出分数,对应评 价参考标准看看自己在哪一种类型当中!
4、课堂常规:上好体育课的基本要求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必须认真上好体育课。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开展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以及竞赛活动的基础。上好体育课,使课内外体育活动很好的结合起来,对搞好学校体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上好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端正学习态度,既要重视上好体育基础知识课,又要重视上好体育实践课,使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和掌握动作技术、技能很好的结合起来。
(2)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自己观察老师或同学的示范,细心领会新学的动作要领,并自觉积极的进行学习,在练习中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
(3)要遵守课堂纪律和学习要求。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因病因事不能上课时,因事先请假;上课前要做好准备,有条件的要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上课(或轻便装和软鞋底)提前2-3分钟到指定地点集合;课中要服从指挥,听从老师和小组长的调动。
(4)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注意自己和同伴的安全,爱护场地器材设备。
(5)要做到课内外结合。在课外体育锻炼时,注意复习和巩固课内外所学的内容,加强练习,积极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测试。6服装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
课后作业:
1、根据实际自觉积极的参加课内外体育活、2、学会发展健康体能的方法!
第五篇:浅谈如何上好初中体育课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体育课
初中学生,是从儿童走向少年时期的初级阶段。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时,应加强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预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及主要措施,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统一认识,打好基础,使原来体育素质较差的“困难户”在新的环境下树立信心,使较好的同学树立新的拼搏目标。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完善,更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使学生在打好素质基础这一阶段,逐步形成自觉锻炼、团结活泼的班风特点和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结合初中教学特点,在大力抓好素质教育的同时,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融于课堂之中。如何上好初中体育课,主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
体育老师在每次上课集合学生的时候,要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上课钟声一响,就应着装整齐站在上课位置上,以目光去迎接学生队伍的到来,严肃接受学生的每一次报告,并进行整理队伍、提出要求、集中注意力等。这样,上课一开始主动权就掌握在教师手中,长此下去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为今后上好体育课打下基础。
二、教师着装得体,教学方法灵活生动
上体育课时,教师的着装得体,不宜着前胸印有卡通图案的外衣或过短的服装上课,并要注意检查服装有否损破。上技巧课时衣服是否束好;上田径课时,鞋带是否系紧。特别是上球类课时,教师不但要做到自己不带钥匙、硬物,还要督促学生身上不准带笔或其他硬物,女生头上不戴金属发饰。总之,教师仪表应该大方,行为要洒脱,讲话要精,调动队伍时,口令要准确洪亮。上课时,要有体育教师威严的目光;辅导学生时,要有人民教师慈祥的面孔;解决问题时,更要有体育教师敏锐的触觉。教育学生、处理问题时,措施灵活得当,效果会事半功倍,将会给教学工作赢得时间、赢得主动。
三、准确的示范,精辟的讲解
对初中学生,讲解动作过程要精辟、要领要易记,最好口诀化,练习提示要有重点。如篮球的原地投篮的动作要领精简为“蹬”、“伸”、“扣”三个字。如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可精简为“后引挺腹前后(开立)站,收腹挥摆猛力掷”。这些精辟的动作要领,学生听起来易懂、易记,也抓住了练习的重点。而每次精辟动作要领的过程,也是体育教师一次熟悉业务、钻研教材的好机会,精讲多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四、教学形式多样化初中的体育教学,其练习方法、形式可采取多样化,特别是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可根据学生神经中枢容易兴奋、好胜心强等特点,体育课可进行形式多样的准备活动,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一节体育课准备部分的练习组织得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那么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集中精神,认真学习教师所讲的体育技能。而徒手操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进行双人、击掌操、行进间徒手操等。还可以在课堂中开展趣味体育,如拔河、跳绳、飞碟练习、踢毽球、负重竞赛等,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既锻炼了身心,又培养了团结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掌握了体育技能,又能在快乐、轻松的体育课中受到良好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