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目标分解及总结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目标分解及总结
高中生物备课组
高中生物课时目标的分解及其意义
一、课程标准分解的含义和必要性
国家层面的课程标准,其内容标准中预期的学习结果的描述相对来说比较概括、抽象,故需要教师进行专业的思考,通过分解使之成为学期/模块的目标、单元/课时的目标。分解课程标准时应该充分解读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标准的涵义。
课标分解(狭义的课标解读)实际上就是对课标文本内容的准确理解和细化。把笼统的、不易操作和监控的课程标准,依据学情、教材等细化分解为具体的、便于及时调控和测评的教学目标。
为什么要进行课标分解?
1、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尺。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开展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能够从专业角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对于探寻有效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在我国中学教科书开始多样化的背景下,课标的分解和细化显的尤为重要。现行的中学各学科教科书有很多版本,这些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各有特色,在内容、选材、观点等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教材编写的根本依据是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必须能够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必须能够把课程标准分解细化为明晰的学习目标,这是新课程对老师的基本要求。
3、课程标准的表述比较概括和笼统,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可操作性。
二、理清两个概念(课程标准、教学目标)
1、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课程标准是我们制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
2、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特别是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体系中最具体的教学目标。是教师期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所要实现的行为变化,故也称为学习目标。这种课时教学目标是我们现阶段的一个研究重点,也是课标细化分解的关注点。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是一种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具体结果与普通要求的关系。
三、学习目标的分类和概念界定
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分为三类:结果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表现性目标。结果性目标主要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部分,是多少学习者在多大程度上可达到的并且是可测量(量化评价)的结果;体验性目标则主要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是学习者表现的机会和心理体验,是难以量化评价,但是可以进行质性评价的,也是可以为课堂观摩者所体验到的;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在从事某种活动后所获得的结果。它关注的是学生活动中表现出来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的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结果。它是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的领域,至于结果则是开放的。
学习目标的内涵界定为:学习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它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学习目标的构成要素包括:学习主体、学习内容、行为表征(行为动词)、学习环境(行为条件)、表现程度(行为程度)五大要素。行为表征应用外显的、可以观察、测量的行为动词来表述。
四、课标细化分解的宗旨
1、目标对课标负责,要基于课标制定教学目标。
2、教学对目标负责,要基于目标设置教学活动。
3、评价对教学负责,要基于教学进行课堂评价。
这三重负责里面,有四个关键词,课标、目标、教学活动以及课堂评价。可以这么说,解读课标的宗旨只有一个,就是匹配。目标与课标匹配,教学与目标匹配,评价与教学匹配。如果用两句话概括,就是课标、目标、教学、评估互为一体,是解读课标的奥秘所在。陈述的目标(就是写在教案上或学案上的目标)、实施的目标,落实的目标和评估的目标一致是有效教学的基本法则。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解读新课标上明白课,落实新课标上有效课。
五、课程标准分解的具体步骤(以生物学科为例)
第一步,分析句型结构和关键词:从一条内容标准中找出行为动词和这些动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名词),或修饰它们的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和规定性条件,作为关键词,并予以分类;如:“说明细胞的分化”,从句型结构来看,这是一条“内容型目标”;行为动词:“说明”;核心概念:“细胞的分化”。
第二步,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可采用概念认知图式展开、词汇意义展开、理论概念展开、或教师经验展开等方式,教师可自行决定最佳的方式;如“细胞的分化”:同一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的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分析细胞分化的时间、原因、过程、特点、意义。
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此过程可以根据某种逻辑绘制成剖析图,以便于清晰地对应具体的学生,符合学校的教学条件。如分析细胞分化,“简述”细胞分化时间,“简述”分化原因,“阐明”分化过程,“解释”分化特点,“总结”分化意义。
六、规范陈述学习目标的五要素
1、行为主体---学生
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由于教学目标的检验是评价学生的结果有没有达到,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因此,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2、学习内容---核心概念
知识、技能、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意、态度、价值观。
3、行为动词---可观测的行为
它是行为目标最基本成分,应说明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能做什么,行为的表述要具有可观察、测量的特点,陈述的方式使用动宾结构的短语。
4、行为条件---学习的过程
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辅助手段;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10分钟内,能……”;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
5、行为结果---可观测的学习结果或质量标准
内容标准所指向的表现程度通常是指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所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而言,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回答出一种,也可以多种。
七、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评判学生如何令人满意地走在达成目标的路上。换一句话说是老师在寻找学生是否达成目标的证据,学生能不能给我这种证据,如果不能的话我必须针对目标进行调节。课堂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四点:交流性评价,也就是课堂上口头评价,我们最常采用的就是交流性评价。选择性评价,出纸质测验题,当然也可以是口头题。论述性评价,简答题、开放题、论述题、比较题。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能够评价出其他评价方法评价不出的学生的能力,以及创作成果的兴趣。
八、课标细化分解文本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结构
首先要分解课程标准,界定学习目标;其次是开发促进学习和证明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评价方案;第三步才是规划学习经验和设计教学活动。具体结构:(1)课标细化分解的基本依据(初中课程标准、考纲、教材、学情等)(2)学习目标陈述(3)教学评价及样题
(4)教学过程预设或教学设计(5)教后反思
九、课标细化分解流程
我校课标解读工作按照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个体研读——学科组内互助——骨干教师引领——实践反思
1、个体研读:是课标解读的关键环节。教师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读,通过独立钻研课标,提升专业能力。
2、学科组内互助:在学科年级备课组内相互交流,共同讨论,力争做到备课组内教师“带着问题和思考来,带着收获和建议离开”。
3、骨干教师引领:帮助教师解决课标研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指导教师优化课标解读方法,深化对课标的认识和理解,形成研读成果。
4、实践反思:通过教学实践,反思课标解读的效度,以促进教学策略的优化。
分解课程标准是理解并落实课程标准的一项专业活动,只有参与分解的过程,教师才能完整理解课程标准;只有实现合理的分解,教师才能贯彻落实课程标准。作为教师,理解、细化并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只有从事课程标准分解的专业活动,才能形成学科的“大观念”,才能从“基于教材的教学”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才能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我校教师要利用周五大教研的时间,发挥好备课组的集体优势,共同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分解,聚焦课堂,深入贯彻和落实我校“生本化有效性教学”的课堂教学指导思想。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4.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5.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3)受精作用的过程。2.教学难点
(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2.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第3节
伴性遗传
一、教学目标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伴性遗传的特点。2.教学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教学目标
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3.讨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2.教学难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第3节 DNA分子的复制
一、教学目标
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2.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2.教学难点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运用数学方法说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3.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2.教学难点
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教学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2.教学难点
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一、教学目标 1.解释中心法则。
2.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1)中心法则。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2.教学难点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2.教学难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2.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3.进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教学难点
(1)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3)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2.进行人类遗传病的调查。3.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4.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2.教学难点
(1)如何开展及组织好人类遗传病的调查。(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教学目标
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2.教学难点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3.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2)基因工程的安全性问题。2.教学难点
(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来由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2.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4.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3)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2.教学难点
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目标
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4.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5.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2.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第二篇: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目标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目标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4.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5.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3)受精作用的过程。2.教学难点
(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2.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第3节
伴性遗传
一、教学目标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伴性遗传的特点。2.教学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教学目标
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讨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2.教学难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第3节
DNA分子的复制
一、教学目标
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2.教学难点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运用数学方法说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3.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2.教学难点
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教学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2.教学难点
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一、教学目标 1.解释中心法则。
2.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1)中心法则。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2.教学难点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一、教学目标
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2.教学难点
尼伦伯格和马太设计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2.教学难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2.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3.进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教学难点
(1)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3)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2.进行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3.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4.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2.教学难点
(1)如何开展及组织好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教学目标
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2.教学难点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3.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2)基因工程的安全性问题。2.教学难点
(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来由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2.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4.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3)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2.教学难点
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目标
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4.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5.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2.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第三篇: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2、3教学目标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2、3教学目标
一、新课标高中生物课程总目标
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具体目标
1、知识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2、能力
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教学目标
第一章 走进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3、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4、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
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理解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
一、教学目标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4、关注蛋白质的新进展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用实验的方法,观察并区分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的形式和作用。
2、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的形式和主要作用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教学目标
1、阐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3、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集中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4、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3、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 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对探究活动进行设计
3、进行关于职务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了解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教学目标:
1、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3、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教学目标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第3章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理解)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理解)
4、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了解)。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了解。)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它的认识过程(理解)。
4、研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一、教学目标
1、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了解)
2、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理解)
3、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了解)
4、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一、教学目标
1、说明细胞的分化(理解水平)
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理解水平)
3、收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
4、探讨干细胞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了解水平)
2、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3、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4、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第4节 细胞的癌变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目标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教学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第二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一、教学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4.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5.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第三节
伴性遗传
一、教学目标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教学目标
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3.讨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第三节 DNA分子的复制
一、教学目标
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2.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第四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运用数学方法说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3.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一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教学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第二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一、教学目标 1.解释中心法则。
2.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第三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一、教学目标
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第二节
染色体变异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2.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3.进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第三节
人类遗传病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2.进行人类遗传病的调查。3.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4.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一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教学目标
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3.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来由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2.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4.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第二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目标
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4.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5.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3教学目标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教学目标
1.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2.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3.讨论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4.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第三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第四节 免疫调节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爱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一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一、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
一、教学目标 1.列举其他植物激素。2.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3.尝试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并分析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资料。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4、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列举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教学目标
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教学目标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阐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第二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一、教学目标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第四篇: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2)认知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3)理解自交、杂交、测交、正交、反交、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纯合子、杂合子和分离定律等概念。
(4)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2.过程与方法
(1)自主探究: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2)相互交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体会孟德尔对杂交实验分离现象解释的假说。
(3)自主学习: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多种渠道,收集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个人资料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教学重点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
~~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4.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
~~~
~~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互动、讨论等过程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思考、善于表达等能力。
(2)在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进行分析时,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揭示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教育。
(2)通过对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总结,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教学难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
~~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3)举例说明受精作用。
(4)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5)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
(1)借助电脑动画,展示减数分裂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将抽象的减数分裂过程直观化,将大量冗长的文字图像化。
(2)学生的自主观察、归纳总结、讨论分析、表解、巩固、练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并从实质上认识了减数分裂实际上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
(3)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4)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体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从而理解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基因是物质实体。
~~~
~~(2)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4)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3.受精作用的过程。●教学难点
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
~~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概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有关基因与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2)参与类比推理的过程,提出与萨顿假说相似的观点,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
~~
第3节
伴性遗传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
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2)探讨如何利用伴性遗传的知识指导人类本身的优生优育,从而提高人口素质。
●教学重点 伴性遗传的特点。●教学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
~~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3)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遗传的物质主要是DNA,也有RNA,这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也是遗传物质。2.探究科学发现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
~~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2.过程与方法
(1)培养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通过观察DNA结构模型及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DNA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DNA的结构和复制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1.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学难点
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第3节
DNA的复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
~~(2)了解梯度离心的原理。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制过程的实验的分析,学习分析实验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经典实验,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魅力。●教学重点
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教学难点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2)了解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2)掌握分析材料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DNA技术,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教学重点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DNA分子的特异性和多样性。
~~~
~~ ●教学难点
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明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2)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并制作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剪纸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通过DNA和RNA的对照掌握类比方法。
(3)通过RNA的碱基决定氨基酸的学习,掌握先逻辑推理再经实验验证的方法。
(4)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的学习,建立信息意识,学会从信息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
(5)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2)认同人类探索基因表达的奥秘的过程仍未终结。
(3)通过介绍科学史实,开阔学生的眼界,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探求真~~~
~~ 理的教育。
(4)感悟科学破解遗传密码的过程。●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教学难点
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中心法则的发展历程,明确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流向。(2)举例说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明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对生物的性状的精细调控。2.过程与方法
(1)从遗传现象的实例入手,分析本质原因。(2)点拨思维,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生命的本质观,“中心法则”是生命体系中最核心、最简约、最本质的规律。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观念,生物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教学重点
1.中心法则的建立与发展。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
~~ 3.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1.中心法则的建立与发展。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包括伽莫夫的三联体推断,克里克的实验证据,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的体外合成实验。
2.过程与方法
(1)感受和重温科学家的思维历程。(2)类比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家那种敏锐、大胆、睿智和创新的精神还有那种巧妙的构思表达敬佩。
(2)认同遗传密码的破译对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
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引导学生感受这种思维过程并产生与科学家的思维共鸣。
●教学难点
1.克里克的T4噬菌体实验。
~~~
~~ 2.尼伦伯格和马太设计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
(1)采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
(2)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
(3)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
(4)以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教学难点
~~~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2)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3)学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方法。能够解释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评价不同作物、不同的温度对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影响效果。关注染色体加倍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影响,进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
(1)以辨图、设问、讨论和复习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
(2)通过对具体实例、概念的辨析和对比,认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之间的关系。
(3)用图解、事例和图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4)以实验的方式认识低温对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染色体数目变化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理想。
(2)通过实验,养成与他人合作、共享并能够欣赏别人的观点和创意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热情,使学生关注染色体加倍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影响。
~~~
~~ ●教学重点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教学难点 1.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3.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
(2)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3)通过实际调查,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查、自学和讨论的形式了解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2)以图解、问题串、讨论和辩论的方式学习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3)生动活泼地开展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的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关注遗传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2)让学生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双重作用,提醒学生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时,要考虑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要符合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观。
●教学重点
~~~
~~ 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教学难点
1.如何开展及组织好人类遗传病的调查。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异同点。2.过程与方法
(1)尝试将你获得的信息用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讨论育种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2)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教学重点
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教学难点
(1)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
~~(2)用遗传图解表示各种育种过程。
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3)收集基因工程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发展前景。
(4)通过对书中插图、照片等的观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料和信息解决课内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制作模型的活动来模拟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在理解步骤的同时,切身体会基因工程的主要过程。
(3)通过模拟听证会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辩论,积极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和协调的合作精神,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广阔性及创造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2)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体验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的方法。(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基因工程的发展前景及成果,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
~~ 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树立在学习上努力刻苦的决心。
●教学重点
(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2)基因工程的安全性问题。●教学难点
(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2)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4)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5)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2.过程与方法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由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
~~(2)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教学重点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2.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3.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教学难点
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4)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5)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6)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数据的能力以及处理资料和数据的能力。(7)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8)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抽样调查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由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调查或实验所取的数据,培养学生以事实或实验结果为依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
1.种群、物种、隔离、基因频率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
第五篇:高中生物新课标教学总结
高中生物新课标教学总结
高中生物新课程,目前设置三个必修本、三个选修本,集中了老教材的所有内容,最大的特点是重新按新的视角来编排,以模块的形式来展现,更显系统性、条理性、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生物学涉及的高中内容。
一、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在课堂常规教学中遇到下列问题
1.内容多时间少,新课程实施后,高中生物教学中出现教学内容多与课时教学的时间少的矛盾。
2.高中教材中的某些知识内容知识点与练习中的知识点不一致,书后练习中的知识点多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因缺少相关知识而难以接受,由于模块中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某一主题而设置,不是以线性的知识展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所以补充相关知识对学生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3.与以往多次课程改革相比较,本次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教材内容的现代化程度很高,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相关的探究实验技能欠缺,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4.从学科内容的量、学校安排的课时来看,有容量大,课时明显不足的窘况。我校高一时每周开课两节,高二第一学期每周亦开课两节,但第二学期理科班开课四节。
5.实验室没有更新,难以保证实验课的正常开设。
(二)在应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中存在下列问题
1.如何处理把握探究式学习与授受式学习的关系
以学生的被动接受,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这是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材对教师的影响,新课程带来了新的教学观念,在生物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新的亮点,教师们普遍感到在实际的教学中把握探究式学习与授受式学习的关系不好操作,担心被说成是“那样教不行,不能学到知识”或者说“某教师上课纪律差得很,管不住学生”等等。
2.如何进行探究式学习
在探究式学习中,学习者围绕着一定的情境、文本或材料,首先要生成一个认知需要(同时伴随着情感需要),如生成一个令自己困惑的疑问或问题,接下来的一切建构行动(自主寻找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都是由这个新生成的认知需要启动的,都是围绕着这个学习者自主建构的需要或目标服务的。
探究式学习包括探究意图(需要)、探究方案的策划与设计、探究文字的实施与开展(探究行动)、反思(总结和结论)等基本过程。
通常可以理解为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步骤。新教材有关探究性问题的安排量是很大的,但是在课堂上按照以上科学探究的步骤而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则是很难进行的。
二、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思考
1.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提高教师的整体师资水平尤为重要
本次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教材内容的现代化程度很高,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相关的探究实验技能欠缺,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现在高中生物学科的师资一般都比较紧张,学校师资水平差别很大,新课程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课堂内的师生互动式,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式学习,选修课的探究性实验专题内容又多,上好这种课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所在,而有些教师匆匆上阵忙于简单应付,知识储备和实验技能不足,严重影响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所以提高整体高中教师的师资水平是实施新课程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2.新课程的实施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广义探究”学习方式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探究式学习与授受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并存的学习方式是课堂上的新亮点。
进行探究式学习,课堂上我们不能走“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探究问题----得出结论”的路子。我们的做法是进行“广义探究”,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来说,凡是学生努力得到的,都可以称之为探究,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就是“广义探究”。
对教师来说,在生物学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理解探究过程,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和技能,即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在新的问题情景中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就是目前适合我们高中生物课程的实际要求的“广义探究”。
3.新课程的实施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
新课程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高中生物有效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生物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能力等方面的进步或发展,更要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即在单位时间内把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把握好活跃的课堂气氛和必要的课堂教学秩序的关系(即活而不乱);把握好探究式学习与授受式学习的关系(即以授受式学习为基本、常用的学习方式,在此基础上开展“广义探究”),在有效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教学活动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在有效教学中,教师是以研究者的心态致力于教学的,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和分析生物学教学中的多种问题,不仅反思教学中的自身行为,还对学生中出现的多种问题进行反思,及时总结和提升已有的认识,进而解决处理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解决高中教材书后练习中的知识点多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因缺少相关知识而难以接受新知识的问题,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的效果,这是最好的有效教学。
4.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实验室必须更新,必须增添新的仪器设备和药品,必须保证实验课的正常开设,保证学生探究性实验的相关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建议参照省级普通高中生物实验室的标准为各个学校配备标准化的实验室。加强学校的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开展有成效的生物校本教研活动
5.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实体,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依托。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是推动学校每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有效抓手。加于规模较大的学校来说,备课组也是开展生物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笔者认为,抓好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建设,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要重视研究和制定教研组的详细发展规划,根据生物的学科特点和教师实际,善加压力,为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目标和动力支持;(2)生物教研组长要重视帮助每位生物教师确立明晰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重视发挥组内名师和骨干教师等的帮教作用,发挥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校本教研工作的合力;(3)重视设计和组织好每次生物教研活动,做到有主题、有分工、有讨论、有总结,建立有良好合作氛围的生物团队;(4)应以案例研究及反思为主要的生物教研活动方式,建立规范有效的活动方式,争取使不同的教师都能从每次活动有收获、有提高,目的要将案例的研究深化,善于通过活动使教师心得从理性认识转化为教学成果,促进教学经验的理性升华,从而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内化新理念,切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并且要勇于自我反思,探究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归结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探究教学和合作学习教学的成功案例,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中,在不断地分析误区、克服误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创建真正有活力的高效生物课堂,为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教。
新课标生物教学实施总结
生物备课组
生物新课程的实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对问题的探讨、质疑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下面对新课程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1、重视课堂教学“情感化”
新课改下,硬性说教少了,寓教于乐、寓教寓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情景随处可
见。例如,在讲授保护环境的内容时,教师能从身边的事实、现象出发,让学生“耳闻目睹”身边污染的河流、湖泊中死去的鱼类、重金属污染后出生的畸形儿、乱砍滥伐森林后的洪水爆发等。
2、重视课堂教学“评价化”
对学生评价落到平时: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否提出好问题?能否解答问题?能否搜集资料?能否认真做实验?能否合作交流?学生的各种表现归入期评成绩。实行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
3、组织学生搜集资料“群体化”
初中生物教材多了很多问题探讨、合作讨论、技能训练、思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等小知识。如果每一项都在课堂一一实施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课前把学生分组,合理搭配学生,分工合作,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前通过讨论,查阅资料把问题准备好,课堂上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然后分组总结。这样的课堂就会比较活跃,对于教师也很好控制,并在讨论的时候每个学生都有资料、疑问。在课堂中也很好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
4、设计课堂探究与家庭实验相结合新教材中安排了较多的“探究”和“进一步探究”活动,但是有一些探究活动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我们根据生物特有的生长发育时间,提前1~2周,将一些周期性长的实验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课堂探究实验相结合,例如: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和“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根伸长最快的部位?”等设计成与家庭实验相结合的实验。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又使实验结果与教学进度保持一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真正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真谛。
5、学生实验活动落实处
新课标下,教师不再仅仅重视实验结果,更重视实验过程,课前让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用具的准备工作,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已经开始思考相关问题。例如,在上“植物的开花和结果”一节课时,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花,极大地丰富了课堂资源,再例如,让学生参与收集种子、鼠妇、蚯蚓等,不仅解决了实验材料问题,还让学生在采集材料的时候,亲身体验生物的生活环境,为学生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走近新课改,我们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要转变观念的任务还很重,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还要加强。但只要我们锐意进取、改革,那我们一定会迎来一个灿烂的明天。
1. 试卷总体情况
本次考试涵盖面广,涉及选修1和选修3的各个方面,在强化基础、突出能力的前提下,较好地体现了当前整个教学改革、特别是生物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方向,不少试题新颖、灵活,能力立意明显,区分度高,很好的考察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而具有较高的评价测试效度。
2.各部分的分值分配
基因工程 8分 细胞工程10分 胚胎工程16分 生物技术的伦理和安全性1分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7分、微生物培养、酶的研究和应用、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3.各试题质量及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阅卷以及正答率统计情况看,学生对大部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不少正答率都在90%左右,比如单选题的1、3、4、7、8、9、10、11、12、14、18、19、20、25.但是对于部分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不够全面,稍微欠缺,一些源于教材,且命题者原本预期容易的送分题,实际得分却并不理想,如选择题的15、17、23、24、27、31、33及非选择题的1(1)(2)、(4)2(2)(3)和3(1),第二卷第2题,完全是回归课本,但学生对该部分题目作答情况却不太理想。比如,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到 桑椹胚或囊胚 时期的胚进行操作,很多学生只答其中一个。对囊胚时期的胚胎分割时应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很多学生用语不规范,写成将囊胚均分,其实这句话在课本上有原句,并且多次强调,但部分学生仍然出错。相反,原本以为考核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得分却很不错,如12、13、20等,侧重于对分析、实验思维的考核,由于有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加上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相应训练,所以学生反倒都能够顺利回答出来。
本次考试相对较难的试题有选择题2、15、22、30、34和非选择题1的(1)(3)和4的(2)
(3)
4.下一阶段备考策略
1、以书为本,夯实易丢分部分的基础知识
1.1对重要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要到位
概念、原理与规律是学科知识的基本组成单位,这些知识构成了生物学科的主干与框架。对于这些内容的理解不能浅尝辄止,而需要明确它们的内涵与外延,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和范围,以及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2对相关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形成网络
生物知识点多、零散,现阶段复习重在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1.3重视规律的基础上关注例外,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完善。
1.4在理解的基础上重视对概念、原理、规律以及生物学事实,结论的记忆。
2、加强训练,提高能力
训练不仅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技能提高能力的主要途径。
2.1精选训练题
本阶段训练主要目的是稳定学生的选择得分率,故训练题型以选择题的限时训练为主,配合使用理综,信息卷,押宝卷等。
2.2指导加强解题后的反思
2.2.1想一想做过的题目考点是什么?考什么能力?
2.2.2想一想题目的条件是如何限定的?要求指向什么?尝试如果改变题目的限
定条件或要求,答案应该怎样?
2.3鼓励经常翻看错题本
复习到末期,尽量少做新题,而鼓励时常翻看错题本,翻看课本、笔记,重视全面复习。
3、强化实验。
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仍是高考的重点和主流,且有泛实验化的趋势,后期复习需进一步强化。
3.1掌握教材基础实验方法与技能,学会迁移与变式运用。
3.2利用好教材经典实验来拓展应用。
3.3挖掘隐含的实验思想与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3.4注重实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实验基本原则在新情景中的应用。
4、有效的讲解练习
讲解时阐明评分标准,注重规范答题,避免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