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区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段:
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以上内容,由全区的各所小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研究。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在全校小学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区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六、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保证
本课题的提出是在我区经历了《小学语文“三话育人”的实践研究》以及五年的课程改革等基础上,一线教师有一定的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经验。
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1、教育专家的引领。
2、教研室对各校子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地运行,调动全区研究的积极性。
3、学校积极参与,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4、用好“小学语文博客群”以及“小学语文qq群”这两个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群体智慧的交融与提升。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交叉滚动前进。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1、2015年9月,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成立,小组成员就各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梳理全校小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2、2015年10、11月,召开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第二次会议,确立研究课题,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下达研究计划。谈话调查相关教师,初步拟定研究方案。3、20015年12月,讨论和修改课题方案,明确各阶段研究工作重心。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1、2016年1月,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指南,召开课题中心组工作会,研讨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2、2016年6月,召开开题会正式实施研究,各学校根据课题中心组的研究方案申报二级子课题进行研究。
2016年6月至2016年7月,课题中心组及各子课题组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6年8月至2016年10月)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召开结题现场会。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由总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有效教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建立实验课题中心组,聘请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市级、省级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将全区参研学校分为几个片,由牵头学校负责组织每月一次的研究活动,课题中心组实行联络员负责制,联络员深入所负责的片全程参与并指导课题研究,随时了解各片的研究进展及困惑。中心组定期开展研究,调整研究策略,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各子课题组应按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并上交课题中心组。参研学校每学年填写《龙泉驿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年度报表》,报告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为强化实效,激励先进,每学年末,课题中心组根据各校开展研究的情况,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出等级,并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①充分利用网络教研资源优势
课题中心组利用得天独厚的教研网络,在《龙泉教育》网上开辟小学语文“研究专栏”,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对参研人员进行理论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1)通过e-mail向教师征集教研活动内容
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教研活动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上片区级、区级研究课、展示课,教研员做好教师专业成长的伙伴。
(2)建立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新课程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溃乏。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同伴互助更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将以“阅读有效性”公共教育博客、小学语文qq群组等载体为交流平台,将语文教师们潜心研究、精心开发的课件,编制的试题,设计的教学,撰写的心得等放在网上,使老师们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无限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我们还会推荐相关的小学语文网站和小学语文教学权威杂志,并及时向一线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信息,引领一线教师经常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新动态。教师们平时遇到的教学苦恼、问题、体会,都可以通过“发贴”的形式自由地在“龙泉教育小学语文”内发表意见。当老师们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贴到论坛时,中心组由专人负责梳理问题,引导更多的老师进行思考或是进行答复。
②加强校际间的交流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课题中心组将定期组织各子课题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教师听、评、献课活动,坚持抓好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务求质量,课后深入反思几大环节,并鼓励优秀学校、教师对薄弱学校和教师进行重点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各参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课题中心组每学年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全区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
2、《有效教学》肖成全等编著
3、《中国当代阅读教学理论与阅读教学》韩雪屏著
2、数学教学中有效避免两极分化的策略研究
第二篇: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我们如何给予我们的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的语文能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些什么?我认为应该是:“语言习得,打好扎实基础;习惯培养,形成持久学力;兴趣激发,引入读书殿堂;价值引领,铺垫人生底色。”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提倡阅读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从“重讲轻练”的传统中解脱出来,优化作业设计,提倡“习行之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在阅读教学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我选择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及评价的有效性研究”作为我的研究课题。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一个学期,下面就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研究过程、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困惑。
一、调查归因,找准切入点的处理。
首先,我在本校语文老师、各年级的部分学生中进行了一个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主观上对于自己每天应该完成的家庭作业,他们的态度是喜欢的,大部分学生是乐意去完成各自应该完成的家庭作业的。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遗憾的看到,大部分孩子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他们并没有感到快乐和幸福。老师的抱怨也挺多,应付上级各类检查、抽测等等,不得已布置一些学生不喜欢的作业。因此,我更加觉得要把此课题扎扎实实地研究下去。
然后,我学习了于永正老师主编的《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我还从网上下载与课题相关的一些教学案例和研究论文等学习,帮助尽快进入实施阶段。
二、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个性化作业
本课题是着重从作业设计如何讲究趣味性、层次性、开放性三方面进行个性化的研究。“趣味性”当然是最重要的,学生不喜欢谈何主动积极地完成作业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愉悦合理的情景中引导学生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学习和思考,多角度、全方位的感知知识,获取知识,改变文本作业的单一形式,将听、说、读、写与游戏、绘画、调查、参观、访问、制作、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融合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开放性”是指布置作业的内容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形式开放,类型多样;作业结果和答案的开放;评价作业的方法开放,实行多样化的评价。“层次性”是指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分层布置,“有坡度”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从而培养语文能力。
下面就结合具体例子谈谈我是怎么做的。
(1)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即设计绘画式作业。
(2)根据学生喜好新事物的特点,选择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也体现了作业的趣味性、开放性。例如,我们每学期都要求写小作文,男同学的兴趣多集中在“体育方面”,就让男同学写《我喜爱的体育明星》;女同学的兴趣多集中“电视上”,就让女同学写《观后感》或对剧中人物进行点评;让低段学生说说或写《我喜欢看喜洋洋和灰太狼》„„到了高年级,比如我就发现我们班学生对手机着迷时,就让他们“创作手机短信”;有时女生们又喜欢手工制作,让他们写《幸运星的叠法》《我会折千纸鹤》《手指偶真好玩》„„
(3)在课堂教学中,给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角色去模仿、体验情境。引导学生续编故事、演课本剧等形式的作业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学完《天游峰的扫路人》我让学生演一演30年后重遇扫路人的情景,并写下他们的对话,学生兴趣很高。
(4)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分层次布置作业。首先,我认为可以将作业分为三类:①必做题(必须做的基础知识题)②选做题(根据自己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做)③自设题(魏书生说自设题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能力和个性,而且有利于创新)这种“自助餐”式的弹性作业,满足了不同层面的学生的需要,真正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发展”的目标。比如,在上《大自然的文字》一课,我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交上来的作业真是花样叠出、五花八门:有简单的抄词训练的;有收集各种大自然“文字”的资料、图片、作抄录,并整理成小报的;有整理生活常识的,就是根据大自然的“文字”反映气象、季节变换获得的生活常识的;有图解课文片断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的;有为保护大自然写广告语的等等,不胜枚举。
(5)根据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设计延伸性的作业,体现作业的开放性。
这其中包括迁移性的练笔再造课文。比如教古诗《游园不值》一课时,诗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可谓春意盎然而又含义深刻,满园的春色到底是什么样呢?留给了学生无穷的遐想。于是,我布置的作业:A、画出满园春色在你脑中的样子。B、将你脑海中的满园春色倾泻于笔端。再比如:学完古诗后的抄写,设计为:“用你最喜欢的形式来书写这首诗”。学生完成作业后,发现它已不是单一的语文作业了,而是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是一幅幅美观的书法作品了。
还有就是拓展性的课外阅读作业。我在班上建立了“班级图书银行”,做到图书资源共享。除了做每天不同的活动作业外,还有每天都必须完成的固定作业——课外阅读。每周星期一到星期天,每天固定读半小时上完课外书,不一定每次都写读后感,但每周必须有2-3篇;每周星期六,做一份课外阅读简报,将一周内自己所读的最美的文章摘录下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几道练习题,星期三的课外阅读课上交流。每周我不定期地抽查读书笔记,评选出每周的“读书名星”和“读书进步之星”。“读书明星”意在促进“优生”的阅读提升,而“读书进步之星”更关注“后进生”这一群体。(选几本学生的阅读笔记)
(6)利用节假日布置实践性作业,做到作业的开放性。如“国庆节”前,学生以“祖国,我爱您”为主题,自行设计和完成作业,结果学生设计的内容很丰富。本学期的母亲节,让学生搜集母爱方面的知识点,学生搜集了诗歌、名言等等,做的作业很有个性。
(7)改革出卷方式,倡导“我的试卷我做主”,由学生自出试卷。每个单元学完后,出一份有基础题也有难题的试卷,出好的试卷就是同学之间互换、互做,你考我出的卷,我考你出的卷。试卷题型不限,设计版面不限,也可以配上你喜欢的插图,题量不要多,但要有质量,要想好,你为什么要出这一题,你出题的目的何在。试卷出好后,组织学生小组内评优、再拿到班上评优,老师给每一分试卷打分,分数加入到每周一评比的纪律分中。学生一听完,都很感兴趣,纷纷扬言回去要出好试卷。
(8)开办班级“作文月报”,选登班级优秀作文、练笔、读书笔记等等,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个性化的评价。
作业评价要有激励性、启发性、多元性、艺术性等特点,才能让作业评价走向有效。研究过程中我发现,如果老师善用有创意的评价,将会使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大幅提升。我在网上学习了别人一些有经验的做法。比如:有趣的图案评价法,这更适合低年段的学生,可以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图案来代替传统的“√”和“×”,让评价更具人文性。如“大拇指、笑脸、五星”代表优秀;“哭脸、三角、小辣椒、大问号”等代表不足。一个“√”不能向学生传递多少温情,但一个“×”却可以带给学生不少冷漠。我们要允许孩子的作业有错误,可以在错的地方打上直角三角形,待订正完了,加一笔,变成小旗子的形状;或者在错误处画圆圈,订正完后,加一笔便成了笑脸。这样有趣的评价,不仅使学生乐于订正,养成改错的好习惯,还会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信心。这种方法我更多的是用在对我班孩子的听写作业上。还有“期待式评语评价”、“ 肯定式评语评价”、省自评、互评等等。
四、结论与反思
此课题的研究表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个性化的作业设计”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使学生有主动完成作业的愿望,作业完成效率高。他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完成自己喜欢的作业特别是对于成绩落后生。现在我们班不做作业的情况比原来好多了。
2.作业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在学习中主动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每个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进步。他们的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学会创造性的学习,尤其表现在个别优等生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
3.对于改进教师的教育方法、学习理论、提高教学效率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以上就是我在研究此课题时的一些思考和做法,但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我进一步研究、探讨:
1.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师不能对所有学生都个别对待,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能拿到适合自己的作业。
2.学无止境,关于个性化作业设计方面的理论,本人还需进一步加强。
3.作文是学生一大重头作业,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是当今面临的普遍问题。虽然我尝试了每月让学生出一期“作文月报”,让一些优秀作文“上报”,鼓励学生,但是,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还是没什么大幅提升,只是个别尖子生你追我赶,劲头很足。那么就如何提升整体学生习作水平,仍存有很大困惑。
3.农村孩子有电脑的很少,这为一些需要上网操作的实践操作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的实施带来难度。
4.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大部分学生都属于留守儿童,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关心不够或无力关心。长期以来,很多学生在完成作业方面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要想在短时间内改变是不现实的。
当然课题我仍会认真研究下去,即使课题研究结束了,但这项工作也应该长期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使教学工作走向完善。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校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
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段:
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在全校小学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区域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2、调查法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区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4、文献法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六、本课题的研究基础
本课题的提出是在我校学生阅读水平低下、阅读能力不强以及课程改革等基础上确定的。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交叉滚动前进。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
1、2012年9月,小组成员就各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梳理全校小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
2、2012年10、11月,确立研究课题,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谈话调查相关教师,初步拟定研究方案。
3、2012年12月,讨论和修改课题方案,明确各阶段研究工作重心。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
1、2013年1月,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指南,研讨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
2、2013年6月,正式实施研究。2013年7月,课题组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3年8月至2013年12月)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教师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由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校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有效教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建立实验课题中心组,聘请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市级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课题组实行联络员负责制,联络员全程参与课题研究,随时了解进展及困惑。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我们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教研活动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上研究课、展示课。
新课程困扰我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溃乏。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同伴互助更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将潜心研究、精心开发课件,编制试题,设计教学,撰写心得等,使教师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组长:赵培荣
组员:马 麟马步祥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 教育部
2、《有效教学》 肖成全 等编著
3、《中国当代阅读教学理论与阅读教学》 韩雪屏著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转载请保留出处。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区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段:
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以上内容,由全区的各所小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研究。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在全区小学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区域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区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六、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保证
本课题的提出是在我区经历了《小学语文“三话育人”的实践研究》以及五年的课程改革等基础上,一线教师有一定的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经验。
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1、教育专家的引领。
2、教研室对各校子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地运行,调动全区研究的积极性。
3、学校积极参与,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4、用好“小学语文博客群”以及“小学语文qq群”这两个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群体智慧的交融与提升。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交叉滚动前进。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
1、2009年9月,区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成立,小组成员就各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梳理全区小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
2、2009年10、11月,召开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第二次会议,确立研究课题,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下达研究计划。谈话调查相关教师,初步拟定研究方案。
3、2009年12月,讨论和修改课题方案,明确各阶段研究工作重心。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
1、2010年1月,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指南,召开课题中心组工作会,研讨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
2、2010年6月,召开开题会正式实施研究,各学校根据课题中心组的研究方案申报二级子课题进行研究。
2010年6月至2010年7月,课题中心组及各子课题组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0年8月至2010年12月)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召开结题现场会。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
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由总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有效教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建立实验课题中心组,聘请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市级、省级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将全区参研学校分为几个片,由牵头学校负责组织每月一次的研究活动,课题中心组实行联络员负责制,联络员深入所负责的片全程参与并指导课题研究,随时了解各片的研究进展及困惑。中心组定期开展研究,调整研究策略,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各子课题组应按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并上交课题中心组。参研学校每学年填写《龙泉驿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报表》,报告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为强化实效,激励先进,每学年末,课题中心组根据各校开展研究的情况,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出等级,并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①充分利用网络教研资源优势
课题中心组利用得天独厚的教研网络,在《龙泉教育》网上开辟小学语文“研究专栏”,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对参研人员进行理论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1)通过e-mail向教师征集教研活动内容
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教研活动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上片区级、区级研究课、展示课,教研员做好教师专业成长的伙伴。
(2)建立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新课程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溃乏。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同伴互助更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将以“阅读有效性”公共教育博客、小学语文qq群组等载体为交流平台,将语文教师们潜心研究、精心开发的课件,编制的试题,设计的教学,撰写的心得等放在网上,使老师们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无限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我们还会推荐相关的小学语文网站和小学语文教学权威杂志,并及时向一线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信息,引领一线教师经常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新动态。教师们平时遇到的教学苦恼、问题、体会,都可以通过“发贴”的形式自由地在“龙泉教育小学语文”内发表意见。当老师们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贴到论坛时,中心组由专人负责梳理问题,引导更多的老师进行思考或是进行答复。
②加强校际间的交流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课题中心组将定期组织各子课题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教师听、评、献课活动,坚持抓好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务求质量,课后深入反思几大环节,并鼓励优秀学校、教师对薄弱学校和教师进行重点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各参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课题中心组每学年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全区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
2、《有效教学》肖成全等编著
3、《中国当代阅读教学理论与阅读教学》韩雪屏著
2、数学教学中有效避免两极分化的策略研究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保留出处。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区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段:
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以上内容,由全区的各所小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研究。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在全区小学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区域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区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六、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保证
本课题的提出是在我区经历了《小学语文“三话育人”的实践研究》以及五年的课程改革等基础上,一线教师有一定的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经验。
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1、教育专家的引领。
2、教研室对各校子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地运行,调动全区研究的积极性。
3、学校积极参与,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4、用好“小学语文博客群”以及“小学语文qq群”这两个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群体智慧的交融与提升。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交叉滚动前进。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1、2009年9月,区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成立,小组成员就各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梳理全区小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2、2009年10、11月,召开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第二次会议,确立研究课题,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下达研究计划。谈话调查相关教师,初步拟定研究方案。3、2009年12月,讨论和修改课题方案,明确各阶段研究工作重心。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1、2010年1月,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指南,召开课题中心组工作会,研讨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2、2010年6月,召开开题会正式实施研究,各学校根据课题中心组的研究方案申报二级子课题进行研究。
2010年6月至2010年7月,课题中心组及各子课题组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0年8月至2010年12月)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召开结题现场会。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由总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有效教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建立实验课题中心组,聘请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市级、省级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将全区参研学校分为几个片,由牵头学校负责组织每月一次的研究活动,课题中心组实行联络员负责制,联络员深入所负责的片全程参与并指导课题研究,随时了解各片的研究进展及困惑。中心组定期开展研究,调整研究策略,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各子课题组应按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并上交课题中心组。参研学校每学年填写《龙泉驿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报表》,报告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为强化实效,激励先进,每学年末,课题中心组根据各校开展研究的情况,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出等级,并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①充分利用网络教研资源优势
课题中心组利用得天独厚的教研网络,在《龙泉教育》网上开辟小学语文“研究专栏”,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对参研人员进行理论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1)通过e-mail向教师征集教研活动内容
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教研活动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上片区级、区级研究课、展示课,教研员做好教师专业成长的伙伴。
(2)建立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新课程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溃乏。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同伴互助更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将以“阅读有效性”公共教育博客、小学语文qq群组等载体为交流平台,将语文教师们潜心研究、精心开发的课件,编制的试题,设计的教学,撰写的心得等放在网上,使老师们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无限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我们还会推荐相关的小学语文网站和小学语文教学权威杂志,并及时向一线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信息,引领一线教师经常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新动态。教师们平时遇到的教学苦恼、问题、体会,都可以通过“发贴”的形式自由地在“龙泉教育小学语文”内发表意见。当老师们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贴到论坛时,中心组由专人负责梳理问题,引导更多的老师进行思考或是进行答复。
②加强校际间的交流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课题中心组将定期组织各子课题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教师听、评、献课活动,坚持抓好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务求质量,课后深入反思几大环节,并鼓励优秀学校、教师对薄弱学校和教师进行重点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各参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课题中心组每学年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全区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
2、《有效教学》肖成全等编著
3、《中国当代阅读教学理论与阅读教学》韩雪屏著
2、数学教学中有效避免两极分化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