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摘 要 众所周知,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都各不相同,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性上的差异,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更是如此,数学的学习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都各不相同,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能够很好地运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去。文章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2-0176-01
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能顾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很强的激励作用。以下,本文将详细阐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对学习基础进行分层
教师在开始数学的教学活动之前,应该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进行分层,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分层备课。教师可以一开始用一场摸底测试来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但是前提是测试的难度要适中,符合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然后,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定位学生的数学基础,再根据不同层次的水平,将学生进行分层。但是,并不意味着只是简单地将学生分成优、中、差几个等级,分层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寻求一种最适合的学习模式,激励学生进步,弥补自身的不足,增强学习的自信和成就感。分层之后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备课,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案。
比如说,在学习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混合运算》时,需要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知道正确的运算顺序,学习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试题。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就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对数字运算规律掌握得比较牢固,相应地在运算过程中可能会运用到一些运算技巧,使运算更加简便,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部分学生设计相应难度较大的计算题练习,对这类学生来说也会更加富有挑战性;那么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只需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就可以,题目设计不需要太多?化,能够让学生熟练运用计算规律就好。如此以来,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都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二、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
在了解了学生的数学基础进行分组之后,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教学要求是不相同的。基础好的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强,能够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并且十分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可能思维比较局限,通过不断地模仿学习解题思路。自然对这两类的学生我们不能够设置同样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标准,如果只考虑基础一般的同学,那基础较好的同学将难以得到提升,并且会逐渐失去兴趣,这样的数学学习不具有挑战性;如果只考虑基础好的学生,那么基础一般的同学将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很可能逐渐失去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对两类学生分别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才能够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比如说,在学习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倍数和因数》时,基础一般的学生则只需要能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基础较好的同学则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方法论,并且还需要记住常见数字的因数和倍数。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课堂游戏,给每一个学生的座位编序号,然后宣布游戏内容:①座位号是5的倍数,②座位号是36的因数,③座位号是48的因数,④座位号是1的倍数……看谁反应较快。
三、对学习方法进行分层
在学习方法方面也会有所区别,普通的学生作业练习应该以课内习题为主,教师应该更多地去为他们讲解和巩固基础知识;而基础好的同学,在完成书本的学习之外。课后练习更加应该注重课外拓展,采取自由式的作业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实践性。
比如说,在学习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要考虑到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采用比较形象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用可以观察到的实物来进行知识讲解,运用数学模型来让学生形象地体会平行四边形的稳定性,纸质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可以剪切拼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其面积的计算公式;而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则可以在学习完基础知识之后,做一些公式应用的练习,设计一些组合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寻找解决问题的角度,锻炼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况且分层教学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来,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习进步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张玉峰.浅论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兴趣的培养与发展[J].新课程(下),2014(08).[2]王娟.综合评价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育探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06).[3]汤胜国.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思维与智慧,2016(26).
第二篇:分层教学探索与实践
“分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标》强调:教育的宗旨是充分调动学生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强调学生的“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传统的大班额教学体制下,每个班级的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知识能力、个性差异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一切势必会产生好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均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习惯养成受到严重的挑战。学习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参与体验的程度大相径庭,很难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而且,学生的个性差异难以兼顾,正是考虑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学校提出了分层教学的设想,研究探讨如何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推进、整体提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信心,看到希望,主动学习,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实现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的教学要求,从而大面积提高班级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他主张“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分层教学正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确保教学活动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向前推进。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认真分析研究,实施科学分层走班。
认真分析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A、B层次。A组为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的学生,在A班上课,B组为相对各方面较差的学生,在B班上课。这一工作可在开学初,结合上学期期中、期末考试英语成绩总分进行。
分层原则: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随着学生情况的改变而改变。
(二)、落实分层思想,优化教学环节
1、备课。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2、课堂教学。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区别对待。对优生以鼓励创新为主;对中差生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为主。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在问题设计上要有梯度,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作业。学生作业分必做、选做两类。必做作业A、B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和内容设计的、基础性的习题。选做作业主要指拔尖提高题,根据A班学生学习水平设计,要求A班必做。鼓励B班学生去做,但不强求。
4、评价:在作业批改,学期总评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B班学生主要是表扬,不断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采用激励性评价,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班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5、辅导:对A班学生的辅导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注重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并进行拓宽、提高,充分开发其学习的潜能;对B班辅导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和基本的题型的解决上,以打好基础为目标。在辅导形式上,除采用教师个别辅导外,还可成立课外兴趣小组,互助小组等,开展互帮互学,使学生整体优化。
(三)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15年3月—2016年3月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讨论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制定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成果形式: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5月—2015年12月)
对课题开展实践研究,探索分层教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评价和课后辅导等方面进行一一探索、实践、改进、总结提高,完善分层教学的实效性和时效性,通过观察、调研、问卷、成绩分析等手段反馈信息,总结本阶段研究工作,撰写阶段研究报告。成果形式:课题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完善、提高和结题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3月)汇集整理各项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申请结题并完成结题工作;专题上传ftp,形成资源共享。
四、主要结论
走班制分层教学在初二年级推行了一年,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两极分化进一步加深,学困生人数呈现井喷式增长,学生的厌学情绪呈流感是蔓延,学生的浮躁心理日趋严重,以上种种问题的出现,无以不昭示了分层教学模式探索的失败,我与同课头老师认真分析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五、课题效果体会
首先:分层教学加大了老师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备课环节花费更大的力气,因为需要分层备教材、分层备学生、分层备教法;B班因学困生扎堆,课堂管理难度大;A班学生和科任老师的距离感十分明显,老师作业的检查督促难度加大。
其次:学生问题愈来愈额突出
学困生人数急剧增长。走班后,学困生集中到B班,原本并不熟悉的问题学生,一下子就融合到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模仿,相互标榜,相互蚕食。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了。于是,差生人数呈现井喷式增长,于是,学生的厌学情绪就像初秋的流感,一发则难以收拾。B班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自己英语不可能学好,失去学习的信心,产生厌学、弃学现象.课堂听讲失去兴趣,影响课堂秩序、作业不完成或应付完成,一副破罐子破摔的的样子。最终分层的目的没有达到,反倒助推学困生面的迅速增大,助推了两极分化的加剧,尤其对B班学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我觉得,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出发点绝对是好的,但是,的确不太适合初中学生,因为他们年龄太小,缺乏足够的定性和韧性,缺乏必要的正确与否的判断力,缺乏是非观念。
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大。A班学生无论是课堂纪律,还是课堂效率都最好的,无任何干扰的;无论是老师知识拓展的难度、广度还是深度,都是一路领先的,而且会越走越快,越走越远,能真正做到:师傅引进门,修行个人做。一切都是良性发展的。但是B班情况却恰恰相反:课堂上,问题学生相互影响,相互蚕食,学习效率越来越低;老师为维护课堂秩序,挤占了越来越多的教学时间,教学的难度、广度与深度依次下降,长此以往,两极分化无可避免的加大。从两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可以验证,差生面在进一步增大,每班不及格的学生从最初的10名,到20名,如今已经发展到40多名。数字显示:分层教学将近一半的学生推进了学困生的深渊。
学生的浮躁心理日趋严重。由于走班,学生背着书包穿梭在不同班级之间,不同座位之间,同桌的面孔不停的变换着,也不断的要适应着不同性格的同学,甚至老师。每每走班时,上课前,教室必定一团糟,等彻底安静下来,两三分钟已经过去了。而且,对于学生的问题,老师没有办法进行课后辅导,或是批评矫正,长此以往,增加了学生的懈怠心理,浮躁心理潜移默化的滋长。
分层教学推行到今天,或许有诸多理论上的优势,但其中的弊端也已经暴露无遗。而且弊端远远多与优势,尽快放弃分层,让学生回归正常的教学环境,是我们老师的深切期望,也是学生的长远发展的需求。
党月娥
2016.1
第三篇:中职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不断深入与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得到飞速发展。各大高校逐渐实施大规模扩招,普高热愈发流行,直接导致中职学校招生源数量与质量的直线下滑。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父母多在外地打工,很少有时间与精力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上下工夫,使学生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基础较之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差。针对这一问题的出现,相关教育部门与人员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丰富与完善教育教学方法,如分层教学、自主合作学习等。对此,本文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对如何在中职数学中全面贯彻分层教学作探索,以期帮助广大中职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职学生 数学教学 分层教学 探索与实践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将不同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有效分层,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实践研究表明,在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分层教学是符合教学国情与学生学情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重视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的传授,而且结合与关注了学生已有认知体验,因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与自尊心,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在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分层
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明确指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发展的人。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根据教学大纲、学科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制定了适应不同群体学习与发展的教学目标,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根据中职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与实际情况,可将教学大纲中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分为A、B、C三个大层次的教学目标,即选择性目标、共同性目标、基础目标,要求A层次的学生具有分析与综合知识的能力;B层次的学生能够自主理解与解答课本例题,能做一些基础、简单的新题;C层次的学生能够模仿基础例题,解决好课堂上与课本中的练习题。同时还要对这三种学生进行不同的思想教育,注重提高A层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他们的求知欲与自学能力;对于B层学生,要着眼于基础知识的领悟与运用,以扎实学生基础,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对于C层学生要强调对知识理解与记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自尊心,缓解学生畏难情绪,使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做到了教学目标分层,才能有效实施分层教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中职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的分层
数学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知识运用与逻辑思维能力,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不注重学生数学技能的训练,将不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加之中职学生具有思维散漫、有意注意时间短等特点。如果没有一定的课堂练习学生很容易出现注意转移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课堂技能训练是学生理解与掌握数学学习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中职数学课堂练习的具体设计中,教师应当进行分类与分步教学,紧密地将课堂练习与内容讲解相结合,让学生能在课堂练习中加深与巩固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课堂练习设计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群体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堂练习。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而言,主要锻炼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对这部分学生的课堂练习设计中要突出基础性与简单性,如:“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课堂练习中,教师可以多设计以考察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与定义域为主的练习题,此外课堂练习的训练频率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要增加其课堂训练的频繁性,强化学生的有效记忆。值得注意的是,课堂练习的设计应当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有能力、有信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价的分层
在中职数学分层教学中,分数不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标准,而应当强调评价的多元化与多样性。因而,在中职数学分层教学中要善于建立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要将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与开放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与挖掘学生的特殊潜能与存在问题。中职数学教师要及时收集与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与自我评价,做好单元记录,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确保教师与学生的相互进步与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多元化评价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情况,最大限度地a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强调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同时也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距离。为了适应中职数学分层教学需要,考试内容应当全面具体,有一定广度、难度与深度,试题的设计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既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而提出的一种以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模式,既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又体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注重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让不同群体学生的德智体美都有所发展。实践证明,分层教学是中职数学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张英丽.中职数学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10.[2]翟倩.中职数学分层教学模式下生活化策略的探索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3]林建书.中职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5,A3:52-53.[4]廖宗明.中职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1,72:87-88.
第四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邵岗中心校
潘红霞
摘要: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特别是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95%以上的小学生进入了初中,而初中毕业生大约只有1/3能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2/3的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即使升入高中的比例增大到1/2或4/5,仍然需要从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上全面考虑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以便更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而不应仅仅局限于适应升学的需要,为此,根据我从事数学教学多年来的经验,对分层教学作粗浅归纳。
关键词:分层教学
目标分层
问题分层
练习分层
评价分层
辅导分层
一、问题的提出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后一方面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因此同一教学班的学生尽管他们处于同一年龄段,受到几乎相同的教育;在许多方面有共同点,但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其中在数学、英语学科体现尤为明显。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也势必造成学生参与能力的差异,另一方面传统教法受大教学班、课时45分钟时间等限制只能照顾中等学生。采用一种教法、一种作业和一种评估测
试而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必然不能照顾各个层面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全面具体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大纲》要求既要有层次、有步骤地搞好面向全班学生的集体教学,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提出不同的标准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势在必行,目前分层教学的模式主要是两种:班内分层、年段某些学科的分层。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分层教学既是教学指导思想,又是行之有效的具体教学措施。在实验教学中,我主要思路:
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进行的主线,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省编义务教材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教科书中的正文、练习题、复习题A组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而“想一想”选做题、复习题B组属于较高要求是为程度较好的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装实际出发,同时要体现大纲基本要求,可以分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类。如在“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制订的教学目标如下:
基本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看着图形正确叙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重要性质;
(2)使学生能够直接应用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重要性质求解一步的计算题。
较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解典型的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使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问题的一些常用技巧,会添加辅助线和用分析法去寻求难题的解法。
要求A类学生达到“较高教学目标”,做相应练习,C类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B类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较高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提问、设问要有层次性、针对性。
课堂提问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能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乐趣。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用权不同层面学生学有所得。对于基础题总是
先让C、B层学生回答:对于逻辑性强、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则由A层学生回答,这样既能使用权提问有普遍性、针对性;同时采用四人小组集体讨论并由C层学生回答的方式激励各组相互竞争,增强他们的信心;特别是C层学生有了优先回答的机会同时得到了同组学生的帮助,以及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大激发了他们对学好数学的信心,由于A层学生负责本组的讨论、学习并对C层学生的指导与帮助他们感到有压力也决不敢放松,从面能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3、作业练习分层
(1)作业分必做和选做,否则会加重学生装课业负担、加重抄袭现象,作业本必做、同步选做、练习卷选做,并注明A、B、C。保证练习题效益;同时每周也可增加一些智力题、创造性作业供有余力的学生去做。
(2)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两类或三类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其中一或两类。两类题一般分基本题和提高题。
4、测试、评估分层
测试是对教学方面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达标、检测功能、矫正强化的功能、层次反馈功能等。我校实验班考试采用一卷盖三层,严格按ABC提早命题,A组全做、BC组折算后仍为满分、同时改革成绩册。这种分层命题多能化测试既不会使差生考得“灰溜溜”,也不会把优生考得“轻飘飘”。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某些C层按传统的评价方式永远是不及格的,采用A、B、C分层试卷后可考到及格乃至80分以上,达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这大大激发了
C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鼓励B层学生向高一级努力,A层学生采用相互竞争与目标达成与否,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气氛。
5、课后跟踪辅导具体化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分层教学重要的一环,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有效措施。
(1)加强C层辅导,促差转优。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或者说实验的关键是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水平。为此在辅导中首先要尊重他们人格、采用作业过关法、作业面批,成立课外补课小组等形式,及时做好矫正和补救来消除他们学习上的障碍,同时利用四人合作小组学习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2)强化A(B)层辅导,促优拔尖。对B层学生建立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活动,加强变化题指导;对A层学生成立数学兴趣小组通过各种活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加强竞赛辅导,发展其个性特长,A层同学间开展数学对抗赛;同时使他们成为一名数学“小教师”协助教师做好辅导工作。
三、实验结果与反馈
(一)强化了学生主体作用
分层教学的落脚点是建立在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只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分层教学中就能事半功倍,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听课、练习、作业测试等环节学习知识并在课堂上找到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同时结合四人学习小组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尤其是C层学生)改变了以前有少部分参与而大部分学生做“观众”的课堂
氛围,进而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二)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特别强调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师生之间要努力建设融洽的双边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兴趣、良好的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都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条件,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耐心指导学生,要经常对他们讲“你行,你有进步”;包括在作业中、测试时的评价语要以激励为主,这一切都可能成为他们学好数学的动力。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做好分层教学是实现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重要保证。当然实行分层教学是一项整体教育改革,需在数学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让分层教学更趋科学化、合理化。
第五篇: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教育理念,即人人数学观,它体现了数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地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发挥他的才能,获得他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
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遵循这一教学理念,又因现行的教学方式从教师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学生基础知识、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等差异,不能实现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的一些探索。
一、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存在着个体差异
1.智力差异。每个学生因为遗传基因的不同,智力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愚钝,有的人形象思维强,有的人逻辑思维强,有的人记忆力超人,但推理能力较差,有的人记忆力较差,却推理能力过人。
2.学习基础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小学状况不一样,有的学生数学十分优秀,有的学生数学学习基本还没有入门,两极分化相当严重。
3.学习品质差异。有的学生学习数学十分认真,有一套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学得轻松愉快;而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入门,数学学得十分艰难,部分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
正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这些个体差异,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给我们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困难,课堂上要求太高差生跟不上,要求太低优生又吃不饱,教师处于一种“首尾不能兼顾”的两难尴尬境地。所以我们要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接受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理念
分层递进教学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以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尊重和发展。
三、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
1.学生分层原则。学生分层主要参考学生成绩、学习状况和学生分层自愿。我们首先按学生成绩给予所有学生排序,分出理论上的ABC三层,然后每个学生填写分层自愿,并说出其理由,我们将理论分层与学生自愿不相符的学生征求原科任课教师意见,进行必要调整。通过权衡,对不能按自愿给予调整的同学,及时耐心地做好其思想工作。
2.分层教学动机。分层教学就是及时让学生清楚自已的数学学习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各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且与其基础相适应的教育,获得相同的发展权利,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对A层学生突出了个“扶”字,让他们学会数学,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对B层学生突出了个“推”字推他一把,让他在数学学习上尽快上路,对C层学生突出了个“激”字,激励他们努力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3.教师配备原则。分层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快慢班办学理念,即用最优秀的老师教最好的学生,最差的老师教最差的学生。三个层次的学生得到的教育应该是平等的,他们在数学上求进步的要求应该得到平等的满足。因此我们根据三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以及实验组三个教师的优势进行配备。一般安排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富于管理经验的老师任教A层学生,安排对课本知识研究较深且善于带优生的老师任教C层学生,二者兼而有之的老师任教B层学生。这样既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也可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4.课堂标高设置。因为学生层次不同,数学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各个层次的课堂教学标高不可能一样,每个教师悉心研究所教层次的状况,再确定每节课的标高,让不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对A层学生主攻基础,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并不可怕,自己原来也能学好数学;对B层学生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其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对C层学生打好基础仍是关键,但重点是培养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5.动态管理原则。学生所在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学生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对学生实施动态管理。有学生申请,每个实验组三个教师协商,对学生所在层次随时进行调整。其目的有二:一是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心理需求,把学生尽量调整到他比较满意的层次,二是在实验中极易出现的“退步无所谓”心理。
总之,分层教学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一是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从模糊走向清醒;二是打破了“优生差生一锅煮、优生差生无法在课堂兼顾”的教学困境,每个层次都可以根据本层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和课堂教学标高。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受到与其相适应的教育,不同的层次的学生都能听得懂、吃得饱,为每个学生都创造了进步的机会;三是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可以把不同类型的老师安排到适应其教学特点的层次,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特长;四是促进了教师在教学中相互的协调配合,提高了教师合作交流意识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