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上好一节音乐竖笛课
如何上好一节音乐竖笛课
谈中小学音乐课中的竖笛教学随着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不断加强,中小学校的音乐课也由原来的唱歌课开始加进一些器乐教学的内容。
竖笛作为一种音色优美、简单易学且携带方便的管乐器, 开始受到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作为学校音乐教师,怎样把握好教学内容、安排好各教学环节实施教学,是使学生准确、熟练掌握这件管乐器演奏技法的关键。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教学。
一、关于吹奏姿势的教学 一般在课堂音乐教学中我们大多采取坐的姿势,教师应要求学生胸部自然挺起,呼吸控制自如。两眼正视前方,不要过分低头或仰头。身体与乐器保持45度俯角为宜。按孔时,两肩自然放松,胳膊不要紧贴在身上,稍微张开些。考虑到今后改学吹横竹笛的方便,一般我们在集体普及教学中大多采用六孔竖笛,在指导学生持笛时应向学生交待清楚,右手的无名指按住第一孔,中指按住第二孔,食指按住第三孔;左手的无名指按住第四孔,中指按住第五孔,食指按住第六孔。按孔的位置是手指第一关节前的部分(手指第一关节的指肚),按孔时手指必须将发音孔按严、按实,否则容易出现按孔不严而造成音孔漏音、发音不准。关于嘴含笛的姿势,教师可以2先示范给学生看,然后形象的给学生讲述:笛头含在嘴中,一般下唇含笛头上端部分的三分之一,上唇含笛头处小于上端部分的三分之一。吹奏时嘴唇两角如微笑状,不要鼓腮。
二、关于吹奏呼吸方法的教学 吹奏的呼吸方法非常重要,其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吹奏的音准与流畅性,在教学时,应首先用比较的方法向学生介绍,我们日常生活中呼气和吸气的方法与我们吹竖笛的呼气和吸气方法有什么不同,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呼气和吸气的时间大致相等,但吹竖笛则要用深呼吸,就是用横膈膜着力,即胸腹联合呼吸法。教师可以边讲边练,指导学生练习掌握好正确的呼吸方法,为了使学生确实掌握好运气的方法,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吹奏长音作以下两种练习:
1、慢吸慢呼的练习深深的吸一口气,吹一个长音。吸气时要求吸足而不出声,呼气时要求均匀、平稳,时间长而不费力。吸足气就象一只气球打足了气,如果一下子把气全部从球中挤出来就不对了。所以,当你呼出一口气时,在这口气还未呼完之际(约留五分之一左右,这时小腹横膈膜还处在控制之中),即应吸入第二口气。一定要使胸部的活动与横隔膜腹部的运动始终保持连贯,否则,进入吹口的气流就一定不流畅,而且容易出现嘴角漏气、出音尖叫、音色难听的现象。
2、快吸慢呼的练习这是吹奏竖笛时运用最多的一种呼吸方法。吸气时间越短越好,然后,象前一种方法一样,把气慢慢的呼出。
三、几种常见吹奏技法的教学竖笛的音域和其他民族管乐器一样,也能吹出近两个八度的音域。同时也能演奏连音、吐音、滑音、倚音、颤音等效果。就吹奏指法来讲,教师首先教学生学会全按作
5、全按作
2、全按作1三种常用调的指法(见音乐教材上的基本指法表),然后边讲边示范、边指导学生练习,待学生掌握了这几个常用调的指法之后,便可以开始教学生了解其他一些吹奏技法了。
1、关于长音练习长音是吹好竖笛,练好“气功”的基本方法。他对增强嘴的力度和气息的控制能力以及两者之间的配合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可在每次指导学生练习乐曲之前,首先进行几分钟的长音练习。练习中要对学生强调注意三点:第一要注意每个长音从起音到结束,音准要始终如一,不能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向学生强调:吹低音时,风门大,口风缓,“口劲”就要放松些;吹高音时,风门小,口风急,“口劲”就要收紧些。这样,“风门”、“口风”、“口劲”三者紧密配合练习,音准就会保持得好一些。第二是要防止漏气。强调吹低音时要求音色圆润、浑厚;吹高音时要求音色清脆、明亮。第三是吹奏时呼吸要自然。练习时教师应向学生强调,每次呼吸多少,要根据乐句长短而定。一般长乐句多吸,短乐句少吸,不宜过剩或不足,否则会造成呼吸忙乱,影响吹奏流畅。
2、关于连音与吐音的练习在若干个高低不同的音的上方标记一条连线时,表示要将连线以内的音符演奏得连贯、流畅。吹奏技法是将连线以内的第一个音吐一下,其他的音就不再吐且一口气连贯、圆滑的吹完。吐音的吹奏技法是将舌尖紧贴上齿龈,形成阻塞,然后让气流突然冲出口腔,发出“吐”的声音。练习时可指导学生反复作“吐吐吐吐”的舌头动作练习,使其发音短促而有弹性为止。练好了单吐之后,就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一步练习双吐和三吐技法了。双吐的吹奏技法是在发出单吐的“吐”字声音以后,将舌根抬起,紧贴软颚,形成阻塞,然后让气流突然冲出口腔,发出象“库”的声音。练习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作舌头的“吐库”两字的吐奏动作练习。要求“吐”与“库”两字的力度一样,不能吐得一个重、一个轻。练好了单吐和双吐方法之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将单吐和双吐结合在一起进行“吐吐库”和“吐库吐”的练习就成了三吐。在练习中,要指导学生一方面多进行舌头敏捷、短促的练习,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和舌头的配合。口风要对准吹口,上下嘴唇不可抖动,防止发出“嘶斯”的漏气声。
3、关于倚音与颤音的练习记在正拍音符左上角的小音符叫做倚音。倚音是竖笛演奏中常用的装饰音,在教学生吹奏倚音时,要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是吹奏倚音时不能增加原有拍子的时间。
第二是奏单倚音时,其倚音用吐音演奏,而正拍音不用吐音演奏。第三是吹奏复倚音时,第一个小音符用吐音吹奏,其他的音都不用吐奏,但要吹奏得连贯些,因为几个小音符只占本音时值的一小部分,所以吹得越快越好。
颤音是由一个为主的音与其上方(或下方)相邻的音迅速、均匀、连续、反复交替奏出的一种装饰音效果。记谱中一般用“tr”记号标记在为主的音上方表示。颤音的特点是奏出来的音响效果有波浪形感觉。
是木管乐器吹奏中常用的技法,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示范教学中应强调以下吹奏要点: 先放开为主的音孔手指以及这个音下方几个音的音孔,然后将按其上方相邻音孔的手指迅速、均匀、连续反复作一按一开的动作。(如:吹三孔为主要音的颤音时,应将下面三个音孔全放开,然后让按第四孔的手指快速、反复、均匀的作一开一按的动作。)以上是有关竖笛吹奏的一些常用技法及组织学生训练的方法和要点。
作为中小学课堂集体教学,除以上吹奏技法教学外,还可以根据情况组织一些合奏训练,以此加强音准、节奏的训练及培养其集体音乐活动的能力。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丰富、更加活跃。
总之,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确实把握好教学环节中的重点与难点、多想办法、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使我们的器乐教学更加深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使学生的吹奏技艺不断提高。
第二篇:如何上好一节汉语课
如何上好一节汉语课
心得体会
如何上好一节汉语课 精妙绝伦的花园需要独具匠心的园丁,绮丽多姿的语文课堂需要优秀博学的教师。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上好一节好的汉语课?这恐怕是所有辛勤耕耘在汉语教坛的老师们的困惑。近段时间,我有幸聆听了一些优秀老师的公开课,悟得一节好语文课应该是这样的。
一、驾驭教材的高超能力
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整体结构,才有可能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辩证关系出发,把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确定一个质与量统一的整体性的教学目的;才有可能设计出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推进教学过程,使小学汉语教学大纲的精神落实到每篇教材的教学中,教材才真正地发挥“凭借”作用。教师只有拥有驾驭教材的本领,有”一览众山小”的宏大气势,在教学语文课的过程中才能信心百倍,气势恢宏。教师用这种恢宏的气势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学习好汉语课,从而提高汉语课的教学质量。
二、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有的人说汉语教师应该是一个书法家,应该是一个播音员,应该是一个作家。当然这话说得有些太严重,但是我想其实这就是让所有的汉语教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执教的几位老师专业知识扎实,普通话发音准确,上课语速适中、声音响亮;并用适当的动作姿势助说话,使语言形象生动、高低抑扬有致、感染力强。有的甚至巧用修辞,典故、古诗名句。语言幽默风趣,妙语连篇,听了简直是一种享受。教师教态自然亲切,富有表情、感情,语言循循善诱。三笔字工整规范,对教材熟悉,运用多媒体设备娴熟自如,得心应手。如果汉语教师的基本功不过硬,不会教出好学生来,也不会有如此精彩的课堂。
三、主动参与的全体学生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教案并非一定要一步一步的精心设计,学生都还未参与进来,怎能完全确定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一定会是什么样?如果课前就能预设整个教学过程,写好详细的教案,那学生就成了教师手下控制的机器了。几位老师在课堂上,始终都能关注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设计,因此,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上来,每一节课都显得生机勃勃。这样的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的汉语课堂,是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真正实现平等、民主、和谐交流的过程。一堂课如果仅仅是老师在忙碌,而学生很少参与,老师的水平再高,对学生自身而言也没有得到发展,这样的课就不能称之为好课。
四、激情飞扬的学习情境 作为一个老师,首先我们得十分明确,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虽然他们比儿童要大点,但我仍想把他们归为一类)。人小情多,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并不夸张。儿童的情感会形成一种驱动的“力”,聪明的汉语老师应该利用学生的情感,使其成为他们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力”;责任心强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只有恰如其分的运用孩子们的情感,使他们把情用在课上,情到深处课自优。艾里克老师在教学《慈母情深》时首先通过三次读题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入情;接着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做到以情感动学生,让学生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入情”“动情”以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移情”,也就是通过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情。这时,艾里克老师就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使激起的情感深化,从而实现了移情。听一节好课是一种享受,听好几节好课是一种震撼!我决心以这几位老师为榜样,精心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第三篇:如何上好一节消防课
上好一节消防课
一、教学活动目的:
1、通过了解火灾事件,知道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自身的防火意识,明确防火自救的重要性。从而做到重视安全,珍惜生命。
2、认识各种灭火设备,学会正确使用液化气,煤气,电器,掌握一些消防安全常识及灭火、防火自救与逃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救意识,培养应变能力。
3、通过电脑、书籍以及其他各种工具学习,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及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
二、教学活动重难点:
掌握消防常识,学会灭火自救方法,增强安全意识。
三、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一些“消防安全事故”视频。
四、教学方法:
1、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式。
六、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出示火灾视频,导入新课。
1、展示各种火灾现场视频,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想到了什么?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这样惨不人睹的场面?有什么感受?(小组交流把所见所闻讲述给同组同学听。)
2、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谈谈感受以及还在哪见过类似事件。(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火灾的严重危害性,以增强火灾预防等安全意识。)
(二)合作交流,了解火灾自救方法
师:同学们说的特别的棒,当我们遇到火灾时又该怎么逃生呢?
1、小组交流讨论消防安全应注意的事项,火灾扑救的方法,及逃生方法。
2、全班展示。
3、教师总结。(播放幻灯片学习自救知识 及几种逃生方法的总结:(1)、关门求生(2)、测试门的温度(3)、从窗户逃生(4)、高层建筑火灾逃生(5)、公共场所火灾逃生(6)、安全出口逃生)
(三)小组内交流讨论发生火灾的原因。
(四)既然我们大家都知道了发生火灾的原因,那我们应该做到正确使用液化气,煤气,电器,提高自身的防火意识。
七、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安全教育课别开生面,很有教育意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学生自由发言)
六、课外延伸:
请同学们制作一张防火宣传手抄报。如:“火”的可怕,“火”的预防,灭“火”的方法,逃生常识及发生火灾时如何拨打求助电话。
第四篇:上好一节创新课
新课程下,怎样上好一节课
上好一节课,是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自然流露的激情、深刻独到的知识见解,广博丰富的综合知识和精湛的授课技巧都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形成师生之间智慧与情感的和和谐交融,共同进步。
同一个学校,经常有很多学生说他们喜欢、崇拜某个教师,盼着上他的课,也有很多的学生说不喜欢某个教师,烦或怕上他的课,同样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就值得我们深思:“究竟教师如何做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什么样的课才是受学生喜欢的好课呢?”
何为一节好课?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是从直觉上,学生学习情绪很高,学习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状态。二是从效果上,学生都懂了,会了,而且知道怎样去学。扼要地说,一节好课,应该做到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和会学,爱学是学会和会学的动力,只有爱学,才能学会。课堂上形成一种生气勃勃,兴趣盎然的学习气氛,就能提高学习的热情。如果教师讲课有气无力,枯燥无味,千篇一律,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现在的知识,既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激起学生积极思维和创新意识。创造课堂上生机勃勃,兴趣盎然的情调,主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要热爱自已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要有灵活的教学艺术。有经验的教师总是通过自己的语言、音调、节奏和表情,用自己对所教知识的情感,诱发和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教学成为一种和谐而又充满乐趣的过程。
上好一节课不是一个单
一、独立的问题,而是一个有机综合体的外在表现,这个有机体大概由以下四方面组成:
第一,积极备课,寻找激发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备课是一个再创造过程,此间,教师不但要备知识,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努力寻找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备课主要为:备教材、备观点、备学生、备教法。1.备教材
备教材首先要有三读:粗读、细读、精读。粗读就是对教材能理解,把内容搞清楚,细读是在粗读的基础上,体会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它的内容实质,与前后教材的联系,明确目的要求、重点、难点等,形成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钻进去)。精读是在粗读、细读的基础上,再全面地、完整地、深入一步地深思熟虑,做到高瞻远瞩,胸有成竹来。钻研教材,先是钻进去,再钻出来,如渔民撒网,既要撒得开,又要收得拢,要争做驾驭教材的主人,不做屈从教材的俘虏。掌握主动权,另外,还要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因材施教,能够将呆板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系统化,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整体掌握。
2.备观点
任何一位教师在备课和讲课中,对如何处理教材,如何选题,如何归纳知识,总有他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这就形成了他的观点。这个观点是否完整和正确,有无片面和偏见,都值得重视。教师必须在备教材的基础上备观点,观点统帅教材,教材服从观点,二者密不可分。随着教改形势的发展,教学中教师既要激励学生学好书本知识,还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这是教书和育人的统一。观点和教材的统一,是指“教材体现观点,观点从教材中来”,如果离开观点的统帅作用,仅是知识的堆砌,就失去了灵魂和方向,认为就教材讲教材就是传授知识的观点是孤立片面的。教师不把自己所理解、认识、感受的观点带到课堂里去,就不能说是教书育人,教师对教材的钻研越深透,所体现的观点就越鲜明、精确。3.备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只研究教师如何教,不研究学生如何学,就必然产生教学中的盲目性,导致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缺陷。因此,教师必须以教师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学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协调,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基础差异、接受能力高低、年龄、性格与爱好的不同、体质的强弱、家庭的状况等,都与他们的学习质量有关,教师要深入调查,备课时要有针对性地面向大多数学生·,启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做到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教师在备学生时,不能只着眼于课本知识的简单传递,更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当前,思维定势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方式,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不要因循守旧,可以发散思维,改革创新。备学生,本身是符合唯物论中的认识论的。“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教师讲课必然要“量体裁衣”地备学生。要在课前备学生,课上察颜观色,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失。4.备教法
教学法简洁地说,可以概括为教师怎样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以往只备“教师如何教”,不考虑学生如何学,这是带有盲目性的。教师应该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钻研教法,当然,没有一成不变的教法,也没有千篇一律的教法,即使对同一教材,也允许有不同的教法。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教法,为使教学中的提问恰到好处,教师要深入钻研如何提问,有利于对学生启发思维,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会质疑、善答疑,学中有问,问中有学。教学中除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明确、牢固地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还要考虑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自学能力。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逐步获得。教师“钻研教材”时应注意运用类比法将概念、定理、法则等延伸、拓宽和迁移,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避免思维的片面性和狭隘性。
第二,认真授课,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针对学习内容,学生的经历,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设计出富有弹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营造积极、宽松的学习环境。一节完整的课通常分为5部分:
1.复习导课:语言简洁、切准正题,吸引学生、调动兴趣。引起好奇是课堂教学方法的第一质量要求。
2.呈现教材: 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后,教师分层次,由浅入深,一环扣一环有次序地呈现教材,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3.巩固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与运用。
4.归纳小结:教师与学生要把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提纲挈领地加以归纳概括,勾勒重要的概念,找出学习点的关键,从而使学生掌握要点,促进记忆。5.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是对学生的一种操作要求,通过练习、复习、以加强巩固和深化理解。
第三,语言和板书,是课堂的通行证。
教师应做到:语言准确,精炼简洁,形象生动。好的板书,简洁、形象、字迹工整清秀,带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欣赏价值,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第四,充满热爱之情,给课堂注入不竭的动力。
如果教师本身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教师教学中自然流露的激情、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授课技巧都能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形成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
总之,上好一节课是需要许多方面的因素,我们所上的每一节课不一定都是成功的。但无论怎样的课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懂得反思。反思是让我们在失败中前进,反思是使我们锦上添花。所以上好一节课,对于每一个老师都不是简单的事情。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使自己真正上出一节好课,上的每一节课都是好课。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赢得课堂、赢得学生。
第五篇:如何上好一节色彩课
如何上好一节色彩课
色彩,是美术院校入学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色彩考试主要是考察学生对色彩的认识、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表现色彩的能力。
色彩考试内容多为我们常见的陶瓷品、玻璃器皿、金属器具、瓜果蔬菜以及鲜花和各式衬布等。近几年考试的形式基本是在静物写生与默写中交替进行。写生比较容易,可直接观察静物,找出它们之间的主次关系、素描关系、色彩关系、冷暖关系、虚实关系等。而默写就难多了,它完全脱离了具体的物象,要求考生根据平时写生的经验,将所要考的内容组织好。在考试中,首先得考虑构图完整,饱满。其次,要考虑物体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把握层面的层次关系和疏密关系。如果规定了色调,还要注意画面的定调问题,当在,也不能一味地强调色调而忽略了物体自身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当然,色彩的整体性也是需要注意的。
画面的构图和色调确定之后,要考虑如何进行塑造的问题。用色彩塑造形体往往会出现只有色彩关系而忽视素描关系,或只有素描关系而忽视色彩关系的现象。因为没有具体物体作参照,很容易把握不好,容易概念化。这就要求考生在作画时,须一边考虑色彩关系一边把握素描关系,根据以往的作画经验和对物体形体结构的把握和理解,抓住大的明暗关系。无论是写生还是默写,在作画过程中,还须注意物体所具有的个性因素,如色相、纯度、明度、冷暖等,把物体画得丰富而有变化。将自己对物体的感受表现出来,不要单纯去追求客观色彩的真实和相似,这样很容易被局限在固有色里,色彩也难免单调。
深入塑造具体物体时,力求用笔、用色准确,色彩层次要衔接自然,质感的表现也要充分。高光是表现物体质感的重要因素,不能过于简单和随便,以免破坏结构。衬布在画面中主要起陪衬和调剂色彩的作用,表现时可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处理,有的地方可表现得充分一些,有的地方只需一笔带过,画面中次要的物体简单的交待出形和色就可以了,切不可面面俱到,到处都刻画得很仔细,造成主次不分、呆板、没有层次和空间感的现象,也容易破坏画面的整体效果。
在画面基本完成的时候,要注意从色彩、素描、冷暖、空间等几个方面去检查。如果画面色彩单调了,可能是色彩关系设处理好;如果画面太灰了,可能是素描关系没处理好;如果画面太火了,可能是色彩的冷暖关系没处理好;如果画面太平了,可能是虚实与空间关系没处理好。所说的这些“如果”和“可能”,都是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最容易出现和易被忽视的问题,假如这些问题解决好了,色彩考试也就有希望过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