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边远小规模学校校长培训心得
转变观念
迎接挑战
——乐施会渭源县农村小规模学校校长培训心得
渭源县路园镇大路小学
李俊生
2016年3月14日——3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香港乐施会渭源县农村小规模学校校长培训”。在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小强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泽林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农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晔博士,临夏和政县新集学校何龙校长,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范家小学校长、利州区微型学校发展联盟理事长张平原,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王浩熙,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赵丹等项目培训专家团队和县教师进修学校的精心组织下,经过聆听专家讲座,赴名校参观学习,使我深受教诲,感慨万千。伴随小规模学校的大量出现,给本来偏远的农村学校的办学思路、教学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挑战。经过几日的培训,让我茅塞顿开。
首先,这次培训是我们办学思想的一次洗礼。在农村小规模学校,由于诸多原因的限制,学校的“以人为本”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仍旧停留在唯分数评定的层面。经过学习,聆听讲座,让我们不仅更加明确了这次培训的任务之重,还清楚的看到我们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势头,我们不仅承担的是对小规模学校学生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农村原本落后的教育思想的引导和改良。
其次,这次培训是我们农村边远学校教师自身价值的一次重新定位。由于身处偏远农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老师在教学方面只停留在教课本上,缺乏研究;教学生只看成绩缺乏全面育人;干教育只求低头拉车缺乏抬头看路、研究创新,若干年由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教书匠而缺乏建树,这也是农村教师的悲哀。然而,在这次培训中,让我们不仅真实的感受到了,我们农村教师不仅是倍受专家教授关注的群体,是挑起农村教育大梁的强硬肩膀,还是在农村传播文明,播撒知识的使者。作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校长,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要有强烈的奉献精神。作为一名校长,应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教育,有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有了这颗心,就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端正办学方向,不断增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自觉性;有了这颗心,就能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勇于探索,永远向前;有了这颗心,就会襟怀坦白,在学校工作中,克己奉公,无私奉献。
2、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凡是要求学生和教师做到的,校长必须率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和教师不做的,校长必须首先不做。小学生正处在长思想、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模仿性、可塑性很强,榜样就是无声的力量。因此,校长率先垂范,树立榜样,就是寓教于实际行动之中。这就要求校长要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素质。首先,讲话水平要高,不讲废话,文才要好,说话风趣幽默。其次,小学校长不仅要做“管理上的能手”,而且还要是“教学上的高手”。这样的校长,老师才会由衷地佩服你,也才能成为教学上的“领头羊”,才能得到广大教师的支持。
3、要具有团结协作精神。“敬业乐群,踏实奉献”是做好小学校长的根本。高博士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要想走得快,一个人走;要想走得好,大家一起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原则,保持科学严谨的头脑,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热情,用人所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团结合作,发挥群体智慧,才能共同做好工作。具有优良朴实的作风是校长必备的条件,这也是最重要的思想修养。另外,校长还应具有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发扬民主,勤俭办学的作风。只有这样,也才能凝聚起教职工的工作热情。校长要为教师开辟参与管理,施展才干的舞台,要善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听取他们的意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管理好学校。
总之,办好学校,教师是基础,校长是关键。我们应当转变观念,勇敢迎接挑战,使农村小规模学校能够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走得更好,更远。
第二篇:“国培”——边远小规模教师培训有感
“国培”——边远小规模教师培训有感
环县木钵学区——范娜
我很荣幸被学区选派参加“国培”——边远小规模教师培训,2014年10月18日开班,至10月31日结束,历时14天。短暂的14天,在兰大教授的精心指导下,以及同仁的互相帮助下,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使我掌握了“同动同静”复式教学的一些方法以及它的结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很适合班级多学生少的小规模乡村学校的课堂教学。
在学区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从兰大培训回来的第一个周末,11月8日那天,我在中心小学做了一节“同动同静”复式教学展示课。说实话,在上那节课之前,我花了很大的功夫,在学区主任梁利堂老师的指导下,以及一起参加培训的念洲老师、王义祥老师、刘朝霞老师的帮助下,准备了一节语文课。虽然在一些老师的心目中也许觉得我上的这节课还很欠缺,或者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我心里很踏实,因为我在兰大培训学习到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教法得到了展示,也得到了大多数老师的认可,对于一个新模式教学学习者的我,我感到很欣慰。
从11月10日到11月18日,学区主任带领我们参加此次“国培”的四位教师先后去了本乡镇的12所基层小学进行了“同动同静”复式教学课堂展示。10日上午我们一起去了盘龙小学,我的感受很深。那天我上的是五、六年级的语文课,五年级学的是《开国大典》,六年级学的是《月光曲》,一节课下来我没 有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感觉两个年级的互动十分困难,一节课都是我在说话,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也许是我对环境比较陌生吧。课后,梁主任对我这节课作了很深的点评,使我深刻的认识到,还是我没有设计好教学环节,没有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没有抓住“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体、全体参与”这条主线,致使拖堂。下午,我们一起去了张湾小学,梁主任亲自给我们上了一节语文示范课,我作辅教。我认真地聆听了这节课,这节课确实是一节好的示范课,无论是“动”的环节还是“静”的环节,都恰到好处。课后,我们和学校的老师进行了座谈。在座谈会上,梁主任总结了一天以来的工作,他说低年级在学高年级课时,要尽量引导低年级学生找准适合自己学习的知识点,能学多少学多少,不要强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动”、“静”环节一定要分明,教学内容一定要充实,学生一定要全体参与,不能随便“动”,也不能随便“静”,否则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梁主任的总结确实点准了关键,座谈的老师们无不称赞,老师们大部分觉得“同动同静”复式教学这种新模式教学很适合我们当前的现状。但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这样的教学完不成教学任务,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大,很难完成一学期的教学任务;有的老师谈到,这样上课长期下去,学生的作业没时间去完成,质量可能会打折扣。当然,刚开始尝试这种新模式教学肯定会有一定的困难,老师们的说法也不无道理。其实,我们老师在备课时只要精心设计,减少那些机械的重复作业,把学生从作业堆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回归实践,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去生活、去锻炼。同时我们必须关注学生,只要学生学得快乐,玩得开心,我们的所有教育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11月11日,我们先去了刘家原小学,我给五、六年级学生上了一节语文课,上的相对轻松,两“动”两“静”,过渡的比较自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课后,梁主任语重心长地问了一名五年级的女同学:“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感觉这样上课好吗?”那位同学愉快回答:“我觉得这样上课很好,我还学到了一些六年级的知识呢。”另一名六年级男同学抢着说:“我也觉得很好,我们不仅学习了新知识,还可以复习以前的旧知识。”听了两个孩子的回答,我很高兴。到寨子庄小学,刘朝霞老师给全校四个年级仅有的8名学生上了一节美术课,刘老师以她扎实功底引导所有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的激情很高,相互协作,完成了一副富有诗意的十分完美的风景画,效果非常好。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先后去了白家掌小学、高楼原小学、韩东原小学、坪子原小学、杨新庄小学、高寨沟小学、曹旗小学、官营小学8所学校进行了不同年级不同科目的“同动同静”复式教学课堂展示,每去一个学校我都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学校没有女老师,学生看到女老师给他们上课,觉得很好奇;有的学校都是些上了年龄的老教师,不会讲普通话,学生们听到老师用标准的普通话上课,他们很开心……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把沉闷、闭塞的课堂转为欢声笑语,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情感体验,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此外,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通过一周多时间到基层学校的交流学习,“同动同静”复式教学已在12所基层学校发芽,大多数教师都能认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我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功的。此次的培训给了我们教师机遇,同时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必须更新知识结构,要有超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个人认为,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的反思,才有了量的不断积累,也才有了质的不断飞跃。在学习中反思,在培训中反思,在交流中反思,在阅读中反思。反思,就像一面镜子,不断地折射出思想深处五彩缤纷的色彩,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理想的境界,也看到了我们教育真实的距离。因为有了距离,我们才会不断去追求;因为有了理想,我们才会不断去奋斗。只有不断追求和奋斗,我们专业发展的道路才能渐行渐远……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我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成长是一种痛,悠闲是一种不幸!有一种追求叫坚持,有一种坚持叫到达,有一种到达叫出发。我们一直行走在学习的路上,因为我们坚信,学习的路上,只有逗号,永远没有句号!
总之,本次培训,在兰州大学的学习,让我们对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和教研教改中有了前进的灯塔,指明了方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的向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为祖国伟大的教育事业敬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第三篇: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赴扬州培训心得体会
2015年8月7日--8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县教体局组织、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办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扬州培训研修班。在这被称作“苏中门户,园林城市”的文化古都扬州,有来自甘肃省平凉市、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贵州省正安县、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及我们临洮县共计65名学员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培训学习。这次培训授课主题丰富突出,授课形式新颖独到,以参与式学习为主,授课教师水平高超,所有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学习时间,却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舞台,这无疑是对我们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心灵的一次隆重洗礼。21世纪教育研究院每天为我们安排了风格不同的名师,每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这些讲座包括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雄的《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教师的沟通艺术》、《如何面对困境儿童》,教育培训师、21世纪教育研究院项目官员、“酷思熊”儿童哲学童话丛书作者庞建杰的《建立优秀的团队》,首届LIFE教育创新奖入选教师、教育培训师、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教师徐莉的《科学教育的魅力》,以及江苏省特级教师、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亲近母语课题组核心成员岳乃红的《把文学带给儿童》等,无论是这些报告还是授课,都让人耳目一新。讲师们幽默风趣的语言,平易近人的教学风范,令人高山仰止。他们课堂上那种浑然天成,对比鲜明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脑海里回映的还是讲师们上课信手拈来的精妙发问,形象生动的讲解,令人如沐春风。
印象最深的是徐莉老师和岳乃红老师。徐莉老师从教语文兼班主任到教“副科”,从质疑自己选错了行业到质疑“副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现状。在品德与社会中里学习完社区的相关知识,她和学生一起设计实践活动方案,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去社区参观、采访。她将科学课、品德与社会课上因课程标准限制不能充分展开而学生们又十分感兴趣的主题活动放到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时空中去充分展开,召开专题辩论会、讨论会,另开专题做探究活动……她说:“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可以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凡是值得做的事,都好好去做。用心去做值得做的事,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有真正的智慧的老师,才能在教学上有所突破。徐莉老师的这些观点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岳乃红老师指导学生朗读的方式更是新颖独到,一针见血。岳老师指出,班级读书应有一种“聊书”的感觉。教师要以读者的心态、读者的身份参与交流。今天我们在孩子心田里植下阅读的种子,明天定会给他们的人生涂抹上绚烂的底色。针对孩子们对阅读的渴求和兴趣,岳老师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一、坚持做到“日有所诵”。“对于儿童的精神发展而言,提供健康美好的母语的营养,用琅琅书声为他们构筑一个温馨、实在的成长环境,既是强健儿童的骨骼,也是丰满他们的血肉。既是给他们打造坚固的船体,也是为他们扬起生活的风帆。”所以,为了孩子们更健康的成长,我们做老师的应该坚持让孩子们做到日有所诵。
二、整本书阅读:大声朗读+自主阅读。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课文的阅读、分析、感悟,而对学生的略读,也就是所有适合儿童成长特点的课外书籍的阅读指导,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还很不够。而阅读时采取的最有效的阅读方式就是大声朗读和自主阅读。大声朗读是目前在国外运用范围较广、成效较显著的阅读方式。所谓“大声朗读”,就是大声读书给孩子听的意思。如果我们老师每天能坚持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孩子们大声朗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每周利用一节课对朗读的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并指导孩子们完成一份阅读学习单,一个月下来孩子们就能听读一本约10万字左右的书。自主阅读就是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去读自己喜欢的并且适合自己的课外书籍。
三、图画书阅读:打开一扇文化的窗户。让孩子们阅读大量图画书,不但能引起孩子们更强烈的阅读欲望,还能拓展孩子们更丰富的想象空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读写互动:从图画书学写话。我们从图画书中捕捉可供孩子们写作的教学点,让他们在阅读中反观自己的生活,在讲述中激发阅读的乐趣。于是,有了图画书的陪伴,孩子们的写作时间不再孤单。
这次培训我是以教师和学生双重身份参加培训的,作为学生,我积极参与活动,虚心学习,学到了很多知识;作为教师,我用心感悟、体验参与式教学,为我今后能更好工作打下基础。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我将以这次培训为契机,将所学到的知识努力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争做一名学生爱戴、家长满意的人民教师!
第四篇:农村小规模学校如何坚守
农村小规模学校如何坚守? 专家:精细化管理
近年来,农村小规模学校满足了当地孩子就近入学的愿望,却同时面临着师资薄弱、设施落后等压力
农村小规模学校是村级小学和教学点的统称。
虽然小,虽然步履艰难,但正是这些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存在,满足了那些生活在边远农村地区学龄儿童的上学需求。
日前,在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与发展论坛”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云杉直言:“这类小学的存在非常重要。”会议上,一些地处偏远地区的村小发展引起各界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思考。
精细化管理,留住教师
■案例: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有中小学校106所,其中村级学校58所,2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有38所,而小规模学校的学生比例只占6%。
面对6%的少数群体,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教育局局长黄耀学说:“多年来,我们坚持把村级学校的发展纳入全区教育发展重点工程设计范畴,推进村级学校的特色发展,是破解区域教育不平衡发展难题的关键。”
改善物质条件,让小规模学校小而美。“小规模学校的小而美,一是搞好规划,二是升级改造,三是强化装备。”黄耀学说。近年来翠屏区村小按照上学单程控制在3公里范围内实施学生就近入学政策。启动村级学校劣质用房、运动场改造工程,将全区50多所校舍改革重建,消除所有土坯房屋,运动场全面更新为塑胶场地。实施通路工程,计划在2014年年底全面通路,减轻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对小规模学校来讲,教师的„留‟是个大的难题。我们采取多种措施留住老师。设立教育奖励基金会,奖励农村老师,建立向农村教师倾斜的奖励制度,专项岗位奖励等等。”黄耀学说。
管理小规模学校,做到小而精。小规模学校各项资源有限,但也要做到精细化管理。“完善村级学校的治理体系,构建一体化管理体制,我们局长每周要到一个乡镇学校做指导,进行工作调研。常规管理大家都差不多,我们立足于村级学校,首先要让它规范,因此要达到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精细化,常态化,注重每个细节。”
■点评:
刘云杉(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四川省翠屏区小规模学校的办学实践的优秀成果给其他地区小规模学校提供了借鉴。第一,小意味着紧密,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紧密。最宝贵的教育是人对人的影响,是人性的涵养,即“立人”;“小”意味不必用“太多的知识、制度与管理”来离间师与生,人与人的连带,可以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老师和老师之间,一个非常紧密的互动的共同体。第二,小意味着丰富的资源,意味着融入社区。第三,因为小而快乐,小规模学校可以利用规模小而在学习内容上,学习方式上,拓展更加丰富的路径。资源匮乏,社会力量来帮忙
■案例:
培田村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古村落,培田小学过去是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南由书院。鼎盛时期,有初中、小学、幼儿园共13个班,257名学生,教育质量在当时是居于全县首列。近些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群涌向城市,培田小学遭遇濒临撤并的危机,曾一度导致学校只有6个老师,一个年级最多6个学生,校舍几乎闲置且校舍破败。拯救破落的小学,不仅要当地政府的扶持,更需要社会力量的推进,不仅需要物质资源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智力上的支持。
2013年5月,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当地教育局、政府联合立项,对培田小学进行改革。组织培田小学音、体、美教室志愿者的招募工作,联合培田村委会,协调用地,完善培田小学的基建设施。联合NGO的社会影响力在社会上筹集资金,邀请北京大学康健教授和21世纪教育研究院杨东平院长作为培田小学的专家顾问。
“项目总体目标,是希望通过项目的推进,最后帮助培田小学能够获得内在发展的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希望能够调动校长和老师的积极性。”21世纪教育研究院项目官员秦红宇说。2013年开始,项目依托培田村当地特色村中的老艺人开展了一些像二胡、笛子、剪纸、舞龙等特色课堂,滋养小规模学校的成长。只有让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对各地方特殊需求对症下药,才能弥补政府统筹模式存在的不足。如今,培田村小已有学生117名。
■点评:
蓝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现在是一个创建学习化的社会,终身学习的时代,教育不再是教育局的事情,教育变成社会活动。因此这种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乡村的这种合作,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不仅是一些财力或者物质资源的支持,同时这种智力资源的支持,有可能激发起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活力和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复式教学兴起
■案例:
甘肃省临洮县一共有195所小学,其中60人以下的学校有91所。在校学生8.1万人,小学生是3.04万人,教师6324人,小学专用教师2504人。近年来,临洮县将提升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质量作为重点工作,其中实施科学系统的复式教学模式,在有限的资源内提升教学质量:组织教师进行复试教学的专业培训,掌握模式;调研观摩复式教学示范课,丰富经验;请专家指导交流,完善复式教学实践。
小规模学校资源有限,老师少学生多是普遍问题,学科开启困难,音体美等这类学科的开展效果尤其不好,而复式教学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垂直互动,动静搭配。“同时安排两三个班同学一起上音、美、体,这就发挥了教师的特长。让两三个班的学生在一起画画、唱歌、做游戏,气氛也好,高年级同学起小老师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甘肃省临洮县教育局小学教研室主任毛朝辉说。
如今,临洮县复式教学试点工作成果喜人,复式教学不仅保证学科全面开启,增强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而且还可以适当减轻小规模学校教师的负担。
另外,施行复式教学单靠调整课堂结构是不够的。例如针对复式教学重新整合教材,面向低年级复式教学中产生的声浪干扰等等问题,都成为临洮县未来复式教学实施中需要突破的难点。
■点评:
孙冬梅(兰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以学区为单位,借助大学校,中心校的教研力量,来带动小规模学校,搞片区教育专题的研讨,这对小规模学校老师是非常有效的。以学科为主,来提升复式教学教师的学科专业成长。在这个前提下,关注到音、美、体,英语教学,因为这是小规模学校的一个弱项,特别是音、美、体的课程。所以从这种小学科入手,打造全科型的教师,来提升小规模学校的师资力量是可行的。双教师制,复式班由两位老师承担教学任务。以这两位老师结队,形成一个伙伴,这样就有一种共同交流的机制。
教学管理论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
摘要:有效的管理是精致管理的前提与保证,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管理是否精致,关键是如何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关键词:小学 教育教学 管理
小学管理在教育教学的全部管理中,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教育改革中,如何与时俱进、全方位的实施对学校的管理,也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如今,在一些人的脑海里,“管理”一词既熟悉又神秘,虽然知其含义,却难抓住本质。有人说:管理是一门神奇的综合艺术,管理就是生产力,就是效益。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也有人说:管理就是预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就是沟通,就是激励,就是服务。还有人说:管理就是不断改进工作,发挥大家的能力和思想,创造价值,等等。那么,如何落实学校的管理?小学是否需要管理?怎样进行管理?对于广大学校管理者来说,似乎还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或理解存在于简单等的话题。本文就这一内容提出几点思考与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
一提到教学质量,有些人往往认为这只是校长或教导主任或教研组长的事,与其他的教学人员毫无关系。其实,从现代教学管理来看,教师不仅是教授者,又是一个管理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管理学生、教学设备等管理工作,直接参与教学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师在讲课检查学生作业、测验等教学活动中,也要真正意识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这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二、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要使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国外现代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必须动员、组织学校的全体成员直至家长及社会其它有关成员参与教学管理。外国一些国家,不仅在校内建立师生员工及家长参加的管理、监督机构,而且在校外还设有教师、家长及社会有关成员的联合组织,共同为学生的教育教学负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的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校内的教学管理只是校长领导下的教导主任主管各科教研组管理系统,很少甚至没有师生及家长对教学施以监督的组织。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士也很少有机会过问学校的教学工作、影响了教学管理,从而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要使教学管理充分发挥作用,动员有关方面人员参与教学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做好这方面工作,要注意如下两点: 第一,学校领导必须对此给以充分重视,调动校内的方方面面参与管理,同时要力争与家长及校外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吸收他们参与学校教学的管理工作;第二,建立健全各方面的教学监督组织,对学校的教学施以必要的监督,为教学改革提供改进意见与建议。
三、创造美好的教学环境
美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学环境包括教师的工作条件、教学设备、班级风貌等因素。要使上述各因素都处于良好状态,根据现代外国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针对我国的实际,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争取资金,为教学人员整建一个舒适的环境,使从教人员不致受外界的干扰而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其次,教学设备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科的教学需要,增设教学设施,改善设备条件,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第三,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学校领导、教师应注意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保持、班级优良风气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四、搞好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是教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分为若干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对质量的产生和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教学质量的管理必须抓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也就是抓教学质量形成每一环节。传统的经验主义的质量管理只注意质量检查(考试)的管理,而忽视创造教学质量的全过程的管理。既然教学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在教学全过程教出来的,那么,我们就应当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对教学质量的检查上转移到对教学全过程整个环节的管理上来。也就是要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活动、知识环节的管理。目前,在我国学校教学管理中,对学生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管理不够。学生家庭作业时间没有统一规定,各科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缺乏协调,学生家庭作业负担沉重,一些学校的课外活动开展不起来,或流于形式。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家庭作业实行宏观控制,协调各科家庭作业,帮助教师提高布置家庭作业的质量。还要加强对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与检查,使课外活动落到实处。
五、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学校的一切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归根到底取决于他们,因此,教学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教师的管理。而对教师的培训、进修与评价又是教师管理的重要方面。在对教师的培训与进修的管理方面,我们应注意把教师的长期脱产校外进修与校内进修提高结合起来。国家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多种多样的培训、进修机构,并从制度上予以保证。
在目前,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对一些学校的一些教师来说,脱产校外进修存在着不少困难,因此,我们应加强校内进修。学校要有专人负责教师培训、进修、提高,并要形成制度。要充分利用校内在职进修的多种形式,如新任教师进修、以老带新、个别指导、举办讲座、观摩教学、组织教学研究会等等。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要建立评价的组织机构,包括校外的教师评价机构和校内的教师评价机构;要制定各种评价标准,使教师评价科学化;要加强形成性评价,使评价真正起到发现问题和提高教师水平的作用。教学管理要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办好学校的主要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因此,教学管理要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学校管理应树立管理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思想,根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从事教学管理,特别是从事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就更要注意这一点。
六、结语
成功的管理,除了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之外,更需要从人的情感需要和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法。我们的管理在追求“工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同时、更追求“工作创新有效,和谐共处”的境界,以给我们工作的环境空间营造一种舒缓、宽松、和谐的氛围。在管理中,我们积极营造一个尊重人、信任人的环境。学校领导与教师交往,做教师的知心朋友;关心教师的生活,尽力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学校领导给予教师充分信任,放手让教师发挥创新才能,让教师愉快地工作、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了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对领导的信任感,达到了“管”是为了“不管”的更高管理境界。参考文献: [1]周艳丽.浅谈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J].教育与职业,2007,(23).[2]李永忠,李坊银.鉴往知来革故鼎新———小学教学管理的几点尝试[J].江西教育,2007,(11).
第五篇:农村校长培训心得
克难 奋进
——参加农村校长培训班心得体会
2016年月18日至20日,我有幸参加了德州市针对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刚接到通知后,我的心情是激动且充满期待的,激动是因为很庆幸自己有这样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期待是因为年轻人多学点终归是有好处的。现在都提倡建立学习型社会,作为校长更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一天半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聆听了来自山东各地4位教育专家的(当然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号“农村校长”)讲座。他们朴实无华的报告使我受益匪浅;他们挥洒自如的风范令我陶醉;他们克难奋进的工作态度使我敬佩;他们孜孜不倦的诲人精神叫人赞叹。我明确了一名合格校长应该具备的素养,明白了一名校长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与引领。通过学习,我感受颇多,现将我的收获与思考总结如下:
一、给孩子一段完整的小学生活
“农村小学校长怎么当?”有人说道:“只要看着老师按时上班、学生成绩过得去不出事就行!”我想以上这两句对话可以较真实的反映农村小学校长的办学现状。我们往往看中的是“教学”却忽视了“教育”,关注着“结果”却忽略了“过程”。来自莱芜钢城区丈八丘小学的校长董春玲却一语道破了我心中的困惑——我们要给孩子一段完整的小学生活。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校长的办学目标,俗话说,三岁看老,七岁看大,六年决定人的一生,我们的小学教育不就是六年吗?我们应该思考,让我们的孩子们在六年中获得哪些?我想我们应该让农村的孩子们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这应该每一所学校的愿景,每一名教师心中的理想。
二、善待教育
董春玲校长提出了“善待教育”的理念,她倡导——善待学生、善待家长、善待教学。围绕着这一理念,丈八丘小学克服了很多困难,积极地为学校改容换貌。著名的教育家王松舟也说过——教育当以“慈悲为怀”,所谓慈悲,就是一个老师要有这样的信念,每个孩子都是有力量的,每个孩子都是有光的。你在慈悲行中,不仅让孩子看到自身的力量,获得成长的喜悦;同时,你要深深感谢、感恩这个孩子,正是他唤醒了你内心的慈悲,正是他成就了你精神的成长和净化。这才是真慈悲,我们把这样的慈悲称为“觉悟的爱”。我想“慈悲为怀”和“善待教育”呼吁的正是教育者们“觉悟的爱”。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普及爱和善良教育,唯有筑基于善待之爱,才能真正影响学生的心灵。
三、克难、奋进
韩相福,沂山镇海尔希望小学校长,作为一名农村的教育工作者,他在工作岗位上追梦17年。在他的报告中,我知道他有一个理想:让山里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上任之初眼前的景象让他的心凉了半截:校舍陈旧,连操场都没有,教学设施匮乏。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没理想,不去想也不敢想我们这样一所学校发展的未来。上级考哪门课,老师就教哪门课,教师的倦怠和课程的狭隘,让我们农村的孩子生活在文化荒漠中。听到这里,我在心里暗暗发出叹息:和我们学校的情况是这么的相同。这是所有农村学校共同的诟病。该怎么办呢?韩校长硬是带着打造“四个一流”的目标走出了一条披荆斩棘的农村学校改革发展之路,打造了一所“一流的校舍、一流的硬件、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成绩”的乡村小学。
韩校长通过向孩子提供“课程”这种产品,带着教师们克难奋进,实现孩子健康发展功能,并且能让孩子开心。韩校长大胆对课程进行整合,建设了具有浓郁沂山特色的课程体系,给孩子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听到这里,我心中有些许难过,我们的孩子还成长在开不全国家课程的环境里,我们没有像样的音乐课,教师只是不太标准的领着孩子咿咿呀呀的唱着歌;我们没有像样的美术课,孩子们笨拙的拿着画笔制作着手抄报;我们没有像样的体育课,只能孩子们和老师在一起做游戏……
作为校长,我想从改变自己开始,树立宏观的目标,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工作从细微处着手,使“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管理模式,使每件事做细,每件事做精。让我们村里的孩子不土,让他们有一个很好的视野,让他们能和这个世界对接,能和这个世界对话,我觉得要让师生们发生这样大的变化是非常难以做到的,我一定要为此而努力!
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知名校长对学习的执着与坚持。我们要从发展的长远出发,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抓住改革的契机,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立足长远,以推进我校各项工作。教育需要创新,创新离不开学习,从这一点说,学习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校长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过硬的工作作风,耐得住繁琐、耐得住平淡、耐得住寂寞,坚定信念,率先垂范。
总之,短短的的校长培训学习中,我汲取知识很多,也拓宽了视野,相信通过这次学习,不论是对于我个人的提高还是学校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