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3 03:0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案例--“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案例--“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教学案例》。

第一篇:教学案例--“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教学案例

“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教学案例

忻州七中 孙建琴

一、案例背景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很少懂得承担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并且他们总认为自己还小,没有成年,就只具有一定的权利意识,义务观念非常淡薄。加之学校、家庭对责任义务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致使很多学生只懂得享受权利而不懂得履行义务,基于这一情况,在教学初二思想品德课(下)第二课第一框《公民的义务》时,特意将课本中有关中学生履行义务的一个活动用来强化学生的义务观念,感受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二、案例过程

一上课,我在屏幕上出示了一则典型材料:

中学生小珊从小爱好写作,她用两年时间写的反映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中篇小说正式出版,小珊收到出版社寄来的样书和稿酬支付单。在稿酬支付单“金额”一栏写着5250元,在“备注”一栏写着应缴纳个人所得税588元(由出版社代缴),完税后实得稿酬4662元,奶奶看了支付单后有些不解:“你还是个学生,好不容易得点稿酬,为什么还要纳税?”小珊也纳闷了:“我要不要纳税呢?”

小珊是未成年人,到底该不该纳税呢?

紧接着我让大家阅读材料并思考以上问题。

当学生们阅读思考过后,我引导他们发挥主体作用,进行小组探究分析。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第三学习小组代表张子琪的发言令我十分震惊:

她说:“我们小组认为小珊不应该纳税。”

课前本来我认为,这个材料并不难理解,只准备阅读完后,得出结论:我们未成年人也要纳税,每个公民即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所以,我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就没有对这一材料进行更深入的计划和探讨,可是现在居然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当时我实在是感到紧张且无所适从。

我经过急速而冷静的思考,心里想:“如果我是一名中学生,也许和第三组同学一样,会认为自己未满18周岁,且没有参加工作,辛苦得来的稿酬不需要纳税。”

紧接着,我调整了教学思路,让同学们继续讨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想想国家的税收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学生们接着又热烈的讨论起来。

有的说:“用于公益”;有的说:“用于卫生”;也有的说:“用于国防”;还有的说 “用于教育”„„

根据同学们发言,我做出了引导性总结:“大家说的很有道理,国家的税收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马上继续提出问题:“我们现在接受的九年义务教育,手里拿的课本,占用的教室,还有为我们上课教师的工资,这些经费都是哪里来的呢?”同学们响亮地说:“是国家给的,政府拨的。”我又问:“国家这些钱是哪里来的?”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国家税收。”

我微笑着说:“这不就对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我紧接着又说:“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在这个时候,我从同学们的表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已经基本理解了。

课进行到这一环节,我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够把这一问题基本搞清了,所以我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我说:“哪位同学能够把小珊的问题再次分析一下?”

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来,贾政国同学胸有成竹地说:“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小珊虽是未成年人,但她也是我国公民,因此,她的合法收入要按法律规定纳税,是光荣的,是具有责任意识的表现。”

党杰跃又补充道:“中学生不缴纳税款的行为,实质上就构成了偷税漏税,虽然学生们没有固定收入,不是税务局监督的重点,但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所以必须自觉缴纳。”

我听了他们的回答,相信同学们都有了新的认识,于是又问:“谁还有更多的体会,请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平日里不擅长表达的霍欣瑶说:“我们作为未成年人,也应该像小珊一样,如果有合法收入,一点要依法纳税,这是履行义务的表现,是很光荣的,并且我们也要告诫那些偷税漏税的人,那样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是违法的。” 接着,于彤又补充道:“公民应该即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我们虽未成年,但也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不能只享受而不付出。”

这时,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位同学的回答是这个环节的升华。

进行到这里我由衷的高兴,同学们的思想远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么幼稚,他们的意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他们的主体地位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这点是我们在课上单凭老师的讲解远不能达到的。

三、案例反思

这堂课给了我很多启示,过程中也发现不少需要注意的地方。

1、这节课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特别恰当运用学生生活的具体实例,所选案例要有代表性,并且能贴近学生,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兴趣。来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不仅较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而且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这节课改变了教师一味讲、学生注意听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脑动口,合作学习,各抒己见,交流情感,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主动学习中理解了书本知识,提高了认识水平。

3、这节课启示我应当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在掌握书本基础知识的同时,尤其要细心研究书本中出现的小活动。首先要明确活动出现的目的,了解此活动为何在此处出现,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其次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各班差异,善于预测学生做此活动时会有什么反映,据此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

4、这节课启示我要灵活掌控好课堂。学生是变化的个体,我们在课前的准备再充分,也无法预料一些特殊情况。所以教师一定要会随机应变,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这堂课的主题是什么,把学生的思维往主题上发散,而不是漫无目的的发散。

5、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应当注重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四环节”是为了完成教材知识的传授,而课外活动可以锻炼学生自主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所以,针对上述案例的遗留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下以调查报告、政治小论文、手抄报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6、教师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生活经验,选取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习素材,设计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汲取学生感兴趣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剖析,架起生活与知识、生活与感悟的桥梁,使课堂教学成为活的生活,让学生在真实、主动思考、平凡、体验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接受教育,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虽然这节课看上去不是很紧凑,教学任务也没有全部完成,但我觉得思想品德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联系学生的实际,促成学生的发展,从这一意义上来讲,这节课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节课达到了“我没有教多少,学生懂得了不少”的效果。

第二篇:安全事故案例培训的心得-权利和义务

权利和义务

---安全事故案例培训心得体会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安全生产法》第六条。

在结束了我国第15个安全生产月后,我们总结上半年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盘点发生在工厂的11起工艺及安全事故,从中汲取教训,吸收经验,获得长进。针对发生的11起事故,公司杨总就其中因为操作工责任心不强、确认不到位、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引起的4起工艺事故结合山东日照石大科技石化公司的着火事故处理通报组织全厂员工进行事故剖析,在培训会上,杨总引用《安全生产法》《刑法》中的部分条款,向我们讲解身处在生产操作岗位上,我们有权利获得安全生产的保障,同时我们更有义务在生产过程中确保安全操作。

反思发生的4起事故,氯碱的氢气调节阀参数没有确认好位号就进行了改动;发泡的电气接地开关没有分离就上电;合成的倒料阀门没有确认好就进行压料活动;提纯的倒完料忘开阀门泄压,似乎在每个事故的背后都隐隐约约闪现着“忘了”“马虎”“大意”“粗心”等等词眼,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熟悉岗位操作的班长、主操依然发生这种事故呢?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此类事故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生产活动中呢?---没有遵守岗位生产操作法!---没有将岗位生产操作法的执行情况坚决落实!---没有从最高的、法的角度去约束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误操作严重时可能造成的后果!杨总的培训意图在此时似乎已经浮于言表了,就是让我们再一次学习认真仔细的学习本岗位《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再一次学习《安全生产法》,告知我们的义务就是在平时的生产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执行操作规程,佩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正确的、合规的处理正常或异常的各种操作任务,不要伤害到自己、不要伤害别人、更不要被别人伤害,保护好公司的财产安全。

事故既是一面镜子,更是一把尺子。没错,他照出了我们日常操作中的不规范、不尽责,照出了我们日常工作中的粗心大意、安全意识薄弱,他也量出了我们在日常操作中的不足点、薄弱点。因此,我们要彻底剖析事故,仔细查清事故的来龙去脉,扎实地总结好事故经验,在事故经验中得到教训,确保在往后的生产活动中坚决杜绝事故再一次发生。“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零四条中这样描述。杨总也再一次严肃的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严重的违章操作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惨烈教训,对应的也将会面对道德的深深谴责与法律的严厉追究。

朋友们,我们处在危险化学品生产的行业里,对于安全生产的保障,我们有权利获得,对于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我们必须尽职尽责!

仰望远处的“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从来没有感触到这是一句如此严肃与严厉的叮嘱,本以为这是一句温馨的召唤,可原来是那惨烈事故迸发出来的,振响警钟的,振聋发聩的训诫。

第三篇:教学案例9: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本站推荐)

教学案例9: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 【案例呈现】

2012年8月21日,河南延津县,在灵棚前,秦金周放声悲哭。据了解,8月1日,他按照成都天邦生物制品公司使用说明书和经销商的要求,给300多头猪注射了伪狂犬疫苗,之后,猪场的猪出现大范围的流产与死亡。截至目前已造成200多头母猪流产,夭折小猪2600余头,50多头母猪死亡,经济损失达上百万元。(据2012年8月24日《新京报》)事发后,疫苗生产厂商认为,只要养殖场能够证明该事故是由厂方的疫苗所致,愿意赔偿,但双方在疫苗鉴定上的交涉一直未果。可见,看似简单的疫苗真伪鉴定,但对农户来说,真正操作起来可能就是天大的难事,步履艰难。这是由于一方是集兽用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强势”大型高新技术生产企业,另一方是缺乏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知识和资源的“劣势”养殖农户,二者远不在一个层次上,堪比蚂蚁撼大象,其博弈已经严重失衡。

三千生猪毙命于注射狂犬疫苗之后,农户秦金周公开搭起灵棚,高调进行祭祀活动,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与其说是对冤死生猪的祭奠与怀念,不如说是展示其维权所遇到的尴尬与无奈,更是一种维权的急切求助与大声呐喊。这种“造势”活动,反映出养殖农户权利的弱势和行政救济、司法救济、社会组织救济的苍白无力。

【案例点评】

“无救济则无权利”。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没有救济的权利不是权利,没有保障的权利也不是权利,没有完备的权利救济和权利保障的制度,包括强势者在内,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弱势者。尤其是在我国目前政治体制改革尚未完成的背景下,设置各种权利救济手段,不仅是给受害的权利以补偿,而且是对权力的一种抑制与监督。比如,养殖农户搭起灵棚,祭三千亡猪,面对如此强烈的求助信号,行政的也好、司法的也罢,或者是社会组织,应该有所行动。

总之,维护好养殖农户的合法权益,需要行政手段、公益律师、社会组织对其提供及时有效的援助。最大限度地避免赔偿是企业的效益所需,积极挽回三千亡猪的经济损失是公民的权利所求,平衡这两者,需要完备可信的权利救济和权利保障制度。

【教学建议】

第一,本案例可以用于第三节“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第二目“依法救济权利”部分的教学导入使用。

第二,也可用于第二目“依法救济权利”中“自力救济”部分教学使用。公民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在法律的框架内,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合理表达诉求,维护自身权益,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第四篇:教学案例

小班美术教案:我的小手变变变(RCwkt17050)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手掌、手指、拳头进行印画,并大胆添画。(重点)

2.根据要表现的动作或植物形象,选择适应的手印方式进行组合表现。(难点)

3.对趣味添画产生兴趣,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颜料,塑料盘、白纸人手一张、抹布、各色油画棒、课件手印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游戏:小手变魔术,引导幼儿观察教师手型的变化(鸽子、螃蟹、狼头等),让幼儿发挥想象力,感知对手形的联想。

提问:小朋友张开小手,伸一伸、张一张、弯一弯,看看手变成了什么?

小结:手指可以变化出这么多有趣的手形,引出课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手指印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手印画(手印画:利用不同手型来印画)

2.示范手印画。请小朋友分组上台来印手掌印。

方法:

(1)张开五指,在塑料盘里将整个手掌都蘸上自己喜欢的颜料。

(2)将手掌印在白纸上。

(3)用抹布把手上的颜料擦干净。

(4)晾干后根据手印进行添画。

指导语:手印好了,教师添画,组成一幅班级树。想想还可以在这手印上添画东西,又可以变成什么呢?(如添上眼睛、嘴巴可以变成孔雀)

3、一起欣赏课件

师问:你们都看见了那些手印画?(小鱼、螃蟹、孔雀、花瓶等。)

4.丰富经验,讨论设计。

(1)提问:你准备创作一幅什么样的手印画?里面有哪些动物?哪些植物?这个动物要用什么样的手型进行印画?怎么添画?

(2)引导幼儿摆出不同的手型,说说像什么?可以怎么印画?

(3)讨论怎么组合各种手型表现形象。

(4)提醒幼儿注意操作常规,晾干后进行添画。

小结:我们可以用拳头、手掌、手指、指尖、手背很多地方进行印画,根据形象还可以把各种手型的印画进行添画表现。

5.想象创作。

第五篇: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直线、射线、线段》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南通市跃龙中学王成斌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进入初中学习之后,接触几何知识的第三节课。本课的重点是直线的性质公理和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其中直线的性质公理是学生接触初中几何知识的第一个重要公理,理解掌握它,对学生今后的几何学习非常关键。而且我认为,三线的表示方法中,教学重心应放在直线的表示方法上,因为射线和线段也是直线的一部分,可以在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直线表示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类比的方法以及整体与部分的观点帮助他们比较轻松地掌握射线和线段的表示法,其中唯一要强调的是射线有方向性,射线OA和射线AO表示不同的射线,因为它们端点不同。同时,从本课教学中开始出现了几何语言的表达,几何图形的画法,这些也是今后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所必须的基础。所以这堂课,在学生今后整个几何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说起着奠基般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虽然学生在小学也学习过相关的几何知识,但都较为侧重趣味性,就像与初中物理有联系的小学自然课一样。比如说直线的表示、直线性质公理,小学都曾接触过,但并没有从数学理论的高度去阐述。初中与小学学习直线知识的区别在于通过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几何思想和几何语言。虽然,这一点对初一新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教师应从一开始就有意识的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

对学生来讲,这节课的容量比较大,既有直线公理,还有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所以我们要紧紧把握好直线公理和直线表示方法这一主线,贯穿始终。同时,老师应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引导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变“教学”为“导学”,并利用课件,增强教学直观性,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我构思了三个环节。

(一)探索新知

探究提问:要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至少需要几个钉子?不忙于让学生解答,而是安排他们动手做实验:用图钉和纸条模拟钉子和木条,让学生分组实验,讨论交流后,发现要固定住纸条,至少需要两个图钉的事实。再让学生画图实践,画经过一点的直线和经过两点的直线,引导学生得出直线公理。再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运用直线公理的例子,让他们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讲授新知

接下来我对照直线表示法,类比讲解线段、射线的表示方法。学生学会表示方法后,通过判断题的形势对几种表示方法进行巩固和区分记忆,加深理解和识记。

至此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已经初步到位,为了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理解,我设置了一个合作小结。通过发动学生梳理概念,探究三线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从而合作完成对三线表示方法和特点的探索,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巩固新知

最好的记忆和巩固方法就是实践练习,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我精心设计了三道习题来巩固对三种线的表示和寻找。

第2,3两题都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画法以及进一步理解三种线的特点,然后用课件动态呈现画图过程,清楚体现多媒体的优势,更具提醒力。附:课外拓展

一道拓展题可以根据上课的时间进行调节,可继续锻炼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为今后学习铺垫。

四.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

(播放PPT)

师:同学们看到家乡南通的景色,都很兴奋。其实这些怡人的美景中都蕴含着很多数学图形。我们生活的这个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就是一个图形的世界。下面就让我们用数学的眼光重新解读一下,看看能从中发现什么?

【PPT课件】:桥上的钢索,广场的霓虹灯,还有伸向远方的铁轨让我们想到了什么图形?

生:它们分别给了我们线段,射线,直线的形象。

师:回答得很好,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于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

板书:4.2直线,射线,线段

【PPT课件】:在小学,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知识,请同学们分别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师:有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来画一画呀?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直线、射线、线段)

师:好,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把这些特点放在一起直观地比较呢?

生:用列表法

师:说的对!(播放PPT)列表让特点一目了然

师: 通过比较特点,我们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区别,那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呢?大家可以互相讨论讨论。

生:老师,我们在小学曾学过的定义是否就是联系呢?

师:嗯,说说看

生: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就是射线;直线上两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就是线

段。

师:回答得非常好。由此可见,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PPT课件】:指出下图中线段、射线、直线分别有多少条?哪位同学来回答? 生:有三条线段,六条射线,只有一条直线

师:很好!下面来看探究一。

【PPT课件】:如果要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拿出准备好的纸板,纸条和钉子)

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一名学生上前实践演示)

师:钉一个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木条没固定住,还在转动。而两个就固定住了。

师:那三个?

生:可以,但不需要,两个就够了。

师:很好!我们发现两个现象,钉一个,木条在转动;钉两个,木条就固定不转

了。有句话叫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把钉子看成点,把木条看成直线,这两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师:(放课件)过两点呢?

生:只有一条直线。

师:对。经过探究,我们得到了一个基本性质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而且只有一条直线。

(有一条直线,肯定有,但是只有一条,不会多)可以简单说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在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大家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交流。

生:植树时,可以先栽种两棵树,把其他树种在这根直线上

师:很好,还有吗?

生:木工师傅用墨盒弹墨线和建筑工人砌墙时拉参照线也是公理的应用。

师:恩,很好。其实还有一个比较生动的例子。国庆阅兵,同学们都看了吗? 生:看了,解放军叔叔的队伍走得真整齐真帅。

师:对啊,其实他们训练时就是拉一根直线,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道理啊。师:很好。其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平时,大家要注意观察,学会思考,学以

致用,就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

师:非常好!还有其他例子吗?

师:在数学中,我们常常用符号语言来表示几何图形。

比如小学曾学到的,用什么来表示一个点呢?

生:用一个大写字母。比如用点A表示平面上一点。

师:很好,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28—P129内容,然后思考如何表示直线、射线、线段?

(学生独立阅读课本时,教师下去与之沟通互动,对学生进行解疑点拨、归纳总结)

师:大家来谈谈,如何表示直线、射线、线段呢?

生: 刚才,我们学习了直线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通过阅读课本内容,我发

现直线就用其上的任意两点来表示。

师:嗯,那么射线和线段呢?

生:课本说与直线类似,但我有点疑惑,请老师讲解。

师: 刚才,我们讨论过三线的联系,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对不对? 生:是的师:所以,我们规定,射线和线段的表示方法也与直线类似,就是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但射线有方向性,所以要把端点字母写在前面,线段则用两个端点字母来表示。

生:好像还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师:对,它们也都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生:那它们不都有了两种表示方法吗?

师:是啊,同时要注意两点

1.要在字母前注明“线段” “射线 ” “直线”这些图形类型

2.表示射线时,必须把端点字母写在前面。

师:1下图中,有几条直线?几条射线?几条线段?•说出它们的名称.

ACDB

注:此题在学生完成后,教师再行讲评,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作出适当、肯定的评价.

2.根据语句画出图形.

例:读下列语句,并按照语句画出图形:

(1)直线L经过A、B两点,点B在点A的左边.

(2)直线AB、CD都经过点O,点E不在直线AB上,但在直线CD上.注:此例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中交流和自我评价,然后教师进行讲评.

3.完成课本第129页练习.

(注:此练习请四个同学进行板书,教师巡视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予评价,•

并请学生作出自我评价.)

师:这堂课我们学习了直线公理和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请同学们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下课!

五.教学反思:

因为本节内容是学生研究几何图形的起始课,为此我想虽然很多东西都很重要,但不能在一节课中全部都讲。于是我把本节教学目标定位于:⑴三种线的表示、联系、区别。⑵基本事实的掌握和应用。⑶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转化;其次我希望一节课下来,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仅只是一些数学知识,更要从初一开始慢慢教给学生一些学数学、解数学题的方法;最后我总觉得数学并不就是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等等。数学还有一种探究精神,特别是对初一学生,我更希望他们对数学有兴趣、爱数学,所以我希望有一种数学精神来感染他们,给他们空间去探索生成。

这堂课我觉得比较满意的地方:

1、对教材的处理、设计、衔接比较自然,学生学习不感到吃力,让学生先通过直线的特征总结方法,过渡到学习射线、线段,进而总结射线、线段的特征,学会三线的异同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课中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在射线的形成与认识上给予了足够的观察和思考的空间,拓展了学生研究三线的空间,这里揭示出隐藏在数学教材背后的数学概念,有助于学生对以后知识的自然沟通。

3、能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敏感性,引导学生去主动思维。学生先从线段、直线、射线去分类思考,感悟到了端点在其中的重要性。把书本上原本凝固的概念激活了,使数学知识恢复到那种鲜活的状态。实现了书本知识与学生发现知识的一种沟通,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敏感性,这也是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所一直倡导的。

不足之处和反思:

1.整堂课因为内容设计较多,怕教学时间不够,加快了整个教学节奏,有些地方就显得有些匆忙,不够从容。最后总结全课后就正好下课了,机动的拓展题目可以不出现,拖延的那几分钟时间,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不够集中,没达到预期效果。

2.课件要和动手实践相结合。这是使用课件教学的不足之处,特别是讲授几何课,更要在使用课件的同时动手画出图形,让学生看到作图的全过程,有助于学生更深刻把握重点内容。

3.对学生回答的判断、强化、比较、组合即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提高空

间。对课堂中学生所产生的一些资源捕捉能力不够。

4.问题的提出有时表现得过于细致,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变的较小,学生思维空 间小了,思维的差异性就会呈现不够,资源生成也就相应变少了。

2009年9月

下载教学案例--“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案例--“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案例[推荐]

    第六章 证据概述 引导案例: 这是一起内地涉港的特殊仲裁案件。买方香港A公司与卖方广东省B公司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分期付款购买“××花园”。此后,A公司依约付清了前两......

    教学案例范文

    唯有走进生活,才有源头活水来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教学课例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许燕 教材分析:《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交通......

    教学案例

    《综合探究 正确对待金钱》教学案例【人教版】 背景: 当前正在积极探索适应探究性学习和新课程标准的“新概念”、“新方法”,案例教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入高中政治课教学。......

    教学案例(模版)

    6 《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重点段的教学 1、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他是什么样子的?要求边读书,边画一幅简笔示意图。 (1 )学生交流。(学生出示简笔画......

    教学案例

    九年级英语第九单元教学案例 卢龙县木井乡中学 马丽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Go for it九年级Unit 9 When was it invented? SectionB。本教材的编写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学案例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 一、导入。师唱《葫芦娃》的片尾曲,激趣导入。师:大家看了《葫芦娃》,对葫芦都不陌生,可大家知道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有一个人就种了一棵葫芦,咱们来......

    教学案例

    单元感受课·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父母之爱”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让学生正确认识......

    教学案例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案例分析 新乡市育才小学 岳文雅 《生死攸关的烛光》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