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最终版)
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聚焦理解重点词句
一、课题的提出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发现在小学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教师对阅读教学的投入精力越来越大。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有专家指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没有抓住重点词句。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之聚焦理解重点词句》。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聚焦理解重点词句是指抓住文本的中心思想或围绕的话题,从而突破阅读的难点,感悟其含义。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阅读则是达到目的的重要途径。阅读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信息输入强化记忆,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和审美情趣。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小学三四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是让学生做好预习,圈出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
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内容。
三是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
五、研究目标
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在全区小学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区域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2、调查法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区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4、文献法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七、课题研究的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由总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有效教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校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
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段:
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在全校小学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区域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2、调查法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区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4、文献法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六、本课题的研究基础
本课题的提出是在我校学生阅读水平低下、阅读能力不强以及课程改革等基础上确定的。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交叉滚动前进。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
1、2012年9月,小组成员就各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梳理全校小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
2、2012年10、11月,确立研究课题,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谈话调查相关教师,初步拟定研究方案。
3、2012年12月,讨论和修改课题方案,明确各阶段研究工作重心。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
1、2013年1月,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指南,研讨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
2、2013年6月,正式实施研究。2013年7月,课题组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3年8月至2013年12月)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教师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由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校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有效教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建立实验课题中心组,聘请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市级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课题组实行联络员负责制,联络员全程参与课题研究,随时了解进展及困惑。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我们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教研活动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上研究课、展示课。
新课程困扰我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溃乏。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同伴互助更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将潜心研究、精心开发课件,编制试题,设计教学,撰写心得等,使教师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组长:赵培荣
组员:马 麟马步祥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 教育部
2、《有效教学》 肖成全 等编著
3、《中国当代阅读教学理论与阅读教学》 韩雪屏著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转载请保留出处。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区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段:
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以上内容,由全区的各所小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研究。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在全区小学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区域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区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六、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保证
本课题的提出是在我区经历了《小学语文“三话育人”的实践研究》以及五年的课程改革等基础上,一线教师有一定的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经验。
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1、教育专家的引领。
2、教研室对各校子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地运行,调动全区研究的积极性。
3、学校积极参与,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4、用好“小学语文博客群”以及“小学语文qq群”这两个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群体智慧的交融与提升。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交叉滚动前进。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
1、2009年9月,区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成立,小组成员就各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梳理全区小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
2、2009年10、11月,召开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第二次会议,确立研究课题,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下达研究计划。谈话调查相关教师,初步拟定研究方案。
3、2009年12月,讨论和修改课题方案,明确各阶段研究工作重心。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
1、2010年1月,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指南,召开课题中心组工作会,研讨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
2、2010年6月,召开开题会正式实施研究,各学校根据课题中心组的研究方案申报二级子课题进行研究。
2010年6月至2010年7月,课题中心组及各子课题组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0年8月至2010年12月)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召开结题现场会。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
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由总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有效教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建立实验课题中心组,聘请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市级、省级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将全区参研学校分为几个片,由牵头学校负责组织每月一次的研究活动,课题中心组实行联络员负责制,联络员深入所负责的片全程参与并指导课题研究,随时了解各片的研究进展及困惑。中心组定期开展研究,调整研究策略,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各子课题组应按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并上交课题中心组。参研学校每学年填写《龙泉驿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报表》,报告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为强化实效,激励先进,每学年末,课题中心组根据各校开展研究的情况,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出等级,并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①充分利用网络教研资源优势
课题中心组利用得天独厚的教研网络,在《龙泉教育》网上开辟小学语文“研究专栏”,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对参研人员进行理论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1)通过e-mail向教师征集教研活动内容
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教研活动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上片区级、区级研究课、展示课,教研员做好教师专业成长的伙伴。
(2)建立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新课程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溃乏。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同伴互助更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将以“阅读有效性”公共教育博客、小学语文qq群组等载体为交流平台,将语文教师们潜心研究、精心开发的课件,编制的试题,设计的教学,撰写的心得等放在网上,使老师们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无限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我们还会推荐相关的小学语文网站和小学语文教学权威杂志,并及时向一线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信息,引领一线教师经常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新动态。教师们平时遇到的教学苦恼、问题、体会,都可以通过“发贴”的形式自由地在“龙泉教育小学语文”内发表意见。当老师们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贴到论坛时,中心组由专人负责梳理问题,引导更多的老师进行思考或是进行答复。
②加强校际间的交流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课题中心组将定期组织各子课题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教师听、评、献课活动,坚持抓好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务求质量,课后深入反思几大环节,并鼓励优秀学校、教师对薄弱学校和教师进行重点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各参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课题中心组每学年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全区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
2、《有效教学》肖成全等编著
3、《中国当代阅读教学理论与阅读教学》韩雪屏著
2、数学教学中有效避免两极分化的策略研究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保留出处。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区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段:
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以上内容,由全区的各所小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研究。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在全区小学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区域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区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六、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保证
本课题的提出是在我区经历了《小学语文“三话育人”的实践研究》以及五年的课程改革等基础上,一线教师有一定的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经验。
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1、教育专家的引领。
2、教研室对各校子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地运行,调动全区研究的积极性。
3、学校积极参与,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4、用好“小学语文博客群”以及“小学语文qq群”这两个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群体智慧的交融与提升。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交叉滚动前进。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1、2009年9月,区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成立,小组成员就各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梳理全区小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2、2009年10、11月,召开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第二次会议,确立研究课题,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下达研究计划。谈话调查相关教师,初步拟定研究方案。3、2009年12月,讨论和修改课题方案,明确各阶段研究工作重心。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1、2010年1月,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指南,召开课题中心组工作会,研讨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2、2010年6月,召开开题会正式实施研究,各学校根据课题中心组的研究方案申报二级子课题进行研究。
2010年6月至2010年7月,课题中心组及各子课题组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0年8月至2010年12月)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召开结题现场会。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由总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有效教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建立实验课题中心组,聘请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市级、省级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将全区参研学校分为几个片,由牵头学校负责组织每月一次的研究活动,课题中心组实行联络员负责制,联络员深入所负责的片全程参与并指导课题研究,随时了解各片的研究进展及困惑。中心组定期开展研究,调整研究策略,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各子课题组应按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并上交课题中心组。参研学校每学年填写《龙泉驿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报表》,报告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为强化实效,激励先进,每学年末,课题中心组根据各校开展研究的情况,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出等级,并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①充分利用网络教研资源优势
课题中心组利用得天独厚的教研网络,在《龙泉教育》网上开辟小学语文“研究专栏”,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对参研人员进行理论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1)通过e-mail向教师征集教研活动内容
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教研活动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上片区级、区级研究课、展示课,教研员做好教师专业成长的伙伴。
(2)建立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新课程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溃乏。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同伴互助更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将以“阅读有效性”公共教育博客、小学语文qq群组等载体为交流平台,将语文教师们潜心研究、精心开发的课件,编制的试题,设计的教学,撰写的心得等放在网上,使老师们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无限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我们还会推荐相关的小学语文网站和小学语文教学权威杂志,并及时向一线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信息,引领一线教师经常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新动态。教师们平时遇到的教学苦恼、问题、体会,都可以通过“发贴”的形式自由地在“龙泉教育小学语文”内发表意见。当老师们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贴到论坛时,中心组由专人负责梳理问题,引导更多的老师进行思考或是进行答复。
②加强校际间的交流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课题中心组将定期组织各子课题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教师听、评、献课活动,坚持抓好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务求质量,课后深入反思几大环节,并鼓励优秀学校、教师对薄弱学校和教师进行重点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各参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课题中心组每学年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全区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
2、《有效教学》肖成全等编著
3、《中国当代阅读教学理论与阅读教学》韩雪屏著
2、数学教学中有效避免两极分化的策略研究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区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高段:
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以上内容,由全区的各所小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研究。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在全区小学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区域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2、调查法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区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4、文献法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六、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保证
本课题的提出是在我区经历了《小学语文“三话育人”的实践研究》以及五年的课程改革等基础上,一线教师有一定的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经验。
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1、教育专家的引领。
2、教研室对各校子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地运行,调动全区研究的积极性。
3、学校积极参与,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4、用好“小学语文博客群”以及“小学语文QQ群”这两个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群体智慧的交融与提升。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交叉滚动前进。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6年9月至2006年12月)1、2006年9月,区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成立,小组成员就各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梳理全区小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2、2006年10、11月,召开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第二次会议,确立研究课题,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下达研究计划。谈话调查相关教师,初步拟定研究方案。3、2006年12月,讨论和修改课题方案,明确各阶段研究工作重心。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1、2007年1月,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指南,召开课题中心组工作会,研讨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2、2007年6月,召开开题会正式实施研究,各学校根据课题中心组的研究方案申报二级子课题进行研究。
2007年6月至2009年7月,课题中心组及各子课题组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09年8月至2009年12月)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召开结题现场会。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由总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有效教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建立实验课题中心组,聘请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市级、省级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将全区参研学校分为几个片,由牵头学校负责组织每月一次的研究活动,课题中心组实行联络员负责制,联络员深入所负责的片全程参与并指导课题研究,随时了解各片的研究进展及困惑。中心组定期开展研究,调整研究策略,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各子课题组应按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并上交课题中心组。参研学校每学年填写《龙泉驿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报表》,报告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为强化实效,激励先进,每学年末,课题中心组根据各校开展研究的情况,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出等级,并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①充分利用网络教研资源优势
课题中心组利用得天独厚的教研网络,在《龙泉教育》网上开辟小学语文“研究专栏”,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对参研人员进行理论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1)通过E-mail向教师征集教研活动内容
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教研活动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上片区级、区级研究课、展示课,教研员做好教师专业成长的伙伴。
(2)建立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新课程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溃乏。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同伴互助更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将以“阅读有效性”公共教育博客、小学语文QQ群组等载体为交流平台,将语文教师们潜心研究、精心开发的课件,编制的试题,设计的教学,撰写的心得等放在网上,使老师们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无限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我们还会推荐相关的小学语文网站和小学语文教学权威杂志,并及时向一线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信息,引领一线教师经常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新动态。教师们平时遇到的教学苦恼、问题、体会,都可以通过“发贴”的形式自由地在“龙泉教育 小学语文”内发表意见。当老师们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贴到论坛时,中心组由专人负责梳理问题,引导更多的老师进行思考或是进行答复。
②加强校际间的交流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课题中心组将定期组织各子课题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教师听、评、献课活动,坚持抓好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务求质量,课后深入反思几大环节,并鼓励优秀学校、教师对薄弱学校和教师进行重点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各参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课题中心组每学年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全区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略)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 教育部
2、《有效教学》 肖成全 等编著
3、《中国当代阅读教学理论与阅读教学》 韩雪屏著
2、数学教学中有效避免两极分化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的界定
所谓“两极”,就是指学生学习好、差程度。这种差别,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形成的原因,既有先天禀赋的不同,更有来自后天的环境、所受教育的影响。所以,这种差别是客观存在的。
所谓“两极分化”,即是指原来同质(知识、能力、情感、心理年龄特征等基本处于同一发展水平)的学生,受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变的影响,学习成效较先前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区分,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两极甚至多极分布,这种现象决定着以后学生学习成绩的走向与所处水平。
本课题旨在从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树立学困生学习的信心、加强对学困生的课后辅导、提倡学生中的友好帮助等几个方面入手,探索出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加剧”问题的策略。
二、研究的价值与创新之处 由于学生先天的智力因素、早期的开发教育以及家庭和环境的种种原因,学生从入学时就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个体差异,但实施新课程以来,由于教材的变化、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发现,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变得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
1、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差异很明显: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十分活跃,可也有坐着发呆、等着老师讲答案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一节课可以学到较多的知识掌握多样的解题方法,但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可能连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的目标都没达到,一种方法也没掌握。
2、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差异也很明显:有字迹工整、正确率几乎一直保持100%、主动多做练习、让老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有成就感的作业;但也有不交作业、少做作业、马虎潦草、错题连篇、让老师只能摇头叹气的作业。
3、从测评成绩来看,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学生成绩的差异比新课程实施前有过之而无不及:满分有,优秀率高;低分也有,“合格”的也存在;处于中间水平“良好”的倒是越来越少了。
新课程实施已整整五年了,我们收获了新课程带来的诸多欣喜与成功,但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诸如以上的一些新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而且我认为这些现象在实验中具有普遍性。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确保国家课程标准能够在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身上实现,减少中间环节的‘落差’”。因此,本课题的提出,具有一定实践与理论价值。
本课题着重探索“有效避免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策略,是微观领域的实践操作研究。分化问题在中学以上的学校或领域讨论研究得较多,但在小学领域的探索较少,尤其是本人的教学对象是中年级的学生,这一时段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转折时期,选择这一最具代表性的学段来研究,可以说是本课题选择了一个较为空白的研究领域。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重点
(一)研究的目标:
1、全班学生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课堂学习的参与度较高,乐于发言,基本上都能用有条理且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思想。
2、小组合作学习得到很好的落实,效率高。学生在组内能做到独立思考和讨论交流相结合,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优等生能主动帮助学习能力相对弱一点的学生。
3、全班学生都能做到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保证作业的质量,正确率逐步上升,有更正错题的习惯。
4、期末测评合格率达100%,优秀率和良好率力争达40%、40%。
(二)研究的内容:
1、在课堂上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争取在课堂上不要出现明显的分化。
2、落实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让“两极”的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3、改革评价方式,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评价。
4、用心关注学生,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缩小他们与优等生的差距。
(三)研究的重点:
选择和运用好课堂教学策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缩小学生学业水平和成绩的差距。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思路过程:
1、前期准备:(2007年9月1日——2007年10月15日)
(1)调查研究,搜集问题现象(包括来自数学课堂的一些学习情景、学生作业的一些情况以及前学期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2)搜集有关文献资料、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学习国内一些数学名师、专家对缩小两极分化差异的经验和建议。
(3)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情分析确定研究目标,构建研究框架,完成实验方案。
2、实施阶段:(2007年10月——2008年5月)
(1)2007年10月——2007年12月,第一阶段研究,撰写案例,积累相关资料。
(2)2008年1月,总结研究过程,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完成阶段课题总结。(3)2008年2月——2008年5月,开展第二阶段研究,积累并整理相关资料。
3、总结阶段:(2008年6月——2008年7月)作好相关测评工作,撰写研究论文和结题报告。
(二)研究方法
1、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行动研究法
2、设实验班一个,平行班中设对照班一个。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前测水平基本均衡,无显著差异。
五、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或论文 教学案例和经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