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英语复习导学式五环节教学法
高三英语复习导学式五环节教学法
刘惠
摘自:《山东省青岛第一中学》
英语教学重视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认识能力。它有条理、有系统、文章涉及面广。由于新教材内容量大,知识面广,因此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概括总结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更大程度的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中师生双向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改革教学方式,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探讨、研究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围绕怎样表现教学内容、采用怎样的策略进行分层次教学,各种媒体如何展现,怎样与学生进行交互等问题上,突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以语言实践为主,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运用中掌握外语知识的技能、锻炼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我通过近几年的高三教学,借鉴、尝试运用了一种教学法,即“高三英语复习导学式五环节教学法”。它着重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教学法借鉴现代心理学、教学论研究成果。从1998年开始在高三英语复习中打破复习课旧课重讲、题海战术、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模式,按素质教育要求,根据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规律,探索有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适应新世纪创新人才的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经过几年的探索、补充、完善,初步形成“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导学式五环节教学法。
一、理论根据: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又指导着再实践。从认识论角度看,高三英语复习的过程就是学生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活动-经验课程”、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这些研究成果适用于高三英语复习课上学生的活动和积极参与。
素质教育理论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在论述教学实质时曾指出:“教学一方面包括教师的活动(教),同时也包括学生的活动(学)”.这为构建“高三英语复习课导学式五环节教学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再现高一至高三课本的词;学习语法,归纳总结;重视语篇复习,加大难度,加长篇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能力目标:综合、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语言实践与创新能力。
3.德育目标: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高考心理素质,掌握文化知识,学以致用,为祖国和人类做贡献。
三、结构程序。
1.教师主导:
提出目标→导读、导思、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精选考题、分析、归纳总结→点评试题→检验;
2.学生主体:
明确目标→读书思考、讨论质疑→加深认识、强化知识→寻找规律;
四、具体操作程序:
1.提出目标:
教师通过投影向学生展示复习目标。(1)复习高二第一册第一、二、三、四单元。先复习单词,找出同属关系的词;找出同义、反义和近义词的关系等。这些练习可以跨单元、跨册复习。(2)这几单元的语法有The Infinitive, The-ing Form和Noun Clause.高三第一册第三、四单元也出现这类语法。(3)这几单元中找出一篇文章,层次清楚,逻辑性强,主体明确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导读、导思、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围绕目标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分析问题,教师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巧设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去分析,解决问题。学生难以解决的,教师加以点拨、指导,使问题得以解决。本环节重在体现本叫法的第一大特点----“导学”,教师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如高三第一册Unit4 Lesson15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1)Why is the area of farmland in the world getting smaller?(2)What are the reasons for the loss of farmland? 然后要求看书。这些信息从文章表层很容易找到。教师再问:China is a country with large population and large mountainous areas but less farmland.What good suggestions can you make to improve the food production? 这些问题有一定难度,深度。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宽知识面,用英语去思考、回答,丰富了他们的英语语言。
2.精选考题分析、归纳总结:
教师在目标中要求学生学习语法,用中归纳总结。如,高二第一册第一至第四单元,复习语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回忆Non-finite verbs和Noun clause.从非谓语的形式到它们的用法;从有规律的用法到特殊用法。如不定式,(1)哪几种动词后可以跟to do作宾语?(2)哪几种动词后可以跟to do也可以跟doing,其意思相同?(3)哪几种动词后可以跟to do也可以跟doing,但意思不同?学生们纷纷说出已学过的一些动词。然后,教师加以补充、归纳,并要求他们记住。通过练习,教师帮助学生理清语法,为做好高考试题中的单选、单词拼写及改错题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选取《考试说明》中与本课相关的考点进行深入分析,复习中以揭示规律,发展思维为主攻方向,针对学生实际,对考点进行多角度、深层次分析。例如单词在学外语中的重要性人人皆知。按照语言学习规律,词离不开句,句离不开问。我通常复习单词、词组时使用以下方式。(1)同属一个范畴的,不限单词、词组、词性。如复习injure时,教师鼓励学生拓展回忆以下词:bleed→ lie →still →first aid →medical care →safety →take it easy等,然后可以让学生以此编出小故事,即掌握了单词,又锻炼了语言交际能力。(2)同义、反义、近义词和相似关系,如,take along →take sth.with sb.→bring along →take„by mistake →take up →take away →take on →take down →take notes →take medicine →take part in等;(3)一词多义:如pickup捡起、收听、获得、中途搭车、(生意)逐渐好转等;(4)一个汉语,几个英语表达形式等等。我用适当的例句加以说明,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注意要在具体的语境中每个词所处的位置,并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对比。通过这种复习将他们学的词汇激活,有待随时灵活运用。
3.点评高考试题:
教师要对历年高考中出现的检测内容和题形作最后点击,吃透高靠信息,把握高考方向,从而增强最后冲刺阶段复习迎考的针对性。要选择一些近几年高考试题让学生思考、回答,然后教师以命题意图、审题思路、解体方法与技巧等方面给学生进行评析指导。针对各考点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理论演译,完整地展示立体知识的框架。对单项选择的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总结规律,举一反三,进一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阅读、完型填空、书面表达进行分析,获取“有效信息”,进行信息转换和知识迁移。
4.检测:
教师精选精练。选题、设提要注意知识含金量,创设新情境,让学生在全新视角中观察问题,通过当堂检测巩固,检测后教师及时批改、讲评,弥补不足,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从容应试、超常发挥。
本教学法坚持实践性教学原则,突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把学生放在复习过程首要位置,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理论、解决问题的高考各种综合能力;突出分层次导学,瞄准高考,贴近高考,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借助多媒体传递教学信息;是迎合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素质教育而提出的,诣在从根本上改革原先那种低效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建立一种新型的,以实践为主,以能力的培养为重的外语教学体系,使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为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和效益作贡献。实践证明,此教学法符合高三英语复习课堂教学规律和学生认识特点。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粗浅认识;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将不断充实、完善、提高。
[参考书目]:
1.《中小学外语教学》;
2.《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第二篇:五环节问题导学式”
一种高效率实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环节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简析
山东省沂源县石桥乡教育体育管理办公室
郭中林
摘要:笔者基于教育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和经验总结,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构建了“五环节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各教学环节的操作要求作了详细说明。实践证明,“五环节问题导学式”是一种高效率实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效率 新课程 课堂教学模式
从2001年秋季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世纪我国教育领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一项改革。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抓住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要求与陈旧的教学方式这一对主要矛盾,在变革教学方式上下功夫,教学的基本途径问题解决了,实施新课程体系的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可以说,如果不能变革陈旧的教学方式,运用与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相适应的现代教学方式,新课程体系就无法顺利实施甚至寸步难行。
陈旧的模式要改革,改革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一讲到底,“注入式”、“满堂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师道尊严的旧的师生观,重知识轻能力等等弊端。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个性化行为,是任何人或物都不能代替的;教师教的实质是指导、组织、帮助、影响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意思[1];教为学服务,教学方式一定要适合学情;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主动地高效率地自主学习与教师根据现场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指导二者有机统一的过程。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我们构建了“五环节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证明,“五环节问题导学式”是实施新课程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对“五环节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各教学环节作以简要剖析与说明。
一、问题导学。本环节教学的操作程序有三步,第一步是揭示教学目标;第二步是出示导学提纲;第三步是指导学习方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学生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因此,一上课,教师就要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简明扼要的导入新课并阐述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及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将要“学什么”及“为什么学”。接下来,就要向学生出示导学提纲。通过导学提纲中的问题来调控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向,以保证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有效性。陶行知曾说:创造始于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使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2]导学提纲中的问题主要是在教师吃透《课程标准》、教材及明了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也可以是学生通过预习后提出的重难点问题;这些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是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是解决学生认识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如同攀登山峰的路标,它给学生指明了自学的方向,即问题引路,定向导学。提出自学的问题后,教师就要通过针对性的学法指导使学生明确“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学”、“学到什么程度”及“怎么检查评价”等。指导时,主要讲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学生无法通过自学了解的有关背景性知识,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地理知识等也可作简要讲述。只引导,而不讲问题本身是“学前讲”的原则。教师的学法指导是一个明显的教学阶段,既不能三言两语,也不能没完没了,针对性要强,要对路子。
二、自主尝试。“自古成功在尝试”,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尝试活动[3]。自主尝试就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老师指导的学法,通过自学掌握新知,并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就要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巡回走动,通过观察、倾听、交谈等方法,积极主动地了解学情,边观察边自我判断,自己提出的问题和指导的学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有目的地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听一听学生的讨论、发言、朗读,为下一步的研讨指导做好准备。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教师的语言不宜太多,声音不宜太大,不要没完没了地提醒学生注意这,注意那,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和干扰学生的学习;二是不要在学法指导完后,立即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教师要注意创设多种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活动形式,如阅读、观察、思考、实验、联想、讨论、模仿、表演、游戏等,努力使学生在体验中学、在操作中学、在交流中学、在发现中学、在转换角色中学、在求异中学、在研讨中学等。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贯彻落实学生学习常规,如先预习后上课,先独思后讨论,先复习后作业,作业后要改错,先自改后互改,学习后要总结,先自结后交流等,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三、合作交流。“相观而善之谓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4],我国教育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充分发挥班集体整体学习效应的必要形式。其目的就是通过研讨交流,达成共识。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疑难问题渐渐暴露出来,这就需要合作学习,通过相互研讨来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流程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合作交流”阶段。合作的形式可以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可以是:二人合作、多人合作(也可称为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也要适时地参与到研讨交流活动中去,询问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难处、学习体会,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以轻言细语的方式进行态度、方法、习惯和信心等的指导,对自学速度快和质量高的学生及时表扬,以示鼓励。教师和学生互为师生,教学相长。共性问题,全体指导;个性问题,个别指导。指导的着力点应放在教学重点处、知识难懂处、概念模糊处、应用易错处、实验难做处、思维障碍处、学习忽略处、新旧联系处等。教师应集中精力和时间指导重点指导对象(一般为后进生)。
合作交流阶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指示方法后,前后或左右的学生立即组织讨论,这是形式主义,没有经过独立思考的讨论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2、是否引导或组织学生讨论,是由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而定的。已经独立解决学习问题的学生可不参与讨论而继续学习。
3、合作交流阶段的时间可长可短,应视具体情况而定。问题少、简单,合作、交流的时间就短一些;问题难、量大,合作、交流的时间就长一些。交流时,要轻言细语,以不影响第三者学习为宜。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堂上轻言细语说话的习惯。
4、只要学生是为了学习,教师不必要对课堂纪律作统一要求。正常情况是:一开始,课堂上比较安静,过一会儿,逐渐听到一些同学小声的议论,课堂上不太安静,以后又逐渐安静。“安静―不太安静―渐渐安静”应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正常现象。
5、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要注意及时发现共性问题,以适时地对全班学生进行全体指导,不要只做微观的个别指导,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指导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达标训练。毛泽东曾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达标训练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认识性问题(即知识应用)的一个教学环节,其操作程序一般有四步,第一步是出示训练题;第二步是提出训练要求,并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训练题;第三步是指导学生改正训练中的错误,并在自改互改的基础上,全班集中订正反馈,使学生当堂知道训练的结果,实现对学习的调整控制。训练的形式可以是练习,也可以是考试;训练的内容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较大的覆盖面;题量要适中;训练要有时间限制,以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通过科学训练来巩固和检测本节课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评价。总结评价就是对学生正确的(或错误的)学习结果进行肯定(或否定)和点评。通过总结评价,进一步理清本节课的学习思路,加深和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同时使学生感到他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有成效的,这是个激励机制。教师要注意总结强化的时机,只有当全班绝大多数学生都基本正确地解决了教师所提出的学习问题时才能进行宏观的总结强化。总结强化实际上就是“学后精讲”,可精讲问题本身,即讲事实、讲概念、讲重点、讲难点、讲要领、讲规律、讲联系、讲思想、讲方法等。总结强化时可由教师进行,也可由学生进行。学生总结强化时,教师可适时补充、纠正和肯定。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要纠正。教师要积极创设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学习态度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自我评价过程中,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五环节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的一般状况是这样的:一上课,教师首先简明扼要的导入新课并阐述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及目的要求,接着出示导学提纲,然后给学生指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接下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这时,教师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在课堂中巡视,认真明了学情,此时,学生一般都在独学,当遇到自学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时就要主动地请教同学或老师,相互研讨交流,合作学习,达成共识。然后,通过当堂训练,将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大多数学生完成了达标训练题后,就可以进行总结强化,肯定、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然后下课。
以“以导引学,以学定导”为基本特点的“五环节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师的指导规律、教学活动的总规律等三条最基本的教学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它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个体性,教师指导的异步性。该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发挥教师因材施教和学生个体学习与互相学习的整体教学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的思维头脑。实践证明,要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就要进行素质教育,要想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导引下的“五环节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参考文献:
注[1] 《异步教育学》 黎世法著 注[2] 《洋思经验—素质教育的成功实践》 戴宗著 注[3] 《尝试教学法》 邱学华著 注[4] 《学记》 乐正克著
第三篇:五环节问题导学式”
提升民主导学环节教学质量的思考
摘要: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那么,在一案三步七环节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如何提升民主导学环节教学质量,成为了教师教学工作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则从民主导学三个环节,探讨了如何提升民主导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出示任务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个性化行为,是任何人或物都不能代替的;教师教的实质是指导、组织、帮助、影响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意思[1]。一个民主的课堂是改革的大势所趋。那么,如何有效的提升民主导学环节的教学质量?下面,对“民主导学环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各教学环节作以简要剖析。
一、出示任务。
1、陶行知曾说:创造始于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使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2]因此,课堂上,教师就要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简明扼要的阐述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及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将要“学什么”及“为什么学”。
2、提出的问题主要是在教师吃透《课程标准》、教材及明了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也可以是学生通过预习后提出的重难点问题;这些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是解决学生认识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如同攀登山峰的路标,它给学生指明了自学的方向,即问题引路,定向导学。
3、提出自学的问题后,教师就要通过针对性的学法指导使学生明确“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学”、“学到什么程度”及“怎么检查评价”等。指导时,主要讲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学生无法通过自学了解的有关背景性知识,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地理知识等也可作简要讲述。只引导,而不讲问题本身是“学前讲”的原则。教师的学法指导是一个明显的教学阶段,既不能三言两语,也不能没完没了,针对性要强,要对路子。
二、自主学习。
1、“自古成功在尝试”,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尝试活动[3]。自主尝试就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老师指导的学法,通过自学掌握新知,并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2、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就要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巡回走动,通过观察、倾听、交谈等方法,积极主动地了解学情,边观察边自我判断,自己提出的问题和指导的学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有目的地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听一听学生的讨论、发言、朗读,为下一步的研讨指导做好准备。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教师的语言不宜太多,声音不宜太大,不要没完没了地提醒学生注意这,注意那,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和干扰学生的学习;二是不要在学法指导完后,立即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教师要注意创设多种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活动形式,努力使学生在体验中学、在操作中学、在交流中学、在发现中学、在转换角色中学、在求异中学、在研讨中学等。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贯彻落实学生学习常规,如先预习后上课,先独思后讨论,先复习后作业,作业后要改错,先自改后互改,学习后要总结,先自结后交流等,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三、展示交流。
1、“相观而善之谓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4],我国教育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是充分发挥班集体整体学习效应的必要形式。其目的就是通过研讨交流,达成共识。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疑难问题渐渐暴露出来,这就需要合作学习,通过相互研讨来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流程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展示交流”阶段。
2、展示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可以是:二人合作、多人合作(也可称为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也要适时地参与到研讨交流活动中去,询问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难处、学习体会,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以轻言细语的方式进行态度、方法、习惯和信心等的指导,对自学速度快和质量高的学生及时表扬,以示鼓励。教师和学生互为师生,教学相长。共性问题,全体指导;个性问题,个别指导。指导的着力点应放在教学重点处、知识难懂处、概念模糊处、应用易错处、思维障碍处、学习忽略处、新旧联系处等。教师应集中精力和时间指导重点指导对象(一般为后进生)。
3、展示交流阶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指示方法后,前后或左右的学生立即组织讨论,这是形式主义,没有经过独立思考的讨论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2)是否引导或组织学生讨论,是由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而定的。已经独立解决学习问题的学生可不参与讨论而继续学习。
(3)展示交流阶段的时间可长可短,应视具体情况而定。问题少、简单,合作、交流的时间就短一些;问题难、量大,合作、交流的时间就长一些。交流时,要轻言细语,以不影响第三者学习为宜。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堂上轻言细语说话的习惯。
(4)只要学生是为了学习,教师不必要对课堂纪律作统一要求。正常情况是:一开始,课堂上比较安静,过一会儿,逐渐听到一些同学小声的议论,课堂上不太安静,以后又逐渐安静。“安静―不太安静―渐渐安静”应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正常现象。
(5)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要注意及时发现共性问题,以适时地对全班学生进行全体指导,不要只做微观的个别指导,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指导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想要提升民主导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就要从各个环节入手,层层把关,充分研究教材设置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并注意时间的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注[1] 《异步教育学》 黎世法著 注[2] 《洋思经验—素质教育的成功实践》 戴宗著 注[3] 《尝试教学法》 邱学华著 注[4] 《学记》 乐正克著
第四篇:五环节教学法
浅谈“五环节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临颍县大郭乡第一初级中学 寇晓娜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改革初中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临颍县创立了“五环节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五环节教学法”是指由导学、自学、展示、探究、总结五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在教学中有“五环节教学法”伴我同行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把读讲议练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高课堂教学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就五环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浅谈一下自己体会。
第一环节:导学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利用课前精心准备的一些图画或文字资料、音像资料,通过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展示给学生,用于营造氛围,烘托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我在上《献给母亲的歌》这节综合活动课时,就先通过屏幕播放满文军的歌曲《懂你》,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母爱,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为整节课提供一种积极的情感背景。既渲染了气氛又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再通过巧妙设问,触动学生的感恩之心,从而导入新课。为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环节:自学即自主学习,带问思读。教师首先向学生出示根据教材和课标所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如:我在讲《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说明文时,紧扣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安排了以下几个问题
1、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通过自主学习,找出问题的答案。整个环节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组织教学,巡视各小组的自学情况并适时引导。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自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中的“课前预习”是截然不同的。预习往往被置于课外,学生无法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这项工作,质量难以保证;而自学是在课内,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做到①读要有序:书要有顺序,即先总(通读了解教材内容)、后分(按导读提纲分段阅读,明确各段间的联系)、再集中(抓住重点、难点反复阅读);②读思结合:即读中有想,想中有读,边读边想。即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善疑好问:即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把书读懂,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来几个“想一想”,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师的督促和指导下的带着明确学习目标的独立阅读和思考,长期坚持可明显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
第三环节:展示
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问题,精心设计题目(论述题、简答题、材料题、探究题、比较题等均可),如在《我也追星》这节综合性活动课上我设计了一道辩论题:追星到底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然后迅速把学生分成两拨,给他们三分钟的准备时间,接着组织学生开展
课堂分组辩论。各个小组选出中心发言人发表见解,最后教师总结。整个环节以学生讨论、探究为主,教师参与其中,实现师生互动。通过学生解答、争论、说理或演示来暴露学生学习中的矛盾,通过教师运用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辩析、明理,最后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在最佳时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最重要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第四环节:探究
点拨释疑,知识升华。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列表、列框架图、知识树等形式,自主归纳所学知识并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设计。教师点评、总结,进一步揭示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飞跃。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这时是导,是抛砖引玉,是画龙点睛,绝不是包办代替。因此,在指导时语言应少而精,应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围绕主要矛盾展开学习和研究,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能,启发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并从中获得科学的知识和学习方法。
第五环节:小结
对课堂知识进行小结整理,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让学生增强知识的连贯性,对遗漏的知识进行弥补,提高学生的运用技能。也有利于教师的课后反思、促进教改效率。
“五环节教学法”自始至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现代教育理念。“只有教师的善‘导’,才有学生的善‘学’;只有教师的‘导之有方’,才有学生的‘学之有法’”。在“五导教学
法”组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调度,巡回了解,启发点拔,把准航向,精心导思,授以学法,变“主演”为“导演”;而学生在教师的“导演”下,自我体验,自我探索,自我理论,自求得之,变“听众、观众”为“主演”,彻底改变“一言堂”课堂教学结构,变“讲堂”为“学堂”。
实践证明,运用“五环节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的知识容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在学习中所处的地位,产生浓厚的兴趣,以高涨的热情对待学习;有利于教学的信息反溃学生的回答将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反馈给教就能及时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达到解惑的目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它用不同形式让学生接触所学知识,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可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它可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能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课堂教学过程更科学,教学结构更优化,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特别是阅读和自学能力),提高整体素质。
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既有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有坚强的信心、强大的决心、坚忍不拔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气概,埋下身子,真抓实干,坚持不懈,勤于发现,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继续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素质教育之路,将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底。
;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即引导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并通过练习、作业把所学知识牢牢地保持穴记忆望,从而自如地运用和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探索到了一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五步教学法”方法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缺陷,1.五步教学法的基本做法: 第一步复习旧知识引人新课并根据本节教学内存出示设计好的阅读思考题,我提出的复习问题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怎样?”学生回答即自然导人新课,随后出示了三个题目:“怎样理解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什么是规律,怎样正确理解规律?”“规律和规则、守则是否相同?”
第二步引导学生一边阅读教材,一边思考找出问题答案,此时教师可做必要的指导、点拨;
第三步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教师要注意学生回答的情况,找出学生自学中没有掌握的知识和学生不能解决的难题;第四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对学生感到个理解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在该节课中我对怎样正确理解规律这个难点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讲了规律;第五步练习
2.五步教学法的优点: 一是3.实施五步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吃透大纲和教材,认真备课,只有吃透了大纲和教材,才能熟练地驾驭教材,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其次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防止随意性,读讲练任何一步都不能一贯到底,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做到各有侧重。如通俗易懂的内容,应主要让学生读,教师补充一些新材料、新事实,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重点难点集中的内容,应以讲为主,帮助学生把握重点,解决难点;复习课则应以练为主,讲练结合,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第三,讲要少而精,做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干净利落。板书要简明扼要,形成知识体系,练习要精选,要抓住重点、热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第五篇:五环节教学法(定稿)
五环节教学法
即教学模式所包含的五个环节“观、思、读、讲、练”,这五个环节可作为整节课的教学环节,也可作为一节课中各个知识点的阶段性环节;是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出发点,优化教师的教学过程。其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观:
对教师而言,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录像、挂图、实物、模型、实验等手段,展示丰富、直观、生动的观察材料,并针对材料提出有目的性、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或问题组,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产生问题、引起学习动机。
对学生而言,观是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有句名言:“观察、观察、再观察”,正是他独特的洞察力,才发现了许多生物学领域的奥秘,创立了新学说。学生应在教师设问的引导下,运用包括视觉方法、听觉方法等多种感官,对各种观察材料进行感知,获得对生物概念的初步认识,这也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2思: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在内的多方面能力,而思维能力又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培养思维能力,关键是要教给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如比较法和归类法、分析法和综合法、抽象法和概括法、系统法和具体法、归纳法和演绎法等等。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多种思维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科学地思维,从而掌握多种思维方法并自觉运用这些思维方法。另外,“思”这一环节也可以说是贯穿整个模式的核心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的思维作为前提,这也是学习过程中S-O-R理论中最关键的O过程的核心内容。3读: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科书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的确,教材是前人知识和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学生对生物教材的阅读,不是识字和鉴赏,而是对其文字所蕴涵的生物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抛弃教材,而应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善于阅读,学会阅读;同时教师也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或者激发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去选择阅读材料,真正学会学习。4讲:
教师要深入研究和全面了解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熟悉学科内的逻辑结构和知识间的前后衔接及学科间的有机联系,教学中贯彻系统有序原则,做到少讲、精讲,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另外,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允许他们畅所欲言,民主地思考、分析、质疑。通过讨论和发言,促使学生潜在的各种能力的开发。5练:
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特点,精心选择、设计形成性或研究课题,通过示范、讨论、作业、报告等形式,解决生物问题,进而巩固所学知识,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同时要特别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及时发现教与学存在的缺陷,共同采取矫正性补救措施,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生应通过讨论、练习、作业等形式,努力运用生物概念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并不断总结解释生活中生物现象的方法和手段。
学生巩固所学习的知识,校正所学知识中的错误概念和结论,或运用所学知识中的概念和规律解决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问题,并将获得的抽象性知识应用于实践,达到真正掌握概念或原理的目的,做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形成,实现其各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