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1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技能】: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制作临时装片
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情感态度】: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是本课的重点。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技能】: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情感与态度】: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本课的重点,用实验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几种物质是是难点
2.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情感态度】: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关注蛋白质的新进展。
二、教学重、难点: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重点;而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和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技能】:用实验的方法,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核酸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2.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二、教学重难点: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为本课的重点;
而多糖的种类及其结构、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是本课的难点。
2.5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水在生物体内存在的形态和功能
说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功能以及在不同生物体内分布的情况
二、教学重难点:水、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分布、功能是本节重点;学生理解结合水是难点。
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教学目标: 【知识】:阐述细组成胞膜的成分
了解细胞膜的功能 【技能】:设计实验证明细胞膜的存在。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膜的成分、功能是本课的重点;
使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细胞膜的存在是难点。
3.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集中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技能】: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情感】: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
二、教学重难点: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重点,难点是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制备临时装片,观察线粒体。
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教学目标: 【知识】: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技能】: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情感 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是本节的重点;
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是难点。
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技能】: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对探究活动进行设计
进行关于职务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二、教学重点:
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性透过膜 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情感】:了解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
二、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难点:生物膜的流动性
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技能】: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难点)主动运输
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情感】: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技能】: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二、教学重难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重点);
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难点)
5.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教学目标: 【知识】: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理解)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技能】: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重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难点)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3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了解)
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了解)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它的认识过程(理解)
研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能力、技能】:进行有关的探究和实验,学会提取、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光合作用的光反映、暗反应过程以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难点:光反映和暗反应的过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6.1细胞的增值
一、教学目标: 【知识】: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了解)
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理解)
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了解)【技能】: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重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难点)。
6.2 细胞的分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明细胞的分化(理解水平)
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理解水平)【技能】:收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 【情感与态度】:探讨干细胞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难点-细胞分化的机理、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6.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了解水平)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情感态度】: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技能】: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
难点:细胞凋亡的概念及其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6.4 细胞的癌变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技能】: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重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难点——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区别。
第二篇:高中生物必修1三维目标和重难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第1章 走进细胞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过程与方法】
图片展示、问题讨论和讲解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2. 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课时)第1课时 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2.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3.说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过程与方法】
1.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等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2.训练归纳对比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与小组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难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第2课时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及细胞学说的建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2.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过程与方法】
1.图片展示,问题讨论和内容讲解相结合。2.充分利用图表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对比总结,明确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
2.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2.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3.认识细胞的统一性。难点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明确结构和功能的相适应性。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2课时)第1课时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种类和含量。【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碳元素的分析,说明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2.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二、重点难点 重点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难点
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碳。
第2课时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实验的原理和目的要求。2.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颜色反应。【过程与方法】
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成分,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难点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分析综合能力。2.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2.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难点
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过程与方法】 1.积极参加合作学习。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难点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过程与方法】
1.学会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2.充分利用图表进行归纳、比较、总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2.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糖类的种类和作用。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难点
1.多糖的种类。
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理解组成生物体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3.知道各种化合物只能按照一定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现象。【过程与方法】
1.尝试列表比较各种化合物的异同点。2.将你所获得的信息表达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
2.与同学们交流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知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难点
1.结合水的概念。2.无机盐的作用。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3.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
进行实验分析和实验数据的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2.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意义。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2课时)第1课时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了解分离各种细胞器的科学方法。3.了解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及其分工。
2.通过资料的阅读和设计问题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难点
1.如何掌握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将生物膜系统与生物体的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并灵活应用。
第2课时 生物膜系统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基本结构。2.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3.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4.了解生物膜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意义。【过程与方法】
1.思维训练:利用教材插图、教学挂图和课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学习方法。2.合作实验、自主探究、讨论答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进一步明确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以及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的观点。
2.通过生物膜的研究成果的介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激励他们对生物科学知识要有不断探索的精神,同时渗透STS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重要作用。难点
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3.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互动式教学,领悟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2.分小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展开组间评价竞争机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2.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难点
难点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2课时)第1课时 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半透膜的特点。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过程与方法】
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2.学习进行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及时清洗和摆放实验用具,爱护卫生等
二、重点难点重点
1.水分渗透原理。难点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第2课时 水分及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2.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及其特点。【过程与方法】
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并描述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难点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3.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2.发挥空间想象力,通过制作模型,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生物膜结构的研究是立足于生物膜所具有的功能特点上开展的,树立生物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辩证观点。
2.正确认识科学价值观,理解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有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3.正确认识技术在科学研究中所起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难点
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2.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过程与方法】
1.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2.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简洁明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价值方面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思考,主动自觉。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2.胞吞和胞吐。难点 主动运输。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2课时)第1课时 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和本质。
2.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3.进行有关的实验,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和探索,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2.在实验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分析培养分享信息、分享实验成果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研究酶的作用和本质,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酶的作用、本质。
2.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难点
1、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第2课时 酶的特性 【知识与技能】: 1.说明酶的特性。
2.进行有关的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
2.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的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 酶的特性。难点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设计。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1.认识ATP在细胞中作为能量货币流通的原因。2.通过分析和比较,找出能量代谢的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
二、重点难点 重点
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难点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2课时)第1课时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生成的产物,为后面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奠定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生物呼吸作用的各种方式,了解生物多样性,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热爱生命的热情。
二、重点难点
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第2课时 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原理应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教学课件,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的本质是通过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持细胞的正常生活。
2.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相关的图文资料,说明这些事例中所应用的细胞呼吸原理。3.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并实际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培养综合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2.通过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关系,理解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与环境相适应的特性,学会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难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2课时)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2.尝试光合色素的提取。
3.描述各种光合色素吸收光能的特点.4.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5.通过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及相关仪器、药品的使用能力。【过程与方法】
1.自主与合作学习:利用各种媒体调查和收集资料,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2.尝试将所获得的信息表达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养成质疑、求实、创新与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
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难点
分离和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2.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3.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4.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5.通过体验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6.通过分析、讨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具体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锻炼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从而乐于学习生物学。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及创新精神。2.通过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加强对科学技、术、社会(STS)问题的关注。难点
1.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2课时)第1课时 细胞的增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2.举例说明细胞增殖与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关系。3.简述细胞周期的概念。4.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5.说出细胞分裂的意义。【过程与方法】
1.学会科学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方法。2.学会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思路的分析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
2.通过对细胞周期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学生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1.探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细胞周期的概念。3.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以及有丝分裂的特点。4.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难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第2课时 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原理。
2.观察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3.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4.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体验生物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识图和绘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思路的分析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明确实验原理。
2.掌握实验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并理解各步骤的实验目的。难点
1.探究实验思路,理解其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2.积累实验技能,能够查漏补缺。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细胞的分化。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3.进行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的资料收集和分析。【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学会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人类的健康问题。2.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难点
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
2.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3.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对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4.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书籍和分析。【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学会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搜集和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状况。2.通过有关衰老问题的讨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2.细胞凋亡的含义。难点
细胞凋亡的含义以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第4节 细胞的癌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2.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3.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人类的健康问题。2.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难点 致癌因子。
第三篇: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2)认知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3)理解自交、杂交、测交、正交、反交、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纯合子、杂合子和分离定律等概念。
(4)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2.过程与方法
(1)自主探究: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2)相互交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体会孟德尔对杂交实验分离现象解释的假说。
(3)自主学习: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多种渠道,收集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个人资料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教学重点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
~~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4.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
~~~
~~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互动、讨论等过程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思考、善于表达等能力。
(2)在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进行分析时,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揭示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教育。
(2)通过对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总结,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教学难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
~~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3)举例说明受精作用。
(4)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5)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
(1)借助电脑动画,展示减数分裂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将抽象的减数分裂过程直观化,将大量冗长的文字图像化。
(2)学生的自主观察、归纳总结、讨论分析、表解、巩固、练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并从实质上认识了减数分裂实际上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
(3)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4)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体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从而理解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基因是物质实体。
~~~
~~(2)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4)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3.受精作用的过程。●教学难点
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
~~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概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有关基因与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2)参与类比推理的过程,提出与萨顿假说相似的观点,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
~~
第3节
伴性遗传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
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2)探讨如何利用伴性遗传的知识指导人类本身的优生优育,从而提高人口素质。
●教学重点 伴性遗传的特点。●教学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
~~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3)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遗传的物质主要是DNA,也有RNA,这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也是遗传物质。2.探究科学发现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
~~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2.过程与方法
(1)培养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通过观察DNA结构模型及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DNA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DNA的结构和复制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1.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学难点
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第3节
DNA的复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
~~(2)了解梯度离心的原理。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制过程的实验的分析,学习分析实验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经典实验,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魅力。●教学重点
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教学难点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2)了解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2)掌握分析材料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DNA技术,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教学重点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DNA分子的特异性和多样性。
~~~
~~ ●教学难点
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明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2)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并制作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剪纸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通过DNA和RNA的对照掌握类比方法。
(3)通过RNA的碱基决定氨基酸的学习,掌握先逻辑推理再经实验验证的方法。
(4)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的学习,建立信息意识,学会从信息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
(5)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2)认同人类探索基因表达的奥秘的过程仍未终结。
(3)通过介绍科学史实,开阔学生的眼界,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探求真~~~
~~ 理的教育。
(4)感悟科学破解遗传密码的过程。●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教学难点
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中心法则的发展历程,明确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流向。(2)举例说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明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对生物的性状的精细调控。2.过程与方法
(1)从遗传现象的实例入手,分析本质原因。(2)点拨思维,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生命的本质观,“中心法则”是生命体系中最核心、最简约、最本质的规律。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观念,生物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教学重点
1.中心法则的建立与发展。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
~~ 3.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1.中心法则的建立与发展。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包括伽莫夫的三联体推断,克里克的实验证据,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的体外合成实验。
2.过程与方法
(1)感受和重温科学家的思维历程。(2)类比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家那种敏锐、大胆、睿智和创新的精神还有那种巧妙的构思表达敬佩。
(2)认同遗传密码的破译对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
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引导学生感受这种思维过程并产生与科学家的思维共鸣。
●教学难点
1.克里克的T4噬菌体实验。
~~~
~~ 2.尼伦伯格和马太设计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
(1)采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
(2)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
(3)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
(4)以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教学难点
~~~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2)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3)学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方法。能够解释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评价不同作物、不同的温度对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影响效果。关注染色体加倍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影响,进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
(1)以辨图、设问、讨论和复习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
(2)通过对具体实例、概念的辨析和对比,认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之间的关系。
(3)用图解、事例和图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4)以实验的方式认识低温对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染色体数目变化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理想。
(2)通过实验,养成与他人合作、共享并能够欣赏别人的观点和创意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热情,使学生关注染色体加倍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影响。
~~~
~~ ●教学重点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教学难点 1.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3.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
(2)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3)通过实际调查,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查、自学和讨论的形式了解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2)以图解、问题串、讨论和辩论的方式学习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3)生动活泼地开展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的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关注遗传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2)让学生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双重作用,提醒学生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时,要考虑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要符合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观。
●教学重点
~~~
~~ 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教学难点
1.如何开展及组织好人类遗传病的调查。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异同点。2.过程与方法
(1)尝试将你获得的信息用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讨论育种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2)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教学重点
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教学难点
(1)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
~~(2)用遗传图解表示各种育种过程。
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3)收集基因工程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发展前景。
(4)通过对书中插图、照片等的观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料和信息解决课内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制作模型的活动来模拟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在理解步骤的同时,切身体会基因工程的主要过程。
(3)通过模拟听证会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辩论,积极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和协调的合作精神,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广阔性及创造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2)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体验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的方法。(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基因工程的发展前景及成果,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
~~ 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树立在学习上努力刻苦的决心。
●教学重点
(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2)基因工程的安全性问题。●教学难点
(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2)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4)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5)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2.过程与方法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由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
~~(2)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教学重点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2.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3.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教学难点
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4)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5)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6)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数据的能力以及处理资料和数据的能力。(7)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8)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抽样调查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由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调查或实验所取的数据,培养学生以事实或实验结果为依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
1.种群、物种、隔离、基因频率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
第四篇: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评价
该教学目标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应从教学目标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学重点应是对垂径定理的理解及应用,而不是师生共同研讨得到垂直于弦的直径所具有的性质的过程。教学难点是垂径定理的推导过程及证明方法,而不是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的探究、证明及其应用。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修改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的对称性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
3、学习理解垂径定理及推论,并会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渗透类比、转化、数形结合、方程、建模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观察、猜想、抽象、概括、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和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2、通过对赵州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 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历史的悠久与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垂径定理和灵活运用垂径定理。
教学难点
对垂径定理题设与结论的区分及定理的证明方法。
《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
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三个判定方法,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历经平行线的判定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联系性,在观察,猜想,思考的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两个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理解由判定公理推出判定定理的过程。
第五篇: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观潮》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设计理念:
本设计以朗读为主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不同层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内容。课始,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通过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了解潮水形成的原因,为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做铺垫。初读课文,以“天下奇观”切入,激发阅读期待,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精读课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会认其中的7个字,会写其中的13个字,理解7个词语。2.能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隋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睛。教学重难点:
课文第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简析:《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四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接着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最后,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景观,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要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并积累优美语句,指导学生朗读精彩的语段,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这是四年级第一篇略读课文,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自主阅读课文,进一步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的能力。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时,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展开合理想象,将文字描述的事物转化为
一幅幅具体形象的画面呈现在头脑中,真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7个生字,积累优美词句。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景观。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鸟的天堂》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做巢、树梢、应接不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教学重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感受。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设计理念:
6、《 山虎的脚》
是本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课文的专题是“观察与发现”,要求学生在读瞳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匕,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还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连续观察,把观察中的发现写下来。这一专题体现了读
写结合的特点。观察有顺宇,表达才会有条理,观察细致,表达才会具体,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文章才能突出重点。《爬山虎的脚》课文的观察和表达顺序是先叶子,后‘‘脚”,观察和表达的重点是‘脚”的形状和特,以及它是怎样“—脚—脚地往上爬”的。本文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先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然
后逐—研读爬山虎脚 的特 其巴住墙往上爬的过程,让学生掌握观察和表达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 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9、《巨人的花园》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洋溢、草翠花开、训斥、凝视、拆除”等词语。理解“洋溢”的意思及用法,积累文中描写景色的词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想象画面。
3.通过朗读、品味、想象,感受童话的有趣,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做人不能太自私的道理。2.教学重难点
想象画面,体会巨人的行动和心理变化,在层层读悟中理解童话所揭示的道理
11、《去年的树》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形象是大于思想的,“教育”之前应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形象。
所以,通过想象实现故事人物和故事进展的形象化是本节课的选择的基本途径。相信这条路同样通达故事的终点— — 一盏温暖的灼 火,辉耀内心的敞亮。
2.关于教育思想。形象感动了学生,如果只是感动,而没有思想,则感动无益。“童话使孩子们向往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样向往也会促使他们思考,应该摆脱些什么,应该创造些什么,以实现他们的向往和梦想。”所以,伤感的故事仅仅让孩子感动了,是不够的。“美好在相聚中给,在分离中仍然要给,要始终温柔地相待。”“分离是必然的,哀而不伤,曾经美好的回忆永远温暖。”这些都教给学生思索,相信今天懵懂的认识会在来年开出花来。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故事提供的场里展开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有想象,有表达,有感动,有感悟。体会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感动,从而萌发对“朋友之间该如何相处?”“面对分离应怎么办?”等诸多人生问题懵懂的认识和对正确、美好事物的向往。教学重点
梳理课文脉络,体会文字的特点和表达的意境。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对文章结尾的“哀而不伤”的内涵产生吻合其年龄特点的认识,为观照其人生留下点滴的生命积淀。
12、《小木偶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根据拼音认读“拽、茸、副、怜、魔、杖”等6个生字。
2.抓住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并在反复的 朗读中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3.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13、《白鹅》
理念:开开心心学语文,扎扎实实学语言,实实在在用语文。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融合,把课上得有趣,把课上得朴实,注重引导语文实践运用。
教学目标:1.能从“叫声、步态、吃相”中感受白鹅的高傲,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能运用若干好词佳句写话。
3.揣摩作者精妙的表达方法(比较、拟人、贬意褒用),初步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写作语言。
14、《白公鹅》 设计理念:
《白公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分别从白公鹅“慢条斯理”地走路,“无忧无虑”地活动等方面介绍了白公鹅“海军上将”的派头。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拟人和有趣的反语等修辞手法,使白公鹅显得更加鲜活,更加与人亲近了。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精读课文《白鹅》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在《白鹅》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本文,体会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的不同方式,以及各自的语言特点,拓宽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提高阅读 和习作能力。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白公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之情。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的写作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了解白公鹅的特点。2.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
比较《白鹅》和《白公鹅》表现方式的异同及其语言特点,体会不同作家对同一种动物的不同表现形式。
15、《猫》
一、设计理念
《猫》是一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教学难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把握全文的主旨。教师应该借助这一课的学习教给学生分析、把握课文内涵的方法。教学中主要通过学生讨论、探究的形式,使学生在互助、交流的过程中,自主获得把握此类文章主旨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2.借助关键语句及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6、《母鸡》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3.比较《母鸡》与《猫》在写法上的特点。教学难点
明白本文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与《猫》一文的写作手法的不同。
17、《长城》 教材简析
《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世界遗产”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作者
以清新的笔触,朴实无华的语言,按照“远看长城— —近看长城— —展开联想—— 赞美长城”的顺序,向读者展示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本教学设计依托文本,以读为主线,以教学媒体为 “催化剂”,积极搭建对话平台,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感悟“逶迤的长城——智慧的长城——血汗的长城”,享受审美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智慧启迪,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 感和爱国情感,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18、《颐和园》
1.教学重点 .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 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2)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4)学习按浏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2.教学难点
(1)让学生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2)学习按照浏览顺序记叙,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二)分析学生的特征
1.我们这里的孩子较少接触外面的世界,多数没有机会浏览北京颐和园,对本文描写的美丽景色十分向往,对新学习内容充满浓厚的兴趣。
2.本年级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还不够强,在多媒体创设的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中,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19、《秦兵马俑》
本篇课文以其紧凑鲜明的结构、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入微的描述,充满深情地展现了秦兵马俑光辉灿烂的形象,表现了中华民族悠久深远的文化艺术。整篇课文涌动着一种浓浓的真情— — 种对于中华历史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一种对于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赞叹之情。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散文,更像是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教学本篇课文,可在学生读熟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情”字为切入口,让学生在音像展示的真实情境中,在课文生动凝练、细腻传神的语言材料中,在师生、生生问的情感交流与碰撞中。受到心灵的熏陶,使自身情感脉搏与历史文化的脉搏、与文本语言的脉搏、与作者情感的脉搏形成强烈共振,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语文素养。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l2个生字。正确读写部分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内化语言,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以情为主线,以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举动为副线,与文本对话,感受不凡举动背后复杂的内心世界。同时,感悟众人浓浓的关切之情,体会这次捐献骨髓的重要意义,感悟“生命桥”的含义。
24、《给予是快乐的》 设计理念
如果说给予是一种快乐的话,那么品读也是一种快乐。子日:“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 品读,不正是一种对语文文字的“学而时习之”吗?让学生把语言文字当作
水,浸润、涵泳、畅游、沉潜,他们对读书的感受将是一种如鱼得水般的快乐和幸福。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通过文中人物的言 行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活动和内心感受。2.在读悟课文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难点
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体会课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设计理念:
历史,因为真实而感染人、警醒人;教训,因为深刻而昭示人、鞭策人。语文课,应该拿什么给我们的孩子?仅仅是再现历史的真实?还是演说教训的深刻?显然不是。语文传承的是文化,她较历史更添厚重,她比教学更显丰满。所以,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的教
学中,设计者努力让学生做到:听,听得声声入耳:说,说得慷慨激昂:读,读得荡气回肠;写,写得情真意切。文化靠什么传承?首先是激活,激活个体的蒙昧状态,其次是认同,最后是反复的习得。语文课上,我们要用生动鲜明的形象激活学生的思维,以真挚热烈的情感点化学生的认知,用凝练经典的语言愉悦学生的情操,以纯粹通灵的智慧启发学生的潜能。【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中国人在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现实后,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 中华不振” 的含义,继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教学目标】
l _ 认识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能抓住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树立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设计理念
学生的阅读是一种自主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对话活动中,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生搭建起自主阅读的脚手架,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层解读文本,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获得语言的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营养。教学目标:
1.从叶圣陶先生与中学生壹往的敢事中受到启发,感受叶老一丝不苟、平易真诚的人品,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好习惯;
2.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慑》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基车方法; 3.学会车课生字,理解积累精彩词句段,领普作者惜枷抒情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体会叶老先生的人品对诈者的教育和影响2.学习修改作文的基车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象征意义。设计意图
27、《乌塔》一文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作者在旅途中邂逅l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以及与她交往 的经过。乌塔凭借丰富的生活经验,独自一人游览欧洲,这对中国的同龄人而言,是难以想象的。走近乌塔,了解异国小朋友的生存状态,将有益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以及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自主挖掘乌塔的闪光点,成为本课教学的立足点;向乌塔看齐,树立自主精神,成为本课教学的根本目标。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材简析:《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2O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世纪,文章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
纪一百年问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接受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阅读本文,一是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二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是理解文中—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30、《电脑住宅》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理解部分生词。
2.通过默读、交流,能够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了解电脑的神奇,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设计理念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语言生动活泼,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说明文。在教学中怎样加强有意义的语言训练,如何让学生既了解科学研究的神奇作用,又学习课文准确的用词、形象的表
达,是本课所深入思考的内容。因此,本课教学立求凸现有意义的语言训练之两大要素— —问题与情境。通过问题研究,激起冲突,引发心向,寻找异同,引出规律。结合情境,将文本还原为生活,贴近交流的距离,促进迁移,实现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