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15”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信息技术课教学
“315”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信息技术课教学
荆州区雨台中学
吴爱华
初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技能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如何在我校“315”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下进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呢?笔者将一节课分成三个阶段即理论部分、上机部分和课堂达标部分,分别对应“315”教学模式中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达标拓展,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
(一)理论部分(10分钟)
1、理论部分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部分。
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适合完成基础知识、小结讨论等内容的教学,所以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
2、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我校大多数学生都是农村孩子,小学阶段基本上没有安排信息技术课。来到初中后,信息技术课的开设给了他们接触计算机、互联网的机会,同时信息技术课对于他们来说既是陌生的,又是向往的。因此,如何上好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对于他们今后学习信息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这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学习的欲望。
3、牢记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
对于新授课,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已见”的机会。最后教师再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但应注意小结要坚持鼓励的原则,并且注意对学生已经弄清楚的问题不要再重复。
4、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但不忙乱,自身的教学效率与计算机的高效性和谐一致,使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新变化。
(二)上机部分(30分钟)
1、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配有多媒体教学网或大屏幕投影机的现代化机房,能使教师更加轻松、灵活地掌握课堂的进程、秩序,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比如在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3、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WPS for Windows 或Word设计贺卡、办报,用Music作曲、用Excel分析班级成绩,用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4、“网上冲浪”注意安全。
在Internet上进行冲浪,会使学生在学习、感受高新技术的同时“遍知天下事”,是件大好事。但由于网上存在大量“儿童不易”的网页,因此在教授这些内容时,应事先做好准备,如安装相关过滤软件,让学生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下尽情的“冲浪”。
(三)课堂达标部分(5分钟)
这一部分主要是要求学生当堂完成所学内容,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信息技术课中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当学生完成任务的时候,他们也就将本课内容完全“消化”了。最后老师只需要检查一下完成任务的情况,并根据完成情况评出若干名优秀学生予以口头表扬。
我校的“315”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运用到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之中,对促进我校信息技术课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一模式中,学生学得愉快、轻松,知识掌握的透彻。
第二篇:在新课标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初探(范文)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信息技术课怎样开展? 如何才能使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本文从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要转变两方面入手,谈了一些在教学中积极应用体验成功的这一策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地研究、探索;大胆地展示、交流,在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发展自我。[关键词]:教育观念 教学模式 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该课程要有利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鉴别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对中技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主要任务的学习,个人认为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如何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是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关键,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这要求我们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地研究、探索,大胆地展示、交流,在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一、以任务促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享受成功的愉悦 “任务驱动法” 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 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而具体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 的驱动下展开教与学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搜索有关信息、并有选择地利用这些信息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Windows XP 基本操作中,对如何建文件夹,在哪里建,如何给文件起名,如何改名,教师要层层构建任务,在学生完成这些任务后,又提出新的问题:新建的文件夹是空的,就如粮仓是空的一样,如何往文件夹中放文件。这样就引出复制、粘贴这些操作。学生接受这些任务后,再要求学生看看能不能用其它的办法往“粮仓”里放“粮食”。学生围绕着任务去学习,去探索,教师在学生创作实践中只是给以引导和帮助。
二、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
“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各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而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英国文豪肖伯纳的比喻很形象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几个人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识、思想,就会促进每个人多学一点儿东西。通过合作、交流,每个人很可能得到两个,甚至几个“金苹果”。这实际上包含有协作学习的意思。协作学习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基于这种考虑,在信息技术课中要将学生分成协作小组,由他们自由结合,并适时加以引导,让每个同学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没有我不行。让同学们多看其他同学的优势,只有把全组同学的优势集中起来,才能使全组同学取得成功。
在PowerPoint教学中,有1个小组的同学以有关“美丽的家乡”为主题创作。他们确定主题后,就进行了分工。由知识比较丰富且熟练掌握各种信息收集方法的同学负责收集资料,由美术细胞浓厚的同学进行板式设计,最后由信息技术技能较高,操作速度快的同学负责操作。由于大家各负其责、分工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了效率。在他们取得成功的过程中,每位同学都会有自信、欣赏、愉快、陶醉的情感体验,因为他们成功了。
三、才华横溢,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展示自已的成功
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所谓工具,就是用来处理其它事务的手段或器材。既然是工具,我们就要用,要常用,用它处理信息,用它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因此我在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发挥、自由创造的空间。
作品创作成功了,那是他们的学习成果,要让他们尽情的展示。在教学评价阶段,教师要鼓励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在展示作品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创作思路,让大家了解作品的产生过程。由于学生们的积极评价给创作者带来愉快的感受,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教育教学模式方法都还不尽完善。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不断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和效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应用中推动学生高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才能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信息素养。
第三篇:信息技术课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信息技术课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伴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人类已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浪潮向人们宣言,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社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课堂教学是学好每门课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信息技术课以前称为微机课或电脑课,大多为校本课程,课堂教学随意性较大。既然现在被正式纳入必修课,则必须按课堂教学的要求和程序,使之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和艺术化,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总结、提炼出好模式。
信息技术课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型。教师应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70%”的要求,根据对学生学习技能规律的研究,在教学设备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力争将每堂信息技术课都上成理论实践结合的课型。将学生带入微机教室中上课,达到每人一机,边学理论边实践操作,技法传授和技法训练相结合,手脑并用,教练合一。这种理论实践当堂结合,并当堂转化为技能,教学效果较好。理论实践结合型课型,可以说是目前较科学,应用频率较高的课型。
理论实践结合型的课,如何具体操作,下面就这一课堂教学模式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激趣导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时,教师应当用最有效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课的艺术性具体表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要注意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愿意学、乐学,主动地去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的形式、内容和语言,甚至导课时的情感动作。
1、准备资源:光盘,网站和课件等资源,供学生使用。
2、创设情境: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在情境的作用下,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适应新知识,技能的学习。
3、常用的方法有:(1)直接导入法(2)设疑导入法(3)多媒体导入法(4)作品导入法(5)演示导入法
二、展示教学(学习)目标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驱动其为完成目标而努力。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后,展示当堂教学目标,利用兴趣和目标双重驱动令学生去奋发学习。
教学目标应当根据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不能定得太高,使学生失去完成任务的信心,也不能定得太低,使学生“不劳而获”;不能太多而失去重点,也不能太少而无所事事;应当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果子,以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为主,把目标确定在学生稍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应以技能学习为主,同时要注意情感教学目标的设立,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述目标时用词要准确规范,语言要简洁、通俗,使学生易记、易领会、易操作。
教学目标的展示方式,由教学条件和教学目标的多少等情况灵活选择。最好用投影仪展示在大屏幕上;或预先写在小黑板上,适时挂出,由教师向学生宣读;可以边讲解边书写在教室黑板上;由教师直接用语言向学生说明等等。
三、讲解示范
俗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傅领进门”是前提条件,在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的主导作用,最主要应表现在教师对所教信息技能的讲解示范上。所谓讲解,就是对理论知识进行教授,使学生明理;所谓示范,就是由教师当堂操作演示要坟学生学会的技能。讲解示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催化剂,能使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
讲解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会信息技能的具体过程,一般可以边讲边操作,使用的语言既要生动形象又要浅显易懂,示范动作要慢,让学生看得清,也可以先讲解再示范。讲解操作的内容可一步完成,也可以分步完成。
讲解示范,要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点、难点内容要细讲细演,最好做成课件,或者分步演示,或者重复演示,使之由难变易。
教师引导是为了不导,教师平时要多了解学生的情况。在教学中可请些操作技能较好的学生充当小教师的角色,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讲课的学生具有鼓舞作用,对听的学生亦有激励作用。
四、实践操作
信息技术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掌握处理信息的技能,而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反复操练。实践操作这一环节,就是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将所学技能进行实践练习。
学生看完教师的讲解示范后,就会产生试一试的欲望,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开始操作。
首先,教师要提出实践操作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其次,要精心组织好操作练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边操练边讨论,进行协作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为了便于学生协作学习,可根据学生操作技能搭配分组,小组内学生之间就近落座,以便于切磋协商、互相帮助,互相带动,共同提高。每组选出小组长负责具体协调,组织帮助“对子”,促使本小组无掉队学生,全部达标。再次,教师要在课堂上巡回进行技能练习指导。可以分别指导各个小组的实践活动,倾听学生询问,解答他们的疑难,或者发现典型,使其带动全组;也可以指导单个学生,特别是不断地关注后进者。学生课上的实践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延伸到课前、课后和家庭中,使学生的上机时间大大超过课时量的70%,让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技能,提高技能并进行创新学习。
五、课堂检测评价
学生的操作情况如何,是否熟练掌握了技能,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是教学中要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评价。学习过程中的检测评价,比形成性评价更为重要。
检测评价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由教师提问学习情况,小组讨论、归纳后由组长汇报;可以由组内互相检测评价,然后推选代表上台示范操作;可以由教师抽调好、中、差三类学生上台示范操作,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也可以广播学生制作好的作品,让学生观看好进行自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有成就感。教师也可对学生作品进行进行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检测评价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及时表扬、多鼓励,对演示错误的,也应循循善诱、肯定成绩,指导学习方法。
检测评价的目的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摸清达标率,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反馈。所采取的补救措施:从理论上再讲解,重点再示范;展开讨论,同学帮教;进行自我纠正;进行全员强化训练等。总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掌握技能,全员达标。
总之,信息技术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应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灵活机动地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自主式、协作式和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法,也应因“课”制宜地调整安排各教学环节,以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
第四篇:信息技术课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初探
信息技术课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初探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及各方面的协调能力。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浓缩精品,在信息技术课中灵活运用三段六步教学法,可以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质的提高。本文主要针对信息技术课三段六步的教学模式的构建,谈谈自己的体会。
1、激发兴趣,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自学尝试。
确立“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学中长”的思想,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低年级画图教学时,介绍完“圆/椭圆”工具后,让学生以此工具为主创作一幅画。尽管生活中的这方面的素材很多,但不限定画什么,没有提示,多数学生无法继续思考,只是在画面上不断地叠加圆或是椭圆(实心或空心),形式上或许带有偶然的美感,并没有确切的意义。而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来激发学生,如让学生先看五环旗、靶心图案。这些有次序的叠加圆给学生以极大的启发,学生马上就能意识到,圆原来和我们的生活这么紧密,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你还能像到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圆?你能在画图中画出来么?”马上就有学生能画出光盘、水晕的图案。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把美术课学习画小动物情境结合起来,于是,在学生的屏幕上也相继诞生了形态各异的小青蛙、小豆豆、大黄蜂······。适时的启发,利于开阔眼界,引发联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然后布置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就能在兴趣的支持下达到更好的效果。
2、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讨论操作方法。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间的水平差异,导致有的学生已经完成任务了,有的没有完成或完成得不好。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时教师要组织好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一起讨论刚才学生在自学与尝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商讨解决的对策,分享优秀同学的经验。
比如在板报制作教学中,各组同学有的同学版面设计得整洁大方,有的同学边框很漂亮,有的同学善于使用填充色,让每个同学在总结中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并且在听其他同学讲解自己探索成果时找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间积极互动起来,给足了学生足够的空间,创造了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样既注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合作性,又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
3.学生再次尝试。
通过小组间的讨论,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已基本了解了相关部分的知识。但是他们还没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真正体验只是,所以还需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再次尝试,来实践讨论的结果。此时教师巡回指导,纠错答疑。可以让个别已早学会的学生来协助教师,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4.教师讲解设疑并演示。
学生的讨论结果一般是不全面、不系统的,大多数讨论结果是建立在偶然与巧合下产生的。所以教师这时可通过设疑,根据学生特点,提出一些学生们未能考虑到的条件。
比如:在学生刚接触鼠标双击程序操作时,学生在讨论中可能会总结出双击速度要快,但是很多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可能总是掌握不了,这时教师就可以讲解另外一种方法,对着图标右键,选择打开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在已有知识与现有情况产生知识间的矛盾,这样再次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讲解示范中,学生就不会因为以为自己已经懂了而不认真听讲。
5.巩固练习。
通过学生小组的讨论和教师的讲解、设疑、演示、个别辅导,学生已较全面地掌握本课的知识,这时教师可布置适当任务让学生进行多项练习操作,来熟练操作步骤与方法。
6.教师总结评价。延伸学习经验。
在学生实习操作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及时对成果进行总结和反馈,有利于及时纠正错误,形成正确的技能技巧,又能通过良好的实践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师还要全面综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并让评价成为对学生的激励,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更多精力放在知识的延伸上,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举一反三,使有些学生能脱颖而出,发展和培养特长生。如:文件的保存方法有几种?
总之,通过“三段六步”教学,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合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并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信息技术课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初探
山城区实验小学
梁冰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设计
浅谈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设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奎东农场中学 陈刚
[摘要]:教学设计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规划,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目前仍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方式。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注意分析具体的教学问题和需求,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使用多种手段教学,努力使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关键词]:教学改革;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心理环境。课堂教学就是发生在这种环境之中以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为核心的师生交往、互动的活动。如何协调和控制构成课堂环境的基本要素,保持其动态平衡,构建合理的课堂生态,营造宽松而不失紧张、和谐而不失内心激动、融洽而不失师生各自角色的人际心理环境,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虽然存在一些弊端,但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经形成完整、有效的管理体制。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课堂教学仍会是学校中的主要教学形式。但是各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策略,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根据课程特点的不同,可以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比如信息技术课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提出,课堂教学就变得不同了。
我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
一、在课堂上,恰当的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这种方式强调让学生在教师刻意创设的问题的情景下,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团结协作的氛围里进行学习活动。从而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这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有很多课本身就是操作多于理论,比如说:操作系统基础、网络基础知识、文字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电子表格、数据库基础、网页设计等课。我们在这些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恰当的把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任务,每节课完成几个小任务,每周完成某个综合性任务。例如,我为学生学习Photoshop使用滤镜时选定如下任务,即制作一个色彩鲜艳且具有立体效果的字。学生看完示例后就会想怎么才能做出该效果,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滤镜使用的兴趣和动力。然后再讲述滤镜使用的优点与制作方法,并让学生实践完成该任务。完成任务后的学生很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促使学生去接受新的任务。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可视化、可听化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在课堂讲课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优秀学生与学困生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在讲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如果单单用语言来分析,既浪费口舌效果又不好。我用多媒体技术把该知识做成flash动画,演示起来计算机中的软硬件的组成及关系生动清晰,学生易于理解,既省时又省力,教学效果好。
三、合作学习与分层教学方法,让优秀学生与后进学生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理把握合作学习对于完成教学任务非常重要。通过合作学习,能将优秀学生的思想、智慧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从而提高大多数学困生所学知识的质量。协作学习得益的也不仅仅是学困生,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可以在帮助别人进步的同时吸取别人错误的教训来警示自身,并且还能够发觉自身的不足加以改进。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分层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让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并且适当的在教学与指导过程中,运用赏识教育,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一定的认可,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更有利于学困生的思想发生转变。
四、重复知识、培养能力
重复知识的训练,目的是通过练习,以反复运用为手段,将新知识的应用转变为自动化操作,形成习惯。由于当前的中考不考信息技术或者就算考所占分值也不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时没有动力,经常是“学了就忘了,忘了就忘了”,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很不牢靠,以至于到中学毕业的时候才发觉自己原来什么都不会。与其到那个时候后悔,不如珍惜现在。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牢牢的掌握所学知识。那么重复知识的训练将是一个好的途径。但是在重复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能力的培养。例如,公式的使用是电子表格中经常用到的元素。那么,在讲这些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反复的让学生重温公式的使用,重复公式操作的练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公式在电子表格运用方面的知识得到巩固与加深,提高能力。
五、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让学生在住处技术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是激发学生住处技术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教师的正确评价,适当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我在教学中采取多表扬鼓励,少批评,不打击的方式,当学生取得成功和有微小的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当然表扬应适当,要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这有助于增强学习动机的强度和稳定性。
总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的侧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协调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学改革,对于昨天的教师、今天的教师、明天的教师都不失为一种挑战。在不同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同。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首先应该深入的了解学生,更多的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形成学习动机。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发掘学生的精彩,这是教师用真情培育学生的艰辛过程,也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更是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参考文献] 《行走课堂》 刘晓峰 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辅助教学》 师书恩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