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单元备课
第11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单元备课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章在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以及七年级下册“直角坐标系”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和中心对称,探索他们各自的基本性质。通过在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沿坐标轴方向经过平移后对多边形的顶点坐标的探索,体会顶点坐标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在直角坐标系中,能写出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沿一条坐标轴或依次沿两条坐标轴平移后顶点的坐标,并知道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体会图形顶点坐标的变化。
3、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4、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图形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
5、探索线段、平行四边形的中心对称性质。
6、认识和欣赏平移与中心对称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感受图形变换的美学价值。
7、结合本章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感悟抽象、归纳、演绎、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
三、教材重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平面图形平移、旋转、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直角坐标系中平移前后多边形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空间观念的培养,从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观点发现和分析问题(2)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推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3)认识图形在全等变化下的不变性 关键:(1)为了概括和理解平面图形平移、旋转和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教师要按照教科书的设计,组织好学生的实验与探究活动,引导他们正确地进行操作、思考与合作交流。
(2)注意区分中心对称、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等相近概念,认识“中心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而言的,是这个图形本身的属性,而“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两个全等图形之间的一种位置关系。
(3)用图形的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问题,能根据需要找出图形变化中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以及不变的数量关系、位置关系。
四、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共10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11、1 平面图形的平移
3课时 11、2 平面图形的旋转
3课时 11、3平面图形的中心对称
2课时
回顾与总结
1课时
共计9课时
五、教学建议
1、重视对学生空间观念形成和推理能力的评价
2、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3、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评价。
4、重视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评价。
第二篇:图形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图形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课题: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平移和旋转是新课程标准为了加强学生空间观念培养而新增的学习内容。因为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所以我认为小学二、五年级学习“平移和旋转”知识的衔接点在于活动。通过活动完成“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可以达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做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做是旋转现象。
课题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直观区别平移和旋转的区别。
2、通过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并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3、能在方格子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4、在操作中加深去旋转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
1、知道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
三、教学难点:
能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0 后的图形。
四、课型和教具:
新课;钟表、风车、图纸。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感受平移与认识旋转的含义及旋转方向和角度
1、理解旋转的含义 师:电梯的上、下运动属于平移现象,那么钟面上的指针不停地在转动是什么运动现象?
出示教具钟表实物
师:演示钟表旋转,指导学生理解“顺时针”、“逆时针”方向。
师:请同学们观察钟表的指针,描述指针从“12”到“1”是怎样旋转的?(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30°到“1”)师:演示指针由“1”到“3”。
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到“3”)师:演示指针由“3”到“6”。
学生反馈:指针从几开始?是绕哪个点旋转的?怎样旋转?旋转了多少度? 总结:指针从“12”到“1”、由“1”到“3”、“3”到“6”„ „不停地转动,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旋转。
2、认识旋转的三要素
旋转点:图中的指针绕着点O转动,点O就是旋转点。
旋转方向:把钟表上指针的旋转方向称为顺时针,与钟表上指针的旋转方向相反称为逆时针。
旋转角度:指针从“12”到“1”,指向“12”的虚线指针和指向“1”的实线指针可以看做对应线段,它们之间夹角的度数就是旋转角度。
老师板书
3、明确旋转的叙述方法
师:在叙述物体旋转时,应说出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老师板书
<2>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出示教具风车
1、师: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有什么变化?
师:风车有4片叶组成,它绕点O旋转。观察风车的旋转,说说风车每次旋转的角度和风车旋转后三角形的变化。
2、旋转的特征
学生反馈: 风车是怎么旋转?旋转中每个三角形是如何运动?旋转后每个三角形是如何变化?
师:风车上的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又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但旋转前后每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发生改变,只有位置发生了变化,这就是旋转的特性。
老师板书
<3>在方格子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的方法
1、分析题意,明确要求。
2、操作过程
指名说说画的步骤、要点。(首先要确定它围绕的点,然后找到这个图形旋转90°后各个点的对应点,对应点与点O所连线段的夹角都是90°;对应点到点O的距离都相等,最后连线。)
3、学生独立画图,老师巡视指导。
4、展示作品,交流画法。
5、总结画法。
①、找出图形的几个关键点,根据旋转方向,在线段某一侧借助三角板作垂线。
②、从旋转点开始,在所作的垂线上量出与原线段相等的长度。③、顺次连接所画出的对应点,就得到旋转后的图形。
老师板书
<4>、联系生活,巩固加深。
(一)图案欣赏:
1、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课前老师收集的几幅图。(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略)
2、我们欣赏完了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3、小组交流。
六、布置作业:
1、调查身边哪些图案利用了所学的图形变换规律?
2、利用平移或旋转设计一幅简单的图案。
七、拓展提高
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1、2题。
八、课后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什么?平移与那些要点和特征?简单图形旋转90°的方法掌握了吗?同学们能利用平移或旋转设计一幅精美的图案吗?
九、教学反思: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新教材的特色也是亮点之一,但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不重视它的教学,更有甚者几乎将其一带而过。这是教学上的一大失误。数学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促进学生智慧和潜能的发展。象本节课就达到了寓教于乐、启智于动的目的,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活动中各显其长,各尽所能,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不仅加深了对平移和旋转特征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篇:浅谈图形平移与旋转概念的教学
浅谈图形平移与旋转概念的教学
从生活来看,小学生已经接触到了大量的物体、图形的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变换现象。例如,电梯、地铁列车车厢在平行移动,时针、电风扇叶片在旋转,许多动物、建筑物具有对称性。这些现象为学习图形的变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现实背景。反过来,学习一点图形的变换知识,也有助于更好地观察、认识周围生活中的这些现象。
从年龄特征与认知特点来看,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心浓厚的阶段,通过图形的变换可以引出无数美妙和图案,使数学更生动地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从而诱发学生主动探索奥秘,激励他们用图形变换的观点去审视周围的事物。因此,尽管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都不要求从比较严格的几何变换定义出发来研究变换的性质,但为了搞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有必要较透彻地理解图形变换的有关概念。
通俗地讲,所谓平移就是将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所谓旋转就是将一个图形绕一个顶点转动一定的角度。这样描述,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对教师来说绝对是不够的。请看一个案例。
在一堂教学“平移与旋转”的公开课上,老师创设了一个玩游乐场的情境。当讨论到摩天轮的运动时,起初同学们都认为是旋转。不料一位同学执著地要求发言,他说:我坐过摩天轮,我坐在上面始终是头朝上、脚朝下,所以我认为是平移,不是旋转。大家一时都愣住了,教师的对策是让学生小组讨论。这下热闹了,有的同意,认为人的方向没变;有的反对,理由是人在转圈。直到下课都没有搞清楚是
平移,是旋转,还是两者都不是。课后,前来观摩的教师也都议论纷纷,多数认为坐在摩天轮上的人与坐舱的运动不是平移,也有少数认为是平移。是否是旋转呢?同样也有两种意见。由此可见教师自身搞清楚概念是十分必要的。
这里,把最主要的概念与性质尽可能以浅显的方式描述如下。1,什么是变换?
一般地说,所谓变换是指某个集合中符合一定要求的一种对应规律。就图形的变换来讲,因为几何图形都是点的集合,所以图形变换可以通过点的变换来实现。如果一个平面图形的每一个点都对应于该平面内某个新图形的一个点,且新图形中的每一个点只对应于原图形中的一个点,这样的对应就叫做变换。
几何变换中最重要的是全等变换与相似变换。
能够保持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的变换就是全等变换。在全等变换中,原图形任何两点之间的距离都等于新图形中两对应点之间的距离,所以又称为保距变换。
能够保持图形的形状不变,而只改变图形大小的变换就是相似变换。在相似变换中,原图形中所有角的大小都保持不变,所以又称为保角变换。
在小学数学中主要引进了平移变换、旋转变换和轴对称变换,这三种变换都是全等变换。相似变换只是在第二学段中有所渗透,如学习比例尺时两个图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实际上就是一种相似变换。
2,什么是平移变换、旋转变换和轴对称变换?
先说平移与旋转。如果原图形中任意一个点到新图形中相对应点的连线,方向相同,长度相等,这样的全等变换称为平移变换,简称平移。也就是说,平移的基本特征是,图形移动前后“每一点与它对应点之间的连线互平行(或者重合),并且相等”。显然,确定平移变换需要两个要素:一是方向,二是距离。
如果新图形中的每个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一个点绕着一个固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相等角度得到的,这样的全等变换称为旋转变换,简称旋转。也就是说,旋转的基本特征是图形旋转前后“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并且各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的夹角都等于旋转的角度”。显然,确定旋转变换需要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与旋转角度。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前面的摩天轮座舱问题了。摩天轮在旋转,但上面的座舱及里面的人始终头朝上,脚朝下,是不是在平移呢?我们可以依据平移的基本特征,画出运动过程中任意两个位置上座舱上下问中点的连线(如图1),它们平行并且相等,所以是平移。
那么座舱及里面的人是否在旋转呢?依据旋转的基本特征,画出座舱下部中点与摩天轮旋转中心的连线(如图2),它们的长明显不相等。
明明摩天轮在旋转,而座舱与里面的人却不是在旋转,而是在平移,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摩天轮在带动座舱顺时针旋转的同时,地球的引力使得挂在吊钩上的座舱也在逆时针细微地转动,从而使座舱与里面的人始终保持向上的方向,并且座舱与人上的每个点都移动
相同的距离。其实,数学中所说的旋转、平移,主要考察运动开始、终止状态下两个静止图形对应点之间的关系,它与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转动”、“平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再说对称。对称是一个许多学科都在使用的名词,在数学上它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与对称有关的概念如对称多项式、对称空间、对称原理等等,都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概念。小学数学所讨论的,仅限于图形的对称,而且仅指平面图形关于一条直线的对称。至于图形的其他形形色色的对称,如旋转对称及其特例中心对称等,都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但是当学生提到这类现象时,如平行四边形(中心对称)、电扇叶片(旋转对称)等,教师不应断然否定它们的对称性,只要指出它们不是轴对称图形就行了。
如果连接新图形与原图形中每一组对应点的线段都和同一条直线垂直且被该直线平分,这样的全等变换称为轴对称变换,每组对应点互为对称点,垂直平分对称点所连线段的直线叫做对称轴。也就是说,轴对称的基本特征是,“连接任意一组对应点的线段都被对称轴垂直平分”。显然,确定轴对称变换的关键在于找到对称轴。
构成轴对称的图形可以是一个,通常就叫做轴对称图形(如等腰三角形);也可以是两个,通常叫做这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长方形)。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任何一个都可以看作是由另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变换后得到的。一个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看作以它的一半为基础,经过轴对称变换而成的。
我们也可以用更通俗的语言,对轴对称图形做出直观的描述:将一个图形对折,如果折痕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直线)叫做对称轴。当然这种描述偏重于图形性质的刻画,运动变换观点的渗透就不那么突出了。
在数学中,为了刻画平移的方向与距离,通常采用有向线段或向量,并放在特定的坐标系内讨论。为了刻画旋转的要素,最简捷的方式就是采用极坐标。因为图形的变换作为点与点之间的一种对应,要精确刻画它是离不开坐标系的。要是把图形的变换看作一种运动,同样需要参照系。事实上,过去把平移与旋转放在解析几何,主要就是这个原因。在小学数学中,讨论平移和旋转时经常利用方格纸,也是这个道理。
3,平移变换、旋转变换与轴对称变换有什么联系?
首先这三种变换都能保持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发生变化,这是它们最主要的共同点。其次,如果连续进行两次轴对称变换,在一般情况下:
(1)当两条对称轴平等时,那么这两次轴对称变换的最后结果相当于一次平移变换,平移的方向与对称轴垂直,平移的距离为两条对称同之间距离的2倍。简略地说,两次翻折(对称轴互平行)相当于一次平移。
(2)当两条对称轴相交时,那么这两次轴对称变换的最后结果相当于一次旋转变换,旋转中心为对称轴交点,旋转角度为两条对称轴夹角的2倍。简略地说,两次翻折(对称轴相交)相当于一次旋转。
上面两条结论是针对图形的一般情况来说的。有些特殊的图形,也可能只经过一次轴对称变换,就能达到平移或围转的效果。
例如图5中“带烟囱的房子”经过两次轴对称变换(对称轴平行,且相距4格),相当于一次向右平移8格。图6中“没有烟囱的房子”只要经过一次轴对称变换就相当于平移了。
此外,上面两条结论反过来同样成立。即一次平移变换可以由两次轴对称变换(对称轴互相平行)代替;一次旋转变换,也可以由两次轴对称变换(对称轴相交)替换。它们的运动方式不同,但效果相同。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些图案可以用不同的变换来生成。例如图7的四叶图案,其中的每一片叶,即可以由相邻的那片叶经过轴对称变换得到,也可以由相邻的叶片旋90°得到,或者由同一直线上的那片叶经过平移得到。
认识三种全等变换之间的联系,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在数学中研究图形变换的关注点,主要在于变换前后图形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其对应点的关系。
第四篇:数学3单元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反思
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教学反思
本单元把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本单元学生主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要点:会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会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由于在生活中有很多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实现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一、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现象。“轴对称图形”中的剪纸,“镜子中的数学”中的镜子,“平移与旋转”中升旗、房子的平移等等,使学生感受到平移、旋转与轴对称图形变换就在自己身边,图形变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平移、对称、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或对称图形。在课中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画一画”“做一做”等,这样在“做中学”,不仅使学生加深体验图形变换的特征,提高动手能力,而且为学生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想像提供了平台。
三、通过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中我们让学生欣赏、收集图案,引导学生发现美。让学生尝试设计图案,鼓励学生创造美,展示美,同时使学生体悟到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从而初步开成以简驭繁的思想。这样可以愉悦学生心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我们明显感到学生爱学数学了,学习气氛也浓了,学习效果也好起来了,再一次证明了“学习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学习素材,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感悟数学、体验数学、做数学。
第五篇:《图形的平移、旋转》教学建议
《图形的平移、旋转》教学建议
信息窗2——美丽的图案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两幅图案,分别是通过平移或旋转的方法设计而成的。给出这些图案的目的是通过研究画图案的方法,引入对平移与旋转知识的学习。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这些美丽的图案,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提出“这些图形是怎样得到的”的问题,并提供适当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体验,展开对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知识的学习。
“合作探索”部分共有两个红点问题。第一个红点是学习图形的平移。第二个红点是学习图形的旋转。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这个图形是怎样得到的”,教材提供了一种连续平移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图形平移方法的总结。
/ 7
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可以先出示情境图中的第一个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并提出问题“这个图形是怎样得到的”,让学生想象之后进行交流,发现这一图形可以由一个图形平移得到。然后教师可以提供相关学具与方格纸,以问题“如何平移可以得到这样的图形”作引导,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索,试着创作这样的图形。在随后的交流中,应让学生说清楚平移图形的过程,如:基本图形是什么图形?向哪个方向平移的?平移了几格?连续平移了几次?同时注意展示学生不同的想法与平移过程,进而师生共同总结出平移图形的基本方法,关键是找准对应点或对应边的平移格数。
第二个红点问题是关于图形的旋转的,教材提供了钟面和画有三角形的方格纸,引导学生借助钟面来理解顺时针与逆时针两种不同的旋转方向,并通过在格子图上旋转三角形得到图案,学习旋转的方法。
/ 7
教学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钟面上指针的运行方向,感知顺时针旋转的意义,并通过想象、动作演示等方式进一步掌握顺时针旋转的方向,在理解顺时针旋转的基础上引出逆时针旋转的意义;在将小三角形进行旋转日寸,教师可以出示要求:将小直角三角形绕。点顺时针旋转90°。先让学生想象旋转之后的图形,然后让学生在格子图上用直角三角形硬纸片试着旋转。预计此时很多学生不能把握旋转的要点,这时可以针对学生尝试中出现的问题组织交流,总结图形旋转的方法:①先要确定绕哪个点旋转;②确定旋转方向(逆时针还是顺时针);③确定旋转角度;④以一条边为基准开始旋转(一般以水平或垂直边为准)。在总结出旋转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再次进行尝试,将小三角形顺时针旋转90°,旋转3次,最后形成一个小风车。在完成图案后,可以再引导学生逆时针方向旋转90°,看是否也能得到小风车。
建议此信息窗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教学进一步认识平移的特点和图形连续平移的方法;第二课时进一步认识旋转的特点,学习图形旋转的方法以及综合运用平移、旋转和对称设计图案。
“自主练习”第1题是一道“一次性平移”的题目。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或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讨论平移的方法,即先找一个参照点或参照线段,再数参照点或线段的平移格数。
/ 7
第2题是一道“连续平移”的题目。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通过集体交流统一认识,重点交流数平移格数的方法。
第3题是用平移方法画图的练习。练习时,让学生先独立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再交流画法。交流时要着重交流找参照点或参照线段的方法。
第4题是通过生活实例加深认识旋转现象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物体是怎样旋转的,再完成该题,还可以多找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加深学生对图形的旋转的认识。
/ 7
第5题是平移与旋转的判断练习。练习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作出判断。如果有困难,可以提供学具进行操作验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6题是用旋转方法画图的练习。练习时,让学生先在脑海里进行构思,再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交流时,要说明画图的过程和方法。
第7题是通过旗帜上的图案巩固平移与旋转知识的题目。练习时,重点让学生说说图案是怎样通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 7
第8题是一道图形还原的题目。教材这样设计不仅能增加问题的趣味性,还可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感悟几何运动也是可以记录的,体验选取最佳方案的过程。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确定一个大概的还原路线,然后操作验证。再通过小组交流,进行比较,找到最佳方案。
第9题是运用提供的素材创作美丽的图案,进一步应用平移与旋转的知识,同时发展创新能力。
第10题是一道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综合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探讨。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根据点的个数将12个图形进行分类,然后依据点的位置进行判断。
/ 7
“我学会了吗”呈现了10幅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综合复习轴对称图形、平移与旋转方面的知识,用以考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掌握的情况。练习时,应明确要求,让学生在较充分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要组织好交流活动,通过自评和互评,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丰收园的评价提供依据。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