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门课程。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我认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只有运用情感、体验式教学法,才能能较好地完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一、情感、体验式教学的含义及理论来源 :
教育心理学指出:体验是人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并在亲身经历中体会知识、感受情感。它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行为体验,另一种是内心体验。所谓情感、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学时通过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悟性等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
情感、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①马克思认识论认为:人类的一般认知过程是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就是认识发展的全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即认识和实践。教学过程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认识过程,同样也应包括认识和实践两方面。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和运用“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体验实践,在实践的体验中加深对认识的理解。②心理学原理认为: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只有当教学过程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时,才能充分发挥教学的教育功能,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学生的心理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心理发展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其中情感是催化剂,是促进其它因素转化的动力。情感是学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当学生的情绪体验与所教的思想观点相一致时,就会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形成强大的力量,推动他们去相信和追求这种思想观点;相反,如果学生缺少这种体验或自己的体验与这一思想观点相矛盾时,他们就会对这一思想观点表现出冷淡和反感。③《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要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上理论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情感、体验式教学奠定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二、情感、体验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体验作为教学的一个过程,有其本身固有的特征,这些特征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指明了基本要求,在实施情感、体验式教学时,要充分理解其特征并灵活地运用。
1、亲历性。这是体验的本质特征,指个体只有亲自经历才会产生体验,包括实践层面的亲历和心理层面的亲历两个方面。在教学时我们要充分联系学生真实的生活,杜绝伪造的教学材料;要联系学生经历过的、体验过的生活,杜绝学生陌生的、遥不可及的教学材料;要联系学生的心理实际,抓住学生心理感受深刻的事件,杜绝不痛不痒、学生感受肤浅的经历。另外,我们选用的某个事件对有些学生来说是亲身经历过的,对另外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的。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还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材料,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感悟和体会。例如在教学“丰富多彩的情绪”时,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刚迈入中学大门时的情绪和感受,而不要让学生去想象将来自己考上大学时的情绪。因为前者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亲历过的,而后者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没有亲历过的。
2、个人性。由于各个主体间存在种种差异,其主体性水平不
一、兴趣爱好各异、对事物的理解不尽相同,所以其体验也各不相同。即便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主体去亲历,也会得到不同的认识,产生不同的情感。因此,体验是个人的,不能相互取代;是个性的,不是类同的。在教学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体验;要尊重差异,不能强求划一;要进行科学引导,使学生形成丰富的体验,不能将自己的体验结果强加于学生。正因为差异的存在,我们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之间开展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的体验,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和世界,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时不追求体验的标准答案,而是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才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理想境界。
3、缄默性。体验是主体的亲历,主体从体验中获得的体会和感受,对不在场的另一个主体而言,有些是可以言语的,可以告知的;有些则只是一种感觉,只可意会,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就是体验的缄默性。因为“我”的体验无法完全对“你”说,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对于积极的事物应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场,都能亲历,都能体验。例如为配合法律知识的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法庭审判旁听活动,我们就要事先告诉学生活动的时间、地点和旁听时的注意事项,使学生提前做好准备,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活动。
4、两极性。体验有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之分。积极的体验使人精神振奋,产生愉悦感和充满激情;而消极的体验则使人产生挫折感、懊丧感,对事物失去信心。但消极的体验在科学的引导下同样也可以转化为积极的因素,成为动力,使人充满斗志。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对体验过程的评价,以决定学生体验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对产生消极体验的学生要及时予以正确引导,使其脱离心理上的阴影。例如在学习“家庭保护”时,大多学生体验到的是家长对自己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但也有个别学生因为父母离异等原因体验不到家庭的关爱,只有父母的打骂等消极体验。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对这些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采取家访等措施协调他们的家庭关系,让学生消除阴影,体验家庭的温暖。
三、实施情感、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方法:
1、实践体验法:是指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体验事物,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实践体验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进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体验法包括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
2、实验体验法:是指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来体验理论知识,领悟其中蕴涵的道理。因为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采用说教的方法难以促使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失去兴趣。如果采用实验的方法则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理论的真理性。如:在《挫折中奋起》一课中教材写道:面对挫折“一种态度是向挫折屈服”、“另一种态度是勇敢地战胜挫折”,然后课本列举了贝多芬、李政道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最终取得伟大成就的事例。可不管是理论还是这些例子对初一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遥远和陌生的。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我在课堂上按资料介绍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先将烧杯中的水完全加热,然后将一只青蛙扔了进去。在这生死之际,这只青蛙非常警惕和勇敢,竟出人意料地跳出了热水杯,安然逃生。接下来,再将另一只青蛙放入盛有凉水的烧杯中,这只青蛙在凉水中悠然自得,然后用酒精灯将烧杯慢慢加热,这只青蛙开始时依然悠然自得、无动于衷,待到水温升高到足以危及它的生命时,青蛙才惊醒过来,试图跳出烧杯,可它再也没有力量,只能葬身在热水中。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都非常好奇、兴奋,细心地观察,时而紧张时而惊呼,实验结束后,我让同学们讲讲自己的体会,同学们都非常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认为:当我们碰到挫折和困难时,要像热水的青蛙那样顽强拼搏,战胜困难;当我们处于顺境中的时候,不能像凉水中的青蛙一样忘乎所以,无所作为,而要居安思危不断进取。实验虽然结束了,但留给学生的体验还很深很远…
3、情景体验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心理体验以达到教学的目的。由于人的体验是有限的,有些事情学生是没有体验过的,有些是学生正常生活中永远无法体验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手段创设出必要的情景,丰富学生的体验。如在讲述《关注失学儿童》一课时,在“学习中的苦与乐”的导入中课本首先提到了当前还有一儿童因战争、贫穷和疾病等原因,失去了上学的机会,给他们的人生留下了沉重的阴影和不可弥补的遗憾。教材的目的在于教育学生关注失学儿童,同时要珍惜现在宝贵的学习机会。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先是展示了希望工程“小女孩渴望学习”的宣传照片,再配以声情并茂的讲解;然后播放影片《一个都不能少》的片段。宣传照片中小女孩渴望学习的大眼睛,还有影片中山区学生简陋的学习条件以及孩子失学时的无奈情态,都深深地刺激着学生的心灵。许多同学还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泪,纷纷表示要帮助失学儿童和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这样的情景设计无疑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四、情感、体验式教学所发挥的作用: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情感、体验式教学,确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起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浓厚兴趣。因为体验的主体是学生,是教师无法代替的。情感、体验式教学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主,自然而然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实验情况来看也正是如此,学生普遍喜欢上体验式的思想品德课。
情感、体验式教学建立起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意识。情感、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互动的交往形式,强调重视师生的双边情感体验,教学的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倾听每个学生的意见、接纳每个学生的体验,这一切都让学生感到教师无比的亲切、温暖,使学生不但尊重老师而且从心底里喜欢老师。从而改变过去“师”为教育者,“生”为被教育者的生硬师生关系,建立起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在愉快中进行学习。情感、体验式教学优化了学习过程,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有效性。一节课45分钟,既可用于记忆和理解,也可用于分析、综合和创造性学习。传统的教学,一节课大部分时间由教师讲、学生听,留给学生自主分析、自主体验的时间很少,结果造成教学的有效性很低,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毫无个性的发展。体验式教学刚好相反,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进行体验、思考、讨论,小部分时间留给教师进行指导和启发,符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规律,促进了知识的有效转化。另外,在教学中通过大量的体验,促使学生将道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树立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信念,提高了教学的德育效果。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情感、体验式教学既是思想品德课学科性质的要求,也是思想品德课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学生长远发展的要求。它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第二篇:浅析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浅析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是一门以塑造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过程的课程。小学教师要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本论文着重发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需要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这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有实效性的重要意义。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问题 方法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非常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国家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同时也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意义。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进行健康的心理教育,是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当积极思考的主要问题。
《小学德育纲要》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各科的教育应该以思想品德教育为根本,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热爱祖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然而现行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虽然小学的教学方法一直在进行改革,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地位,教师处在高高在上的地位。他们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生搬硬套地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书本上的道德教育知识。而且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仍然局限于课堂中。
2.教材和生活缺乏联系
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喜欢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一点一点地让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只是停留在书本中,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书本的含义。教材为了适应所有学生的需求,选择的材料都是当代比较典型案例,并不能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所以学生只能学到书本上表面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很好地联系实际。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不给学生表现自我经历的机会,学生很难投入到真正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导致很多思想品德课失去了真正的教学意义。
3.教学理念比较陈旧,需要逐步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仍然处于教材的层面,创造性较少;
(2)在课堂上过分追求标准答案,学生富有个性的见解得不到充分的肯定;
(3)学生的参与层面还比较简单,具体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中所有的回答还是从书本中找到,这些答案并不是他们自己领悟出来的。
4.忽视主题探究活动
思想品德新教材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在每一个单元标题之下设计的“主题探究”活动,这个活动以主题统领单元主要内容,安排任务型的作业,使之贯穿于单元教学的全过程中。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理念,以及开展主题探究活动的条件限制,许多教师并不重视主题活动,这大大的阻碍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提出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1.善于进行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
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他们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尽量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与思想品德教育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动画,让学生充满兴趣,学生乐于观看,主动观看。同时多媒体技术还能营造一个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很多比较典型的案例,教师是很难用言语表述清楚的,有了多媒体播放精心制作的动画,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进行思想品德学习。
2.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
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的思想素质。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特别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针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进行教育,与学生进行符合实际情况的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和行为方式然后对他们耐心的进行教育。
3.提高学生在教学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学生心灵的培育者。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着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更多的留给学生,作一名真正的引导者,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思想品德知识。教师还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思维习惯,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策略。
4.利用好社会大课堂,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要求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这是思想品德课程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方式就是学生在学到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让学生结合调查采访,联系身边的同学和家人,开阔视野,然后在课堂中进行谈论分析,或者写政治小论文。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农村教学的时候,利用便利的条件,让学生去农村感受农村的环境,体验农村的生活。这样可以使学生生动活泼,让他们在思想品德课中学习到的知识得到升华,激发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追求。这样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理论素养和觉悟水平,最终获得良好素质教育。
5.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提高自己的言行修养和道德觉悟。要坚持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勇于反思,为人师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做一名有高素养的老师,以高尚的师德成为学生的楷模。总结: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重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开展思想品德课程中结合社会现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真正把思想道德教学和现实生活案例结合起来。同时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寓教于乐,提升思想品德素养,努力做一名高素质的小学生。参考文献:
1.吴慧珠《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概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 2.章志光《学生品德形成新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3.孟涛小学生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2009(5)
4.《小学德育》2004年第10期《重视习得过程 关注个体体验》
5.《小学德育》2004年第5期《理念,蕴含在课堂里--品德课堂回归生活例谈》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五环式课堂教学方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初中思想品德五环式课堂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课程实施和课堂教学革命性的变革创新过程中,凤县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课题实施方案,其中包含有《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激趣导课例谈》等子课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学生学习方式方法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等等。在这样的背景和基础情况下,为了稳固已经取得的这些成绩,为了课堂教学持续创新,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思想品德学科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五环课堂教学方法》实验课题,开展新一轮课题实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的理论价值就在于以现代教育教学相关理论为指导,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方法,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结构。本课题的实践价值就在于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在老师的逐步引导和组织下积累学习方法和经验,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的创新性;通过构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交流和探讨不同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从而帮助学生解决自身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困惑、疑难等方面问题,促使学生能力和人格的健全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社会责任感。
三、实验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解决凤县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并能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反思自己的不足,不断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怎样思维和如何学习,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主体意识,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实验对象
以凤州中学八年级(1)(2)(5)(6)班学生和思想品德学科教师为主要实验对象,条件合适时要扩展至双石铺中学八年级思想品德学科。
五、实验方法
1、调查研究法
主要用于实验阶段。在实验的不同阶段对实验对象的变化发展情况进行测评,将实验班级学生成绩、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横向、纵向对比,还要组织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座谈会、讨论会等,获取实验过程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2、行动研究法 主要用于实验操作阶段。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实验教师通过预设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过程、观察学生活动、反馈教学信息、调整教学方法等途径进行课题研究,不断修正完善课题实施方案。
3、个案研究法:
主要用于实验阶段。根据学生多元智力情况确立个案研究对象,在实践中设计和确定教师和学生主体性互动的最优化方案,通过某一个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去思考、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形成个案研究体系,为课题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4、比较研究法:
主要比较俩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如备课,导课,上课,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处理,作业设计,教学艺术,以及俩人的教学成绩,教学效果等,通过比较之后,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从而来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可采用实验教师“一课俩教”、“同备同上同节课”互听互评学习活动、“公开示范课”等形式来进行。
5、反思总结法:
通过不同教学方法和研究手段的反复运用,我们要进行认真思考,要把课堂教学过程所体现和反映出来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不足做好深刻细致的反思与总结。例如以教后记形式记写实验中教师和学生展现出的基本情况,今天记一点,明天记一点,积累起来,天长日久了,把这些点滴的记录集合整理出来,会形成宝贵的实验资料,阶段性总结,实验论文等等,以促使实验的合理实施和结题。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
提出具体的实验课题,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向,制订适合我县思想品德学科实际且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完成相关的各项准备工作。
2、实验阶段(2009年11月—2011年7月)全面推进课题研究和实验
(1)2009年11月——2010年7月 初步感知五环式课堂教学方法
①进行实验前测试、分析,了解掌握实验班学生学习态度、精神状态、学习成绩等情况;理解本阶段实验计划,实验教师明确自己的研究任务,以及本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
②根据五环式课堂教学方法基本思路和要求备课、上课,与其他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共同做好学生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资料记录、数据分析等;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科活动,初步感知五环式课堂教学模式。
③教师撰写课题研究心得,整理课题资料,撰写课题初期阶段报告,总结得与失。
(2)2010年9月——2011年1月
①召开课题研讨会,进行阶段性总结。实验教师交流实验阶段的体验、感受、经验、困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找出问题,对症下药,把成功的做法和失败的教训梳理成文,形成文字资料,并为下一阶段实验提供有效帮助。
②制定本阶段课题研究计划
③结合实验校校本教研工作整体安排开展相关活动,如讨论研讨五环式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中出现的具体问题,集中学习一些教学实验操作的相关知识,上研讨课、示范课等,增强实验课题的可操作性和普及性。
④期末整理相关材料,书面总结交流,并召集相关学生参与 题实验讨论,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所形成的影响和产生的效果进行测试、分析和评估。通过平时教师课堂教学反思记录和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评价进行实验效果评估。
3、结题总结阶段(2011年2月——2011年7月)
①立足学校,以实验课题为主,组织实验教师上示范课,展示课堂教学模式,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可行性评价。尔后,再进一步补充完善实验的初步结论,使之更加充实合理有效可行,具有大范围推广价值。
②整理后期实验资料、撰写后期阶段性总结报告。
③整理和归纳课题研究资料、收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4、课题鉴定。将实验成果汇编成册,上报并邀请有关部门对课题实验成果进行鉴定。
七、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成果包括实验研究报告、相关课件、教学设计和论文等。
八、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组建初中思想品德课题实验研究小组
组长:思品教研员
参与成员:思想品德学科教师 实验教师:凤州中学冉金平彭絨红
凤县初中思想品德课题研究小组
二○○九年九月
第四篇:浅谈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方法
【摘 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主要作用就是为了进行日常的交流。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和培养学生掌握语言进行交际,因此,口语,作为交际的一个重要方式,在英语教学训练中显得十分重要。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口头表达能力也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积极探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是每一个英语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学校的外语教学总是围着考试这个指挥棒转,把培养学生的纯语言知识放在首位,而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完全忽视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最重要的特征,即“交流工具”。许多学生学了几年的英语,到最后还是无法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没能真正实现英语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对此进行反思。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教学
当前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口语教学方法机械化、简单化。“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已成为一种常用模式。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并不针对课文或词汇的语境和全文思维做深层的讲解和剖析,只简单机械地让学生重复跟读,这使得学生不能领会其中英语口语表达的精华,更不能熟悉文章的组织结构和英语思维,导致学生在英语口语课上做无用功,使英语口语教学效果不理想。
(2)教师过分强调一些词汇的用法并对语法点不厌其烦地解释,而没有对学生们语言思维的连贯性进行培养,这样培训出来的学生,只会做题却无法说出相关联、有思维的一段话,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英语口语教学中没能正确认识老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起的是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应该是处于主体地位。语言学习不应该是理论上的习,而更应该是语言交流的实践活动。教师填鸭式的讲解,口语教学中缺少互动,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我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有意识 地进行了一些尝试,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步骤,具体来说,可以分四步走:
第一步:让每个人都敢于开口
一位美国语言学家说过:“世界上没有人一生出来就会说话,只有在后天练习说话多了,才会有口语交际的能力。”因此,第一阶段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口语课上都开口,让学生们都愿意说,都想说。但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引导的方法,如果教师引导不当,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给以后的教学增添困难。在这一阶段,不必过分强调语言的正确性和语音语调的标准,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对口头表达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成想说、敢说、有东西说的习惯,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步:语言运用和文化信息的导入
所谓语言运用能力就是指针对具体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的能力。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向学生导入必要的语言运用和文化信息,讲解教学内容的具体功能和用法,同时根据具体的情况及时给学生提供语用帮助。同时,教师还需根据教材中提供的语用知识情况而加以补充。教师可以在导入语用知识之前进行“诊断性测试”,以了解学生对某一语言行为的掌握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步骤。
第三步:有针对性的训练
有针对性的训练就是在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感、恐惧感之后,必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口语语料输入训练。在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将对话用朗读、背诵、给上句接下句的方式进行处理。这些教学方式相对枯燥,但对于掌握基本的交流技能却效果良好。为了避免技能训练的枯燥,可以适当采取做游戏、猜字谜等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要对学生充分强调语音的正确性和语调的标准,培养口头表达力求准确的意识。
第四步:趣味语境教学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学生对口语表达的浓厚兴趣,才能使教师的教学与训练有所起色。在学生的语言基础得到一定提高之后,应进一步强调语境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语言。教学中可采取创设情境、小组对话、讲故事等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 2 养他们对口语表达的浓厚兴趣。同时在学习中进一步为学生提供英美社会的文化习俗知识。在这一阶段,教学重点在于语言的实际运用,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和训练,让学生们语言交际能力真正提高。
针对以上四步,简单介绍一下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具体的对策:
(1)坚持用英语教英语。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英语教英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用英语教英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大量说英语的示范,便于学生口头模仿,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欲望,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从一开始就要多说英语,用英语组织教学,只要教师坚持说英语,学生听的能力才会逐渐提高,听力提高了,学生开口说才有了依据和保证。
(2)注意改错的艺术。学生初学说英语,出错是难免的,因此教师应注意改错的艺术性。有的教师一发现错误就立即打断学生,进行直接纠正。这种改错方法往往给学生造成思想压力,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口语实践的积极性。教师的改错要有所选择,对一些小错,尤其是学生不熟练而造成的口误就不宜有错必纠。即使需要纠错,也最好由学生自己纠正。当学生说英语出现严重错误时,则必须纠正。但也应该注意方法,切忌粗暴打断,更不宜训斥指责。
(3)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课堂上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提问方式比较单一,学生不能主动地提问和表达思想,积极参与。如果变师生问答为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则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大大地增加学生说英语的机会。英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不是代替他们进行交际。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提问,由其他同学来回答,以便学生之间有机会互动。
总之,语言是用来交流的,是人们沟通的主要工具。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将口语训练常态化,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认识到英语的交际作用,认识到英语口语在社会交际中的重要功能。
第五篇:初中记叙文教学方法
初中记叙文教学方法
一、讲清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讲授一篇记叙文,首选要使学生明白: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人、什么事。这些人、事反映了什么问题?而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生发展,总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地点的。因此中学记叙文的教学,应该把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讲清楚。其步骤有三:
1、讲清记叙的要素。如《一面》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时间:1932年秋天的一个中午。地点:内山书店。人物:鲁迅先生、“我”、内山书店老板。事件:鲁迅先生荐书、赠书。搞清记叙要素方法,可由教师亲自讲,但最好先布置学生预习思考找出来。
2、具体分析人物、事件、弄清全文思想内容。记叙文的思想内容,主要是通过所记叙的人物、事件反映出来的。其中,有的以写人为主,有的以记事为主。以写人为主的,主要是分析人物,以记事为主的,主要分析事件。
分析人物,主要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外貌等,人物的语言、行动,是人物高尚品质的具体表现。而人物的心理活动则是人物潜在的思想感情,是人物行动的指导力量。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马玉祥说:“离敌人越近,越觉得打得过瘾,越觉得打得解恨。”这句话,写出了他对美国侵略者的极端仇恨,对朝鲜人民的爱,表现了他爱恨感情和高度的思想觉悟。文中写马玉祥抢救朝鲜小孩的行动,是他热爱朝鲜人民的具体表现。他面对熊熊的火海,毫不迟疑“踹开门,扑了进去”,不管自己身上着了火,也不管“脸上烫得象刀割一般”,只顾寻找孩子,找到了,“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这是他奋不顾身的英勇行动,表现了他纯洁、美丽的灵魂和崇高、伟大的思想品质。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人民不是一样吗?”这是马玉祥扑进火海救小孩前的心理活动。反映他把朝鲜人民看成祖国人民一样,具有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从马玉祥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高尚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此外分析人物的外貌和人物所处的环境,也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从肖象的描写中,可看出马玉祥是一个经受过风雨锻炼的坚强的革命青年,又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经受过战争炮火考验的英雄战士。这样的战士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敌机袭击、燃烧弹爆炸、房屋起火、火苗呼呼、浓烟滚滚,小孩在火烟里哇哇哭叫,这是马玉祥所处的恶劣环境,是马玉祥所面临的严峻考验。这恶劣的环境,反衬出了马玉祥勇敢坚强的高贵品质。
对于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则应着重分析事件,通过分析事件挖掘人物的性格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我的老师》就是通过七件事来表现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的。第一件事是:蔡老师假装发怒;第二人件事是:蔡老师教“我们”跳舞;第三件事是:蔡老师让“我们”观察蜜蜂;第四件事是:蔡老师教“我们”读诗。第五件事是“我们”看蔡老师写字;第六件事是:蔡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第七件事是:“我”梦中寻找蔡老师。前四件事是写蔡老师爱“我们”,后三件事是写我们爱老师。这七件事写出了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这个主题。
3、概括中心思想,进一步分析课文的现实教育意义。概括中心思想,可以帮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程度,提高学生阅读、概括和思考能力。因此我们讲授一篇课文,不仅要使学生懂得了这一课文讲明了什么,而且还要使学生懂得学了这篇课文后应该怎样去做,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充分发挥语文课的思想教育作用,收到现实教育意义的效果。如《三颗枸杞豆》一文中的中心思想是:记叙“我”童年时候怎样受三颗枸杞豆的启示,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转而勤奋好学成为一个植物专家的故事,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热爱生命、勤奋学习、勇于克服困难,不断奋斗才能实观理想这个道理。概括中心思想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现实的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要爱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不要做文中的三叔虚度光阴悔恨一生,要抓紧时间学习、工作,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讲清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不但能使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且能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和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等表现手法,写出事件完整、人物具体、中心鲜明突出的作文来。因此语文老师在授课中,应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在记叙文的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