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名著体会[最终版]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长春学校 金岩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像一面镜子,因为它充满了精气神,这种东西依附在服饰上,会使服饰带有生气;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中,会把所有的人的心紧紧抓住;这种东西贯穿于《新建议》中,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这部书,就仿佛跟着作者进入到了教学中未知的“自我”领域进行一次旅行。
教师的威信、教师在课堂的那种泰然自若的定力,来自教师的内心。当教师唤回了自身的认同和自身的完整时,也就是他的人格趋于完美时,就有机会在学生们的内心获得默契的回应和共鸣。因此,教师应该经常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倾听来自心灵内部的声音,这样我们才有资格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不只是为了我们的工作,更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正如帕克所说:“方法固然重要,然而,无论我们做什么,最能获得实践效果的东西是,在操作中去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情。我们越熟悉我们的内心领域,我们的教学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教师要学会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敬畏真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堂上,当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权威”就是对那些有德之人,有广博知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敬畏生命”这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
幸福的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有保障。人活在世上,首先需要物质条件,这一点众人皆知也无需多说。爱是教育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心去爱每位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育是爱的事业,只有投入 “情”和“爱”,才会尽心尽力去帮助学生,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遵循“师爱为本”的思想,用爱心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像春雨润物似的浸润、感染,关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他们感悟生活,做有心人,从周围的人和事中汲取有用的养分,不断地完善自己。爱护每位学生,展现教师人格魅力是我们教师的工作原则。今天的孩子不缺少物质上的爱,缺少的是精神上的。而精神上的爱是那些爱呢?概括起来就是几种爱:
1、平等的爱;
2、理解的爱;
3、尊重的爱;
4、信任的爱;
5、民主的爱。如果我们做老师的做父母的都能经常不断的与孩子进行民主平等尊重信任这样的交往的话,那么我们的教育一定是服务型的而不是管理型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一个老师爱他的学生,师生感情好,那么老师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如果一个教师不爱他的学生,师生关系紧张,那么表扬,学生认为是在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在故意找岔、整人。
幸福的第二层楼是艺术生活。教育,自其诞生之始,就注定是一门关于唤醒的艺术。然而,唤醒,离不开对话。对话,不止是语言的勾通,更多的是心灵的交流。教师在课堂内外,不妨以诗歌般温暖的话语、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使学生天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发挥到极致。同时,唤醒需设置情境。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所以,教师要创造对话双方共同探讨的平台,要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提出怀疑与批判,但决不居高临下,要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即使有错,也以各种方式来维护和谐的对话情境,以求对话得以持续。这并非敷衍,而是一种宽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唱歌、听音乐、看电影的方式使自己开心、满足,作者认为这就是艺术在发挥其作用,因为艺术能净化心灵,释放心中郁闷,排遣生活中的不如意,达到精神自由境地,使人获得幸福感。其实生活本身就是艺术,作为教师,如有艺术的眼光与心灵,那你会发现,面对学生就是在进行艺术创作。所以,作者希望老师能造起幸福的二层楼,丰富生活,享受生活,永葆年轻之心。
幸福的第三层楼是独立思想。一个人能拥有独立的思想,应该是一种较高的境界。作者说“完全幸福的人在前两层楼里几乎没有,惟有思想,独立而自由的思想才能让人完全自由”。对教师来说,思想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可以思考关于自己的工作,怎样努力,怎样干得更好,怎样从工作中发现和获得乐趣。教师要迈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就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经常思考教育问题,为什么而教,怎样教。
“倾听”与“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听是入耳,一种生理游戏,但不一定入心,别人说话你听到了,仅仅是一种声波和信号,是人的一种本能而已。而倾听呢,是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既入耳又入心,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倾听不仅是一种交往艺术,更是一种美德。教师当然需要倾听,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教师善于倾听才能理解学生,才能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工作之余,善于倾听又会让你交到知心朋友,拥有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因此,学会倾听真的很重要,通过它会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也会让你得到许多东西。
古人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也有许多的缺憾,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赏它。作者认为 “欣赏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为理解了生活而升腾起的对生活的挚爱”。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经历中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阵阵苦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足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美好的。可以这么说:有着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赏缺憾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另类校长”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心中充满了感慨与兴奋。感慨的是当大家都在提教师专业化,大搞教育科研时,还有这么一位校长从教师的心灵中走来,为教师创设教育理想、教育灵魂。
最好的老师,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比的,但我可以和自己比,也就是用今天的工作与昨天的工作相比,一日三省——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更贴近学生,更适合我的学生,我今天在课堂上的发挥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的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驾驭课堂的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灵活,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第二篇:名著导读 心得与体会(推荐)
《管理学》读书心得
班级 姓名:黄成 学号:
摘要
摘要内容:
1.管理是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3.管理的五种职能(本书):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4.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角色: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利。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2)信息角色: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管理职责的性质决定了管理者既是其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监督者地角色,通过信息有助于管理者识别潜在的机会和威胁。作为传播者,管理者把监督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传递给相关员工。有时也因特殊原因而隐藏特定的信息。管理者地最后一种信息角色是发言人角色。3)、决策角色: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第一种决策角色是企业家角色。作为企业家,管理者对发现的机会进行投资,如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或分明新工艺等。第二种决策角色是冲突管理者,管理者必须善于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如平息客户怒气,调节员工之间的争端等。第三种决策角色是资源分配者。第四种角色是谈判者角色,其谈判的对象包括员工、供应商、客户和其他组织等。
5.管理者的技能
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具备以下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各层次的管理者所需要的管理技能比例是不一样的。6.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他所主张的科学管理理论包括:
1、工作定额
2、标准化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4、差别计件工资额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承担计划职能,有所有的个人和部分工长承担执行职能。7.行为管理 1)、梅奥(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率只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8.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理论新发展 1)、学习型组织:即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2)、精益思想:根据用户的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的生产活动,使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求拉动产品的生产,而不是把产品硬推给用户,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3)、业务流程再造。4)、核心能力理论: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五个条件:1)、不是单一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簇相关的技术和技能的整合;2)、不是物理性资产;3)、必须能创造顾客看重的关键价值;4)与对手相比,竞争上具有独特性;5)、超越特定的产品或部门范畴,从而为企业提供通向新市场的通道。关键词:科学管理 资源分配 决策计划 领导控制 组织创新
目录
1.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3 1.1管理活动······················································4 1.2中外早期管理思想··············································9 1.3管理理论·····················································12 2.决策与决策方法···················································97 2.1决策与决策理论···············································98 2.2决策过程····················································101 2.3决策的影响因素··············································104 2.4决策方法····················································108 3.计划与计划工作··················································124 3.1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125 3.2计划的类型··················································128 3.3计划编制过程················································134 4.组织设计························································163 4.1组织与组织设计··············································164 4.2组织的部门化················································176 4.3组织的层级化················································182 5.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204 5.1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209 5.2管理组织变革················································212 5.3组织文化及其发展············································220 6.领导概论·······················································235 6.1领导的内涵··················································236 6.2领导风格类型················································239 6.3领导理论····················································242 7.激励···························································251 7.1激励原理····················································252 7.2激励的需要理论··············································254 7.3激励的过程理论··············································260 7.4激励实务····················································2641.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1 管理的定义
关于管理的定义有多种。福莱特的经典定义为: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在我看来这句他更加侧重与强调人在管理中的重要性,显然,这样定义管理是不够全面的。
罗宾斯和库尔塔认为:管理是指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有效的完成工作的过程。这一定义很明显强调了人的因素和管理的双重目标,即既要完成工作,又要讲究效率。
刘易斯等人指出:管理是指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之立足于组织资源,当然资源是属于管理内容的一部分,但很明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普伦基特和阿特纳把管理者定义为: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分配和监督的人员。在此基础上把管理定义为一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或集体通过行使相关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和利用各种资源(信息、原材料、货币和人员)来制定并实现目标的活动。这一定义更加具体,突出了管理的职能。
徐国华等指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 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说明管理具有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第二层含义是第一层含义所要达到的目的,即通过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第三层含义又是第二层含义所要达到的目的,即通过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来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以上三层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整体,是比较完整的定义。
杨文仕和张雁认为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该含义与前一定义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它强调人的作用,而忽视了对其他资源的作用。而本书则将管理定义为: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这一定义则又对管理作了进一步解释:①、管理的载体是组织。②、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③、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很显然这一定义的对象是比较完整,这样也同时把管理的范围扩展到诸多领域。④、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这些职能很精确的概括了管理的功能,让管理定义更加完善。⑤、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在现实中往往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法完成的,这也就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1.2 管理的职能
20世纪初,法国工业家法约尔在其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写道,所有管理者都行使着五种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50年代中期,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两位教授孔茨和奥唐内尔在教科书中,把管理的职能划分为以下五种: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当今流行的教科书一般把管理职能压缩为四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而本书则将其定义为: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五种。可以理解为: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管理者在行使其他职能的过程中总会面临决策和计划的问题,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1.3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3.1 古典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泰罗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他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额、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与泰罗同时代的人,如吉尔布雷斯及其夫人莉莲·吉尔布雷斯在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研究步骤是:通过拍摄相片来记录个人的操作动作、分析哪些动作是合理的、应该保留的、哪些动作是多余的、可以省掉的,哪些动作需要加快速度,哪些动作应该改变次序;制定标准的操作程序。
1.3.2 组织管理理论
法约尔指出任何企业都包括六种基本的活动: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和加工;商业活动,指采购、销售和交换;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运用和控制;安全活动,指设备的维护和人员的保护;会计活动,指货物盘点、成本统计和核算;管理活动,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14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和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指在组织内部要形成团结、和谐和协作的气氛)韦伯的贡献
他对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韦伯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对于权威,他认为有三种类型:个人崇拜式权威、传统式权威和理性合——合法的权威。
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或理想行政组织形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存在明确的分工、按等级原则对各种公职或职位进行法定安排,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指挥链或等级体系、根据经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来任用、除个别需要通过选举产生的公职以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行政人员是“专职的”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行政管理人员不是其管辖的企业的所有者,只是其中的工作人员、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组织关系与外界关系也是这样。
二、决策与决策方法
2.1 决策与决策理论
2.1.1关于决策的原则要想达到最优就必须具备一些条件: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真实了解了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拟定出所有可能的方案、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但是在现实中上述条件往往是得不到满足的。
2.1.2 决策的依据
管理者在决策是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的水平。但在现实中管理者在决定信息的收集以及如何处理信息时需要考虑成本与收益分析。信息量地过大或过小都是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的。2.1.3 决策理论 古典决策理论
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决策者要充分了解相关备选方案的情况;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机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在于使本组织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种理论的决策者事是完全理性的,在现实中往往是不可能正常指导实际的决策活动,所以逐渐地被行为决策理论所代替。行为决策理论
关于行为决策理论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它的理论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它提出的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即人是有限理性的,在我看来人们由于现实复杂的外界因素,思维和想象力具有局限性,而且很容易受情绪所影响,由此产生的知觉上的偏差,生活中决策者也只能尽量地了解信息并指出决策,所以决策者选择的理性也是相对的。2.2.1决策过程
决策过程主要包括诊断问题(发现机会)、明确目标、拟定方案、筛选方案、执行方案、评估效果这六大过程。很显然,在现实生活中,决策是一种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以上的过程步骤层次鲜明,层层递进,只有很好地处理了这些过程的执行效果才能有更大的希望达到预期的决策效果。2.3.决策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
环境的因素包括了环境的稳定性、市场结构、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这些知识一般外界因素,影响的因素当然还包括了其组织自身的因素。但这些外界因素其影响又是很大的,根据不同的情况,决策者需要制定不同的策略才能更好地趋利避害,使其受到的影响达到更小。组织自身的因素
自身因素包括了组织文化、组织的信息化程度、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根据哲学思想之内外因学说,内因起决定作用,虽然决策不完全是内部因素,但一个组织自身的内部条件以及文化对决策者作出的决策的影响是十分大的,因而在现实决策中必须重视组织自身内部的建设。决策问题的性质
一个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也对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这是一个是重要的问题,关乎组织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那么这个决策就必须在大量的决策信息参考基础上去斟酌,才能做出决策,和一般的决策当然有着截然不同的过程。决策主体的因素
个人对风险的态度、个人能力、个人价值观、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个人对风险的态度包括了风险厌恶性、风险中立型和风险爱好型,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决策者在决策中的情况,因而是十分有影响的,像我本人就是一个风险介于中立和爱好型的,因为在我看来决策就是针对机会的一种把握,机会是很容易溜走的,因而我更偏好与去冒险试一试。2.4 决策方法
2.4.1 定性决策方法 在人们面对信息不完全决策问题时,比如对新环境里出现的新问题,就难以使用对数据依赖很高的定量方法。著名的头脑风暴法就是一个寻求多种决策思路的方法,对这种问题是非常有用的,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倡导创新思维,它是集众家之长去解决新问题,对于突发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定性方法还包括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技术。
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管理者有时需要对企业或企业某部门的经营活动方向进行选择,可以出去“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和“政策指导矩阵”法。其中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把企业经营业务状况分为四种类型,即瘦狗、幼童、金牛、明星。企业可以根据已掌握的信息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然后再针对自己的企业或部门进行相关的决策,这样的话对决策有着更加正确的指导性。2.4.2 定量决策方法
其中主要包括了确定型决策方法、不确定性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三种。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其中涉及应用统计学、运筹学的内容就不做解释了。2.4.3 计算机模拟决策方法 2.4.4 决策模拟演练
三、计划与计划工作
3.1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3.1.1 计划的概念
所谓计划内容必须包括“5W1H”,即What-做什么?目标与内容。Why-为什么做?原因。Who-谁去做?人员。Where-何地做?地点。When-何时做?时间。How-怎样做?方式、手段。虽然在现实中我们不可能完全按照计划做事,但是我们如果不按计划做事则只能听之任之于自然了,所以我们在现实中还是需拟定计划做事!
3.1.2 计划与决策
计划和决策是两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这是因为:计划是决策的前提,计划是决策逻辑的延续。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的,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3.1.3 计划的性质
计划的性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即计划工作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服务;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在我看来,任何组织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使命,决策活动为组织确立了存在的使命和目标并且进行了实现方式的选择。计划工作是对决策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进一步展开和细化。组织正是通过有意识的合作来完成群体的目标而生存的,因此组织的各种计划及各项计划工作都必须有助于完成组织的目标。如果说决策工作为组织生存确立了组织的生存目标和使命,那么计划工作是一座桥梁,连接我们的彼岸和要想抵达的此岸,给组织提供了通向未来目标的明确道路,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基础。计划的目的就是使所有的行动保持同一方向,促使组织的目标实现。至于管理人员从高层到第一线基层管理人员都要进行计划工作。高级管理人员计划组织总方向,各层级的管理人员还须再据此制定相互协作的计划,从而达到组织的总
目标。
33..2
2计计划划的的类类型型
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长期和短期计划,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孔茨和韦里克的分类:目的或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方案、预算。3.3 计划编制过程
计划编制本身也是一个过程。虽然可以用不同的标准把计划分成各类型,计划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但管理人员在编制任何完整的计划时,实质上都要遵循相同的逻辑和步骤。
一、确定目标
二、认清现在
三、研究过去
四、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
五、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
六、制定主要计划
七、制定派生计划
八、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四、组织设计
4.1 组织与组织设计
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组织设计的任务是设计清晰的组织机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并编制职务说明书。所谓知识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构架,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组织机构可以用复杂性、规范性和集权行三种特性来描述。
组织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专业化分工的原则、统一指挥原则、控制幅度原则权责对等原则、柔性经济原则。在组织设计中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多的,概括起来可以分为环境的影响、战略的影响(梅尔斯和斯洛进一步考虑到外界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形象地总结了四种战略类型以及相关的组织机构类型)防御者型、探险者型、分析者型和反应者型。反应者型一般也是出于动荡的变化的环境之中,但限于决策者的市场判断能力、内部管理能力、主动应变能力,组织很难及时对外在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只好采用被动反应的战略以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这种战略明显是低效率的,组织往往面临强大的变革压力。
4.2 组织的部门化
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原则、精简高效的部门设计原则。部门精简高效是每一个部门设计者所追求的理想效果,作为一项基本的原则应当贯彻在部门设计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项活动过程中。部门设计应在保证组织目标能够实现的前提条件下,力求人员配置和部门设置精简合理,不仅要做到“事事有人做”,而且要做到“人人有事做”,工作任务充裕饱满,部门活动紧密有序。4.3 组织的层级化
企业层级化设计的核心任务是确定完成任务需要设定的层级数目,有效的管理幅度是决定组织中层级数目的最基本因素。所谓的管理幅度,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这些下属的任务是分担上级主管的管理工作,并将组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然后付诸实施。有效的管理幅度设计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地工作能力、工作内容、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等。层级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集权与分权。为了提高职权的有效性,在做出决定之前,管理者必须对职权的范围进行界定,并且在此范围内谨慎的行驶职权。职权在被接受之前必须具备四个条件,这四个条件是:在做决定时,下属必须能够理解沟通内容;在做决定时,下属必须深信他的要求与组织的宗旨是一致的;在做决定时,下属必须深信他的要求跟他本人的兴趣是一致的;在做决定时,下属在体力和精力上应能给予配合,职权的行驶不能逾越他们的能力和服从范围。职权分为三种形式:直线职权、参谋职权和职能职权。组织层级设计中的授权含义:所谓授权就是组织为了共享内部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这些权力或职权委派给了下级之后,下级可以在其职权范围内自由决断,灵活处理问题,但同时也负有完成任务并向上级报告的责任,上级仍然保留着对下级的指挥和监督权。授权的含义有:分配任务、授予权力或职权、明确责任。有效授权的要素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信息共享,组织中的信息作为一种共享资源,组织如果能够使员工充分地获取信息资料,就会大大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的主动性。提高授权对象的知识与技能,组织必须对员工进行及时、有效的培训,以帮助他们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这种培训能够有效地帮助员工进行自主的决策,提高他们参与组织活动的能力,并为组织的团队合作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放权,组织若要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就必须真正地放权给团队中的各个专家和基层人员,使每个成员都能根据工作过程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安排,这样,各种类型的权利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激励绩效,组织应该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估系统,对组织成员绩效贡献给予奖励,这种奖励系统应该既包括工资和利润提成,也包括一定的股权比例,如职工持股计划(ESOPs)等。
在授权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几个重要的原则:重要性原则,组织授权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所授权限不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要敢于把一些重要的权力或职权放下去,使下级充分认识到上级地信任和管理工作的主要重要性,并且把具体的任务落到实处。适度原则,组织授权还必须建立在效率的基础上,授权过往往造成主管工作量过大,授权过多又会造成工作杂乱无序,甚至失控,所以不能无原则授权。
五、组织变革及组织文化
关于组织变革我认为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赶上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调整其内部的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和生产效率得到最优化的组合。
组织变革可以分为至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的梯形改革两种。至上而下的改革可以优化领导结构,实现管理分工更加明确,但是同时又容易造成多头领导,不利于企业领导者的集权,易造成组织层次冗杂,对于一个命令变化会产生很大影响,高层领导的决策不能很快的传达到基层中去,从而影响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合理化发展。
六、领导概论
关于领导概论,“霸权主义”要不得,“无为而治”也是不行的,在我看来,“甩手掌柜”才是好领导,许多管理者有的可能是出于“身先士卒”的心理,有的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就是比别人强,总是喜欢替下属想办法、拿主意。没错,不是出主意,而是拿主意,别看这一字之差,它们的含义可是大不相同,出主意是帮助员工想办法,目的是启发员工的思路,用的是商量的语气,而拿主意则是替员工想办法、做决定,已经没有员工的事了,基本就变成了领导一个人的戏。实际上,逼下属自己想办法也是一种育人之术,而育人是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它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一个不想育人、不会育人的管理者绝对是一个不称职的管理者。其实,许多管理者之所以不想让下属抢了自己的风头,是因为没有享受过育人的快乐,看着自己花心思培育出来的人在舞台上大放光彩,那种兴奋劲儿和欣慰感可比自己在舞台上出彩得多。
关于抓权与放权
“无为而治”这四个字顾名思义,说的就是以近乎“不做事”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达到做事的目的,这四个字用到企业管理工作中就是要懂得“放权”,尽量避免事必躬亲。但是,在现实的企业管理中,有很多管理者总是过分追求忙碌,似乎只有忙起来,并忙到不可开交的程度,生活才算充实,企业才会好,心里才会踏实。当然,勤劳并没有错,勤劳致富的理论也没有错,问题是勤劳不一定等于忙碌,这是两码事。一个企业不能全是忙人,因为忙会带来乱,而乱则会导致效率低下。人在忙的时候往往容易注意力过于集中,视野就会变窄,只知道埋头拉车而不知道抬头看路。这样就容易忽略掉大局以及各种事物之间的匹配关系,从而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和无效劳动的产生。这时企业里的“闲人”就显得非常重要,他们的工作就是静静地“观察”与“思考”,站在比劳动者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协调各种事物间的关系从而确保大局,这恰恰是管理者的“本职”工作。这种“闲人”一个小时的工作成果,其效率可能抵得上十个“忙人”忙活一个星期。
管理要分层
尊重层级管理
中国现今的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由于组织结构的不完善或是运作机制的不成熟,经常会发生越权管理的事情。
在私营的小企业中,尤其是那些只有10个人左右的企业,很多事情如果老板不亲力亲为,根本找不到人来做。这时过于严苛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就会栓往企业的手脚,使企业丧失小规模特有的“灵活性”。因此,越权管理在某些情况下还是有它积极的一面。只是要把握好度,如果领导管的“闲事”太多,甚至完全忽略了中层,就会造成权力不清晰、章法不明确的混乱局面,对企业的管理效率带来极大的伤害。
所以,总是“身先士卒”、“战斗在第一线”的领导未必是好领导。管理者应该善于用人做事,而非自己做事,层级管理一定要得到尊重与坚持。实行层级管理有以下几项优势:
(1)管理层次得以简化,领导重心下移,提高管理效率。(2)有助于管理从宏观粗放向微观细致方向发展。(3)有助于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4)有助于改善领导和员工之间的关系。(5)有助于各部门之间竞争局面的形成。(6)有利于青年干部的迅速成长。
层次不在多,而在精
一个企业发展壮大,应该主要表现在生产规模的扩大、制度规范化和人性化、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素质提高,而不是表现在管理团队越来越复杂、庞大,一个“臃肿”的管理层不仅起不到什么积极作用,还会成为企业的累赘和负担。简化管理层次,鼓励人们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是优化管理的核心。一般来讲,企业规模越大,管理层次越多,在业务量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越多,所需的人员就越多,企业运行成本就越高,所以企业能正常行驶其管理职能的前提下,管理层次越少越好。
管理层次减少表现为一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这种结构具有更多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管理层次越少,高层领导和管理人员指导和沟通越紧密,工作视野也就越广阔和直观,这样有利于把握市场经营机会,使管理决策快速准确。
2、有利于精简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必然要精简结构,特别是一些不适应市场要求,能被计算机简化或替代的部门与岗位。
3、有利于培养管理人才,组织结构的层次越少,一般管理人员的业务权限和责任必然放大,这样可以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有利于培养下属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造就一大批管理人才。
4、有利于节约管理费用,管理层次减少,人员精简,加上发挥计算机的辅助和替代功能,实现办公无纸化、信息传输与处理网络化,这样可以大幅减少办公费用及其他管理费用。中层不能太“胖”
我曾经在一些资料上了解到,有人对美国39家公司进行了调研,研究结果表明,成功与不成功的公司的最大区别在于“单纯与否”。只有单纯的组织才最适合销售复杂的产品。事实也的确如此,大部分优秀公司的管理层员工相对较少,员工更多的是在实际中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办公室审阅报告,它们的结构形式只有一种关键的特性:简单。只要具有简单的组织形式,用很少的员工就可以完成此项工作。管理学家们对优秀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研究之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大型公司的核心领导层没必要超过100人,及“百人负责”。麦当劳的管理人员也很少,正符合雷·克拉克那句经久不衰的格言:“我相信公司的管理应该是‘人越少越好’。”全球零售业大王沃尔玛公司,其创建者萨姆·沃尔顿说,他相信总公司总部空无一人的规则:“关键在于走进商店仔细倾听”。卡尔森认为,中层管理人员是一层海绵,如果中层人员少一些,亲身实践管理就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全美最受崇敬的经理、美国通用前CEO杰克韦尔奇在给通用减肥时,所采用的方法也是削减中层人员。
所有复杂的组织都会存在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它使得管理者无法把目光专注在应该关注的事上。相反,却进行着数目极其庞大的昂贵的、无生产力的活动,因此,要想使组织更有效率、更有活力,就必须给你的中层领导减减肥。现代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机构臃肿带来的管理成本增加,有时管理成本甚至会超过交易成本,而机构臃肿带来的另一个问题:不能灵活的采取行动。所以中层管理层不宜太臃肿,扁平式的组织结构可以让企业变得更加灵活机动而富有成效。
在企业日常管理中,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应善于启发员工自己出主意、想办法,善于支持员工创造性建议,善于集中员工的智慧,把员工头脑中蕴藏的聪明才智挖掘出来,使人人开动脑筋,勇于创造。
2013-8-26
第三篇:名著教学总结
名著阅读教学阶段性总结
冷秀芬
朝阳市第二十四中学
针对中学生阅读量不足,分析能力差写作水平低的现状,我区在2014年10月召开了全区七年级语文教师会。号召大家在七年级展开课外阅读教学活动,以增加同学们的阅读面,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升素养,以读促写,最终达到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目的。回到学校后,我们积极布置,全面实施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我把这一阶段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端正思想,转变观念
以前总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抓成绩提分数,多做题才是硬道理,所以从初一就开始搞题海战术,弄得老师和他们都身心疲惫,收效甚微。作为老师应该首先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这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在做这是储备,只有储备充足才能打胜仗,我们的思想转变了,不再让学生每天只抱着课本学习,初一的学生小,不知道哪些书该读,哪些不该读,我们都为他们推荐了很多适合中学生读的中外名著为同学们把好关,选好书。
二、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表现在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尤其容易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我 利用课上课下给同学们向学生介绍名著的作者、写作背景、内容梗概、作品的价值等等。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交流读书的内容,畅谈读书的体会。尽量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文学名著的氛围。让同学们上网搜索名著电影来观看,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听配乐诗歌朗诵。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影视定能够吸引着学生,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打开“文学”这扇大门。
三、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辄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效率和效果,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名著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我们主要教给学生以下几种阅读方法
1.浏览。
即拿到一本书后,先大略地翻一遍。比如先看一下书的序、跋、目录、图表、照片等,以求对全书有一个初步印象,把握全书的梗概,又可确定精读、略读的内容。浏览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扫描式”,即一目十行地读,迅速了解全书的内容;二是“跳跃式”,即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引文、图表、推理过程等整页整页地翻过去,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
2.精读。
对于重要的、自己喜欢的文章,要逐字逐句研读,掌握要点,吸取精华,要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以求对内容的透彻理解与把握。
3.略读。
对于有些名著大略地读一下,了解大意即可。略读对增大阅读量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叶圣陶先生曾说:“如果只注重精读,而忽略略读,功夫只 作了一半。”
4、摘抄、对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可以摘抄下来,作为积累,看别人怎么写的怎么说的,久而久之,自己就会说话了,就会写作了。5.读书笔记。
它可以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增强记忆,能促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我们要求学生读书笔记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圈点批注、摘抄、摘要、评论等。指导学生灵活运用,从不强求一律,同时引导学生对读书笔记应经常翻阅,以便巩固记忆,加深理解。
语文学习很大程度上要靠积淀、感悟、熏陶。读得多了,习惯也就养成了。只有读得多了,积累多了,语文阅读水平才会提高,人的素质也才会得到升华因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使阅读成为学生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成为终身学习的手段和人生成长的方式
四、组织交流,检查督促
在名著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的指导更大。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采取多种多样的交流形式来进行。如:
1、定期办名著小报
通过办小报,同学们凑集材料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办完了贴出展览,他们还获得了一种成就感,他们会办的越来越好,这样就增加了同学们阅读量,而且不用你要求,会主动的去查找一些材料,还激发了兴趣。效果很好。
2、名段朗诵
组织学生个人朗诵或集体朗诵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可仿读、分角色读、轮读、齐读。有时我还组织名著朗诵竞赛或朗诵会,3、讲故事比赛
文学名著中有不少引人入胜的故事,如《美猴王》、《草船借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这样,就提供给孩子们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胆量,他们在展现自我的同时又能互相促进、互相学习。
4、心得交流
让学生交流读书的内容,畅谈读书的体会收获。在交流中,尽量营造出宽松的、自由的氛围,创造出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学生在交流中不仅加强了对名著的理解,而且思维也得到了发展,语言也得到了演练。
五、名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外阅读量不足,学生手中的书有限,农村的学生大多不能上网阅读,面比较窄。
2、大多数同学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不是主动读书,是别动读书,这样收效甚微。
3、时间不足,同学们只在每周的一节阅读课上看看书,课余时间根本不看,这样一年也读不完一本书呀,进度太慢。
4、老师的指导跟不上,由于思想的懒惰,很少去指导学生怎么去读,一般都是自由阅读。
5、希望多看几节名著指导课,为我们领领路。
总之,名著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会不断的摸索,虚心的学习,认真的总结,慢慢的就会形成一套自己的模式,路途遥远,尚需努力。
2015年6月
第四篇:教学名著读后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教学名著读后感。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读《水浒传》有感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读后感《教学名著读后感》。
读《红楼梦》有感
——又话林妹妹
《红楼梦》,以前胡乱地翻过几次,今又重读,竟发现自己愈来愈对林妹妹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
刚开始时,对林妹妹的哭哭啼啼和抽咽感到不可理喻,多少也算个大家闺秀,何必为了一丁点的小事而伤心流泪呢?真是太小家子气了,与宝钗相比更是没了大家闺秀应有的风度和气质。见到她,总让人觉得压抑和沉闷。难道这就是她所谓的“抑郁美”吗?
慢慢的,我被她出色的才华而吃惊。她满腹的才华,吟诗作对无人能及;她的身世和她顽强的性子,更有她的天真、纯洁······
她的身世也令人同情,虽说也出生在官府之家,但自幼体弱多病,出不了门,小小的年纪竟在药中泡大,本来就虚弱多病的身子更加虚弱,也许是“独生女”,父母对这个“掌上明珠”爱之又爱。家庭的规矩、礼仪比那些大家闺秀们差了些,但这更显示出她与众不同的性格,显示出她的无所顾忌和她的处处谨慎。
黛玉的文学,吟诗作文和聪慧是无人能及的,但是面对宝玉的玩世不恭、不知上进,她非但没有责怪的意思,反而大加袒护。其实,她是不喜欢礼教束缚的家庭,对宝玉的玩世不恭大加赞赏,这应该是宝玉和黛玉爱情的进一步发展,宝玉他们彼此终于觅的一知音。在所有人都劝宝玉努力学习,考取功名时,黛玉却显示出对功名的唾弃。在她柔弱的外表里面,却带着对旧封建的科举功名的鄙视和唾弃。我最佩服她这一点!
虽然黛玉对宝玉的不考功名欣赏,可她却耐心的教香菱吟诗,教给香菱知识。她并不反对知识和文学,只是厌恶功名罢了。她细心、耐心、全心地教香菱吟诗,为的是让姐妹们摆脱命运,谁能够和她相比呢?没有认的!
再说说她的纯洁和不着一丝心机。林妹妹读《西厢记》,这在当时酸的上是一本禁书,特别是对于大家闺秀来说,更是不能读。林妹妹根本没想这么多,她读《西厢记》是带着对张生和崔莺莺执着爱情的崇拜来读的,是欣赏其间的美。宝姐姐批评“林妹妹怎么读这样的书呢?我告诉老太太去。”宝钗在黛玉心中落下了好姐姐的形象。可宝姐姐呢?真的好吗?她处处留下端庄贤惠的美名,可是在偷听别人说话被别人发现时却说“林妹妹刚走过来。”以此来诬陷林妹妹。这到可怜了林妹妹,找不到知己,没人能倾听她的话,也只有和宝玉能谈得来,便经常在他面前耍小性子。
林妹妹好值得同情,只身来到贾府,在这里孤苦伶仃,寄人篱下,什么事都要处处小心,处处观察别人,恐怕别人笑话她,说她不懂规矩。她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敏感,弱小的神经时刻在捍卫自己,这源于她自身的好强、反抗的性格,她的嘴巴说出来的话像刀子一样,别人说她“好一张厉害的嘴。”她也只好如此做了。她是无足轻重的,既不掌握贾府的财政大权,又不管日常琐事,因此,丫鬟和仆人们都不怎么看重她,又没有人庇护她,面对落花又怎么不处境伤情;思念母亲又怎不落泪葬花呢?别人没有这种感受,根本不能理解她,只说她哭哭啼啼,说她病恹恹的身子,说她小家子气……
以泪来偿还前世的思债,流了二十年,有多少泪也要流干了,有多少债也该还完了。她的命运是坎坷的。曹雪芹“一把辛酸泪”与她的泪流终日有太多的相似。林妹妹在还未享受人间的繁华时,就洒手离开人间,与宝玉的爱情就这样成了泡沬。或许是该去了,债还完了,泪流尽了……
纯洁,天真,不谙世事复杂,内心顽强反抗封建主义的网,热烈大胆在追求着自己的幸福。黛玉是水做的,纯洁的水做的,但是能冲击岩石的峭壁,不是一湖死水,而是一直向前流动的水。
叹只叹那旧社会的大网给了林妹妹太多的压抑和沉闷,叹只叹上天捉弄人,有情人却不能在一起,美丽的黛玉却不能得到自己的幸福,但她追求了,尽力了。
在贾府这个大房子倒塌以前死去或许是上天对其薄如纸的命的一种补偿,她用不着看房子倒下来的那一幕,她用不着经历那种痛苦,她也不能再经受痛苦了!上天给她的最大恩赐是留住了她的美丽,尽管带了些凄凉。王熙凤工于心计却被一张破席给卷走了。宝钗也只能独守空房……
林妹妹不是只会哭泣的一无是处的。相反,她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反抗这封建礼教的束缚的精神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她的的确确是一块纯洁的,无瑕的“通灵宝玉”。
第五篇:教学名著读后感
教学名著读后感
——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
北安中小巩志先
激-情、创新、执着,是我阅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的过程中在脑海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词语。
这是一部八位美国当代名师的精神档案,他们的精神像一束耀眼的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两百多页,处处有鲜亮的符号,标示着他们成为幸福教师的关键因素,让我欲罢不能。当我废寝忘食地品尝完这道精神大餐之后,竟发觉自己越发的饥肠辘辘。它让我明白,我完全就是精神上的特困户,我必须读书、读书、再读书。
莱福•艾斯奎斯的56号教室是令人震惊的。他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里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他证明着一个人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他非常热爱他的事业,他每天工作12小时。他才华横溢,课余时间带领孩子排练莎士比亚戏剧,教孩子学高等数学,教孩子打篮球、棒球及演奏吉他,还筹集经费带着学生到全国各地去旅游。他的学生并不以英语为母语,他们就是通过排练莎翁的剧本来学习英语的。
“他在霍巴特小学20多年的经验已经证明,思路开阔的教师,即能拓展课程内容,增加教学时间,增强学习难度的教师,能够给贫困儿童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要为孩子的成长负责的教师,必须是思路开阔的教师,且知道该怎么给孩子提出一定难度的要求。
他有两大-法宝,一是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层次论”,让孩子们学习做事的“六大境界”,教孩子们反思人们做事的原因,并把原因分成六个等级,依次是:不想惹麻烦,想获得回报,取悦他人,按规矩办事,出于对他人的考虑,有自己的为人处世原则,并按此行事。他鼓励孩子做第六级的思想者和行动者,让孩子们自己制定一套行为准则。第二大-法宝是,通过隐含虚拟的经济制度的游戏来管理班级。他在56号教室里培养孩子们养成这么一种生活方式:无论做什么事都追求做得最好。他告诉孩子:走卓越之路,成功无捷径。莱福•艾斯奎斯还有一句话特别触动我心:
要打造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一定要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教师不在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一年的时间,在他的勤奋努力下,无论怎样的班级,都会变得非常优秀。无论老师有没在教室,所有的孩子都非常文明守纪,他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普通的人通过勤奋努力能够创造一间与众不同的教室。
莱福•艾斯奎斯用一年的时间,教给孩子一生受用的生活方式。没有对教育的满腔激-情,没有孜孜不倦的追求,没有创造性的工作,莱福•艾斯奎斯是做不到这个境界的。这也是艾斯奎斯给我的启示。
罗恩•克拉克更是一个激-情四射的教师。因为他原本就热衷于探险,他不是带孩子全国旅游了,而是带着他们周游世界。且不论这在我们这里是否可行,就凭着他对孩子的那种情感就让人不得不佩服他,敬仰他。他对教师和家长提出的第一条忠告就是:做孩子的工作,先决条件是你必须有激-情。他强调要让学生知道你从学习中获得激-情是很重要的。他认为“好教师必须要有创造力,因为你不能日复一日地做同样的事情”。只要你总能对教育工作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积极的期待,你就会有不竭的创新源泉。而创新又能让你的学习与工作永远充满激-情,永远不会产生职业倦担
罗恩•克拉克认为他的两大-法宝是: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对学生明确的要求。他强调-教师必须让教育变得有趣,通过各种办法把课上得有声有色,把教室变成一个孩子们想来的地方。他能做到让孩子们每天都期待着他的到来,同时想着:瞧瞧,他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他建议老师们要想办法让班上每一个孩子都有远大梦想,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挑战有多大。你必须关照每一个孩子,并看到他们的潜能。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们呆在一起,了解孩子们所关心的东西,让自己与学生有共同语言,然后创造性地建设他的课程,他的课程是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事为基础的,这样就特别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罗恩•克拉克创造性的55条班规也是特别引人注目的。这55条班规集礼仪修养、纪律守则和做人原则于一体。如,规则18,努力让自己尽可能有条理;规则50,保持乐观心态,尽情享受生活;规则51,不怕困难,全身心投入;规则52,犯错不要紧,关键是汲取教训。班规不能只管学习。克拉克说,恰当的行为举止与礼仪修养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当孩子们变成了一家人——大家相互尊重,以礼相待,相互支持,学习才会在教室里发生。确实,我们要在教室里建立学习共同体,前提必须是成员之间相互的信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