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学习理论初探[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03:5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混合学习理论初探[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混合学习理论初探[最终版]》。

第一篇:混合学习理论初探[最终版]

混合学习理论初探

陈小娜

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071000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国内外的有关“混合学习”研究的文献资料,介绍一些混合学习的基本概念、内涵及应用模式等,探讨国内外关于混合学习的理论研究成果。

关键词:混合学习概念 内涵 模式

一、混合学习的由来及概念

当今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的生产方式、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了根本性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在迅速改变社会的同时,也给教育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育和学习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教育的大众化提供了日益先进的技术支撑。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教学手段的变化使得传统教育正在面临着根本性的变革。但是在我们目前的情况下,学校教育仍然是最重要的教育形式,课堂仍然是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实现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数字化、网络化教学相结合的现代混合教育成为了现今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和培训研究者也把目光投向了混合学习这一研究课题。

混合学习的理论,大致是在上个世纪末出现的。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e-Learning在教育领域得到了迅速应用与发展,由此推动了教育革新,并产生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与理念。人们在应用e-Learning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不同的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方案来解决。通过对e-Learning的反思,在企业培训领域中首先出现并经常使用一个词语:“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

和许多学术问题一样,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目前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界定,以下是国内外几位著名学者对此问题的定义。

1、国外学者的定义

2002年印度的NIIT公司在美国培训与发展网站上发表了《Blended Learning白皮书》,文章中提出了他们的观点:混合型学习被定义为一种学习方案,包括面对面的(face-to-face)、实时电子的(live e-Learning)和自定步调的(self-paced)学习。通常混合学习也用来描述不同传递媒体之间的结合以及电子绩效支持和知识管理实践的一种混合。

另一位学者Michael Orey的研究,总结了三种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来定义“Blended Learning”:①从学习者的角度:“混合学习”是一种能力,指从所有可以得到的,并与自己以前的知识和学习风格相匹配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中进行选择,以便适合于自己达到教学目标。②从教师和教学设计者的角度:“混合学习”是组织和分配所有可以得到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以达到教学目标,即使有些事情有可能交叉重叠。③从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混合学习”是尽可能经济地组织和分配一些有价值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以达到教学目标,即使有些事情有可能交叉重叠。这些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包括了书籍、计算机、学习小组、教师、教室、虚拟教室、非传统教室、教学指南等。

2、国内学者对于混合学习的认识

在国内,对混合学习的研究起步比较晚,2003年12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南京召开的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第七届大会上介绍了“Blended Learning”的理念之后,“Blended Learning”的概念开始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传播。何克抗教授指出:“所谓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人们对网络学习(E-learning)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Face to Face)教学和在线(Online)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混合学习的内涵:

混合学习的发展使其内涵越来越广泛:混合在线与离线学习;混合自定步调与实时协作;混合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学习;混合学习实践和绩效支持;混合多种教学资源;混合多种环境;混合多种学生支持服务。

(1)混合在线与离线学习:在线学习形式通常指通过Internet的学习;离线学习形式主要指在传统的教室环境中的学习。混合学习应该包括在线和离线的学习。

(2)混合自定步调与实时协作:自定步调的学习是指按照个人学习需求自我调控的学习;实时协作学习是指多个学习者之间交流、分享共同获得知识的学习。

(3)混合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学习:结构化学习是指学习时在过程和目标上有明确的结构,有高度的组织和学习目标的学习,学习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是很多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和知识掌握层次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非结构化学习是指那些没有提前考虑好的或者没有像书本上的章节一样按一定顺序组织的正式的学习。非结构化的学习资源主要有六种:①网络教师:作为资源,网络教师是重要的人力资源也是极有价值的学习资源;②学习伙伴:学习伙伴包括学习者、网友等,网络教师也可以看作为学习伙伴;③博客(Blog)资源;④BBS论坛资源;⑤WIKI(维基)资源;⑥书签资源。“非结构化学习资源设计的目的是要让看似“无结构的”、零散的、动态的学习资源被学习者高效的利用,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智慧资源。”现阶段很多工作中的学习都是通过如视频会议、网上论坛、电子邮件及聊天等非结构化的形式完成的。

混合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根据学习者自身的条件来决定学习工具、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步调和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既包含了共同接受学习的要求,又给出了个别化学习的机会。总体来说,Blended Learning就是各种学习内容、学习媒体、学习模式、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环境和学生支持服务的混合。

三、混合学习的模式

1、混合学习的模式

混合学习的模式,是指用来清晰地描述混合学习过程,明确混合学习的各个环节的一种表述方式。混合学习的模式有多种,主要包括技能驱动型模式、态度驱动型模式、能力驱动型模式以及Barnum和Paarmann模式等四种类型的混合学习应用模式。

(1)技能驱动模式(Skill-Driven Model)

技能驱动模式是将自定步调的自主学习同教师的在线指导相结合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自定步调的学习者同教师之间主要通过电子邮件、论坛等进行交互。在这种模式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十分重要,是有效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监督学习进程,利用电子邮件或者论坛指导学习者处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因此可见,自定步调的学习(自主学习)同教师的指导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有效的混合学习模式,它能有利于消除学习者的孤独感,促使学习者完成学习。

(2)态度驱动模式(Attitude-Driven Model)

这种模式是传统的课堂学习和在线协作学习的结合。首先通过面对面的方式把协作学习中的内容、属性、预期结果以及通过什么样的网络技术支持进行等有关的事项向学习者进行交待。这种模式要求学习者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利用在线协作的方式尝试学习新的内容。例如,让学习者通过网络课程、论坛、网络视频会议、和利用聊天室、在线辩论等方式学会如何进行沟通的技能。

(3)能力驱动模式(Competency-Driven Model)

能力驱动模式是指学习者与专家共同活动并通过在线方式进行互动以获取知识的混合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隐性知识的获得,这种隐性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在工作中对专家的观察和同专家的交流。因此,这种模式包括学习者与专家实时的共同活动,并通过实时在线交流工具进行互动。

(4)Barnum和Parrmann模式

Barnum和Parrmann于2002年提出的一个关于混合学习的模式,该模式包括四个阶段。①基于Web的传输。将学习资料放到Web页面上,学习者根据需要随时浏览资料。这种方式非常有利于学习,可以随时随地查阅所需内容,并且能够促进独立性和自我信心。②面对面加工。学习者和教师、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加强彼此间的深入理解。面对面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③形成一定的产品。有了学习的资料和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后,还需要形成最后的成品。在教师面对面的指导之后,学生应该将有关学习的心得体会、作业、练习等记录下来,并将这些内容与教师、学习伙伴通过电子邮件或论坛等方式进行交流,这样有利于学习者充分思考所要解决的问题;发布写作纲要,供教师和小组成员观看,并相互之间进行评论等反馈;完成作业的最后版本,并将其发布在网页上或发送给教师以及学习伙伴。④协作扩展学习。学生们可以分为一定小组,每组包括固定人数。这些小组保持每间隔固定不太长时间聚集一次,每次时间2小时左右,以分享彼此在完成同一作业时的经历与体会。其他时间小组成员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论坛或网络学习社区保持联系。

混合学习方式就是要把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和现代的e-Learning学习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二者优势互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这是当代国际教育技术界关于教育观念和思想的转变与提高,是当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回归。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e-Learning与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2.3.13 [2]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 .2004 .6 [3] RussellT.OsguthorPeandCharlesR.Grahma,”BlendedLearning EnvironmentsDefinitionsandDireetions”,TheQuarterlyReviewof DistaneeEdueation.2003.Volume4(3).pp.227一233.

第二篇:混合学习理论

混合学习理论的定义、内涵及特点

一、“混合学习”的由来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提出源于网络学习(E-learning,也可以称为在线学习或者远程学习)的兴起以及关于“有围墙的大学是否将被没有围墙的大学所取代”的辩论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它是在网络学习的发展进入低潮后人们对纯技术环境进行反思而提出的一种学习理念。

20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逐渐兴起。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由于摆脱了传统学习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网络学习更具有快速、高效、个性化和低成本等优势。

为此,国际上(特别是美国)展开了“有围墙的大学是否将被没有围墙的大学(网络学院)所取代”的激烈辩论。两派意见各抒己见,长期相持。在2000年,美国教育部在“教育技术白皮书”中提出:(1)E-Learning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但是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2)E-Learning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是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这种观点在国际教育界逐渐产生共识。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网络的普及和E-Learning的发展,在企业培训领域中首先出现并经常使用一个词语“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考虑到培训对象在时间与地点方面的多样性需求,企业在应用E-Learning进行培训的实践中,开始把网上培训与传统培训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课堂教学、分组讨论、专题研讨及网上远程教学相结合的一种培训方式。采用这种方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物力、人力和财力的投入,提高了企业的收益。

在国际教育技术界,“混合学习”的思想随即被认可,被引入到学校教育中,很多学者便投入到混合学习理论的研究中来。传统教学和E-Learning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只有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实践检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才能真正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效果。

二、“混合学习”的含义

关于什么是混合学习,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对于这个概念的界定,可以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的研究来探讨。

(一)国外学者对混合学习的定义

1、混合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

(1)NIIT的三学习方式之说

印度国家信息技术研究院NIIT在《B-Learning白皮书》中指出:混合学习应该被定义为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包括面对面、实时的E-learning和自定步调的学习。此外,混合学习也可以用来描述多种传输媒体(基于技术的和基于非技术的)、不同的学习事件(自定步调的个性化学习的和协作的、基于小组的学习)、多种技术(E-learning、电子绩效支持(EPSS)以及知识管理技术)和智能学习导师(ILT)的混合应用。

在《B-Learning白皮书》中,NIIT对混合学习的维度进行了划分,将其分成三类: ①Skill-driven learning:强调以技能为导向的学习方式,由自我学习和指导员的协助,提高特殊的知识及专业的技能。利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习者掌握特殊的知识和技能。②Attitude-driven learning:强调以态度为导向的学习方式,由各种事件及媒体去影响学习者学习的态度。利用这种学习方式学习者可以经由刺激产生自我学习的动机。

③Competency-driven learning:强调以能力为导向的学习方式,由混合使用各种学习的工具,来发展所需的技能,并让学习者获得工作上所需的知识。利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学习者获得特殊的能力及专业的知识。

(2)Singh&Reed的5R之说

美国发展训练协会(ASTD)的学者Singh和Reed认为,混合学习是采用多种传递模式来优化学习产出和降低学习成本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聚焦于学习和企业的产出。Singh和Reed将混合学习定义为应用“合适(Right)”的学习技术,配合“好的(Right)”个人学习风格,在“适当(Right)”的时间转换成“正确的(Right)”技能给“适合的(Right)”人,从而完成最佳的学习目标,即5R定义。

由此可见,混合学习是一种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需要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设计合适的学习流程,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从而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

2、混合学习是一种教学设计思想

Jennifer Hofmann在“B-Learning Case Study(《混合学习案例研究》)”一文中指出:在混合式学习背后隐藏着一种思想,就是教学设计人员将一个学习过程分成许多模块,然后再去决定用最好的媒体将这些模块呈现给学习者。

从这种观念可以看出,Jennifer Hofmann等学者认为混合学习是用最优的媒体(或媒体组合)呈现适合学习者学习的最佳模块(或模块组合),从而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设计思想。

3、混合学习要充分考虑学习者、设计者及管理者

学者Michael Orey认为,对混合学习应该从学习者、教师或教学设计者以及教学管理者三者的角度进行定义。

①从学习者角度来看,“混合学习”是一种能力,指从所有可以得到的并与自己以前的知识和学习风格相匹配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中进行选择,帮助自己达到教学目标。②从教师或教学设计者角度来看,是组织和分配所有可以得到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以达到教学目标,即使有些事情有可能交叉重叠。

③从教学管理者角度来看,是尽可能经济地组织和分配一切有价值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以达到教学目标。这些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包括书籍、计算机、学习小组、教师、教室、虚拟教室、非传统教室、教学指南等。

这一理解说明混合学习要适合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考虑现实的物化技术条件(设备、工具、媒体、教材)及经济性,强调了物化技术在混合学习中的作用。

4、混合学习是多种结合的综合体 Margaret Driscoll认为,混合学习可以从四个不同的概念给出:①结合(combine)或混合(mix)多种网络化技术(如实时虚拟教室、自定步调学习、协作学习、流式视频、音频和文本)实现某个教育目标。②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利用或不利用教学技术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③将任何形式的教学技术(如录像带、CD-ROM、网络化培训、电影)与面对面的教师指导的培训相结合。④将教学技术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或工作效果。

从这种观念可以看出,Driscoll对混合学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和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混合学习应该是多种结合的综合体。

(二)国内学者对混合学习的定义

1、优势互补之说

在国内,混合学习最早是由北师大的何克抗教授在2003年12月召开的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第七届大会上首次正式倡导的。他总结了国外学者关于Blended learning的相关知识,赋予了Blended learning新的含义。

何教授认为:“所谓B-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佳的学习效果。他还认为“Blended Learning是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国际教育技术界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大提高与大转变。这些思想实际上是当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回归,是一种螺旋式上升”。

2、教学要素优化组合之说

上海师大黎加厚教授认为,“所谓B-Learning,是指对所有的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以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将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策略、媒体、技术等按照教学的需要娴熟地运用,达到一种艺术的境界。”

3、低成本高效益的教学方式之说

华南师大李克东教授认为,“B-Learning是人们对网络学习(E-Learning)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Face to Face)教学和在线(On line)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

4、与AECT’04定义的一致性之说

河南师大张豪锋教授等认为,混合学习和AECT’04定义有着本质的一致性,与E-Learning等学习方式相比,显示出不可抵挡的优势。

AECT’04定义是“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混合学习和AECT’04定义有着本质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①二者的本质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为了最有效地学习和改善绩效,这是教育技术的立学之本,也是混合学习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

②二者都强调改善绩效。AECT’04定义比AECT’94教育技术定义的一个进步,就是使教育技术有了双重目的:“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已经扩展到对学校教育与企事业人员的培训,而混合学习的起源就是来自企业培训,是企事业为了提高员工的绩效而发起的新的培训模式。

③二者均考虑教育(培训)成本问题。混合学习强调“对学习(培训)和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也就是按照低投入、高产出的原则选择适当的信息通道与方式方法,达到投入与产出的双赢。AECT新界定同时加强了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这里强调“适当”一词,同样存在一个投入与产出比的问题。

三、“混合学习”理论的内涵

虽然国内学者对混合学习的定义有所不同,但他们普遍认为混合学习是网络学习和传统课堂学习的相互结合和互补,既发挥课堂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结合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国内外学者对混合学习的定义,对于“混合学习”理论的本质涵义可以理解为:

混合学习是指为达到“教”与“学”的目标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所有的“教”与“学”中的组成要素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使“教”与“学”的相关成本达到最优的理论与实践。对这个内涵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混合学习研究的本质是对“教”与“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通道的研究。

混合学习不仅关注技术通道,更重要的是研究“教”与“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通道。即研究哪些信息传递通道最具典型性,采用什么样的信息传递通道能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有效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学习通道的选择与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相适应。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信息传递通道主要包括:教室、虚拟教室、基于Web的课程、印刷品、光盘、视频、电子邮件、电话、教练与导师、电子绩效系统(EPSS)、软件模拟、在线协同、自定步调的E-Learning、移动和无线通道等。

对信息传递通道的研究就是要提高学习效果和确保教学质量,这与Singh&Reed提出的关于“混合学习”的5R之说本质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要在“合适的”的时间为“合适的”人采用“合适的”学习技术和为适应“合适的”学习风格而传递“合适的”技能来优化与学习目标对应的学业成绩。这个可以认为是混合学习理论的核心。

2、混合是“教”与“学”相关的多方面的组合或融合。

混合学习不是形式上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简单混合,而是与“教”与“学”相关的多个方面的组合或融合。主要包括基于不同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的混合;教师主导活动和学生主体参与的混合;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不同学习环境的混合;不同教学媒体的混合;构成教学系统的教学媒体、教学材料、传输介质、学习环境、教学资源、学生支持服务的教学诸要素混合使用等。

3、混合学习的关键是对“教”与“学”的所有要素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

混合学习遵从施拉姆的媒体选择定律,即最小成本和最大价值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适当地选择与组合媒体,以实现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一是以人为本,选择合适的学习风格使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二是从实际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教学设计模式和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用最低的成本产生最大的学习效益或商业效益。

4、混合学习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发展起来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

混合学习以多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适应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类型的学习目标、不同学习环境和不同学习资源的要求。教学方法以“主导—主体”双主模式为主,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强调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帮助者和支持者。学生不再被当成知识接受的“容器”,而成为认知的主体,教学的过程成为在一定的环境中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四、“混合学习”理论的特点

通过对国内外与“混合学习”相关文献资料的学习和研究,对“混合学习”理论内涵的总结与探讨,可以得到如下关于“混合学习”理论的特点:

1、时代性

“混合学习”是教育领域出现的一个较新的名词,自其在企业培训中被提出到作为一种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有近10年的时间。尽管其相关的一些理念已经存在多时,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或作为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教育理论,不管在企业培训中还是在学校教育中,都引起了人们积极探讨和投入应用实践。“混合学习”理论明显具有时代特征,它是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的,是在E-learning(网络学习)进入低潮后人们对纯技术环境进行反思而提出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创新,“混合学习”理论也必将不断完善。

2、综合性

“混合学习”理论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混合”是与“教”与“学”相关的多个方面的组合或融合。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要素等诸多方面的有机结合。二是“混合学习”的理论基础深厚,相关的支撑理论不断地被提出。混合学习的理论是多元化的,是多种理论的混合,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思想、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教育传播理论(麦克卢汉的“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的理论和施拉姆的媒体选择定律)、首要教学原理、活动理论以及创造教育理论等。

3、应用性

混合学习实践起点则源于企业培训,最先在企业中得以应用。采用混合学习的方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减少了成本投入,增加了商业收益。而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很多国家在研究混合学习理论的同时也着手进行了实际的应用实践。在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中,不同学者和老师将混合学习理论应用到教改中,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2009年,美国教育部通过对1996年到2008年间在高等教育中开展的实证研究数据进行元分析,指出与单纯的课堂面授教学、单纯的远程在线学习相比,混合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大量的研究和试验表明混合学习在学校教学、教师培训以及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的运用,确实增强了教学效果、改进了培训投入-产出比、提高了学习者满意度。

4、发展性

“混合学习”理论的发展性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混合学习”理论的内涵将会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混合学习的模式和方法将会越来越多样化,混合学习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课程)将会越来越广,其趋势将遍及所有课程,将会打破语言和地域障碍,精品的学习资源将逐步实现全球共享;二是“混合学习”理论的应用将会不断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学校、企业、机构、国家等参与到其中。混合学习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大力促进教育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第三篇:学习理论

且行且吟,且说且忆

教育技术系1117500034石静

时光荏苒的感觉,居然在大学都能体现出来,我想,是否是因为平时过得太充实了呢?这个想法还没来得及成型,就夭折了。而对于《信息处理》这门课,我收获最多的,当算是在仅仅6次课的时间,就遇见了4位不同的老师。

有一点点幸运哦,在下午最后四个名额的时候,我选择了这门课。原因正如所有讲述这门课的老师们想的那样:好过,又没有考试!!仅仅是只用上六次课,就足以让我心动了。可是起初因为选课时感觉上学期的学分已经够了,于是就没选。当下定决心补选这门课时,立刻选课成功了,确实让我兴奋了一下。后来赶到教室一看,天哪!怎么会满满一屋子人啊。从没想过《信息处理》这门课会有这么多人选择(可不是因为老师的原因啊,当时想的是,一般在小教室里上课的,最多就三、四十个学生)。

都说先入为主,这一点仿佛在我对老师的印象中有些许分量。赵老师,是我们这门课最先登场的老师。她总是微笑着,给人宠辱不惊的感觉。在第一次课上,我坐在第三排,属于离老师比较近的位置了吧。也正是这样,我在这次课上学到了一些知识。同时我感慨,真是选对了啊!和《光电世界》联系密切啊,还能互相贯通,互相复习。然后在这样说的想象中,3节课的时间悄悄溜走了。在课上,赵老师说:“我知道很多同学选这门课不是因为喜欢这门课,而是因为它的课时短,并且不用考试。”在那一瞬间,我就感觉真是说到了大多数人的心坎了。终于明白,老师对学生有多么的了解了。

后来的几次课,我都坐到了教室的后面几排。原因老师也非常清楚。因为想给自己放松的机会,不想在老师眼皮底下搞小动作。于是,课上偶尔玩玩手机,再偶尔看看远处的屏幕,一晃,时间就到了下课铃响了。

而第三次课,是我上大学以来最忐忑的一段时间。因为我请假没去上,要准备英语四级考试。在《信息处理》课的那段时间,心里怎么也平静不下来。总是在想:老师会不会认为我在逃课?我不去上课怎么行呢?大学期间第一次没按时上课的经历让我忐忑了几天。在第4次课的时候,老师并没有责备我,我的内心才算是踏实了。

第四次课,也并没有完整地听完,因为18:00有一个英语讲座。不过呢,听完后,还有时间,就回教室去听了《信息处理》课。说实话,老师讲的真的很生动,PPT也恰到好处。或许是因为听课的女生比较多一点,很多人都说比较能接受女老师讲的内容。也许,是因为女老师看起来比较温柔,而且,总是带着笑容吧!

后来在和老师的短暂交谈中,才明白,原来老师在看待学生不愿意听他们的课时,并不是数落学生的不是,而是反思自己的问题。他们在想,为什么学生不愿听我的课?是不是因为课程太无聊了?还是仅仅因为自己讲得不是很好?

第五次课,仿佛已经让我们大多数人看到了希望。因为还有一周,就停这门课了。光是心里想想,就够乐一阵的了。并且,老师已经把话说得很清楚了:“论文不用写得太深奥,尽量写写上了这门课的感受,不用纠结要写得专业,写得精辟才能拿高分。”当时我就听到了很多人感慨:“真是选对了啊!”我其实,也带着这份侥幸,毕竟,我对信息这方面,再没听课之前,只能算是一无所知吧。

第六次课,老师讲了怎么写论文,论文的格式和要求。当时,应该算是听课人数中认真听课比例最大的时候吧。毕竟,这关系这这门课的那个珍贵的1学分啊。

在这门课上,老师一般不管上课纪律,完全靠同学们的自觉性。偶尔,下方同学的旁若无人的高谈,也确实影响上课老师的心情。这一点,可能需要我们的个人修养的提高,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授课。不过呢,让我有些许成就感的是,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至少知道一些基本的概念是什么了。至少对于这一块的知识,也不能说是一张白纸了。希望在以后的选修课时,能再选到与这门课相联系的课程,这样,我也算是学以致用了吧。至少是在良乡校区学到的,用在了本部的课堂之上。

最后,借此机会,感谢所有教授我们这门课的老师们,您们辛苦了!

第四篇:学习理论

开展“平安清明 文明扫墓”活动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机关干部、部队官兵和学校师生来到烈士陵园,开展“平安清明 文明扫墓”活动,共同缅怀先烈。

在雄壮嘹亮的国歌声中,共和县清明节祭扫活动拉开了序幕。广大官兵、干部、学生向革命烈士默哀、寄托哀思,深切悼念为的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

通过开展“平安清明 文明扫墓”活动,党政军及广大群众纷纷表示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努力学习他们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崇高精神,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凝聚力量积极投身到和谐建设热潮中去。小学生赵雅雯说,“作为学生,我认为我们是幸福的。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追求,努力学习,将来为社会多做贡献。表示: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繁荣、和谐的环境中,这是与革命先烈们不怕牺牲、努力奋斗分不开的。我们要努力学习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精神,勇于奉献,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添砖加瓦。

悼念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列队向革命烈士献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白花以表达崇高敬意。党政军及广大群众在烈士事迹展板前驻足观看,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随后机关干部、部队官兵和学校师生共同铲除杂草、打扫卫生,美化烈士陵园环境,并在陵园内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第五篇:学习理论

常见的学习理论

常见的学习理论有: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始的一个心理学派。其基本观点是: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目标塑造人的行为;学习是经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其主要观点有:教育是“塑造人的行为”。学习是由刺激引起的反应概率上的一种变化,强化是增强这个反应概率的一种手段。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是通过强调外在客观刺激的原理来实现的。它把教师的“教”当作客观刺激物,学习者被放在接受刺激和被动反应的地位。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非直接地、机械地联结,而是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作用为中介来实现的。其主要观点有:学习是改变行为。学习是否发生可以通过行为表现的改变来推断,学习目标可以用精确的行为术语来描述。学习离不开内、外部条件。人的学习固然与外界刺激分不开,但人是有认知机能的,在学习时,他总是利用这一机能,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主动地去寻求外部刺激,进入内部认知过程。因此,学习既要重视外部事物的刺激作用,又要重视学习者内部机制的中介作用。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由结构主义发展来的一种哲学方法论,主要研究事物是否有结构,结构是从哪里来的,结构怎样建构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结构主义被应用于教育领域,导致了一场教育心理学的革命,使认知主义学派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迅速发展。这一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当前,建构主义学习观更强调具体情景对意义建构的作用。其主要观点有: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不是外界客观事物对学习者的强化刺激,不是教师对学习者传授和灌输知识,而是学习者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中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一个处于中心地位的主动者,主动与所处情景(社会文化背景)发生交互作用,主动取得教师与协作伙伴的指导和帮助,主动选取学习资源、学习方法,主动根据自己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第二种学习理论比较适合我的学习特点

因为认知学习理论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即一个人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准备是任何有意义学习赖以产生的前提。重视强化的功能。认知学习理论由于把人的学习看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因而很重视内在的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主张人学习的创造性。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论就强调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发现性。它要求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和实验,发扬创造精神,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提倡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强调通过发现学习来使学生开发智慧潜力,调节和强化学习动机,牢固掌握知识并形成创新的本领。

下载混合学习理论初探[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混合学习理论初探[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质量学习理论

    高质量学习理论,是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原创性的学习理论,并形成系统的教师培训课程,致力于解决学生不愿学习和不善学习的问题。为了将这一理论转化为教......

    观察学习理论

    队员:柴旺 陈忠生宋楠 孙玉洁 2011年3月23日班杜拉-观察学习1 观察学习概述 1.1观察学习概念 观察学习亦称替代学习。班杜拉的定义是"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

    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有以下几类; 社会互赖论。认为群体是成员之间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各成员之间的互赖有其差异性。 选择理论。是一种需要满足理论,学校则是满......

    学习理论 坚定信念

    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对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有个形象的比喻:‚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他反复强调,‚信念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什么?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

    合作学习理论

    (二)发展理论 合作学习的目标结构理论是从动机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合作目标对学生从事学业任务的诱因影响,而发展理论则从认知的角度出发,重视合作学习对完成任务效果的影响(在达到......

    自主学习理论

    自主学习理论 一、自主学习概念 自主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简称SRL)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主动、积极、自觉的计划、监控、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