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郭凤鸣 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白草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郭凤鸣
摘要: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育者的神圣职责,也是每一位教育者应尽的义务,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让学生学到生存的本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使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数不胜数,大都蕴含着很多为人处事的哲理,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适当点拨,渗透德育教育,以使德育之花在学生的心中开花结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渗透
语文学科是中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它对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形成,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都起着奠基作用。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授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授人以“道”。我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感悟到了:语文教学,就老师而言,既是教学生语言文字功夫,又是教学生做人;就学生而言,不仅是学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而且更是学做人的道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思想。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之中。”因此,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渗透,使学生能全面地、健康地成长。
一、在备课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将德育教育列入课程目标,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从具体内容实际出发,深入挖掘课文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教育意义,找准教材中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的结合点进行德育渗透。比如在教《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时,都德的这篇作品,字里行间都充满着爱国主义精神,从老到小,从师到生巴不得把国文吞噬。教师只要准确地选取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渗透,效果是可佳的。结合本文的实际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如果每篇课文都能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或得到一次教育,那么对学生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可以达到的。
二、在新课导入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设计导语时,力求先声夺人,突出作者的人格魅力,以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起始课导语设计。如果我们在课前能设计一段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成功导语,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然地接受课文中思想教育。简短的导语,非常自然拨动学生的心弦,产生强烈的共鸣,使学生自然地把握住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深层含义。爱国主义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被放在了首要地位,是学校德育的主旨。初中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许多课文包含爱国主义热情,众多个角度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主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结合实际,巧妙地利用教材,去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如在学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时,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生命的进程,中华民族的史路,体会作者革命的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还有《回延安》、《谈骨气》、《谁是最可爱的人》等篇章,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题材。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素材,结合学生实际,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走进一个个爱国主义教育的殿堂。让学生由爱祖国到爱学校,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氛围。
在设计导语时,力求先声夺人,突出作者的人格魅力,以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在背景介绍中,进行德育渗透。
课本中有不少介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品质的文章,如《邓稼先》、《最后一次演讲》这类课文,在介绍时代背景时,联系他们为祖国作出的贡献及他们的崇高品质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弄清今后自己该怎样做。类似这样的文章,通过这样的背景介绍,激励了学生,同时也让他们懂得该怎样做人,怎样学习。
四、在指导朗读中,进行德育渗透。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韵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的综合活动。大声朗读更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思想感情的品味。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不同的形式,都表达了爱国这一崇高的主题,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感人肺腑的事迹、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感染学生。教师只要因势利导,自然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提高民族自尊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激情。比如《黄河颂》,作者借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教师可以播放《黄河颂》的朗读录音给学生以示范,从声音的高低、轻重、缓急;情感的把握等方面教给学生朗读技巧;还可以分男领、女领、男齐、女齐、全体朗读,让学生在彼此默契合作中感受到团队精神的力量,在反复朗读实践中既掌握了朗读要领又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磅礴气势,想象那波澜壮阔的场面,进而体会黄河儿女为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的豪迈的英雄气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木兰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用残损的手掌》等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爱国之情。而《沁园春·雪》、《岳阳楼记》、《三峡》、《春》、《济南的冬天》则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祖国壮丽的山河和欣欣向荣的面貌,通过朗读诗文、品位语言、自主鉴赏、解析主题等环节的学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也得到了美的享受,可大大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情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在课文分析中,进行德育渗透。
讲读课文,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从而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
我们在讲解《岳阳楼记》时,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对洞庭景色的出色描写,同时也要让他们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不仅要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形成中,语文信息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健康与腐朽错综交织,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我利用教材内容并结合现实中的事例指导学生学会准确识别良莠,辨清精华与糟粕。教材中不少体现积极的人生观的内容:《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写贝多芬遭到命运的沉重打击,在1820年后两耳失聪,但仍坚持音乐创作,为后人留下了大量音乐经典力作。学习本文,通过解决“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简括贝多芬形象”“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三个问题,使学生感受、理解贝多芬的沉郁坚强、严肃善良、追求自由、献身音乐的伟大形象,在朗读课文、分析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懂得了“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坚定自己的意志,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这里没有简单的说教,有的是润物无声般的德育渗透。教材中的《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福楼拜的星期天》《孙权劝学》等文章则让学生领略到古今中外一些名人的熠熠风采,他们的典型事例、卓越的成就、优秀的品质构成了他们在学生心中树起的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使学生懂得了自己今后该如何做人、做事、该如何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
总之,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的深度,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道德情感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效果良好。
六、在作业批改中,进行德育渗透。
学生的作业既能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也最能及时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动态。所以在作业批改中,我们应该随时注意各种苗头,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教育。
例如,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的同学写的不认真,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他人不尊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教师不要小视,要及时引导与纠正。经常在班级树立榜样,或搞作业展览,让好的同学谈做法想法,让学困生谈启发。这样不但规范了作业,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七、、在言传身教中,进行德育渗透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试想,一个轻言失败的教练如何能训练出顽强的体育健儿,一个以赌为生的父亲如何能教育子女不赌。同样,一个师德败坏的教师如何又能教出荷花般纯洁的学生呢!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时期,人格初步形成时期,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将影响他们的一生。我在教学中严格地按师德规范的要求去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严谨治学,积极工作,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我从教以来,从未缺过一次课,从未说过一次谎。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当前更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作为正处在十五六岁年龄段的初中生,虽早已告别“人之初”的童年,但心理学上正处于第二次“断乳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他们的心理判断能力还较弱,这就更需要每一位为人师表者在教好书的同时,要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工作,创造一个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也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的:“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时刻牢记“教之道,德为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能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那么,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学生人格的发展过程。
以上便是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一点粗浅看法,当然各种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在教学过程中应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让德育之花绽放语文课堂。
第二篇: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霍海蕊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无形的体现在每一门学科的知识当中。在美术教育中,它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与此同时,德育的培养,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美术教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在新课导入中,生动形象地渗透德育。
教师授课,首先要抓好“导课”这一环节。在教学中,我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使他们受到了深刻的爱国教育。
如在教《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一课时,向学生介绍陶瓷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象征。从我国陶瓷艺术发展的历史来看,陶瓷艺术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它的每一步发展历程都闪耀着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光辉。瓷器是中国发明的,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做出的贡献是极其重要的,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赞扬与评价。使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我问学生:“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详细的了解一下我们这些珍贵的国宝是怎样制作而成的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这时我把收集到的有关陶瓷艺术制作过程的录像带、VCD等影像资料播放给大家看,将新课导入。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注重课内外结合,运用故事、典故以及名人名画引入新课。为了知识重点的探究,教学环境的美化,除运用常规教学方法以外,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在轻音乐中欣赏《蒙娜丽莎》这幅画时,不仅要从构图、色彩、神态及其蕴含的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引导,更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入手,让学生谈谈对本画的欣赏体会,教师参与其中,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念,世界著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如果不坚持画鸡蛋,勤学苦练基本功,又怎么能创造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呢?,结合欣赏革命历史名画适当介绍画家的故事,介绍他们为追回国宝而不惜重金倾囊借债的爱国行为,不为高官厚禄而移其志的民族精神,扎根生活、反映工农火热斗争的革命热情及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美术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人民艺术家的敬仰和爱戴,进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指导学生讨论: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还有哪些勤奋成才的故事感动着你?课堂上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勤奋的思想。
三、在美术技能训练中,自觉地渗透德育。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还可以搞一些以爱祖国、爱家乡、爱天津、爱宝坻等内容为题材的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爱祖国、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
四、在提高鉴赏能力中,渗透德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爱国优良传统的民族。热爱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和重要力量的支柱。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情操和良好品德,是小学美术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美术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只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内容,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习系统的文化知识的同时让学生 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如在美术教学中,可供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国历史名作主要有:任伯年的《苏武牧羊》,徐悲鸿的《群马》、《田横五百士》、《新生命活跃起来》、《逆风》、《风雨鸡呜》,华君武的《磨好刀再杀》、《在反革命后台》,王式廓的《血衣》,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蒋家王朝的覆灭》,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周思聪的《人民与总理》,许荣初的《白求恩在中国》,古元的《人桥》、《人民的刘志丹》,刘开渠的《胜利渡长江》,滑田友的《五四运动》及大型泥塑《农奴愤》、《收租院》等。为使爱国主义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除了向学生讲述外,还可以通过图片展览、幻灯、录像和演讲会等活动来实现。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的德育功能是十分明显的。美术课在作为德育手段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的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第三篇: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浅谈德育在英语课堂教学渗透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探讨课堂教学时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和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利用教学内容中的德育材料直接进行德育渗透,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行德育渗透,深入钻研教材,挖掘隐含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进行德育渗透,抓住教学过程中的契机,进行德育渗透,利用英语课堂活动的延伸,进行德育渗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既学好知识又提高思想素质。
关键词:教学德育渗透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活动的大量时间在课堂。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那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既能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指导学生更好的探求新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崇高理想,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作风,顽强意志等道德品质修养。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做到知识传授与德育渗透的有机结合呢?
对此,本人根据多年的教育工作实践以及所观所感,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 利用教学内容中直接进行德育渗透。利用教学内容中直接进行德育渗透利用教学内容中直接进行德育渗透德育与英语课堂教学的互相渗透是休戚相关、无处不在的1.精心组织安排课堂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同时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如,在教学“Go shopping”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句型“Can I help you?I'd like...”,让学生设计“给最爱的人买一份礼物”。在学到Our school时,可以小组竞赛形式让学生设计“Our school in mind”,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培养了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关爱他人、热爱集体的美德。
英语课堂教学渗透德育英语课堂教学渗透德育,不但要求教师重视课文,切不可脱离课文,漫无边际地高谈阔论,而且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遵循英语教学原则,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自觉地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之间的矛盾协调起来。为了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教师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细心深入发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找到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英语知识的传授中。
二 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行德育渗透。我们作为教语言的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揭示并解决自己的价值冲突,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与别人交流,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教师通过诱导,反对呆板的说教和僵硬的灌输式教育;用小组道德讨论模式,启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或辩论,作出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意识,协调与他人的分歧。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面向全体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创造条件,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正确并合理使用奖励和惩罚,在教师期望的良好行为出现后,就要立即给予奖励,不要耽搁太长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德育教育的目的才会充分得到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德育教育的目的才会充分得到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德育教育的目的才会充分得到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德育教育的目的才会充分得到实现。
三。深入钻研教材 挖掘隐含的德育因素,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到的。渗透只是手段,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目的。
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使德育落到实处,使德育溶于教材,教师除了有极大的热情,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艺术,较强的德育能力,还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在教学中,既要强调语言知识的讲授,又要注意德育的有机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好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素质。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使德育落到实处,使德育溶于教材,教师除了有极大的热情,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艺术,较强的德育能力,还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在教学中,既要强调语言知识的讲授,又要注意德育的有机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好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素质。
第四篇:浅谈在课堂教学中 渗透德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邓小平同志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特区、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特区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五篇: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摘要: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本文将一一讲述。
邓小平同志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特区、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特区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