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式五环节教学模式(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03:5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导学式五环节教学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导学式五环节教学模式》。

第一篇:导学式五环节教学模式

导学式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草案)

高效课堂的创建,要求我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营造和谐向上的课堂气氛,形成师生互动的课堂场景,实现“理性、激情、高效”的课堂教学。“理性”,即认真研究解读课标,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合理,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使三维目标落到实处;“激情”,就是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以饱满的热情开展教学,学生要充满热切的渴望去努力获得知识;教师要以自己的激情和智慧点燃学生的求知之火,在互动中达成课堂的活泼、和谐、愉悦;所谓“高效”,就是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健康成长。

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重点研讨学案导学背景下,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师生、生生交流互动有效合作,课堂学、教、练时间结构的合理安排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充分,教师引导得当,师生、生生充分互动,学生积极参与,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去经历、去发挥,较好地掌握所学内容。改变“老师累,学生睡”的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有生机,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在交流合作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使课堂较好地达成预设和生成的统一,主导和主体的统一。结合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成果,我们整理出“导学式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以“导学、探究、互动、测评”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主线,“互动”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导”是前提,“学”是目的,“动”是手段。以此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利于学生学力成长,提高教学效益。导学式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指导性的框架,供老师们结合教学实践及学科、课型特点等参考应用。

一、导学式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理论依据 1、哲学基础

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而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导学式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重知识的获取过程,重体验,重合作交流,能引发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意志这些源于心理品质的个性特征参与学习活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育心理学基础

90年代兴起的建构主义理论对我国的学习和教育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一理论扎根于康德对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而二十世纪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杜威的“做中学”以及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又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促进了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建构观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认识并非是主体对于客观实在的简单、被动的反映,而是主体在真实的环境中积极的输入输出信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的学习不只是模仿和接受教师的策略以及思维模式,他们要用现有的知识去过滤和同化来自学习环境中的新信息,整合或重建原有的知识结构,并在迁移应用中得以优化和发展。根据这一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3、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能力,增强体力,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优良的道德品质的一种活动。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是相互促进的。

二、导学式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理念

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培养其创造性的基础。发展是主体的主动行为,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对于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判断应该看学生是否是目标的制定者或参与制定者,学生是否是教学活动的促进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做到:目标让学生去确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过程让学生去探索,方法让学生去寻找。

2、教学过程是个体通过与外界信息的相互作用,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 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影响教与学功能的变量主要是学生自身因素和外部信息因素两类。在学生学习的外部信息因素中,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

3、讨论交流活动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学生的社会性形成的过程。在民主、平等、自由、安全的氛围中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精神的自然生长。这种互动过程拓宽了学生认识世界的视野,学生在互动中激发和体悟到的情感、智慧、人格、态度、思维方式等都能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已,使其充满个性,全面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有卓越品质的创新人才。

4、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它包括:学生心理的开放,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享有自由,不受压抑;教学内容的开放,应使课堂信息更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和已有经验;思维空间的开放,从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灵敏性、独特性上训练学生的思维,用延缓评价、鼓励创新等策略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学结果的开放,学生带着一个问题走进课堂,带着多个问题离开课堂,敢于怀疑教师、教材、权威的结论。教学过程围绕知识的联系与综合展开。在联系与综合中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尽量增加学生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5、学生具有差异性 差异表现在学生的智慧类型、学习速度、个性特征等各个方面。导学式五环节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不能像过去那样“一刀切”、“齐步走”,应通过实施分层分组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差异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在创设情境、制定目标、合作探究、巡堂指导、知识迁移与发展、练习与评价等各个方面应渗透分层分组的理念。

6、不同学科应培养学生不同的学科思维能力,包括学生掌握某项学科的特殊能力,学生学习某学科的智力活动及其有关的智力与能力的成分,学生学习某学科的学习能力、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学科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每一门功课的基础,是保证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这要求教学模式符合学科研究、学习的特点。

7、不同学科的教学都应有自己学科特色的模式群。在教学实践中,对不同的学科,对同一学科中的不同内容,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都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程序,在一般模式的理念框架下进行变通、创新、发展,形成不同的具有学科特色的“模式群”。

三、导学式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目标

1、提高教师学习新理论,接受新思想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其教育 3

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一只有较强科研能力、教育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2、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的多层面互动,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内驱力;构建以学生探究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划一性、预设性,从而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开放性和生成性,达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其个性特长和创新精神,使其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意义建构、合作互助。

5、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四、导学式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

主体性原则——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其自觉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自觉地对学习实施自我检查和评价,成为学习的主人。

探究性原则——创设挑战性问题、探究性情景。

合作性原则——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唯一组织者,教师与学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所有学习参与者自由发表见解;应利用预设和课堂生成的恰当问题情境,进行有效的讨论交流。

开放性原则——内容的开放、教学方法的开放、教学环境的开放。认知结构动态平衡原则——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媒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学生不断调整其认知结构,把新知识同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使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即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五、导学式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基本结构框架

1、教学设计,预习学案——课前准备阶段

学案是“导学”得以实施的基础,学案的编写是否科学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课前学习和课堂教学效率。为尽可能的全面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学案的编写至少应遵循:

①课时化原则。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

②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隐入一个个综合程序问题之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之中。

③方法化原则。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法去识记、理解、4

归纳、综合。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④生活化原则。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⑤层次化原则。学案不应编成学生印象中的试卷。学案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

从“教案”到“学案”,教师必须把自己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学习的“学案”。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

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把握学习主线、学习重点,查询疑惑知识。由于“学案”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难点解释、问题探究、学法指导、思维拓展等内容,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自学,能有效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导学”的功能,易让学生步步深入,各得其所。同时,教师必须适量分层抽查学案,及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把握学情,及时反馈学生的自学情况,更好的引导学生课上完成学习任务,将存在问题有效解决。使学案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做到以学定教。

2、预习导学——预习反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明确目标(3—5分钟)①教师根据学案,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②设计精当的导语引出课题或直接入题,指导学生根据学案设计的问题进行学习;③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特定情境中;④将学习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在上课一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

操作时应注意:①导课可以直接导课、情境导课、故事导课、复习导课,由具体的课程而定。课堂教学的导入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引人入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学习欲望,使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二是为学习新知做好必要的过渡和铺垫,引发学生的思考。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时间不宜过长,所运用的教学手段要少而精,注重实效。③教师在揭示学习目标时,语速要慢,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听进去,都能明确本节课学习的方向;要有激励性,鼓励学生通过努力一定会达到目标。

3、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讨论探究(8-10分钟)

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①教师把学习提纲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习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②组织学生根据学习提纲,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学习思考、提问、小组研讨,分析归纳,获取知识,得出结论,理解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按照要求对知识进行整合加工,将其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操作时应注意:①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激活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提问要力求避免过多的简单提问和学生难于回答的高难提问,宜进行理解性、运用性、创造性提问。②结合适宜的问题或重点内容,及时、灵活、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助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释疑。学习小组的设置,是进行课堂小组讨论的必要管理环节。小组探究,是立足于学习小组而开展的,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要想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要想使课堂上的教师成为教学的策划者、导演者,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就必须合理设置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设置,以课桌相近的前后4至6人为宜,要考虑学生搭配,如学生的学习程度、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应按照整体成绩,找出本组的学习带头人,然后实行帮扶,以带动整体提高。要发挥好小组长的管理作用。在小组讨论时,小组长是小组讨论有序、高效、避免讨论目标转移的保障者。讨论的时候,要围绕疑难问题,有序讨论,要避免无谓争论,避免讨论话题的转移,要会及时整理讨论结果。每个学习小组应有核心发言人,以清晰的语言,准确地表述本组的讨论结果以及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疑难问题。③教师必须来回巡视,指导学生学习,了解学习效果,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对各小组自学存在困惑不解的问题以及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不要急于作讲解、回答,要针对疑惑的实质给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调整自己的认识思路,互相探究,解惑释疑。

4、研讨交流——展示交流,点拨归纳(8-10分钟)

这个环节是一堂课的精彩之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自己的感悟和本小组内的学习成果。①让全班学生合作议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探究,取长补短,通过再思、再议达到“通”的境地,解惑释疑。②教师对学生普遍的疑难 6

精讲点拨,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对问题的总结和必要的归纳也要简明扼要。③教师对学生参与的态度,发言的质量要做出积极性的评价。

操作时应注意:①通过全班的展示和交流,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在运用所学新内容试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实现知识结构的整合重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②教师点拨的语言要精炼,学生讲清楚的教师决不重复,学生表述不完整的也是先采用“生帮生”的方式,让会的学生讲,如学生讲对了,教师表示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才做适当的补充,但都是点到为止,不任意发挥,不高谈阔论。③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积极评价,对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表扬,对有独到见解的给予肯定、鼓励,对学生不完整甚至错误的回答要给予引导,用柔性的分析的话语指出错误所在及出错的原因,同时肯定正确的部分并予以鼓励。这样,既可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可以培养学生表达问题、展开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5、达标测评——同步训练,达标测试(10-12分钟)

①教师可先出示基础练习题,题型多为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根据学生学习进程及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同步训练,以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②针对学习目标精心设计系列测试题,针对知识重点和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进一步巩固、整合其认知结构,提高学科能力。

操作时应注意:测评训练要面对全体学生,要保证训练时间,通过题组对学生进行形成性测试,并通过变式练习使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迁移应用,力求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6、总结拓展——总结收获,拓展延伸,布置作业(3-5分钟)

①选择一些和本节课题型或内容相关的习题,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开阔学生思维,把问题的探索和发现延续到课尾、课外。②要启发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自己的学习收获作简要的归纳总结,以进一步理解、巩固、深化所学内容,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要求。③布置课后作业要有针对性、巩固性和启发性,选题时应注重“少而精”,要分层设计,面向全体。

操作时应注意:①作为课内教材的补充和延伸,教学拓展是要把学习的触角 7

延伸到课外,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证课堂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增强实践,让课堂更开放。②小结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小结得好,能统摄全课,起到画龙点睛之效。小结不应该是把所学内容简单重复一遍,而应该是认识的提高,观点的强化,能力的进一步培养,行为的进一步引导。进行课堂小结应师生相互配合,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归纳总结,盘点收获,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③课后作业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催化剂。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了理解和记忆,在实际运用中使学生将所学知识逐步转变成技能。布置课后作业,重在质量,不在数量。选题应 “少而精”,分层设计,面向全体,分类要求,让学困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后作业分层,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或拓展性的变式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困难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要尽量丰富作业形式,寓学于乐。这样既减轻了困难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另外,应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批阅、有记录,及时分析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矫正或补救措施。

六、实施导学式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课堂上不能缺少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上课开始,教师创设教学情景之后,就让学生按照导学案或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互动。学生没有进行充分的预先自主学习,对知识点还没有了解和熟悉,就开始小组互动,其交流效果是低下的。教师应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

2、小组合作互动不能流于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小组讨论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互动。主要表现在:一是内容没有交流价值,小组讨论前缺少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二是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裕的讨论时间;三是忽视了对学生小组讨论方法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学生还没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这些缺乏实质的、“蜻蜒点水式”的互动形式,只能是形式上的互动,学生对自己应该学到什么,学会了什么,并不是十分清楚,更谈不上互动效

果,是与我们教学要求相悖的。

3、教师要及时参与学生互动。高效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但并非教师就要游离于学生之外。有些课堂上,在学生互动时,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或看教案,或摆弄教具,或四处张望,就是不肯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好像学生互动起来之后,教师就没事干了。实际上,在小组互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堂课上,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者,也会有一些很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者。作为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教师的任务是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在学生小组互动的时候,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察,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教师应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

4、要减少师生互动中存在的不均衡现象。有的教师虽然在导学过程中,实现了互动,也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调动的却是少数同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所以往往愿意同学习成绩好、表达能力强、自信心强、胆子比较大的同学进行交流。因此,一节课中好的学生回答次数很多,在部分尖子生争先恐后的答问声中,差的学生倍受冷落,往往成了“被遗忘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将答问的天平有意识的向学困生倾斜。

5、教师在课堂上该讲的不讲是一种误读。不少教师错误地认为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一个原则。讲多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学生的主动学习就没有体现出来。从学生学习方式来看,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一种是发现式学习。这两种方式都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一般来讲,学科教学中一些认识性的问题和探究性的部分问题,学生能够发现的就应该采取发现式学习或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如果是一些易错点,易漏点,易混点,就可以采用接受式学习,教师就要精讲。可能有的老师会说在接受式学习中,学生是否容易被动学习,而在发现式学习中学生更能够主动学习。我们说,设计得好的接受式学习,同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相反,如果发现式学习中创设的问题情景等不恰当的话,也可能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因此,课堂上 9

讲或不讲,并不一定是教学观念先进与落后的试金石,不一定是启发式和灌输式的分水岭。也就是说该导的要导,该点的要点,该讲的要讲。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篇:“探究式五环节”教学模式

构建“探究式五环节”教学模式,打造生命课堂

山城区十小

一、“探究式五环节” 教学模式的提出与研究背景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总之,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

“生命课堂”就是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生命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师生、生生之间进行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的活动,其目的是关注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前提下,通过深入实施探究学习、合作教学,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与探究知识、智慧展示与能力发展、情意交融与人性养育的殿堂,成为师生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得到充分体现与提升的快乐场所。

“生命课堂”最真切的意义和最本质的使命就是充分地唤醒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让每个学生自由、充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生命课堂”的教学方式主要表现为自主、合作、探究。我们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模式,主要采取“探究式五环节”课堂新模式,打造“生命课堂”的有效性研究。探究五环节,即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交流、解惑、展示)、实践探究。

二、“探究式五环节”教学模式研究的内涵

“探究式五环节”教学模式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其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1 探究、讨论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合作探究形式解难释疑,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探究的一种教学形式。

1、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心理感受和素养的累积。

2、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和对新知的有效内化程度。

3、更加重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

4、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求真、求实态度的追求。

5、更加重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三、“探究式五环节”教学模式研究的目标

1、总目标: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追求卓越。

2、教师目标: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改进和创新课堂。

3、学生目标:做课堂的主人,作自我发展与提高的主人。

4、课程目标:探索、改进、改造学习方式。

5、成效目标:提高三效——课堂效果、教学效果、学习效果。

四、“探究式五环节”教学模式研究的内容

(一)自主探究:

让学生自主探究首先要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那么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性的提问,鲜明直观的实验模型和精彩的游戏以及动听 2 的音乐等各种课堂教学手段来创设新、趣、奇、疑的课堂教学情境,从而达到唤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质疑的热情。

其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主探究。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恰当的方法,或阅读文本,或演算例题,或自主实验,或查阅资料,并记录自学中的收获和疑点,为合作探究打基础。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巡回指导、点拨,督促学生自学并了解自学的效果。

这一环节中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教师在激起学生探究欲望时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具有针对性,关联性,层次性和趣味性。

(2)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时我们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发现、分析、比较、概括、记忆、想象、探索等,实现学生学习和教师指导的有机结合。

(二)合作探究(交流、解惑、展示)

合作探究由交流、解惑、展示三个环节组成,三个环节是循环式的。

1、交流

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师生交流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自己已学的知识自学、感悟、求解。在苦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再借助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通过交流讨论,学生能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开阔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交流讨论,学生能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开阔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一环节中,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合理分组。4人一小组最为适宜,分组时要遵循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的原则。要做好小组长的培养工作,组长负责讲题、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主动引导小组成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有秩序的安排小组成员交流,鼓励组员大胆发言,善于收集本组合作交流的信息并能及时向老师汇报。

3(2)精心预设合作探究的问题。教师要使合作的问题具有探究性,实效性,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问题不要过于简单没有探究价值,也不要过于苦涩深奥。小组合作的问题也不要设计太多,一般一课堂设计1—3个即可。

2、解惑

小组合作交流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作适度点拨引导,导在重点处、疑难处和关键处,引领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有效的讲解。这也符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则。

这一环节中,需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教师的点拨精讲必须具有艺术性。教师点拔的内容一定是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对学生自学、合作中出现的偏差,老师不要急于给出明确答案,可以设置一些铺垫性的问题或提供一些信息和事实,让学生再进行必要的讨论,然后进行准确点拨。教师的点拨要巧妙,即点在要点处,点在疑难处,点在规律处,点在学法上„„

(2)教师要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教学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和讨论后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以及遗漏的主要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已经掌握的问题,即使是教师认为是教学中的重点问题,也不需要再次重复,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师要把握好“讲”的分寸。

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讲多少,都要把握好一个适当的尺度。归纳时一定要做到“三讲三不讲”。教师的任务是点拨、诱导,引领学生通过前后知识点的联系深入思考而理解,切勿把答案全盘授予学生。在学生经过上述步骤仍不能明确的问题,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做必要的归纳讲解。这种讲解可以是寥寥几语的启发式精讲,也可以是畅讲。但不能脱离问题实质,还要注意时间。对于新的知识点或教学拓展中需讲解的地方,教师则必须放开手脚,仔细认真地讲清楚,讲明白。

(4)对学生的要求。

这个环节,学生应做到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这是拨开迷雾的关键;此时学生的角色应从主动学转变到主动听、主动想上来;同时把老师讲解 的问题选择重要的记录下来,一方面加强记忆,一方面便于以后温习。对于教师讲解不清楚或不明了的问题要敢于提出质疑。

3、展示

或自主探究后学习成果的展示,或合作探究后学习成果展示。展示中生成的共性的、有效的问题,师生、生生再次交流,教师再作适度点拨引导或有效的讲解。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实现思想的碰撞,心灵的震撼,素养的提高。

合作探究中的这三个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它们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这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依存,它们既有紧密的联系性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既可联合进行,又可单独进行,还可交替反复循环进行。例如,学生展示过后仍有疑问悬而未解,我们便可再交流、解惑和展示,如此循环往复直至疑问解决或有新的进展。

(三)实践探究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掌握了教材内容,我们还要经过实践探究的检验才行。学以致用是对学习最好的检验。我们可通过教师抽查、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对错题进行点拨,确保学习的有效性。另外,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也是实践探究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凭借,把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通过观测,调查,查阅文献资料,观看影像资料和上网等形式,去获取更多的知识。突出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与迁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当运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得失,使之体验成功,建立自信。这一环节应用检测习题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实践性和趣味性。要精心设计有梯度的变式练习,充分考虑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课堂检测的效果。

五、“探究式五环节”教学模式操作的基本要求:

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 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 实现“三会”—学会、会学、会用 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

六、“探究式五环节”教学模式课堂评价的基本要求:

遵循“三结合”的原则,搞好课堂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激励评价与挫折评价相结合;整体评价与个别评价相结合。

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是否以各种方式自主学习)

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尤其是时间分配)

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思维是否真钻进去了)

4、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主要是问答)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要亮出学习的结果)

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以看学生写为主)

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基本素能为主(听、说、读、写、算、练、思的基本能力)

以学为本,因学定教,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行为上充分依靠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开放、民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学、学会、会学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篇:五环节问题导学式”

一种高效率实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环节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简析

山东省沂源县石桥乡教育体育管理办公室

郭中林

摘要:笔者基于教育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和经验总结,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构建了“五环节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各教学环节的操作要求作了详细说明。实践证明,“五环节问题导学式”是一种高效率实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效率 新课程 课堂教学模式

从2001年秋季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世纪我国教育领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一项改革。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抓住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要求与陈旧的教学方式这一对主要矛盾,在变革教学方式上下功夫,教学的基本途径问题解决了,实施新课程体系的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可以说,如果不能变革陈旧的教学方式,运用与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相适应的现代教学方式,新课程体系就无法顺利实施甚至寸步难行。

陈旧的模式要改革,改革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一讲到底,“注入式”、“满堂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师道尊严的旧的师生观,重知识轻能力等等弊端。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个性化行为,是任何人或物都不能代替的;教师教的实质是指导、组织、帮助、影响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意思[1];教为学服务,教学方式一定要适合学情;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主动地高效率地自主学习与教师根据现场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指导二者有机统一的过程。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我们构建了“五环节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证明,“五环节问题导学式”是实施新课程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对“五环节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各教学环节作以简要剖析与说明。

一、问题导学。本环节教学的操作程序有三步,第一步是揭示教学目标;第二步是出示导学提纲;第三步是指导学习方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学生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因此,一上课,教师就要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简明扼要的导入新课并阐述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及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将要“学什么”及“为什么学”。接下来,就要向学生出示导学提纲。通过导学提纲中的问题来调控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向,以保证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有效性。陶行知曾说:创造始于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使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2]导学提纲中的问题主要是在教师吃透《课程标准》、教材及明了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也可以是学生通过预习后提出的重难点问题;这些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是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是解决学生认识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如同攀登山峰的路标,它给学生指明了自学的方向,即问题引路,定向导学。提出自学的问题后,教师就要通过针对性的学法指导使学生明确“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学”、“学到什么程度”及“怎么检查评价”等。指导时,主要讲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学生无法通过自学了解的有关背景性知识,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地理知识等也可作简要讲述。只引导,而不讲问题本身是“学前讲”的原则。教师的学法指导是一个明显的教学阶段,既不能三言两语,也不能没完没了,针对性要强,要对路子。

二、自主尝试。“自古成功在尝试”,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尝试活动[3]。自主尝试就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老师指导的学法,通过自学掌握新知,并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就要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巡回走动,通过观察、倾听、交谈等方法,积极主动地了解学情,边观察边自我判断,自己提出的问题和指导的学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有目的地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听一听学生的讨论、发言、朗读,为下一步的研讨指导做好准备。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教师的语言不宜太多,声音不宜太大,不要没完没了地提醒学生注意这,注意那,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和干扰学生的学习;二是不要在学法指导完后,立即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教师要注意创设多种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活动形式,如阅读、观察、思考、实验、联想、讨论、模仿、表演、游戏等,努力使学生在体验中学、在操作中学、在交流中学、在发现中学、在转换角色中学、在求异中学、在研讨中学等。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贯彻落实学生学习常规,如先预习后上课,先独思后讨论,先复习后作业,作业后要改错,先自改后互改,学习后要总结,先自结后交流等,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三、合作交流。“相观而善之谓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4],我国教育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充分发挥班集体整体学习效应的必要形式。其目的就是通过研讨交流,达成共识。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疑难问题渐渐暴露出来,这就需要合作学习,通过相互研讨来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流程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合作交流”阶段。合作的形式可以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可以是:二人合作、多人合作(也可称为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也要适时地参与到研讨交流活动中去,询问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难处、学习体会,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以轻言细语的方式进行态度、方法、习惯和信心等的指导,对自学速度快和质量高的学生及时表扬,以示鼓励。教师和学生互为师生,教学相长。共性问题,全体指导;个性问题,个别指导。指导的着力点应放在教学重点处、知识难懂处、概念模糊处、应用易错处、实验难做处、思维障碍处、学习忽略处、新旧联系处等。教师应集中精力和时间指导重点指导对象(一般为后进生)。

合作交流阶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指示方法后,前后或左右的学生立即组织讨论,这是形式主义,没有经过独立思考的讨论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2、是否引导或组织学生讨论,是由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而定的。已经独立解决学习问题的学生可不参与讨论而继续学习。

3、合作交流阶段的时间可长可短,应视具体情况而定。问题少、简单,合作、交流的时间就短一些;问题难、量大,合作、交流的时间就长一些。交流时,要轻言细语,以不影响第三者学习为宜。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堂上轻言细语说话的习惯。

4、只要学生是为了学习,教师不必要对课堂纪律作统一要求。正常情况是:一开始,课堂上比较安静,过一会儿,逐渐听到一些同学小声的议论,课堂上不太安静,以后又逐渐安静。“安静―不太安静―渐渐安静”应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正常现象。

5、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要注意及时发现共性问题,以适时地对全班学生进行全体指导,不要只做微观的个别指导,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指导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达标训练。毛泽东曾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达标训练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认识性问题(即知识应用)的一个教学环节,其操作程序一般有四步,第一步是出示训练题;第二步是提出训练要求,并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训练题;第三步是指导学生改正训练中的错误,并在自改互改的基础上,全班集中订正反馈,使学生当堂知道训练的结果,实现对学习的调整控制。训练的形式可以是练习,也可以是考试;训练的内容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较大的覆盖面;题量要适中;训练要有时间限制,以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通过科学训练来巩固和检测本节课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评价。总结评价就是对学生正确的(或错误的)学习结果进行肯定(或否定)和点评。通过总结评价,进一步理清本节课的学习思路,加深和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同时使学生感到他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有成效的,这是个激励机制。教师要注意总结强化的时机,只有当全班绝大多数学生都基本正确地解决了教师所提出的学习问题时才能进行宏观的总结强化。总结强化实际上就是“学后精讲”,可精讲问题本身,即讲事实、讲概念、讲重点、讲难点、讲要领、讲规律、讲联系、讲思想、讲方法等。总结强化时可由教师进行,也可由学生进行。学生总结强化时,教师可适时补充、纠正和肯定。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要纠正。教师要积极创设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学习态度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自我评价过程中,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五环节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的一般状况是这样的:一上课,教师首先简明扼要的导入新课并阐述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及目的要求,接着出示导学提纲,然后给学生指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接下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这时,教师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在课堂中巡视,认真明了学情,此时,学生一般都在独学,当遇到自学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时就要主动地请教同学或老师,相互研讨交流,合作学习,达成共识。然后,通过当堂训练,将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大多数学生完成了达标训练题后,就可以进行总结强化,肯定、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然后下课。

以“以导引学,以学定导”为基本特点的“五环节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师的指导规律、教学活动的总规律等三条最基本的教学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它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个体性,教师指导的异步性。该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发挥教师因材施教和学生个体学习与互相学习的整体教学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的思维头脑。实践证明,要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就要进行素质教育,要想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导引下的“五环节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参考文献:

注[1] 《异步教育学》 黎世法著 注[2] 《洋思经验—素质教育的成功实践》 戴宗著 注[3] 《尝试教学法》 邱学华著 注[4] 《学记》 乐正克著

第四篇:五环节问题导学式”

提升民主导学环节教学质量的思考

摘要: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那么,在一案三步七环节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如何提升民主导学环节教学质量,成为了教师教学工作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则从民主导学三个环节,探讨了如何提升民主导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出示任务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个性化行为,是任何人或物都不能代替的;教师教的实质是指导、组织、帮助、影响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意思[1]。一个民主的课堂是改革的大势所趋。那么,如何有效的提升民主导学环节的教学质量?下面,对“民主导学环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各教学环节作以简要剖析。

一、出示任务。

1、陶行知曾说:创造始于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使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2]因此,课堂上,教师就要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简明扼要的阐述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及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将要“学什么”及“为什么学”。

2、提出的问题主要是在教师吃透《课程标准》、教材及明了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也可以是学生通过预习后提出的重难点问题;这些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是解决学生认识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如同攀登山峰的路标,它给学生指明了自学的方向,即问题引路,定向导学。

3、提出自学的问题后,教师就要通过针对性的学法指导使学生明确“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学”、“学到什么程度”及“怎么检查评价”等。指导时,主要讲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学生无法通过自学了解的有关背景性知识,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地理知识等也可作简要讲述。只引导,而不讲问题本身是“学前讲”的原则。教师的学法指导是一个明显的教学阶段,既不能三言两语,也不能没完没了,针对性要强,要对路子。

二、自主学习。

1、“自古成功在尝试”,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尝试活动[3]。自主尝试就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老师指导的学法,通过自学掌握新知,并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2、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就要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巡回走动,通过观察、倾听、交谈等方法,积极主动地了解学情,边观察边自我判断,自己提出的问题和指导的学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有目的地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听一听学生的讨论、发言、朗读,为下一步的研讨指导做好准备。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教师的语言不宜太多,声音不宜太大,不要没完没了地提醒学生注意这,注意那,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和干扰学生的学习;二是不要在学法指导完后,立即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教师要注意创设多种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活动形式,努力使学生在体验中学、在操作中学、在交流中学、在发现中学、在转换角色中学、在求异中学、在研讨中学等。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贯彻落实学生学习常规,如先预习后上课,先独思后讨论,先复习后作业,作业后要改错,先自改后互改,学习后要总结,先自结后交流等,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三、展示交流。

1、“相观而善之谓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4],我国教育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是充分发挥班集体整体学习效应的必要形式。其目的就是通过研讨交流,达成共识。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疑难问题渐渐暴露出来,这就需要合作学习,通过相互研讨来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流程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展示交流”阶段。

2、展示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可以是:二人合作、多人合作(也可称为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也要适时地参与到研讨交流活动中去,询问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难处、学习体会,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以轻言细语的方式进行态度、方法、习惯和信心等的指导,对自学速度快和质量高的学生及时表扬,以示鼓励。教师和学生互为师生,教学相长。共性问题,全体指导;个性问题,个别指导。指导的着力点应放在教学重点处、知识难懂处、概念模糊处、应用易错处、思维障碍处、学习忽略处、新旧联系处等。教师应集中精力和时间指导重点指导对象(一般为后进生)。

3、展示交流阶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指示方法后,前后或左右的学生立即组织讨论,这是形式主义,没有经过独立思考的讨论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2)是否引导或组织学生讨论,是由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而定的。已经独立解决学习问题的学生可不参与讨论而继续学习。

(3)展示交流阶段的时间可长可短,应视具体情况而定。问题少、简单,合作、交流的时间就短一些;问题难、量大,合作、交流的时间就长一些。交流时,要轻言细语,以不影响第三者学习为宜。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堂上轻言细语说话的习惯。

(4)只要学生是为了学习,教师不必要对课堂纪律作统一要求。正常情况是:一开始,课堂上比较安静,过一会儿,逐渐听到一些同学小声的议论,课堂上不太安静,以后又逐渐安静。“安静―不太安静―渐渐安静”应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正常现象。

(5)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要注意及时发现共性问题,以适时地对全班学生进行全体指导,不要只做微观的个别指导,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指导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想要提升民主导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就要从各个环节入手,层层把关,充分研究教材设置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并注意时间的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注[1] 《异步教育学》 黎世法著 注[2] 《洋思经验—素质教育的成功实践》 戴宗著 注[3] 《尝试教学法》 邱学华著 注[4] 《学记》 乐正克著

第五篇:五环节教学模式总结

“五环五疑教学教学模式”实施总结

一年级数学组 2016年6月

随着我校“五环五疑教学模式”的深入和逐步推广,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变革的新时期。每位教师也在充分学习和思考的基础上,深入实践“五环五疑教教学模式”,倡导教与学行为转变的创新性和时代性的开放课堂;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充满生命活力的愉悦课堂。

在“五环五疑教教学模式”基本思路的指引下,我校全体教师展开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勇于创新,充分利用我校的多媒体教学系统,逐步形成了我校特有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环五疑”教学模式是指:1.导学设疑。2.自学质疑。3.合作排疑。4.展学释疑。5.用学生疑。

一、导学设疑:创设情境——设疑导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实物投影仪,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呈现学习的目标和自学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初读文本教材,解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下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把筛选提炼出来的重点问题当作下阶段学习的切入点。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要以读和写为主。如果这一步处理得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调动,新知识和重点、难点也能较好得到解决。

二、自学质疑:认定目标——独立自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上个环节自主学习的结果,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在展示中发现问题,改正错误,调整思维方式,积累做题经验,对做得好的及时肯定和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课堂活起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理念。让他们的好奇心,成功欲得以极大满足,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探求知识;独立思考加上团队的合作交流,就能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这个环节学生的交流活动主要以说为主。

三、合作排疑:针对难点——互助学习——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教师在学生自学、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反馈交流。交流展示的过程我们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各小组推荐代表或各组按序汇报、板演展示。

(2)利用教室的实物投影仪展示个人或小组探究的结果。

(3)各小组就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开展小型的辩论会。

(4)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要针对各组学生都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平等、民主的态度予以指导、点拨,切实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四、展学释疑:目标反馈——展示释疑——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为了构建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地盘”,采取合理、灵活的探究方式非常重要,我们认为在这个环节,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个人自主探究

在这个环节,不能跳过学生个人探究的过程,学生只有对问题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够在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中有言可发,才能互相碰撞出思维的的火花。

(2)以优势互补的个体组成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亲密协作,互相启迪,碰撞思维,激发想象,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达到资源共享,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3)老师的任务在于“导”。重在学习方法上的导、牵、引。如怎样从课文中找依据,言之有理还要言之有据,而不主观臆断;怎样从表象推究本质等。把解决重点问题和对重点段落的深入阅读紧密结合起来,使解决重点问题的过程成为抓住重点深入阅读的过程。

(4)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突破文本阅读中的难点

五、用学生疑:训练巩固——拓展运用——培养运用创新能力。

此环节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学习研究的问题认识更全面,理解更深刻,巩固学到的知识,运用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新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理解迁移知识和应用创新的能力。因而练习设计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学生认知能力的层次特点,要注意总结性、巩固性、层次性、变式性、可测性、开放性。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巡回辅导,适度指导解题方法,使学生能学习掌握解题技巧、运用解题技巧,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发展能力。

评的环节,教师根据学生“自练”中反馈的信息,引导学生自主评价、互相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指导。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情况,感受学习的快乐。让学生自主谈出本节课自己的收获和发展情况,在学生交流评价中又一次促进知识的系统与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以便调整后续教学。

总的来说,“五环五疑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整个课堂以活为原则,激活学生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五环五疑教学模式”教学法一定会为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新课程的实施注入新的活力。

下载导学式五环节教学模式(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导学式五环节教学模式(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环节教学模式总结

    “五环节教学法”实践经验总结 芹池中心小学吕育苗随着我校“五环节教学法”的深入和逐步推广,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变革的新时期。每位教师也在充分学习和思考的基础上,深入实......

    语文五环节教学模式

    曹家湾镇中心小学 语文学科“五步五环节”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它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带着......

    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

    “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 李亚洲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是宝鸡市教育局标志性教改实验项目。经过一年来的实验教学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高效课堂教......

    五环节教学模式(推荐阅读)

    五环节教学模式 一)基本训练激趣导入 这一步是为学生先学打下基础,是学生进行“自学”前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

    五环节教学模式解读

    “五环节”教学模式解读 所谓“五环节”教学模式即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练习检测、总结拓展。 1.自主预习建立预习卡,教师把重点、难点及主要知识点以习题的形式......

    高中五环节教学模式

    天津蓟县第二中学高中物理“五环节”教学模式 张开佳 为进一步打造高效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课堂,深化解决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立足二中实际,以课堂为核心,以......

    五环节教学模式介绍

    芹池中心小学 “五环节”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积极响应县局的号召,在消化吸收问题导学模式理论、安阳殷都经验、太谷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逐步总结出......

    “三案五环节”教学模式

    “三案五环节”教学模式 “三案五环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备课要备导学案、教学案和练习案三案、课 堂教学的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均分为五个基本环节(下面详述) 。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