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途径
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最优化的途径
侯利华
(安徽省无为县赫店镇朱圩小学,238300)
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的今天,使得作为基础教学的基础学科——语文,肩负着更多、更重、更新的任务,而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可以说是首当其中的。因此,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探索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途径,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究意如何实验素质教育,就成了时代赋予我们的大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活动,它是课时最多的基础课。阅读教学的研究目前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着眼于语言文字训练,突出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是语文教学的切入点。但也应看到,阅读教学的现实还是不能令人满意,阅读教学课堂结构的设计还是争论不一。我国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虽有一定改观,但步子不够大,方法不够多,效益不明显,主要共性是:
1、教师讲解多,单一提问多,所占用的时间过长。读是阅读教学之根本,抓朗读虽然已见成效,但停留在走过场,讲形式上。只重视读的次数多,时间长,而读、问、讲、议脱钩,忽视了读的质。
2、每节课课堂提问太多,一个接一个,连珠炮似的,有用无用都在问,提问过多、过碎。另说学生,就是听课的老师也跟不上趟,一个问题还未搞清,下一下问题又追了上来,没有思考的余地。有的问题根本没有让学生读书后做细致全面的思考就指名回答,致使回答不完全、不深入、不准确。整节课看不到老师指点、启发的过程。如此轮番设问,问题和问题间没有思维的间隙,即使回答也只是少数几个人的回答,时常出现“一人做活大家看,一人表演大家瞧”的现象。多数同学生吞活剥,囫囵吞枣,这是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一个原因。
3、课堂教学改革上新意少,步子慢。表现在教师包揽多,放手少,自学走过场,不扎实,训练不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依然唱主角,学生当配角。
4、读写结合处理不好。真正让学生动手、动笔的课很少,寥寥无几。这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又一重要原因,即不重视语言文字表现的训练。目前,社会各界反映学生负担过重,尤其是语文这块儿,大量的是抄抄写写,把应该在课堂上处理的课后练习,一味地挤到课外去做,不重视及时反馈,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
四个方法的问题说到底还是老生常谈的话,但迟迟还是得不到完全彻底的解决。全国小语会副理事长崔峦同志中肯地指出:“要在课堂结构上做大手术。看来,语文教学结构是非改不可了。”谈起改革,谈起大手术,谈何容易?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本课题研究就是针对阅读教学中的片面弊端,对入进阅读教学新途径展开讨论。
鉴于以上分析认识,研究现阶段高年级阅读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新途径,无论对解决阅读教学现实问题,还是对于儿童身心发展意义都深远。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探讨阅读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途径,创立新体系
阅读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所选择教学过程的方法可以使师生耗量最少 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最优化要求全面考虑教学和教育的规律、原则、形式和方法,现有条件以及所教班级和个别学生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使教学教育过程能按既定标准发挥最有效的作用。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涉及问题很多,其根源是引导学生乐于学习,教会学生怎样阅读课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研究教学过程的内在规律和方法,了解学情,即切实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学力因素等实际,并根据学生情况制定和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1、突破固有的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
纵观世界教育走向与时代潮流,主要强调“五新教育”观念: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启发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中国新教育、世界新教育的发展大势与本质特征都在于:解放孩子,提高素质,全面发展——个人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在这样的目标下,我们要扬弃现有的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扬弃课堂上多余的不必要的消耗,创新阅读天地。
⑴从教师的讲解和单一的提问当中解脱出来
要变以讲为主,以问为主,为以读为主、以读还讲、以读助讲、以问促读,以议加强读,以练巩固读。教学中要抓熟读,抓语言文字训练。这不是要走过场,而是要把提问、讲解的时间压缩在恰当的时间内,腾出时间着眼于不同目的,不同用途读的训练,使读贯穿于一节课的自始至终。只满足于读的次数多,时间长不行,读书要与理解、提问、讲解结合起来,正确处理熟读与思考的关系:①凡是读书必须提出明确的思考目标、要求,在读后提问、回答;②有些问题可以用读书上的原句来回答;③在讨论深入不下去时再读书;④在讨论中有较好、较完满的回答时,再提朗读要求。做到这几点: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⑵大胆改进课堂提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普遍,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之一。但问题设问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妙,贵在设计要科学,要恰到好处,老师发问后,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充分地思考,有把握后回答。培养学生先读再说,先想再说,先思维再说的好习惯。对学生的回答不能只重一花独放,要重视百花齐放。要使学生回答体现出层次性,可先安排中下等程度的学生打第一炮,中等以上程度的学生加以补充,优等生做全面的总结,要给每个不同程度的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对一个问题要在回答得全面、细致、深入后,才可渡到下一个问题,不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
⑶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教学中,摆正“主导”与“主体”的地位是衡量教学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可颠倒。反映在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先让学生自学,自己去读、去理解、去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再把学到的、悟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老师再指导,学生再学。这也体现“读书——思考——交流——练习”的训练五线,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内涵。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努力做到:①抓方法的指导。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拿着这把金钥匙自己去开知识的锁。②鼓励学生的质疑。使学生用敢问到善问,由善问到会问,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③组织好讨论。讨论内容要体现多重性,可以来自教师的提问,也可以针对学生的质疑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老师要参与进去,注意引导学生讨论的思路,引导学生合作,及时鼓励、启发、小结。
⑷加强读写结合 每课后的练习编排是有意图的,从形式上说,有口头回答,有书面笔答;从意义上说,有批示内容的,有反映中心的;从层次上说,有基础性学习,有巩固性练习,有发展性练习。原则上说,紧跟教材,需要在课内分阶段地完成。这是理解语言与积累语言的体现,是理解语言与运用语言的体现,是读与写结合的体现。教师的教学要充分体现这一点。
2、研究“教”与“学”的规律,优化阅读教学的过程
研究“教”与“学”的规律,是搞好阅读教学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是阅读实践的主体活动者。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而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性。而掌握知识的过程体现了“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因此,探索阅读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途径,就必须研“教”与“学”的规律。
阅读教学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心智活动,其中的感知、理解与识记不同于识字教学。体裁的不同、内容的各异,使得阅读教学过程必须在求异上下功夫。“求异”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安排教学步骤,不是简单的玩“花样”。若每课教学设计百孔一面,课堂教学结构千篇一律,孩子们整天无新颖刺激,学起来乏味,造成心理疲劳,学习负担过重,身心、个性均得不到健康发展。为了保证阅读教学的质量,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规律,优化教学思路。而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教师要研究编者的意图,要求单元备课。要搞清每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什么及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搞清单元与重点训练项目之间是怎样的差异。备每一课,要明确它在单元中的地位,明确如何落实重点训练项目。要研究作者思路,要引导学生摸清作者思路。“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因此优化阅读教学过程的至关重要一点就是教学设计要从整体出发,瞄准教学目标,瞄准作者思路,紧紧围绕怎样理解重点、难点来安排阅读教学过程。这样,编者的思路、作者的思路、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学习的思路才能达到相互协调统一;教学才能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而且组织得井然有序、起伏不平、张驰有度。
三、结论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活动过程。不论怎样综合性强、怎样复杂、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是其根本任务。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中心是读懂课文和会读课文。这就要求我们的高年级阅读教学应该以学生的阅读活动为主,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多方面的阅读实践活动,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学会阅读各类文章。在科学跨学科发展日趋明显的今天,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广大语文工作者要从辩地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以正确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学生身心特点,从对语文学科的性质认识、对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出发,在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安排阅读教学全过程,自觉地、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和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的最好方案,不断探索阅读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主要途径,才能探索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
论文字数:3808 完成日期:2008年8月9日 通讯地址:安徽省无为县赫店镇朱圩小学
电话号码:*** 准考证号:260403101696
第二篇: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研究
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研究
论文摘要: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研究—论课文目标教学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过程,优化,研究
绪论
目标教学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机制,是牵动整个教学领域的整体改革。“目标教学是在教育方针指导下,依据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策略‟,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形成性测试手段,落实大纲、教材的学习任务,培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实行科学的教育评价”。①
目标教学,就课文而言,显得尤其必要。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根本目的,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足以课文为依托展开的。语文大纲对课文教学提出了要求,但这些要求是笼统的,是从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应具备的能力方面表述的,它并没有对每课书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提出明确的要求。课文作为语文知识和文化思想的载体,内容具有多元性,知识具有综合性,理解具有多向性。课文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对课文的教学必须以目标为导向,实施目标教学。只有这样,才可能把学生引到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上来.在目标教学中,目标如何定,如何实施,如何评价,就涉及到一个“策略”问题。“所谓策略,从一般意义上讲,是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学中,这个词一直是与方法、步骤同义。”②目标教学的策略,就是目标教学的方法技巧、步骤。它包括教学目标的制订、落实、评估等方面。本文将围绕这三个方面来谈。
目标的确定
叶圣陶认为:“杂乱地把文章给学生读,不论目的何在,是从来国文教学的一大毛病。文章是读不完的,与其漫然的瞎读,究不如定了目标来读”③。制订教学目标是目标教学准备阶段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学目标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长期以来,对教学起导向作用的是教学大纲,而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尤其是课文教学的要求是笼统抽象的。它不可能对每一教学内容(课文)提出具体的要求。这就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之前制订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确定教学目标应遵循的原则.(一)面向全体学生原则。“在实施目标教学中,一方面要相信只要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和帮助,95%的学生都能学好所要学习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承认每个学生的认识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性各不相同。”④在目标的制订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二)标准性原则。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只能以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教学大纲要求为基本的标准。教学大纲是国家规定的用来衡量教学质量的统一标准。只行按国家规定的要求,才能保证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在确定课文教学目标时必须处理好大纲、教材的关系。教学目标只能逐层次的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使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具体化,课文内容明确化,学习水平层次化,能力要求外显化.
(三)整体性原则。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回到整体的思路通盘考虑.即由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到各阶段、册、单元的目标,再到各课的教学目标,构成一个有序的,前后关联的系统整体.
比如,第五册《谈骨气》一文,我们要确定其教学目标,首先要考虑它处于整个初中语文学习的第二阶段。该阶段目标是:联系生活,学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再考虑第五册的教学目标是学习议论文。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系统性的议论文学习,本单元学习目
标是了解论点、及论据。最后再考虑本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确定其具体的教学目标。
二、确定目标的程序
第一步:统揽教材,学习大纲,弄清所授章节或篇目的知识点及其在各学段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第二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所授知识的相对独立性,按课后练习的要求,确定若干知识点,作为授课的教学目标。
第三步:“按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把所有篇或章节在认知领域的目标(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介),情感领域目标(即注意、主动、爱好、毅力、个性);动作技能领域(即准备、练习、技能、技巧),细分为不同的层次.再依据这个划分标准,确定学生对各知识点掌握学习的水平层次(对个别知识点的学习水平,不要求一次性完成,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在不同节次中,逐次加深、巩固)。”⑤
第四步:对每一学习水平的活动形式,出具具体的教学目标,并用可以观测到的外显行为方式描述出来(比如“识记”水平的教学目标,外显行为方式可表述为:知道,描述、背诵、认出、标出、配对等)。
第五步:备桥课时应列出XX课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要求选择对应习题,作为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与否的形成性测试题。
上述定标的步骤与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而言的。根据现代教育的理念,在定标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把握大的方向的前提下,让学生参与进来,讨论确定课文的学习目标,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
目标教学的实施
课堂教学是教学目标实施的重要途径。上课前,教师要研析所授课的学习目标,编制符合认识规律的实施程序,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列山详细的实施细则(教学过程),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自学、诱导、讲授、练习等,逐—落实教学目标。一般来讲,课文目标教学的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即:目标展示,围绕目标组织教学,依据目标组织教学效果评价。
一、目标展示.上课时,可将所授课文的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如口述,投影、小黑板等),使学生明白通过文章的阅读,应学习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任务有目的听课学习,避免泛泛而读.否则,学生读完课文仅仅记住文字意思,至于学到什么无从说起,一片茫然。
展示目标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就时间和层次来说,有的在课前展示,有的在课前展示,有的一次性展示,有的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次逐步展示,有的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或课后展示等等。就揭示方式来说,低年级可用简单明白的语言向学生口头说明,中年级可用问题的方式提出,高年级则可以明确目的、提示要点、出思考题或练习题方式提出,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个人或分组抽卡片回答问题或完成训练项目的方式提出等。参加目标教学实验的学生普遍反映,现在老师一上课就明确告诉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哪些内容,各自要求达到什么水平,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我们知道了哪些内容该识记,哪些内容要理解,哪些要进行分析应用和综合能力训练。由于目标明确,我们学习进取心和学习兴趣就增加了,学习精力也能够科学分配。
二、围绕目标教学.在全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依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程序,选择教法与学法,组织教学活动,“可以说如果能使每个学生都满怀激情的奔向教学目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⑥
关于教学过程,由于受诸因素的影响,如课文内容的不同,教师教学风格的差异,学生水平的高低等等,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固此处撇开不谈如何操作,只谈一些实施的技巧.
一是课文内容的处理。“语文课文作为语文知识及文化思想的载体,可以说,若要对每一篇文章细细分析,逐个知识的讲授,别说一两节课,恐怕就是一两天都有东西可讲,所以,必须紧扣目标对教材进行大胆、恰当的处理。能达成目标的内容,与达成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要区别对待,不能大杂烩、一锅端。对教材的处理,可按“增”、“删”、“换”三字要求实施。“⑦
“增”。就是根据达成目标的需要,在课文原有的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情节、一个论据、一个标题、或一个角度等。如《孔乙己》的结尾是说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这是结局,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再增加一个尾声,就是在某某地方,见到孔乙己死了的情节。通过增加此情节,让学生与原文比较,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可以让学生体会作者鲁迅先生精巧、含蓄的构思布局(此点为本课应达成的目标之一)。
“删”。就是对课文的局部进行删削,进而体会删削前后的不同效果,以加深对教材某种内容和某种写法的认识,达成教学的目标。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文第四段,作者在阐述完“一个人若要有发现,有创造,就不应当畏惧错误”的观点后,又说“当然,这绝不是说不要努力去防止和减少错误,或者说可以对错误持满不在乎的态度……”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删去“当然……”这几句话,揣摩意思及表达效果的变化,从而完成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的教学目标。
“换”。就足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换扩另一种方式表现。换比增删的难度大得多,创新意义也更明显。如改换人称,改换结构,改换写法,改换对象等。例如,教学《背影》一文,可将开头一段调至结尾,将第二段作为开头:“那年冬天,祖母死了,……”变倒叙为顺叙,变“现实—历史一现实”式结构为“历史一现实”式。使学生在改换文章结构的过程中体会、半习什么是倒叙什么是顺叙,达成教学目标。
对课文内容的处理,必须以落实目标为宗旨,不可率意而为。需要教师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熟悉,找准教学目标与课文内容的结合点。
二是教学流程的控制
“目标教学的流程是双向信息沟通式传递。”教师要随时调整教学节奏,达到课堂教学优化控制.
教学流程是以目标为灵魂、师生紧紧围绕目标开展的。控制教学过程的主要技巧是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配合相互转换的规律,形成有张有弛、变而有序的课堂教学节奏。张,能使注意力高度集中,进行紧张的心理活动,向主攻目标积极进取;弛,能使情绪活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驰骋想象,蓄积新的力量。过快的节奏容易使学生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过慢的节奏容易松懈拖沓,散乱无功。即使是适中的节奏如果单一不变也会产生习惯性抑制,降低学习效率。
三是教学语言的运用。不管是目标教学也好还是其它方式的教学,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如何进步,只要需要教师进教室上课,就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足知识信息的载体,它对教师职业尤为重要。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师完成历史使命、履行神圣职责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因此教帅的语言修养直接决定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⑧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养时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⑩目标教学的运用,确定目标固然要慎重,教学过程固然要科学合理,但最终决定教学行为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学语言的运用.
目标教学的评价
“布垆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掌握学习,布垆坶认为的任务是,掌握我们所要求他们掌握学会的东西。”⑾实施目标教学,只有通过评价,反馈们息,不断调整学生的学习,才能创造最佳的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掌握学习”真正目的。
课文目标教学的评价,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1、课文是例子。学生从一篇课文中要学的知识并非仅有这一篇文章中有,课文仅仅是学
生学习这类知识的例子。围绕课文教学目标所开展的评价,既要依据课文,又不能局限于课文。依据课文是指在这篇文章中要达到的识记、理解、分析等目标,不能脱离开文章内容;不局限于课文,是指文章中要达到的“理解运用”目标,若只限于课文的内容就会失去教学的价值,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利于能力培养。课文目标教学的评价,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2、目标的导向作用.目标教学的评价,必须以目标为导向,作业、测试题应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偏离了目标就无法评价出学生对学习目标掌握情况,不利于矫正环节的实施.
3、目标的矫正与修订.这是目标评价的重要方面。矫正是对师生双方而言的,对学生则通俗的理解为改正错误,重新掌握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对教师,则不仅如此。它既指帮助学生重新学习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又指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检视与修正。课文目标教学是一个连续的、复杂的系统,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关系到下一个目标。所以,教师在实施目标教学中需要不断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适时修订、确立新的目标,为又一个教学过程的展开作好准备。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试探G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试探
[摘要]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课堂教学必须围绕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总目标来进行,重视学生活动的资源生成性,以使作为潜在的教学资源的学生活动能够以较为积极的姿态呈现出来。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与发展现状,从切实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构建学生主体地位(即“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出发,以教师为主导,以自学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突出教育、教学和发展的作用,运用整体原理,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必须优化教学目标,明白学习要求,确立学习的目的性;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教学方法,唤起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优化教学结构,注重学习迁移,拓展学生的延续性。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关键词:教学过程 最优化 提高质量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少”、“慢”、“差”、“费”、“灌”、“搬”、“乱”的现象还很严重,“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教与学的效率都很低的局面尚未得到很好的改变。有些课堂教学,教师总是下功夫讲清讲透规律性的知识,而不是下功夫去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去认识、理解和总结这些规律性的知识。教师的讲占用了课堂大部分时间,代替了学生的思考;教师注重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记住知识,而不是引导学生在动脑思考中去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透过以上教学现象,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引向呆板化、程式化,使鲜活的教材内容变得干瘪枯燥,使活跃的课堂教学陷入烦琐的讲解分析之中,缺乏学生自学、自议、自结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地位被老师取而代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扼杀,也就更谈不上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为扭转上述局面,我们必须积极推行新课改,贯彻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优化教学过程。所谓 “优化教学过程”,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优化,用最短的教学时间,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很好地完成教学过程所应担负的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呢?
一、优化教学目标,明白学习要求,确立学生的目的性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目标的关键;而教学目标的优化,则是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检查和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没有教学目标的优化,便没有教学过程的优化。所谓教学目标,是学科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是教学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可操作的指标。由于时代的要求不同,教学目标也不同。当前的教学目标呈多元化趋势,教学目标的繁多体现了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对教育的期望,也说明过去的教学目标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许多教师面对如此繁多的教学目标,不知如何入手;有的追求面面俱到,以致目标达成度不高;有的目标定位过低,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凡此种种使课堂教学效益不高,广大教师深感疑惑。因此构建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一步。那么,如何优化教学目标呢?
一是要求教学目标要明确,要细化,要切合教学大纲、教材的要求,切合小学生的实际,并通过课堂教学逐一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段话一方面指明了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学科的显性任务,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个性”;另一方面又阐明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在语言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是隐性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动力系统。由此可知,语文教学必须以学习语言为主要目标。
二是要求教学目标应是多个层面的组合,它体现出对人的培养的全面要求,既要增长知识,又要培养能力,还要促进人的发展。也就是要体现出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在教学中,只有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才能使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兼顾,显性目标与潜在目标并重,基础目标与发展目标互补,形成和谐统一的立体教学目标框架。在教学中我们要整体把握目标,统筹兼顾,科学地制订最佳的教学目标,力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优化的教学目标,要求全面、具体、适当、明确。如《日月潭》一课,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看投影彩图后,朗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然后说说日月潭是在什么地方,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说日月潭很美丽。
2、重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并会用“美丽”一词写一句话,背诵课文第二段。
3、由“日月潭”想到祖国宝岛台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以上三条目标具体地从认识、技能、情感三方面展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既体现出一定的系统性,又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这样便于语文知识结构的形成。再如教学《古井》一课,先启发学生根据预习质疑问难,然后提出:大家根据自己对课文的初步了解,你觉得学习这篇课文,应 该从中学习到一些什么东西?也就是说学习本课的目的要求是什么?最后老师归纳,大家看,学这么几点好不好:
1、认识文章的结构,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是古井的品格精神。
3、学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借物喻人)。
4、根据个人情况,学习你所感兴趣的东西。这样,学生就有明确的目的性,就能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环境是指对教学的发生、存在和发展产生制约和控制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因素的环境系统。教学环境作为一处特殊的育人环境,它是按照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和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需要来组织和安排设计的,是各种有形“硬环境”和无形“软环境”的综合。学校内部由教学设备、教学信息和教学组织形式等因素构成的 “硬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由学校内部各种人际关系、课堂心理气氛、教与学的形式等因素构成的一种无形的“软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心理基础。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魅力的、无声的教科书,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熏陶着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而激发学习兴趣是营造良好心理教学环境的方法之一,根据不同的教材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录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有不少由著名艺术家或专业人士朗诵的音频制品,有些还配有优美的音乐,听这样的朗诵,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是很高的艺术享受,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放录音,学生聆听课文录音,心潮会随着作者的情感激流而澎湃,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民族自豪感会从心底油然而生,学生听完录音,对邱少云那种严守钢铁般的纪律和顾全大局的崇高精神深深感动。从而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课文录音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听录音无声读,伴录音轻声读,跟录音试着读„„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录音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起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深入分析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利用投影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投影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只要运用得当,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学习动机。例如,在教学看图学文《桂林山水》时,本课虽是安排了彩墨画,但它局限在一个不大的画面上,集桂林众秀于一景,有些景物只能是若隐若现,为了使学生能兴趣盎然地学好课文,学文前,我就让学生观看了四幅幻灯片,当屏幕一亮,学生的注意力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在银幕上,清幽秀美、活灵活现的桂林山水清晰地映入学生的眼帘;啊,水平如镜清澈明净的漓江水,映照着两岸青山的倒影,真是太美了,尤其是那拔地而起的群峰,千姿百态,错落有致,有的似骆驼伏地,有的如巨象俯饮,有的像老人安坐„„真是太形象、太逼真了。同学们看着眼前的美景简直入了迷,仿佛自己也荡舟漓江,进入了这连绵不断的画卷。正是这直观、形象的幻灯,拨动了学生们的心弦,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此外,本课不仅画面生动,而且文字优美,但小学生无法通过形象的对比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水投影片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比较来感受漓江水的特点;制作出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山的投影片进行对比观察来理解桂林山的特点。又如,教学《詹天佑》一课,通过自制幻灯片进行形象生动的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进一步了解施工中开凿隧道和火车爬坡等问题。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利用影视教学,加深学生学习兴趣
影视教学的优点是形象结合,生动直观,它能逼真地表现各种教学事物,具有广泛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先播放《飞夺泸定桥》的电视录像,然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结合刚看完的录像所呈现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一是“飞”,就是抢时间争速度,必须在敌人援兵的前面赶到泸定桥;二是“夺”,就是攻天险,不顾惊涛骇浪,不畏铁索高悬,不惧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向对岸消灭敌人。这时再加以引导,学生就能深深地了解到红军战士“飞”的艰难,“夺”的艰险。使学生被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又如教学《鸟的天堂》时,通过播放录像镜头,使学生像置身于鸟的天堂的美景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可爱。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介绍时代背景及作者情况,讲述书中人物的故事,设置悬念,启发想象,激发情感,提出假设,运用实物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以真挚丰富的感情吸引、启发和激励学生,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情激学,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活动产生最佳效益。这难道不是优化教学环境的结果吗?
三、优化教学方法,唤起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巴班斯基说,“教学方法是师生相互活动的途径与办法,师生相互活动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养、教育和学生的发展等各项目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确立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地主张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因为教是为了学,教是为学服务的。学是教的目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是否掌握,学生的智能、体力、心理品质是否得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否得到陶冶和培育,都不能以教师教的多少来制定,而要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是否学会学习来衡量。
实现教法的优化,就是把学生应掌握的科学学习方法转化为教法,使教师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师在优选教学方法时,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唤起他们的学习欲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会学生规律性的学习方法。力求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归纳、自己分析、自己综合、自己多做一些探索性的实验,敢于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鉴别正误,作出评价。这种学习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求异创新素质的培养和今后的事业将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可见,教师的作用应不断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帮助他们不断发现和探索新的未知,要让学生懂得:对知识的执着追求,要比对知识的占有更为可贵,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教“学”,教学生“会学”。学生如果学会独立学习,就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就能真正学得好了。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人类知识总量急剧增加,不会学习就不能生存,学会学习就等于学会生存。教学生学会学习,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教学方法的优化,还要掌握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双重特征。任何教学方法的确定和选择,都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我们应该根据教学本身所特有的规律性,确定和使用教学方法。正如美国学者乔伊斯在《教学模式》中所指出的“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为适合所有的学习类型或学习风格而设计的”。忽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多变性,拘泥于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打破这种单一的僵化的教学模式,实行教学方法的优化,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的需要。
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巴班斯基提出了六个原则:即所选方法必须符合教学原则;应适应特定的教学目的和目标;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要符合现有的条件和所规定的教学时间;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特长。同时,优化教学方法还应考虑的是:要理顺两个“序”,落实三个“点”。两个“序”指教学内容的“序”和学生认识的“序”,要把两个“序”统一起来。三个“点”是: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抓住关键点(知识点)。特别强调指出的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问题,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综合因素在一节课内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必囿 于某一固定模式。比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既可用情景教学法,也可用想象教学法。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优美词句,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桂林山水景物,要求学生边观看边思考:现在我们正荡舟漓江,你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哪处景物?怎么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告诉别人?然后再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找出描写水特点最关键的语句,并加以欣赏。此时,学生眉飞色舞,议论纷纷,不由自主打开课本学习起来。学完《桂林山水》后,可诱发学生的想象:桂林山水如诗如画,那么迷人,若你们有机会投入桂林的怀抱,会做一些什么呢?学生立马展开想象,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有的说要当个小作家,讴歌桂林的奇山秀水;有的说要当个小画家,去描绘桂林的奇异风光;有的说要当个小小园艺师,把桂林点缀得更加美丽„„这奇特的想象不仅表达了同学们的远大理想,而且更激发了同学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可采用“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强调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助。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学习和课堂讨论只是合作学习的两种形式。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第二大段写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后出现的幻觉。这段文字内容较长,为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讲读课文时采用分工合作学习方法:全班分成五大组,每一组阅读、讨论一次擦燃火柴的内容,然后大家交流学习体会,解答课文问题。这样既深入掌握了课文重点内容,又达到了学生主动发展的要求。
四、优化教学结构,注重学习迁移,拓展学生的延续性
何克抗教授给教学结构一词所下的定义是:“所谓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也就是指在完成每堂课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必备的各个教学环节相互结合而构成的教学体系。它是课堂教学的具体体现。所谓优化教学结构是指根据课型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使各个教学环节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之目的。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与课堂教学效益密切相关,要剖析和克服传统教学结构的弊端,掌握现代教学理论关于课堂教学结构的新理论、新技术。教学中要把握好两个原则:第一,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要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创新的时间和空间,使其能在教师启发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第二,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性.确定课堂教学结构要符合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和心理活动的规律,要按照认识论和学习论的规律安排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这是极为重要的迁 移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所学投向生活,投向社会,从而向生活、向社会索取所需要的更多的知识。这是语文学科素质的必然。因此,教师要注重知识的转化和迁移,拓展学生的延续性,优化发展状态,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让学生当学习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社会的小主人,从小培养主人翁精神。这就要求在优化教学结构时,还要注意从封闭转向开放,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本科扩展到各科,加强纵向、横向联系。一是注意课前的整体感知。即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渠道,掌握有关课文的感性知识,为学习这篇课文作整体感知。在课前组织各样搜集、积累资料的活动,如图片展览、参观访问、人物生平介绍等,然后组织预习,让学生在课前掌握大量的感性知识,在初读课文中有个整体的深刻印象。二是在课中重点突破的基础上,注意课后的延伸。如学习鲁迅某篇作品,除了课前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掌握有关鲁迅的大量感性知识,对鲁迅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外,课后再组织有关的活动,如指导阅读有关鲁迅的文章。举行读书会、演讲会、朗诵会等学科活动,通过课后延伸去加深对鲁迅的理解。同时,课后延伸也是为了形成学生整体认识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和主人翁的责任感。如指导学生围绕“爱护益鸟”“保护环境”等主题,搜集资料,写文章,办小报。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发现问题,写成建议书,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的建议。三是注意横向、纵向联系。整个学科各册教材是一个整体,一册教材也是一个整体。课文与课文之间,课文与其他各科或其他系统领域中有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横向、纵向比较,从而总结知识规律和降低教学难度,具有教学的开放性特征。只要有利于教学,从电影、电视、课外读物中的有关知识,都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中运用,使学生在更大范围内,更广内容中猎取知识,开阔视野。为了增加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可以把美术、音乐引进课堂,将艺术教育引进课堂,如运用朗诵、看报、表演等形式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结构不拘一格,更开放些。四是注重知识转化为能力。心理学告诉我们:经常运用旧知识,可以巩固旧有的暂时神经联系;而经过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综合,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又能形成新的暂时神经联系。如学习《少年润土》、《一分试验田》和〈〈我的心事〉〉三篇文章时,我从讲读课〈〈少年润土〉〉中给学生打好“抓住人物的特点”的写人四法的基础后,让学生学习《一分试验田》和〈〈我的心事〉〉,学生通过讨论,联系旧知,对照新课,于是认识到《一分试验田》一课,作者运用了两种写人方法,即通过写一件典型的事以及通过对彭总语言、行动的描写来表现彭总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特点。而学习〈〈我的心事〉〉时,学生通过独立阅读,独立分析写人四法之后,我引导学生选一件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事,以这位同学为主人公,运用写人四法编拟提纲,结果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以及他们自己归纳出来的学习方法中,都明显地反映出他们在本单元中学到的写人的知识。至此完成了迁移 过程,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样不仅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素质,而且优化了学生的自我发展状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关键在于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组合,最大限度地增加四十分钟的效益。而课堂教学能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其前提条件是教师的素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业务进修、教研活动、教改实践与教育科研等途径,并采取有力的政策与措施,大力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掌握现代语文教学规律,把握优化方向,通过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来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为切实实现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促进每个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教研》,广东省小学语文教研会出版,1989年第4期,1990年第6期,1991年第5期,1994年第3期。
[2] 《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巴班斯基著,吴文侃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3]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熊开明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4]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组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5] 《关于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聂海清,长春出版社,1998年第8期。[6]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997年5月。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试探_2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试探
[摘要]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课堂教学必须围绕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总目标来进行,重视学生活动的资源生成性,以使作为潜在的教学资源的学生活动能够以较为积极的姿态呈现出来。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与发展现状,从切实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构建学生主体地位(即“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出发,以教师为主导,以自学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突出教育、教学和发展的作用,运用整体原理,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必须优化教学目标,明白学习要求,确立学习的目的性;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教学方法,唤起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优化教学结构,注重学习迁移,拓展学生的延续性。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关键词:教学过程 最优化 提高质量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少”、“慢”、“差”、“费”、“灌”、“搬”、“乱”的现象还很严重,“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教与学的效率都很低的局面尚未得到很好的改变。有些课堂教学,教师总是下功夫讲清讲透规律性的知识,而不是下功夫去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去认识、理解和总结这些规律性的知识。教师的讲占用了课堂大部分时间,代替了学生的思考;教师注重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记住知识,而不是引导学生在动脑思考中去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透过以上教学现象,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引向呆板化、程式化,使鲜活的教材内容变得干瘪枯燥,使活跃的课堂教学陷入烦琐的讲解分析之中,缺乏学生自学、自议、自结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地位被老师取而代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扼杀,也就更谈不上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为扭转上述局面,我们必须积极推行新课改,贯彻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优化教学过程。所谓 “优化教学过程”,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优化,用最短的教学时间,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很好地完成教学过程所应担负的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呢?
一、优化教学目标,明白学习要求,确立学生的目的性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目标的关键;而教学目标的优化,则是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检查和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没有教学目标的优化,便没有教学过程的优化。所谓教学目标,是学科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是教学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可操作的指标。由于时代的要求不同,教学目标也不同。当前的教学目标呈多元化趋势,教学目标的繁多体现了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对教育的期望,也说明过去的教学目标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许多教师面对如此繁多的教学目标,不知如何入手;有的追求面面俱到,以致目标达成度不高;有的目标定位过低,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凡此种种使课堂教学效益不高,广大教师深感疑惑。因此构建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一步。那么,如何优化教学目标呢?
一是要求教学目标要明确,要细化,要切合教学大纲、教材的要求,切合小学生的实际,并通过课堂教学逐一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
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段话一方面指明了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学科的显性任务,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个性”;另一方面又阐明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在语言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是隐性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动力系统。由此可知,语文教学必须以学习语言为主要目标。
二是要求教学目标应是多个层面的组合,它体现出对人的培养的全面要求,既要增长知识,又要培养能力,还要促进人的发展。也就是要体现出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在教学中,只有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才能使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兼顾,显性目标与潜在目标并重,基础目标与发展目标互补,形成和谐统一的立体教学目标框架。在教学中我们要整体把握目标,统筹兼顾,科学地制订最佳的教学目标,力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优化的教学目标,要求全面、具体、适当、明确。如《日月潭》一课,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看投影彩图后,朗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然后说说日月潭是在什么地方,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说日月潭很美丽。
2、重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并会用“美丽”一词写一句话,背诵课文第二段。
3、由“日月潭”想到祖国宝岛台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以上三条目标具体地从认识、技能、情感三方面展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既体现出一定的系统性,又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这样便于语文知识结构的形成。再如教学《古井》一课,先启发学生根据预习质疑问难,然后提出:大家根据自己对课文的初步了解,你觉得学习这篇课文,应该从中学习到一些什么东西?也就是说学习本课的目的要求是什么?最后老师归纳,大家看,学这么几点好不好:
1、认识文章的结构,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是古井的品格精神。
3、学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借物喻人)。
4、根据个人情况,学习你所感兴趣的东西。这样,学生就有明确的目的性,就能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环境是指对教学的发生、存在和发展产生制约和控制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因素的环境系统。教学环境作为一处特殊的育人环境,它是按照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和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需要来组织和安排设计的,是各种有形“硬环境”和无形“软环境”的综合。学校内部由教学设备、教学信息和教学组织形式等因素构成的 “硬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由学校内部各种人际关系、课堂心理气氛、教与学的形式等因素构成的一种无形的“软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心理基础。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魅力的、无声的教科书,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熏陶着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而激发学习兴趣是营造良好心理教学环境的方法之一,根据不同的教材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录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有不少由著名艺术家或专业人士朗诵的音频制品,有些还配有优美的音乐,听这样的朗诵,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是很高的艺术享受,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放录音,学生聆听课文录音,心潮会随着作者的情感激流而澎湃,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民族自豪感会从心底油然而生,学生听完录音,对邱少云那种严守钢铁般的纪律和顾全大局的崇高精神深深感动。从而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课文录音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听录音无声读,伴录音轻声读,跟录音试着读„„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录音教学,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起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深入分析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利用投影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投影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只要运用得当,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学习动机。例如,在教学看图学文《桂林山水》时,本课虽是安排了彩墨画,但它局限在一个不大的画面上,集桂林众秀于一景,有些景物只能是若隐若现,为了使学生能兴趣盎然地学好课文,学文前,我就让学生观看了四幅幻灯片,当屏幕一亮,学生的注意力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在银幕上,清幽秀美、活灵活现的桂林山水清晰地映入学生的眼帘;啊,水平如镜清澈明净的漓江水,映照着两岸青山的倒影,真是太美了,尤其是那拔地而起的群峰,千姿百态,错落有致,有的似骆驼伏地,有的如巨象俯饮,有的像老人安坐„„真是太形象、太逼真了。同学们看着眼前的美景简直入了迷,仿佛自己也荡舟漓江,进入了这连绵不断的画卷。正是这直观、形象的幻灯,拨动了学生们的心弦,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此外,本课不仅画面生动,而且文字优美,但小学生无法通过形象的对比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水投影片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比较来感受漓江水的特点;制作出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山的投影片进行对比观察来理解桂林山的特点。又如,教学《詹天佑》一课,通过自制幻灯片进行形象生动的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进一步了解施工中开凿隧道和火车爬坡等问题。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利用影视教学,加深学生学习兴趣
影视教学的优点是形象结合,生动直观,它能逼真地表现各种教学事物,具有广泛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先播放《飞夺泸定桥》的电视录像,然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结合刚看完的录像所呈现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一是“飞”,就是抢时间争速度,必须在敌人援兵的前面赶到泸定桥;二是“夺”,就是攻天险,不顾惊涛骇浪,不畏铁索高悬,不惧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向对岸消灭敌人。这时再加以引导,学生就能深深地了解到红军战士“飞”的艰难,“夺”的艰险。使学生被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又如教学《鸟的天堂》时,通过播放录像镜头,使学生像置身于鸟的天堂的美景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可爱。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介绍时代背景及作者情况,讲述书中人物的故事,设置悬念,启发想象,激发情感,提出假设,运用实物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以真挚丰富的感情吸引、启发和激励学生,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情激学,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活动产生最佳效益。这难道不是优化教学环境的结果吗?
三、优化教学方法,唤起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巴班斯基说,“教学方法是师生相互活动的途径与办法,师生相互活动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养、教育和学生的发展等各项目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确立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地主张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因为教是为了学,教是为学服务的。学是教的目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是否掌握,学生的智能、体力、心理品质是否得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否得到
陶冶和培育,都不能以教师教的多少来制定,而要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是否学会学习来衡量。
实现教法的优化,就是把学生应掌握的科学学习方法转化为教法,使教师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师在优选教学方法时,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唤起他们的学习欲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会学生规律性的学习方法。力求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归纳、自己分析、自己综合、自己多做一些探索性的实验,敢于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鉴别正误,作出评价。这种学习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求异创新素质的培养和今后的事业将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可见,教师的作用应不断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帮助他们不断发现和探索新的未知,要让学生懂得:对知识的执着追求,要比对知识的占有更为可贵,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教“学”,教学生“会学”。学生如果学会独立学习,就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就能真正学得好了。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人类知识总量急剧增加,不会学习就不能生存,学会学习就等于学会生存。教学生学会学习,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教学方法的优化,还要掌握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双重特征。任何教学方法的确定和选择,都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我们应该根据教学本身所特有的规律性,确定和使用教学方法。正如美国学者乔伊斯在《教学模式》中所指出的“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为适合所有的学习类型或学习风格而设计的”。忽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多变性,拘泥于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打破这种单一的僵化的教学模式,实行教学方法的优化,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的需要。
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巴班斯基提出了六个原则:即所选方法必须符合教学原则;应适应特定的教学目的和目标;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要符合现有的条件和所规定的教学时间;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特长。同时,优化教学方法还应考虑的是:要理顺两个“序”,落实三个“点”。两个“序”指教学内容的“序”和学生认识的“序”,要把两个“序”统一起来。三个“点”是: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抓住关键点(知识点)。特别强调指出的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问题,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综合因素在一节课内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必囿于某一固定模式。比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既可用情景教学法,也可用想象教学法。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优美词句,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桂林山水景物,要求学生边观看边思考:现在我们正荡舟漓江,你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哪处景物?怎么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告诉别人?然后再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找出描写水特点最关键的语句,并加以欣赏。此时,学生眉飞色舞,议论纷纷,不由自主打开课本学习起来。学完《桂林山水》后,可诱发学生的想象:桂林山水如诗如画,那么迷人,若你们有机会投入桂林的怀抱,会做一些什么呢?学生立马展开想象,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有的说要当个小作家,讴歌桂林的奇山秀水;有的说要当个小画家,去描绘桂林的奇异风光;有的说要当个小小园艺师,把桂林点缀得更加美丽„„这奇特的想象不仅表达了同学们的远大理想,而且更激发了同学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可采用“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强调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助。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学习和课堂讨论只是合作学习的两种形式。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第二大段写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后出现的幻觉。这段文字内容较长,为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讲读课文时采用分工合作学习方法:全班分成五大组,每一组阅读、讨论一次擦燃火柴的内容,然后大家交流学习体会,解答课文问题。这样既深入掌握了课文重点内容,又达到了学生主动发展的要求。
四、优化教学结构,注重学习迁移,拓展学生的延续性
何克抗教授给教学结构一词所下的定义是:“所谓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
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也就是指在完成每堂课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必备的各个教学环节相互结合而构成的教学体系。它是课堂教学的具体体现。所谓优化教学结构是指根据课型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使各个教学环节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之目的。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与课堂教学效益密切相关,要剖析和克服传统教学结构的弊端,掌握现代教学理论关于课堂教学结构的新理论、新技术。教学中要把握好两个原则:第一,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要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创新的时间和空间,使其能在教师启发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第二,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性.确定课堂教学结构要符合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和心理活动的规律,要按照认识论和学习论的规律安排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这是极为重要的迁移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所学投向生活,投向社会,从而向生活、向社会索取所需要的更多的知识。这是语文学科素质的必然。因此,教师要注重知识的转化和迁移,拓展学生的延续性,优化发展状态,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让学生当学习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社会的小主人,从小培养主人翁精神。这就要求在优化教学结构时,还要注意从封闭转向开放,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本科扩展到各科,加强纵向、横向联系。一是注意课前的整体感知。即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渠道,掌握有关课文的感性知识,为学习这篇课文作整体感知。在课前组织各样搜集、积累资料的活动,如图片展览、参观访问、人物生平介绍等,然后组织预习,让学生在课前掌握大量的感性知识,在初读课文中有个整体的深刻印象。二是在课中重点突破的基础上,注意课后的延伸。如学习鲁迅某篇作品,除了课前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掌握有关鲁迅的大量感性知识,对鲁迅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外,课后再组织有关的活动,如指导阅读有关鲁迅的文章。举行读书会、演讲会、朗诵会等学科活动,通过课后延伸去加深对鲁迅的理解。同时,课后延伸也是为了形成学生整体认识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和主人翁的责任感。如指导学生围绕“爱护益鸟”“保护环境”等主题,搜集资料,写文章,办小报。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发现问题,写成建议书,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的建议。三是注意横向、纵向联系。整个学科各册教材是一个整体,一册教材也是一个整体。课文与课文之间,课文与其他各科或其他系统领域中有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横向、纵向比较,从而总结知识规律和降低教学难度,具有教学的开放性特征。只要有利于教学,从电影、电视、课外读物中的有关知识,都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中运用,使学生在更大范围内,更广内容中猎取知识,开阔视野。为了增加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可以把美术、音乐引进课堂,将艺术教育引进课堂,如运用朗诵、看报、表演等形式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结构不拘一格,更开放些。四是注重知识转化为能力。心理学告诉我们:经常运用旧知识,可以巩固旧有的暂时神经联系;而经过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综合,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又能形成新的暂时神经联系。如学习《少年润土》、《一分试验田》和〈〈我的心事〉〉三篇文章时,我从讲读课〈〈少年润土〉〉中给学生打好“抓住人物的特点”的写人四法的基础后,让学生学习《一分试验田》和〈〈我的心事〉〉,学生通过讨论,联系旧知,对照新课,于是认识到《一分试验田》一课,作者运用了两种写人方法,即通过写一件典型的事以及通过对彭总语言、行动的描写来表现彭总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特点。而学习〈〈我的心事〉〉时,学生通过独立阅读,独立分析写人四法之后,我引导学生选一件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事,以这位同学为主人公,运用写人四法编拟提纲,结果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以及他们自己归纳出来的学习方法中,都明显地反映出他们在本单元中学到的写人的知识。至此完成了迁移过程,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样不仅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素质,而且优化了学生的自我发展状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关键在于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组合,最大限度地增加四十分钟的效益。而课堂教
学能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其前提条件是教师的素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业务进修、教研活动、教改实践与教育科研等途径,并采取有力的政策与措施,大力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掌握现代语文教学规律,把握优化方向,通过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来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为切实实现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促进每个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教研》,广东省小学语文教研会出版,1989年第4期,1990年第6期,1991年第5期,1994年第3期。
[2] 《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巴班斯基著,吴文侃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3]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熊开明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4]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组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5] 《关于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聂海清,长春出版社,1998年第8期。
[6]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997年5月。
第五篇:《教学过程最优化》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最优化
——一般教学论方面
【苏】 尤·克·巴班斯基著张定璋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过程内含教和学两个组成要素,他们彼此是有联系的。教学过程不是教和学两种过程的“机械的总和”,而是一种本质上完全新的、具有整体性的现象。
——第6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过程的前提条件是师生个人之间发生某种形式的相互影响。
——第7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在教学中,不单纯是教师在影响学生,而是师生之间有着特殊的相互影响,产生一种“教学上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影响,学生对这些影响的内心反应、领会和主观想法,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技巧以及其他教养因素方面的独立活动等等,都是统一在一起的。
——第7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教师的教学影响,学生对它的反映过程和学生反过来对教师活动的影响,这三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影响同时导致修正教师施加影响的手段。
第13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过程的这种环节结构,一方面反映了教与学的统一性,另一方面也明确地强调了教师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指导作用。
第18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过程的组织不容许有标准的、公式化的结构,这要求揭示出这一过程的各种基本规律,遵循这些规律才能保证最优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18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只有控制和自我控制辩证地统一,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学校中控制个性发展的真正的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23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为了顺利体现社会主义学校中教学的目的成分,必须遵循教学过程旨在使学生个性全面和和谐发展的方向性原则。
第25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应以人得和谐发展为目标,就是说,要使思想、行为、理想和现实生活之间协调一致。
第27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科学性原则的目标是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具有真正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会学生善于按辩证逻辑的规律科学的思维。
第30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应当把改善教学过程的条件看作是组织教学过程,特别是使它最优化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原则,而不是什么次要的、附加的、补充的手段。
第31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的自觉性原则致力于防止形式主义地掌握知识,促进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深刻信
念。
第33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分组活动和全班活动都是集体地组织教学认识活动,在进行实验室作业和实践作业过程
中,以及在学生的教学参观过程中,集体地组织教学认识活动特别有效。
第38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改进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深入研究方法选择的理论和实践,使能针对当时条件
选出最好的成套方法,这也就是要深入研究教学方法最优地运用的理论和实践。
第43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各种教育方法的不同结合有时可以达到同样的教学目的,但必须要善于看到确定性和可
变性二者辩证地结合,不能采取硬性的、专断的决定,而容许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和可变性。第44页,作者引【兹维列夫,《现代普通学校条件下的教学方法的理论和实践》,1972年】
当教学任务的内容的性质不允许单纯的运用再现的或探究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求把他们
结合起来时,就可用再现-探究的教学模式,以便把几种教学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
第49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所教材料的内容及其展开的方法应当像叙述研究成果那样,即向学生提出真实的运动,从他的某种简单的普遍的形式开始。
第50页,作者引【达维多夫,《教学中概括的类型》,第369页,1972年】
在保证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和使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条件下,按照高速度、高难度进
行教学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乃是一种再现—探究的教学,其目的在于尽力促进人的智力发展。
第51页,作者引【赞科夫,《教学论和生活》,1968】
用辩证法的系统观点评价现有教学任务的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乃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论基础。
第53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作用而组织的控
制。
第55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精力耗费最优化的标志是:学生和教师经过课间休息和在家休息后能恢复正常的工作精
力,减少用于准备教学材料和批改学生作业的精力,减少教师在一周内进行各种各样“准备工作”的次数以及他在上下午都有课的次数,减轻由于课外事务过多的负担过重。
第62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机械的、直觉的和联想的决定,是在缺乏信心的状况下作出的。
尝试性的和或然性的决定表现出一种冒风险的心情。
决断性的决定是在最有信心的状况下作出的。
第63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正确确定的教学法,应当从科学的实质本身出发,建立在研究该门类知识的发展史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目的来决定取舍,并且要基于科学唯物主义的心理学的成就,基于全面的了解儿童,了解其年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适应该时代的环境中所反映出来的新情况。
第64页,作者引【《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集》,卷三, 第557页,1959年】
教学内容必须是科学的、可接受的、系统的和连贯的,即跟实际生活联系。
第66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任务,要求教师更加广泛和大胆地由刻板的、直觉的、联想的和尝试的态度过渡到着眼于选择教学方法的最优方案上。
第107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程序中,教师特别感到困难的是:研究学生,进行个别施教和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
第107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教师在研究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我分析等方面利用先进经验的行动,应当成为最优地组织教学教育过程的程序具有新质的现象的因素。
第118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苏联心理学家坚决反对个性研究的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机能主义,它把个性分解为一些机械的、彼此脱离的、互不联系的因素;另一个是格式塔心理学,它把个性看作是某种完整而无定型的东西。
第126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人的能力对于技巧、技能和知识而言,无非是一种可能性。
第127页,作者引【A·B·彼特罗夫斯基编,《普通心理学》,第404页,1970年】
心里属性总和的这个结构,归根到底是有具体活动的要求所决定的,并且对于各类不同的活动而言是不一样的。
第127页,作者引【A·B·彼特罗夫斯基编,《普通心理学》,第411页,1970年】
区分出本质的技能,乃是人的智力发展的最重要的标志。
第134页,作者引【A·B·彼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1970年】
最好不是由某一教师或某一班主任来编写学生的评语,而是由该班全体教师通过“小型教育会议”的特殊的“教育会诊”集体的编写。
第137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教师(特别是文学教师)可以广泛地利用做作文来揭示学生的内心世界。
第146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教师们交换对学生的看法,可以获得对学生的客观印象,往往可使某些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向好的方面转变,可消除对他的成见,这种成见在实际工作中是常有的。
第151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教师对个别学生的个性所作出的评定的客观性程度,不是不是一种客观的概念,在这里,任何绝对的意见都将是错误的。
第153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我们认为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可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
第157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在提问的最后阶段评分时,要特别明确、精确地提出评分的根据,提出答案的有优点和缺点,要注意指出学生在掌握教材上的进步。
第159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条件本身虽不是事件(现象、事物等的变化)的原因,但也可加强或削弱原因的作用,并可将某一个原因突出出来起主要原因的作用。
第164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为了不忽视产生不良成绩的条件和原因的这种相当复杂的联系,必须全面的分析原因,既要分析与学生有关的外在原因,又要分析内在的原因。
第164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在研究全部原因而不是研究其中的一个原因的条件下,根据对每一种原因可能有的影响程度所做的比较,就是说,在全面、综合地研究个性及其外来的影响的基础上,可以找出在当时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168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学生较易疲劳和健康差也往往导致偶尔的不良成绩。
第178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绝大部分不良成绩出现在数学、俄语、文学、外语和物理课程里。
第179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少年没有正确理解什么是英勇、大无畏、有胆量,乃是搞恶作剧和逞能的另一个原因。少年儿童出于蔑视畏缩和怯弱,常常准备用任何方式证实自己的大胆和无畏。
第184页,作者引【B·A·可鲁捷茨基,《教育心理学原理》,第233页,1972年】
传统的家庭教育性质是受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在前者起决定作用的情况下形成的。
第184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低估男孩在完成社会工作方面的可能性,常常会造成他们对班级和学校生活以及对少先队的中队和大队活动表现出一种莫不关心的、冷淡的态度,并增多破坏纪律和犯各种过失的次数。
第187页,作者引【艾利康宁、B·B·达维多夫,《掌握知识的年龄可能性》,1966年】
对于每一种心理机能来说,都有其最佳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其他一切机能似乎都寓于这一机能之中,并通过他起作用。这也就决定了在每一年龄阶段上儿童意识结构的独特性。
第188页,作者引【维果茨基,《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第369—370页,1960年】
实际练习、解答习题等,通常认为要在学习了它们的理论基础之后来完成才是最特别的。
第204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不良成绩的基本原因通过学生的意识折射出来的表现有:对教师不但没有同情心,而且有反感;对课程不但没有兴趣,而且讨厌它;不但不相信学习的重要性,而且请示学习的意义;不但不去努力克服认识上的困难,而且在学习的意志、义务感和责任心上自暴自弃。
第222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学生在没有履行要求时,建议教师要有分寸地正确判定他应负的责任,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改正的可能性。少年时期的部分学生,他们破坏纪律往往是由于意志品质差,他的表现是不能克服学习困难,不能勤奋学习。
第227页,【苏】 尤·克·巴班斯基 著,张定璋 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