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纯试题(5篇)

时间:2019-05-13 03:2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学原理纯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学原理纯试题》。

第一篇:教育学原理纯试题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

《教育学原理》试 卷(第一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教育学是以研究________为对象的一门___科学。

2、原始形态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__、____、__、____。4、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

6、1922年通过的“___”学制、基本参照__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为___、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

9、我国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凯洛夫 D 苏霍姆林斯基 2、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是_______。

A 当前形势的需要 B德育的任务 C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 D学生年龄特征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A 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 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 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D 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___。

A 练习法 B 实验法 C 试验法 D 实习法

5、作为班主任,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指了解________。

A 学生思想 B 学生品德 C 学生现有知识水平D 学生身体素质 6、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体现为________。

A 教书 B 育人 C 指导学生课外活动 D 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A 个别教学 B 班级授课制 C 现场教学 D 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_______提出来的。A 赫尔巴特 B 巴班斯基 C 布鲁纳 D 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_______开始的。

A 评定学生操行 B 教育个别学生 C 了解和研究学生 D 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_______。

A 领导地位 B 启发指导地位 C 顾问地位 D 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0分)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四、解释名词(共15分)

1、学制2、课堂教学3、学校教育4、陶冶教育5、《学记》

五、简答下列各题(共20分)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3、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4、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六、论述题(共22分)

1、试述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德育工作的要求。(10分)

2、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启发式教学?(12分)

七、实例分析(8分)

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吗?)教育学原理试卷(第二套)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学校美育的内容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

2、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___、___、___、____统一的发展过程。

3、旧中国首次制订现代学制是____年,称为_____学制。4、我国的教学内容具现体现在各级学校的_____、______和_____里。

5、据代经典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有____、____和_____等名称。

6、儿童从出生到青年期有三次身心发展的高峰,第一次是_____,第二次_____,第三次______。

7、班主任是联系任课教师的____,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的_____,是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_____。

8、备好课是对每个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一个检验,因此教师备课必须做好____、____和____等三方面的工作。

9、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____问题。是教育工作的____和_____。

10、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大体上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____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凯洛夫 D 苏霍姆林斯基 2、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_____ A 备课 B 排课表 C 批改作业 D 教研活动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______。

A 顺序性与阶段性 B 特殊认识过程 C 发展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4、按教学的任务分,课的类型有______。A 谈话法 B 复习课 C 单一课 D 综合课

5、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____。

A 孔子 苏格拉底 B 孔子 亚里斯多德 C 孟子 柏拉图 D 朱喜 苏格拉底 6、“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_____提出来的。A 赫尔巴特 B 布鲁纳 C 巴班斯基 D 赞可夫 7、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______。

A 共同的奋斗目标 B 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8、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______。

A 审美教育 B 五讲四美教育 C 美好生活教育 D 美好思想教育 9、“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这话是____说的。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蔡元培 D 王国维

10、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___。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训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 内的加减法。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四、解释名词(每题3分,共15分)

1、课堂教学2、学制3、遗传素质4、讲授法5、美育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教师的任务是什么?

2、教育目的有什么意义?它是由什么决定? 3、考试的命题要注意哪些问题? 4、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六、论述题(22分)

1、你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10分)2、什么是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怎样贯彻这一原则?(12分)

七、实例分析(8分)

指出下面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教育学原理》试卷(第三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_____阶段、_______阶段和_____阶段。

2、西方国家奴隶社会的教育有两个典型:____和____。3、教育有两大基本规律,一是______、一是_____。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___、___和____。5、我国的专职教师大约在_______出现。

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组成部分是____、____、_ __、____、____。

7、1922年通过了“_____学制”,它基本是参照_____的学制制订的,通常又称“____”新学制,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8、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关系也就是_____与____的关系。

9、品德评价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辅助方法,它有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方式。

10、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即要发挥____的骨干作用和抓好______的转化工作。

11、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_____,它包括了解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12、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为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1、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

A 发展方向 B 发展阶段 C 发展结果 D 发展进程 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B 教学工作 C 校外活动 D 教师的培养工作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

A 顺序性和阶段性 B 稳定性和可变性 C 发展的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4、下列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定()。

A 教育目的 B 生产力发展水平C 儿童的年龄特征 D 教师实际水平5、“罗森塔尔效应”反映了()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A 内容正确 B 方法恰当 C 目的明确 D 情感深厚 6、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A 《论语》 B 《理想国》 C 《学记》 D 《大教学论》 7、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

A 热爱学生 B 为人师表 C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D 团结互助 8、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A 备课 B 排课表 C 批改作业 D 教研活动 9、课的类型是根据()来确定的。

A 教学目的 B 课的具体任务 C 学科特点 D 教学内容

10、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 电化教学 B 复式教学 C 课堂教学 D 现场教学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1、动物能哺育幼仔,因此在高等动物之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2、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3、形成技能、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

4、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5、读书法就是学生自已独立地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四、解释名词(每题3分,共15分)

1、教育目的2、教学大纲3、启发式4、榜样示范5、集体舆论

五、简答下列各题(每题5分,共20分)1、学校教育产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教师的劳动具有哪些特点?

3、什么是课的结构?综合课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4、如何培养班集体?

六、论述题(共22分)

1、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智力?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12分)

2为什么说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斗争发展过程?怎样才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的转化工作?(10分)

七、实例分析(8分)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教育学原理》试卷(第四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_____》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约写于中国的战国末年,比欧州昆体良所著的《_______》约早___年。

2、美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_____、______和______的教育。

3、对年轻一代教育影响,全面地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构成的,教育成效往往是这三方面合力的结果。4、教育是人类社会______、普遍的现象。

5、构成综合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部分。

6、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等三种。

7、请列举三种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

8、教师应具备基本职业道德包括_____、_____、_____和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9、社会主义学校的德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_____教育、______教育、_______教育。

10、备课的细节各科教学尽管有所不同,但备课必须都要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组织教学是()。

A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之一 B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C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

2、师范院校开设的公共教育学课程属于()。

A 学前教育学 B 普通教育学 C 高等教育学 D 职业教育学 3、学校工作的全面安排必须以()。

A 教学为主 B 教育为主 C 学习为主 D 开发智力为主 4、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有()。

A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 B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C 遗传素质决定了人的发展

D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随增龄而在总体上呈减弱趋势。5、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 斯宾塞的《教育论》 B 洛克的《教育漫话》 C 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 D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6、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势是()。

A 现场教学 B 复式教学 C 个别教学 D 分组教学 7、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A 复杂性 B 示范性 C 创造性 D 长期性 8、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

A 主体 B 客体 C 即是主体又是客体 D 即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9、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是为了普及()。

A 初中教育 B 小学教育 C 初等教育 D 中等教育 10、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A 教师 B 学生 C 学校 D 社会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指身心方面共同、平均的发展。

2、德育过程是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所以德育过程即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3、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

4、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但不是上课的继续和简单重复。5、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学校教育2、德育过程3、教育目的4、教学大纲5、班级授课制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答教育与生产力的作用与关系? 2、教学要完成哪些任务?

3、教学工作包括哪些基本环节? 4、德育过程具有哪些特点?

六、论述题(22分)

1、结合所学专业谈谈如何上好一节课?(12分)

2、如何认识和处理“知、情、意、行”的关系?(10分)

七、实例分析(8分)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世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从小被认为智力低下,但剑桥的博物学者汉斯罗在与达尔文的交往中发现他有很强的观察力,于是亲自推荐他作为自然科学工作者参加贝格尔舰的考察航行,后来取得了卓著的成绩。《教育学原理》试卷(第五套)

一、单选题。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括号内。不选、错选、多选,该小题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学记》B.《论语》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答案:A 2.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答案:D 3.高等学校的双重任务是()

A.教学和教育B.升学和就业C.教学和科研D.生活和生产 答案:C 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答案:B 5.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决定因素C.物质前提D.内部动力 答案:C 6.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格塞尔B.杜威C.华生D.霍尔 答案:C 7.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A.6年B.5年C.8年D.9年 答案:D 8.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答案:B 9.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

A.原始社会初期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 答案:C 10.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

A.学科课程理论B.结构主义课程论C.实用主义课程论D.综合课程论 答案:B 11.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 答案:A 12.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A.认识活动B.智育活动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 答案:A 13.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 答案:B 1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 答案:B 15.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

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初期C.封建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答案:B 16.“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夸美纽斯C.华生D.赫尔巴特 答案:D 17.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A.柏拉图B.昆体良C.皮亚杰D.亚里士多德 答案:D 18.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B.认知结构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答案:A 19.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 答案:B 20.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 答案:B

二、多选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内,不选、错选、少选、多选者,该小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1.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有()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环境 E.教育形式 答案:ABC 2.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A.模仿性B.意识性C.规律性D.社会性E.复杂性 答案:BD 3.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答案:ADE 4.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

A.无阶级性B.为生产劳动服务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D.教育手段极端简单 E.在特定场所进行 答案:ABCD 5.教育的“三个面向”是指教育要()

A.面向学生B.面向未来C.面向现代化D.面向21世纪E.面向世界 答案:BCE 6.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为教育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B.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影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D.制约教育目的E.制约教育内容的选择 答案:ABCDE 7.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表现为()

A.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B.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口质量C.有利于人口迁移

D.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E.控制人口流动 答案:ABCD 13 8.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

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C.教育管理现代化D.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E.教师素质现代化 答案:ABCDE 9.我国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主要包括()

A.基础教育B.成人教育C.高等教育D.中等教育E.职业技术教育 答案:ABCE 10.学制具体规定着()

A.学校的性质B.学校的任务C.入学条件D.修业年限E.学校之间的关系 答案:ABCDE 11.教育目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A.导向作用B.选择作用C.激励作用D.评价作用E.协调作用 答案:ABCDE 12.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

A.卢梭B.裴斯泰洛齐C.洛克D.赫尔巴特E.福禄倍尔 答案:ABCE 13.潜在课程主要是指()

A.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B.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C.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D.学校物质文化所构成的物质文化影响E.未来社会要求的新科技 答案:ACD 14.课程现代化的代表人物有()

A.布鲁纳B.赞可夫C.杜威D.克伯屈E.瓦·根舍因 答案:ABE 15.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有()

A.教学B.科研C.课外活动D.社会实践E.智育 答案:ACD 16.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教育上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忽视孩子的()

A.身体锻炼B.精神生活C.品德培养D.智力开发E.自立意识、自理能力 答案:ABCE 17.社区教育的作用主要有()

A.协调育人B.优化环境C.组织协调D.监督管理E.主导学生发展方向 答案:ABCD 18.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是由()决定的

A.工作性质B.工作任务C.教育法规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E.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答案:ABE 19.我国有哪些法律专门规定了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答案:ACD 20.义务教育是一种()

A.普及性教育B.自愿性教育C.强制性教育D.淘汰性教育E.选拔性教育 答案:AC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____。答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的根本职能在于通过____实现人的社会化。答案:人的培养 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答案:教书育人 4.布鲁纳强调:“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____。” 答案:基本结构

5.德育包括____、____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答案: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6.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在____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____活动。

答案:课堂教学 正规教育

7.教育合力是指以学教育为主体,以____为基础,以____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答案:家庭教育 社区教育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育规律 答案: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和关系。

2.人的身心进展 答案:人的身心发展指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3.教育方针

答案: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4.社区教育

答案:社区教育指的是以一定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具有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并且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学校服务社区,社区依赖学校,旨在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其实质是教育的社会化与社会的教育化的统一。5.狭义的教育

答案: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现代教育的一般特点。答案要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2)教育的广泛普及和普及年限的逐步延长。(3)教育的形式多样化。

(4)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同特征。

(5)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的现代化。(6)现代教育追求通才教育、全面教育。2.简述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答案要点: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3.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答案要点:(1)重视学前教育

(2)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3)高等教育多级化,学校类型多样化。4.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答案要点:

(1)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提高。

(2)课外活动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3)课外活动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4)课外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5.教师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要点:

(1)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在社会延续和发展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3)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发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

六、论述题(10分)

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答案要点:

(1)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2)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

(3)重视学生主体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

(4)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得到发展。

《教育学原理》试卷(第六套)

一、单选题。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不选、错选、多选,该小题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A.《学记》B.《论语》C.五经四书D.《说文解字》 答案:D 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生产力发展B.科技进步C.教育技术进步D.产业革命 答案:B 3.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C.教育管理现代化D.人的现代化 答案:D 4.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A.1996年3月B.1996年5月C.1987年5月D.1989年6月 答案:A 5.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称为()A.发展B.成长C.成熟D.生长 答案:C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答案:A 7.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A.教育规范B.学制C.教育体制D.国家 答案:B 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是在()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社会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 答案:C 9.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

A.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B.坚持社会主义方C.培养劳动者D.推进素质教育 答案:C 10.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核心课程D.合并课程 答案:B 11.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考试成绩 答案:B 12.教学的基本任务是()

A.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B.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C.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D.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答案:A 13.社区教育的实质是()

A.教育的社会化B.社会的教育化C.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统一D.全民接受教育 答案:C 14.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

A.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B.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C.参加自学考试D.脱产学习答案:A 15.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

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年初期 答案:C 16.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在身心发展方面的主要不足表现为()

A.身体发育不良B.智力发育不良C.认识水平较差D.品德行为习惯有所欠缺 答案:D 17.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凯洛夫的《教育学》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答案:A 18.教育同生产劳动从脱离到逐步结合的转变发生在()

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C 19.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

A.教育目的B.教育方法C.教育手段D.教育内容 答案:D 20.班级授课制创始于()

A.15世纪初B.16世纪初C.18世纪D.19世纪初 答案:B

二、多选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不选、错选、少选、多选者,该小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育与生产劳动在()时期是相互脱离的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BC 2.中国封建社会学校类型主要有()

A.官学B.骑士学校C.私学D.书院E.教会学校 答案:ACD 3.布鲁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应包括()

A.认知领域B.思维领域C.交往领域D.情感领域E.动作技能领域 答案:ADE 4.教育要素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

A.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之间的联系B.教育活动的主客体之间联系C.教师与社会的联系

D.学生与社会的联系E.教育内容与社会的联系 答案:AB 5.下列教育论著中,哪些是“二战”后产生的()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E.《学记》 答案:CD 6.社会的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为()

A.制约着教育的目的B.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C.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D.影响和制约着受教育权的分配E.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答案:ABD 7.现代教育的本体功能有()

A.促进生产发展B.推动社会制度进步C.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过程D.传递和继承人类精神文明E.选择经验和人才 答案:CDE 8.印度狼孩的事例充分说明了()

A.遗传素质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B.自然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C.人的发展同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

D.社会环境决定人的发展E.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收效不高 答案:ACE 9.1958年制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三结合”是()

A.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B.普及与提高相结合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E.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答案:ABE 10.下列关于义务教育的理解,正确的是()

A.适龄儿童青少年有接受教育的义务B.义务教育是自愿接受的教育 C.国家社会有义务保证儿童接受教育D.义务教育是带有强制性的教育 E.家长有义务为子女受教育提供条件 答案:ACDE 11.教育目的规定着()

A.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B.教育所要培养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 C.教育所要培养人的身心素质D.教育内容和方法E.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和任务 答案:BC 1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应具备下列条件()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B.共产主义的社会生产关系确定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E.消灭社会分工 答案:ABD 13.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有()

A.学科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教学方法E.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答案:ABCE 14.美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A.艺术美B.心灵美C.社会美D.科学美E.自然美 答案:ACDE 15.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有()

A.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C.班级活动D.文化艺术活动E.个人活动 答案:ABE 16.同其他形式的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

A.先导性B.感染性C.终身性D.个别性E.针对性 答案:ABCDE 17.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三教结合的基本形式有()

A.互相访问B.通讯联系C.家长会D.教育讲座E.家庭学校 答案:ABCDE 18.教师劳动具有下列特点()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E.权威性 答案:ABCD 19.关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教育史上曾出现过下列观点()A.教师中心论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儿童中心论E.教育万能论 答案:AD 20.下述对小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有()

A.个性已基本形成B.性格已基本定型C.兴趣广泛,但不稳定D.学习动机较为单纯

E.性格外向、活泼好动 答案:CDE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启发”一词源于《论语》中所讲的____。答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是____。答案:社会分工 3.遗传素质的____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的和阶段。答案:成熟程度 4.____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答案:教育目的

5.以____、____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著作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教学内容。答案:五经 四书

6.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指向的是____和____。答案:教育现象 教育规律 7.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先后经历了____、____科学教育学建立等几个阶段。答案:萌芽阶段 独立形态阶段

四、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教育原理

答案:教育原理是普通教育学理论体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以教育中最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即它是研究教育中最一般性问题的科学。

2.劳动技术教育

答案: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现代生产劳动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

3.师德 答案: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4.课外活动

答案:课外活动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答案要点:

(1)解释教育实践(2)指导教育实践(3)推动教育改革

2.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基本素质 答案要点: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2)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3)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4)深刻的教育理论素养

(5)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能力(6)优良的身心素质 3.简述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答案要点:(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4)生产力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5)生产力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要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人类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六、论述题(10分)试论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答案要点:(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正由理想走向现实。(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3)教育的民主化向纵深发展。(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教育理念。(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七、实例分析(8分)

试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下文中所述事例: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竭于邑人.不使学。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人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归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答案要点:

1.这是宋代王安石的一篇关于青少年教育问题的文章。讲述了“神童”方仲永因家长“不使学”而最终并没有成材的故事。

2.方仲永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性。离开环境的影响和良好的教育,这种可能性就无法转变为现实的发展。方仲永五岁时,已能“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可谓天资聪慧,但因其父只知“日扳仲永环遏于人”却“不使学”,致使方仲永十二三岁已“不能称前人之闻”,二十来岁已“泯然众人矣”。

3.方仲永由神童到“泯然众人”的经历说明,良好的先天素质是智力超常的前提,优良的环境与精心的教育者是儿童超常发展的主要原因。《教育学原理》试卷(第七套)

一、单选题。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括号内。不选、错选、多选,该小题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出自()

A.《学记》B.《论语》C.五经四书D.《说文解字》 答案:B 2.人类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自然环境B.社会生产C.人口状况D.政治制度 答案:B 3.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管理现代化C.教师素质现代化D.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答案:C 4.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是()

A.传播文化B.生产功能C.培养人才D.人口功能 答案:C 5.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

A.主体活动的选择性B.主体活动的计划性C.主体活动的预见性D.主体活动的创造性 答案:D 6.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答案:A 7.我国建国后推行新学制的时间是

A.1949年10月B.1950年10月C.1951年10月D.1958年9月 答案:C 8.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内容B.教育目的C.学生D.教师 答案:B 9.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教育目的是()中的教育目的 A.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答案:C 10.现代学科课程的奠基人是()

A.孔子B.夸美纽斯C.杜威D.布鲁纳 答案:B 11.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

A.德育工作B.智育工作C.教学工作D.学生 答案:C 12.小学劳动教育最基本的内容是()

A.自我服务劳动B.社会生产劳动C.社会公益活动D.勤工俭学活动 答案:A 13.社区教育的对象是()

A.社区内的少年儿童B.社区内除学生以外的社会成员C.社区内的每一个成员

D.社区内的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 答案:C 14.我国的教师节是()

A.6月1日B.9月1日C.10月10日D.9月10日 答案:D 1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教学工作B.班主任工作C.德育工作D.教书育人 答案:D 16.在小学生的各生理系统中,发育最早的是()

A.身高体重B.骨骼肌肉系统C.循环和呼吸系统D.神经系统 答案:D 17.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A.孔子B.杜威C.赫尔巴特D.凯洛夫 答案:C 18.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描述和探讨的教育家是()A.孔子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亚里士多德 答案:C 19.()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A.心理起源论B.劳动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需要起源论 答案:A 20.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教与学的矛盾B.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D.主体与客体间的矛盾 答案:A

二、多选题。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不选、错选、多选,该小题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

A.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B.教育具有经济功能C.教育具有政治功能

D.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E.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答案:ADE 2.教育实验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具有哪些基本特征?()A.有理论假说B.变量控制C.有变革D.可重复操作 E.能促进学生发展 答案:ABCD 3.杜威实用主义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有()

A.教育即生活B.学校即社会C.教学为中心D.儿童为中心E.从做中学 答案:ABDE 4.下列哪些教育理论著作属于教育学萌芽时期的作品?()

A.《学记》B.《论语》C.柏拉图的《理想国》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E.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答案:ABC 5.我国古代社会教育具有下列特点()

A.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B.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C.教 27 育与生产劳动的分离和对立D.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E.官学、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答案:ABCDE 6.自然环境对教育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

A.适应自然的教育的价值取向B.自然环境制约着一定的教育内容选择C.影响教育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形式D.影响教育发展战略的选择E.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答案:ABC 7.现代教育所独有的教育动能有()

A.政治功能B.人口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E.科技功能 答案:BCDE 8.人的心理成熟的标志是()

A.性机能成熟B.形成独立思考能力C.具备较稳定的自我意识D.个性形成E.大脑发育成熟 答案:BCD 9.下列哪些现象属于身心发展的互补?()

A.盲人一般听觉灵敏B.聪明儿童常常学习不努力C.坚强的意志能战胜肢体残缺的困难D.失去双手的人能用口写字E.有人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答案:ACD 10.20世纪教育发展目标中“两全”是指()

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B.全面推进素质教育C.全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D.全部扫除青壮年文盲

E.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答案:AE 11.“二战”后,日本学制改革主要表现在()

A.重视幼儿教育B.学习年限弹性化C.在地方分权的基础上加强中央集权D.综 28 合学科出现

E.由“双轨制”向“分支型”学制演变 答案:ABD 12.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影响较大的流派有()

A.儿童中心论B.环境决定论C.社会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E.教师中心论 答案:CD 13.小学生下列劳动中,哪些属于自我服务劳动?()

A.整理书包B.打扫教室C.打扫校园D.清扫街道E.纸工、编织 答案:ABC 14.综合课程主要包括()

A.活动课程B.核心课程C.广域课程D.潜在课程E.融合课程 答案:BCE 15.小学课外活动有哪些特点?()

A.组织上的自愿性B.内容上的广泛性C.管理上的计划性D.活动上的自主性E.形式上的多样性 答案:ABDE 16.社会实践有利于()

A.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D.形成学生的主体性E.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向 答案:BDE 17.社区教育的主要特点有()

A.开放性和群众性B.实用性和融合性C.先导性和针对性D.权威性和灵活性 E.多样性和补偿性 答案:ABE 18.根据在职进修的特点,教师进修提高要()

A.以业余为主B.以自学为主C.以脱产进修为主D.以提高学历为主E.以短期培训为主 答案:ABE 29 19.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少年儿童享有()

A.生存的权利B.受教育的权利C.安全的权利D.完全的政治权利E.受尊重的权利 答案:ABCE 20.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把我国的基础教育真正变成()

A.职业性教育B.预备性教育C.选择性教育D.普及性教育E.发展性教育 答案:DE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____。答案:主导作用 2.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____。答案:素质教育 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____。答案:教育规律

4.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理论基础是____。答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____。答案: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____。答案:教育活动的主体

7.科学教育是以传授____,培养____为主的教育。答案:科学知识 科学精神

8.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____所说的一句话:“____。” 答案:孟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四、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教育学 答案: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人的本质

答案:人的本质概括来说就是指从之所以为人的特有的质的规定性。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学制

答案: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4.教育目的

答案:教育目的指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的结果,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5.教学大纲

答案:教学大纲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答案要点: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 31 传递。

(4)国家机器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答案要点:(1)个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5)个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3.学习教育原理有何实践意义? 答案要点:(1)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2)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3)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4)是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具有深化和奠基作用。

4.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案要点:(1)教育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4)教育可以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5)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因素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5.简述科学实施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答案要点:

(1)环境和谐

(2)方法科学

(3)爱严相济

(4)以身作则

(5)要求一致

(6)全面关心

六、论述题(10分)运用现代教育功能的原理说明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答案要点:

现代教育具有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社会功能。教育这些社会功能决定了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是科技进步的重要保证。

(2)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途径。(3)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4)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教育学原理》试卷(第八套)

一、单选题。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将标号填在题后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师说》 答案:B 2.学校教育产生于()。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奴隶社会末期 D.封建社会初期 答案:B 3.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A.人口环境 B.自然环境 C.政治制度 D.社会生产 答案:D 4.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A.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B.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答案:A 5.近年来,英国学制改革使传统的“双轨制”逐渐转向(A.单轨制 B.分支型学制 C.六三三制 D.五四三制 答案:B

34)。6.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 B.杜威、洛克 C.杜威、孔德

D.涂尔干、赫尔巴特 答案:A 7.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A.一种实践活动 B.一种主体活动 C.一种文化活动 D.一种认识活动 答案:D 8.社区教育这个概念在国际上正式确立和广泛运用,是在(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B.20世纪2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答案:A 9.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是在()。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初期 C.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D.现代社会 答案:B 10.《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A.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

35)。B.社会权利主体非独立地位 C.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

D.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 答案:A

二、多选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将在题后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教育研究方法中属于调查法的是()。A.观察 B.谈话 C.查阅资料 D.问卷

E.测验 答案:ABCDE 2.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表现是()。A.教育普及化的开始

B.“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 C.教育法制化的形成 D.教育形式多样化

E.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答案:ABCE 3.人口的数量决定着()。A.教育需求 B.教育的规模 C.教育的性质

D.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 E.教育质量 答案:ABDE 4.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是()。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D.原有学制的影响

E.世界学制改革的影响 答案:ABCDE 5.当代课程改革的共同发展趋势是()。A.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B.重视教育科学研究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答案:ACDE

三、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入空内,每空1分,共24分)

1.教育学是研究____、揭示____的一门科学。答案:人类教育现象 教育规律

2.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____所著的《____》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答案: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____,起源于劳动过程中____和____的辩证统一。

答案:劳动 社会生产需要 人的发展需要

4.终身教育主张教育是一个____的过程。答案:从人出生到生命终止不断进行

5.从广义教育角度看,教育者包括一切对他人施加____的人。从学校教育角度看,教育者主要指____。答案:有意识的教育影响 教师

6.人口质量制约着教育事业的____、____和____。答案:发展速度 规模 教育质量

7.教育的最基本职能是____,也是教育的特质所在。答案:培养人 8.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____提出____,否定了人的遗传素质和人的自觉能动性。答案:华生 环境决定论

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____周岁的儿童,不分____、____、____,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答案:六 性别 民族 种族

10.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答案: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11.学校工作以____为中心。答案:教学

12.教师的劳动特点由教师的____和____所决定。答案:任务 职业角色的多重性

四、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学校教育

答案: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bbs.freekaoyan.com dsaw1111。2.课程

答案:课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概念。在现代,课程的合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学校根据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传授进程。

3.教学 答案: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人类所积累的文明成果的一种认识活动。4.课外活动

答案:指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简述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各自的“三中心”主张。答案要点: 传统教育派主张:

第一,教师中心,即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主导。

第二,教材中心,即以学科课程为中心,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第三,课堂中心,即以班级授课为主要的教学形式。现代教育派主张:

第一,学生中心,即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进行,符合学生需要和兴趣。

第二,做中学,即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

第三,活动课程中心,即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设计课程。2.简述生产力发展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作用。答案要点: 第一,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

第三,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看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第四,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组织形式的改革。第五,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简述教育发挥主导作用所需的条件。答案要点:

第一,教育的自身状况。教育的自身状况是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它包括物质条件、教师队伍、教育管理等方面。

第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主观能动性在意识方面体现为人的需要、动机、目的等;从外部表现来说,体现为人作用于客观事物的自觉活动。

第三,家庭环境的效应。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与家庭环境中的众多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包括家长的职业类别、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自然结构、家庭的气氛、家长的期望水平等方面。

第四,社会发展状况。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受到生产力水平、科技发展、社会环境、社会文化传统和民族心态、公民整体素质等社会因素的影响。4.素质教育的构成是什么? 答案要点:

第一,政治素质教育。我国目前德育中进行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国史国情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都属于政治素质教育的内容。

第二,思想素质教育。主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教育,40 培养和发展学生正确的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道德素质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包括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道德判断能力的训练。

第四,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着重解决基础学科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训练。第五,身体素质教育。一方面运用各种适当的方式锻炼学生的体魄、增强体质,使其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方法;另一方面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和普及各种防病知识,使其健康成长。

第六,心理素质教育。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善于控制、把握自己的能力及调整心理冲突的能力。

5.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答案要点:

第一,先导性。儿童来到人间,首先接触的是家庭,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问题的看法、思想观点、爱好特长都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这种先入为主的影响对儿童今后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第二,感染性。父母与子女有天然的血缘关系,彼此心心相印,情感对子女教育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第三,权威性。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家庭教育具有更大的权威性,家长的权威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保证和前提。

第四,针对性。家长对子女了解深刻,在家中子女的优点和不足也容易显露,因此家庭教育比其他教育形式有着更强的针对性。

第五,个别性。和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对象人数要少,独生子女的增多,更使家庭教育的对象单一化,家长可以把全部爱心倾注于单一的教育个体。

六、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试论作为“教的主体”的教育者与作为“学的主体”的受教育者之间的联系。参考答案: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分别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共同存在于统一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二者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密切联系。这种复杂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第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为活动的主客体。在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活动的承担者,受教育者是教育者认识、教导和塑造的对象,是教的客体;在学的活动中,受教育者是活动的主体,而教育者成为其学习的对象或客体,教育者的人格精神、行为模式、知识技能等都成为受教育者学习的内容。

第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着共同的活动对象,即教育内容。教育者具体研究、处理、教授教育内容,使之为受教育者更好地把握或吸纳;而受教育者则学习、理解和掌握教育内容,使之内化于心,发展自身素质。

第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着共同的活动目的,即发展受教育者的素质。无论是教的活动还是学的活动,其基本目的是发展受教育者的素质,进而满足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此可知,在教育活动中,虽然作为“教的主体”的教育者与作为“学的主体”的受教育者各自所承担的任务不同,但是他们都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开展者,二者联合构成教育活动的主体。

2.运用现代教育功能的基本原理说明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参考答案:

第一,现代教育具有三方面的本体功能,即现代教育的职能: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的进程——人的培养;人类精神文明的传递与继承——社会遗传;经验和人才的选择——科学筛选。通过这些职能的发挥,教育对社会产生了一系列功效,包括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口质量的提高等等。

第二,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教育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党中央明确提出的决策。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突出的促进作用:

(1)教育对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要靠人才,而人才培养要靠教育。现代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现代社会的国际竞争已由过去资源、资本的竞争转变成技术、智力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因此,要使国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2)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途径。人口质量是现代社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有高质量的人口才有高质量的社会、高质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改善人口质量的重要途径正是教育。

(3)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取决于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教育不仅能提高劳动者的质量,还可以传播科技、发展科技,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高效率,给现代化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发展文化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实施和普及

是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的重要条件。思想品德的形成,也必须依靠教育的灌输和培养。

综上可知,教育必须也必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

七、分析题(本题8分)

欧洲在古希腊时期出现了科学研究和教学相统一的学园——缪斯学院,它使古希腊的科学中心从雅典转移到了亚历山大城。

1775年,法国将巴黎科学院改组为法兰西学院所属的一个部门,使法国的科学研究全部集中在高校,当时的法国科学技术成就跃居世界首位。

美国的理工科博土有近一半在高等学校工作,美国的科学家被高等学校聘用的约占科学家总数的40%。美国高等学校担负了全国基础研究的60%,应用研究的15%。1978年,美国基础研究共支出60亿美元,其中大学占了60%。试用上述材料分析教育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

第一,上述材料反映了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的社会作用。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教育单位,承担着再生产科学知识的任务,同时也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担负着生产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生产力的任务。

第二,学校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一方面生产出新的科学知识,发挥精神生产方面的作用,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体系,在高校的实验室里研制创造出众多新的生产工艺,直接参与物质生产过程,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通过教学,还可以把科研成果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受教育者的研究能力,为更深层次的研究奠定基础。

第三,高等院校集中了一批一流的专家教授,构成了良好的专业结构。还有年轻的精力充沛的研究生作为人才梯队,从而使高校有良好的条件进行一些高水平的研究,尤其是对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可望在科学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正由于这些便利条件,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高等学校中的基础性研究,在高校中投入越来越多的人才和物质条件。很多国家因此而占据科学前沿,取得许多重大科技成就。

《教育学原理》试卷(第九套)

一、单选题。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将标号填在题后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10分。

1.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答案:B 2.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的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答案:B 3.“研究与教学统一”原则的提出者是()。A.德国教育家威廉·洪堡

B.美国教育家杜威 C.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D.苏联教育家赞可夫 答案:D 4.教育教学立足于发展关键期或发展最佳期的目的是为()。A.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B.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答案:A 5.近年来,英国学制改革使传统的“双轨制”逐渐转向()。A.单轨制 B.分支型学制 C.六三三制 D.五四三制 答案:B 6.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A.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B.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

D.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答案:A 7.在欧洲,文艺复兴前,作为教育内容的“三艺”是指()。A.文法、修辞、辩证法 B.文法、几何、天文

C.算术、几何、修辞 D.几何、天文、音乐 答案:D 8.课外活动是()。A.正规的教育活动 B.非正规的教育活动

C.即有正规教育活动,也有非正规教育活动 D.不能按正规与非正规划分课外活动 答案:A 9.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的特点所决定的。A,劳动内容 B.劳动对象 C.劳动手段 D.劳动方式 答案:B 10.少年儿童中,一般情况下智力超常与智力低下者各约占()。A.3% B.10% C.15%

D.2.0% 答案:A

二、多选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将标号填在题后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10分。1.人的本质特点在于()。A.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B.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C.交往性与道德性的统一 D.选择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E.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答案:ABE 2.美国学制改革的特点有()。A.由“双轨制”向“分支型”学制演变 B.“综合中学”迅速发展 C.初等教育形式多样化 D.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很大 E.重视幼儿教育 答案:BCDE 3.在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中()。A.培养劳动者是总要求

B.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质量标准 C.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根本特点 D.深化教育改革是基本途径 E.实施素质教育是保证 答案:ABC 4.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A.政治活动 B.文艺活动 C.群众性活动 D.小组活动

E.个人活动 答案:CDE

5.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有()。A.生存的权利 B.受教育的权利 C.受尊重的权利 D.安全的权利

E.平等娱乐权利 答案:ABCD

三、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入空内,每空1分,共24分)

1.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我国战国时期的《____》。答案:学记

2.中国古代学校主要包括____、____、____三种类型。答案:官学 私学 书院

3.____和____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答案:社会性 意识性

4.从教育内容的角度看,古代教育以____为特征,现代教育则以____为特征。答案:人文教育 科技教育

5.教育对于社会文化具有____、____和____的功能。答案:传承 选择 传播 创造文化

6.在影响人的发展的众因素中,____和____是人发展的内在因素,____和____是人发展的外部因素。

答案:遗传素质 主观能动性 环境 教育

7.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五四学制实验开始于____年。答案:1981

8.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人物____、____、____。答案:布鲁纳 赞科夫 瓦·根舍因

9.社区教育的实质是____与____的统一。答案:教育的社会化 社会的教育化

10.教师是____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起____作用。答案:人类文化科学 桥梁与纽带

四、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教育目的 答案:指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结果,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2.学校教育制度

答案: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3.课程计划 答案:又称教学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4.学生的年龄特征 答案:指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发展上表现出来的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参考答案:

第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从而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而

第二篇:教育学原理试题

教育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了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许慎的()A.《学记》 C.《大学》

B.《说文解字》 D.《进学解》

2.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教材 C.教师

B.课程 D.学生

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沛西·能 C.勒图尔诺

B.孟禄 D.昆体良

4.与封建社会的教育相比较,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在师生关系方面的特征是()A.对立化 C.人性化

B.民主化 D.互动双向化

5.现代教育的公共性就是现代教育的()A.普及性 C.大众性

B.义务性 D.终身性

6.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就是说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A.能动性 C.自主性

B.独立性 D.发展性

7.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和()A.继承—创新文化的功能 C.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B.传承—提升文化的功能 D.创造—发展文化的功能

8.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和可能性的是()A.环境 C.遗传

B.教育 D.家庭

9.“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在人的发展中必须重视()A.教育的作用 C.环境的作用

B.遗传的作用 D.家庭的作用

10.清政府1861年设立了“京师同文馆”,其培养的人才是()A.外交翻译人才 C.科学技术人才

B.军事器械人才 D.能源矿业人才

11.神学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纽斯 C.赫胥黎

B.巴格莱 D.福泽谕吉

12.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确定以及教育方法的选择,所依据的最高准则是()A.教育目的 C.教育原则

B.教育方针 D.教育规律

13.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内容从形式上看就是所谓的“课程”,它包括()A.主干课程和辅助课程 C.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B.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 D.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14.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所建立的德育模式是()A.乐教和乐学模式 C.审美和立美模式

B.学习和生活模式 D.认知和体验模式

15.从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来看,教育过程是()A.教授过程与学习过程的对立统一 C.教授过程与发展过程的对立统一 16.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A.传授知识和能力发展之间的矛盾 B.教授和学习之间的矛盾

C.教育活动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 D.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

1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说明教师劳动具有()A.间接性 C.复杂性

18.学龄中期的年龄阶段是()A.

2、3岁~6、7岁 C.

11、12岁~14、15岁

B.

6、7岁~11、12岁 D.

14、15岁~17、18岁 B.连续性 D.长期性

B.学习过程与发展过程的对立统一 D.教育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对立统一

19.家庭教育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进行,这表明家庭教育具有()A.情感化特点 C.复杂化特点

B.多样化特点 D.生活化特点

20.家庭教育的两种类别是直接的教育和()A.间接的教育

B.母亲的教育 C.父亲的教育

D.父母亲的教育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22.人的可教育性 23.教育美育 24.奖惩法 25.教师中心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26.简述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27.简述影响教育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28.简述教师的任务。

29.简述家庭教育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意义。30.简述当代教育学的状况。31.简述教育的生产性的表现方面。

四、论述题(本题13分)32.试述世界发达国家二战后学制改革的基本趋势。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33.

在高一的班会课上,班主任王老师鼓励同学们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积极、全面地发展,并鼓励全班同学参加各式各样的学生团体和组织,如篮球协会、书法协会、音乐协会、手工制作协会、数学协会和服装时尚协会等。随后,班里很多同学都参加了自己感兴趣的几个协会。小华也想参加手工制作协会和服装时尚协会,并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和支持。回家后,小华将这一想法告诉了父母,小华的父母一听,马上变得非常严肃,并认为手工制作这种有关体力活动的协会不值得参加,服装时尚协会也不适合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参加。小华的父母告诫小华:高中阶段学习成绩最重要,只有与学习有关的协会才可以参加,参加其它的协会都是浪费时间。因此,小华的父母极力反对小华参加手工制作协会和服装时尚协会。请运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小华父母的观点进行评析。

第三篇: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期末练习题 第一套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的规律的科学。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主要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关于()辩证关系的理论;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理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关于()的学说;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大体经历了初创和形成时期;()时期;()时期;曲折发展和严重挫折时期;拨乱反正和发展新阶段等五个主要阶段。

4、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的客观需要;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以及思想实际。

5、培养有理想、()、()、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6、共产主义人生观以实现()为最高理想。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与一般的社会科学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A、党性 B、实践性 C、综合性 D、普遍性

2、确定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目标的重要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

A、人的本质的学说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C、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D、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3、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原则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A、德育至上 B、以修身为本 C、“正人必先正己” D、“学在官府”

4、提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现代美国著名道德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卢梭 C、裴斯塔洛齐 D、柯尔伯格

5、苏联把思想政治教育统称为()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社会主义教育 D、共产主义教育

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伟大纲领性文件是毛泽东于1957年2月发表的()重要讲话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反对党八股》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7、思想品德的核心要素是()

A、情感 B、意志 C、思想 D、行为

8、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确定目标,制定计划 B、实施影响,促成转化 C、信息反馈 D、评估控制

9、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是()

A、儿童 B、少年 C、青年 D、领导干部

10、共产主义人生观与剥削阶级人生观的根本区别在于()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结局 D、人生意义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文献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社会调查法 E、总结经验法

2、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的特点是()

A、多方面性 B、多层次性 C、长期性 D、发展性 E、模糊性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显著特点是()

A、社会性 B、实践性 C、同时性 D、长期性 E、反复性

4、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就是要进行()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教育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坚持改革开放教育 E、形势政策教育

5、思想政治教育群体自我教育方法的主要方式有()

A、集体讨论 B、辩论会 C、座谈会 D、民主生活会 E、自我批评

四、名词解释(前两个每个3分,最后一个4分,共10分)

1、思想品德结构——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3、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环境——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有哪些?

2、简述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局限性。

3、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5、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基本素质要求是什么?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意识不可能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怎样正确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

2、如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如何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 第一套试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个人全面发展

3、成熟;发展

4、社会发展;受教育者

5、有道德;有文化;

6、共产主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A

2、C

3、A

4、D

5、D

6、D

7、C

8、B

9、D

10、A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ABCDE

2、ABCD

3、ABCDE

4、ABD

5、ABCD

四、名词解释(前两个每个3分,最后一个4分,共10分)

1、思想品德结构——是指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具体而言,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整体。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方式、办法或手段的总和。

3、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环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生活条件、社会政治制度及现实政治情况、社会文化及各种文化活动、大众传播媒介。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有哪些? 答:(1)个人与社会;(2)思想和行为;

(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4)内化与外化;(5)教育与管理。

2、简述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局限性。答: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

(1)在思想道德教育目的上,强调个性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2)在道德教育内容上,坚持以人道主义为基础;

(3)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注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4)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倡导情感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局限性:

(1)以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思想体系为基础;

(2)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出发点是抽象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

3、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4、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答:(1)世界观教育;(2)人生观教育;(3)政治观教育;(4)道德观教育;(5)法制观教育。

5、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基本素质要求是什么?

答: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创新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意识不可能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怎样正确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 答:(1)社会主义意识不可能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是由历史形成的社会分工所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分工也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的形式在统治阶级中间表现出来,因此在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人是作为思想家出现的,而另一部分人很少有时间来编造关于自身的思想。工人阶级由于经济地位、生活条件、文化条件等的限制,更不可能从事精神生产、提出思想体现。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完全不依赖于工人运动自发增长而产生的,它的产生是革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的自然和必然的结果。”

(2)正确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必须反对自发论,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今天,尽管国际国内条件发生了变化,但是,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灌输的理论、原则并没有过时,而且对灌输的要求更高了,灌输的条件比革命年代好多了,我们只有坚决反对自发论,不断改进灌输的方法,才能真正弘扬主旋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自觉成分的作用,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2、如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答:(1)优化经济环境,要努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优化物质环境,要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和绿化环境,构筑美观的建筑造型和空间布局。(3)优化政治环境,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4)优化社会舆论环境,要依靠大众传媒,“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倡导新的风尚,强化舆论监督,净化社会环境。

(5)优化文化环境,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优秀的作品鼓励人,努力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抓好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努力建设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乡镇文化、社区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将价值观教育持久地渗透到文化活动载体中。

3、为什么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 答:(1)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是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决策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有效管理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总结的依据。

(2)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诊断反馈作用和调控作用。(3)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套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两个规律”,即人们()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的规律。

2、思想政治教育学认为,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他们的知、()、信、意()五个要素均衡发展的过程。

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大体经历了初创和形成时期;()时期;()时期;曲折发展和严重挫折时期;拨乱反正和发展新阶段等五个主要阶段。

4、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有:()规律;内化外化规律;()规律;自我教育规律等。

5、政治观教育的核心内容是()

6、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要实现()。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B、教育学基本理论 C、伦理学基本理论 D、政治学基本理论

2、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创者是()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成熟的标志是()A、《古田会议决议》 B、《论持久战》 C、《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D、党的“七大”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是()

A、思想道德建设 B、民主政治 C、依法治国 D、科学文化建设

5、处于思想品德结构最高层次的是()

A、人生观 B、道德观 C、政治观 D、世界观

6、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方法属于()

A、教育主体 B、教育客体 C、教育介体 D、教育环体

7、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

A、儿童 B、少年 C、青年 D、领导干部

8、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A、人生观 B、世界观 C、政治观 D、法制观

9、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是人生()问题 A、理想 B、目的 C、价值 D、态度

10、集体讨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属于()

A、理论教育法 B、实践锻炼法 C、榜样教育法 D、自我教育法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是()

A、阶级性 B、实践性 C、综合性 D、广泛性 E、历史性

2、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可以从()等方面进行

A、目标导向 B、政策导向 C、舆论导向 D、自主导向 E、自由导向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显著特点是()

A、社会性 B、实践性 C、同时性 D、长期性 E、反复性

4、青年个性发展特征是()

A、自尊心强 B、好胜心强 C、上进心强 D、富于幻想 E、思维的批判性

5、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法的主要方式有()

A、理论讲授法 B、理论学习法 C、理论宣传法 D、演讲报告法 E、示范教育法

四、名词解释(前两个每个3分,最后一个4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2、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3、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哪些主要特点?

2、简述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局限性。

3、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方法是什么?

4、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5、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标准和原则是什么?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完整准确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

3、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对搞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二套试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

2、情;行

3、成熟;发展

4、双向互动;协调控制

5、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6、共产主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A

2、A

3、C

4、A

5、D

6、C

7、C

8、B

9、B

10、D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ABC

2、ABCD

3、ABCDE

4、ABC

5、ABCD

四、名词解释(前两个每个3分,最后一个4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由教育者(教育主体)、受教育者(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的运动过程。

2、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操作的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联系主客体的一种形式。

3、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是指党的政治领导、党的思想领导、党的组织领导。党的政治领导是指党对政治路线、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是党最根本的领导。党的思想领导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去认识和解决党的建设的实际问题;去认识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和群众按照无产阶级世界观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高工作的主动性、有效性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特点有:阶级性;实践性;综合性。

2、简述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局限性。答: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

(1)在道德教育原则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2)在教育内容上,重视立志教育、注重“修身为本”,其理想人格是“圣贤”、“君子”;(3)在道德教育途径上,强调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家庭等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4)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注重教化与修身的统一。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局限性:(1)单纯采取灌输式教育方法;(2)公私德不分的倾向;(3)“重规范、轻人格”的倾向。

3、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方法是什么? 答:(1)历史分析法;(2)动态分析法;(3)立体分析法;

(4)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4、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5、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标准和原则是什么? 答: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标准是:

(1)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历史进步,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客观标准;(2)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又一客观标准。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原则是:(1)党性原则;(2)客观原则;(3)全面性原则;(4)历史性原则。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完整准确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答:(1)要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2)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来指导学科建设。

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意识不可能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怎样正确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 答:(1)社会主义意识不可能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是由历史形成的社会分工所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分工也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的形式在统治阶级中间表现出来,因此在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人是作为思想家出现的,而另一部分人很少有时间来编造关于自身的思想。工人阶级由于经济地位、生活条件、文化条件等的限制,更不可能从事精神生产、提出思想体现。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完全不依赖于工人运动自发增长而产生的,它的产生是革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的自然和必然的结果。”

(2)正确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必须反对自发论,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今天,尽管国际国内条件发生了变化,但是,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灌输的理论、原则并没有过时,而且对灌输的要求更高了,灌输的条件比革命年代好多了,我们只有坚决反对自发论,不断改进灌输的方法,才能真正弘扬主旋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自觉成分的作用,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

答: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动员、组织人民群众推翻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力工具。半个多世纪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的传家宝,它在我党的事业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党的工作的一条重要战线。党自建党起就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某种意义上说,我党是靠思想政治工作起家的。在建党初期,中国工人阶级一无所有,靠的是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工人阶级中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唤醒关大工农群众的阶级意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首先在红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坚持用革命思想教育部队,启发官兵的革命觉悟。建国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总之,党的历史证明,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取得胜利,就是因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一个优良传统。

3、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对搞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1)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性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有着复杂思想的人,而人的思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比如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

(2)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性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运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可使教育方法、技巧的运用与教育内容巧妙结合,能更好地适应教育对象思想发展变化的需要和形势变化的需要。

(3)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需要。(4)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需要。第三套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有两个方面,即()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是()。

4、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法的主要方式有()、理论学习法、()、演讲报告法。

5、培养有理想、()、()、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6、我国现阶段的道德可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道德两个层次。

7、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艺术有疏通引导艺术、语言文字表达艺术、()艺术、个别谈心的艺术、()的艺术、运用制度、规范的艺术奖惩的艺术、组织会议的艺术。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B、教育学基本理论 C、伦理学基本理论 D、政治学基本理论

2、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原则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A、德育至上 B、以修身为本 C、“正人必先正己” D、“学在官府”

3、提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现代美国著名道德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卢梭 C、裴斯塔洛齐 D、柯尔伯格

4、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成熟的标志是()A、《古田会议决议》 B、《论持久战》 C、《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 D、党的“七大”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是()

A、思想道德建设 B、民主政治 C、依法治国 D、科学文化建设

6、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是()

A、儿童 B、少年 C、青年 D、领导干部

7、共产主义人生观以实现()为最高理想

A、人的全面发展 B、无产阶级专政 C、人类解放 D、共产主义

8、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个人主义 B、利己主义 C、集体主义 D、泛爱主义

9、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是()

A、理论教育法 B、实践锻炼法 C、榜样教育法 D、自我教育法

10、同辈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具有()特点 A、权威性 B、计划性 C、全面性 D、自由性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文献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社会调查法 E、总结经验法

2、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可以从()等方面进行

A、目标导向 B、政策导向 C、舆论导向 D、自主导向 E、自由导向

3、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主要包括()

A、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B、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育 C、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D、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E、人生价值评价教育

4、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有()

A、方向原则 B、求实原则 C、民主原则 D、渗透原则 E、层次原则

5、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A、科学性 B、应用性 C、针对性 D、系统性 E、模糊性

四、名词解释(前两个每个3分,最后一个4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2、思想品德结构——

3、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2、简述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3、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4、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有哪些?

5、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新时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有什么意义?应采取哪些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

2、试论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

3、怎样实施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第三套试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思想道德建设

2、实施影响,促成转化

3、马克思主义哲学

4、理论讲授法;理论宣传法

5、有道德;有文化

6、共产主义

7、报告、演讲;协调人际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A

2、A

3、D

4、C

5、A

6、D

7、D

8、C

9、D

10、D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ABCDE

2、ABCD

3、ABC

4、ABCDE

5、ABCD

四、名词解释(前两个每个3分,最后一个4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方式、办法或手段的总和。

2、思想品德结构——是指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具体而言,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整体。

3、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就是通常所说的“小环境”,一般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组织环境、社区环境、同辈群体环境。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是唯物史观最根本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或促进社会进步,或阻碍社会发展。这一原理说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既被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我们必须据此去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地位作用,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进步的要求,防止和克服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或“万能论”这两种错误倾向。

2、简述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答: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往往通过一系列具体矛盾表现出来:(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2)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3)受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4)教育者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5)受教育者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6)教育介体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

3、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答: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1)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2)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3)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以及思想实际。

4、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有哪些? 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有:(1)管理载体;(2)文化载体;(3)活动载体;(4)大众传媒载体。

5、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答: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性体现在:

(1)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主观作用的基础;(2)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保证;(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新时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有什么意义?应采取哪些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 答: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意义有:

(1)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2)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行;

(3)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应采取这些方法:(1)文献法;(2)观察法;(3)实验法;(4)社会调查法;(5)总结经验法。

2、试论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答:(1)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体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客体因素能否产生预期作用,不在于客体因素本身,而在于接受者本身的主体因素,在于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只要在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都与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相互一致、相互协调的条件下,才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在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相互一致、相互协调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实现的。客体因素的影响只有通过社会实践与主体相联系,才能达到主客体的相互协调与平衡,使主体获得思想品德认识。思想品德认识经过转化,然后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变为实际的思想品德行为,并坚持下去成为习惯。接着再在社会实践中通过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反馈,开始新一轮的主客体因素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平衡运动,获得一个更高水平的思想品德行为,由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2)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主体内在的思想的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在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转化过程中,主体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要素之间在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方面不断地由不平衡到平衡、由不适应到适应的矛盾运动。另一方面,主体当前对一定的社会要的反映同原有的思想品德状态之间的矛盾斗争。

3、怎样实施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答:(1)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贯彻方向原则要做到:要统一对坚持方向原则必要性的认识;贯彻方向原则要讲求科学性;贯彻方向原则要坚持“一贯性”,即锲而不舍、一贯到底。(2)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求实原则要有求实精神,要讲究方法,要勇于创新。(3)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民主原则要正确认识民主与集中的辨证关系,要敢于和勇于发扬民主,要科学地实行集中。

(4)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行渗透原则,要协调关系,组成合理的系统教育结构;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循循善诱,倚重人格塑造;循序渐进,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发展的良性循环。(5)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贯彻层次原则,必须做到:要深入调查研究,正确区分受教育者的思想类别与层次,科学地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依据受教育者的思想层次特点,同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正确选择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要正确理解层次原则,不能将层次片面地理解为划分等级,不能使层次绝对化。

(6)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贯彻激励原则,必须做到:运用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激励人们自觉调整内在需要及逐步提高需要层次;运用正反面教育相结合,以正面教育为主,激励人们择善而从、见贤思齐,自觉选择和确定正确的行为动机;运用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的原则,激励人们不断调整自我行为方式。

(7)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行主体原则,首先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树立“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其次,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提高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为主;最后,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大胆引导。

(8)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行示范原则,首先要善于发现典型,实事求是地宣传典型事迹;其次,要引导人们正确地学习和关心爱护先进典型;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确实成为群众的学习榜样。第四套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的规律的科学。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有:个人与社会;();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教育与管理。

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政治素质、()、()、法律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创新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

4、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有:管理载体;()载体;活动载体;()载体。

5、道德观教育主要包括集体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确定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目标的重要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

A、人的本质的学说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C、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D、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2、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创者是()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3、思想品德的核心要素是()

A、情感 B、意志 C、思想 D、行为

4、政治观教育的核心内容是()

A、基本国情教育 B、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C、形势政策教育 D、爱国主义教育

5、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根本原则是()

A、方向原则 B、求实原则 C、民主原则 D、渗透原则

6、社会考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属于()

A、理论教育法 B、实践锻炼法 C、榜样教育法 D、自我教育法

7、在下列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中,属于微观环境的是()A、经济制度 B、政治制度 C、社会文化 D、学校环境

8、同辈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具有()特点 A、权威性 B、计划性 C、全面性 D、自由性

9、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根本原则是()

A、党性原则 B、客观原则 C、全面性原则 D、历史性原则

10、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

A、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B、加强学校对学生工作的管理 C、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D、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领导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

A、整体性 B、有序性 C、层次性 D、动态性 E、相关性

2、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锻炼法的主要方式有()

A、社会调查 B、参观访问 C、社会考察 D、社会服务 E、勤工俭学

3、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特点是()

A、实践性 B、科学性 C、创造性 D、灵活性 E、情感性

4、文化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的特点是()A、社会性 B、时代性 C、区域性 D、权威性 E、基础性

5、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实地调查评估法的具体形式是()

A、实地考查 B、抽样调查 C、追踪调查 D、横向对比 E、模拟情景

四、名词解释(前两个每个3分,最后一个4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艺术——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3、思想品德的结构——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2、如何对我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进行“古为今用”?

3、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

4、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意义是什么?

5、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基本素质要求有哪些?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

2、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及各方面教育内容的内在联系。

3、如何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第四套试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

2、思想和行为;内化与外化

3、思想素质;道德素质

4、文化;大众传媒

5、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C

2、A

3、C

4、B

5、A

6、B

7、D

8、D

9、A

10、D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ABCDE

2、ABCDE

3、ABCD

4、ABC

5、ABCD

四、名词解释(前两个每个3分,最后一个4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而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具有感染力的技能和技巧的总和。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思想品德的结构——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整体。人的心理是思想品德的基础,思想是思想品德结构的内在本质,行为是思想品德的表现。心理、思想和行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人的思想品德一般是按着心理——思想——行为的程序,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变到稳定发展的。因此,思想品德结构是以世界观为核心的心理、思想和行为的综合系统,是心理、思想和行为中诸要素及其功能之间的三维立体构成方式。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答:(1)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2)思想政治教育史;

(3)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理论;(4)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理论。

2、如何对我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进行“古为今用”? 答:(1)突出“德育首位”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保证;(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3)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3、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

答:保证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转化功能。

4、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意义是什么? 答:(1)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明方向;(2)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动力;

(3)为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提供依据。

5、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基本素质要求有哪些?

答: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基本素质要求有: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创新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答:(1)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半个多世纪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的传家宝,它在我党的事业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党的工作的一条重要战线。党自建党起就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某种意义上说,我党是靠思想政治工作起家的。党的历史证明,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取得胜利,就是因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2)思想政治教育是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所决定又为其服务的。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决定的,并为其发展服务的。七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与党的总路线、总任务分不开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要促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就要为实现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

(3)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基础工程。精神文明是由文化和思想两大要素构成的,这两大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其中,文化和教育是其他一切因素的基础和条件;思想道德建设则处于主导地位,对精神文明的其他因素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贯穿于精神文明的一切领域。思想道德建设正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二者在本质上、内容上是一致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主导工程、基础工程。

2、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及各方面教育内容的内在联系。

答: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人们的头脑。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等五个方面的教育。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其中,道德观教育是基础,政治观、法制观教育是主导,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是根本。

3、如何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答:(1)加强党和政府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培养: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采取切实措施,作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规划、教育、培训工作;关心、爱护思想政治教育者,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加强管理,形成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素质修养: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要正确定位,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思考。第五套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上,它是一切()的总和”。

2、马克思主义认为,()是与个人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它是指每一个人、全体社会成员的智力、体力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多方面地、充分地、自由地和统一地发展,最根本的是个人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人们都成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

3、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原有()、求实原则、()、渗透原则、()、激励原则、主体原则、示范原则。

4、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的客观需要;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以及思想实际。

5、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环境包括()环境、政治环境、()环境。

6、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基础上主客体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资本主义国家在思想道德教育目的上,强调个性发展与()A、人道主义 B、人的全面发展 C、集体意识教育 D、年龄特征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伟大纲领性文件是毛泽东于1957年2月发表的()重要讲话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反对党八股》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处于思想品德结构最高层次的是()

A、人生观 B、道德观 C、政治观 D、世界观

4、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方法属于()

A、教育主体 B、教育客体 C、教育介体 D、教育环体

5、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确定目标,制定计划 B、实施影响,促成转化 C、信息反馈 D、评估控制

6、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A、儿童 B、少年 C、青年 D、领导干部

7、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个人主义 B、利己主义 C、集体主义 D、泛爱主义

8、利用大众传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点一是能最大限度地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二是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

A、实效 B、时效 C、透明度 D、民主作风

9、在思想政治教育诸载体中,有利于更好地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的是()

A、文化载体 B、管理载体 C、活动载体 D、大众传媒载体

10、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根本原则是()

A、党性原则 B、客观原则 C、全面性原则 D、历史性原则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方法主要有()

A、民主激励 B、榜样激励 C、情感激励 D、奖惩激励 E、理想激励

2、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就是要进行()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教育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坚持改革开放教育 E、形势政策教育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

A、整体性 B、有序性 C、层次性 D、动态性 E、相关性

4、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是()

A、开会 B、党团活动 C、管理 D、文化 E、大众传媒

5、思想政治教育者道德素质的主要要求是()

A、大公无私 B、忠于职守 C、为人师表 D、平等待人 E、艰苦奋斗

四、名词解释(前两个每个3分,最后一个4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学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2、为什么说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3、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依据是什么?

4、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标准和原则是什么?

5、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

2、为什么将培育“四有”新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3、为什么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 第五套试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社会关系

2、个人全面发展

3、方向原则、民主原则、层次原则

4、社会发展;受教育者

5、政治;文化

6、社会实践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A

2、D

3、D

4、C

5、B

6、C

7、C

8、B

9、B

10、A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ABCD

2、ABD

3、ABCDE

4、ABCDE

5、ABCDE

四、名词解释(前两个每个3分,最后一个4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思想教育过程是由教育者(教育主体)、受教育者(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的运动过程。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方式、办法或手段的总和。

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有哪些? 答:

(1)个人与社会;(2)思想和行为;

(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4)内化与外化;(5)教育与管理。

2、简述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局限性。答: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

(1)在思想道德教育目的上,强调个性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2)在道德教育内容上,坚持以人道主义为基础;

(3)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注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4)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倡导情感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局限性:

(1)以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思想体系为基础;

(2)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出发点是抽象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

3、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4、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答:(1)世界观教育;(2)人生观教育;(3)政治观教育;(4)道德观教育;(5)法制观教育。

5、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基本素质要求是什么?

答: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创新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

答: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动员、组织人民群众推翻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力工具。半个多世纪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的传家宝,它在我党的事业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党的工作的一条重要战线。党自建党起就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某种意义上说,我党是靠思想政治工作起家的。在建党初期,中国工人阶级一无所有,靠的是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工人阶级中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唤醒关大工农群众的阶级意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首先在红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坚持用革命思想教育部队,启发官兵的革命觉悟。建国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总之,党的历史证明,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取得胜利,就是因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一个优良传统。

2、为什么将培育“四有”新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答:因为:

(1)培育“四有”新人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培育“四有”新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3)培育“四有”新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4)培育“四有”新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第四篇: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有两个方面,即(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实施影响 促成转化)。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4、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法的主要方式有(理论讲授法)、理论学习法、(理论宣传法)、演讲报告法。

5、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6、我国现阶段的道德可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两个层次。

7、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艺术有疏通引导艺术、语言文字表达艺术、(报告、演讲)艺术、个别谈心的艺术、(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运用制度、规范的艺术奖惩的艺术、组织会议的艺术。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B、教育学基本理论 C、伦理学基本理论 D、政治学基本理论

2、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原则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A、德育至上 B、以修身为本 C、“正人必先正己” D、“学在官府”

3、提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现代美国著名道德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卢梭 C、裴斯塔洛齐 D、柯尔伯格

4、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成熟的标志是()A、《古田会议决议》 B、《论持久战》 C、《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 D、党的“七大”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是()

A、思想道德建设 B、民主政治 C、依法治国 D、科学文化建设

6、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是()

A、儿童 B、少年 C、青年 D、领导干部

7、共产主义人生观以实现()为最高理想

A、人的全面发展 B、无产阶级专政 C、人类解放 D、共产主义

8、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个人主义 B、利己主义 C、集体主义 D、泛爱主义

9、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是()

A、理论教育法 B、实践锻炼法 C、榜样教育法 D、自我教育法

10、同辈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具有()特点

A、权威性 B、计划性 C、全面性 D、自由性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文献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社会调查法 E、总结经验法

2、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可以从()等方面进行

A、目标导向 B、政策导向 C、舆论导向 D、自主导向 E、自由导向

3、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主要包括()

A、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B、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育 C、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D、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E、人生价值评价教育

4、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有()

A、方向原则 B、求实原则 C、民主原则 D、渗透原则 E、层次原则

5、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A、科学性 B、应用性 C、针对性 D、系统性 E、模糊性

四、名词解释(前两个每个3分,最后一个4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2、思想品德结构——

3、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2、简述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3、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4、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有哪些?

5、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新时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有什么意义?应采取哪些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

2、试论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

3、怎样实施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第三套试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思想道德建设

2、实施影响,促成转化

3、马克思主义哲学

4、理论讲授法 ;理论宣传法

5、有道德;有文化

6、共产主义

7、报告、演讲;协调人际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A

2、A

3、D

4、C

5、A

6、D

7、D

8、C

9、D

10、D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ABCDE

2、ABCD

3、ABC

4、ABCDE

5、ABCD

3分,最后一个4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方式、办法或手段的总和。

2、思想品德结构——是指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具体而言,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整体。

3、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就是通常所说的“小环境”,一般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组织环境、社区环境、同辈群体环境。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是唯物史观最根本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或促进社会进步,或阻碍社会发展。这一原理说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既被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我们必须据此去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地位作用,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进步的要求,防止和克服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或“万能论”这两种错误倾向。

2、简述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答: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往往通过一系列具体矛盾表现出来: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2)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3)受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

4)教育者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5)受教育者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6)教育介体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

3、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答: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1)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2)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3)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以及思想实际。

4、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有哪些? 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有:(1)管理载体;(2)文化载体;(3)活动载体;(4)大众传媒载体。

5、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答: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性体现在:

(1)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主观作用的基础;

(2)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保证;(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新时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有什么意义?应采取哪些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

答: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意义有:

1)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2)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行;(3)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应采取这些方法:

(1)文献法;(2)观察法;(3)实验法;(4)社会调查法;(5)总结经验法。

2、试论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

答:(1)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体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客体因素能否产生预期作用,不在于客体因素本身,而在于接受者本身的主体因素,在于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只要在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都与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相互一致、相互协调的条件下,才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在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相互一致、相互协调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实现的。客体因素的影响只有通过社会实践与主体相联系,才能达到主客体的相互协调与平衡,使主体获得思想品德认识。思想品德认识经过转化,然后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变为实际的思想品德行为,并坚持下去成为习惯。接着再在社会实践中通过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反馈,开始新一轮的主客体因素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平衡运动,获得一个更高水平的思想品德行为,由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2)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主体内在的思想的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在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转化过程中,主体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要素之间在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方面不断地由不平衡到平衡、由不适应到适应的矛

另一方面,主体当前对一定的社会要的反映同原有的思想品德状态之间的矛盾斗争。

3、怎样实施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答:(1)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贯彻方向原则要做到:要统一对坚持方向原则必要性的认识;贯彻方向原则要讲求科学性;贯彻方向原则要坚持“一贯性”,即锲而不舍、一贯到底。

(2)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求实原则要有求实精神,要讲究方法,要勇于创新。

(3)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民主原则要正确认识民主与集中的辨证关系,要敢于和勇于发扬民主,要科学地实行集中。

(4)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行渗透原则,要协调关系,组成合理的系统教育结构;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循循善诱,倚重人格塑造;循序渐进,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发展的良性循环。

(5)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贯彻层次原则,必须做到:要深入调查研究,正确区分受教育者的思想类别与层次,科学地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依据受教育者的思想层次特点,同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正确选择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要正确理解层次原则,不能将层次片面地理解为划分等级,不能使层次绝对化。(6)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贯彻激励原则,必须做到:运用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激励人们自觉调整内在需要及逐步提高需要层次;运用正反面教育相结合,以正面教育为主,激励人们择善而从、见贤思齐,自觉选择和确定正确的行为动机;运用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的原则,激励人们不断调整自我行为方式。

(7)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行主体原则,首先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树立“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其次,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提高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

能力为主;最后,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大胆引导。

(8)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行示范原则,首先要善于发现典型,实事求是地宣传典型事迹;其次,要引导人们正确地学习和关心爱护先进典型;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确实成为群众的学习榜样。

第五篇: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

1、教育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2、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方案、教育环境等

3、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心里起源说:孟禄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人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苏联 中国

教育起源与劳动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4、学校产生的条件

(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业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业从事学习的学生。

(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学内容。

(3)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5、教育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古代教育、现代教育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非独立性(没有专门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员和相对固定的教育对象,没有专业为教育所用的内容和场所,是一种很低级的、没有专门化的、处于萌芽状态的教育)(2)教育的原始性(老一辈结合实际生活,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向他人传授经验和技术)

(3)教育的平等性,普及性(没有阶级,受教育的机会是均等的,教育是普及的)

7、古代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

8、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

雅典教育:强调身心和谐发展,通过德、智、体、美诸育培养健美体格、高尚情操。

9、欧洲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

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1、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学记》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朱熹《四书集注》、昆体良《雄辩木原理》《伦堡说家教育》

(2)教育学的创立阶段:《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夸美纽斯、洛克、卢俊——自然主义的代表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洛克《教育漫画》、卢梭《爱弥儿》(3)科学教育学阶段: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科学形成的标志

2、教育学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资本:人力资本、物力资本)(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3、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3)教育通过形成舆论、思潮,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

4、教育的文化功能(传承、选择、融合、创新)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4)文化的创新功能

5、教育优化人口功能(数量、质量、结构趋于合理化)

(1)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3)教育是促进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6、教育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和制约,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

(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目的

(4)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内容

(5)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7、社会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制度决定教育权利和程度(3)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

8、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

(2)社会文化影响教育内容

(3)社会文化还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

9、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2)人口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3)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影响(4)人口的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

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1、个人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孟子、柏拉图、弗洛伊德(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2)外铄论

荀子、洛克、华生(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

(3)实践主体论(人的实践是推动人的发展的主要原因)内在需要和外环境刺激

2、遗传决定论

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高尔顿《遗传的天才》“创始人”

董仲舒“性三品”

环境决定论

儿童的发展完全是受外界影响的结果

洛克“白板说”、《教育融合》

华生“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将可使他们变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3)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原因之一(4)遗传素质本身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改变而改变

4、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方向,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进程

5、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1、教育的功能(导向、调控、评价、激励)(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评价功能(4)激励功能

2、(1)个人本位论:卢俊、帕克、马斯洛

“教育目的以个人为中心”

(2)人格本位论:裴斯泰洛奇、小原国芳 “突出人的价值也关注社会”

(3)生活本位论:斯宾塞、松威 “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4)文化本位论:狄尓泰、斯普朗格 “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

(5)伦理本位论:康德、赫尔巴特

(6)社会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孔德

3、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2)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4)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视

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 a.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 b.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c.机器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d.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

a.不受地域性、民族性、阶级性的局限性 b.不再终身束缚于一种职业

c.体脑结合 d.通晓整个生产体系

(3)人的全面发展对我国的教育意义(2点)

a.确定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

b.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历史必然

(4)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a.体育

b.智育 c.德育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5)我国素质教育产生的背景

a.教育自身的问题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唤 b.知识总量的急剧增长,知识发展速度的空前加快 c.对教育认识的深化

(6)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素质:发展人、培养人;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的五育

应试:选拔人、培养人; 少数学生的选拔性教育;发展学生的智育和知识

(7)素质教育的核心及内容

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力实施创新教育

内容: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

素质教育、心里素质教育

1、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2)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3)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2、1989《儿童权利公约》儿童利益最佳原则、无歧视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

3、青少年享有的权利

(1)生存的权利(2)受教育权(最主要权利)(3)受尊重权利(4)安全权利

4、当代学生的特点:身体素质得到改善,生理成熟提前;注意个人发展,追求自我;关心国家大事,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学业竞争加剧,心理问题增多

5、教师职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1)非职业化阶段:教师不是独立的职业,氏族首领承担了教师职责“学在官府,以

吏为师”

(2)职业化阶段:师学产生,出现教师。《诗》《书》《礼》《乐》《易》《春秋》,专业化水平低,学生少

(3)专门化阶段:拉萨尔

法国(最早学校)

盛宣怀 “南洋公学”(4)专业化阶段:《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教师职后培训和职前培养融为一体

6、教师的常规角色

(1)父母的替代者

(2)知识的传授者(3)学生的楷模(4)集体的领导者(5)法官与裁判(6)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7、教师角色更新转换

1、学习的促进者2、3、4、5、学生交往者与合作者 终身学习者

教育教学行为的研究者 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8、教师劳动的特点1、2、3、劳动对象的能动性 劳动方式的示范性 劳动手段的创造性

4、劳动效果的隐含性

5、劳动时空的广延性

6、个体性与集体性相统一的工作方式

9、教师的职业素养

1、专业知识培养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2、专业才能素养

教学技巧;教学能力;专业精神素养

3、专业精神素养

10、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1.师范教育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3.在职培训 4.自我教育

11、傅乐的教师关注阶段论1、2、3、4、教学前关注阶段 早期生存关注阶段 教学情境关注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12、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

(1)职前教育阶段(2)引导阶段(3)能力建立阶段(4)热心成长阶段(5)生涯挫折阶段(6)稳定和停滞阶段(7)生涯低落阶段(8)生涯退出阶段

13、司德菲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

(1)预备生涯阶段(2)专家生涯阶段(3)退缩生涯阶段(4)更新生涯阶段(5)退出生涯阶段

14、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1.个人环境

a.家庭因素 b.关键事件与关键人物 c.生活的危机

d.性情与意向 e.兴趣或嗜好 2.组织环境方面

a.学校规章 b.管理风格 c.公共信任 d.社会期望 e.专业组织

15、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策略1、2、3、确立良好的专业自我意识 制定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

以日常教育生活为资源,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与完善 a.日常教学反思

b.个人行动研究

c.个人阅读和反思性写作 d.同伴交流也合作

e.跳出教育发展

16、典型师生关系模式

1.专制型

命令、权威

2.民主型

开放、平等、互助 3.放任型

无序、随意、放纵

17、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18、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1、主要在课堂上建立

课堂

2、也在课外的活动中建立和丰富起来

课外活动

3、校外活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途径

校外活动

1、教育途径的形式

1、教学

2、思想教育

3、课外活动

4、综合实践活动

5、咨询与指导

6、社会实践

2、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

3、课外活动的特点1、2、3、4、组织上的自主自愿性 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 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 过程上的实践性

4、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1、2、3、4、5、思想政治活动 科学技术活动 文学艺术活动 体育活动 社会公益活动

5、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1、2、3、群众性活动 小组活动 个人活动

6、实施学校课外活动的要求

1.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周密的计划性

2.坚持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增强活动的吸引力

3.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4.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5.充分发挥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的组织领导作用

7、综合实践活动包括1、2、3、4、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

8、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民主性 自主性 形式多样性 连贯性

9、终身教育特征:突出学生主体、面向学生生活、注重学生实践、强调活动综合

8、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1、2、3、4、综合活动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综合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综合活动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综合活动是一种三级管理的课程(国家、地方、学校)

9、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特点1、2、3、4、5、综合性 实践性 开放性 生成性 自主性

1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多角度开发1、2、3、利用地方和社区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内容 联系学生社会实践与现代科技开发课程内容 延伸和重组学科知识开发课程内容

学校教育制度

1、影响学制的因素1、2、3、4、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民族文化传统

课程与教学的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1、课程最早出现在:唐代(孔颖达)

课程广泛用于在:宋代(朱熹)

2、课程分类类型

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划分:分科课程(学科课程)、综合课程(统整课程)

按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划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经验课程)按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划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按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3、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社会需求、学科知识水平、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求、课程理论

4、主要课程论流派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赫尔巴特、斯宾塞、巴格莱)学生中心课程理论(杜威)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布鲁纳)

5、课程目标制定的影响因素:

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知识及其发展

6、课程内容1、2、3、课程内容即教材 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7、课程资源存在不同的类型

按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

按课程资源的功能分布: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

按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分布:显性课程资源、隐性课程资源

按课程资源的存在形态分布:物质形态课程资源、精神形态课程资源

按中学所设置的学科科目区分:政治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数学课程资源

按课程资源形成过程:可预设的课程资源、不可预设的课程资源

8、课程内容的选择1、2、3、4、课程目标

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社会发展 科学文化知识

9、课程组织的原则: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

10、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1、2、直线式与螺旋式 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3、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11、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创新取向

12、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1、2、3、改革本身的因素 学校内部的因素 学校外部的因素

13.新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

a..非常重视调整培养目标

b.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和调整 c.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d.重视评价改革

14.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a.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b.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c.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d.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状。

15.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a.课程结构的变革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以分科为主。b.课程标准的变革 c.教师角度的变革(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建设者与开发者;社区型的开放者)d.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特征)e.课程评价的变革 f.课程管理的变革

16.教学的基本任务:

a.使学生掌握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体力、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培养学生的高级情感和良好个性的形成

17.教学工作基本的环节:

A、备课(前题)B、上课(环节)C、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课外辅导 E、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8、备课的三项工作

“生材法” A、备教材 B、背学生 C、备教法

19.上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A、目的明确 B、教学内容正确,抓住重难点和关键

C、教学方法得当 D、语言艺术 E、教学进程组织严密、结构紧凑

F、板书规范 G、态度从容自如 20、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形成:

A、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 如:复习、预习

B、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案 C、各种书面作业

D、各种实际作业 如:观察实验

21、学业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

A、客观公正

B、为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

2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提出)《大教学论》“泛智”

B、启发式原则(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学记》

C、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学记》 D、巩固性原则

学而时习之 E、最强性原则

F、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 G、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H、因材施教原则 a、践行者:孔子

b、提出者:朱熹

23、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A、讲授法

B、谈话法

C、演示法

D、参观法

E、实验法 F、练习法 G、讨论法

24、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A、教学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B、教学内容的特点

C、学生身心发展状况 D、教师本身的素养

E、教学方法本身的特性

F、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25、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结合 C、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结合D、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

26、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A、心理准备(导入部分)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F、检查效果

27、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A、明确教学的目标与目的B、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展开教学活动 C、对教学内容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和评定

28、教学评价的功能

A、诊断功能 B、反馈调节功能 C、区分和鉴别功能 D、激励功能 E、导向功能

29、教学评价的类型

相对评价

绝对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

30、教学评价的原则

A、客观性 B、科学性与可行性原则 C、主体性原则 D、一致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E、定期性评价与经常性评价相结合原则

F、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31、常见的教学模式

A、范例教学 B、抛锚式教学 C、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D、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E、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32、板书的主要格式

A、提纲式 B、词语式 C、表格式 D、结构式 E、图示式 F、板画式

33、教学论文的结构

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34、撰写论文的步骤

选择论题

收集资料

确定主题

安排结构 修改润色 投稿发表

35、教学工作总结的结构 总结 标题 工作概括

工作成绩和经验

问题、意见或建议

班主任工作常识

1、班级授课制(17)级任导师(1952)“专业化”趋势

京师同文馆 19末中国

20初著

2、班主任工作任务包括:(5点)

A、思想品德教育 B、心理健康教育 C、学习指导 D、生活指导 E、人生规划

3、班主任了解学生一般采取:

直接法:观察法、谈话法

间接法:分析书面材料、调查研究

4、班主任的教育幸福:(3点)

A、源于对生命独特性的尊重 B、源于生命互动性的关怀 C、源于人的生命意义实现

5、班主任的角色期待:(5点)

A、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主要角色)

B、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重要角色)

C、班主任是学校教育计划的贯彻者

D、班主任是各科教师的协调者

E、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

6、班主任工作原则:(6点)

A、学生主体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集体教育原则

D、民主公平原则

E、严慈极济原则

F、以身作则原则

7、班级活动的设计

A、活动资源的挖掘

B、活动主题的选择

C、活动主题的提炼

D、活动主题的拟定

E、活动形式的选择

8、班级活动的准备

A、撰写活动计划 B、活动计划的人员落实 C、活动材料的准备

D、活动场地的选择 E、活动的外部联系

9、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A、高尚的思想品德 B、坚定的教学信念 C、对孩子炽热的爱心

D、较强的组织能力 E、扎实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科研意识

F、多方面的兴趣才能 G、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10、班主任的工作方法

A、说理教育法 B、激励法 C、榜样示范法 D、角色模拟法 E、暗示法(陶冶法)

F、契约法 G、惩戒法

11、班主任必备的四个基本原则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一定能够共同生活的准则

D、集体成员之间互相平等,心理相容氛围

12、班级文化建设

A、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B、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C、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13、班级危机管理

A、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引起的危机 B、校园公共安全危机

C、班级内部突发事件引发的危机

14、班级危机管理的几个阶段

A、危机预设 B、危机防范 C、危机确定 D、危机控制(最重要环节)

E、危机善后

15、班级活动特征

自主性、灵活性、参与性、差异性

16、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原则

A、生命性原则 B、个性化原则 C、开放性原则 D、生成性原则

17、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A、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B、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

C、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18、班集体的形成

A、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C、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D、组织形成多样的教育活动 E、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F、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19、班级的日常管理

一、班级财物管理 A、对学校公共财物管理B、对班级公共财务管理C、对学生个人财物管理。

二、班级信息管理

三、班级评价管理的操行评定

四、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学”与“教”

2、关于“学”方面的研究:(4点)

A、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目的)B、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目标)

C、阐明学习的过程(教学过程)D、阐明有效学习条件(教学方法的选择)

3、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3点)

A、学习者的心理 B、学习心理及其运用 C、教学与课堂管理心理

4、教师专业发展阶段(5点)

新手水平(理论脱离实际)→高级新手(2-

3、理论逐渐结合实际)→胜任水平(3-4,还没达到快捷、流畅、灵活)→熟练水平(5,达到快捷、流通、灵活)→专家水平(以直接方式处理教学事件,轻松流畅,采取审慎的解决方法解决不熟悉的事件)

5、教师刻意训练的形式:(5点)

A、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 B、微型教学 C、教学决策训练 D、反思训练

E、开展行动研究

6、教师成长的制约因素:个人因素、情境因素、系统过程。

7、新教师认为课堂的任务

维持课堂纪律

激励学生

处理学生差异

评价学生作业

联系学生家长

1.认知的本质:适应

2.认知的过程:图示→同化→顺应→平衡。3.心理发展阶段:

连续性和阶段性→结构性→次序不变性→交叉性 4.认知发展的具体阶段:感、前、具、形 感知运算阶段(0-2)客体永久性、表象思维

前运算阶段(2-7)运用符号、不理解守恒、“直觉的”思维、自我中心趋向 具体运算阶段(7-11)可逆性

(十一)守恒

形式运算阶段(11以后)抽象思维

纯符号思维 0>P>Q 5.两种工具理论:物质工具、精神工具

6、两种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

7、认知发展的三种观点:内化、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老师给予的支持和指导)

8、维果茨基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8—12—14类比

A、儿童通过将外部的对话加以内化来学习

B、最近发展区对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C、语言和思维密切而复杂地联系在一起

9、心理发展本质(维果茨基)

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

10、埃里克森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婴儿期(0-1)

获得信任感,克服不自信

如:吃好、睡好、信任 儿童早期(1-3)

获得自主感,避免怀疑和羞耻

擅作主张、到处乱动 学前期(3-6)

获得自主感,克服内疚感

主动提问 学龄期(6-12)

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

小学生勤奋学习青年期(12-18)

自我意识的确立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自我意识形成 成人期(18-25)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成人中期(25-60)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阶段 成人后期(60后)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

11、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A、帮助学生渡过勤奋期和自卑危机

B、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

12、柯尔伯格

三水平六阶段

一、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避免罚服从取向

相对功利取向

二、习俗水平(10-20)

寻求认可取向

遵守法规取向

三、后习俗水平(20以上)社会法制取向

普遍伦理取向

13、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A、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B、提供稍高于儿童的思维水平,引起冲突

C、帮助个体体会冲突,使下一阶段判断合理 D、把下一个道德阶段作为当前教育的目标

14、权威型:接受+控制

理性且民主的教养(理解、尊重孩子)

专断型:拒绝+控制

高控制

(服从自己)

放纵型:接受+容许

缺乏控制

(对孩子抱积极肯定的态度)

忽视型:拒绝+容许

缺少行为要求和控制(对子女缺乏爱)

15、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A、帮助学生发展已有的图式,并创立新的图式

B、帮助老师识别学生是否达到掌握某项学习内容所具备的认知水平

C、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上,使学生将新旧知识整合起来

1、认知的方式

威特金

场独立:自然科学

场依存:社会科学

卡根

沉思型

强调精度而非速度

细节性加工方式

冲动型

强调速度而非精度

整体性加工方式

帕斯克

整体型:对产生的所有问题及方法有预测

系列型:重点放在问题上

循序渐进

聚合式思维:唯一正确答案

发散式思维:多种正确答案

2、认知变量:观念的可利用性、观念的可辨别性、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度

3、认知差异的表现形式:

1、学生对感觉通道的偏好。(视、听、觉)

2、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偏好

3、对学科选择的偏好

4、学生对内容组织程度的偏好

4、努力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迁移

5、促进新旧知识练习的两个原则:逐渐分化原则

整合协调原则

6、认知差异的教学特点:

A、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同质分组、异质分组)

B、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C、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7、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8、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A 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最高层次)

B 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C 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D 动力、能力和气质特质

9、按心理机能: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按倾向性分类:外倾型(开朗、活泼、善交际)内倾型(沉静、迟缓)

按独立和顺从:独立型(独立发现问题、处事果断)顺从型(独立性差)

两维分类:艾森克 内倾——外倾

稳定——不稳定

10、性格差异的鉴定:

(一)自陈量表式测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测试、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二)投射测验:罗夏克墨迹测验。

30张模棱两可的图片

(三)情景测验:在特定情境下观察被视者的行为

(四)自我概念测验:形容词列表法、Q分类法

11、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A 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B 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进行教育

C 掌握学生气质和性格特点,发挥教育机制

12、特殊儿童的类型

1、智力超常儿童:IQ≥140,知觉敏锐、观察力强、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思维敏捷、有独创性

插班、办特殊班、个别教育

2、智力落后儿童:IQ<70

情绪紧张、压抑、缺乏自信

轻度:生活能自理,学习吃力

中度:生活半自理、会简单字词

重度:不能自理,只会发单音

3、特定认知或学习障碍(智力、感觉器官都正常,学习效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儿童)

A、学习困难生的四个基本特征:差异性、缺陷性、集中性、排除性

B、多动障碍儿童(ADHD):多动、不专心、冲动

4、社交和行为问题

A、情绪或行为障碍儿童

B、自闭症(最本质特征是在于社交障碍)

5、生理和感觉缺陷

A、生理和健康损伤儿童

B、视觉损伤儿童

C、听力丧失儿童

D、多种严重残疾儿童

13、个别化教育是特殊教育实施的指导原则

一、内容

二、技能

三、环境 普通班、特殊班、特殊学校

普通班加巡回辅导

特殊班加少量普通班

普通班加资源教室

1、改变学习观的五个主题?

A 记忆和知识结构

B 问题解决与推理分析

C 早期基础

D 反省过程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E 文化经验和参与社会实践

2、我国流行的学习分类

A 知识学习(知识的领会、巩固、应用)

B 技能学习(心智技能、操作技能)

会不会的问题

C 社会规范学习

3、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ABC属于认知领域,D属于动作领域,E 属于情感领域

A:

言语信息

a 符号记忆,eg:记住人名、地名、外语单词、数学符号

b 事实的知道

eg: 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北京”

c 有组织的整体知识,eg:”影响稻谷生长的原因”的知识

B 智慧技能(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能力)

a 辨别

eg:区分不同字母的音和形

b 具体概念

eg: 从大量植物中识别樟树

c

定义性概念

eg: 掌握圆周率的概念

d 规划

eg: 按原理或定律办事

e 高级规划

eg : 若干简单规则组合成新规划

C 认知策略

eg: 采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水平

D 动作技能

eg:学会游泳

E 态度

4、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五类:

A 符号表征学习

eg: 词汇学习

B 概念学习

C 命题学习

(概括性---eg:圆的半径相等

非概括性<概念与概念>----eg:月亮绕地球转)

D 概念与命题的运用

(eg:看图说话)

E 解决问题与创造

(创造是解决问题的最高形式)

5、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

A、刺激泛化

eg: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B、刺激分化

C、消退

D、恢复

6、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

A、强化:正强化:增加喜欢刺激

负强化:遗去讨厌刺激 B、消退

C、惩罚: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的改变(增加讨厌行为)

7、程序教学的步骤:

A、小步子

B、要求学生作出积极反应

C、及时反馈

D、学生自定步调

E、低的错误率

8、观察学习的方式:

A、直接的观察学习

B、抽象性的观察学习

C、创造性的观察学习

9、观察学习的过程:“再动珠宝”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再现过程

D 动机过程

10、自律行为养成的三阶段:

自我观察

自我评价

自我强化

11、托尔曼认知地图论

强调“刺激——反应”的中间变量

12、布鲁纳发现学习观点:(培养探究性思维为目标)A 学习是一个主动认知的过程

B重视学习过程 C强调形成学习结构

D提倡发现学习

PS:布鲁纳强调知识的主观性联结

13、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的观点:

A 新旧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过程

B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概念(课的导入)C分为五类(符号表征、概念、命题、概念与命题的运用、解决问题与创造)D概念与命题的同化模式 PS : 奥苏泊尔强调有选择的联结,认为仅仅依靠发现学习是一种无效学习

14、同化的几种模式:

下位学习<类属学习>| 新知识相对于旧知识|

A 派生类学习(同化过程)B相关类属学习(顺应过程)上位学习(总括学习)eg:牛、羊————动物 并列结合学习

15、信息加工系统:

A加工系统(受纳器——感觉登记器——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反应生成器——生成器)

B 执行控制系统(调节、控制)

C 预期(动机、定向)加涅模型内部条件:A学习者的预期

B激活长时记忆

C 调动无认知

17、建构主义的四大倾向:

(一)激进建构主义(不可知世界)冯·格拉塞费尔德

斯特菲“个人建构主义”

2个原则:A 一切知识都是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 B 肯定认知活动的个体性质

(二)社会建构主义

鲍尔斯菲尔德

库伯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B 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对认识活动有重要作用

C 知识获得过程是社会建构的性质

(三)社会文化取向

A 学习像活动,为达到目的而解决问题 B 学生在问题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处主动地位

C 提倡师徒式教学

(四)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温和建构主义”斯皮诺

A 知识由个体建构而成B 强调外部信息与已有知识存在双向的、反复的作用

18、不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分歧

(一)知识是怎样建构的(外部、内部、内外部指引观)

(二)世界是否可知

(三)知识是情境性的还是普遍性的

19、建构主义学习观

(一)教学设计:

A教学的目标与目的是协商的,而非强加的B任务和内容分析不应过多集中于预先规定单一的最好学习路线

C 教学设计的目标应更少关心预先设定的教学策略

D 学习的评估应更少参照标准

(二)教学模式:

1.抛锚式(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A 教师介绍学习目的,呈现学习内容

B 将不同类型的“锚”呈现给学生

C 教师引导学生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并判定问题解决计划

D 学生分组,进行问题解决

E 教师进行整体评价

2认知学徒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同实践世界联系起来)

A 示范

B 指导

C 消退

D 练习

3.随机进入教学:

A 呈现情境

B 随机进入学习

C 思维发散训练 D 协作学习E 效果评价

4支架式教学:

A 进入情境

B 搭建支架,引导探索

C 独立探索

5.自上而下的教学

20、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

罗杰斯、康布斯)20世纪五六十年代

21、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存在主义心理学、现象心理学

22、存在主义心理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的影响

A个人有绝对自由

B 个人有选择的权利

C个人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D 人有超越自我的能力

23、人本心理学的主张:

A 研究正常人的心理,着重探讨人类不同于动物的心理。

B 对人持乐观态度,相信人性善

C 尊重个人心理与行为的完整性

D 理论心理与应用心理不是分开的,而是连续的,部分重叠

E 尊重个体心理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24、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A 学生有学习的潜在能力

B 学习不能靠强制,靠内发

C 学习活动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

D 教师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25、康布斯的学习理论:(实施情感教育的理论依据)

A 教师要改变学生的某些行为,必须了解学生对该行为的看法,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B 成功的教学在于教师能启迪学生,使知识个人化 C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其健全的人格,而不是谋生的技能

26、罗杰斯的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A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

B 促进学习的关键在于营造特定的心里气势(真实或真诚

尊重、关注和接纳

移情性理解)

26、罗杰斯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

A 人性本善,人人都有学习潜力

B 在较少压力的教育情境下才会有效学习

C 主动自发全心投入地学习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D 突出学者在教学中的地位

E 强调要从做中学习

27、人本色彩的教育理念:

A 在平常教学中培养健全人格

B 推行以学生为中心

C 培养团体精神的合作学习

D推崇人性中心课程

E 提倡情感型的师生关系

28、人本主义的典型教学模式:

A 以题目为中心的课程讨论模式

B 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

C 开放课堂的教学模式

1、问题的四种成分:目标、已有的知识经验、障碍、方式

2、斯腾伯格问题分类:结构良好(聚合思维)

结构不良(发散思维)

3、张大均:内容(具体、抽象问题)界定(明确、未明确界定问题)性质(归纳结构、转换结构、排列问题)

4、问题解决的特征:

目的指向性

认知操作性

情境性

经验性

5、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A 明确问题(起点、基础)

B 形成问题表征

C 选择并运用正确的策略

D 评价反思

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A 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

B 认知结构

C 动机强度(中等)

D智力水平

E 定势

F功能固着

7、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尝试策略

(二)启发式策略(手段——目标分析法、顺向推理、逆向推理、爬山法)

8、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

创造性的特征: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9、正迁移(效果)负迁移

顺向迁移(方向)逆向迁移

水平迁移(水平)垂直迁移

一般迁移(适用范围)特殊迁移(并列学习)

(下位学习)

eg:数学原理

eg:心理统计

Eg:用三角形

角→锐角

计算公式求给定

物理原理

心理测量

三角形面积

10、传统学习迁移理论:

A 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桑代克)C概括化理论(贾德)

D 关系转换说

1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泊尔)

一方面:先前知识经验是新知识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

另一方面:过去的经验对当前学习迁移不是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认知结构变化的。

教育意义:以教材内容的选择和教材的呈现方式来确保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12、产生式迁移理论(辛格莱、安德森)类似于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说

A 知识之间的产生方式有重叠的地方,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

B 迁移量的多少取决于实验情境及两种材料之间的相关。

教育意义:教材的选编、教材选择和练习设计应考虑这一原理。

13、策略性知识的反省认知迁移理论

14、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

A 改革和精选教材

B 合理呈现教材内容

C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D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E 教授学习方法

德育和师德教育

1、我国的德育: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心理教育

2、小学以道德教育为主

3、德育的意义:

A 是实现我国教育的前提条件

B 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政治公民奠定了基础

C 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4、品德结构分成三个维度: 品德内容、品德形式、品德能力

5、当前我国德育的总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6、德育的总目标: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

7、德育总目标是学习德育的根本指针,是德育的总方向。

8、德育目标的内容分层:道德教育目标、思想教育目标、政治教育目标、法制教育目标、心理教育目标、9、德育目标的学段分层:

小学阶段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

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热爱祖国、具有名族自尊心、自信心 高中阶段德育目标:报效祖国、拥护党的路线 大学阶段德育目标:

10、中小学德育目标解读:

A强调基础性

B 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

C 注意德育的层次性 D 具有全面性

E 注重稳定性与变革性

11、德育的内容:

A 爱国主义教育(核心)

B 集体主义教育(a,真集体而非假集体 b并不排斥个人利益

c 在市场经济中肯定个人主义价值)

C 道德品质教育

D 民主与法制教育

E 理想教育

F 心理品质教育

12、德育的四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13、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

A 促进学生的知、情、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

B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教育性活动的过程

C 促使学生思想矛盾转化的过程

D 学生品德反复且长期逐步提高的过程

14、德育的原则:

A 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B 疏导性原则

C 长善救失原则

D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E 因材施教原则

F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G 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5、德育途径:各科教学、校级和班级各种教育活动、少先队教育、家长工作和

校外工作、心理咨询

16、德育的方法:说服法、陶冶法、榜样法、锻炼法、奖惩法

奖: 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统一

即时奖励与延时奖励相统一

奖励当事人或奖励其他人

目的奖励与过程奖励相统一

尊重、伦理、其额定、最少延时性、灵活、捣源

惩罚(只有违反道德才能惩罚)(7点)

A 尊重性原则

B 伦理性原则

C 最少性原则

D 确定性原则 E 灵活性原则

F 捣源性原则

G 延时性原则 17、2008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根本)、为人师表(支柱)、终身学习、教书育人(载体)、关爱学生

18、教师劳动特点的要求:

A不是表达自己的目的,反映了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B 集体性和综合性特点

C 劳动成果的显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9、来自师德的现状要求:物欲、权欲、名欲、情欲

A 物欲膨胀导致师德堕落

B 权欲膨胀导致师德丧失

C 名欲膨胀导致师德丧失

D 情欲膨胀导致师德丧失 20、职前教育中的师德教育:

A 大学“入学教育”强化教师的专业思想

B 设置专门的师德教育课程 C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师德教育

D 在教育实习中加入师德教育内容

21、职后教育中的师德教育:A 实践 B 拜师

C 自我修养(反省、慎独)

22、集体主义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核心

23、个体品德发展的要素: 道德认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

24、德育的情感陶冶法:人格感化、艺术浸染、环境熏陶

25、按德育形式: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

26、说服法:(语言文字说服、事实说服)

锻炼法(行为训练、娱乐或休闲活动、社会实践、委托任务)

榜样法(典范、示范、典型)

27、说服法(最广泛)应明确针对性、注重差异和时机

趣味性

以诚待人

28、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好坏的客观标准

29、榜样法是以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绩影响学生的方法 30、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31、德育的功能:

1、广义知识分类: 陈述性知识(是什么)

程序性知识(怎么办)——智慧技能、认知策略

2、安连生“六步三段两分支”

六步:注意与预期、激活原有知识、选择性知识、新信息进入原有命题网络、认知结构与改组、根据线索提取知识

三段:1—4步

任务:知识理解

5步:知识的巩固和转换

6步:知识的提取和运用

两分支:一支表示陈述性知识的巩固和提取,一支表示程序性知识的变式练习和迁移

3、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命题(基本)、命题网络、图式

4、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概念的形式、概念的同化)命题学习(最高级别的学习类型)

5、命题知识的同化: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学习

6、“六步三段两分支”的教学优点:A 着眼于教师的行为

B 反映了知识分类学习的思想

C 能清楚解释基本课型的结构

7、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A 复述策略

易:背单词、背诗

难:做摘录、划线、圈重点

B 精加工策略 易:举例子、作出推论

难:释义、概要、创造类比

C组织策略

易:发现记忆项目的共同特征

难:结构提纲、画网络图

8、陈序性知识的表征:产生式

产生式系统

9、智慧技能:辨别

具体概念

定义性概念

规则

高级规划

10、辨别技能的形成: 刺激与反应接近、反馈、重复

11、认知策略学习一般过程

命题表征(陈述性知识)

产生式表征(陈序性知识)反省认知阶段

12、认知策略的特点:

A 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划具有内潜性

B 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划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模糊性

C 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划具有启发性

13、认知策略的条件:

内:原有的知识背景

反省认知发展水平

学生的动机水平

外:训练方法

变式与练习

有一套外显的可操作的训练技术

1、动作技能的分类:

连贯:连续性的动作技能(跑步、骑自行车)

非连续性动作技能(举重、射击)

肌群:精细的动作技能(写字、绣花)

粗大的动作技能(举重)

对环境条件的依赖:开放性动作技能(蓝足排球)

封闭性动作技能(跳舞、跳水)

使用工具:工具性动作技能(撑杆跳)

非工具性动作技能

2、熟练操作的特征:

A 立即反应代替了笨拙尝试

B 利用微弱的线索

C 错误被排除在发生前

D 局部动作综合成大连锁,受内部程序控制

E 在不利条件下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3、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视觉与动作不协调

讲解示范不要太快

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视觉与动作逐步协调

重视分析动作特点

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动作控制代替视觉控制

熟练、省力、轻松完成动作

4、连贯的动作技能分配练习比集中练习效果好

简单的动作技能采用整体练习法

学习能力低,训练达不到要求的人,采用部分练习法

5、按信息来源:内在反馈、外在反馈

按信息时间:同时发生反馈、延缓反馈

6、觉错能力是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1、态度的结构:情感成分(核心)、行为倾向成分、认知成分

2、双重态度:外显态度(深思后)

内隐态度(自动的评价)

3、态度的学习过程:服从——同化——内化(凯尔曼)

4、态度的理论观点:学习理论、认知理论、诱因理论

5、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联想)、强化理论(强化)、社会学习理论(模仿)

6、社会学习理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复现过程、动机过程、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7、认知平衡理论(海德)

认知失调理论(费斯廷格)

8、促进态度改变的方法:条件反应法

提供榜样法

说服性沟通法

9、说服法的要求:A 实事求是地提供信息

B 说服要晓以利害

C 单面宣传和双面宣传

D 考虑学生原有态度

高年级:双面宣传

支持者:单面宣传

低年级:单面宣传

反对者:正反面论据、双面宣传

10、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兴趣、信念、理想

11、价值观是内在的,不是天生的,随主客体环境变化而变化

12、价值观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价值标准、价值取向

13、价值观的特征:主观性、选择性、稳定性、社会历史性

14、价值观的结构类型:“经理社政审理宗”(经济、理论、社会、政治、审美、宗教)价值型

15、影响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条件: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大众传媒

(内部)

思维能力:高度发展、自我意识 高度分化(外部)

16、价值观形成:三阶段七过程

一、选择阶段:A 不自由选择

B 从多种可选择的范围进行选择

C 对每种选择的后果进行考虑

二、赞赏阶段:A喜欢自己的选择并满意

B 乐愿让别人知道我们是这样考虑的

下载教育学原理纯试题(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原理纯试题(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学原理(模版)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陈光铭)(黑龙江科技大学哈尔滨150022)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面临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约10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 (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理论与实践1、《论语》中的语句: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5其身正,不令其行,其......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 导言:课程的历史、价值与目标 一、课程名称 1、课程的名称 教育学原理在中国的高等师范学院又称“教育概论”、“教育一般原理”、“教育学”;在国外的教育学院,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3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有两个方面,即( )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是( )。......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第五套试卷

    第五套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上,它是一切( )的总和”。 2、马克思主义认为,( )是与个人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

    教育学原理论文

    学习化社会的教育特征 ——浅析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136223 唐顺凤 摘要: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的增长和更新,使学校教育无法为学生提......

    教育学原理 复习资料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填、选)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就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研究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孔子、苏格拉底、学记,夸美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