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书法校本课程教材
书法校本课程教材 序言
中国是书法的故乡,书法随着时代发展,应当不断地将书法艺术发扬光大,以无愧于我们的祖先。让传统书法教学走进课堂,对学生无论是在审美方面,还是在掌握一门艺术方面,都会受益颇多。
本贴以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作为习字教范。着重分析点画特征和结构特征,如能对着字帖临摹,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再进一步学习欧阳询传世楷书的各种碑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编写本教材,旨在于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打下良好的书法基础;在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情操。
由于资料、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遗漏、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一讲
文房四宝说
一.笔:初学者选用5号以上的兼毫,写2寸大字,用前先用温水将笔浸泡,毫散后挤出存氺,再开始使用,切勿将没浸泡的笔直接使用。
二.墨:一定选用书画墨汁,如“一得阁”等墨汁。在盘内先加少量清水后再添墨汁,用墨要宁干勿湿,宁浓勿淡。
三.纸:初学者用原书纸或毛边纸,也可用价格低廉的宣纸。写字要选用生宣纸,用舌尖点一下宣纸,如果点后津液润开,说明这种宣纸潤墨性好,可选用。反之,宣纸质次,不可选用。
四.砚:砚的种类很多,现在成了装饰品和收藏品,用的较少。因为有了墨汁,一般用杯盘即可。这里有关砚台的种类、选用就不讲了。
附:书法专业术语简答 1.什么是书法?
书法是指汉字的书写艺术,包括用笔、结构、间架、行款等方面。
2.学习书法有哪些基本法则?
学习书法必须掌握执笔、运笔、用笔、结构这四个方面的基本法则。3.学习书法从何入手?
先学好楷书基本笔画后,再先摹后临帖。
4.为什么要讲究执笔?
执笔不得法,字就写不好。正确的执笔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指实掌虚”四个字。
5.什么是运笔?怎样运笔?
运笔是指笔的运砖。运笔必须用腕运。五指攒住笔管,使其直立不动,全用腕力使手运动,笔管随着手的活动方向来回运转,这就是腕运。6.为什么要悬腕?
悬腕写字,可使手转动灵活,如果不悬腕,紧贴桌面写字,手就无法活动,笔管就必然运转不灵。
7、什么是用笔?怎样用笔?
用笔就是指笔尖(笔锋)在纸上写出点画的活动过程。用笔的要诀只有“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八个字。意思是说无论是点、画、撇、捺等任何笔画,都得有去有来,不可只去不回,即起笔用“逆锋”(折锋),收笔要用“回锋”。8.什么叫锋? 笔尖捻开捺扁后,在阳光下照看,近尖处有一段透明的部分,就是锋。笔的弹性由锋决定,锋长则弹性强。9.什么叫折锋(逆锋)?
即起笔时笔锋逆入,如横画欲右先左,再顿笔转向右运行。竖画欲下先上,顿笔转向下运行。
10.什么叫回锋?
即笔画写到末了,往回收进,一定在笔画中间收进。
第二讲
唐.欧阳询楷书
学习书法必须丛楷书学起。本期研习班,我们选择了隋末唐初大书法家欧阳询的《九成宫礼泉铭》为范本,从“八大笔画”的掌握和应用,偏旁部首的写法与应用,楷书间架结构、章法布局与作品习作四个部分学习。
一.欧阳询楷书的特点
历史上对欧阳询的楷书艺术成就赞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只简单地将欧楷的特点归纳如下:
1.险峻刻厉,刚劲挺拔 2.清雅秀丽,瘦健俊美
3.规矩端正,一丝不苟 4.大小有法,错落有致
我们在学习前了解了欧楷的特点,对以后的学习大有裨益。练字就是练心,在心里明白了,字也就写好了。
缺点是如果写不好,容易写得特别僵硬,永远跳不出无有个性的圈子。
点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构件。唐孙过庭《书谱》里说“积其点画,乃成其字”。楷书的基本笔画,前人用“永”字的八种点画来概括,即“永字八法”,其他笔画都可在这八种笔画的基础上衍化产生。“永字八法”是以永的八种笔画研究笔法规律。
五.基本笔法的写法与应用
一.横画
“永字八法”称横为“勒”,是说写横时,首先要带有收势,好比牵缰勒马。
1.小横的笔法与应用
小横也叫短横,在书写中多为轻入,形成一个尖状,故也叫尖横。小横书写难度不大,主要应把握它的位置与其他笔画的关系。
小横书写时,露锋起笔,起笔要轻,收笔要有一个顿笔,但不得用力。字例:非
皇
雎等
2.中横的笔法与应用
中横用处极广,在一个字中,它往往起到支架和衔接的作用,因此,一般要写得粗壮结实、坚定有力。另外要注意扛肩(即笔画后半部上斜)的角度。
书写与小横相同。字例:天、主、示等。
3.长横的笔法与应用
长横是其他笔画练习的基础,所以练习笔画,应从长横练起。在任何一个字中,只要有长横,它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书写中应注意藏锋起笔,回锋收笔,起笔收笔要有棱角,注意扛肩,切笔画不宜太粗。小横(尖横)写长一点就称左尖横和右尖横。左尖横和右尖横的重合就是长横。
字例:重、岳、布、持、握等。
第二.竖画
“永字八法”称竖为努(弩),是说竖不应写得太直,要直中求曲势,象满弓待发的样子。
1.悬针竖的笔法与应用
悬针竖都应是垂直的,不能向左右倾斜,多用于字的中间一竖。它虽然出锋收锋,切不可一笔甩出,应有控制的出锋。悬针竖要尽量少用。
字例:千、郡、帝等。
2.垂露竖的笔法与应用 垂露竖不一定都是垂直的,往往在左边向左斜,在右边向右斜,只有在中间才垂直。在任何地方垂露竖都可以代替悬针竖,而不能相反。
字例:作、徽、隆、下、川等。
第三.撇画
“永字八法”称撇为掠,称短撇为啄,是说写撇要象燕子掠水一样,又象姑娘梳头掠发一样,起始用力稍大,末端力减而不飘。
1.小撇的笔法与应用:
小撇是字的精神,但因用途极广,所以有长短粗细之分。另外在撇笔的走向上,因其太短,变化往往不被注意,但这细微之处也正是字的精神所在。
字例:魏、象、形、彼、延等。
2.长撇的笔法与应用:
长撇在书写中,中间部位要有一个“肚”即要略粗一点,这是撇笔的法度要求,否则便成为“鼠尾”。
字例:夕、唐、展等。3.竖撇的笔法与应用:
竖撇不同于长撇,写法和应用都不相同。竖撇是先竖后撇,它在一些字中的应用是固定的。
字例:吏、史、内、用、月、大等。
第四.捺
“永字八法”称捺为磔(zhe),是指写捺就像握刀割肉,要涩而有力。
1.斜捺的笔法与应用:
捺笔是字的“脚”,“脚”即为根本的意思。捺笔的角度、长短,对一个字产生着重要的稳定作用。其走向要注意和左边的撇比形成呼应关系。字例:又、令、放、登、狐、家等。
2.平捺的笔法与应用: 平捺也称之捺,是字中最具色彩的一笔,写好这一笔将是全字的关键。但它极不好写,在实践中必须把握它的角度和长短。
字例:之、随、道、近、遥等。
第五.点画
“永字八法”称点为侧,是说写“点”应欹(ji)侧不平。
1.侧点(右点)的写法与应用:
侧点书写难度较大,书写时应注意角度和位置。角度是指“点”本身的斜正、仰卧,它决定着全字的精神;位置是指“点”与其他笔画的关系和距离,它决定着全字的重心和倾斜。
字例:下、兵、以、永等。
2.垂点(左点)的写法与应用:
垂点在技法上难度稍小,一般是放在字的左边,与侧点(右点)产生一种呼应关系,为了体现这种关系,应向右边提笔出锋,或右点向左边提笔出锋。字例;鱼、心、商、原、隐等。
3.竖点:竖画的缩写(短写)
字例:
六、市、官、宇、家等。
4.挑点的写法与应用:
写法为侧点(右点)的提笔向左出锋,写好这一笔也体现字的精神。
字例:心、必、烟等、第六.挑画
“永字八法”称挑为策,是说写挑应象右手扬鞭策马的样子。挑也叫提。有斜挑和平挑之分,多用于字的左边,藏锋起笔,向右上方行笔,提笔出锋。
字例:打、授、蚊、盗等。
第七.折画
“永字八法”未标明折画,这是不足之处,“永字八法”的勒与弩交接处即是折画。横折用处极多,笔法不难掌握。应注意的是书写时横画的末端与竖画起笔是重合。即拐弯处要稍有顿笔,但不能太重。欧楷的顿笔位置应靠上,不哭低下。如果太低下,就是颜体了。
字例:口、右、唯、四等。
第八.钩画
“永字八法”称钩为侧,是指钩的末笔出锋,应写得象人跃起将脚踢出,出笔快而有力。
1.直钩(竖钩)的写法与应用:
在书法术语中,“画”为横,“直”为竖,直钩即竖钩。直钩相应难写,在书写中笔法是“跪笔弹锋”,挑出去的钩不要太长,要求一笔写就,不要复描。
字例:永、授、封、可、则、列等。
2.短横斜竖折钩:横画部分多不扛肩,取平势。竖钩左斜,提钩勿大,但应饱满,笔法与直钩基本相同。
字例:功、勿、的等。
3.长横短撇钩:此钩应用较为广泛,清秀挺劲是它的特征。注意横笔勿粗,撇笔勿长,撇比走向要内收,一般是指向下一笔的起笔处,形成一种笔意相连的仪态。
字例:受、波、炊、定等。
4.竖提钩:此钩用途很多往往不被人们注意,又因种类很多,笔法也不尽相同。在实用中要注意与后几笔的呼应关系。字例:民、良、既等。
5.短横长撇钩:横短撇长,舒展。横笔起笔勿粗不藏锋,略呈尖状;撇笔不可太细,宜舒展开张,注意角度和长度。
字例:登、多、列等。
6.弧弯钩:从笔形上看与直钩相同,其实在笔法完全不同,竖笔并不垂直,应略有弧度,在起笔时也不是欲竖先横,切行笔较细;提钩平出,稍长勿短。
字例:狐、家、乎等。
7.撇捺钩:撇捺练成一笔(反捺)成为一种钩法,单独写它不难,难在应用。因种类繁多,法则不一,因此在书写中,要注意它的长短和角度。
字例:如、案、海、敏、始等。
8.右弯钩:右弯钩最能看出毛笔的质量,质量好与差,写右弯钩即可检验出来。竖笔下行要稍细,转弯处不应是死钩,力度应重、轻、重或轻、轻、重、尾部挑笔应直上或偏右上,切勿向左上。种类有戈钩、卧钩、浮鹅钩。
字例:我、城、代、心、必、九、光、元、也、尤、玩、地。三.偏旁部首写法八十例
1.横长竖短:在上、在左时忌用悬针。
如:古、真、博、十
2.横笔扛肩宜短,撇笔宜长。
如:厂、厚、原、雁
3.横长撇短(右),横短撇长(左),切勿颠错。
如:右、左
有、在4.上横短,下横长,上横扛肩,下横平势。
如:匹、匪、渠、矩
5.耳 在左时,钩要灵活、俊俏,竖要修长左斜。
如:除、降、隐
6.耳 在右钩身略大,竖可悬针,也可垂露。
如:廊、郎、部
7.冖 不宜太宽,要有扛肩之势,短竖垂直向下,横宜平,钩折向左下平。如:冠、冤、沉
8.卩 钩笔勿大,竖笔忌用悬针。如:即、卿、却
9.亠
点笔规范,横笔扛肩。如:夜、六、市
10.冫
提笔指向首点之驻。如:准、次、凝
11.人:凡人字下面的部件要上靠,故撇捺宜展。
如:翰、今、舒
12.勹 钩笔因字不同,而取其长、短、写、正势,撇笔勿长。如:句、旬、匆
13.亻 竖笔必须用垂露,撇与竖可断可连,竖的起笔在撇的中间偏下。如:休、住、伐
14.丷 虽仅两笔,但变化甚多,又有其规矩,须先在法帖中寻其法则。如:并、其、典
15.刂 短竖在必要时可成点,直钩放在右侧时,有稍向右斜的写法。如:利、裂、刑
16.冂 左阴柔,右强悍,左竖不可悬针,右钩不可虚长。如:内、用、同
17.厶 其身忌大,提笔忌平。如:私、允、能
18.土:在不同的字中,两横长短关系不同,寺字从土而不从士。如:寺、堪、城
19.多:双撇指向不一,首撇不厌短,次撇不嫌长。
如:夕、移、外
20.广:注意点与横的关系。如:底、府、庭
21.彳 竖笔必须用垂露,注意两撇的关系,上撇短,下撇长,起笔在同一垂直线上。如:待、得、役
22.山:中竖长,左右短,三竖间隔宜匀。(中竖可直可斜,三竖有变化,山头宜小。)如:岱、崇、峻
23.扌 竖钩一定垂直。左侧伸展,右侧收束。
如:持、握、接
24.口:小口末横托住第二笔的竖。旁竖与横折不连接,上开下合。如:君、品、吊
25.艹 注意笔顺应为1—1,笔顺不对神形不备,可变为两点一横。如:草、英、若
26.大:横笔勿长,捺笔开张,注意撇笔与捺笔的关系。如:夫、太、奄
27.彡 三撇角度不同,欧楷三撇均不长,起笔在一条垂直线上。如:彩、彰、影
28.犭 弧弯钩的笔法和形态应注意弧的角度和双撇的方向为左下。如:猛、猫、狱
29.忄 左点为短竖,右点为小横,小横与短竖的起笔应齐平。一高一低,一大一小,一远一近。
如:性、情、惜
30.氵 不要写得太高、太宽,注意三点排列角度,三点呼应,挑点指向。如:河、治、清
31.宀 首点为竖点,居全字正中,下面的秃宝盖,都宜左长右短。如:宇、官、室
32.辶: 此部难度较大,无太多技巧,只要练,两折笔要有提、按、捺,一波三折。如:近、道、遥
33.尸:口勿阔,撇须长,向左下伸展。如:居、屋、屏
34.弓:其身勿宽,在左时应略呈左斜势,上两折与下折高度相同。如:引、疆、强
35.女:在左者,要以斜窄取势,在下者要以稳宽托上。一左一右,一高一低,一曲一直,反捺向右下,挑向右上。如:姿、始、要
36.子:在左窄,在上小,在下在右宽。如:孟、孔、孕
37.王:在左时三横要向左上斜,末笔变横为挑,竖笔要直。如:瑞、望、瑕
38.木:在左侧时,撇点不宜长,横竖交叉时,略在下起笔,横向右上斜,撇伸,捺为点。如:杖、相、楹
39.礻 首点高扬,横笔伸长,在一条垂直线上,竖笔垂露,此点内藏。如:社、祖、神
40.心:凡心在下者,均靠右,心正字必呆板。
如:忠、感、慰
41.日:在左右窄,在上下宽,竖与横折可断可连,在左时下横变挑。如:智、昆、皎
42.戈:斜钩忌力弱身弯,点笔高扬,撇勿短。
如:我、戒、或
43.牜 在左右窄,在下宽,在左时,竖笔可提钩,左伸右收。如:物、牧、特
44.文 :要仔细观察第三笔的起笔位置,左侧收,右侧伸,撇短捺长。如:政、敢,故
45.月:在左时应窄,撇笔为竖撇笔,竖撇与横折可断可连。如:肌、腊、脉、服
46.欠: 注意第三笔的起笔位置,左收右伸为反捺。
如:歌、炊、欲
47.殳 此部在书法中多有变化,注意写法与结构。
如:段、没
般
48.方:首点高扬,弯钩遒劲,短撇内藏。
如:旗、旅、施
49.火:笔顺是先写两点,再写撇捺。
如:炎、燃、焚
50.灬
中间两点相似,首末两点不同,呈放射状将上部托住。如:烈、焉、照
51.中竖忌细,在字中心线上,点撇勿远,上开下合——部宜宽。如:堂、常、裳
52.田:其身忌大,不同的位置,笔法结构略有不同。
如:思、累、略
53.三横勿长,撇捺勿短,三横略扛肩。如:奏、拳、春
54.石:横忌长,口忌大,在左时取斜势。如:碰、碧、硬
55.禾:宜横长撇短平,竖笔或提钩或垂露,不可悬针。如:和、委、秋
56.白:在左时宜窄,在上时宜小,在下时宜正。
如:皓、泉、皆
57.皿 其身勿宽,内中两竖略有不同,上开下合,中间两短竖居中,不相连,留白均匀,中横平正伸展。如:盛、盗、益
58.矢: 注意两撇形态和不同写法。如:知、短、疑
59.立:上横短下横长,点撇勿远,在左时,底横应改为提笔。如:端、翌、粒
60.衤 以斜取势,首点高扬,与下竖在一条垂直线上。如:被、袖、襟
61.耳:在不同位置当有不同写法。如:取、聚、耻
62.虫:底横上提出锋,竖笔略呈撇状。如:虹、蚊、蜀
63.羊:三横距离相等,上两点勿远。如:善、群、盖
64.米:在左时上展下收,上方点,撇远离;下方撇,点靠近。如:料、粕、粗
65.羽:四点写法有不同,注意它在上部的变化。
如:翼、诩、翁
66.酉:在书法中,内中可以写为三横。如:酋、酒、酷
67.竹:略左低而右高。如:箕、籍、篆
68.自:其身不宜大宽,诸横必要相等。如:息、臭、咱
69.里:诸横间距相等,上部“日”忌大。如:理、量、野
70.足:口忌大,在欧楷中,注意足在左侧时的特定写法,左侧参差,右侧平齐。如:路、蹈、踩
71.走:在欧楷中简化为下面的写法,注意双横扛肩,上竖略为左斜。如:超、越、起
72.豆:无论在下,还是在左,都不可写的过宽。
如:壹、豉、豌
73.言:点靠右侧,三横形态要有变化,取右上斜势,左侧参差,右侧平齐。
74.纟 两撇基本平行,撇、挑与点形成三角形。
75.见:留白要均匀,撇短,竖右弯钩伸展。视、观等。
76.金:捺为点、撇与下竖画在一条直线上,三横向右上斜,一个比一个长,两点上开下合,呼应。针、铭。
77.斤:上撇短,略取横势,收笔与竖呼应,竖撇可写成竖,末笔竖可写成竖钩。如:新、斯。
78.日:在上宜小,上开下合。在下作底,形态略方。留白均匀,内横不连接其他笔画。如:昆、景、昔、智
79.廴 两横折笔,前一个方,后一个圆,末端出锋,捺画斜下勿平直。如:延、廻
80.疒 字头点居中间上方,撇作竖钩写法,与横不相连接,左侧两点紧凑,相互呼应。
第三讲
楷书间架结构
古代的先贤,隋有智永,唐有张怀瑾、欧阳询(间架结构36法),元有陈绎雷,明有李淳(大字结构84法)、姜立纲,清有王澍、黄自元(间架结构92法)、蒋衡等,根据先贤的遗训,结合本人几十年的临池所得,对汉字间架结构进行了总结归纳,现奉献给大家,如果有所帮助、有所启发,这将是我的荣幸和欣慰。
(一)、汉字间架结构的五大要点:
第一.因字立形。根据汉字原来笔画繁简、长短、大小来组合,即有长、短、大、小,不能写成平板一致,应尽其自然,各尽其势。
第二.重心平稳。这是楷书直立的特征之一。楷书要端正、平稳,但不能绝对化,应寓平正于变化之中。汉字的点画走势,有平、直、斜、曲,但重心要平正,给人以稳定之感。
第三.点画连贯。组成一个字的点画不是各不相干,而要互相照应。点画间的连贯,有形连和意连的不同。楷书多为意连,看似点画独立,实则笔笔连,笔笔顾盼。
第四.间隔均称。布百均称是楷书的又一特征。点画的大小、粗细、长短、疏密要安排适应,适当就有美感。
第五.势态飞动。这是说字的结体要有活泼的动势,不能拘谨死板,应任其自然,各取其势,笔断意连,形神兼备。
现将独体结构与合体结构汉字的间架结构详解如下:
(一)独体汉字的间架结构:
要点:重心平稳、突出主笔,疏密均称。
独体字又称单体字,是由一个基本笔画组成,特点是:笔画少,形体不易掌握。它的重心,往往落在一个字的主笔上。蒋骥在《读书法论》中说:每个字有一笔为主,余笔是宾,皆当相顾,收发室时要注意笔画间的内在联系及笔意气势。
第一.重心平稳。每个字都有一个重心,稳定重心是汉字结构的关键,重心不稳字就不正,关键是把握好以下三点:
(1)凡字形平正,有中竖的字,中竖要写得正而有力。如:半、车、主、山等。
(2)凡左右对称的字,要写得横平竖直,左右对称。如:日、目、且、言、大、文等。
(3)凡既不对称,又无中竖的字,要斜中求稳,随其体势,达到体斜心正。如:也、力、乃、戈、七等。
第二.突出主笔。每个字都有主笔和副笔,凡起“主干”作用的笔画称主笔,其余皆称副笔,一般说一个字只有一个主笔。主笔决定字的结构,是一个字中关键的一笔,也是平衡重心的一个重要条件。突出主笔,是把主笔写得劲而有力。如“十”的竖,“事”的竖钩,“右”字的横,“之”的捺等。
第三.疏密匀称。笔画有多少,笔画少的字必然间隔大,反之要做到疏密匀称,关键是两点:凡是横竖笔画重叠的字,笔画之间的间隔大致相等。如画、车、自等。凡是笔画不重叠排列的字,既有密处,也有疏处,疏密要的当,书写的疏密部分占的比例要心中有数,做到疏要走马,密不插针。如:乎、下等。
(一)合体汉字的间架结构。
由两个以上偏旁组成的字,叫合体字。主要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包围结构五种形式。
第一.左右结构:左右结构的字是合体字的一种,是由左右两个偏旁横向组合而成的字。
左右结构的字又分为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右相等三种形式。写好左右结构的字,重要的是处理好左右两部分的关系,包括各自所占位置的大小、相互穿插容让,不挤不散,等等。
1、左窄右宽。凡笔画较少,形体较窄的部首作左旁时,形成左窄右宽的结构,哪“亻、彳、忄、木、礻、扌、女、讠、弓、石、禾、米、土、犭、月、口、衤、火、王、阝、日”等偏旁的字,左边窄的部分应占三分之一位置,右边宽的部分占三分之二位置。左右相安和谐。如:化、行、情、法等字。
2、左宽右窄。笔画较少的部首作字的右旁时,形成左宽右窄的左右结构,如力、纟、刂、寸、斤、阝等偏旁组成的字,如勃、影、断、部等,左边宽的部分占三分之二,右边窄的占三分之一,正好与左窄右宽相反。
3、左右相等。在左右结构的合体字中,凡左右两部分笔画大致相等时,两部分占的位置也大致相等,各占二分之一。左右相等结构又分为部首作左偏旁和作右偏旁两种情况。作左偏旁的如:纟、车、金、食、马等。这种情况,如右边部分笔画很多,则所占位置略收缩。如:钧、馆、绢、驰等。
a)
上下结构。特点是由上下两部分竖向组合而成的字。
字头式上下结构:字头式上下结构有天覆式字头、分张式字头、平正式字头三种形式。
1、天覆式字头。“天覆”就是以上盖下的意思。上部要宽大,能盖得住下边。天覆式字头主要有“人、大、宀、穴、雨”等。如“宗、空、合、吞”等字。
2、分张式字头。分张式字头就是对称中心而左右分开式左右分张的字头。分张式字头的字上面宽,下面窄,上部又分左右,左右各占二分之一。如“竹”等。分张式字头的字,上部各有撇长捺,均应伸展开,覆盖住下部。如“、、八”等,如祭、笔、分、英等字。
3、平正式字头。一般为上宽下窄,如“聿、业、、立”等。例如“书、业、亭、童”等字。如果是下部笔画较多。也有会出现上窄下宽的情况。
字底式上下结构。字底式上下结构的字,以字底为底,所以字底要写得稳健,上下比例要合适,上下中间要对齐,上下宽窄要适当。主要为地载式和立竖式两种形式。
1、地载式字底。地载式字底要写的平正、结实、下宽上窄,上部笔画皆托于字底之上。地载式的字底主要有“皿、土、灬、心、山”等。如“照、至、益、思”等。
2、立竖式字底。立竖式字底中,凡有一竖的,竖画必须居中垂直;凡有两个竖画的,要左撑右顶。立竖式字主要有“系、巾、木、艹”如“筑、布、累、帮”。
b)
左中右结构。
左右右结构,就是由三部分横向排列的字。这种字中间的部分要平正勿偏,左右呼应,互相穿插,力求紧凑,防止松散,左中右结构的字有左中右相等和左中右不等的两种。
左中右相等的字。如“翊、树、卿、瑕”等。
左中右不等的字。如“砌、诞、絍、衛”等。
c)
上中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就是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这种字的三部分要量其疏密,相互避让,上中下三部分中心对齐。如“群、岩、变、莫”等。
d)
包围结构。分四面包围、三面包围、两面包围。
四面包围结构(全包围)。外框要平正,中略取斜势,要包而不死,取“外贵虚”的方法,被包围部分应居中,视笔画多少而定高低宽窄,要饱满均称。如“日、目、四、因”。
三面包围结构。里面部分要居中,三包围的字有上三包围、左三包、下三包三种。如问、闻、风、卤、区、同、周、匡等字。
两面包围结构。由里外两个部分组成,可分为左上包、左下包、右下包三种。
(1)、左上包结构。应依据内包部分的简繁大小来考虑外围高低宽窄。纵撇须长,左上收束紧凑,右下开朗舒展。左上包的部首有“尸、疒、厂”等,如应、广、疾、展等字。
(2)、左下包结构。横捺不宜短,应包得住上边部分,务求内外相呼应。左下包的部首有“廴、辶”等,如“色、延、逢、起”等。
(3)、右上包结构。外面部分要强而有力,里面的部分要平正,要内外相应。右上包的部首主要有“、气”等字。例如:戴、武、成、武、戒、气等字。
汉字结构归纳分类
独体字:天、山、成、乃、夕、分、心、子、必、人、千、身、之、可。
上下结构:劳、宫、家、架、思、高、万、泉、金、学、资。
上中下结构:
岩、变、莫。
左右结构:则、海、阴、德、郡、动、地、栋、峥。
左中右结构:翊、树、卿、瑕、絍、砌、衛。
全包围结构:国、图、因、四、田、固。
上三包围:闲、同、风、成。
三面包围、左三包围:匪、臣;下三包围:山、幽。
左上包围:居、疾、鹿、厥。
二面包围、左下包围:远、延、遣、遂。
右上包围:旬、勿、气、紫。
从这些举例中可发现,楷书结构的基本原则。这就是外放内收,凡字大多数是中心收拢,外围开拓。但收又不能太紧,放不能太散。字的间架结构,既有一些具体规范,又有很大的灵活性。书写时由于笔意背向、俯仰、开合、聚散、斜正、曲直的不同,书写者的不同又出现不同的结构变化。因此,字的结构既有法,又无法,只要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反复练习,具备一定的功力,就熟能生巧。如果把书者的思想情感结合于书法之中,字的间架结构更会变化莫测,这就是书法上说的“笔势生结构。唐虞世南说:兵无常陈,字无常体,”也是这个道理。但结构的自由必须遵循一定规律,否则就犯了狂怪的毛病。初学者更不能随心所欲。
3、间架结构中的10个应注意的问题:
(1)、横画等距。横画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其法同“竖笔等距法。”如:昌、甚、里等。
(2)、竖笔等距。竖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楷书即是,行书亦然。如:曲、册、而等。
(3)、上正下斜,上正者,竖笔勿须垂直;下斜者,重心则应不倒。如:易、宅、展、霉等。
(4)、左斜右正、凡左右结构者,以左斜右正者居多,左斜为呼,右正为应,有呼无应,字势必殇,有应无呼,无源之水,均不能应。呼者以斜取势,应者以平字神。如:弥、改、殊、辞等。
(5)、主笔脊柱。字中必有一笔是主,余笔是宾,主不立,宾不随,主不稳,宾不靠。主笔提其脊梁,树其重心;宾笔附其血肉,辅其装饰。主宾相顾,四面停匀。王羲之说:“欲书先构筋力,然后装束。”然主笔者,不可长有余而失而短,强逾弩而乏于韧。如:木、名、成、丹等。
(6)、中宫收紧。中宫者,核心也,中宫收紧,余笔外拓,以字中为核心,分领纵展,神韵必生。
(7)、大小独具,一幅书法作品中,无论楷、草、篆、隶,其字必有大小,笔画多者字身宜大,笔画少者字身宜小。大字不可令小,小字亦不可令大,应自然天成,各臻其妙。如:王、旦、繇、公等。
(8)、联撇参差。一字多撇者,最忌排平之状、车轨之形。应发笔不同,指向不一,或纵或收,或轻或重。鳞羽参差,错落有致。如:貌、税、水、髦等。
(9)、围而不堵。围而不堵、守不宜困为“口”之常法。凡书大“口”,均不可堵塞过于严紧,过于严紧使人有呆板、滞闷之感,行书尤甚。如:口、四、日、宣等。
(10)、笔画增减。笔画增减意在求美,沿习相传已有公认,今不可乱造,亦不可类推。如:流、德、明、愧等。
第四讲
书法章法布局
要想写出精美的书法作品,除了掌握书写的笔墨技巧外,还应掌握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章法布局包括章法、落款及用印等方面的内容。
(一)章法
一个字的点画与点画之间,偏旁部首之间的安排叫做字的结构,一幅书法作品的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安排叫做章法。它涉及的内容包括:整幅作品的布置安排和错落变化;字距行间的宽窄、疏密和迁就避让;款式位置,用印法则,字体大小,书体变化,字数计算等等。
虽然因书体、流派风格不同,在章法上略有变化,但中国书法是一种传统性很能强、规范性极严格的民族艺术,因此不会有太大的差别。章法布局的形式主要有三种情况。
第一、纵有行,横有别,纵横成行。
整幅书法作品,行款要写整齐,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距离要相等。这种形式通常是字距小,行距大。写篆、隶、楷书的作品,最适宜采用这种布局,字的大小要匀称。气势要连贯。在落笔之前,应对整幅作品的章法,要做到胸有成竹,意在笔先,经过一番构思,大胆落笔,才能写出如意的作品来。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不仅要每一笔好,每一个字好,还要通篇的章法布局好,让人看起来有行气相贯,一气呵成之感。
楷书的章法一般是行距字距相等,古代的碑帖一般是这类形式。(图版)
隶书:字距稍大,行距略小为宜。
篆书:章法同隶书(图版)
第二、纵有行,横无列
传统的写法多用竖行,从上到下,从右到左,起首不空格,不用标点。这种章法是从一行到多行,行式有定,而字式无定。行草书章法讲究大小、笔画粗细的变化,以及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承上启下,左右联属,相互照应,气脉贯通。如(兰亭序)共28行,行的疏密相同,而字的大小、疏密错落不等,布局神韵天成,美妙之极。
第三、纵式皆不分行列
这种章法的特点是取自然之势,具有一种“芙蓉出水”的自然美。全局分不出纵横、左右的行列。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器具铭文,字的大小参差不一,其中常常间夹有象形的图形,字与字之间,互为呼应、相连,整篇为一整体,不可分离。这种章法,原出于自然,未必是书写者着意的安排。因此,也就难以寻找它的规律,故后世采用者比较少,只是有的书家特别是写草书时偶尔使用。
这三种章法布局是因时、因人、因字而易的,各有其艺术上的表现特色,运用时无须强求一律或拘守一法。
(二)落款
一部完整的书法作品,通常由正文、落款与印章组成。正文是作品的主体,它决定着作品的优劣。可是,我们决不能轻视落款的作用。落款往往使作品正文的行气、章法有所补救,有时由于落款得体,往往使作品神采焕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落款的内容一般包括书写时间、地点、书者姓名,作者自己作诗撰文的题名或注明正文系录某人诗文等等。也可以注明正文来历或继正文而发的感慨或议论的跋语。在形式上,落款有单款和双款之别。单款即单署书者姓名、双款则有上下款,上款一般是受书人的姓名、称呼等,下款是作者姓名、字号等(上款一般只书受书者的名,不书姓)。
落款的位置影响整体布局。所以在书写正文以前,就应将落款的位置考虑好。完成正文以后,书者还需对落款的位置精心思考一下。不可被正文挤掉落款的位置,也不可与正文距离拉得太远。否则,全幅作品便会给人以局促闷塞或章法松散的感觉。
除了款识位置安排适当以外,款字的大小、疏密都有一定的讲究。
一般来说,款字总比正文字要小一点,但每件作品款字究竟应该小多少,都没有固定的比例。它既决定于正文的大小,也决定于作品幅式和正文字数的多少。决定于体裁和书者的艺术风格等等。总之,款字的大小应该与整幅作品协调统一,美观大方为好。
落款的字体,如果正文是行、草书,落款也应为行、草书为宜;如正文是篆、隶书,落款以正书、行书为宜;若正文是正书,落款也用正书、行书。一般来说,款字应比正文写的更轻松一些,潇洒一些,但又不宜过于悬殊,以免失调。落款是承上而下,除榜书、对联外,一般不宜另易小笔来写,以免影响整幅作品的气韵。
附:书法创作中传统落款的其他知识
落款,本是书信、礼单、赠诗等上面写的姓名、时日、赠语等内容的一种形式。与书法作品的内容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书法首先是一门学问,然后才是一门艺术。而落款,又是这门学问中极易被人们忽视的专门知识。今天就传统的书法落款作一介绍,以期对同道有所裨益。
称兄道弟
称兄对方未必年长,道弟自己未必年轻,也就是说,别人哪怕小你50岁,你照样可以称兄,表示尊敬。真的比你年长,反而不要称兄,还是称先生为好。女同志也可以称兄。称兄是表示尊敬,道弟则是体现一种修养。
兄,还有各种称法,如“仁兄”、“学兄”等。“世兄”较复杂,不仅对自己父辈的朋友的儿子可以称,而对自己的晚辈包括对孙辈也可以称。“世侄”则是与对方关系亲密的称谓。称弟时,最常见的是“贤弟”或“贤棣”,意思是一样的。但却是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如果人家比你小,就称“弟”,那就犯忌了。对学生也称“贤契”、“仁仲”等。
称友
“友”现在成了朋友间的习惯称谓。但古人却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那么简单。“贤友”“小友”绝不是朋友之间的关系。“贤友”是对学生的称呼,或对学生的学生的称呼。而“小友”则纯是对学生的学生的称呼。
“老友”也不是随便乱称,那是对长期共事的老部下的称呼,纯是一种上对下的口气。
自称
自称虽在书法落款中很少用,但了解一下还是有好处的。自称最多见的是“弟”、“仆”“愚”称“仆”必须是60岁以上的人自称。过去有的过了50岁就称“仆”的,那时的50岁,完全算是老人了。而现在不过60岁还是不称“仆”为好。
“愚”则绝对是一种上对下,长辈对晚辈的自称。刘备对关羽、张飞自称“愚兄”,那是站在皇上对臣子的位置而言的。
现在这些又不太讲究,是什么关系就落什么称呼。但有一个问题要特别注意。不管你自称什么,那个词都要向右边偏,最好与名字一起偏。所偏的字不能和别的字一样大。如果对方是长辈是绝对犯忌的。
忌名前加姓
对人全称是很不礼貌的,书法落款一定要注意。当然,现在单名的人很多,那没有办法,可以全称,但后面一定要有称谓。
忌姓后加师
名字可代表一个人,姓氏却是一个家族的特定记号,而师则是对一职业的称谓,单独用,容易让人感觉象“巫师”、“医师”、“法师”等类别,老师就是老师,先生就是先生,都是固定的名词,万万省略不得。现在这种现象很多,如“某师”“某导”,这在书法落款不能用。现在对年长者称“老”,但切忌名姓全称再加。双名的可称两个字,如俞平伯,可称“俞平老”或“平伯老”。单名只能称一个字加老,不能全称。
忌职务相称(略)
忌篆隶落款或字迹潦草
完整的书法作品,不管内容是篆、隶,还是楷、行、草,写落款必须用行楷书,绝不能潦草或错笔,这是落款最起码的知识,也是艺术功力的见证,更是学问、修养的体现,必须认真对待。
关于对联的落款
第一婚联
写婚联款时,一般把喜字写在上款的抬头,然后写两人的名字,最好并列写,过去是先男后女,但注意不能写姓名全称,不然就成了结婚证书的形式了。再往下应写“贤伉俪”或“伉俪”,然后写“新婚志贺”、“志喜”云云,绝不能称夫妻,因为贺喜人家还没有行婚礼。也不宜称“二同志”,没有婚喜的意思。
第二寿联
寿联的上款多用“寿”字抬头,下写“某某岁华诞荣庆”或“大庆”。过去50岁以下不称长寿,应称“荣庆”,现在60岁以下都称“荣庆”,到了70岁才称“大庆”。王羲之《十七帖》中有“足下今正七十耶?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
款尾大有讲究,仅从一个字上可分两者关系的远近,最近的称“叩”,次之称“拜”,再次之可称“敬”。后加“祝长寿”或“贺长寿”。
第三丧联
丧联中忌讳最多,而且最忌“口”字,已经死了一口,不能再加一“口”。而丧联中偏偏不能离一个“灵”字,这个字如果写繁体字却又偏偏有几个“口”,怎么处理?以前文人便用两个字代替,而且从中能分出死者是男是女,就是“男三弓,女四王”。男的写作“霛”,女的写作“霊”。现在是简化字就好写了。不过写繁体字的人很多,特别搞书法的,还是要小心从事。写上款,最多用“某某千古”绝不能写“永垂不朽”,那是上边对一些大人物的封词,不能乱用。而“千古”也只能用于男性死者,女性则用“灵愇”,过去男性一般用“灵右”。
写下款,与死者关系最近的写“叩挽”,次之写“拜挽”,再次为“敬挽”。
落款最见学问,不能掉以轻心。但也不能为显示学问而乱用,恰到好处才是真学问。
(三)用印
用印与落款的关系十分密切。可对正文起扶持和衬托作用,有时可弥补作品正文及落款的空缺,甚至还能弥补章法上的不足。
在书法作品上,一般有三种印章,即起首章、压角章、名号章。起首章的内容一般是斋馆名、籍贯地名、字数不多的格言,形式以长方形或椭圆形为宜。压角章的内容比较广泛,内容常常是书者喜欢的诗句和格言,也就是所谓“闲章”。名号章一般是一对或一方均可。需要注意的是,书者所选择使用印章时,应当考虑其篆刻风格和自己的书法风格是否协调,协调则妙趣无穷。另外,印泥的好坏,也会影响印章的效果。所以,一般书法家使用的印泥总是比较讲究。
起首章一般是盖在右上角,正文起首处。压角章一般盖在右下角略高处。名章则盖在下款的下面或左侧。压角章的位置不要和名号印盖在一条水平线上,要高低错落。
作品中的印章使用必须慎重。一方面,所用印章的大小和合宜;另一方面印章的盖多盖少,也须合理掌握,切不可以为印多即美。有时用印过多反而会伤害作品的格调和气韵。一般来说,在书者完成作品,盖上一方印以后,不要急于盖第二方印,可将作品挂起来,反复审视再从平衡布局、增加气韵、弥补空缺等方面来考虑是否需再加盖印章。有经验的书家一般都在题款时就已预先考虑了印章的位置,用印的多少及印章的大小,成竹在胸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书法作品中的章法布局及题款用印,变化是很多的,以上所讲的只是其中的一般规律,如果多看一些名家的作品,分析其题款与用印,将会得到启示。我们欣赏一件书法作品,从书者对题款及用印的安排中,可以看出书者艺术修养的深浅。
附:书法创作中钤印的其他知识
钤印,又称盖印,是书法创作中调整重心、消除平板、增强节奏、补充构图、协调章法布局的重要手段之一。红印虽小,却在书作中占有相当份量。它的大小、形状、风格、内容、位置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作品的艺术效果。
印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按实用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随款印:有姓名印和款尾印两种。姓名印是姓氏印与名字印的总称,通常钤在书者署名之下。一幅书法作品采用姓名合印,应视其作品需要而定。姓氏印常用白文,名字印常用朱文,前者略小于后者。如两者同时采用,应先姓氏后名字。在钤盖时,两印不可靠得太近,一般应隔一印的空位。印与款字也应有一字的距离,上下成垂直线。
款尾印主要是用来使书法章法形式更为完美,一般为创作者的字、号或崇尚的肖形印,使章法红黑相间、阴阳互变,起到收气敛势、画龙点睛的作用。
另一类是闲文印。闲文印的内容较为广泛,虽叫闲文,其实不闲,对调整书法作品的布局,完美书法作品的章法起着重要的作用。闲文印可分为引首印、拦腰印和肖形印三种:
引首印又称随行印,它适用于从右至左竖行书写的书法作品,一般钤在第一行一、二字之间右侧的虚疏外或第一字右上方,起引首开头、补白说明作用。如正文前部空白较少,一般不用为好,以免破坏书作的整体布局。引首印多为长方形或不规则的自然形小印,一般不用正方形。印文常用朱文,以一至四字居多,其内容多为明志、自勉等格言、成语、诗词摘句、年号、斋馆等。如壬申、猴年、求索、心画、勤能补拙、师古不泥、艺无涯等,其内容不得与落款重复。引首印一般不得大于随款印,以免头重脚轻。
拦腰印主要是用来调整款识与字势、点画与结体的整体效果,使一些不尽人意的点画、结体得到补救,使章法具有节奏感。拦腰印多用于条幅,钤在字行右边中间。内容多为作者的籍贯、属性的肖形等,应比引首印和姓名印小些。一般为小圆形、小长形、小方形,多用于行草书作。用拦腰印时,还应考虑作品是否需要,如作品的字势、点画、结体、布局都很协调完美,就不能用拦腰印,否则,反而会给人画蛇添足之感。肖形印是十二生肖或作者尤为喜爱的跟书作内容相关的各种动植物形象之印。此印使用较为灵活,视作品情况既可作为引首印用,又可作为随款印用,还可作为拦腰印用。作为引首印时,一般与方形的随款印配合使用较好。
用引首印也好,拦腰印也好,印文内容都应与书写内容自然切题。它既可拓展题意、抒发见解,又能深化作品意境,给人以无穷的遐想,从而提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钤印还应注意以下七点:
(一)在一幅书作中,用印一般为一、二方为宜,最多不得超过三方,谓之“印不过三”。钤多了反而会破坏书作的神韵。
(二)随款印不宜太大,一般与款字大小一致为好。如果用朱文印,可稍大一点,但应考虑,不能破坏整幅作品的章法布局。
(三)凡在一件书作中同时钤二方或二方以上印者,应朱白相间,并择其不同印面形式,为避雷同。如随款印拟钤白文印,起首印当用圆形、椭圆形、葫芦形等朱文印。
(四)在用随款印时,如落款为名,则印一般为字;落款为字,印一般为姓名。款有姓,则印用名印。款无姓,或用道号、别号者,则应采用姓名合印或姓名分印,这样才能使欣赏者明了书者是谁。
(五)如随款印连用,一般姓名在上,字号在下,道号次之。但不能妄率无度,还得遵循“印不过三”的原则。
(六)如晚辈致书于尊长者,一般用道号印。这是前人的用法,今人已不太讲究。
(七)印章的印文应以大小篆为主,间用隶书,不用草书。楷书只作生活用印,一般不用于书作。
第五讲
书法艺术欣赏
书法是形象艺术,也是一门综合艺术,涉及到文学、历史、美学、哲学、心理学等。其艺术构思来源于自然界各种物质现象的联想,从精神上突出表现墨趣。所以书法艺术的欣赏于欣赏者的知识、修养有直接关系。由于个人的知识修养不同,对书法艺术理解的程度就不同。因而,在欣赏一件书法作品时,感受也不相同。一幅书法作品,有的人拍手叫绝,有的人不以为然。艺术在于不同风格,有个人风格、流派风格、时代风格,所以,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优劣标准尺度,在历史上,晋人赏韵,唐人赏法,宋人赏意,明人赏态。不过欣赏书法作品必须遵循公认的美学原则,实事求是地对作品认真细致的观察,从整体到局部,从表象到内在来审视、精察、慎思、明辨,从而客观地评价其艺术价值。
南齐王僧虔指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意思是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必须形神兼备,以神采取胜。1500多年来,人们一致用他的精辟见解作为品评书法作品的标准。所谓形质,是指风神、气韵和书家的性灵。它是内在的,意识的,精神的,要靠欣赏者去理解。
学习书法要求点画美、结构美、章法美。因此书法的欣赏首先要按照学习书法的标准去衡量作品的优劣。再就是看神采、意境及独特的风格,再进一步就是看文气,宁拙勿巧,返朴归真,自然天成。
学习书法是先学习点画,再学结构,最后学习章法。而欣赏书法作品则恰恰相反,即先看大效果,对作品整体有一个初步的感受。然后观察产生这种感受的章法,再进而研究结构,由结构看线条的变化,最后回到整体风格和境界上。我认为,一幅书法作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真欣赏:
一.初步感受
初步的整体感受,就是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我们首先看整体效果、整体感受,这是符合一般而认识规律的。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整体是美的,越看越有味,欲罢不能,不由自主的要多看几眼。这说明整体效果有艺术感染力。有内在的美,才能打动欣赏者,回味无穷。
二.看章法
清笪光说:“精美出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布白即是章法。欣赏一件属非法作品,有了初步整体感受以后,首先的印象就是章法布局。前面讲过,章法包括分行布白、题款及用印等。无论章法如何安排,都要看其是否首尾相应、上下衔接、平中寓奇、和谐统一,给人一种精神的艺术享受。
三.看结构
汉字的造型本身,具备了美的素质,但这不能满足书法艺术上的需要。王羲之的要求是“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特别是同样的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正,前后平齐,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因此,结体不能以点画的平庸搭配为满足,要写出仪态万方、生动活泼的形象来,曲尽其美。字的结构形式很多,总的说来,是要审其是否宽不肥、窄不瘦、疏不散、密不挤、欹不侧、正不呆,稳中有巧,奇而不怪。当代书法作品结字更比古人变化多,常采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这就要看是否合乎情理,是否恪守文字演变发展约定俗成的规律,是否符合美学原理。
四.看用笔用墨
由笔墨而产生点画,由点画组合成字。那么什么样的点画才算美呢?首先线条要有立体感。宋代书家米芾说:“得笔,则虽细如须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椽亦扁。”这里的“圆”与“扁”,是指立体感。线条有立体感则有精神。其次,线条要灵活多变,富有趣味。点画须有方圆、藏露和轻重缓急;两点相遇,须左右顾盼、上下呼应;众点齐列要各其姿态;几画并列要主次虚实和俯仰敛收。不管是横竖撇捺,还是转折环纡,俊均应各自有容,或浑圆蕴藉,或锋芒毕露,因势生形合乎自然,这样即可大大丰富运笔的变化之美。再者笔画要有力感,要能“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笔力是书家再书写时线条达到准确境界的一种自然表现,最能反映出书写者的功力。只有用笔得法,线条才能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苍劲老辣的线条是自然形成的,是书家功力及修养的表现,不是随便得来的。清代包世臣说:“笔实则墨沉,笔漂则墨浮。”用笔得法,墨才会沉浮,才会增加作品神采,产生笔墨情趣。古人有墨分五彩的说法,有人喜用浓墨,有的喜用淡墨,有的写字常留焦枯笔画。浓墨要润雅丰腴,淡墨要飘逸超脱,焦枯墨要苍劲老辣。
五.看字外功
书法欣赏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如果流于形式上的察看,只能对作品的装饰、墨色及线条的变化有个肤浅的认识,而难以领会作品的真谛。书法艺术是行与神的结合,笔墨只是手段,写神采气韵才是目的。但是书法的形质容易被欣赏者察觉,而神采却要靠欣赏者去体会。这决定于欣赏者对书法的理解深度和审美能力。而神采的创造又决定于书家的修养、情感、审美趣味和对客观世界的感受。一幅高水平的书法作品,不仅能反映出书家的构思能力和笔上功夫,更重要的是能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品德和艺术修养。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是以“书卷气”为高雅,有“文学味”,给人以节奏感、旋律感,而且,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所以,欣赏者要具备一定的学识修养,才能透过表象,去体会理解书家通过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
序言
中国是书法的故乡,书法随着时代发展,应当不断地将书法艺术发扬光大,以无愧于我们的祖先。让传统书法教学走进课堂,对学生无论是在审美方面,还是在掌握一门艺术方面,都会受益颇多。
本贴以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作为习字教范。着重分析点画特征和结构特征,如能对着字帖临摹,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再进一步学习欧阳询传世楷书的各种碑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编写本教材,旨在于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打下良好的书法基础;在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情操。
由于资料、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遗漏、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一讲
文房四宝说
一.笔:初学者选用5号以上的兼毫,写2寸大字,用前先用温水将笔浸泡,毫散后挤出存氺,再开始使用,切勿将没浸泡的笔直接使用。
二.墨:一定选用书画墨汁,如“一得阁”等墨汁。在盘内先加少量清水后再添墨汁,用墨要宁干勿湿,宁浓勿淡。
三.纸:初学者用原书纸或毛边纸,也可用价格低廉的宣纸。写字要选用生宣纸,用舌尖点一下宣纸,如果点后津液润开,说明这种宣纸潤墨性好,可选用。反之,宣纸质次,不可选用。
四.砚:砚的种类很多,现在成了装饰品和收藏品,用的较少。因为有了墨汁,一般用杯盘即可。这里有关砚台的种类、选用就不讲了。
附:书法专业术语简答
1.什么是书法? 书法是指汉字的书写艺术,包括用笔、结构、间架、行款等方面。
2.学习书法有哪些基本法则?
学习书法必须掌握执笔、运笔、用笔、结构这四个方面的基本法则。3.学习书法从何入手?
先学好楷书基本笔画后,再先摹后临帖。
4.为什么要讲究执笔?
执笔不得法,字就写不好。正确的执笔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指实掌虚”四个字。
5.什么是运笔?怎样运笔?
运笔是指笔的运砖。运笔必须用腕运。五指攒住笔管,使其直立不动,全用腕力使手运动,笔管随着手的活动方向来回运转,这就是腕运。6.为什么要悬腕?
悬腕写字,可使手转动灵活,如果不悬腕,紧贴桌面写字,手就无法活动,笔管就必然运转不灵。
7、什么是用笔?怎样用笔?
用笔就是指笔尖(笔锋)在纸上写出点画的活动过程。用笔的要诀只有“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八个字。意思是说无论是点、画、撇、捺等任何笔画,都得有去有来,不可只去不回,即起笔用“逆锋”(折锋),收笔要用“回锋”。8.什么叫锋? 笔尖捻开捺扁后,在阳光下照看,近尖处有一段透明的部分,就是锋。笔的弹性由锋决定,锋长则弹性强。9.什么叫折锋(逆锋)?
即起笔时笔锋逆入,如横画欲右先左,再顿笔转向右运行。竖画欲下先上,顿笔转向下运行。10.什么叫回锋?
即笔画写到末了,往回收进,一定在笔画中间收进。
第二讲
唐.欧阳询楷书
学习书法必须丛楷书学起。本期研习班,我们选择了隋末唐初大书法家欧阳询的《九成宫礼泉铭》为范本,从“八大笔画”的掌握和应用,偏旁部首的写法与应用,楷书间架结构、章法布局与作品习作四个部分学习。
一.欧阳询楷书的特点
历史上对欧阳询的楷书艺术成就赞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只简单地将欧楷的特点归纳如下:
1.险峻刻厉,刚劲挺拔 2.清雅秀丽,瘦健俊美
3.规矩端正,一丝不苟 4.大小有法,错落有致
我们在学习前了解了欧楷的特点,对以后的学习大有裨益。练字就是练心,在心里明白了,字也就写好了。
缺点是如果写不好,容易写得特别僵硬,永远跳不出无有个性的圈子。
点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构件。唐孙过庭《书谱》里说“积其点画,乃成其字”。楷书的基本笔画,前人用“永”字的八种点画来概括,即“永字八法”,其他笔画都可在这八种笔画的基础上衍化产生。“永字八法”是以永的八种笔画研究笔法规律。
五.基本笔法的写法与应用
一.横画
“永字八法”称横为“勒”,是说写横时,首先要带有收势,好比牵缰勒马。1.小横的笔法与应用
小横也叫短横,在书写中多为轻入,形成一个尖状,故也叫尖横。小横书写难度不大,主要应把握它的位置与其他笔画的关系。
小横书写时,露锋起笔,起笔要轻,收笔要有一个顿笔,但不得用力。字例:非
皇
雎等
2.中横的笔法与应用
中横用处极广,在一个字中,它往往起到支架和衔接的作用,因此,一般要写得粗壮结实、坚定有力。另外要注意扛肩(即笔画后半部上斜)的角度。
书写与小横相同。字例:天、主、示等。
3.长横的笔法与应用
长横是其他笔画练习的基础,所以练习笔画,应从长横练起。在任何一个字中,只要有长横,它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书写中应注意藏锋起笔,回锋收笔,起笔收笔要有棱角,注意扛肩,切笔画不宜太粗。小横(尖横)写长一点就称左尖横和右尖横。左尖横和右尖横的重合就是长横。
字例:重、岳、布、持、握等。
第二.竖画
“永字八法”称竖为努(弩),是说竖不应写得太直,要直中求曲势,象满弓待发的样子。
1.悬针竖的笔法与应用
悬针竖都应是垂直的,不能向左右倾斜,多用于字的中间一竖。它虽然出锋收锋,切不可一笔甩出,应有控制的出锋。悬针竖要尽量少用。
字例:千、郡、帝等。
2.垂露竖的笔法与应用
垂露竖不一定都是垂直的,往往在左边向左斜,在右边向右斜,只有在中间才垂直。在任何地方垂露竖都可以代替悬针竖,而不能相反。
字例:作、徽、隆、下、川等。
第三.撇画
“永字八法”称撇为掠,称短撇为啄,是说写撇要象燕子掠水一样,又象姑娘梳头掠发一样,起始用力稍大,末端力减而不飘。
1.小撇的笔法与应用:
小撇是字的精神,但因用途极广,所以有长短粗细之分。另外在撇笔的走向上,因其太短,变化往往不被注意,但这细微之处也正是字的精神所在。
字例:魏、象、形、彼、延等。
2.长撇的笔法与应用:
长撇在书写中,中间部位要有一个“肚”即要略粗一点,这是撇笔的法度要求,否则便成为“鼠尾”。
字例:夕、唐、展等。3.竖撇的笔法与应用:
竖撇不同于长撇,写法和应用都不相同。竖撇是先竖后撇,它在一些字中的应用是固定的。
字例:吏、史、内、用、月、大等。
第四.捺
“永字八法”称捺为磔(zhe),是指写捺就像握刀割肉,要涩而有力。
1.斜捺的笔法与应用:
捺笔是字的“脚”,“脚”即为根本的意思。捺笔的角度、长短,对一个字产生着重要的稳定作用。其走向要注意和左边的撇比形成呼应关系。字例:又、令、放、登、狐、家等。
2.平捺的笔法与应用:
平捺也称之捺,是字中最具色彩的一笔,写好这一笔将是全字的关键。但它极不好写,在实践中必须把握它的角度和长短。
字例:之、随、道、近、遥等。
第五.点画
“永字八法”称点为侧,是说写“点”应欹(ji)侧不平。
1.侧点(右点)的写法与应用:
侧点书写难度较大,书写时应注意角度和位置。角度是指“点”本身的斜正、仰卧,它决定着全字的精神;位置是指“点”与其他笔画的关系和距离,它决定着全字的重心和倾斜。
字例:下、兵、以、永等。
2.垂点(左点)的写法与应用:
垂点在技法上难度稍小,一般是放在字的左边,与侧点(右点)产生一种呼应关系,为了体现这种关系,应向右边提笔出锋,或右点向左边提笔出锋。字例;鱼、心、商、原、隐等。
3.竖点:竖画的缩写(短写)
字例:
六、市、官、宇、家等。
4.挑点的写法与应用:
写法为侧点(右点)的提笔向左出锋,写好这一笔也体现字的精神。
字例:心、必、烟等、第六.挑画
“永字八法”称挑为策,是说写挑应象右手扬鞭策马的样子。挑也叫提。有斜挑和平挑之分,多用于字的左边,藏锋起笔,向右上方行笔,提笔出锋。
字例:打、授、蚊、盗等。
第七.折画
“永字八法”未标明折画,这是不足之处,“永字八法”的勒与弩交接处即是折画。
横折用处极多,笔法不难掌握。应注意的是书写时横画的末端与竖画起笔是重合。即拐弯处要稍有顿笔,但不能太重。欧楷的顿笔位置应靠上,不哭低下。如果太低下,就是颜体了。
字例:口、右、唯、四等。
第八.钩画
“永字八法”称钩为侧,是指钩的末笔出锋,应写得象人跃起将脚踢出,出笔快而有力。
1.直钩(竖钩)的写法与应用:
在书法术语中,“画”为横,“直”为竖,直钩即竖钩。直钩相应难写,在书写中笔法是“跪笔弹锋”,挑出去的钩不要太长,要求一笔写就,不要复描。
字例:永、授、封、可、则、列等。
2.短横斜竖折钩:横画部分多不扛肩,取平势。竖钩左斜,提钩勿大,但应饱满,笔法与直钩基本相同。
字例:功、勿、的等。
3.长横短撇钩:此钩应用较为广泛,清秀挺劲是它的特征。注意横笔勿粗,撇笔勿长,撇比走向要内收,一般是指向下一笔的起笔处,形成一种笔意相连的仪态。
字例:受、波、炊、定等。
4.竖提钩:此钩用途很多往往不被人们注意,又因种类很多,笔法也不尽相同。在实用中要注意与后几笔的呼应关系。字例:民、良、既等。
5.短横长撇钩:横短撇长,舒展。横笔起笔勿粗不藏锋,略呈尖状;撇笔不可太细,宜舒展开张,注意角度和长度。
字例:登、多、列等。
6.弧弯钩:从笔形上看与直钩相同,其实在笔法完全不同,竖笔并不垂直,应略有弧度,在起笔时也不是欲竖先横,切行笔较细;提钩平出,稍长勿短。字例:狐、家、乎等。
7.撇捺钩:撇捺练成一笔(反捺)成为一种钩法,单独写它不难,难在应用。因种类繁多,法则不一,因此在书写中,要注意它的长短和角度。
字例:如、案、海、敏、始等。
8.右弯钩:右弯钩最能看出毛笔的质量,质量好与差,写右弯钩即可检验出来。竖笔下行要稍细,转弯处不应是死钩,力度应重、轻、重或轻、轻、重、尾部挑笔应直上或偏右上,切勿向左上。种类有戈钩、卧钩、浮鹅钩。
字例:我、城、代、心、必、九、光、元、也、尤、玩、地。三.偏旁部首写法八十例
1.横长竖短:在上、在左时忌用悬针。
如:古、真、博、十
2.横笔扛肩宜短,撇笔宜长。
如:厂、厚、原、雁
3.横长撇短(右),横短撇长(左),切勿颠错。
如:右、左
有、在4.上横短,下横长,上横扛肩,下横平势。
如:匹、匪、渠、矩
5.耳 在左时,钩要灵活、俊俏,竖要修长左斜。
第二篇:书法校本课程教材
书法校本课程教材
目录
第一章、钢笔书法特点 第一节、钢笔字练习须知 第二节、钢笔字的选帖标准 第三节、学习钢笔字的方法 第二章、钢笔楷书练习第一节、钢笔楷书的特点 第二节、钢笔楷书笔画书写要领
前言
“求实、求真、求新、求精”,这八个字,如时代的号角,吹响了我校教学改革的春风。写字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任务,历来受到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我校加强写字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涵养德行,也可以开发多元智能,为终身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它又是在当前信息化的电子时代,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特殊时期,实施文化传承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载体。于是,这本《硬笔书法教程》作为我校的校本教材应运而生了,我们相信,通过本书的编写与应用,通过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必将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2013年3月1日
第一章、钢笔字练习须知
第一节、钢笔字的特点 钢笔作为汉字的书写工具,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书写便捷,经久耐用,写出的字不易褪色等优点;从审美的角度看,钢笔字的线条表现形式和艺术感染力虽不及毛笔书法那样丰富,但远远胜于铅笔、圆珠笔等其他硬笔,因为钢笔的笔尖富有弹性,写出的笔画同样有粗细、轻重之分。一篇漂亮的钢笔字,同样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钢笔字教学的普及与提高,广大钢笔书法教育者、爱好者在教学和书写实践中,对钢笔字的笔法、结构、章法及书体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创作了不少优秀的楷、行、草、隶、篆五体俱全的钢笔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具有形态、神情、风韵、意境和气势之美,形成了结构严谨、笔画呼应、骨力开张、筋脉相连之妙,增强了钢笔书法艺术的感染力,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许,使钢笔字由单纯的实用型向艺术型迈进了一大步。
一、写字姿势
书写的姿势对于练习写字非常重要。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能保证书写自如,减轻疲劳,提高书写水平,而且还能促进少年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预防近视、斜视、脊椎弯曲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必须引起重视。正确的写字姿势是:上身坐正,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倾;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尺左右。如(图一)所示。
二、执笔方法
执笔方法正确与否,关系到笔的控制能力,运笔的灵活性,书写的速度,直接影响书写的效果。良好的执笔方法必须从小培养,否则,一旦形成习惯,纠正起来很难。正确的执笔方法,应采用三指执笔法。具体要求是: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3厘米左右的笔杆下端。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后,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地放在中指的下方并向手心弯曲。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骨处,笔杆和纸面呈50。左右。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这样书写起来才能灵活运笔。如(图二)所示。
第二节、钢笔字的选帖标准 选帖是学习钢笔字的重要环节,字帖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临摹的效果。字帖的种类很多,按字帖编写水平,有高低之分;按字帖编写内容和形式,有实用和不实用之分;按字帖的书写风格与习书人已经形成的书写习惯,又有适合和不适合之分。因此,初学者应该本着高水平、实用并适合自己特点的原则去挑选字帖临摹。在挑选字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一、要选择规范、实用和自己喜爱的字帖 对于没有楷书基础而想练习楷书和行楷书的朋友,选帖时应注意:第一,所选字帖的字形应当是正确规范的,这是楷书和行楷书练习的起码要求。这里所说的规范,是指笔画和部首应该符合约定俗成的写法,结构应符合重心平稳、笔画呼应、形态变化等基本的原则。第二,所选字帖的编写内容和形式应适合初学。要有系统性,能根据汉字的笔画、结构特点和练字的规律编写练习内容,由浅入深易于接受;要图文并茂,既有书写方法的说明,又有附图示范,便于理解和练习;要有独特的科学练习方法,使少走弯路,快见成效。第三,所选字帖的书写风格应是自己喜欢的。同是较高水平的字帖,其风格可能是多样的,由于各人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不同,对书法艺术的评品和喜爱的标准也就不同。因此,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喜爱的高水平的字帖作为临摹的范本,只有爱不释手,才会“心摹手追”。
二、要注意选帖的连贯性和变化性 选帖的连贯性是对初学写字者而言,变化性是对已有一定书写水平的人而言,这实际上是临帖“先专一后博学”要求的体现。对于初学写字的人来讲,临帖的专一主要表现在认真临好一本楷书字帖的同时,可选择一本风格与楷书接近的行楷书字帖练习(最好是同一个人编写的字帖)。这样临摹练习起来容易接轨,入帖快,效果好。对于有一定楷书和行书基础的人来讲,在基本掌握一种字帖的风格之后,应换一本其他风格的字帖临摹。通过反复的临摹训练,吸取各家之长,逐步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这就要求选帖注意多样性、变化性,不受一家一法限制。
第三节、学习钢笔字的方法 练字是思维活动和感觉器官的一种锻炼,是眼、脑、手并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技巧,从不会到会,靠人引路或自己探索;从会到熟,必须经过反复的书写训练。在科学的练习方法指导下,在反复的书写训练中逐步提高,是学习写字的成功之路。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激发动机,培养意志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动机是激起人去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愿望和意图,是一种推动人的行为活动的内在原因。动机与需要是紧密联系的,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人的需要有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练习写字便是人的一种社会需要。中小学生练习写字是提高书写水平,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需要;成年人练习写字是传递信息,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从艺术角度讲,练字则是人们对美的追求的需要。人对练习写字的需要不是自生的,而是靠实践的体验,靠教育者的引导,逐步形成的,并由此产生情感,形成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练字的动机。否则,无意练字,勉强对付,定是笔力浮滑,结构松散,进步不快;这样又会反过来影响写字的兴趣。意志,对练习写字的人尤为重要。在人们认识到写字的重要性,产生练字的欲望后,还要根据练字的要求,拟定计划,选择练习手段,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这种自觉确定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心理活动,就是锤炼意志的过程。练就一手好字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俗话说“字无百日功”。练字要经历一个反复训练,逐步提高和形成书写技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感到枯燥无味,练习时间难以保证,效果不明显。这时,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练字意志品质,就会出现弃笔停练、半途而废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练字意志品质的锻炼,用耐心、恒心、信心克服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做到忙中抽闲,持之以恒。要长计划、短安排,求质不求量,天天写、天天练。如果每天能坚持写好两、三个字,两年后,就可把两干多个最常用字练好了。总之,要做到进步不快不泄气,成绩显著不骄傲,只要马不停蹄,勤练不掇,终会达到理想的目的地。
二、循序渐进,规矩练字 循序渐进是人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个普遍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人的认识能力发展顺序进行学习,从而逐步地、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相基本技能。这一原则是由学科知识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决定的,也是人们的认识及其能力发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序”可循的客观要求。汉字结构以笔画为最小单位,由笔画组成独体字,由笔画和独体字演变为部首,再由部首组成合体字,这是一个由简到繁的逻辑系统。练习写字就应该遵循这个系统的顺序,一步一步地练习。但是,强调循序渐进,并非顺序唯一。因为汉字笔画、部首、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比如,字的笔画与字的结构,按顺序讲,应先练笔画,再练结构,因为笔画是结构的基础。但是,在练习笔画时,单练笔画还不行,还必须结合字的结构一起练习,因为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只有将笔画与具体字的结构结合起来练习,才能逐步写出合格的笔画。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还应根据练习内容确定练习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平分时间,不能盲目贪多贪快,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难写的字、难练的内容就要多下些工夫,以掌握书写要领、写好为原则,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规矩练字,就是指练字要合乎法度,只有从规矩入,才能从规矩出。除了上面说的循序渐进之外,练字时还要特别强调“认真”二字。练字,必先心定气和,神入静界,做到:静下心来慢慢写,看帖、看格写字,意在笔先,写一个对照一个,一个比一个写得好。初学写字的人,为了便于把握字的结构和字的大小,应该在画有格子的纸上练习,充分利用格线来认识和把握方块汉字的结构特点和结构类型。练字的途径,应以摹帖、临帖方法为主,在临摹过程中逐步掌握汉字的书写技巧。
三、临摹结合,掌握规律 古今学书练字的经验证明,临摹字帖是唯一途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摹帖,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下,用笔照着字帖上透出来的字一点一画去描,要求描写的字笔迹不要越出字帖上字的笔画轨道。如果摹写的是毛笔字帖,则描写的笔画应走字帖上字的笔画的中线;如果摹写的是钢笔字帖,则描写的笔画应与字帖上字的笔画完全重合。这样,久而久之,就可以学到字帖上字的行笔轨道和字形结构。临帖,就是把字帖放在习字纸旁,照着帖上的字依样画“葫芦”,要求笔画写得像,并注意轻重、节奏和粗细的变化。这样,久而久之,就可学到字帖上字的笔意。由于临书比摹书难,因此要先摹后临。由于临和摹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学书练字的手段,所以要临摹结合,循序渐进。第二章、钢笔楷书练习第一节、钢笔楷书的特点 楷书是汉字的主要书体。楷,是楷模,就是标准字体。钢笔楷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讲究用笔
钢笔楷书的笔画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用笔方法。不同的用笔方法产生不同的形态、质感的线条,不同的线条需要不同的用笔方法去体现。钢笔楷书字形较小,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如果书写时用笔稍不注意,笔画就达不到要求,笔画就会出现软弱无力、僵硬死板等毛病。因此,必须经过严格训练才能掌握用笔方法。
二、笔画分明
钢笔楷书的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交待清楚,工整规范,干净利落,不能潦草、粘连。但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又要有内在的呼应关系,使笔画达到:既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
三、结构方整
钢笔楷书在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字与字排列在一起时要大小匀称、行款整齐。虽然也有形态上的参差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仍是整齐工整的。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历代许多书家都主张把楷书作为学习书法的第一步。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学好写钢笔楷书,打好基础,为上中学写行楷书创造条件。实践证明,只有经过系统的楷书练习,才能了解汉字笔画和结构的特点和要求,才能掌握汉字的组合规律,为学写行楷书奠定书写基础,从而练就一手合乎法度、流畅自然的行书和草书。
练习楷书,应从笔画和结构两方面下功夫。练习笔画,主要解决用笔方法问题,目的是生产合格的“零件”;练习结构,主要是解决笔画和部首之间的组合方式问题,目的是学会结构方法,掌握结构规律,从而达到将字写端正、整齐、美观的要求。
第二节、钢笔楷书笔画书写要领
(一)汉字的特点是由笔画组成的,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钢笔楷书的笔画是以单线条为其表现形式。由于汉字结构的干变万化,不同的笔画表现的线条形态不同,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中又表现为不同形态的线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直与弧。一般横、竖为直;撇、捺、钩为弧。书写时,做到直如线,弧如弓,直而不僵、弧而不弱。弯与折。一般带有弯的笔画,如竖弯、竖弯钩的弯处为弯;折画的折处为折。书写时,弯处要圆转,用提笔;折处要折中带圆,用顿笔。做到弯而不软,折而无死角。长与短。这是笔画之间相比较而言的,是由于字的结构需要决定的。如长横相对短横为长,短横相对长横为短;长竖相对短竖为长,短竖相对长竖为短;长撇与短撇也是同理。等等。粗与纫。这也是笔画之间相比较而言的,是因笔尖用力大小不同而形成的。如横、竖下笔和收笔较重,线条粗;行笔较轻,线条较细,带有尖状的笔画,如撇、钩、捺、提画的下笔和行笔较重,线条较租;收笔时(捺画的下笔处)用提笔,线条细、出尖。斜与正。这是指汉字笔画形态的可变性。同一种笔画在不同结构类型的字中形态会发生一些变化,以求得结构的平稳。比如撇画,在“人”字中写成斜撇,而在“月”字中就要写成竖撇;横画在“上”字中要平,而在“七”字中就要写成左低右高的斜横。这样“七”字的笔画才均匀,重心才平稳。上述笔画的这些特点,反映了钢笔楷书线条的丰富性、可变性,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汉字笔画线条的动态美和力度美,为钢笔书法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楷书,首先要从练习笔画开始,笔画书写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字的结构效果。笔画好比零件,结构好比装配,笔画写得笔笔过硬,装配成字,就容易做到个个合格。钢笔楷书的笔画书写的要求,主要可概括为三个字,这就是“写、挺、准”。写,就是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下笔(或重或轻)、行笔(轻一些,线条或直或弧或弯)、收笔(或顿笔或轻提出尖)三个步骤,不能乎拖或平划。在汉字的基本笔画中,横画比较能代表各种笔画的运笔过程。其道理在于:千万条笔画,生于一点,以点成画,积画成字。比如一点延伸到右方就是横,横垂直向下就是竖,横向左下就是撇,向右下就是撩,等等。只要掌握了写横的基本要领,即: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其它笔画也离不开这条运笔路线,只是用力部位和形态不同而已。横画运笔路线,见上图: 书写笔画时,是写,还是平拖平划,笔画表现出的效果是不同的。见下图
挺,就是要将笔画写得挺拔、刚劲、有力。体现笔画“挺”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带有横或竖的笔画要平、要直,笔画不能上下或左右颤抖,做到直如线。二是带有“弧”或“弯”的笔画不能出现折弯,应圆转自如,做到弯如弓。见下图
准,就是每写一个笔画之前要看准下笔的位置,这主要指在临摹字帖过程中,一要看准字帖上字的笔画在格子中间的位置;二要看准笔画的形态,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当中或在同一个字的不同部位有长、短、横势、竖势、斜势等不同的表现形态,应看准、写准;三要看准笔画的粗细,是重下笔还是轻下笔,收笔是顿笔还是出尖,要看准、写准。做到位置准确、长短适宜、租细恰当。见下图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
(一)横 竖 撇 捺
下面具体介绍各种笔画的写法(一)横 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横有长、短之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卜去平稳的意思。如同:
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如图:
(二)竖 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如图: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见下图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见图
(三)撇 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按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如图:
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尖。如图:
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如图:
(四)捺 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如图:
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有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笔。如图: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
(二)点 提 竖钩 弧弯钩(五〕点 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右点,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收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写点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如图:
左点.写法基本同有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笔时要顿笔。如图
竖点,实际上是有点的变形,当点在字头居中出现时,人们习惯将点的收笔处与下面笔画连接起来,因此,这种点形态比较直。如图:
长点,是在右点的基础上变长,行笔应慢一些。如图
(六)提 提画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提画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书写时应该注意区别。如图:
(七)竖钩 下笔写竖.到起钩处,稍停向左上钩出,出尖收笔,钩的尖角约为45度,出钩的部分要短一些。如图:
(八)弧弯钩 下笔稍轻,由轻到重向右下弧弯行笔,到起钩处略顿笔向左上钩出,收笔要出尖。书写时下笔处和起钩处上下应在一条垂直线上。如图: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三)戈钩 卧钩 竖弯 竖弯钩(九)戈钩 下笔梢重,向右下弧直行笔,到起钩处向上钩出,收笔要出尖。写戈钩关键是要呆持一定的弧度,大直、太弯都会影响整个字的美感。如图:
(十)卧钩 下笔稍轻,先向有下(笔画由轻到重),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钩要出尖,但不宜过大。如图:
(十一)竖弯 下笔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
(十二)竖弯钩 在竖弯的基础上,收笔时向上方钩出,笔画比竖弯要长一些。如图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四)竖提 横钩 横折 横析钩
(十三)竖提 下笔写竖,到适当处略顿笔向石上写斜提,一笔写成,提的收笔处出尖。如图
(十四)横钩 下笔向右写横,行笔至起钩处顿笔向左下轻快钩出。注意钩不宜太大,要把力量送到笔尖。如同:
(十五)横折 下笔从左到右写横,到折处稍顿笔再折笔向下写竖。注意横要平,竖要直,折要一笔写成,中间不可间断。折处不能写成“尖角”,也不能顿笔过大,形成“两个角”。如图:
(十六)横析钩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折向下,有时稍稍向左倾斜一点,到起钩处略顿笔后向左上方钩出,一笔写成。如图: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五)横撇 撇折 撇点 横折弯钩
(十七)横撇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向左下写撇。注意横要稍向有上斜一点,撇要出尖,笔写成。如图:
(十八)撇折 下笔写短撇,个出尖顿笔后折向右上写提,注意折处要顿笔,收笔要出尖。如图:
(十九)撇点 下笔写撇,不出尖顿笔后折向有下写长点,收笔较重。注意上部撇和下部长点的角度要恰当。如图:
(二十)横折弯钩 下笔写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尔后圆转向右写横,到起钩处略顿笔向上钩出。注意弯处要圆转,下面的横要平,钩要小,要出尖。如图: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六)竖折 竖折折钩 横折提 横折折撇(二十一)竖折 下笔写竖(有长、短之分),顿笔后向右写横,收笔较重。注意竖要直,横要平,一笔写成。如图:
(二十二)竖折折钩 下笔写短竖,顿笔折向右写横,再顿笔折向左下写竖钩。注意竖钩既不能太直,也不能太斜,钩要小,要出尖。如图:
(二十三)横折提 下笔写短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再顿笔向右上写斜提。注意提要短一些斜一些,要出尖。如图:
(二十四)横折折撇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小短横,最后折向下撇出,要出尖。如图: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七)横撇弯钩 横折折折钩 横折弯 竖折撇(二十五)横撇弯钩 下笔写短横,转折处略顿笔后写短撇,接着笔尖不离纸写小弯钩,钩的方向往左上。如图:
(二十六)横折折折钩 下笔写短横,右边稍高些,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短横,再折向左下写弯钓。注意最后的弯钩要稍有弧度 如图:
(二十七)横折弯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下写短竖,再圆转向右写短横,收笔较重。如图:
(二十八)竖折撇 下笔写斜竖,略顿笔折向有写短横,再顿笔向左下撇出,要出尖。如图:
从上面介绍的28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可以看出,汉字笔画书写是有规律的,这些笔画在组成汉字时,有的形状会略有变化,因此,在书写时,要注意多观察,把笔画形状写准确。
第三篇:书法校本课程教材
宣州区寒亭中心初中书法教学校本教材
书法校本课程教材 目
录 序言
宣州区寒亭中心初中书法教学校本教材
本贴以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作为习字教范。着重分析点画特征和结构特征,如能对着字帖临摹,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再进一步学习欧阳询传世楷书的各种碑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资料、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遗漏、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宣州区寒亭中心初中书法教学校本教材
有去有来,不可只去不回,即起笔用“逆锋”(折锋),收笔要用“回锋”。
8.什么叫锋? 笔尖捻开捺扁后,在阳光下照看,近尖处有一段透明的部分,就是锋。笔的弹性由锋决定,锋长则弹性强。
9.什么叫折锋(逆锋)?
即起笔时笔锋逆入,如横画欲右先左,再顿笔转向右运行。竖画欲下先上,顿笔转向下运行。
10.什么叫回锋?
即笔画写到末了,往回收进,一定在笔画中间收进。
宣州区寒亭中心初中书法教学校本教材
小横书写时,露锋起笔,起笔要轻,收笔要有一个顿笔,但不得用力。字例:非
皇
雎等
2、中横的笔法与应用
中横用处极广,在一个字中,它往往起到支架和衔接的作用,因此,一般要写得粗壮结实、坚定有力。另外要注意扛肩(即笔画后半部上斜)的角度。
书写与小横相同。字例:天、主、示等。
3、长横的笔法与应用
长横是其他笔画练习的基础,所以练习笔画,应从长横练起。在任何一个字中,只要有长横,它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书写中应注意藏锋起笔,回锋收笔,起笔收笔要有棱角,注意扛肩,切笔画不宜太粗。小横(尖横)写长一点就称左尖横和右尖横。左尖横和右尖横的重合就是长横。
字例:重、岳、布、持、握等。
宣州区寒亭中心初中书法教学校本教材
竖撇不同于长撇,写法和应用都不相同。竖撇是先竖后撇,它在一些字中的应用是固定的。
字例:吏、史、内、用、月、大等。
宣州区寒亭中心初中书法教学校本教材
弩交接处即是折画。
横折用处极多,笔法不难掌握。应注意的是书写时横画的末端与竖画起笔是重合。即拐弯处要稍有顿笔,但不能太重。欧楷的顿笔位置应靠上,不哭低下。如果太低下,就是颜体了。
字例:口、右、唯、四等。
宣州区寒亭中心初中书法教学校本教材
三.偏旁部首写法八十例
1、横长竖短:在上、在左时忌用悬针。如:古、真、博、十
2、横笔扛肩宜短,撇笔宜长。如:厂、厚、原、雁
3、横长撇短(右),横短撇长(左),切勿颠错。如:右、左
有、在
4、上横短,下横长,上横扛肩,下横平势。如:匹、匪、渠、矩
5、耳 在左时,钩要灵活、俊俏,竖要修长左斜。如:除、降、隐
6、耳 在右钩身略大,竖可悬针,也可垂露。如:廊、郎、部
7、冖 不宜太宽,要有扛肩之势,短竖垂直向下,横宜平,钩折向左下平。如:冠、冤、沉
8.卩 钩笔勿大,竖笔忌用悬针。如:即、卿、却
9、亠
点笔规范,横笔扛肩。如:夜、六、市
10、冫
提笔指向首点之驻。如:准、次、凝
11、人:凡人字下面的部件要上靠,故撇捺宜展。如:翰、今、舒
12、勹 钩笔因字不同,而取其长、短、写、正势,撇笔勿长。如:句、旬、匆
13、亻 竖笔必须用垂露,撇与竖可断可连,竖的起笔在撇的中间偏下。如:休、住、伐
14、丷 虽仅两笔,但变化甚多,又有其规矩,须先在法帖中寻其法则。如:并、其、典
15、刂
短竖在必要时可成点,直钩放在右侧时,有稍向右斜的写法。如:利、裂、刑
16、冂
左阴柔,右强悍,左竖不可悬针,右钩不可虚长。如:内、用、同
17、厶 其身忌大,提笔忌平。如:私、允、能
18、土:在不同的字中,两横长短关系不同,寺字从土而不从士。如:寺、堪、城
19、多:双撇指向不一,首撇不厌短,次撇不嫌长。如:夕、移、外
宣州区寒亭中心初中书法教学校本教材
20、广:注意点与横的关系。如:底、府、庭
21、彳 竖笔必须用垂露,注意两撇的关系,上撇短,下撇长,起笔在同一垂直线上。如:待、得、役
22、山:中竖长,左右短,三竖间隔宜匀。(中竖可直可斜,三竖有变化,山头宜小。)如:岱、崇、峻
23、扌 竖钩一定垂直。左侧伸展,右侧收束。如:持、握、接
24、口:小口末横托住
宣州区寒亭中心初中书法教学校本教材
撇伸,捺为点。如:杖、相、楹
39、礻 首点高扬,横笔伸长,在一条垂直线上,竖笔垂露,此点内藏。如:社、祖、神
40、心:凡心在下者,均靠右,心正字必呆板。如:忠、感、慰
41、日:在左右窄,在上下宽,竖与横折可断可连,在左时下横变挑。如:智、昆、皎
42、戈:斜钩忌力弱身弯,点笔高扬,撇勿短。如:我、戒、或
43、牜 在左右窄,在下宽,在左时,竖笔可提钩,左伸右收。如:物、牧、特
44、文 :要仔细观察
宣州区寒亭中心初中书法教学校本教材
57、皿 其身勿宽,内中两竖略有不同,上开下合,中间两短竖居中,不相连,留白均匀,中横平正伸展。如:盛、盗、益
58、矢: 注意两撇形态和不同写法。如:知、短、疑
59、立:上横短下横长,点撇勿远,在左时,底横应改为提笔。如:端、翌、粒
60、衤 以斜取势,首点高扬,与下竖在一条垂直线上。如:被、袖、襟 61、耳:在不同位置当有不同写法。如:取、聚、耻 62、虫:底横上提出锋,竖笔略呈撇状。如:虹、蚊、蜀 63、羊:三横距离相等,上两点勿远。如:善、群、盖
64、米:在左时上展下收,上方点,撇远离;下方撇,点靠近。如:料、粕、粗
65、羽:四点写法有不同,注意它在上部的变化。如:翼、诩、翁
66、酉:在书法中,内中可以写为三横。如:酋、酒、酷 67、竹:略左低而右高。如:箕、籍、篆
68、自:其身不宜大宽,诸横必要相等。如:息、臭、咱 69、里:诸横间距相等,上部“日”忌大。如:理、量、野
70、足:口忌大,在欧楷中,注意足在左侧时的特定写法,左侧参差,右侧平齐。如:路、蹈、踩
71、走:在欧楷中简化为下面的写法,注意双横扛肩,上竖略为左斜。如:超、越、起
72、豆:无论在下,还是在左,都不可写的过宽。如:壹、豉、豌
73、言:点靠右侧,三横形态要有变化,取右上斜势,左侧参差,右侧平齐。74、纟 两撇基本平行,撇、挑与点形成三角形。75、见:留白要均匀,撇短,竖右弯钩伸展。视、观等。
76、金:捺为点、撇与下竖画在一条直线上,三横向右上斜,一个比一个长,两点上开下合,呼应。针、铭。
77、斤:上撇短,略取横势,收笔与竖呼应,竖撇可写成竖,末笔竖可写成竖钩。如:新、斯。
78、日:在上宜小,上开下合。在下作底,形态略方。留白均匀,内横不连接其他笔画。如:昆、景、昔、智
79、廴
两横折笔,前一个方,后一个圆,末端出锋,捺画斜下勿平直。如:延、廻
宣州区寒亭中心初中书法教学校本教材
80、疒 字头点居中间上方,撇作竖钩写法,与横不相连接,左侧两点紧凑,相互呼应。
宣州区寒亭中心初中书法教学校本教材
宣州区寒亭中心初中书法教学校本教材
等。分张式字头的字,上部各有撇长捺,均应伸展开,覆盖住下部。如“、、八”等,如祭、笔、分、英等字。
3、平正式字头。一般为上宽下窄,如“聿、业、、立”等。例如“书、业、亭、童”等字。如果是下部笔画较多。也有会出现上窄下宽的情况。
字底式上下结构。字底式上下结构的字,以字底为底,所以字底要写得稳健,上下比例要合适,上下中间要对齐,上下宽窄要适当。主要为地载式和立竖式两种形式。
1、地载式字底。地载式字底要写的平正、结实、下宽上窄,上部笔画皆托于字底之上。地载式的字底主要有“皿、土、灬、心、山”等。如“照、至、益、思”等。
2、立竖式字底。立竖式字底中,凡有一竖的,竖画必须居中垂直;凡有两个竖画的,要左撑右顶。立竖式字主要有“系、巾、木、艹”如“筑、布、累、帮”。
b)左中右结构。
左右右结构,就是由三部分横向排列的字。这种字中间的部分要平正勿偏,左右呼应,互相穿插,力求紧凑,防止松散,左中右结构的字有左中右相等和左中右不等的两种。
左中右相等的字。如“翊、树、卿、瑕”等。左中右不等的字。如“砌、诞、絍、衛”等。c)上中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就是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这种字的三部分要量其疏密,相互避让,上中下三部分中心对齐。如“群、岩、变、莫”等。
d)包围结构。分四面包围、三面包围、两面包围。
四面包围结构(全包围)。外框要平正,中略取斜势,要包而不死,取“外贵虚”的方法,被包围部分应居中,视笔画多少而定高低宽窄,要饱满均称。如“日、目、四、因”。
三面包围结构。里面部分要居中,三包围的字有上三包围、左三包、下三包三种。如问、闻、风、卤、区、同、周、匡等字。
两面包围结构。由里外两个部分组成,可分为左上包、左下包、右下包三种。(1)、左上包结构。应依据内包部分的简繁大小来考虑外围高低宽窄。纵撇须长,左上收束紧凑,右下开朗舒展。左上包的部首有“尸、疒、厂”等,如应、广、疾、展等字。
(2)、左下包结构。横捺不宜短,应包得住上边部分,务求内外相呼应。左下包的部首有“廴、辶”等,如“色、延、逢、起”等。
宣州区寒亭中心初中书法教学校本教材
(3)、右上包结构。外面部分要强而有力,里面的部分要平正,要内外相应。右上包的部首主要有“、气”等字。例如:戴、武、成、武、戒、气等字。
汉字结构归纳分类
独体字:天、山、成、乃、夕、分、心、子、必、人、千、身、之、可。上下结构:劳、宫、家、架、思、高、万、泉、金、学、资。上中下结构:岩、变、莫。
左右结构:则、海、阴、德、郡、动、地、栋、峥。左中右结构:翊、树、卿、瑕、絍、砌、衛。全包围结构:国、图、因、四、田、固。上三包围:闲、同、风、成。
三面包围、左三包围:匪、臣;下三包围:山、幽。左上包围:居、疾、鹿、厥。
二面包围、左下包围:远、延、遣、遂。右上包围:旬、勿、气、紫。
从这些举例中可发现,楷书结构的基本原则。这就是外放内收,凡字大多数是中心收拢,外围开拓。但收又不能太紧,放不能太散。字的间架结构,既有一些具体规范,又有很大的灵活性。书写时由于笔意背向、俯仰、开合、聚散、斜正、曲直的不同,书写者的不同又出现不同的结构变化。因此,字的结构既有法,又无法,只要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反复练习,具备一定的功力,就熟能生巧。如果把书者的思想情感结合于书法之中,字的间架结构更会变化莫测,这就是书法上说的“笔势生结构。唐虞世南说:兵无常陈,字无常体,”也是这个道理。但结构的自由必须遵循一定规律,否则就犯了狂怪的毛病。初学者更不能随心所欲。
3、间架结构中的10个应注意的问题:
(1)、横画等距。横画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其法同“竖笔等距法。”如:昌、甚、里等。
(2)、竖笔等距。竖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楷书即是,行书亦然。如:曲、册、而等。
(3)、上正下斜,上正者,竖笔勿须垂直;下斜者,重心则应不倒。如:易、宅、展、霉等。
(4)、左斜右正、凡左右结构者,以左斜右正者居多,左斜为呼,右正为应,有呼无应,字势必殇,有应无呼,无源之水,均不能应。呼者以斜取势,应者以平字神。如:弥、改、殊、辞等。
(5)、主笔脊柱。字中必有一笔是主,余笔是宾,主不立,宾不随,主不稳,宣州区寒亭中心初中书法教学校本教材
宾不靠。主笔提其脊梁,树其重心;宾笔附其血肉,辅其装饰。主宾相顾,四面停匀。王羲之说:“欲书先构筋力,然后装束。”然主笔者,不可长有余而失而短,强逾弩而乏于韧。如:木、名、成、丹等。
(6)、中宫收紧。中宫者,核心也,中宫收紧,余笔外拓,以字中为核心,分领纵展,神韵必生。
(7)、大小独具,一幅书法作品中,无论楷、草、篆、隶,其字必有大小,笔画多者字身宜大,笔画少者字身宜小。大字不可令小,小字亦不可令大,应自然天成,各臻其妙。如:王、旦、繇、公等。
(8)、联撇参差。一字多撇者,最忌排平之状、车轨之形。应发笔不同,指向不一,或纵或收,或轻或重。鳞羽参差,错落有致。如:貌、税、水、髦等。
(9)、围而不堵。围而不堵、守不宜困为“口”之常法。凡书大“口”,均不可堵塞过于严紧,过于严紧使人有呆板、滞闷之感,行书尤甚。如:口、四、日、宣等。
(10)、笔画增减。笔画增减意在求美,沿习相传已有公认,今不可乱造,亦不可类推。如:流、德、明、愧等。
宣州区寒亭中心初中书法教学校本教材
隶书:字距稍大,行距略小为宜。篆书:章法同隶书(图版)
宣州区寒亭中心初中书法教学校本教材
美观大方为好。
落款的字体,如果正文是行、草书,落款也应为行、草书为宜;如正文是篆、隶书,落款以正书、行书为宜;若正文是正书,落款也用正书、行书。一般来说,款字应比正文写的更轻松一些,潇洒一些,但又不宜过于悬殊,以免失调。落款是承上而下,除榜书、对联外,一般不宜另易小笔来写,以免影响整幅作品的气韵。
附:书法创作中传统落款的其他知识
落款,本是书信、礼单、赠诗等上面写的姓名、时日、赠语等内容的一种形式。与书法作品的内容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书法首先是一门学问,然后才是一门艺术。而落款,又是这门学问中极易被人们忽视的专门知识。今天就传统的书法落款作一介绍,以期对同道有所裨益。
称兄道弟
称兄对方未必年长,道弟自己未必年轻,也就是说,别人哪怕小你50岁,你照样可以称兄,表示尊敬。真的比你年长,反而不要称兄,还是称先生为好。女同志也可以称兄。称兄是表示尊敬,道弟则是体现一种修养。
兄,还有各种称法,如“仁兄”、“学兄”等。“世兄”较复杂,不仅对自己父辈的朋友的儿子可以称,而对自己的晚辈包括对孙辈也可以称。“世侄”则是与对方关系亲密的称谓。称弟时,最常见的是“贤弟”或“贤棣”,意思是一样的。但却是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如果人家比你小,就称“弟”,那就犯忌了。对学生也称“贤契”、“仁仲”等。
称友
“友”现在成了朋友间的习惯称谓。但古人却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那么简单。“贤友”“小友”绝不是朋友之间的关系。“贤友”是对学生的称呼,或对学生的学生的称呼。而“小友”则纯是对学生的学生的称呼。
“老友”也不是随便乱称,那是对长期共事的老部下的称呼,纯是一种上对下的口气。
自称
自称虽在书法落款中很少用,但了解一下还是有好处的。自称最多见的是“弟”、“仆”“愚”称“仆”必须是60岁以上的人自称。过去有的过了50岁就称“仆”的,那时的50岁,完全算是老人了。而现在不过60岁还是不称“仆”为好。
“愚”则绝对是一种上对下,长辈对晚辈的自称。刘备对关羽、张飞自称“愚兄”,那是站在皇上对臣子的位置而言的。
现在这些又不太讲究,是什么关系就落什么称呼。但有一个问题要特别注意。
宣州区寒亭中心初中书法教学校本教材
不管你自称什么,那个词都要向右边偏,最好与名字一起偏。所偏的字不能和别的字一样大。如果对方是长辈是绝对犯忌的。
忌名前加姓
对人全称是很不礼貌的,书法落款一定要注意。当然,现在单名的人很多,那没有办法,可以全称,但后面一定要有称谓。
忌姓后加师
名字可代表一个人,姓氏却是一个家族的特定记号,而师则是对一职业的称谓,单独用,容易让人感觉象“巫师”、“医师”、“法师”等类别,老师就是老师,先生就是先生,都是固定的名词,万万省略不得。现在这种现象很多,如“某师”“某导”,这在书法落款不能用。现在对年长者称“老”,但切忌名姓全称再加。双名的可称两个字,如俞平伯,可称“俞平老”或“平伯老”。单名只能称一个字加老,不能全称。
忌职务相称(略)忌篆隶落款或字迹潦草
完整的书法作品,不管内容是篆、隶,还是楷、行、草,写落款必须用行楷书,绝不能潦草或错笔,这是落款最起码的知识,也是艺术功力的见证,更是学问、修养的体现,必须认真对待。
关于对联的落款
宣州区寒亭中心初中书法教学校本教材
过写繁体字的人很多,特别搞书法的,还是要小心从事。写上款,最多用“某某千古”绝不能写“永垂不朽”,那是上边对一些大人物的封词,不能乱用。而“千古”也只能用于男性死者,女性则用“灵愇”,过去男性一般用“灵右”。
写下款,与死者关系最近的写“叩挽”,次之写“拜挽”,再次为“敬挽”。落款最见学问,不能掉以轻心。但也不能为显示学问而乱用,恰到好处才是真学问。
(三)用印
用印与落款的关系十分密切。可对正文起扶持和衬托作用,有时可弥补作品正文及落款的空缺,甚至还能弥补章法上的不足。
在书法作品上,一般有三种印章,即起首章、压角章、名号章。起首章的内容一般是斋馆名、籍贯地名、字数不多的格言,形式以长方形或椭圆形为宜。压角章的内容比较广泛,内容常常是书者喜欢的诗句和格言,也就是所谓“闲章”。名号章一般是一对或一方均可。需要注意的是,书者所选择使用印章时,应当考虑其篆刻风格和自己的书法风格是否协调,协调则妙趣无穷。另外,印泥的好坏,也会影响印章的效果。所以,一般书法家使用的印泥总是比较讲究。
起首章一般是盖在右上角,正文起首处。压角章一般盖在右下角略高处。名章则盖在下款的下面或左侧。压角章的位置不要和名号印盖在一条水平线上,要高低错落。
作品中的印章使用必须慎重。一方面,所用印章的大小和合宜;另一方面印章的盖多盖少,也须合理掌握,切不可以为印多即美。有时用印过多反而会伤害作品的格调和气韵。一般来说,在书者完成作品,盖上一方印以后,不要急于盖
宣州区寒亭中心初中书法教学校本教材
通常钤在书者署名之下。一幅书法作品采用姓名合印,应视其作品需要而定。姓氏印常用白文,名字印常用朱文,前者略小于后者。如两者同时采用,应先姓氏后名字。在钤盖时,两印不可靠得太近,一般应隔一印的空位。印与款字也应有一字的距离,上下成垂直线。
款尾印主要是用来使书法章法形式更为完美,一般为创作者的字、号或崇尚的肖形印,使章法红黑相间、阴阳互变,起到收气敛势、画龙点睛的作用。
另一类是闲文印。闲文印的内容较为广泛,虽叫闲文,其实不闲,对调整书法作品的布局,完美书法作品的章法起着重要的作用。闲文印可分为引首印、拦腰印和肖形印三种:
引首印又称随行印,它适用于从右至左竖行书写的书法作品,一般钤在
宣州区寒亭中心初中书法教学校本教材
同印面形式,为避雷同。如随款印拟钤白文印,起首印当用圆形、椭圆形、葫芦形等朱文印。
(四)在用随款印时,如落款为名,则印一般为字;落款为字,印一般为姓名。款有姓,则印用名印。款无姓,或用道号、别号者,则应采用姓名合印或姓名分印,这样才能使欣赏者明了书者是谁。
(五)如随款印连用,一般姓名在上,字号在下,道号次之。但不能妄率无度,还得遵循“印不过三”的原则。
(六)如晚辈致书于尊长者,一般用道号印。这是前人的用法,今人已不太讲究。
(七)印章的印文应以大小篆为主,间用隶书,不用草书。楷书只作生活用印,一般不用于书作。
宣州区寒亭中心初中书法教学校本教材
这是符合一般而认识规律的。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整体是美的,越看越有味,欲罢不能,不由自主的要多看几眼。这说明整体效果有艺术感染力。有内在的美,才能打动欣赏者,回味无穷。
二.看章法
清笪光说:“精美出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布白即是章法。欣赏一件属非法作品,有了初步整体感受以后,首先的印象就是章法布局。前面讲过,章法包括分行布白、题款及用印等。无论章法如何安排,都要看其是否首尾相应、上下衔接、平中寓奇、和谐统一,给人一种精神的艺术享受。
三、看结构
汉字的造型本身,具备了美的素质,但这不能满足书法艺术上的需要。王羲之的要求是“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特别是同样的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正,前后平齐,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因此,结体不能以点画的平庸搭配为满足,要写出仪态万方、生动活泼的形象来,曲尽其美。字的结构形式很多,总的说来,是要审其是否宽不肥、窄不瘦、疏不散、密不挤、欹不侧、正不呆,稳中有巧,奇而不怪。当代书法作品结字更比古人变化多,常采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这就要看是否合乎情理,是否恪守文字演变发展约定俗成的规律,是否符合美学原理。
四、看用笔用墨
由笔墨而产生点画,由点画组合成字。那么什么样的点画才算美呢?首先线条要有立体感。宋代书家米芾说:“得笔,则虽细如须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椽亦扁。”这里的“圆”与“扁”,是指立体感。线条有立体感则有精神。其次,线条要灵活多变,富有趣味。点画须有方圆、藏露和轻重缓急;两点相遇,须左右顾盼、上下呼应;众点齐列要各其姿态;几画并列要主次虚实和俯仰敛收。不管是横竖撇捺,还是转折环纡,俊均应各自有容,或浑圆蕴藉,或锋芒毕露,因势生形合乎自然,这样即可大大丰富运笔的变化之美。再者笔画要有力感,要能“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笔力是书家再书写时线条达到准确境界的一种自然表现,最能反映出书写者的功力。只有用笔得法,线条才能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苍劲老辣的线条是自然形成的,是书家功力及修养的表现,不是随便得来的。清代包世臣说:“笔实则墨沉,笔漂则墨浮。”用笔得法,墨才会沉浮,才会增加作品神采,产生笔墨情趣。古人有墨分五彩的说法,有人喜用浓墨,有的喜用淡墨,有的写字常留焦枯笔画。浓墨要润雅丰腴,淡墨要飘逸超脱,焦枯墨要苍劲老辣。
五、看字外功
书法欣赏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如果流于形式上的察看,只能对作品的装饰、墨色及线条的变化有个肤浅的认识,而难以领会作品的真谛。书法艺术是行与神
宣州区寒亭中心初中书法教学校本教材 的结合,笔墨只是手段,写神采气韵才是目的。但是书法的形质容易被欣赏者察觉,而神采却要靠欣赏者去体会。这决定于欣赏者对书法的理解深度和审美能力。而神采的创造又决定于书家的修养、情感、审美趣味和对客观世界的感受。一幅高水平的书法作品,不仅能反映出书家的构思能力和笔上功夫,更重要的是能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品德和艺术修养。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是以“书卷气”为高雅,有“文学味”,给人以节奏感、旋律感,而且,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所以,欣赏者要具备一定的学识修养,才能透过表象,去体会理解书家通过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
第四篇:《书法》校本课程教材(完整版)
第一部分
书法常识
第一课
书法——华夏民族的骄傲
汉字的起源
在远古时候,因为没有文字,人们只好用绳子打结的办法来记录发生过的事情。比如,上午打了一只野兔就用绳子打一个结,下午又打了一只就再打一个结。但是,这种结绳记事的方法随着人们生活范围的扩大,一些较复杂的事情用结绳记事的办法就比较难记录,因而,一个叫仓颉的人,通过自己对万事万物而发明了一些象形的符号
来帮助人们记事,这样文字就产生了。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实际上,文字并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就能创造出来,而是我们的祖先在长年累月和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逐渐创造出来的。
书法是炎黄子孙的艺术
书法是一种文字书写艺术,他以汉字为书写对象,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在全世界的一百多种文字中,只有中国方块汉字的书写能成为艺术品。书法产生于中国,花开全世界。在中国有专门的书法组织——中国书法协会,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专门研究中国书法的机构。在国际交往中,有时还把一些书法作品作为珍贵的礼物送给国际友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丧乱帖》、《孔侍中帖》唐朝时就传入日本。北美和欧洲的人们便十分喜爱中国书法这朵东奇花,乐于收藏、鉴赏、研究。
书法艺术不但能陶冶情性,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而且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例如,大到与园林建筑的装饰,小到商品包装的设计,都能用到书法艺术。
思考练习:
1、收集四至五幅书法作品的图片在活动中让同学们和你一起分享。
2、把你知道的古代或现代书法家的情况向同学们作介绍。
3、你为什么要参加书法活动,把你的心里话说一说。
第二课
书法工具
练习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主要有笔、墨、纸、砚,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大致是说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者既能书又能画,他们的学习、生活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件宝贝。
一、笔
现在所使用的笔种类很多,从笔的制作材料来分,可分为硬笔和软笔两类,硬笔以钢笔为主,软笔以毛笔为主。
1.软笔
练习中国书法用的笔主要指毛笔。毛笔的种类很多,笔头都是用动物的毫毛加工成。所以人们往往以笔毫弹性强弱的不同来进行分类。一般分为硬毫笔、软毫笔与兼毫笔三种。硬毫笔的笔毛弹性较大,常见的有兔毫、狼毫、鼠须、猪鬃等。软毫笔的弹性较小,较柔软,一般用羊毫、鸡毫、胎毫等软毫制成。“兼毫”,顾名思义是兼而有之的意思。也就是以硬毫为核心、周边裹以软毫,笔性介于硬毫与软毫之间。一般将紫毫与羊毫按不同比例制成。比分“三紫七羊”、“七紫三羊”、和“五紫五羊”等。也有用羊毫与狼毫合二为一制成的兼毫笔,以尺寸的大小分“小白云”、“中白云”、“大白云”。也有在大羊毫斗笔中加入猪鬃,以加强其弹性。
如何选购毛笔
古人对毛笔的要求很高,必须符合“尖”“圆”“齐”“健”四项标准。
尖,指笔头要尖,也就是笔毫凝聚在一起时要锋利。圆,指笔的四周遥远壮饱满,成圆锥状,不可在某一弧面上有缺陷或凹槽,不然的话,写到这一面时笔画就会出现缺角,不够圆满。齐,指笔发开以后,笔毫的长度要内外一致。检验的方法是,将发开的笔用手指把笔毫捏扁,使笔尖如油画笔似的呈扁平状,这时可清晰的看清笔毛的长度是否一致,好的笔应该齐平划一,书写时齐心合力,笔画圆满,起倒自如。健,指笔毫要有弹性,笔力挺健。笔按下去,笔毫铺开;笔提起来,笔毫自然回复到凝聚状。
我们在选笔时,理所当然要选具备“四德”的笔,但实际上柜台里拿出来的笔,笔毛都用胶水联合在一起,因此只能检查笔的“尖”和“圆”,至于“齐”与“健”,只有待笔发开来以后才能检查。我们可以先看一下笔锋是否尖,因为胶过的笔都是尖的,这时就不能选太尖的,因为过于尖细恐怕是几根尖毫胶过的结果,说明笔毫的锋不够齐。我们应该慢慢转动笔杆,仔细检查笔的外围笔毫是否每根均由根部一直到锋尖,其笔锋是否由每根笔毫共同凝聚而成。当然,我们也不能选笔锋已秃的毛笔,如果新笔已经很秃了,等笔发开就更是秃笔一支。我们在转动笔杆的同时要检查笔毫的周围是否圆满,有无缺陷或凹腹。另外也得仔细检查笔毫是否细,是否挺直。如果笔毛弯弯曲曲,又很粗糙,说明笔不好,待笔发开以后,笔毫会弯曲交错,笔锋不可能挺拔,笔腰会往外鼓,俗称“大肚子”,书写起来就缺乏弹性,不够劲健。好笔的笔毫根根挺直,能万毫齐力,笔就劲健。
此外,我们尚可检验的就是笔杆是否圆直,可将选中的笔在玻璃柜台上滚动一下,若滚得很圆很匀,说明笔杆圆而且直,若是滚动时笔有节奏的打浪,说明笔杆不圆不直。这种笔在运笔转换方向时不够灵活。
如何使用毛笔
新笔使用前要把笔头上的胶水泡开,这叫“发笔”。发笔时切忌用开水烫,因为开水一烫笔毫会弯曲变形。应该用温水浸泡,令其慢慢的自然发开,切不可性急的将新笔用力揿压,这样会把笔毫折断,使用时会脱毫掉毛,影响毛笔的使用寿命。对待考究的好笔更应爱惜。为了不让其笔锋应接触盛水容器的底部而受损伤,可以设法让笔空悬在水中,让其自然溶开。
掭笔蘸墨也有讲究,一般将毛笔倾斜,使笔毫锥面接触砚面,然后顺着笔毫方向掭笔,并不断转动笔杆,边掭边转,把笔毫掭齐掭尖,使其成圆锥状。切忌倒行涅逆施,逆着笔锋捣笔。如果嫌笔中墨汁太多,可在砚边上刮去些,使笔中的墨汁适宜,到掭尖掭圆为止。
毛笔用过之后一定要将墨汁洗干净,像发笔一样在水中轻轻晃动,待笔洗干净后把笔提出水面,将笔中的水抹净,将笔毫抹直抹尖,如新发时那样使笔毛长期处于挺直的状态,然后将笔悬挂起来,笔尖要自然垂下,让其阴干。经常要用的毛笔,因使用频繁老是洗笔也麻烦,往笔套里一插也很方便,但笔套的口径一定要大于毛笔的直径。有人爱将洗过的笔往笔筒里一插,笔尖朝上,笔中的水会往笔根淌,久而久之会烂根、脱毛。因此最好还是洗净后悬挂起来。
如果写过字后未洗笔,墨已干在笔毛上,再使用时像发新笔一样用温水慢慢发开,发笔的时间要更长一些。
2.硬笔
钢笔。目前,我们最常用的钢笔按其“铱粒”的不同,大致分为金笔、高级铱金笔及普通铱金笔三种。好笔应有好的笔锋,不挂纸,刚而滑,有弹性,出水流畅、均匀;笔杆有一定的长度,且粗细适中,以用手握舒适为宜。
检验一支笔的好坏,只要蘸一些墨水在纸上写上一撇一捺,便能见分晓,出水均匀,书写流畅,不拉纸,而且能写出粗细便是好笔。练字根本不需要用金笔,一支普通的铱金笔足以练就一手漂亮的字来。弯头钢笔表现力比较特殊,很多型号书写都极不流畅,偶尔写几个大一些的字还行,练字就不适宜了。
钢笔要注意保养。首先不要在硬质材料上,如木板、金属、水泥、墙壁上乱画;平常书写时纸下略垫一本簿本,或者松软一点的卡纸书写会更加舒畅;如果超过一星期不用钢笔,建议洗净保存;最好每月清洗一次。
圆珠笔。携带方便、使用便利。但从书法表达的角度讲,圆珠笔与钢笔相比却略逊一筹。当然,圆珠笔也有其自身的优势。例如圆珠笔笔尖特别浑圆,笔迹格外圆润。要是能掌握笔尖角度的变换技巧,使线条笔迹出现各种变化,圆珠笔也能写出妙趣横生、风格独特的书法作品。
铅笔。铅笔的使用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直接用笔芯书写;另一类是蘸墨水书写。直接用笔芯书写时一般以软硬适中的HB型铅笔为宜,而蘸墨书写的铅笔则应选笔芯较软的B型,这样所书写作品的墨迹干后,铅墨两色相映,骨脉分明,刚柔并济,别具一番意境。
粉笔。写粉笔字,宜选用软硬适中的粉笔。如果一时找不到软硬适中的粉笔,也可将硬质粉笔放在湿毛巾中捂上几分钟,使其适当软化后再用。粉笔的书写载体是黑板,以板面平整光洁且不打滑、不反光为佳。如果板面粗涩不平,或反光比较强,可以用砂纸打磨一下。使其光洁细密,减轻反光的影响。
二、墨
古人写字用的墨是成块的墨碇,写字时再在砚台里加水磨成墨汁。现在练字,大部分使用的是现成的墨汁,这样就显得比较方便。墨汁有两种,一种是书画墨汁,一种是普通墨汁。这两种墨汁性能和用途也略有不同。
书画墨汁有一得阁、中华墨汁、曹素功等品牌,其浓淡适中,又不滞笔,利于挥洒,故为书画家说乐用。用这些墨汁写的作品墨迹不会洇出,可以装裱。像火炬墨汁等普通墨汁,价格比书画墨汁便宜的多,书写很流畅,缺点是不能装裱,因为一遇水,笔迹处就会洇出墨汁来。但对初学毛笔字的人来说,却是价廉物美的佳品。
使用墨汁写字时,要将墨汁倒在砚池里用,用多少倒多少,未用完的不可再倒入瓶中。有人用过的墨汁发臭,就是将笔伸进瓶中使用或在瓶中兑水造成的,因为水中有微生物,特别是夏天,很容易坏墨。
三、纸
用来练习毛笔书法的纸必须有一定的吸水性。书法作品一般都写在宣纸上,因为宣纸最善于表现墨色的枯湿浓淡,但宣纸价格昂贵,初学毛笔字一般用元书纸、毛边纸、皮纸等等价格低廉的纸。另外,旧报纸比较粗糙,吸墨性能也还可以,初学毛笔字者完全可以废物利用。
硬笔书写用纸,一般以白纸为好,只要不粗糙,写起来不散水就可以。当然,选用什么样书写纸张效果更好,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在道林纸上写字,笔路比较细,练字最为合适;复印纸特别白,质地很细,字写在上面黑白分明,十分抢眼,用它书写硬笔小品馈赠朋友,或创作作品去参加比赛,都很合适;带布纹的胶版纸,质地坚韧,光泽柔和,用蘸水笔蘸墨汁在上面创作,能获得极佳的效果,往往使人疑为精印微缩的毛笔书法作品。
四、砚台
砚台是磨墨、盛墨用的必备工具。现在由于大量使用墨汁而不再磨墨,所以平时练字很少再用,初学者用小碟子或碗盛墨汁最方便。但制作精美的砚往往是不可多得艺术品。现在最有名的砚台是广东的“端砚”和安徽的“歙砚”。
五、印章
印章是一种标志,加印表示书写者对作品负责,同时还能起点缀和平衡等美化作用。印章分朱文和白文两种。朱文又称阳文,印字是红的,沾色少,分量轻;白文又称阴文,即字是白的,沾色多,分量重。笔道粗的作品宜用白文印,笔道细的作品宜用朱文印,也可朱文、白文互用,以显示变化。
在硬笔书法作品中,落款的名章一般应与落款的字大小基本一致,太大、过小都不协调。
思考练习:
1.你发现人们平时用那些纸来写字,这些纸能用来练习毛笔书法吗?
2.你用过哪些笔?你用过的这些笔哪些属于硬笔?哪些属于软笔?
实践活动:
平时你自己去买过文具吗?约上你的好朋友去了解一下我们附近的文具店里有哪些品种的文房四宝,然后选购你现在正需要的书写用品。
行动准备:
1.想一想:好的毛笔要具有什么特点?
2.想一想:根据老师的要求,你还差哪些书写用品?
3.按下面的项目准备一张调查表:
商店名称
有哪些品种的“文房四宝”
需要买的的是哪一种
需要买的用品的价格
确定在那一家买,为什么?
第三课
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多种多样,采取不同的姿势来写字会有不同的效果。书写的姿势对于练习写字非常重要。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能保证书写自如,减轻疲劳,提高书写水平,而且还能促进少年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预防近视、斜视、脊椎弯曲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也是写字最基本的要求。有些学书者虽有写钢笔字的基础,但写字姿势还不够正确,必须注意纠正。
写字姿势
正确的写字姿势是:身直、头正、臂开、足开。身坐端正。两肩摆平,腰背自然伸直,并略向前倾,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头正、微向前倾,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一尺左右;两臂自然向左右张开,小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握笔,使笔杆略斜偏向右侧,不是在鼻粱正前方,笔尖却落在鼻梁正前方;两脚自然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如图所示。
如何确定书写姿势
采取什么姿势要根据作品的篇幅、形式、字的大小等因素来确定。
坐势书写平时使用最多。坐势书写要求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也就是上身坐正,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倾;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尺左右。坐势书写又有枕腕,悬腕,悬臂等区别。枕腕,即右手执笔时,手腕不离开桌面,或把左手垫在右手手腕的下面的书写姿势。枕腕法多用于写小楷。悬腕,即右手执笔时手腕悬空。运笔较为灵活,适合写一寸左右的各种字体。悬臂,即右手执笔时,手臂悬空的书写姿势,活动范围大,适合写两寸以上的各种字体。
采用坐势书写时,一般适合写两寸以内的较小的字,如小楷,晋人行书,唐人楷书等。
立势,身体站立不依靠桌子,上身前倾,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左手手掌平放在桌面上,左臂可直可曲,以能自然支撑桌面为宜,右手悬臂执笔。采用此种姿势适合写两寸以上的字。
蹲势,蹲在地上,两脚分开,略比肩窄,左手按纸,右手悬臂执笔,一般是在大的厅堂空地上写,便于把握通篇布局,这种姿势适合于巨幅长篇(写巨幅作品时脚可踩在作品上面)。
执笔方法
古人云:“凡学书者,先学执笔”。可见执笔方法对于练习写字是非常重要的。执笔方法正确与否,关系到笔的控制能力,运笔的灵活性,书写的速度,直接影响书写的效果。有些学书者虽有写钢笔字的基础,但执笔方法还不正确,必须认真纠正。
写字一般采用三指执笔法。
具体要求是: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2厘米左右的笔杆下端。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后,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地放在中指的下方并向手心弯曲。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空若蛋形。这样,书写时才能灵活运笔,提高书写效果,如图所示。
古人执笔方法众多,但使用最广泛,也可以说普遍接受的是“按、压、钩、顶、抵”五指执笔法。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节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如图。五指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腕平”、“掌竖”四个要求。
思考练习:
坐势书写有什么要求?你认为你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正确吗?
试一试:在下一页纸中按要求大胆试试,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或收获。
1.照图中的方法用毛笔分别随意画几条螺旋线。
2.悬肘画几条均匀的横线和竖线。
3.随意画几条由粗到细的或由细到粗的横线和竖线。
读一读:
自古至今,执笔的方法五花八门,可以说应有尽有(见图)。据已故的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从古画上书写者的执笔姿势考证认为,古人是用三指执笔法写毛笔字的。因为那时候的人都盘腿坐在地上,也有双膝着地跪坐的,屁股坐在跪着的双腿上。那时候没有板凳也没有桌子,只有像茶几之类的机于,因为机子很低,写字时手都得悬起。此法传到日本,一直沿袭至今。到来代桌椅板凳开始大兴,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变更,执笔方法也变为五格执笔法了。宋代大书家苏东坡却仍用三指执笔,当时有人指出他执笔方法不对头,他却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就是说执笔没有一定的标准方法,只要手心虚空,执得灵便就行。再如握管法,用手掌将笔杆整把地抓住书写。撮管法是将五个手指的指尖并拢在一起,捏住笔杆的尾部书写。
第四课
怎样学习书法
摹帖与临帖
学习书法既没有一个万灵的秘方,也没有一套刻板的程式。这样说,是不是就没有规律可循呢?当然不是。古今书法家为我们创造了许多书法艺术珍品,也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书法学习经验,其中摹帖与临帖时两种最基本的方法。
前人练字,大多是这样的:先选择一种碑帖作范本,仔细琢磨它每一字的笔画与结构的特点,反复摹,熟练地掌握它的写法,以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在此一家一体的基础上,再博览广习,兼收众长,加以发展,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新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初学写字,应从摹写开始,也就是将较薄而透明的纸张覆于字帖上进行练习,此法适用于初学者,也可用于对新帖的练习,这样宜于掌握字形的位置。这好比刚学走路时找一个牵引的人,当然也包括“描红”、双钩填廓、仿影等。当摹写熟练后,继而“临帖”,循序渐进,千万不能随心所欲,任意乱涂。
在临帖或摹帖时,人们常常借助一定的格子来进行,称之为格临。格临常用的格子有米字格、田字格和井字格(也叫九宫格)。采用格临的方法,比较容易找准汉字的各部分在格子中的位置,使我们容易看出各部分的大小。(如图)
楷书是基础
书法学习上,前人把楷书比作“立”,行书比作“走”,草书比作“奔”,因为楷书方整规范,可作楷模,是各种字体的基础,各种印刷字体及美术字,也都是从楷书转化而成的;楷书的笔画,富有变化,它要有更深的用笔的功力。楷书功夫
不深,行、草笔力则不足。练好了楷书,再练其它字体,都较易于掌握。所以,学习书法,应从楷书入手,待楷书有一定的基本功时,再练其他字体。
学习书法,贵在多练,借鉴前人的经验,掌握一定的方法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还需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古今书法家,无一不是勤学苦练而成的。书法并不神秘,只要我们按照正确的方法刻苦练习,就一定能把字写。“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思考练习:
找一找有关资料,看看古人是怎样练字的?和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练一练:
1.用钢笔或铅笔把范字各个笔画的位置描出来。
2.观察格子中的范字,说说你的发现。
3.用摹写和临写的方法练一练下面的字,然后说说你的体会。
第二部分
基本技法
第五课
汉字的基本笔画
汉字成千上万,但都是依照一定的规律由笔画构成的。一笔写成的基本笔画,按形态和写法的不同,可分为点、横、竖、撇、捺、提、折、钩八种。其中点、横、竖、撇、捺、提六种为单纯笔画;折和钩两种,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纯笔画组合或附着而成的,且行笔方向总是有很大的变化,但仍是一笔写成,也同样属于基本笔画范畴,我们称之为复合笔画。
笔画写不好,字就不可能准确美观。难怪书圣王羲之说:“倘或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由此,我们可看出笔画训练的重要性。
现行楷书八种基本笔画之外的其他笔画都由基本笔划变形而来。唐朝有个书法家叫张怀瓘瓘,他用一个“永”字就概括了现行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掌握了永字八法,就等于是捷径登堂,下一步就只待入室了。
我们先解剖一下“永”字,来认识一下汉字八种基本笔画。永,上面一点叫作“点”,原名是“侧”;下面一横叫作“横”,原名是“勒”;接着一竖叫作“竖”,原名是“努”;接着向左一钩叫作“钩”,原名是“走翟(ti)”;左上短横向右提,因此取名为“提”或“挑”,原名是“策”;接着向下撇,因此取名为“撇”,原名是“掠”;右上短横向左撇,可以看作撇的变形,因此取名为“短撇”,原名是“啄”;接着下捺,因此取名为“捺”,原名是“磔(zhe)”。此外,横和竖的交接处叫作“折”。
思考练习:
1、仔细观察下面的字,说说每个字分别是由哪些笔画组成的。
2、先用铅笔描一描下面的笔画,再用毛笔一笔把笔画填满。
第六课
起笔
行笔
收笔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写字时,从笔尖落纸到笔尖离开纸面所留下的线条就是一个笔画。起笔、行笔、收笔是指书写一种点画笔锋运动的全过程。写任何一种点画都要经过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阶段,即“一波三折”。
所谓“逆入,涩行,紧收”,便是这三种用笔方法的要诀。
起笔是每笔的开始,包括逆锋起笔和顺锋起笔两种方法。逆锋起笔要求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欲上先下然后铺毫。也就是横画竖着下笔,竖画横着下笔,即使写露锋起笔的点画,也应该凌空取逆势落笔。像跳远欲进先退,像拳击欲伸先缩,这样用笔格外有力。书法最忌顺笔平拖,直来直去。
行笔一般要求中锋,也就是行笔中铺毫前进,保持笔尖藏于笔画正中。行笔要求“涩行”,即书写者人为地制造一种阻碍笔锋运行的力量,同时又克服这种力量而前行。古人把这样笔法形象地比喻为“屋漏痕”。为使笔画圆浑有力,富于节奏变化,必须掌握好行笔的力度和速度。当然,有些笔画,有时也用到侧锋行笔的方法。
收笔是一笔的结束,力必须用到写完为止,笔画才显得圆满结实。收笔包括露锋收笔和藏锋收笔两种方法。收笔要“紧收”,即回锋紧裹收笔,也就是下垂而上缩,右往而左收,即使收笔时露锋,也应控制住笔锋,毫不松懈,使力量达笔端。
练一练:
认真观察下面字的笔画,想象一下这些笔画书写时是怎样起笔、行笔和收笔的,然后大胆试一试。
第七课
钢笔楷书笔画书写要领
汉字的特点是由笔画组成的,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钢笔楷书的笔画是以单线条为其表现形式。由于汉字结构的干变万化,不同的笔画表现的线条形态不同,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中又表现为不同形态的线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直与弧。一般横、竖为直;撇、捺、钩为弧。书写时,做到直如线,弧如弓,直而不僵、弧而不弱。弯与折。一般带有弯的笔画,如竖弯、竖弯钩的弯处为弯;折画的折处为折。书写时,弯处要圆转,用提笔;折处要折中带圆,用顿笔。做到弯而不软,折而无死角。
长与短。这是笔画之间相比较而言的,是由于字的结构需要决定的。如长横相对短横为长,短横相对长横为短;长竖相对短竖为长,短竖相对长竖为短;长撇与短撇也是同理。等等。粗与纫。这也是笔画之间相比较而言的,是因笔尖用力大小不同而形成的。如横、竖下笔和收笔较重,线条粗;行笔较轻,线条较细,带有尖状的笔画,如撇、钩、捺、提画的下笔和行笔较重,线条较租;收笔时(捺画的下笔处)用提笔,线条细、出尖。
斜与正。这是指汉字笔画形态的可变性。同一种笔画在不同结构类型的字中形态会发生一些变化,以求得结构的平稳。比如撇画,在“人”字中写成斜撇,而在“月”字中就要写成竖撇;横画在“上”字中要平,而在“七”字中就要写成左低右高的斜横。这样“七”字的笔画才均匀,重心才平稳。
上述笔画的这些特点,反映了钢笔楷书线条的丰富性、可变性,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汉字笔画线条的动态美和力度美,为钢笔书法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学习楷书,首先要从练习笔画开始,笔画书写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字的结构效果。笔画好比零件,结构好比装配,笔画写得笔笔过硬,装配成字,就容易做到个个合格。钢笔楷书的笔画书写的要求,主要可概括为三个字,这就是“写、挺、准”。写,就是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下笔(或重或轻)、行笔(轻一些,线条或直或弧或弯)、收笔(或顿笔或轻提出尖)三个步骤,不能乎拖或平划。在汉字的基本笔画中,横画比较能代表各种笔画的运笔过程。其道理在于:千万条笔画,生于一点,以点成画,积画成字。比如一点延伸到右方就是横,横垂直向下就是竖,横向左下就是撇,向右下就是撩,等等。只要掌握了写横的基本要领,即: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其它笔画也离不开这条运笔路线,只是用力部位和形态不同而已。横画运笔路线,如图:
书写笔画时,是写,还是平拖平划,笔画表现出的效果是不同的。见下图
挺,就是要将笔画写得挺拔、刚劲、有力。体现笔画“挺”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带有横或竖的笔画要乎、要直,笔画不能上下或左右颤抖,做到直如线。二是带有“弧”或“弯”的笔画不能出现折弯,应圆转自如,做到弯如弓。见下图
准,就是每写一个笔画之前要看准下笔的位置,这主要指在临摹字帖过程中,一要看准字帖上字的笔画在格子中间的位置;二要看准笔画的形态,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当中或在同一个字的不同部位有长、短、横势、竖势、斜势等不同的表现形态,应看准、写准;三要看准笔画的粗细,是重下笔还是轻下笔,收笔是顿笔还是出尖,要看准、写准。做到位置准确、长短适宜、租细恰当。见下图
第八课
基本笔画
一、横
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横有长、短之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卜去平稳的意思。如图:
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如图:
二、竖
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如图: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见下图: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如图:
三、撇
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按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如图:
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尖。如图:
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如图:
四、捺
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如图:
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有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笔。如图:
五、点
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右点,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收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写点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如图:
左点.写法基本同有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笔时要顿笔。如图:
竖点,实际上是有点的变形,当点在字头居中出现时,人们习惯将点的收笔处与下面笔画连接起来,因此,这种点形态比较直。如图:
长点,是在右点的基础上变长,行笔应慢一些。如图:
六、提
提画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提画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书写时应该注意区别。如图:
七、竖钩
下笔写竖.到起钩处,稍停向左上钩出,出尖收笔,钩的尖角约为45度,出钩的部分要短一些。如图:
八、弧弯钩
下笔稍轻,由轻到重向右下弧弯行笔,到起钩处略顿笔向左上钩出,收笔要出尖。书写时下笔处和起钩处上下应在一条垂直线上。如图:
九、戈钩
下笔梢重,向右下弧直行笔,到起钩处向上钩出,收笔要出尖。写戈钩关键是要呆持一定的弧度,大直、太弯都会影响整个字的美感。如图:
十、卧钩
下笔稍轻,先向有下(笔画由轻到重),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钩要出尖,但不宜过大。如图:
十一、竖弯
下笔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如图:
十二、竖弯钩
在竖弯的基础上,收笔时向上方钩出,笔画比竖弯要长一些。如图:
十三、竖提
下笔写竖,到适当处略顿笔向石上写斜提,一笔写成,提的收笔处出尖。如图:
十四、横钩
下笔向右写横,行笔至起钩处顿笔向左下轻快钩出。注意钩不宜太大,要把力量送到笔尖。如图:
十五、横折
下笔从左到右写横,到折处稍顿笔再折笔向下写竖。注意横要平,竖要直,折要一笔写成,中间不可间断。折处不能写成“尖角”,也不能顿笔过大,形成“两个角”。如图:
十六、横析钩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折向下,有时稍稍向左倾斜一点,到起钩处略顿笔后向左上方钩出,一笔写成。如图:
十七、横撇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向左下写撇。注意横要稍向有上斜一点,撇要出尖,笔写成。如图:
十八、撇折
下笔写短撇,个出尖顿笔后折向右上写提,注意折处要顿笔,收笔要出尖。如图:
十九、撇点
下笔写撇,不出尖顿笔后折向有下写长点,收笔较重。注意上部撇和下部长点的角度要恰当。如图:
二十、横折弯钩
下笔写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尔后圆转向右写横,到起钩处略顿笔向上钩出。注意弯处要圆转,下面的横要平,钩要小,要出尖。如图:
二十一、竖折
下笔写竖(有长、短之分),顿笔后向右写横,收笔较重。注意竖要直,横要平,一笔写成。如图:
二十二、竖折折钩
下笔写短竖,顿笔折向右写横,再顿笔折向左下写竖钩。注意竖钩既不能太直,也不能太斜,钩要小,要出尖。如图:
二十三、横折提
下笔写短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再顿笔向右上写斜提。注意提要短一些斜一些,要出尖。如图:
二十四、横折折撇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小短横,最后折向下撇出,要出尖。如图:
二十五、横撇弯钩
下笔写短横,转折处略顿笔后写短撇,接着笔尖不离纸写小弯钩,钩的方向往左上。如图:
二十六、横折折折钩
下笔写短横,右边稍高些,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短横,再折向左下写弯钓。注意最后的弯钩要稍有弧度
如图:
二十七、横折弯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下写短竖,再圆转向右写短横,收笔较重。如图:
二十八、竖折撇
下笔写斜竖,略顿笔折向有写短横,再顿笔向左下撇出,要出尖。如图:
从上面介绍的28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可以看出,汉字笔画书写的运笔规律,一般是,横、竖、撇的起笔较重,点、撩的起笔较轻;转折处要略顿笔,稍重、稍慢;提和钩,开始要略顿笔、稍重,尔后逐渐转为轻快,收笔出尖;撇、撩雌出尖。所有笔画都是一笔写成,不能重描。这些笔画在组成汉字时,有的形状会略有变化,因此,在书写时,要注意多观察,把笔画形状写准确。
第九课
毛笔笔画练习
第十课
笔画练习
第十一课
笔画练习
第十二课
笔画练习
第十三课
笔画练习
第十四课
笔画练习
第十五课
笔画练习
第十六课
笔画练习
第十七课
笔画练习
第十八课
笔画练习
第十九课
笔画练习
第二十课
笔画练习
第二十一课
笔画练习
第二十二课
笔画练习
第二十三课
笔画练习
第二十四课
字头的写法
第二十五课
字头的写法
第二十六课
字头的写法
第二十七课
字头的写法
第二十八课
字底的写法
第二十九课
字底的写法
第三十课
字底的写法
第三部分
书刻苦学书的故事
第三十一课
王羲之潜心苦学墨当饭
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一定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一定会淹没我的名声的。”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第三十二课
王羲之拜师学艺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他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就达到很高的水平。因为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也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后来又在会稽郡做官。他不爱住在繁华的京城,见到会稽的风景秀丽,非常喜爱,一有空,就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游览山水。有一次,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大家一面喝酒,一面写诗。最后由王羲之当场挥笔,写了一篇文章纪念这次宴会,这就是有名的《兰亭集序》。那幅由王羲之亲笔书写的《兰亭集序》,历来被认为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可惜它的真迹已经失传了。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据说有一次,他到他门生家里去,门生很热情地接待他。他坐在一个新的几案旁,看到几案的面又光滑又干净,引起了他写字的兴趣,叫门生拿笔墨来。那个门生高兴得不得了,马上把笔墨拿来给王羲之。王羲之在几案上写了几行字,留作纪念,就回去了。过了几天,那个门生有事出门去了。他的父亲进书房收拾,一看新几案给墨迹弄脏了,就用刀把字刮掉。等门生回来,几案上的字迹已经不见了。门生为这件事懊恼了好几天。又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只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华顶住了下来。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山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灯下练字,练呀练呀,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夜深了他还逐个字逐个字细看着,思考着。对自已所写的字,他还不满足,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已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伸过手来。”王羲之心里纳闷,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老人说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说罢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划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以后,王羲之回到绍兴,与文友在兰亭欢聚时,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诚心诚意地写了一部《黄经洞》,放在山顶一个突兀峭险的岩洞里,后人就叫它“黄经洞”。今天,有些胆大的旅游者,还要爬上黄经洞看一看,是不是洞里还藏着王羲之的《黄庭经
第三十三课
子换父字
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都是著名的大书法家。父与子之间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有一次,王羲之有事去京城,临走时在家中的墙壁上题了几个字。王献之也受好写字,他偷偷地把父亲题的字擦掉,照原样题写上自己的字。王献之写好后,仔细端详了一番,自以为写得不错,能够以假乱真了。王羲之回到家中,看到墙壁上的字,仍旧以为是自己原先题的字,很不满意,不觉叹气说:“我离家时真是喝得大醉了。”王献之听了,内心非常惭愧。从此,他更加认真刻苦地练字也成了一个与父样齐名的书法家。
第三十四
课欧阳通学书买父字
欧阳通是欧阳询的儿子。他很小的时候,欧阳询就去世了。欧阳通懂事后,母亲开始教他临习父亲的字。欧阳通人小,练字时间一长,就想出去玩,字也写得马马虎虎。母亲就对他说“孩子,你父亲写的字可好了,还有许多人用很高的价钱来买他的字。你要像你父亲那样,写出一手好字来。”欧阳通听了说:“我也能像父亲那样写出好字,只是不知道被人家买出的父亲的字是怎样的。”以后,他就经常把母亲给的零花花积起来,将父亲以前卖给人家的字,再买回来。人家不肯卖时,他就出高价。在知道父亲的字确实很好后,他练字就不再偷懒了。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欧阳通的字能写得和他父亲一样好,来买他写的字的人也多了。
第三十五课
柳公权发奋练字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第三十课
郑板桥学书法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终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么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晚上睡觉时,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不过是别人的字体,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第十课
偏旁部首
第十一课
笔顺
第十二课
结构练习
第十三课
独体结构综合练习
第三部分
硬笔楷书临摹
第一课
临写指南
所谓硬笔书法,就是以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等为工具,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再抒发作者情感的方法及活动。由此而产生的作品,即为硬笔书法作品。硬笔书法具有二重性,即艺术性和实用性。所以,学习硬笔书法不仅要追求高层次的艺术水平,还要注重其实用价值。而要体现其实用价值,就必须做到书写上的正确化、规范化、匀称化,如果在一幅作品中,错别字连篇,自造字丛生,随意纵横飞舞,即令有高超的用笔技巧,亦不过是“鬼画符”。硬笔书法只有在实现其实用性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才有可能创作出趋于完美的作品。
在对其艺术性的处理上,当首先体现硬笔书写简捷、流便、挺朗、自然的特色,进而求得深远的意致。即通过熟练的用笔技巧.以有限的硕笔性能充分展示作者的学书认识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具体说来,一幅好的便笔书法作品,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动丰富、独具风貌的神韵,二是台乎法度、造型美观的结体,三是提按分明、使转自然、富于节奏感的用笔。这三者的关系是互相关联,缺一不可的。
要做到形神兼备,临帖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以临习传统法帖为宜。这是因为我国的书法艺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汉字书写上已达完美境地,由此可言,任何一种法帖,都足可为硬笔书法临摩之范本。但是,由于受硬笔本身的性能所限及实用的需要,又必须对古人法帖有选择地临习。如王羲之、褚遂良、米芾、赵孟须等名家之作,皆堪称最佳范本。通过临帖,既可使结体美观,合乎法度,亦能学其用笔,得其精神。另一方面,毛笔书法字帖中的笔画清晰,提按变化明显,易于初学者领会其用笔方法。而硬笔书帖中的笔画纤细,提按变化轻微,况有印刷失真者,往往使初学者难以体察,而误入歧途。因此,传统法帖应作为硬笔书法临习的主要对象,硬笔字帖则可作为参考、借鉴之辅助读物。
怎样选择一本适合自己学习的字帖呢?一般的说,个人的兴趣最重要。假若别人替你选择了一本字帖,而你并不喜欢,那么临写起来就很难相象。反过来,假若是你自己很喜欢,那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有两件要紧的事情,一是必须在历代楷书名家的作品里选择,二是要选择好的版本。如果有真迹影印本,就不必用刻石拓本;如果是只有拓本的碑拓,那也要选择同一作者或同一时代的墨迹作参考。固为经过契刻的作品,笔划的形状和力感、速度感都与原作大不相同。例如临写魏碑,最好选择一本北魏时代的写经作参考,这样可以避免临写过程中用硬笔去摹仿凿刻和剥蚀的痕迹。
关于临帖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照原帖,一笔不漏的临写。这个阶段的要求,是能熟练的掌握基本笔法和间架结构特点,能较为准确的背临范本中的字。第二阶段:一面持之以恒的临写原帖,一面以学到的用笔相结构方法,练习书写自己感兴趣的诗文。这个阶段的要求,是能全文或部分背临原帖,并能做到形神兼备,能在习作中显示所临碑帖的特点。第三阶段:一面不断地进行创作练习,一面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新的碑帖,广泛涉猎历代楷书和行书资料,并研究楷书与行书之间的关系。这个阶段的要求,是能创作较为成熟的硬笔书法作品,并初步形成个人风格。坚持这个阶段的练习并实现这个目标,是成功的关键。在整个临帖过程中,有两件事情始终不可缺少。一是对所学碑帖要经常地、反复的观察、分析、揣摩;二是不断广泛地阅读、欣赏文学艺术各门类的优秀作品,广泛接触社会,深入生活.提高审美能力,加强道德修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字外功”。
临帖第一步:追求“形似”
学习任何东西,总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渐进的过程,学习书法艺术也是如此。无论是毛笔还是钢笔书法,都必须在临摹好的法帖、范字上下功夫,并先得“形似”。而且实践证明,追求“形似”,对于初学书法者有很重要的意文。
第一、形似虽然只是初级阶段,但基本上反映了字的外部形态,临摹法帖如能达到初步形似,就具备了初步的形态美。
因为供临写的法帖,都是经过时间考验,被一致公认的形神兼备的好作品。如果临写不能达到形似,扭曲了对象所表现的美,变了形,就失去了字的真实性,所谓“美”也就不存在了。我国古代有一位画家,一次他画飞鸟,把飞着的鸟画成脖子和脚都一齐伸展着,这在现实中当然是不存在的,也就违反了生活的真实,结果闹了笑话。这对初学书法者来说,应该是一个可供借鉴的教训。第二、临帖当然要追求“神似”,但也只有做到了“形似”,才能进一步求得“神似”。
不通过“形似”这座桥,是断然到不了“神似”的。“神似”所反映的,是字的内在的、本质的东西,是活的传神点。在书法学习中,只能通过不断地提高“形似”,才有可能达到“神似”。“神似”是“形似”量的积累。古人云:“形无纤微之失,则神当自来矣。”这也就是说,为了求得“神似”,在书法临写中,必须经过长期的观察琢磨,在形态的纤微处做到少失以致不失。这样就能逐渐地趋于“神似”。宋代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他不但画出竹子的生动形态,而且能画出竹子的神韵。他的体会就是“成竹在胸”。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有仔细观察和刻苦练写的精神。所谓“神来之笔”,必然是这二者的结果,决不可能从偶然中得来。第三、不断地追求“形似”,可以深化对字的规律、技法的认识。
临帖学书,起初是不会懂得书写的规律的,也不会真正懂得用笔的方法,即使知道一些皮毛,也没有经过实践的验证,心中还是无数。只有在长期追求“形似”的实践中,才能一步步地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熟练地掌握技法,并能鉴别优劣。至于从临写一种帖,扩展到临写多种帖,从求得对一种帖的“形似”,到对多种帖的“形似”,进而对各家有所扬弃,达到似又不似的独创程度,那又是更高的境界了。但是归根到底,这还是从“形似”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清代刘熙载说:“书要力实而空,然求空必于其实,未有不透纸而能离纸者也。”这里所讲的“实”,是指字的形质;“空”是指字的精神。求精神必先求形质。他要求人们先老老实实地在“形似”上下苦功,切不可忽视这紧要的第一步。—
END
—
第五篇:校本教材书法
前 言
书法是中国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习书法可以让我们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郭沫若先生曾在《人民教育》杂志上题词: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可见习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清〃刘熙载《艺概》语: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尚青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因此,习书法也是重要的德育手段。习书法实际上就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是正心、正性、正行的过程。
为进一步推进特色学校建设,让书法教学更贴近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特编写书法校本教材。分别从硬笔基础、毛笔基础、字体结构等方面,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进行教学,实现学生循序渐进地发展。教材选用名碑帖中字例,既有直观的图解,又有详实的文字分析。便于学生揣摩临习,教师讲解示范。同时将书法知识、名家故事穿插其中,引领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形成良好品行。
通过这套教材的使用,引导孩子们习字习德行、品字品人生,立“清刚雅直”之品格,养“心正气和”之性情。从而培养品德高尚、心智健康、富有书香气息的未来人
目录
一 硬笔书法楷书入门------------(1)
钢笔特点-------------------(1)钢笔楷书笔画书写要领-------(4)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一-(6)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二-(8)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三(10)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四(10)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五(11)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六(12)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七(13)附录 作品欣赏-------------(15)二 毛笔书法楷书入门-----------(17)
书写姿势------------------(17)执笔方法------------------(18)笔位----------------------(20)起笔规律------------------(21)行笔规律------------------(23)收笔规律------------------(23)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25)组合点的用法与写法--------(30)笔画接笔规律--------------(31)粗细平衡的规律------------(32)楷书入门主笔规律----------(35)附录 作品欣赏-------------(43)2 书 法
主编:李博
硬笔楷书入门
一、钢笔楷书的特点
楷书是汉字的主要书体。楷,是楷模,就是标准字体。钢笔楷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讲究用笔。钢笔楷书的笔画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用笔方法。不同的用笔方法产生不同的形态、质感的线条,不同的线条需要不同的用笔方法去体现。钢笔楷书字形较小,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如果书写时用笔稍不注意,笔画就达不到要求,笔画就会出现软弱无力、僵硬死板等毛病。因此,必须经过严格训练才能掌握用笔方法。
(二)笔画分明。钢笔楷书的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交待清楚,工整规范,干净利落,不能潦草、粘连。但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又要有内在的呼应关系,使笔画达到:既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
(三)结构方整。钢笔楷书在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字与字排列在一起时要大小匀称、行款整齐。虽然也有形态上的参差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仍是整齐工整的。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历代许多书家都主张把楷书作为学习书法的第一步。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学好写钢笔楷书,打好基础,为上中学写行楷书创造条件。实践证明,只有经过系统的楷书练习,才能了解汉字笔画和结构的特点和要求,才能掌握汉字的组合规律,为学写行楷书奠定书写基础,从而练就一手合乎法度、流畅自然的行书和草书。
练习楷书,应从笔画和结构两方面下功夫。练习笔画,主要解决用笔方法 问题,目的是生产合格的“零件”;练习结构,主要是解决笔画和部首之间的组合方式问题,目的是学会结构方法,掌握结构规律,从而达到将字写端正、整齐、美观的要求。
二、钢笔楷书笔画书写要领
(一)汉字的特点是由笔画组成的,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钢笔楷书的笔画是以单线条为其表现形式。由于汉字结构的干变万化,不同的笔画表现的线条形态不同,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中又表现为不同形态的线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直与弧。一般横、竖为直;撇、捺、钩为弧。书写时,做到直如线,弧如弓,直而不僵、弧而不弱。弯与折。一般带有弯的笔画,如竖弯、竖弯钩的弯处为弯;折画的折处为折。书写时,弯处要圆转,用提笔;折处要折中带圆,用顿笔。做到弯而不软,折而无死角。
长与短。这是笔画之间相比较而言的,是由于字的结构需要决定的。如长横相对短横为长,短横相对长横为短;长竖相对短竖为长,短竖相对长竖为短;长撇与短撇也是同理。等等。粗与纫。这也是笔画之间相比较而言的,是因笔尖用力大小不同而形成的。如横、竖下笔和收笔较重,线条粗;行笔较轻,线条较细,带有尖状的笔画,如撇、钩、捺、提画的下笔和行笔较重,线条较租;收笔时(捺画的下笔处)用提笔,线条细、出尖。
斜与正。这是指汉字笔画形态的可变性。同一种笔画在不同结构类型的字中形态会发生一些变化,以求得结构的平稳。比如撇画,在“人”字中写成斜撇,而在“月”字中就要写成竖撇;横画在“上”字中要平,而在“七”字中就要写成左低右高的斜横。这样“七”字的笔画才均匀,重心才平稳。
上述笔画的这些特点,反映了钢笔楷书线条的丰富性、可变性,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汉字笔画线条的动态美和力度美,为钢笔书法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三、钢笔楷书笔画书写要领
(二)学习楷书,首先要从练习笔画开始,笔画书写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字的结构效果。笔画好比零件,结构好比装配,笔画写得笔笔过硬,装配成字,就容易做到个个合格。钢笔楷书的笔画书写的要求,主要可概括为三个字,这就是“写、挺、准”。写,就是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下笔(或重或轻)、行笔(轻一些,线条或直或弧或弯)、收笔(或顿笔或轻提出尖)三个步骤,不能乎拖或平划。在汉字的基本笔画中,横画比较能代表各种笔画的运笔过程。其道理在于:千万条笔画,生于一点,以点成画,积画成字。比如一点延伸到右方就是横,横垂直向下就是竖,横向左下就是撇,向右下就是撩,等等。只要掌握了写横的基本要领,即: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其它笔画也离不开这条运笔路线,只是用力部位和形态不同而已。横画运笔路线,见上图: 书写笔画时,是写,还是平拖平划,笔画表现出的效果是不同的。见下图:
挺,就是要将笔画写得挺拔、刚劲、有力。体现笔画“挺”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带有横或竖的笔画要乎、要直,笔画不能上下或左右颤抖,做到直如线。二是带有“弧”或“弯”的笔画不能出现折弯,应圆转自如,做到弯如弓。见下图:
准,就是每写一个笔画之前要看准下笔的位臵,这主要指在临摹字帖过程 中,一要看准字帖上字的笔画在格子中间的位臵;二要看准笔画的形态,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当中或在同一个字的不同部位有长、短、横势、竖势、斜势等不同的表现形态,应看准、写准;三要看准笔画的粗细,是重下笔还是轻下笔,收笔是顿笔还是出尖,要看准、写准。做到位臵准确、长短适宜、租细恰当。见下图:
四、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一(横 竖 撇 捺)
(一)横。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横有长、短之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卜去平稳的意思。如图:
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如图:
(二)竖。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垂露竖的写法,下笔 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如图: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见下图: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见下图:
(三)撇。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按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如图:
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如图:
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如图:
(四)捺。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如图:
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有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笔。如图:
五、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二(点 提 竖钩 弧弯钩)
(五)点。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右点,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收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写点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如图:
左点。写法基本同有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笔时要顿笔。如图:
竖点,实际上是有点的变形,当点在字头居中出现时,人们习惯将点的收笔处与下面笔画连接起来,因此,这种点形态比较直。如图:
长点,是在右点的基础上变长,行笔应慢一些。如图:
(六)提。提画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提画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书写时应该注意区别。如图:
(七)竖钩。下笔写竖.到起钩处,稍停向左上钩出,出尖收笔,钩的尖角约为45度,出钩的部分要短一些。如图:
(八)弧弯钩。下笔稍轻,由轻到重向右下弧弯行笔,到起钩处略顿笔向左上钩出,收笔要出尖。书写时下笔处和起钩处上下应在一条垂直线上。如图:
六、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三(戈钩 卧钩 竖弯 竖弯钩)
(九)戈钩。下笔梢重,向右下弧直行笔,到起钩处向上钩出,收笔要出尖。写戈钩关键是要呆持一定的弧度,大直、太弯都会影响整个字的美感。如图:
(十)卧钩。下笔稍轻,先向有下(笔画由轻到重),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钩要出尖,但不宜过大。如图:
(十一)竖弯。下笔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如图:
(十二)竖弯钩。在竖弯的基础上,收笔时向上方钩出,笔画比竖弯要长一些。如图:
七、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四(竖提 横钩 横折 横析钩)
(十三)竖提。下笔写竖,到适当处略顿笔向石上写斜提,一笔写成,提的收笔处出尖。如图:
(十四)横钩。下笔向右写横,行笔至起钩处顿笔向左下轻快钩出。注意钩不宜太大,要把力量送到笔尖。如图:
(十五)横折。下笔从左到右写横,到折处稍顿笔再折笔向下写竖。注意横要平,竖要直,折要一笔写成,中间不可间断。折处不能写成“尖角”,也不能顿笔过大,形成“两个角”。如图:
(十六)横析钩。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折向下,有时稍稍向左倾斜一点,到起钩处略顿笔后向左上方钩出,一笔写成。如图:
八、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五(横撇 撇折 撇点 横折弯钩)(十七)横撇。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向左下写撇。注意横要稍向有上斜一点,撇要出尖,笔写成。如图:
(十八)撇折。下笔写短撇,个出尖顿笔后折向右上写提,注意折处要顿笔,收笔要出尖。如图:
(十九)撇点。下笔写撇,不出尖顿笔后折向有下写长点,收笔较重。注意上部撇和下部长点的角度要恰当。如图:
(二十)横折弯钩。下笔写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尔后圆转向右写横,到起钩处略顿笔向上钩出。注意弯处要圆转,下面的横要平,钩要小,要出尖。如图:
九、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六(竖折 竖折折钩 横折提 横折折撇)(二十一)竖折。下笔写竖(有长、短之分),顿笔后向右写横,收笔较重。注意竖要直,横要平,一笔写成。如图:
(二十二)竖折折钩。下笔写短竖,顿笔折向右写横,再顿笔折向左下 写竖钩。注意竖钩既不能太直,也不能太斜,钩要小,要出尖。如图:
(二十三)横折提。下笔写短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再顿笔向右上写斜提。注意提要短一些斜一些,要出尖。如图:
(二十四)横折折撇。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小短横,最后折向下撇出,要出尖。如图:
十、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七(横撇弯钩 横折折折钩 横折弯 竖折撇)
(二十五)横撇弯钩。下笔写短横,转折处略顿笔后写短撇,接着笔尖不离纸写小弯钩,钩的方向往左上。如图:
(二十六)横折折折钩。下笔写短横,右边稍高些,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短横,再折向左下写弯钓。注意最后的弯钩要稍有弧度 如图:
(二十七)横折弯。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下写短竖,再圆转向右写短横,收笔较重。如图:
(二十八)竖折撇。下笔写斜竖,略顿笔折向有写短横,再顿笔向左下撇出,要出尖。如图:
从上面介绍的28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可以看出,汉字笔画书写的运笔规律,一般是,横、竖、撇的起笔较重,点、撩的起笔较轻;转折处要略顿笔,稍重、稍慢;提和钩,开始要略顿笔、稍重,尔后逐渐转为轻快,收笔出尖;撇、撩雌出尖。所有笔画都是一笔写成,不能重描。这些笔画在组成汉字时,有的形状会略有变化,因此,在书写时,要注意多观察,把笔画形状写准确。附录 作品欣赏
毛笔书法
主编:李博
毛笔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古往今来,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形式表示文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古代长期用毛笔写字,便产生了书法。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其书写规律与毛笔书写规律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这里重点介绍毛笔书法。学书者首先应摆好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这不仅关系到今后能否练好字,而且关系到书写者的身体健康。
一、书写姿势
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
(一)坐书姿势
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1.臂开
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
2.身直
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3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
3.头正
头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30 — 40厘米。左手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臵,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
4.足安
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可交叉(俗称为二郎腿)。
(二)立书姿势 立书姿势是为了悬腕运转灵活,同时由于居高临下,视角开阔,便于统观全局,掌握章法布白。立书姿势的具体要求为:两脚稍微分开,一脚略向前,保持好身体的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躬,距离不宜过远,左手按纸,右手悬腕悬肘书写。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应太低,以免弯腰过度,容易疲劳。
二、执笔方法
古人十分重视执笔方法,认为“凡学书字,先学执笔”。古人的执笔方法很多,如捻管法、握管法、拔镫法、三指法、五指法等。对执笔的松紧也意见不一。王羲之主张执笔要紧,执笔紧方能贯力于笔端。苏东坡主张虚而宽,即执笔要松,这样便于转动笔杆。其实“紧”与“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执笔是为了很好的运笔,所以“紧”是指要能很好地驾驭笔锋,不让其飘滑无力,“松”是指手中的笔运转灵活,笔锋能随心所欲地变化,字才有韵味。科学的执笔方法可以概括为:笔杆垂直、指实掌虚、自然放松。
(一)笔杆垂直
笔正,指笔杆应与纸面基本保持垂直,为的是保证中锋行笔,具体说是笔杆垂直,便于调节八面锋的笔锋指向。值得指出的是,在运笔过程中,随着手腕的摆动,笔杆会倒向笔锋所指的方向,如写横画时笔杆向左倾斜,写竖画时笔杆向前倾斜.这是完全合理的,但不能让笔杆倒向运笔方向而造成“拖笔”,更不可倒向笔画的两边而形成偏锋。
(二)指实掌虚
指实,用指尖捏笔,不能用指关节处勾笔。因指尖部分感觉灵敏,易于控制笔锋的细微变化。手指捏笔要松紧适度。一般地说,所写的字越小,笔就越要捏紧一点,大字则可松一些。坐书姿势捏笔要紧一些,立书姿势则可松一点。
掌虚,是指执笔时掌心要虚空。无名指、小指不得握于掌内。古人说,“虚可容卵“。即是说掌心要有一个鸡蛋大小的空间,目的是便于手指及关节的灵活运动。
(三)自然放松 执笔自然放松,指、腕、肘、肩四关节必能灵活运转,写起字来轻松自如。如果说执笔主要靠手指的话,那么运笔则主要靠手腕。宋代姜菱说,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运腕的方式,又分枕肘枕腕、枕肘悬腕、悬肘悬腕。枕肘枕腕,是说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下有所依托(一般书家是将左手枕在右腕下面),这种方式用于写小楷。枕肘悬腕,则是指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呈悬空状,写中、大楷或小行书用这种方式。悬肘悬腕是指肘部和手腕全部悬空,常用于写行、草或很大的楷书。
最后还有一个执笔部位的问题。一支毛笔,手指捏在什么部位才是合理的呢?这没有绝对的答案。一般的原则是:写小字及楷书时,执笔部位可偏下:写大字或行、草书时,执笔部位可偏上一些,这样笔锋运转幅度大,笔法流转灵活。
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种执笔法:五指法。据说系唐代书法家陆希声所创,他以五个字分别说明五个手指在执笔时所起的作用。五个字为;擫、押、钩、格、抵。
(擫)用来说明大拇指的作用。以大拇指指肚紧贴在笔杆左侧。(押)用来说明食指的作用。以食指指肚紧贴在笔杆右侧,与拇指相对夹住笔杆。
(钩)用来说明中指的作用。中指靠在食指下方,第一关节弯曲为钩,钩住笔管外部。
(格)用来说明无名指的作用。无名指紧贴笔杆,把中指钩向内的笔杆挡住,防止笔杆歪斜。
(抵)说明小指的作用。抵是垫托的意思,指小指垫托在无名指的下面,以增加无名指“格”的力量。
笔法理论
“笔法”一词的完整含义是指执笔法和用笔法。因前文已介绍过执笔方法,本节主要介绍用笔法,由于毛笔这一书写工具的性能和特点,决定了笔法在毛笔书法中的重要地位。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毛笔的构造,赋予其在笔画线条的书写时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力。随着书写者运笔的力度、速度、节奏、方法等的变化,汉字的笔画乃至整字也会显现出千姿百态。
一、笔位
毛笔的笔头,主要由笔锋和副毫组成.所谓笔锋,是指笔头中心一簇长而尖的部分,所谓副毫,是指包裹在笔锋四周的一些较短的毛。在运笔过程中,笔锋与副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笔锋是笔毫中最富有弹性的地方,它决定着笔画的走向和力度,所以有“笔锋主筋骨”之说。但是光有筋骨而无血肉的毛笔字是不美的,所以历代书家在书写时都不是单用笔锋的(而且笔锋与副毫也无法截然分开),而须兼用副毫。副毫控制着笔画的粗细。副毫与纸的接触越多,笔画越显丰满。书家在运笔过程中,总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来协调运用笔锋和 副毫的。看重筋骨,以瘦劲为美的人,就少用副毫;而既重筋骨又重血肉,以丰腴为美的人,就必然多用副毫。
毛笔的笔头,按其部位大体又可分为三部分(见图2 —1):笔尖(锋颖处)、笔肚(中间部位)、笔根(与笔杆相接处)。再把笔尖至笔肚的那一部分分成三等分,靠笔尖的三分之一这一段就称一分笔,从笔肚到笔尖这一段称三分笔,中间部位到笔尖这一段称二分笔(见图2—1)。
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要想写好字,首先就要写好笔画。就象盖房子要讲究材料的质量一样,偷工减料盖起来的房子必然是“豆腐渣”工程,写字的道理也是如此,那种不认真练习笔画就直接写字的学法是不符合毛笔楷书学习规律的。王羲之说:“„„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充分说明了笔画质量与字的整体美的关系。
汉字的基本笔画共有四十余个,可分为点(斜点、竖点、左点、撇点、提点)、线(长横、短横、左尖横、悬针竖、垂露竖、短竖、长斜撇、短斜撇、短平撇、竖弯撇、竖撇、斜捺、平捺、反捺、提)、折(横折、竖折、撇折)、钩(横钩、竖提、竖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及复合笔画(共10个,名字略)五大类,每一类笔画的写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掌握起来并不难,以下就是我在学习和教学毛笔楷书过程中总结的规律。
一、起笔规律:点、带、转 适用于一拓直下起笔法,之所以教这种写法是方便学生以后学习行书(见图3 —1)。
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笔杆垂直,以斜势(45°)(缺省为这个角度,具体到不同风格楷体可作相应调整)下笔由轻到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
带: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横向右、竖向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这样做既写出了起笔的轮廓,又便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换向,保证下一步的中锋运笔。注意:带时毛笔不要提起,把点的头和尾盖住(以看不见点的头尾为准),写出三条直边两个方角。
转:是为了调整笔锋指向以达到中锋运笔要求。平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锋不须提起,接着就是靠大拇指和食指逆时针转动笔杆(横、提为逆时针转动,竖、撇为顺时针转动,捺因为下笔方向同点一致,故不须转动),带动笔锋作逆时针调锋,使原来的笔锋指向由向左前变成向左,这时向右运笔才是横的中锋行笔。注意:转笔时毛笔不要提起,直接用拇指和食指转动笔杆带动笔锋在纸上转动,像跷跷板一样,让接触纸面的笔尖和笔跟部同时向笔画中心移动,直到笔锋状态符合中锋要求为止。
以上只是以横为例说明起笔点、带、转的规律,其它笔画起笔可类推。至于横、竖、撇、提、捺五个最基本笔画的起笔点、带、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看表和(图3 —2)。
二、行笔规律:中锋铺毫
起笔三步完成后,紧接着中锋铺毫行笔,在行笔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笔锋指向与运笔方向正好相反,同时要求笔锋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央,随着手腕的运动,笔杆可以倒向笔锋所指方向(不能往运笔方向也不能往笔画两边倒,否则会造成拖锋或偏锋),笔杆倾倒幅度越大,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越大,笔毫克服阻力前进,写出的笔画自然就有力度美(见图3 —3)。
请看笔画起、行笔示范
三、收笔规律
行笔结束后,接下来就要收笔,收笔有两种方法:
(一)藏锋收笔:弹、挑、折、转中锋行笔到末尾,收笔第一步是笔锋反弹提起(越是弹性小的笔或按笔幅度大的情况,越要反弹提起),因为象横、垂露竖或短竖以及反捺的收笔需要较轻的笔触才能圆满完成收笔。所以反弹提起是圆满收笔的关键一步。这里我用一个“弹”字概括反弹提起这一步。
第二步“挑”概括的是笔锋上挑(对横而言)或笔锋左挑(对竖而言),这一步的目的是同第三步“折”配合形成棱角,以强调笔画的造型效果。注意:挑时要用一分笔轻挑,不可用很重的笔触。
第三步“折”概括的是笔锋在“挑”之后折笔(方向与起笔点的方向保持平行)向右下形成方角,与下一步圆转形成的圆弧收笔构成方圆对比。注意:这一步依然要用一分笔轻折。
第四步“转”概括的是圆转回收,完成“折”后,手腕带动毛笔,使笔锋轻松一转,从下方轻轻收回,整个笔画到此圆满结束。
垂露竖、短竖、反捺都可以此法收笔(见图3 —4)。
(二)露锋收笔:弹、倾、踢
露锋收笔是要写出笔锋。与藏锋收笔相同的是第一步也需要反弹提起(此步也称“弹”),不过这种反弹提起是反复且连续进行,运笔一次比一次轻,直到写出笔锋为止。伴随着反复多次反弹提起,为使笔毫能渐渐收拢,笔杆必须向笔锋所指方向倾斜,(此步谓“倾”),最后一步笔尖快速从纸面踢出,形成笔锋(此步谓“踢”)。基本笔画中如悬针竖、撇、捺、提及钩的收笔全用此法。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收出漂亮的笔锋,起笔时转笔就要到位,只有转笔到位,才能在收锋时将笔锋写到笔画的中心线上,从而产生美的外观(见图3 —5)。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
一、长横 除了按起、行、收笔的一般规律书写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拱形造型。左半段略向上 倾斜,与水平线的夹角在5 °左右,右半段在行笔刚过左半段及时压平,收笔时自然有拱形造型。
2、中段略细。行笔时笔锋略提,笔画自然变细,但不可太细,否则成为“蜂腰”横病笔。
3、收笔上方下圆。收笔的“挑”和“折”形成方角,使横神采顿生;最后“转”一定要圆,与方角形成对比,即和谐又有变化。
二、左尖横
1、起笔写点要水平左要尖。笔锋调好后沿水平方向由轻到重顺锋而下(手指执笔的轻重感要敏锐),略拉长形成左尖右圆的杏仁点。
2、收笔仰势上抬。反弹转换笔锋提起后,提锋由下边沿向前向上延伸,再左上折与起笔下边保持平行,最后从上边收锋。
3、笔画左低右高。与长横略斜带笔相同,带笔后保持斜向直接行笔(由于平点起笔笔锋指向已达到横的中锋运笔要求,故省略转笔调锋这一步而直接行笔),收笔后必然左低右高。
三、悬针竖
1、收锋要在正中。收笔完成时,笔锋要在笔画的中轴线上,这就要求起笔转笔时要到位,保证笔锋的方向指向正前方且在笔画正中央。
2、笔画要饱满。铺毫行笔要写到整个笔画的四分之三或五分之四方可提笔收锋。
3、收锋动作小。反弹转换动作幅度要小,写出的笔画才能精致利索。
四、短平撇
1、角度要平。取决于带笔方向,所以点之后要向左平缓带笔,而不是斜下带笔。
2、转笔变大。随之而来的是转笔幅度加大,笔锋由向左前转为向右,写成的撇自然是较平的(不需要绝对水平)。
五、竖弯撇
1、转弯幅度大。由起笔的垂直向下到收笔的水平向左,靠腕的灵活转动控制笔锋转弯。
2、锋向要跟踪。由于转弯幅度大,所以转弯时笔锋指向也要用手指顺时针捻动笔杆跟踪调节。否则写撇拐弯时笔画变粗而不协调。
3、手腕转动和手指捻动要同步进行。
六、斜捺
1、捺脚拐弯处下方上圆。此处用长横起笔的带、转法,即换向时保持原来的按笔力度水平向右带笔,形成下方上圆的效果。
2、捺脚即饱满又锋正。刚才讲的换向带笔也是达到饱满的关键一步,接着逆时针转笔调锋继而中锋收笔,写出的笔画自然神完气足,给人以美感。
七、平捺
1、起笔用横的点带法。注意不要粗、长、斜,应略细、短、平。
2、第二段下坡要长要缓勿陡。
3、捺脚稍长上边沿要平。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2
八、竖钩
1、钩要平。出钩上边沿勿要左上斜,应稍平。
2、不要挑。反弹提起后笔锋不要右下挑,以免出现难看的脚后跟。
九、卧钩
1、出钩前要上抬。否则雷同于斜钩,且容易将钩写得大而空,使点的位臵不好安排。
2、钩要长。钩写长并同起笔保持平行,这样钩很紧凑,也显得小巧。
3、钩之拐角要突出。钩之拐角不突出则无神采,其它弧钩拐角也要突出。
十、竖左弯钩 宁驼背勿弯腰。起笔右下行急转左下行,转弯处方圆并用,犹如驼背,但不弯腰,无伤大雅。如写成半圆形,犹如弯腰,则有疲软无力之感。
十一、横折钩
1、横细折粗。横要提笔写,折要按笔写,不可横粗折细或横折粗细相等。
2、钩要弧钩。出钩前先画弧,即用竖左弯钩的写法。不要写成折钩或带后跟的钩。
3、要有变化。横折钩可根据不同的字写成长短不同的 变化。如“同”、“四”、“句”三字对钩的横折长短要求就不同,要灵活处理,切勿千篇一律。
十二、横折折撇 由横折和撇折加撇组成。横折折钩折法与此相同。
十三、竖折折钩 由竖折和横折钩组成,注意横还要细,而且横折之折可写圆折。
十四、左点 起笔用垂点法。即垂直下笔由轻到重写点,之后向下(略向左偏)带笔,收笔与垂露竖相同。如从背面横着看,它变成了左尖横,说明它与左尖横的书写规律是相通的。
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
1、两点水:用作左偏旁。上为斜点,下为提点。这个部首一般用在字之左,故右边沿要垂直对齐。以避免提点过长占用右偏旁的空间。
2、三点水:用作左偏旁。在两点水之间再加一个斜点,这个点应靠近第一点并呈斜对齐,便于提点收笔延伸到它留下的空白区,以保证右边沿垂直对齐,道理同上。
3、相向点:用作字头。左为斜点,右为撇点。为保证下边沿整齐,故撇点起笔要高于斜点。
4、顺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斜点,分布原理与三点水相同,是为保证下边沿整齐。
5、相背点:用作字底。左为撇点,右为斜点,起笔平齐,是为保证上边沿整齐。
6、隔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竖点,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7、四点底:用作字底。按对称辐射分布原理写,左边两点为左点,右边两点为斜点,中间两点要稍小而垂,两边两点应稍长而斜,上边沿要整齐。
8、向心四点:用在字的两边。左为两点水,右为撇点和斜点。右下部斜点稍大。
笔画接笔规律
(一)、相接法
1、实接法:一笔画起笔或收笔被另一笔画所掩盖。这一方法像木匠接榫头一样,要把两根木头接得严丝合缝,牢固无比,做成的家具才结实耐用。
2、虚接法:一笔画起笔或收笔的笔锋与另一笔画相搭。写出来的效果有空灵之感。
3、相交法:两笔画相互穿插交叉。这一方法较为简单。不需专门练习。
(二)、相离法
两笔画相互分离,但笔断意连。这一方法需要在书写时做到意在笔先,一气呵成,切忌边写边想,犹豫迟疑。
粗细平衡规律
(一)密细疏粗。笔画多的字为了能写在格子正中且不拥挤,就要将笔画写细些;相反,笔画少的字虽然很容易写在格子正中,但如果也写细就会有寒俭之感,所以要写粗。
(二)长细短粗。初学者写字遇到长短笔画时总是忽略这一规律。不是长短一样粗细,就是短细长粗,这样写不符合视觉平衡原理,长笔画相对于短笔画来说,其视觉张力大,即它比短笔画显眼,只有将其写得比短笔画细,才能让短笔画也较显眼,从而取得视觉平衡。
(三)横细竖粗。这可用建筑学中的道理来解释,横相当于房梁,竖相当于顶梁柱。如果顶梁柱细了,而房梁很粗,会给人以不安稳的感觉,只有将顶梁柱加粗,房梁变细,才有安稳的感觉。
(四)左细右粗。这是对字的左右两边都是竖而言的,因为这样写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习惯。
楷书入门 主笔优先规律1——长横
很多初学者为什么在写楷书时,把字写得四平八稳,老气横秋?因为不懂得这一重要规律,所以写楷时犹如布算。要想把楷书写得有生气,耐人寻味,掌握这个规律是主要途径。
主笔即字中的主题笔画,一个字只有一个主题笔画,其他笔画皆为从属笔画。从属笔画应让位于主笔,不可喧宾夺主、抢占空间,只能烘云托月,以突出主笔。相对从属笔画而言,主笔占的空间要大一些。所以写主笔时应张扬放开,写从笔时应抑制收缩。这就是主笔优先规律。基本笔画中作主笔的有长横、悬针竖、斜捺、横钩、竖钩、斜钩、横折钩、横折斜钩、竖弯钩、竖折折钩等。
以长横为主笔的组合
楷书入门 主笔优先规律2——悬针竖
悬针竖作主笔有以下规律:
1、悬针竖相当于大厦的顶梁柱,与长横(相当于大厦的横梁)搭配时要写得比横粗,这样才觉得大厦很稳固。
2、有悬针竖的字,悬针竖都是最后写。所以“车、军”等字最后两笔先写竖后写横是不符合楷书笔顺规律的。
楷书入门 笔优先规律3—斜捺1 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斜捺与撇的相接组合:以“大”为典型字的系列
1、撇要用竖弯撇,不可写成长斜撇或竖撇(这些笔画的不同见下图),否则难以表现捺主撇从的关系;
2、捺上横不能写成很平的长横,一般是写成短横,如欧体字;在颜柳中可写成长横,但要斜——左低右高,不能写平;而且要写在方格的偏左位臵而非正中;
3、撇捺是实接关系,不是虚接关系。实际在写时是交叉关系,即捺起笔在撇之左,横之中,由于横掩盖了捺的起笔,所以看起来像实接关系。
楷书入门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2
撇捺对称组合。以“木”为字根的组合系列
1、撇捺对称并非长度相等(实际是撇短捺长,目的为突出主笔捺),而是指收笔高度相等。
2、为突出主笔捺,字中间的竖钩不应居中,而应偏左(要写在米字格竖中线的左边,不要写在竖中线上)。
3、捺上横一般都写短横,而且与竖钩黄金分割(上短下长)相交,不要因为上面的笔画多移到中间或偏下的位臵,否则无法突出斜捺。
4、撇、钩、捺收笔应呈抛物线状分布,不能写在同一水平线上。
楷书入门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3 斜捺与提钩的组合。以“长”为字根的组合系列规律与前几节大同小异。小异:
1、提钩比较长,使下部实而不空,长钩可以顶住斜捺不至于下塌。有翘起二郎腿的感觉才有美感。
2、提钩之上无撇相接时,捺起与横相接,有撇时捺与撇接。
3、捺上有撇点时应先点后捺。
以斜钩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以“戈”为字根的组合系列规律与斜捺大同小异,为突出主笔“斜钩”:
1、钩上横应左低右高,而且位臵偏左,不能写成很平很长的长横;
2、撇的位臵应尽量靠上,将斜钩拦腰截成两半或接近两半;
3、先写撇后写点;
4、十戈栽偏旁的字,如左下部首有捺画一律以点代之。如“栽”等字。
附录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