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应在传统文化中淘金

时间:2019-05-13 03:1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文教学应在传统文化中淘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文教学应在传统文化中淘金》。

第一篇:作文教学应在传统文化中淘金

作文教学应在传统文化中淘金

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中学 田伟 邮编061103手机*** 正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语文课程评价体系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和充实,写作能力的考核和评价占据着课程评价的重要位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在传统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应融于传统文化之中。

新时代的中学生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失去了应有的魅力。作为一名从教十多年的语文教师,深感传统文化在写作中魅力无穷。下面谈几种运用之法,供大家参考。

一、古诗句的借用

从孩子记事起,父母就开始教背古诗词;上学后,教师教背更多的唐诗宋词元曲。其目的在于让孩子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打好说话作文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好的古诗句巧妙地借用到写作中,能为文章增色不少。最常用的用法是在写作过程中碰到合适的语境,引用古诗句。如,表达豁然开朗的释然,用“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相思之苦的共勉,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抒发旅途之艰的喟叹,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其次,把古诗句借用到每段的开头,总领全段。这样,形式别具一格,意境优美,内容有铺排之势,美不胜收。曾有一名学生写了一篇作文,叫《走过四季》,描绘自己对一年四季的独特感受:开头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总述自己视角、感受的独特,然后分述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总领自己对百花盛开、大地穿上绿装的春季美景的喜爱之情;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总领自己对热闹、孕育希望的夏季的憧憬;用“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总领自己对成熟、收获、奉献的秋季的赞美;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总领自己对冰清玉洁的冬季的尊崇,最后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总结万物在四季尽情展示自己,奉献自我的精神,托万物言自己为人类贡献一生之志。这样的作品,怎能不叫人拍案叫绝?

其三,把古诗句作为作文主体部分的小标题。襄樊市2009年中考语文中,有一名考生就采用这种写法,题目是《我用心去聆听》,其四个小标题依次是“落红不是无情物”、“映日荷花别样红”、“采菊东篱下”、“梅花香自苦寒来”,该文受到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说它“思绪飞扬底蕴厚,诗句组合层次清”。可见,该考生把古诗句巧妙运用,使文章魅力四射,获得高分。

二、文言文的活用

学过文言文,我们就会深切感受到文言文的博大、精深。像《三峡》、《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这样的短篇,道出的却是无尽的美景,叫人久久不能忘怀。开国元勋毛泽东同志曾饱读诗书,得文言文之真传,他的《沁园春 雪》曾让天下文人折服,让万民传诵。我们不妨粗略玩味一下:写景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用语惜墨如金,意境雄浑开阔;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概括性强,且形象生动;点睛之笔“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质朴的赞语,激起了广大革命志士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情。

我们教学生学习文言文,就要像毛泽东这样把文言文融会贯通,活学活用,才能写出有丰富内涵的文章。当然,有些好的文言文名句,作文时语境所需可以直接引用。如“醉翁之意不在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苛政猛于虎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可起到言简意赅、语言丰富、形象生动的作用。

三、传统名人的引用

我国历代名人有许多是大家公认的某一方面的典范,所以引用到作文中是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千万不能忽视。

如:孔子的因材施教、不耻下问;岳飞的精忠报国;韩信的能屈能伸;屈原的爱国;文天祥的舍生取义;杜甫的忧国忧民;李白的旷达胸襟;刘备的礼贤下士------这些典范人物牢记在心,选材时信手拈来,说服力强,且生动形象,从此不用再愁作文难写。

四、经典名著的引导

我国古典名著当推《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四大名著,学生阅读之后收获多多。

我在此要教学生学习的是文章的选材和塑造人物。首先说选材:名著中的人物形象都是靠材料再现出来的,有顶天立地的大事,也有鸡毛蒜皮的小事,共同反映人物的多个层面。因此,教学生写文章选材时,大事有大事渲染,小事有小事用场。若一篇文章写多件事,则要注意详略得当;若只写一件师,则要写清其来龙去脉,挖掘其意义,给人警示。

其次说塑造人物:我这侧重教学生把人物写活的方法。所谓“活”,指描写的人物呼之欲出,有血有肉,形象逼真,仿佛从读者眼前立起来。把人物写活的关键的方法是写出人物独特性格特点,像《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个个美女,人人美的不一样;《水浒》中的108个好汉,个个英雄,人人英雄本色不一样。围绕特点,用多件事来突出再现,性格就鲜明起来,再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加以描绘,形象就会逼真。长期这样坚持写作,慢慢就会写出好文章来。

五、传统节日的启示

提起圣诞节、情人节,现代的中学生几乎是无人不知,但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却有不少学生不知道,更别说节日的意义了。因此,我国把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定为休息日,引导人们重视传统节日。作为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引导学生弄清传统节日的来历、意义,从中获得启示,然后把这些启示用于写作之中。春节是我国最传统的节日,引导学生体会:除夕之夜,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睦睦共庆一年的收获、畅谈新年计划、憧憬美好未来的那份情,那种幸福,多么值得我们大书而特书!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描绘的是清明节时的情景,要教育学生亲自去祭拜先人,缅怀祖辈,学会感恩,明确责任,发扬家族精神。这种真挚情怀写出来怎不打动读者呢?

一个节日,一种意义,一种情怀,我们若一一细加体会,写作的素材怎能不丰富,立意怎能不深远?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宝贝很多,我所谈到的只是皮毛,还有许多需要继续深入挖掘,真正让传统文化在写作中大放光彩。

第二篇:在细节中淘金

在细节中淘金

读《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有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校这次开展的读书活动,给我们每个人再次提供了一个增长知识、增进修养、增强能力的机会。通过认真研读《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我颇有感悟、深受启发。该书由浅入深,以详实的资料、生动的实例论证了“忽视细节代价高昂、注重细节成就完美”这一深刻的道理,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汪中求先生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所论述的,“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把小事做好的精神”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尤其他讲的:“做人不贪大,做事不计小”这句话,让我久久回味,铭记不忘。我国伟大的思想家荀子在《劝学》中讲道:“不积硅(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纳细流,无以成江海”。世间万物都是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一个人要做事情,也必须要从小处入手,从基础做起,精心的把握好事物发展的每个细节,从而保证结果的可控与效果的完美。

现实生活中,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的人却很少。这也正如书中所说:“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毕竟,再高的山都是由细土堆积而成,再

大的河流也是由细流汇聚而成.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先做好每一件小事,大事才能顺利完成。比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他只是看到了大家都知道的一个细节现象——苹果落到地上,于是把握住的细节就决定了结果的完美,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天生我才必有用”固然大气、固然豪迈,但我们更应该坚信:只有注重细节才能更好地反思过去,才能真正地把握现在、赢得未来。

教师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要让教学细节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有效触动学生心灵。在课堂上自己不经意间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句评价、一声激励都可能会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记得一名毕业的学生说过,就是老师对我的一句鼓励使我坚信我一定能行,所以我考上了高中。

“千淘万漉(lù)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要我们目光不移,只要我们静下心来,着重细节、看重细节、尊重细节,历尽细节的千淘,历经细节的万漉,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吹尽浮华之沙,吹尽功利之沙;在平凡、淡定中,淘出成功之金,淘出奉献之金,淘出灵魂之金!

谢谢大家!

第三篇: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

贵州省兴仁县大山中学黄国超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源远流长。提到传统文化,人们就会想到“天人合一”的哲思想;想到成熟、准确、丰富而优美的熟语;想到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更会想到“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的做人准则;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精华。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并非都是值得弘扬传承的,如:“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条扁担抱着走。” 的婚姻模式,就有悖于我国现行的《婚姻法》。所以,我们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时,更应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外来文化在中国不断传播蔓延,甚至泛滥,比如,大部分学生、社会人都迷上了过洋节,而淡化了我们自己的春节、端午节等等。传统文化作用在逐渐减弱,受到了空前冷遇。尤其在我们上语文课时,对传统文化基础知识方面很少涉及,或者基本没有涉及过,原因是害怕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是我们教学的思维误区。所以,我们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讲解一些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传统文化之美,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自觉地去继承与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养。

而语文恰好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是最具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她能涵盖伦理道德、艺术审美、哲学思想等元素,融载道、载情、载史于一体。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语文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现行中学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那些传诵已久、脍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神。因此,依据《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注重语言积累、感悟、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的同时,通过文化的感染、思想的熏陶、精神的提升,建构人文精神与人文性格,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地人生观,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我走上教师岗位即开始思考并努力付诸实施的重要课题。二十多年来,我在每天的语文教学中,从备课、上课、布臵作业等环节入手,寻求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争取在每一堂语文课上,都能有传统文化的影子,达到细水长流,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效果。现在,回顾自己所走的教学之路,谈一谈自己的得失成败,以之抛砖引玉。

一、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拓展传统文化的宽度

正如王尚文在《走进语文教学之门》里所说的“教师应该比学生更可教”一样,教师作为发展中的个体,不仅要着眼于知识素养的提高,更要把握人的发展的深刻内涵,为人的终身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为此,新课标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要广博,思维要灵活,师生关系要和谐。在新型的课堂中,师生的角色已经发生了质性的改变,学生的思想被进一步解放,质疑生问的方向更广,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如何调节教学方式,让教师游刃有余地驾驭新的课堂。而教学方法有效与否就取决于师生双方的人文素养的高低,而人文素养的提高则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语文课堂是渗透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而语文课堂就是学生培养、提高自己文化素养,丰满生命、锻造生命的乐园。所以,在语文课堂上不仅是要传授语文知识,更要注重渗透传统文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语文教学实际,创设必要的情境,给学生提供接触、感受传统文化的渠道,让学生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甄别、汲取,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文化,体验文化,规范自己言行举止。这样,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得到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最终,学生将获得一个灵秀、丰满的生命。

二、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所谓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内核,兼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酒令、歇后语等。要想把这些文化因素渗透、融入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实在不是一件容易事。本人是这样尝试的:

在备课时下足功夫。所谓备课是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我们要想在教授学生知识中渗透传统文化,就必须在备课时下功夫。要备课,首先要备教材,其次要备学生。备教材时,要弄清楚一篇课文有没有涉及传统文化的影子,又包含了多少传统文化的因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接触、感受传统文化;备学生时,要弄清楚学生现阶段所掌握的传统文化知识,知道什么样的传统文化要渗透,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已不需要耗费时间等。

在上课时做足功夫。所谓下足功夫,其实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显性教授和隐性渗透。显性渗透就是在学习课文时,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就在其中,是必须学习的一部分。例如,我们在学习高中语文必修课时,古文部分已然分开,即散文和韵文之别。

先说散文,散文大致分为:

论说文(如韩愈的《马说》、贾谊的《过秦论》等)

应用文(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等)杂记文(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等)史传文(如左丘明《左转》、司马迁的《史记》等)而如果从创作时间上划分的话,大致可分为: 先秦散文(如左丘明《左传〃曹刿论战》)两汉至南北朝散文(如王羲之《兰亭集序》)唐宋散文(如唐宋八大家作品)

明清散文(如归有光《项脊轩志》)

这些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散文,最终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之同时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的还有韵文,即诗、词、曲、赋等文体。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上,境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一般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选入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课的诗歌如《诗经〃硕鼠》《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压韵的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选入人教版初中中语文课本的诗歌如李白的《行路难》、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声”(燕乐)而创作的歌词,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脱离按曲拍谦词的束缚,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至今。

词,即宋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的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和苏轼的《水调歌头》等。豪放派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作词豪放、大气。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元曲起源于金、元之际民间流行的“俗谣俚曲”,因而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风味。

曲,即元曲,主要由杂剧和散曲组成。我们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课本主要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赋,主要是汉赋。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当然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汉赋也经历了汉赋、辞赋、俳赋和文赋等几个变体。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中像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属于辞赋,而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则属于文赋。

这些传统文化皆是显性教授的内容。那么,隐性的传统文化又在哪里呢?答案当然是在课文里。

归有光在他的《项脊轩志》中讲到“吾妻来归”。“归”是指古代女子出嫁。为什么叫“归”呢?唐代大学者孔颖达注疏说:“女人……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而且,称嫁曰“归”早在先秦时期就确定了。《诗经•周南•桃夭》有诗句云:“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归有光又在文中讲到“吾妻归宁。”“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诗•周南•葛覃》:“害浣害否,归宁父母。”朱熹解释说:“宁,安也。谓问安也。”即出嫁的女子向自己的父母问安。《左传•庄公二十七年》:“冬,杞伯姬来,归宁也。”杜预注:“宁,问父母安否。” 这就是传统文化。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有这么一句:“屈平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这短短的一句话就包含了两个传统文化的因子:古代官员的任免升降制度,和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古代官员的任免与升降,这里简单地讲。除、授、拜、封、召等都表示授予官职,如李密《陈情表》中讲到“拜臣郎中”“除臣洗马”等;还有转、调、徙、迁等都表示调动官职,如《张衡传》中讲张衡仕途“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罢、免、黜、左迁主要表示免职或降级,如上文讲到的“屈平既黜”等。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是当时著名的纵横家,他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确定“合纵”政策,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齐、楚、燕、韩、赵、魏在东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连横是强秦为了避免六国真正团结起来,自己孤立无援,就派张仪游说各国帮助秦国攻打其他弱国。后来的成语“纵横捭阖”就是由此而生。

不管是显性的传统文化还是隐性的传统文化,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努力让传统文化渗透、滋润我们的年轻一代。

不忘渗透传统文化的第二战场——作业。我们一定不能忘记,作业是我们渗透传统文化的第二战场。作业大致可分为平时作业和假期作业。平时作业除了考虑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之外,还可以借势渗透传统文化。在布臵平时作业时,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

1、古诗文的熟读与背诵。古诗文本身就是传统文化,或者是其载体,熟读或者背诵的过程就是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

2、作文的布臵与写作。

学生在写作文时,多多少少会引用古代名人的事迹或其诗句,而这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渗透。

3、成语的日常积累。

我们整日讲中考考题型,说成语是一种必考题型,想办法帮助学生学习和积累,但请不要忘记,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可见,成语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同时还是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

除了平时作业,还有假期作业。我们布臵假期作业时,已经并且还将如此进行下去,即让学生在假期中读一本古代名著(如《三国演义》),看一部高质量的古装电视剧,抑或让学生体会春节的习俗,看一看挂满街头的灯笼,抄录并仿写几幅对联等等,相信传统文化不知不觉中浸入学生的头脑和思想意识当中。

4、重视书法教学,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用筷子吃饭,用毛笔写字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书法艺术,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汉字构型中表现出来的对称、平衡、流动与形象四种美,书写过程中的动态美、新鲜美,使中国书法成为具有图像性美感的艺术。放眼世界文字,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字像汉字那样可以独立发展成一门享誉世界、博大精深的艺术。

四、做渗透传统文化的主要使者

其实,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还需依靠教师的推进和落实。教师就是要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要渗透传统文化,语文教师当仁不让。而要做好这个艰巨的工作,首先需要高度的责任感。没有责任感,为教书而教书,或是为高考而教书,语文教师就成了一个狭隘的工具;有了责任感,语文教师才能勇于贯彻传统文化的精神,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其次,需要自身素质的提高。俗语说,要想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要想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我们语文教师的自身文化素养必须达到一定的高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民族文化的传承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语文教学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职责。事实证明学生对传统的东西不是不感兴趣,而是因为缺乏生动有趣的形式让他们接受,也缺少参与感受民族文化的机会和氛围。只要引导得法注意营造“书香校园”及“书香氛围”,学生一定会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语文教师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吧。常言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力量是伟大的,教育者的责任是重大的。我们要以忠诚为信念,以模范为榜样,以责任为准绳,以创新为追求,全心投入,努力工作,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

第四篇:浅谈学校应在反思中发展成长

浅谈学校应在反思中发展成长

衡南县松江镇矮市完小——王红波

纵观中外近、现代发展史,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发展壮大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反思过程,一个民族乃至国家不学会反思,那么它很难在当今世界民族之林立足,中国的发展成长也同样是在反思中曲折发展成长,正因为有了反思中国才会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提出了要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进行第二次大革命正确的论断,直至取得大革命的伟大的胜利;正因为有了反思中国才会从十年**中走出来并且提出了拔乱反正,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伟大的决策,中国才会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举世属目的伟大成就。从哲学角度来看,反思符合唯物辩证法,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反思,又把反思的成果应用社会实践中,如此循环才使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古人常云:“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就是这样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同样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学校工作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同样也要在不断地反思中发展。

其一,学校管理的反思。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地深入开展,没有一个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体系来支撑和保障,是难以实现的,一个好学校一定有它好的管理制度和体系,我认为学校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应该是动态的,而不是一成不变,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领导决策者应该学会时常反思,反思现存的管理制度和体系所存在的缺点,然后在实践活动中加以改进和完善,使学校的效能得到最大发挥,

第五篇:新时期领导干部应在依法治国中有所作为

新时期领导干部

应在依法治国中有所作为

同志们:

今天,在新任局乡级领导干部岗位培训班上,我受县组织部领导的委托,就新时期领导干部应做依法治国的模范为题讲三个问题,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我国为什么要实施依法治国的战略

1、什么叫依法治国?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江泽民的这段论述,表明了依法治国的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第二,“依法”依的是什么法?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是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体现为国家意志的宪法和法律;是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宪法和法律;是具有最高权威性和极大稳定性的宪法和法律。

第三,“治国”的内涵是什么?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2、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1、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从近代以来市场经济和法治的历史发展来看,市场经济愈发展,就愈需要法制。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的经济秩序是通过实行法制来形成和维持的,或者说,是一种法治状态的经济秩序。现代市场经济并不是单纯的自由竞争,而是一个有序化、制度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法律制度来实现的。实行依法治国,用法律确认和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题的财产权及其意志自由,规定市场主体行使权力的资格、方法、原则和保障权利的程序,实现经济关系契约化,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严格规范政府行为,才能形成并发展健康的市场经济秩序。自从法律问世以来,虽然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有其相应的法律制度,但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产生了对法制的社会需求。从法律的功能来看,市场经济要求大规模也扩大法律的调控领域。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商品交换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频度越来越高,因此而产生的纠纷也越来越多。由于市场经济条件的交换以及过程中的纠纷已经超出了血亲、宗教和行政权力调整的范围,就需要专门的权威机关大量地制定和适用法律。随着新的生产部门和行业的出现,新的交换市场应运而生,市场体系日趋复杂化和专门化,使社会对法律的要求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从法律的性质来看,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法律与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所需要的法律有着根本的区别。市场经济要求新法律原则、精神和制度。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经济和政治的分离,要求对行政权力的范围和行使方式进行限制,改变过去那种行政权力不受约束的状况。总之,法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制度和特征都是市场经济化的要求。

2、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法律本身就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产物。但是,自古以来,如何治理国家,是人治,还是法治,一直存在争论。法律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而出现的。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依法治国已经构成为现代化国家的基本形式。社会主义法体现全体人民的意志,具有规范性、普遍性、平等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选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文明标志。

3、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首先,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人民在通过国家这种政治组织进行自我管理和对敌人实行专政时,只有把法治原则作为国家各项活动的准则,通过法律约束国家的活动,才能保持长治久安。其次,只有充分运用运用法律手段,及时解决各种社会矛盾,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有序运转,才能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这是一条已经被历史所证明的规律。

依法治国的目标是什么?

依法治国的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要从制度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缆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有序进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大家都明白,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民主是我们多年要实现的目标,人民当家做主是我们国家的本质体现。然而,我国有几千年的封建传统,体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民主革命阶段的时间很短,因此,从思想意识到客观实践,我们的思想和习惯都比较差,整个国家和国民,都没有受到现代民主法制意识的训练和洗礼,整个民族的民族法制观念都比较淡薄,民主法制的体制也没有形成。

所以,在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就是要使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以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基本权利,切实保障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本质。

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从一般意义上而言,法治国家必须具有五方面的基本特征:

第一,要有严格的立法程序以及健全的法律体系。因为,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就谈不上什么依法治国。只有按照严格的立法程序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较好地规范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物,使整个社会在法律轨道上有序地运行。

第二,要有严格依法行政的政府。因为,政府是执行权力的主体,行政事务是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也是最繁杂、涉及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是法律规范的主要方面。行政权利的滥用,就会严重损害国家及公民的利益。可见,使政府对国家和社会各项事业的管理,严格依法运行,是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第三,要有公正无私、执法如山的司法队伍。也就是说,司法机关必须坚决维护法律的准确实施,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四,要有严格的社会监督机制,来监督宪法和法律的贯彻执行,这也就是说,必须有健全的监督机制,例如,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

第五,全体公民要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学法、懂法、守法成为整个社会的良好风气,广大公民能自觉地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调整社会组织、社会成员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依法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二、新时期领导干部在依法治国过程中应该怎样做。

1、全面贯彻宪法。200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实施2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指出,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长期抓下去,坚持不懈地抓好。全面贯彻宪法,必须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必须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权威,使宪法在全社会得到一体遵行。要把宪法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自觉意识。要坚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模范地遵守宪法,严格依照宪法办事。我们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的宗旨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宪法是在党的领导下和广泛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制定的,反映了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模范地遵守宪法,严格按照宪法办事,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创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业绩。

2、依法行政

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一切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范,切实做到依法办事、严格执法。

怎样依法行政?要做到依法行政就必须从严治政,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决不允许滥用职权、执法犯法、徇私枉法。要坚决消除执法中的腐败现象,坚持纠正不顾国家全局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对违法者,不论涉及什么单位、什么人,都要依法严肃查处,以儆效尤。我们面临的任务就是理顺行政执法体制,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要与经济利益彻底脱钩。依法治国反映了新时期执政党领导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从全局上、长远上统管一切的。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行政机关运作方式的基本特征,本身就是体现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作用的重要方面,同样是从全局上、长远上统管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各项工作的。行政权力的运用,充分体现着国家政权的性质,密切联系着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的个人利益,事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政权的高度,根据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全面、深刻地领会依法行政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依法行政的重大意义,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目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到了关键时期,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诸多领域中的深层次矛盾比较集中地暴露出来,许多问题迫切需要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全社会对依法行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形势对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了扎扎实实地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根据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应该学法用法,从自身做起。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领导要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带头依法行政。要把依法行政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件大事,真正落实到行政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从根本上转变那些已经不能适应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要求的传统观念、工作习惯、工作方法。首先要学习、熟悉宪法和法律、法规。通过学习,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国家事务、经济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要十分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亲自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对群众反映的重要情况、冤假错案,要及时、公正地处理。属于哪个地方、哪个部门的问题,那个地方、那个部门就要负责到底,不准上推下卸,互相推诿。要进一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违法乱纪的人和事要敢于公开曝光。

要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就必须学习法律、运用法律,严格依法办事,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依法治国任重而道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国家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社会历史进步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我国将是一个历史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建立的那天起,就在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建设工作。但是,由于“左”的思潮的泛滥,法律虚无主义的猖行,以及“文化大革命”对法律的大肆践踏、破坏,使我们依法治国和法制国家的建设工作受到挫折,使这一工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停顿下来。但是,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大脑感并没有抛弃这一治国方略。我们在清理了自己的错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教训之后,从1978年起,我们国家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法治思想,坚定不移地举起了依法治国的旗帜。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治”等一系列民主法治建设的基本方针,为我们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方向。在短短的17年内,我们初步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确立了依法行政制度,组建了现代的司法机关,构筑了全面的民主监督和法律救济系统,极为广泛地普及了法律意识,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面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不能自满。成就固然非凡,但距人民的要求和期望相距尚远,同法治国家的理想目标仍有较大距离。时代和人民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作出更大的努力,以便使我们的依法治国日趋完善。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这一任务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党和人民的前途。如果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工作在中国有什么特色的话,着就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依法治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把这一事业推向前进。

同志们,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我们一定会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通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来很好地完成这一伟大事业,把21世纪的中国建设成更加繁荣富强、人民更加幸福的伟大国家,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下载作文教学应在传统文化中淘金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教学应在传统文化中淘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当代德育应在比较中前进

    我国当代德育应在比较中前进 ——与先秦儒家德育内容之比较 摘 要:本文在总结了目前儒家道德教育的研究成果的前提下,主要阐述了先秦儒家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再与当代德育内容......

    教师应在自学中反思(精选5篇)

    教师应在自学中反思 小康营小学:王海霞曾有这样一个比喻,说“老师就像用以识别地图的图例。”老师必须解释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出现的标志,使学生不断地追求、探索和获得。从表......

    【推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精选合集)

    【推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

    关于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

    关于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篇一】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中国的传......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范文模版]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 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

    创新技术,从煤化工“三废”中“淘金”综述

    创新技术,从煤化工“三废”中“淘金” 2016.1 环保法规的一严再严,给煤化工企业造成了巨大压力。现代煤化工只有解决了环保难题,才能真正成为煤炭清洁利用的主力军,这已经成为......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①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②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③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通过观察图画与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