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及操作规范
主体探究式课堂学习模式 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及操作规范
为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以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快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形势,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校目前实际情况,特制定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及操作规范如下:
一、优化课前准备策略,奠定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
1、合理分组、排座,营造合作竞争氛围。
为落实义务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给教师、学生营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合作、竞争氛围,学校各年级各班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状况的基础上,将“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平均分到各班,以促进教师的公平竞争,也便于学校对各科教师的管理与考核。同时,各班也要将上述三层次的学生平均分到各学习小组(以前后桌四人为宜),安排座位要本着方便学生学习和教师能在课内迅速准确获得学情反馈为原则,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健康的竞争合作精神。
2、进行有效的预习指导,养成学生自觉预习习惯。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预习,为课堂高效做好铺垫。我们拟借鉴洋思三级预习的经验,养成学生预习、善于预习的自主学习习惯。期前预习,就是每个假期适当精减巩固性作业,增设一定的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在假期主动抽出一
定时间预习下学期文化学科的教材,让学生对下学期即将学习的教材有大致了解,有整体感悟,学会利用工具书或其他辅助资料自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周前预习,就是学生利用双休日,对下周将要学习的单元,进行比较认真的阅读学习,初步找出疑难问题,并做好标记。日前预习,就是让学生利用晚上时间对次日所学教材再次仔细学习,弄清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是百思不得其解,分类、标出或集中记录,为教师调整教学方案提供依据。无论是哪一层次的预习,教师都要做好书面的预习指导,预习什么?用多长时间?怎样预习?要达到什么要求?教师怎样检查?都要给学生交待得清清楚楚,并注意在预习的量、时间长短、预习方法的学习上把握好一个度。要注意教会学生预习方法,及时检查预习情况,一方面督促学生落实预习制度,另一方面为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3、全面了解学生基础,系统把握课程标准,切实提高备课质量。每学期初,各教研组都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全面理解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系统研究和总体把握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仔细学习教材,合理确定本学期教学总目标,并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学习情感状态,合理安排各周教学进度,以同年级、同学科为备课单位组织,相互交流,共同商榷,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常规备课,在形式上要求自备的基础上,同科教师集中重点、难点问题,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讨论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可以求大同、有小异,根据教师自己的强项和学生的实际基础设计出各具
特色的教学方案。在时间上提倡提前一周备课(初备),强调提前两天备课(确定最优方案)。鉴于目前使用新教材的情况,在备课质量上要严格把握体现“六备”:①备课标和教材。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目标要求(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认真学习课程实施建议,仔细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写思路,弄清每节课的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②备学情。在备课时要认真分析学生基础,根据所掌握的预习反馈情况,合理配置教学材料,要搞清本节之前,学过什么?学得怎么样?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达到了什么程度?有哪些问题会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障碍?需补则补,精心选择相关材料与新知识揉为一体,自然过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修桥铺路。③备教法、学法。在教学目标确定后,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准教学的切入点,作为教学的起点,对课本及相关资料按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整合,设计制作教案与学案,在目标要求与学生实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领学生顺利进入新的知识领域。④备程序。教学程序的安排应本着“先易后难,分层推进”的原则,借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以“低起点、小步子、高密度、堤破肚”的节奏安排教学环节,让学生由感悟、了解逐步过渡到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的程度。⑤备检测。随堂检测题要紧扣当堂目标,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情感体验三个方面,难易适度,深广适宜。⑥备反思。教师要养成随堂反思的习惯,对于检测反馈的情况要认真分析,能及时补救的要及时补救,对课堂教学的得意之笔和闪失要及时记录于教案的自评栏内。一方面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升自己,另一方面提醒自
己下节课弥补上节的损失。典型的课例还要记录在自己的教学札记中,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4、转变角色,摆正位置,为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做好心理调适。首先,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投资,注重情感教育,转变角色,摆正位置,真正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愿望,以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角色走进课堂;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于细微处给学生以温暖,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做学生成人成才的引路人。其次,教师在每节课前要做好心理调适,理性克服因其他事情而导致的心境不佳,以饱满的情绪,将激情、微笑和爱心带进课堂,引导和营造适宜学习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获得新知。
二、优化课内导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地自学和思考。
1、自学内容明确具体,自学方法灵活多样。
为促进学生自觉主动而有效地完成自学任务,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着眼,设计精彩的导语,创设最佳的情知开端和背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需要,让学生在教师的自学指导下,很快进入自学状态。教师的自学指导应明确具体,如自学范围,思考内容,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目标,自学后如何检测等等。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怎样看书,怎样练习,鉴于我校实际情况,要求教师认真编写导学提纲或
自学思考题,以引导学生自学。导学提纲,应从复习相关旧知开始,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缓坡度”的形式,诱导学生克服旧知障碍,循序渐进地层层深入,让学生对教材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并试图用自学所获去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试一试的机会,让学生进行一个尝试性练习,一方面可以把自学的教材知识进一步内华,使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检验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可以充分暴露学生自学中理解上的偏差与失误。
2、学生自学时,教师勤于巡视、指导和鼓励。
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要广泛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并特别注意自学有困难的学生,以悄声细语的方式进行态度、方法、习惯和信心指导,对自学速度快、质量高的学生及时表扬,以示鼓励。
3、收集疑难问题,梳理归类,做好“二次备课”。
在巡视的同时,要全面掌握自学状况,注意发现并收集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分清问题的性质,是个别性问题还是倾向性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准确高效的解惑做好充分准备。
三、优化课内解惑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地质疑解难。
1、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学生通过自学,感性接触教材,通过尝试练习,经过自我感受,独立思考,对问题的见解有独特性,但也有遗漏和偏差,此时组织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相互探讨对问题的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会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全面、准确,与此同时,教师有效利用学生间的差异,也延长了教师的教学链条。这种学习方式变单向传递为多边互动,不仅实现了学生学习的再创造,也为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交往环境,要鼓励特别是中、差学生勇于发表不同意见,多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注意并善于学习吸收他人观点,尊重不同意见,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表达、学会协作与分享,学会反思自己的思维障碍、疏漏与失误,领悟思维策略,形成良好的自我教育习惯和思维品质。利用这一环节可以解决一些个别性疑难问题,特别是中、差学生自学的疏漏与理解上的偏差。对优秀学生来讲,通过帮助中、差生解惑也是一个加深理解促进再提高的机遇。
2、精讲点拨,质疑解难。
对于难度较大的共性疑难问题,在学生自学合作讨论都不能很好地解决时,教师要做深入浅出的精辟分析,循循善诱地与学生共同探讨,要抓住问题的本质,上升到规律层面,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真正扫除疑难,做到举一反三,同时提醒学生在完成当堂作业时注意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懂得“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学会用基本的思想方法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四、优化课内的训练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地巩固和应用。
1、当堂训练的目标及时间保证。
当堂训练重在夯实基础,旨在通过紧张的口头或书面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向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深化。为此,教师要精心选择供训练用的作业。可以设计一点多
题,以强化巩固;也可以设计一题多点,以系统巩固、提高综合能力;还可以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在时间上每节课应不少于15分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巩固练习,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分析和综合能力。
2、训练内容、训练方式及作业处置方式。
课内训练的内容要具有针对性、量力性和典型性。一是针对性原则,就是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次布置作业,一般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必做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而选做题只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做,其余学生可自愿。这样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二是量力性原则,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难度要适度,既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数量上以学生在15分钟内能完成为限。三是典型性原则,做到有代表性、有层次性,使学生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对易错的题型,可设计适当的重复练习。在训练方式上要求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不准抄袭,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课上全神贯注、积极紧张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的学习能力,也有利于准确反馈学情。同时,课后为预习新课赢得了时间保证。在作业处理方式上,课内教师利用巡视过程,敏锐观察和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纠正,现场面批部分作业,及时获得本节课教学情况的进一步反馈,便于课后及时而准确地辅导解难。
五、优化课后增效策略,确保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1、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求。
课后作业要从精务实,设计要有层次,供不同程度学生选择。对中等生要紧扣课本,适当增加一些既巩固基础,又拓展功能的题目。对后进生,主要以课本上的作业为主,量上也可以适当减少,但必须保证学会,独立完成。对优秀生可以适当增加发散思维的训练题,放
到中考的要求上严格要求。批改作业除作文以外,当天高质量批改,对作业中的问题要有错题档案,便于有针对性地评讲和个别指导。
2、检测要求及教学反思。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检测是学情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教师、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教、学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教师进一步教学的重要依据。为此,我们要把课内检测与阶段性或单元性测试当成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考试严格区别对待。在命题上要有针对性、代表性,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运用,以最大限度暴露学生学和教师教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检测后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阶段性检测要求书面分析,在备课组集中交流,认真分析失误成因,提出改进措施与办法。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也要及时给予指导。其次要建立教学反思录,积累教学经验和教训。教师要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对每次的学情反馈都要认真分析,深入细致地调研,正确对待教学的得与失,不断积累改进的措施和方法,为下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第一手资料
第二篇:员工操作规范基本要求
员工操作规范基本要求
1、称呼别人,应该用“您”而不是“你”;
2、在客人面前,与客人及同事之间一律使用“普通话”,不可说方言
和不文明的语言;
3、音量应以对方能够听清为限,切忌大声喧哗或音量过轻;
4、经常使用敬语:请、谢谢、您好、对不起、请稍等片刻、让您久
等了、再见等;
5、电话响起三声内接听,接通后简单问候并报出本部或自己姓名;
6、打完电话,说声“再见”,让对方先挂断电话,然后轻轻放下;
7、传递呈送物品要用双手;
8、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
9、工作时“三轻”原则: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
10、路遇客人时,要侧身相让并问候 ;
11、前台女员工必须淡妆上岗,饭后要补妆;
12、参加会议及培训,应关闭通讯工具或设置成振动状态;
13、对客区域切忌扎堆交谈;
14、任何情况下不可在大堂奔跑,有急事可快步行走;
15、行走时,两人可成排、三人应成行(hang),不可勾肩搭背;
16、与客人或同事交谈时保持一臂有余的距离,不可太近或太远;
17、安全第一,任何操作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条例。
第三篇: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规范基本要求
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规范基本要求
1.教师是课堂教学工作的主导者,是管理、控制教学过程的第一责任人,对于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安排、课堂纪律,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等教学工作完全负责。
2.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同时具备课程教学大纲、教案、教材(讲义)三个基本教学文件,并提前做好教学日历安排。
3.每门课程的第一堂课,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本门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的与要求、主要内容、教学安排、授课方式、作业要求、考核方式以及成绩评定等内容,并提出学习纪律要求,以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
4.教师上课应衣着得体、仪表大方,应在课前五分钟到达教室并做好所有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严格遵守上课时间,不迟到、早退、拖堂,上课时间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
5.教师讲课要有热情,精神饱满。教师要求站立授课(年老体弱教师经批准后可放宽要求);课堂讲授语言应准确、规范、简炼、生动,要求普通话教学(1953年之前出生的教师可放宽要求),文字规范,板图正确。
6.教师应严格遵循教学大纲,掌握好教学进度,保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不得减少课时和教学内容;全面把握课堂教学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重视信息反馈,并根据大多数人的实际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重视课堂设计,加强师生互动,采用启发式教学,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7.教师讲新课前应通过讲述、提问等方式简要回顾上次课的内容,介绍本节重点,结课时应总结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布置思考题及作业。
8.教师使用多媒体授课应保证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多媒体课件应集图、文、声、像、动画于一体,做到繁简适度,字体大小、色彩搭配合理,音像清晰;多媒体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但在教学中不能滥用,不可因利用多媒体而影响教师的表达,必须辅之于必要的板书。
9.教师应坚持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学习相结合的原则,结合课程特点指导学生自学,安排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做练习、作业等,应检查与评阅作业,各课程作业须全批全改,并以公正、公平的原则评价学生学习成绩。
10.教师授课期间,应以身作则,自觉遵守学校的教学纪律,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义务,言行举止符合教师风范,不得讲授与国家法律、社会道德相抵触的内容,不得讲授损毁学校或专业发展的内容,不得讲授与课程无关的内容。
1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对课堂教学秩序负有直接责任。教师应严格管理课堂教学秩序,坚持对学生实行课堂考勤,对学生出勤情况进行如实记录(《学生考勤记录表》须于学期末交教务处备案),对学生缺课学时累计超过课程总学时数1/4者,应在该门课程考试的前一周报教务处,取消其考试资格。
12.教师接受教学任务后,除无法预知原因外,不得擅自停课、调课、请人代课,如有特殊原因需请假者,应事先按规定程序做好教学安排,并填写《调、停课申请表》,经系部审核同意、教务处审批通过方可执行。
第四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现就我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作如下规定:
一、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1、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的原则。课堂教学除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基本功外,还具有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和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功能,是德育的重要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各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为依据,挖掘教材的因素,形成德育渗透的机制,各学科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2、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一个人的能力结构是一个多维的立体机构,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学科分别要求的能力,第二层是各学科共同需要努力,第三层次是创造力,各层次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知识既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又是培养能力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本着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精讲多练,注意创造和实践”的原则,要立足于知识,着眼于能力,做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相结合,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
3、教知识和教方法相结合的原则。学会学习是未来社会对人的起码要求。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培养未来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要着眼于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坚持既教知识又教学法,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训练,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老师要做出科学学习方法的示范。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思维,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人们学习要掌握理论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是不完全的知识,还要在实践中运用检验,才能成为完全的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课堂教学设计既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出发,又要密切联系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要加强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等课程的实验课;政治课教学要与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
5、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课堂教学活动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但重视智力因素的传授,还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来培养学生。注重情感、能力、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依据全 体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设计组织教学,使其符合学生的认识和心理发展规律,又要通过设疑、讨论、提问、练习、复习、巩固、布置作业等环节使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得以充分发挥。
二、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环节。备课有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备课首先要领会新课程标准,运用新课程标准理解、把握教材,用新课程理念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要求一课时一教案,无教案不上课。教案要有教法和学法指导,目的明确,重点突出,难点有突破方法。要有科学的授想,明确的授课过程。有必要的电教手段,有课堂提问、板书、实验、图表、课后作业等内容。具体要求是:
1、学期初备课组和每一个教师要做好学期备课,制定全学期的教学进步计划,该计划要确定学期教学要求和基本内容,做好课时分配,明确思想教育和教学重点。
2、每教一单元前,适时做好单元备课,明确单元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理清单元知识结构,安排单元教学计划及单元检测习题。
3、课时备课一般要提前一周完成,并写好课时教案。课时备课要领会课程目标、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教学目的要求、备内容、备方法、备手段、备板书、备作业。备目的要求时,要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编排体系和知识结构,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学习态度、知识基础、认识结构、思维方法和疑点、难点所在,从课标、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出发,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进行思想教育等方面确定教学目标;备内容时,要考虑学生思维规律,认真设疑,弄清每节课的知识点,要在突破重点、难点上作出精心设计;备方法时,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备手段时,要认真选择恰到好处的教学手段,音像材料、软件要提前制作,教学图表、实物、实验食品等要在课前做好准备。
4、实行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制度。坚持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充分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和新任教师传、帮、带作用。
5、认真编写教案,做到一课一案,学校要建立健全检查和交流教案的制度,坚持杜绝无教案上课的现象。对教案的基本要求是:
(1)有教学目的要求。分别写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等方面的目的要求。
(2)有教学的整体设计。教学过程各环节层次要清楚。(3)知识要点、知识结构明确清晰。思维和能力的训练要点要详细。
(4)运用主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案上要有所体现。
(5)教学过程中的提问、例题、习题要有答案;理科要写出解题主要步骤;实验课要写出主要操作过程;主要图示、图表要准确、清晰;课后作业要有答案。
(6)教案书写要认真、规范,字迹要工整。理科教师绘图必须用绘图工具规范制图。
⑺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三、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落实,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整体功能,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教育。
2、课堂结构合理,主次分明,层次清楚,疏密恰当,容量适中,教学过程有张有弛,具有节奏和起伏性。
3、知识讲解准确、明白,知识结构清晰、完整、重点突出,提倡精讲多练,落实“双基”教学。杜绝科学性错误。
4、讲究教学方法,使讲课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思维,使喾一在掌握知识和基础上,学会思维方法,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于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一创设学生参与活动的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眼、耳、鼻、舌、身、脑等多种器官协调活动,注意发展其多向思维。
6、要讲究教学艺术,教态自然,做到声情并茂,教学语言要规模、生动,板书要正确工整,演示操作要规范、熟练,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求知气氛浓郁。
学校应建立健全听课评课制度,定期进行教学观摩活动。学校领导和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经常听取学生和学生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及时改进教学。
四、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
布置作业是教师巩固课堂教学,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转化为技能的重要途径,老师必须具有设计、指导和批改作业的基本能力。具体要求是:
1、作业内容符合课标和教材要求,有利于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2、作业份量生难度适当,课堂作业要占一定比重。初中各年级不超过1.5小时,高中各年级不超过2小时(以上均按中等水平学生完成的时间测定),校长和教导主任负责控制、调节学生每日课外作业总量。
3、作业类型多样,综合运用口头、书面和实验操作等形式,不要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更不得以多留作业或以重做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4、对各科作业格式要规范要求。严格要求学生按时、正确、整齐、独立完成作业。对学习较好的学生适当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补充作业,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必要的辅导。
5、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及时、认真批改。提倡课内作业随堂批改。批改符号要规范,批语和批改日期书写要明了工整。老师不得把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学生。
6、批改作业后要抓住优点和缺点及时进行讲评。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带有共性的问题要在全班学生中进行分析和解决,个别问题可单独指出,并督促学生及时改正。
五、教师进行辅导的基本要求
课内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包括弥补个别学生学习缺欠和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欲望。要求教师具有关于分析学生学习情况,采取灵活的形式,及时进行辅导的能力。具体要求是:
1、教学中要承认差别,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的情况,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辅导内容与形式。
2、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答疑,要做到“五定”,即定对象、定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措施。
3、对因事因病缺课的学生及时进行补课。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提供拓宽加深的学习内容和发挥特长的活动形式。
5、各科任课教师都应主动承担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并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成效。对于统一布置和自由参加的各种学科竞赛,要积极组织辅导。
6、辅导学生,不仅重视知识上的查漏补缺,还要进行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激发兴趣、培养良好习惯、规范书写做题格式、培养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指导和教育。
六、成绩考核的基本要求
学生成绩考核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效果反馈和促进教学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要求教师具有科学命题和评价学生成绩的能力。
1、考核以平时考查为主。考试次数要严格控制,每学期一般不超过两次。考核要全面,要通过对学科和活动的有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特长的发展。
2、初中毕业考试,按招办要求参加自治区统一中考。中学各科期末考试均按照自治区对学生各科学习成绩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高中毕业考核,根据我区的有关规定,实行毕业会考制度。除毕业会考外,禁止其他任何形式的统一考核。
3、考试、考查可采取闭卷、开卷的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试、操作等方式。成绩评定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用等级制、批语制。
4、将新课程理念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考试命题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根据新课程标准,不出偏题、怪题,试题的难度和数量要适当;试题的表达语和指导语要清楚;试题应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既有基础知识的考核,又有基本能力的考核;试题的答案要明确、具体,评分标准要准确、肯定。
5、期末考试由教务处统一组织。期中考试由各科任老师随堂测试,教务处对部分学科进行抽测。
6、监考教师要严格执行监考制度,学生要严格遵守考试纪律。
7、每次考试老师都要及时批阅试卷,进行质量分析,并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共同认清教学中的成绩和问题,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学校不得按考试成绩排列学生名次。
8、学期结束时,各科任教师应将考查、考试及总评成绩和试卷分析及时交教务处。
教学规程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把教师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来,为四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此,教师应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更新观念、增强改革意识,不断探索教育,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狠抓“双基”,培养能力;启发诱导培养兴趣;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改进教法,探索规律;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具体要求如下:
一、学期教学计划
1、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教学目的和要求,熟悉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及教材的重难点,有教学进度计划并于开学第一周内交教务处备查。
2、有教改实验计划和学期课程目标,开展课外活动的计划。
3、有对学生思想,知识和能力状况的分析和转化后进生的计划措施。
4、教学管理人员要熟悉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及变动情况,切实按计划规定设置课程,安排课时和各项活动。
二、备课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备课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依据《课程标准》和 教材进行教学。备课要写好教案(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方法、步骤、教具准备、作业等),并超前一周备课,无教案者不许进课堂。应提倡集体备课,刻苦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精益求精。
1、《课程标准》
(1)学习《课程标准》,理解各年级的教学要求。(2)明确本册教材在全套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本年级段所学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等方面的重点、难点以及其它年级段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备教材:(1)了解所教教材的全貌,掌握全册教材的目的、要求、“双基”、“能力”、“思想教育”的重点、难点,体会编者意图,加强教学预见性和计划性。
(2)每课书的教学要求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使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运用哪些教学方法,训练什么能力,哪些思想教育,达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要精选作文,设计好板书,讲究教学语言。
3、备学生:
(1)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掌握知识和基础情况。(2)针对学生的实际制定教学方案,充分估计教学教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应变措施。
(3)根据班级学生实际,课堂教学的知识密度与训练能力的难度以及习题的份量要适当。
(4)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4、备方法:
(1)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改革课堂结构,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组织课堂教学,达到课上培养能力的目的。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要特别注意运用实验、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探索如何指导学生自己学习,注意发现和推广学生较好的学习方法,经常指导差生改进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4)注意积累资料,善于博览,努力学习,借鉴一些优秀的教材、教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情创造性的灵活使用处理教材。
二、多方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三、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四、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情景,创设宽松、民主、娱乐的学习氛围。
六、教师基本功扎实,恰当使用电教媒体。
七、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具有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能在指导过程中突出科学性,创造性和生成性,并形成自己的指导风格。
四、作业
布置和检查作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培养能力有重要意义。
1、依据大纲精心设计作业,要求明确、清楚,分量要适当,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
2、教育学生要独立、按时、认真作业,要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习惯。
3、各科作业都要有质和量的要求,提出明确的书写格式要求,字迹工整。作业本要统一,并教育学生珍惜和爱护自己的劳动果实。
4、要及时认真批改作业,对后进生的作业力求面批,要求并指导学生改正作业中的错误,养成自觉改错的好习惯,批改作业要有日期,并保证批改质量。
5、作业评分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五、课外(兴趣小组)课外活动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发现和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扩大知识领域、培养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师必须按课外活动表现定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1、精心调选有专长的教师,担任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的指导老师。除学校组织的兴趣小组外,各年级组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组织1--2个兴趣小组,增强学生合作探索、动手制作的能力。
2、有计划地组织故事、朗读、速算、征文、书法、绘画、唱歌、舞蹈、乐器、棋类等比赛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发展思维,提高能力,活跃生活,发现人才,提高素质。
3、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推荐好书,介绍阅读方法,记读书笔记,座谈心得体会,使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养成坚持读书的好习惯。
4、课外活动的内容应当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志趣和特长,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能力和高尚情操。因此,课外活动的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参观、访问、春游、讲座、演讲、智力竞赛、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体育比赛和文艺表演等)。活动要具有趣味性、知识性、要寓教于活动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第五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戴黎明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是落实教学任务的主阵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现就我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作如下要求:
一、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1、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的原则。课堂教学除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基本功外,还具有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和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功能,是德育的重要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各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为依据,挖掘教材的因素,形成德育渗透的机制,各学科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三维目标:三维教学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知识与技能
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2、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一个人的能力结构是一个多维的立体机构,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学科分别要求的能力,第二层次是各学科共同需要努力,第三层次是创造力,各层次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知识既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又是培养能力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本着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精讲多练,注意创造和实践”的原则,要立足于知识,着眼于能力,做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相结合,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是课堂的主体,不能颠倒。现在我们的课堂是教是主体,知识的灌输,学是被动的,课堂的是接受知识的阵地。教者倾其所有,毫无保留;听着开动大脑,加速运转,思维僵化,没有创造。知识点来不及消化,囫囵吞咽。
3、教知识和教方法相结合的原则。学会学习是未来社会对人的起码要求。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培养未来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要着眼于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坚持既教知识又教学法,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训练,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老师要做出科学学习方法的示范。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思维,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人们学习要掌握理论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是不完全的知识,还要在实践中运用检验,才能成为完全的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课堂教学设计既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出发,又要密切社会生活实践;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
5、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课堂教学活动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课施教,因需施教,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但重视智力因素的传授,还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来培养学生。注重情感、能力、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依据全体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设计组织教学,使其符合学生的认识和心理发展规律,又要通过设疑、讨论、提问、练习、复习、巩固、布置作业等环节使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得以充分发挥。
设疑的问题要有价值,不能随便一问,学生答一通,浪费时间;讨论要真讨论,避免你一言我一语,表面看起来气氛活跃,欢声笑语,最终没有结果。提问要有层次,不能以优概全。
二、、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要求明确、重落实,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整体功能,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教育。
2、课堂结构合理,主次分明,层次清楚,疏密恰当,容量适中,教学过程有张有弛,具有节奏和起伏性。根据学情创造性的灵活使用处理教材。
3、知识讲解准确、明白,知识结构清晰、完整、重点突出,提倡精讲多练,落实“双基”教学。杜绝科学性错误。
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双基教学是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学法为基础,注重教法,具有启发性、问题驱动性、示范性、层次性、巩固性特征的一种教学模式。
4、讲究教学方法,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讲课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思维,在掌握知识和基础上,学会思维方法,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创设学生参与活动的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脑等多种器官协调活动,注意发展其多向思维。
6、尊重学生个性,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具有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能在指导过程中突出科学性,创造性和生成性,并形成自己的指导风格。
7、讲究教学艺术,教态自然,做到声情并茂,教学语言要规模、生动,板书要正确工整,演示操作要规范、熟练,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求知气氛浓郁。
学校应建立健全听课评课制度,定期进行教学观摩活动。学校领导和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经常听取学生和学生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及时改进教学。
三、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环节。备课有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备课首先要领会新课程标准,运用新课程标准理解、把握教材,用新课程理念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要求一课时一教案,无教案不上课。教案要有教法和学法指导,目的明确,重点突出,难点有突破方法。要有科学的、明确的授课过程。有必要的电教手段,有课堂提问、板书、实验、图表、课后作业等内容。具体要求是:
1、学期初备课组和每一个教师要做好学期备课,制定全学期的教学计划,该计划要确定学期教学要求和基本内容,做好课时分配,明确思想教育和教学重难点。
2、每教一单元前,适时做好单元备课,明确单元教学目的、要求和重难点,理清单元知识结构,安排单元教学计划及单元检测习题。
3、课时备课一般要提前一周完成,并写好课时教案。课时备课要领会课程目标、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手段。备目标
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编排体系和知识结构,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学习态度、知识基础、认识结构、思维方法和疑点、难点所在,从课标、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出发,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进行思想教育等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备教材:
(1)了解所教教材的全貌,掌握全册教材的目的、要求、“双基”、“能力”、“思想教育”的重点、难点,体会编者意图,加强教学预见性和计划性。
(2)每课的教学要求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使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运用哪些教学方法,训练什么能力,哪些思想教育,达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要精心设计好板书,讲究教学语言。备学生:
(1)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掌握知识和基础情况。
(2)针对学生的实际制定教学方案,充分估计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应变措施。
(3)根据班级学生实际,课堂教学的知识密度与训练能力的难度以及习题的份量要适当。
(4)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备方法:
(1)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改革课堂结构,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组织课堂教学,达到课上培养能力的目的。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要特别注意运用实验、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探索如何指导学生自己学习,注意发现和推广学生较好的学习方法,经常指导差生改进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4)注意积累资料,善于博览,努力学习,借鉴一些优秀的教材、教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备手段
要认真选择恰到好处的教学手段,音像材料、软件要提前制作,教学图表、实物教学、实验用品等要在课前做好准备。
4、实行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制度。坚持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充分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和新任教师传、帮、带作用。思想引领,多种思想的融合。
5、认真写教案,做到一课一案,学校要建立健全检查和交流教案的制度,坚持杜绝无教案上课的现象。对教案的基本要求是:
(1)有教学目标要求。分别写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等方面的目的要求。
(2)有教学的整体设计。教学过程各环节层次要清楚。
(3)知识要点、知识结构明确清晰。思维和能力的训练要点要详细。
(4)运用主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案上要有所体现。
(5)教学过程中的提问、例题、习题要有答案;
(6)教案书写要认真、规范,字迹要工整。教师绘图必须用绘图工具规范制图。⑺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四、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
布置作业是教师巩固课堂教学,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转化为技能的重要途径,老师必须具有设计、指导和批改作业的基本能力。具体要求是:
1、作业内容符合课标和教材要求,有利于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2、作业份量生难度适当,课堂作业要占一定比重。
3、作业类型多样,不要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更不得以多留作业或以重做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4、对各科作业格式要规范要求。严格要求学生按时、正确、整齐、独立完成作业。对学习较好的学生适当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补充作业,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必要的辅导。
5、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及时、认真批改。提倡课内作业随堂批改。批改符号要规范,批语和批改日期书写要明了工整。老师不得把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学生。
6、批改作业后要抓住优点和缺点及时进行讲评。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带有共性的问题要在全班学生中进行分析和解决,个别问题可单独指出,并督促学生及时改正。
五、教师进行辅导的基本要求
课内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包括弥补个别学生学习缺欠和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欲望。要求教师具有关于分析学生学习情况,采取灵活的形式,及时进行辅导的能力。具体要求是:
1、教学中要承认差别,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的情况,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辅导内容与形式。
2、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答疑,要做到“五定”,即定对象、定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措施。
3、对因事因病缺课的学生及时进行补课。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提供拓宽加深的学习内容和发挥特长的活动形式。
5、辅导学生,不仅重视知识上的查漏补缺,还要进行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激发兴趣、培养良好习惯、规范书写做题格式、培养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指导和教育。
六、成绩考核的基本要求
学生成绩考核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效果反馈和促进教学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要求教师具有科学命题和评价学生成绩的能力。
1、将新课程理念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考试命题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根据新课程标准,不出偏题、怪题,试题的难度和数量要适当;试题的表达语和指导语要清楚;试题应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既有基础知识的考核,又有基本能力的考核;试题的答案要明确、具体,评分标准要准确、肯定。
2、每次考试老师都要及时批阅试卷,进行质量分析,并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共同认清教学中的成绩和问题,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