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陈红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一、故事引入,在活跃气氛中引发兴趣
从《乌鸦喝水》故事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很自然地引入新课,激发了求知的内驱力,而且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从《乌鸦喝水》中,学生初步感知了“石头子占了水的空间,使水上升,乌鸦就喝到了水”,接着倒水实验,让学生观察发现到石头确实是占据了空间,而且占据的空间有大有小,很自然地引出了体积概念。
二、联系实际,充分利用教具,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体积单位比较抽象,尤其感受1cm3,1dm3,1m3 的实际大小是个难点。因此,利用形象教具,建立空间观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如:从学具盒中找出1cm3 的正方体摸一摸,演示1dm3 的正方体教具,同时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实例。学生说出了很多身边物体的体积接近1cm3 和1dm3。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对1cm3 和1dm3 实际大小有了较深度的认识;对1m3 大小认识时,我仿书上的样子做了1立方米的框架,放在墙角,让学生依次进入,居然能容纳3、4个学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对1m3 的大小有了明确的认识,教学效果非常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就在身边。
三、注重比较,区别1cm、1cm2、1m3 时,让学生说出分别是用来计量什么量的单位外,更是让学生动手比画一下,三者区别,练习题中“数学日记”一题,也注重了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区别。
四、不足之处:
1、关注学生情感不够,对学生回答未能作出非常适当的评价。
2、动笔做题环节少,只是在看课件上的题口头回答。
五、在以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将师生的情感交流融入在评价中,捕捉闪光点,课堂氛围和谐;同时将“六环三步”教学模式提升层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调兵山市第一小学 陈红
第二篇: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苏荔
本节课先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在讨论观察中感悟物体占有空间,并用一长方形和一长方体放在地面上,让学生体会“空间“这一词语的真正含义。为体积意义的理解做下铺垫。然后通过举例比较观察,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出体积的概念。教材通过迁移类推引出物体的单位,引导学生由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学习,想到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也需要统一的的体积单位,并介绍了这些体积单位的字母表示法。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活动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
解决问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但体积单位比较抽象,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让学生搭建一个正方体并找出生活中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的物体,摸一摸书包课本,再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体积单位的大小,从而在头脑中行成表意,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尤其在1立方米的正方体中让学生依次进入,是学习气氛达到高潮,同时使学生真真切切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就在身边,这一教学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尝试的兴趣。
同时这节课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好几何类概念课确实很有难度,要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必须从生活实际出发,甚至要准备一些形象的教具,让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多动手等活动,为学生建立情感,形成表象。
第三篇:《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是在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教学的。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学习长度和面积单位的经验,一方面对学习体积和体积有帮助,另一方面也有了负面迁移,在学习体积单位的时候,学生总是会想到面积单位上去,实际上对体积和面积的含义还没有真正区分。因此,本节课把“正确区分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的含义”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来突破。
本节课主要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教学目标:
一、创设有效情境,提示体积的概念。
在课的开始,联系学生学习的经验,巧妙地利用了《乌鸦喝水》的故事,在故事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感受和思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动机,从而理解“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二、渗透体积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有争议性的两个物体体积大小的判断,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素材,使每个学生都能激发动手测量物体体积大小的动机。这样的学习活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体积单位的必要性。
三、实际操作,构建体积单位的模型。
让学生在探索体积单位的过程,充分感受和体验,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和具体化,从而抓住知识的关键。为了让学生明白体积单位的大小,除了出示标准的体积单位以外,还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参照物,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参照物分别是一个手指头、一个粉笔盒、一个讲台的大小,通过闭眼思考,让学生把每个单位的大小刻在头脑中。
四、让学生学生学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的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中,我把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三个教学环节设计为相同的步骤,鼓励学生用学习立方厘米的方法去学习1立方分米、1立方米,让不同程度的学习反复说各个体积单位的定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课堂学习。
五、继续开发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课堂练习中,尽可能安排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探究。立方米的教学条件是开放的,尊重学生,充分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比较。在数重叠物体的体积时,特意安排了计算这个不规则图形的表面积的练习,从练习效果看,大部分学生不能有序的思考问题,不能从表面积的定义出发计算一个物体的表面积。
在近几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发现自己的教学可能过于注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过于注意对学生素养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双基的落实,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逐步纠正。
第四篇: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小高庄小学 张丽君
一、故事引入,在活跃气氛中引发兴趣
从《乌鸦喝水》故事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很自然地引入新课,激发了求知的内驱力,而且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从《乌鸦喝水》中,学生初步感知了“石头子占了水的空间,使水上升,乌鸦就喝到了水”,接着倒水实验,让学生观察发现到石头确实是占据了空间,而且占据的空间有大有小,很自然地引出了体积概念。
二、联系实际,充分利用教具,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体积单位比较抽象,尤其感受1cm3,1dm3,1m3 的实际大小是个难点。因此,利用形象教具,建立空间观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如:从学具盒中找出1cm3 的正方体摸一摸,演示1dm3 的正方体教具,同时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实例。学生说出了很多身边物体的体积接近1cm3 和1dm3。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对1cm3 和1dm3 实际大小有了较深度的认识;对1m3 大小认识时,我仿书上的样子做了1立方米的框架,放在墙角,让学生依次进入,居然能容纳3、4个学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对1m3 的大小有了明确的认识,教学效果非常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就在身边。
三、注重比较,区别1cm、1cm2、1m3 时,让学生说出分别是用来计量什么量的单位外,更是让学生动手比画一下,三者区别,练习题中“数学日记”一题,也注重了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区别。
四、不足之处:
1、关注学生情感不够,对学生回答未能作出非常适当的评价。
2、动笔做题环节少,只是在看课件上的题口头回答。
第五篇:《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资源。“乌鸦喝水”的故事、石头放入盛水的杯子里的实验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为学生感知物体占有空间、理解体积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在低年级的语文课上学生就接触到“乌鸦喝水”的故事,于是我将这个故事再现出来,让学生明确乌鸦从刚开始喝不到水到最后喝到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石头放入盛水杯中的实验,通过观察发现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放有石头的杯子中不能全部倒入,这是什么原因呢?引发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石头占据了一部分空间,所以无法倒入。继而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电视机、电脑主机、老师的手机,将这三件物品进行比较,发现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
虽然知道了物体的体积概念,但还要让学生建立良好的空间观念。应该结合实物演示进行教学,知道分别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有了这个认识还不够,还要乘胜追击,让学生去估一估身边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物体,利用身体估摸出1立方米的大小,同时还要将体积单位与面积单位进行区分,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的认识。只有这样学生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时才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体积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