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习作
新课改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习作
平桂管理区沙田镇狮洞小学 黄味香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兴趣培养、指导观察、及时反馈、减少缚束、认真修改五个方面谈了新课改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习作。
【关 键 词】兴趣 观察 反馈 减少缚束 认真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现、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如何使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全面参与活动呢?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其关键在于转变观念,改进教法,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参与整个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注重兴趣培养,让学生乐于写作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的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习作教学要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更注重学生写作兴趣和信心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呢?
1、开展趣味活动,以趣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处于自然、自由、自觉的状态之中,才能写好作文,而这种状态的获得与他们的生活积累相关联,也与他们的热情与自信紧密相连。要想引导学生进入这一状态,乐于写作,教师必须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充分发挥师生对话的作用,用自己的机智激发学生渴求写作的欲望。然后与学生一起确定习作的题目和要求,让他们充满激情,信心十足地自觉进行构思和写作。在创设情境中,我有时通过一个游戏,一个活动让他们兴致勃勃地参与,或者利用办小报、图画作文、介绍照片等形式引导他们讲述,然后兴趣盎然地完成习作。有时还引导学生寻找各种有趣的写作形式,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习作训练。
如在指导学生习作《拔河比赛》时,我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比赛,让他们亲身经历、体验了拔河场上的气氛,获得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就非常生动。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描写到,“我队同学咬紧牙,憋着气,脸涨得通红,双手握紧绳子,身子往后倾„..渐渐地,对方的阵脚乱了,力量削弱了,绳子一下子被我队拉了过来。当裁判员挥下小旗时,我们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大声喊到:‘我们赢了!我们赢了!”这样拔河比赛时的真情实景就自然而然地从学生的笔下流露出来了。由此可见,通过讲讲、演演、玩玩、说说等轻松活泼的愉悦形式,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乐于写作.2、开放感受系统,激发欲望。
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着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诱发学生内在兴趣,激起写作欲望。比如,学完《失物招领》一课后,我让学生到校园里、街上去找找,看看身边的环境是否常有“失物”无人招领。回来后,学生们纷纷向我汇报看到的现象,随即我组织学生就这一现象展开交流,学生交流的欲望很高,到最后甚至主动提出给丢东西的人们写一封信。这意想不到的效果不正达成了《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的目标吗?
3、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满怀乐趣地去写作,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二、指导观察,引导学生主动写
学生的参与度是衡量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主动学习的重要标尺。小学生参与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写作材料。因此习作时便存在无话可写、内容空洞的现象。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曾有许多专家指出:“指导学生作文,应从内容入手。”而观察是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手段,所以我们要努力教会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熟悉周围的环境,从而积累素材,充实写作内容。如针对学校组织的科技小发明比赛,在习作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1)在制作前是如何看图纸的,又是怎样对照图纸弄懂零部件的?(2)在制作过程当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3)当你看到自己的作品后,心情又怎样?这些思考题,既可以用于操作动手之前,也可用于操作之后。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游览、考察,一方面运用感觉器官去摸、闻、看、想大量积累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又提出具体要求,对人、事、物依据不同的条件仔细观其形、辨其色、嗅其味、说其义。从而使学生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写作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
三、及时反馈,激励学生勤于写
及时反馈可以使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在习作后对自己的写作状况和结果进行检查与评价,提高写作的积极性,并有利于学生根据反馈的结果对自己的习作采取补救措施。因此,我们要注重信息的反馈,引导学生积极地想、大胆地说,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作文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比如我们在教学中为了激励学生勤于写作,一是在教学环节上时时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在看——说——写的操作中得到锻炼,不断加强参与能力,从而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在习作教学中,不仅要让基础好的学生发挥作用,还要使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克服恐惧感。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这部分学生多采用面批的形式,边批边改,让他们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确实了解自己的不足,在认识、接受、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修改。
四、减少束缚,自主习作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不仅是一种教学要求,更重要的反应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学生说话、写话、习作都是自内而外的表达,最能体现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需要、愿望,最能反应学生独体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点。习作教学应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让作文选题更加个性化。提倡写生活笔记、观察笔记、随感随笔,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改革命题作文,减少统一性,增加选择性。每次命题都可以多样化,多名几题,让学生自由选择。也可以给出命题范围,让学生有自己选择的空间。例如,有一次,我让学生带一元钱来,问:一元钱能干什么?学生说:能买一个冰激凌;能买一支圆珠笔;能买一张卡片等。于是我让学生带着一元钱,去偿试一下一元钱的用处。回来后,学生的交流变得热闹了。有的用一元钱买了生日卡片;有的用一元钱四个包子,解决了早餐问题;有的用一元钱。两本作业本等。这样,《生日卡片》《我的早餐》《偿试》等一篇篇作文写出来,有的甚至写出想象作文,《我是一元钱》,假想自己的奇遇。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受拘束。
五、养成修改的习惯,让学生勤于习作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叶圣陶先生曾说:“假如着重培养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这是终身受用的。”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互批互改,通过修改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在实践训练中,首先我引导学生每完成一篇作文后要认真读,修改其中的字、词、句等,再定稿。其次要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在我认真批改后,引导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根据教我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有时组织学生每几个人一小组,共同讨论修改一个同学的作文,在互评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指出缺点,不断提高自身的修改能力,表达能力。对于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要当面指导修改。最后在作文讲评课中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讲评课上,教我 宣读范文,批改示范,再集体评议,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造条件。
总之,新课改新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习作,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真正做到写中求乐,乐中愿写。
第二篇: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策略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策略
作者姓名:张金海 单位:宁远县莲花小学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1170809958@qq.com
内容摘要:在新形势下教师要打破传统,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如何做好一个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引导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探讨得最多的话题。《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新课标》强调,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要过多地考虑课程知识结构体系,而是要考虑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近年来我县推行的新课程 “四环节”教学模式(学——议——评——练)就是在借鉴各地的课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县的教学实际提出来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有效策略。现将我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介绍如下:
一、做好自主学习的课前准备
(一)要求学生课前自主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个体的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应赋予新的生命。它作为课堂教学前一种学习者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获得重要的数学知识与学习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和技能,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自身的自学能力。教学中,每学一个单元,都要让学生提前自主预习,学会本单元的重点,了解本单元所涉及到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年月日》之前,每个学生都要学习与时
间有关的单位及进率,还要了解闰年、大小月、闰月、年历等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老师讲的时候才会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二)、教师课前精心设计“自学指导”
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帮助。在“四环节”教学模式中,“自学指导”(或称为自学提示、自学提纲)可以为学生自学而提供的必要帮助和指导。指导什么,怎样指导就是每个老师要刻意去追求的问题。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需要老师的精心引导,需要问题的激发和调动。想方设法诱发学生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让学生带着足够的自信、认真的思考,积极投人到探究新知中去。教师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明确、细化、可检测的“自学指导”,关注学生自学的导学性、启发性、探究性、合作性、层次性,注重自主学习指导的有效性。教学时,将教学目标和自学指导布置给学生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方向、目的的学,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进而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如在教学《含有分母的方程的解法》时,就可以先用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纲:
1、请认真阅读P92的内容,弄清以下问题:(1)这四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2)请你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组合图形。
2、请你认真阅读P93的例4,弄清以下问题:(1)5×5﹢5×2÷2这个式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
(2)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计算这间房子侧面墙的面积吗?画一画,算一算。
3、你认为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最重要的是什么?
学生按照老师给出的提示去自学,解决这3个问题,这节课的基本内容也就掌握得差不多了。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最终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便需要有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动力,没有
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环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主动参与的积极最高,实践能力最强。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教师引导课堂
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主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要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关心、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在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使用如“谁愿意说„„”,“谁想补充„„”,“请你讲一讲„„”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形成师生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的碰撞,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二)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罗杰斯指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才能导致学生的创造性。”师生间只有建立起融洽的关系,才能使师生亲密合作,营造出愉悦的氛围,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驱动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既是引导学生认知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创建民主、宽松、友好、平等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教学中,针对疑惑或关键性的问题展开讨论,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开展自评、互评等活动。如低年级学生学习表内乘法后,出示这样一道计算:“9+9+9+13”,鼓励学生勇敢发言,让积极争议,讲错也不要紧,形成宽松、民主课堂气氛。然后,让学生交流多种解题方法:
① 按计算顺序逐步计算 ② 9×3+13
③(9+1)+(9+1)+(9+1)+10 ④(9+1)×3+10 ⑤ 9×4+4 ⑥10×4(或4×10)
显然,后三种方法更具有灵活性、新颖性,是一种创造。学生收到了许多反馈信息,形成一种相互撞击、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和相互激励的氛围,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活跃、最积极的主体,自主学习的幼芽在儿童的心灵中萌发。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
心理学研究认为:“自信是一个多维度的心理系统,是个体对自己正面的肯定和积极确认程度。自信是通过对认知过程、动机过程及身心反应过程等若干中介过程的调节实现其主体作用机制的。”自信可谓是学生自主学习强大的精神后盾。我们的学生经过小学的学习,都储备了一定量的知识,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了,但我们常听学生说“我不行”、“我不知道”、“我做不出来”、等托词。有的老师上课时发言的同学总是那么几个,而其他同学总是干启不发,真是老师头疼,家长无奈。这是我们的学生缺少一份生勇气、一份自信心,缺少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学生们不敢相信自己的力量,习惯于老师填鸭式地向自己灌输知识,而不敢独立自主地探索知识。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不能领略到通过自主学习得到的那种茅塞顿开的激动、登堂入室的欢欣,不能开动自己的大脑,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
三、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最强烈。”因此,教师就要深入学生,合理选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使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
(一)用“兴趣”——激发自主学习
兴趣是人们对客观立场产生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个人获取知识,得到发展的巨大动力,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来创设情景,激活他们的思维。如教学《年、月、日》时,创设导入,“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回答后,接着又提问:“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这样连续问几位同学,让学生感悟到一般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最后设疑:“小亚满12岁了,只过了三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个个情绪高涨,这时教师抓住机遇,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巨大内驱力,充满自信,积极主动地探索,自觉地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激发
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用“质疑”——诱发自主学习
“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老师精心扶植学生的自主学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驱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好数学。如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先出示:“一张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纸,可以剪成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纸多少张?” 让学生尝试解答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1)20×10÷(5×5)=8(2)(20÷5)×(10÷5)=8,接着,把习题中长方形的长改为18厘米,继续让学生尝试,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18×10)÷(5×5)或18÷5的计算结果有余数,这是为什么?余数又表示什么呢?错误又在哪里呢?应该怎么办?„„激起学生思维火花,使学生感到有进一步探究的必要。然后,经过充分讨论、操作、反思,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使学生真正理解解决问题基本的方法,同时还要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灵活的方法进行解答,进一步完善学生认知结构,达到教学目的前瞻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见,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满自信,主动探索,自觉地学习,努力攀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四环节”教学模式的“评、议”环节要求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
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首先要对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搭配(在自愿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通常以4~6个人为宜。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自己趟着过河。例如:在三年级教学“混合运算”时,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试做例题,结果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方法会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总结,让学生理解解题的基本方法,同时还能比较灵活地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这样,在试做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达到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喜悦的目的。
(3)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
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需要自主思考的时间。在自主学习方面,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自学、探究、质疑、评价、反思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这些自主的时间,完成课堂学习的任务。每节课起码要拿出2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索,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并亲自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取得良好的自学效果。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只有彻底转变思想,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发挥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空间,创设适宜学生知识建构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保证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参考文献:
1、《自学指导教学法》
2、《新课程标准》
3、《走进新课程》
4、《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5、《教师月刊》
第三篇: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榆次区逸夫小学 范美英 在“三步导学”模式的民主导学中,我应用最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从而增进学习效率,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的精神、奋斗的精神和学习的责任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开放型的思维品格和知识结构,而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现就如何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常见的形式: 自主学习活动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自己对学习具有支配、控制权利的条件下,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能力的一种活动。学生常用的自主学习活动方式有自学、讨论、操作、实验、实践等。
1、自学。自学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完成,通常包括看书阅读、尝试练习、搜集整理等。在自学活动中,学生以独自活动为主,通过看例题、做习题、用学具、查资料等,了解学习内容,发现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疑问和问题的方法。同时,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求教、讨论的准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首要的,这可以使学生受用终生,也是培养其它能力的前提条件。
2、讨论。讨论一般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学生要围绕主要内容,从不同层面展开讨论:如讨论自学中的疑问;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讨论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和错处;讨论教师给出的思考题等。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民主教学气氛,并通过组织与引导,激发、鼓励学生放开去想、去说、去做。
3、操作与实验。操作与实验是自主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现行的很多学校都在开展活动课的研讨,其实也就是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去实验,去动手、动脑。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课堂,眼、手、口、脑并用,全情投入才不至于让学生觉得上课是件苦差,在看老师表演。我们各学科都可以充分的利用我们生活中的资源和器材,让学生把学习从课本迁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知道学有所用,有很多
知识或现象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而已。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的学习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
4、实践。现在的很多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有“学习无用论”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认为学了也没有用,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不到。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赋予实践,让学生发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知道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如何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1、创设情境,形成问题,带领学生走入课堂。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而且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使一节课顺利开展。结合实际的运作,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资料片段,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可以讲故事的形式,只有改掉以往的单一的复习导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才是把学生引入课堂的最好的途径。
2、围绕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探究。课堂教学时,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准备,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是否真正主动地参与了教学的活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 一是教师的引导下要顾及所有的学生,给每个同学机会,让全体学生形成积极参与课程的局面。针对有的学生不愿主动参与的情况,教师要积极引导,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二是只有敢于质疑,敢于实践的学生才是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真正有收获的人。故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的注意到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只有敢于提出问题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意识的新一代的接班人。
3、评价。评价是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体现一节课是否是一节自主的学习课?例如:分层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等的教研尝试,这归纳起来正是可以供我们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借鉴:目标—让学生明确,操作—让学生完成,问题—让学生提,让学
生讨论,结论—让学生归纳,例题—让学生自学,思路—让学生讲解,考查—让学生编题,总结—让学生归纳。
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能包办,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第四篇: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核心,教师应该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
一,做学生学习的助手,同伴和参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做到五不:凡是学生能看懂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不做;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不说,从而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教师才不会压制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否敢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选择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树立以学定教,以学定法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课本剧表演,故事演讲,你问我答,趣味接龙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也可以设计不同的身份让学生来扮演。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不但使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特长和个性特点,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语言上凸显学生
学生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被人认可与欣赏的需要,要满足这种需要,教师就要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以朋友的礼节和平等的语气,语言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如教师常说:“我们一起想想看”“大家的学习很有收获”“你真棒”“你敢向名家挑战真了不起”“你的表现很出色” “老师很佩服你”等话语,就会使学生产生“我能行”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极大地激发起学习主动性的欲望。
四,留给学生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新课程还强调: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这样的学习贴近学生生活,注重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
第五篇:浅谈如何凭借文本引导学生习作
浅谈如何凭借文本引导学生习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习作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而“无内容、缺方法、没兴趣”成了当前作文教学的头痛问题。学生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丰富多彩的活动只能东拼西凑,空洞干瘪;写不出理想的习作更怕写作文。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巧妇不巧,既无米,更不能炊。在作文教学中,我认为随文练笔能有效地变“无米”为“有米”,变“不能炊”为“能炊”,变“厌炊”为“乐炊”。
随文练笔,就是学习一篇课文后,让学生进行新内容的构建。它以文本为训练素材,根据课文的特点,分别从内容、思路、语言等不同方面入手,尝试构建新的内容,从而降低习作难度,激发学生的灵感、兴趣,克服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随文练笔:
一、编一编,创新内容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句哲语,指出了作文“从内容入手”的重要性。创新内容,就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课文,从新的角度出发,构建崭新的情节内容,或深化或改变原文的中心。内容的创新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一般地,寓言故事适宜情节创新,以此深化寓意,亦可反其道而行。那些结尾言虽尽,意未尽的课文,亦可顺着作者的思路进行想像练笔。而课文中蕴意深刻的一词一句也是不可多得的“米”。
学习《小珊迪》一课后,小珊迪那诚实善良的品质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对小珊迪的悲惨遭遇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他们憎恨小珊迪生活的那个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希望小珊迪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不妨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大胆构思一个故事:假如小珊迪从课文中走来,来到中国,来到你的家门口,你第一眼看到的小珊迪和他的弟弟是什么样?你会怎样帮助他解决生活问题?怎样帮助他解决入学问题?抓住这一契机编一编写一写。学生在激思导练中始终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习作欲望得到有效的激发,很快把生米做成了美味可口的熟饭。
二、扩一扩,延伸视野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包括加强科学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常识性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这类课文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动物、植物、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科学现象及知识,能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世界观,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习惯。这类课文,宜在讲读完毕,把学生的视点由课本引向课外,唤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然后,试着把这些够分量的米煮成熟饭。
如《地球什么样》这首诗歌,形象地描写了地球的表面。那么,对于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球,你知道多少它的秘密呢?经过一个星期的翻书、找资料、请教、讨论,《地球奥秘大公开》出笼了,有介绍星星方位、名字、发光原因;有解开火山爆发之迷;有描绘大海深处的样子 ……学生在翻遍《十万个为什么》、《百科知识》等科普图书的同时,更深地了解了人类生存的星球,提高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课外知识的延伸,符合学生的口味,迎合学生的求知欲。在试着加工整理、扩充知识的同时,既增长了见识,又在兴趣盎然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套一套,移“法”接“文”
法,是指文章的结构、框架。“移法接文”,通俗地说是模仿写作。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需要,是这一阶段儿童的行为特点。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结构有了一个基本的感性认识,教师就应引导他们参照“范文”描述身边的人和事、物。一般地,范文需要有明显的构建排列顺序,即有一定的章法,或总起分述再总结或概括写再具体展开。有了章法,学生就有了做米饭的方法、程序。
例如学完人教版第六册《翠鸟》,仿照先概括写再具体展开的构篇方法,学生分步观察了《我的玩具布娃娃》。从整体到身体、四肢、尾巴,一部分一部分看,再连起来说。学生看得仔细,说得清楚,写得详细。
套一套范文的思路、框架,在尝试中,渗透了作文的顺序、结构。这必将促使学生炊得有方法、有条理。
四、用一用,积累语言
刘勰曰:“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可见,充实语言仓库,提高语言素养是解决“有米难炊”的主要途径之一。叶老为我们指出了积累词句的方向――经常留心自己的语言,经常观摩人家口头说的,笔下写的语言。
教材中不乏绘景抒情的美文,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积累它们,能使学生文章的泉水日益丰盛。所以,不妨现学现用之,增加仓库的内存量。
如学习《桂林山水》后,要求学生试着按照课文中比较、排比的方法描写《太平水库》。学生这样写:我听说过波涛汹涌的大海,想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认真观察过太平水库。水库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形状;水库的水真美啊,鱼鳞似的波纹折射出点点金光,仿佛有千万个生命在颤动、跳跃……谁能否认这次的尝试是成功的呢?谁能否认这是香喷喷的米饭呢?
通过以上的实践,不难看出,随文练笔,提供了学生“炊”不尽的“米”,给予了学生进行“炊”的无声指导,巧媳妇真正乐为有米之炊,长此以往的训练,学生的习作水平定能不断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