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显排)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效性
如何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效性
马显排
水城县都格中学,贵州
水城
553017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规,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同时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其教学模式及效果是影响德育实际效果的主要性因素。作为政治课教师,耍有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科极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效性。那么,如何提高中学总想政治诫的德育实效性呢?
一、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缘由
虽然我们多年来一直强调要注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由于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不能有放松心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与时惧进,稳步提高。
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是社会发展的强烈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深刻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的社会丰义民主与法制得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必须及时地向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经济、政治、法律、精神文明等方面的教育,使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进步,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同时,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转型引发的各种矛盾与丑恶现象也随之进发,我们要正确估计、科学思考、合理引导,体现国家意志和符合社会要求,教育青少年学生认清方向,避免迷失自我,用高远的视角、积极的心态、科学的思维来认识社会设计人生。
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是其课程性质、特点及任务的内在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突出地体现在育人的功能上,只有入情入理、入心入脑的教学,才能体现其德育性质。中学思想政治课具有理论与实践、知与信、悟与行等有机结合的特点,决定着该学科教学要不断与实践结合,不断研究中学生思想实际,不断改进教学的方法,不断遵循螺旋式排列的目标要求,从而提高实敛性。
二、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人文性
人文性,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促进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总体来说,我国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及心理素质发展良好,但诸多调查与研究也反映出许多不好的迹象,由于社会保持稳定与生活条件改善、学业压力与就业竞争、处于成长发育时期以及独生子女在家庭地位的特殊等,许多青少年不思上进,不关心社会与他人,唯我独尊,缺少科学思维方式,抗挫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缺乏创新能力等。于是道德滑坡、心理障碍、信仰危机、诚信缺失等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青少年一代塑造精神支柱,在滚滚红尘中为青少年守护精神家园,培养学生具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看待和分析社会与人生的重大问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集中承担这一职责,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注重情感、思维、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和心理辅导等方法,提高实效性,履行责任感。
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人文性,是复归该课程地位和发挥政治课教师作用的迫切要求.事实上,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现实,已泯灭了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积极性,枯燥的讲解、频繁的训练已成为最通用的教学方式:许多生动活拨的教学形式,诸如参观调查、演讲讨论、读书写心得体会、案倒分析已远离师生.师生关系只能靠考分来联系。因此,只有采取灵话多样的教学形式,全面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完成其政治理论、思想品德、各种思维与实践能力和心理健康等教育任务,更有利于大面积、深层次、长效地提高学生素质和应试能力。
三、探寻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德育实效的提高
传统的“灌输法”“填鸭式”教学,不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学生只学到简单的知识,未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所以,必须寻求一套良好的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德育教育质量.
(一)讨论教学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明是非真伪获取知识的方法,用讨论法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整节课的讨论,也可是几分钟的讨论,既可以是全班性的讨论,也可以分小组讨论,还可以同桌之间展开讨论。教师应处理好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讨论的问题应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有讨论、钻研的价值,最好是社会生活、日常生话中的热点问题;二是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见解,注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讨论的主题和争论的焦点上,引导讨论向纵深发展,使关键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三是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做好讨论小结,简要概括讨论青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纠正学生错误的、片面的或模糊的认识,让学生真正领会教材精神。
(二)趣味教学法
趣味性是指在教学中为使受教育者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动机,教师运用的为其喜闻乐见、可知可感的基本德育手段。实践证明,它是对过去那种单纯的灌输式、训导式、说教式德育教学模式的摒弃,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符合中学生思想实际的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提高,还在于要实现政治理论从抽象型向实践型的转变,解决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问题,“学而不用,等于白学”,只有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与不学,大不相同”时,才会使思想政治课产生吸引力,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思想道德教育涉及大量的实际问题,单靠课堂教学不能完全解决,而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很多,包括学生辩论会、专题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
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的思想政治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建立教学新模式,探寻教育新方法,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激活思想政治课,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质量,增强政治课德育时效性,为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奠定基础。
总之,目前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评价还主要靠有限的笔试,考分是作为指导教学与学习反思的简单杠杆,而考分又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许多教师和学校在新课程方案指导下开展了全面考查学生德育素质的尝试,如行为监测、情景行为反应、跟踪品德调查等,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从而提供指导我们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经验教训,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实效性。
第二篇:浅谈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浅谈优化课堂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金堂县高板中学校
蒋刚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虽然新课改在不断向前推进,教师们对新课程也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只要走进课堂,我们就能真切地感受到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但同时由于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理解上还不到位,导致种种实践行为上的偏差,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那有限的40分钟,让学生成绩获得最大的进步,个人得到最大发展,充分发挥出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优化课堂设计。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设计 课堂效率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有些教师为了迎合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讲课精彩,但无课题、无板书、无小结;教得如何感觉良好,学得怎样心里无底;忽视主体,包办代替;教与学的方式单一,学生常常出现听课疲劳;只看少数,不顾全体;重知识,轻技能;滥用多媒体等等。这些现象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因此,在课改的同时,我们要认真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明白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的要旨,并合理、科学的运用。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达到了教学设计的最优化,才不会搞花架子,流于形式,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导入设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句话经典的概括了课堂导入所要追求的艺术境界,它为整堂课的成功与否定下了一个基调,作好了一个铺垫,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愉快而主动地进行学习,减少政治课枯燥和抽象的说教,增强政治课的趣味性和课堂实效,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设计“导入”应坚持的若干原则。
1、坚持启发性原则。导入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理 1 解教材。例如,在讲授“价值规律及其作用”时,一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它以价值为基础,按理说价格应与价值相符,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常常见到同一种商品有时卖得贵,有时卖得便宜,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商品的价格是人们随意确定的吗?这样的导入很具有启发性,问题一提出,学生继而思之,到终而知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针对性原则。课堂导入不能离开教学目的和要求而哗众取宠,这样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教师在设计导入时,一定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而设计。在2004年我给学生讲《深化认识,发展认识》这课时,针对学生深有感触的一场全国蔓延的非典,告诉学生虽然非典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但事隔几个月后,我们的科研人员就对这种病毒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研制出了预防治疗它的疫苗和药物。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害怕,人的认识总是发展的。于是自然导入《深化认识,发展认识》这一主题。
3、趣味性原则。设计导入要做到引人入胜,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性,引导和促进学生接受新内容,防止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例如:在讲《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时,我讲述了一个故事:几位负责计划生育的工作人员到一个贫苦山区去调研,在路上碰到一位本该在学校学习的放养娃,他们便问:你为什么放羊?为了挣钱。挣钱千啥?盖房,娶媳妇。娶媳妇为啥?生娃。让娃干啥?放羊。这件事被登在报纸上,一位在城市上学成绩优秀的中学生看到了这篇报道后,认为自己也处于一种简单的循环中,好好上学,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考上一所好大学为了找份好工作,找份好工作为了娶个好媳妇,娶个好媳妇生个好儿子,再好好上学„„而他觉得这种循环毫无意义,最后,自杀身亡。(同学们立刻开始议论纷纷,兴趣盎然)教师点拨:这两个事例尽管涉及的人物、结局等都不相同,但实际探讨的是同一话题:即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的问题。那么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和价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而然地导人新课。
4、语言的艺术性原则。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语言艺术,主要是指用谐趣的语言来表现真理和智慧,揭示事物的矛盾和本质,使语言信息的传递与转换过程得到优化,直接创造出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具备坚定的信仰,渊博的知识,熟练的教学技能,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幽默教学艺术,2 成为教学语言的幽默大师。
在教学实践中,大家之所以重视教学语言的幽默性,是因为幽默性语言具有吸引作用,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幽默性语言具有协调作用,可以创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幽默性语言具有激发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幽默性语言具有诱导作用,可以诱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幽默性语言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有一位教师去上课时,教室里还在议论着上节课的数学测验。于是,这位教师改变了原来的新课导入设计在黑板上写了a÷b=a×1/b,并问同学们在什么条件下这一等式成立?一下子就把他们的注意力引了过来,他们纷纷回答说在b≠0的条件下成立。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指出:“在b≠0的条件下,'除'就可以转化为'乘',这种转化从哲学上说就是矛盾的转化,我们今天就学习矛盾。“这就自然地组织了教学,导入了 新课。在学生注意力被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所吸引,教师”投其所好",以获得情感上共鸣,集中学生注意力,用这种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比简单生硬的批评,效果要好得多。又如,有一位教师在讲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时,一阵突然来的大风把教室的门重重关上,使全班同学因受惊而分神。教师立即引导学 生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分析这一突发事件。这一随机应变和发挥在当时特定条件下产生了特殊的幽默效果,把 一场虚惊很自然地变成别具特色的理解哲学原理的辨析会。
在坚持以上原则的前提下,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务实的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例如,新闻导入法,置疑导入法,漫画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歌曲导入法,谜语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诗词导入法等等。
二、教学情景的设计。在很多学生眼里,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比较严肃和枯燥的课程。所以在政治课教学中表现出学生学习无兴趣,教师教无兴致的现象。这就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通过情景教学,如问题情景、活动情景、实验情景、故事情景等,教师能够创造出一种兴趣盎然的主动求知和乐于探索的情绪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增强教学效果。如,在《文化生活》中,我讲“文化塑造人生”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谈谈在你们读过的书或看过的影视作品中,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为什么?”又比如,在《经济生活》中,我讲解“价值规律”的内容之前,让学生去市场上调查,从月饼的价格看价值规律,让学生通 3 过市场调查来发现问题。学生经过调查发现,不同品牌、不同包装、不同时间(主要是中秋节前后),市场上月饼的价格有很大不同,对这一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学生就会对价值规律这一比较抽象的问题有一个既感性又深刻的理解。
三、问题的设计。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是探究性教学的关键环节。然而课堂提问的关键在于课堂问题的优化设计,只有把课堂知识形成良好的问题呈现,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才能把知识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去。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的提问有效性差,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一些问题:提问随意性大,一堂课多的提几十个问题,少的只提一两个问题,没有针对性和推进性;提问的质量不高,单调,常常出现“对不对,好不好”,有些问题模棱两可,让学生无从回答,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效的提问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教师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提问,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比如利用中学生具有好奇、质疑求知欲望这一心理特点,以疑激欲,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萌发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趣问,悬问,巧问,精问,一题多问等不同方式技巧,创设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展多角度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展示学生的创新个性。
例:高中必修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一课 设计如下问题:
问一:现在天气渐热,如果让你为家里添置消暑电器,你会选择空调还是风扇?
问二:面对众多品牌的空调(或风扇),它们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你的最后选择?
问三:你们为什会考虑这些因素?
问四:你们如何看待这位同学的这个消费行为?
利用问题的纽带作用,通过探究,学生能明白: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什么样的消费才是理智的消费,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提升消费质 4 量。这样的问题设计,真实可信、积极有益、值得探究,学生就不会认为政治课是单调乏味的空洞说教。
四、关于课堂讨论、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新课程以来,学生课堂活动与课堂讨论增多了,许多学生的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这对改变教师不顾学生单纯讲授的“一言堂”是件好事,但另一方面,对于如何有效地开展学生的课堂活动与课堂讨论也越来越引起教师的关注。
新课改下的讨论活动不应该以学生活动或老师讲解时间的多少为标准,主要应该看活动的目的达到没有,花的时间与收到的效果是否协调一致,效率高不高。我认为课堂讨论,活动的设计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第一,应根据教学的目的设计学生活动,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将活动目标置于次要位置,造成本末倒置。活动目标是教学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中,都是在目标的调控下完成的。没有目标的活动是盲目的,偏离目标的活动是低效的。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了活动而活动,只片面地强调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却忽略了这个活动的目标是否实现。
第二,参与活动的学生覆盖面要广
新教材强调学生的参与,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当然这需要学生广泛地参与,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加入进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在很多课堂上,由于少数同学比较活跃,这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代替了大多数人的发言权。这样实际上没有达到让学生充分参与的目的,造成每次课堂活动成了少数人的个人表演。而大多数同学成了配角,活动的效果大大削弱。
第三、活动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
有些课题过于简单,学生能轻而易举、不假思索地找到答案,如果还要将这些内容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学习,很容易滋生学生的自负情趣,让他们觉得这些都是“小儿科”,从而会对活动失去兴趣,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上课时间。同时有些课题又太复杂,不适宜活动解决。例如学习高中必修1中“股票”知识时,一位教师设问讨论:“2007年,我国的股市为什么会‘牛气十足’,一路飙升?面对激情燃烧的股民,政府应如何加以调节、引导?”这样的问题大多数学生自己 5 解决不了,容易垂头丧气,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对以后的教学产生负面影响,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
第四,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切忌走过场,满足于表面的热闹,应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实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怎样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时,很多学生不理解什么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当然就不能深刻理解它的危害。对此我让学生讨论美国打包钓鱼岛给日本,日本强占我国钓鱼岛的行为,通过讨论活动学生认识到了什么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也对它的危害有了深刻认识,还想到了一些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办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以上就是笔者对优化课堂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见解。总之,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效率是一项神圣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探索实践, 优化课堂设计,需要学校及有关各方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增强思想认识,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将教学目标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3.《中学政治课教学研究》 黄蓉生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4.《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 吴铎 彭承福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5.《现代教育理论》 扈中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6.《走进新课程》 国家教育司主编
第三篇: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任务和地位 第三章
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 第四章
思想政治课教科书 第五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象 第六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 第七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原则 第八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形式 第九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 第十章
思想政治课与时事教育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指导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课成绩考核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准备 第十四章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修养
1
第一章 绪论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研究对象: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及其规律
第一、关于思想政治课的内外关系和特点 第二、关于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三、关于教学方法 第四、关于备课过程 第五、关于教学效果检查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关于思想政治课内容的理论基础 2.关于思想政治课形式的理论基础 3.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 1.非课程教育实践 2.社会实践
三、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意义
首先,是培养合格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需要 其次,是提高思想政治课质量的需要 再次,是课程改革和建设的需要
四、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研究方法
1.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方法论是唯物辩证法
2.具体方法:理论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
思考题:
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是什么?
简述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法有什么意义
怎样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法?
2 第二章
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任务和地位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的性质
实质是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
一、坚持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二、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三、坚持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统一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的任务
一、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知识武装学生
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的地位
一、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
二、思想政治课是思想教育的主要部分
三、思想政治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
思考题:
简析思想政治课的性质
思想政治课的任务是什么
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教育中所处的地位是什么?
第三章
思想政治课设置和教学大纲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建立和发展 二、十年“文化大革命”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破坏 三、三中全会以来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改革
3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
一、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的要求
二、适应“三个面向”的要求
三、从学生特点和实际水平出发的要求
四、课程之间相互衔接的要求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
一、规定基本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二、规定处理教学内容的原则
三、规定教学内容要点 思考题:
我国思想政治课的设置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
设置思想政治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简述教学大纲的内容
第四章 思想政治课教科书
第一节
教科书的功能和要求
一、教科书的多种功能 1.实现教育任务的有效工具 2.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3.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内容 4.教育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
二、教科书的“三性‘要求 1.科学性 2.思想性 3.可接受性
第二节
初中学段各年级教科书的结构和使用
一、《思想政治》第一册的结构和使用
《思想政治》第一册着重进行国家观念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二、《思想政治》第二册的结构和使用
全书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为主线,阐述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
三、《思想政治》第三册的结构和使用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思想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为主线,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
4 第三节
高中学段各年纪教科书的结构和使用
一、《思想政治》第一册结构和使用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知识
二、《思想政治》第二册的结构和使用 以世界观和人生观相结合的结构
三、《思想政治》第三册的结构和使用 全书以“国家”为核心,“民主”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
思考题:
教科书有那些功能和要求
简析初中各年级思想政治课教科书的结构
简析高中各年级思想政治课教科书的结构
第五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对象
第一节
当代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一、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及其特点(11—15岁)1.身高体重增长迅速 2.体内器官机能增强 3.第二性征开始发育 1.感觉和知觉迅速发展 2.思维能力迅速提高 3.自我意识增强 4.情感热烈但不深刻
5.理想具有模仿性,属于具体形象理想
二、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及其特点(15—18岁)1.身体发育的速度减缓 2.性生理机能趋于完善 3.神经系统的发育趋于完善
1.思维开始由经验型的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思维急剧转化 2.情感趋于深沉和稳定 3.意志力增强
4.能够形成自己的理想形象
5 第二节
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特点
一、当代中学生思想的一般特征 1.热爱祖国,富于理想 2.思想活跃,追求新知 3.注重实际,讲求实惠 4.要求自立,摆脱依附 5.理想波动,充满矛盾
二、初中生的思想特点 1.接受能力强,辨别能力弱 2.易受暗示,模仿性强 3.求知欲强,目标模糊 4.兴趣广泛,转移很快 5.爱玩好动,控制力差
三、高中生的思想特点
1.思想敏锐,关心国内外大事,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但辨别能力不足 2.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但不深刻,观点片面。3.有较强的竞争和参与意识,但目的不明,信心不足 4.追求民主自由和法制,但理解欠深刻全面
第三节
影响当代中学生思想行为的因素
一、中学生与社会化
二、中学生与家庭环境
三、中学生与学校环境
四、中学生与社会环境
思考题:
当代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哪些特点?
当代中学生有哪些思想特点?教师应该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
影响中学生思想行为的客观因素有哪些?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好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这些因素的关系?
6 第六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的关系
一、教学过程与认识过程的联系
教学活动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种具体、特殊的方式,是整个认识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首先,教学活动是整个人类认识过程的一个重要发展环节 其次,学生的思维顺序与人类一般认识次序的一致性。
二、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第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顺序看,不同于一般认识过程 第二,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看,教学过程有别于人类认识过程
第三,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特点看,教学过程也有异于人类认识过程 第四,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看,也具有特殊性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首先,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不同于其它学科内容 第一,思想政治课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决定必然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产生影响 第二,形势变化和发展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会产生直接影响 第三,学生的思想状况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也会产生直接影响 其次,急需解决的矛盾不用于其它学科
四、思想政治课教与学双方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 第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基础知识认识过程
一、思想政治课基本概念特点 第一,具有抽象性 第二,具有辩证性 第三,具有全面性
二、思想政治课认知过程的实现阶段
第一阶段,具体到抽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第二阶段,揭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的系统
第三阶段,引导运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从知到行的转化
一、从知到行转化过程包含的诸要素及其联系(知、情、信、意、行)
二、从知到行转化过程中诸要素的培育原则
第一,即突出各要素的不同侧重点,有注意每一侧重点对其它要素培育的渗透作用,把要素培育的针对性与兼顾性统一。
第二,注意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顺序,又不固守开端的某种模式,把总体培育的有序性与具体开端的多样性统一。
7 思考题:
谈谈教学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的关系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有哪些特殊性
简析思想政治课基础知识的认知过程
简析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
第七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原则
第一节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含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任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既要联系实际以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又要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说明实际,达到观点和材料、理论和实际、学与用、知与行的辩证统一。
二、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首先、思想政治课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作为教学基本原则,是由课程内容的性质规定的。
其次、思想政治课把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作为基本教学原则,是由课程的任务决定的。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
一是要求掌握理论;二是要求联系实际。
第一,正确把握理论联系实际在不同阶段上的不同要求
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际材料使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注意:(1)联系学生比较熟悉或易于理解的实际;
(2)材料应力求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从具体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3)引用材料应准确反映理论的实质
第二阶段,以学生初步掌握理论为前提,运用理论适当分析问题和说明问题为目的。注意:(1)联系与教材有关的重大社会实际和学生带倾向性的思想行为问题
(2)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联系实际
第二,为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提供更大的空间 注意:(1)要求、方法要适当,不可提过高的要求不可脱离中学生,要讲求实效。
(2)引导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第三,要同贯彻其它教学原则结合起来。
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防止两种错误倾向 第一错误倾向是忽视理论学习,即思想政治课不讲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教学完全围绕着社会政治形势和学生思想动向转。第二中错误倾向是理论不联系实际。
一是干讲理论,不提供必要的实际材料,不从材料中概括出本质和规律,获得对概念和原理的初步理解,而是照本宣科或抽象记忆。
二是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师备课只备教材,缺乏针对性
三是注意讲清教材,不顾学生行为实践的指导,知识、思想与行为互不相联系。四是表面上也理论联系实际,但是目的是应付升学考试拿高分
8 第二节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原则 意义:首先,它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威信问题
其次,它关系到思想政治课自身存在的价值问题
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以科学上正确、可靠的知识武装学生
第二,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并在教学中恰当地体现
第三节
灌输与疏导统一原则
一、确立灌输与疏导统一原则的依据
一方面,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和道德观不会在头脑中自发产生,只能依靠外部灌输
另一方面,外部灌输的成功和学生思想、信念的转化,有赖于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疏导和引导。
二、灌输与疏导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人生观、政治观、历史观和世界观的正面灌输,教师自己不为社会上的错误思潮而左右,也不因社会现象中假、丑、恶的存在而气馁。第二,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思想脉络。第三,发扬民主作风,坚持以理服人,不以势压人。第四,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思考题:
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
简析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简析灌输和疏导统一的原则
第八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形式
第一节
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在教学形式和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第一、是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 第二、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第三、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本形式 第四、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益比较大
二、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基本类别
(一)单一课类型 包括绪论课、授新课、复习课、讨论课、练习课、结束课、考查课、评讲课等。
(二)综合课类型
三、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
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结束新课、布置作业
9
四、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要求 第一、教学的目的明确、科学性强。
第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第三、理论联系实际,既教书又育人
第四、主导和主体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五、主义能力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 第六、课堂结构合理,教学方法恰当
第二节 课外活动
一、课外活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外活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辅助形式,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巩固和提高,是整个思想政治课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一,利于巩固和加深文化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课堂知识
第二,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二、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和基本要求 第一,组织学生阅读报刊和课外书籍 第二,组织报告会和学习经验交流会 第三,组织知识竞赛和讲演比赛
第四,指导学生写小论文、办黑板报和学习园地 第五,组织学科兴趣小组
第三节
社会实践
一、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实践是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提高,是整个思想政治课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第二,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利于培养和造就“三个面向”的人才
二、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和基本要求
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判或参加宣判会 思考题: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有那些类型?各种类型的特点和要求是什么?
课堂教学有那些基本要求,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课?
社会实践有哪些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10 第九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
第一节
启发式
一、启发式的涵义和特点
启发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课型和学生特点,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新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根本方法。第一,主动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第二,外因与内因相结合 第三,情与理相结合 第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启发式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根本方法,对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具有指导作用,贯穿于各种具体教学方法和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另一方面,各种具体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教学方法得意存在和体现的载体和基础。意义:
第一,利于中学生身心和思想的健康发展
第二,利于促进中学生知、情、信、意、行的转化。第三,利于充分发挥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 第四,利于师生双向交流,促进教学相长
三、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提高思想觉悟。第一,注意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 第二,要深钻教材
第三,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状况
第四,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注意适应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第五,建立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几种主要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的“讲”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分为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
讲述法:是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事实材料,交待问题的产生发展经过,以阐明某个理论观点和概念的教学方法。第一,讲述紧扣教材内容和主题 第二,讲述必须条例清楚
第三,讲述必须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典型材料 第四,讲述必须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11 讲解法:是教师用精确的语言解释、分析、论证基本概念和原理,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教学方法。
第一,论点明确,论据要充分 第二,讲解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第三,论证严谨,符合逻辑 第四,语言要准确精炼
讲读法:是教师讲和引导学生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一,突出重点,加强引导 第二,紧扣原文,富有感情 第三,形式多样,注重效果
讲演法:是教师针对某一涉及面较广的重大问题进行系统阐释和论述的教学方法。第一,充分准备
第二,观点明确,论证严肃,条理清楚,具有逻辑性 第三,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 第四,充分发挥板书的作用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而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第一,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谈话 第二,谈话要紧扣中心 第三,提问要切合学生实际 第四,谈话形式多样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围绕某一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论辩,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第一,选好讨论题目
第二,做好讨论的准备工作 第三,加强对讨论的控制和引导 第四,做好讨论的总结
第三节 各种课型的教学方法
一、确定课型与选择教学方法的关系
第一,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适应不同课型的特点和要求,做到形式与手段的有机统一。第二,根据课型特点和具体教学任务,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穿插使用其它教学方法,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第三,任何教学方法在各种课型运用中都必须贯彻体现启发式的精神
二、几种课型教学方法的特点
授新课特点:系统性、感知性、明晰性 复习课特点;总结性、概括性、综合性 讨论课特点:指导性、启迪性、双向性
12 思考题: 为什么说启发式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方法
思想政治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有那些?这些教学方法在运用中怎样才能体现启发式教学的精神?
试述授新课、复习课和讨论课教学方法的特点。
第十章 思想政治课与时事教育
第一节
时事教育的地位和任务
一、时事教育的地位
时事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时事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列入了思想政治教育计划。
中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既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也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运用。思想政治课和实施教育课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
时事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都要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二、时事教育的任务
时事教育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形势,理解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培养正确分析形势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理解党和国家的中国要方针、政策。其次,要提高学生分析形势的能力 再次,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第二节
时事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时事教育的基础知识
首先,具备必要的历史知识,尤其是近现代史知识
其次,具备必要的地理知识,尤其是经济地理、政治地缘知识 再次,具备必要的关于国内外状况的知识。最后,具备必要的关于国际关系的知识
二、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我国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正确分析国际形势,把握我国的对外政策,是时事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正确分析国际形势,一是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二是要对国际形势的由来和发展有所了解。
三、国内形势和重大方针政策
第三节
时事 教育的类型和方法
一、时事教育的类型
报道型又称为五分钟新闻发布会,帮助学生掌握重要新闻信息。综述型即利用课堂进行新闻综述。
13 评论型就是针对某一重大时事政治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以达到澄清模糊认识,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目的。
阐释型是以阐明和解释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为主要任务的课型。回顾型又叫复习型。
时事教育的课外类型是指以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时事教育。
时事竞赛是将一定时期内的重大时政问题和有关新闻知识编制成多种形式的赛题,要求学生按指定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加以回答,评判员根据回答进行评分,以得分排名次。答记者问是带有模拟性质的形势教育形式。形势报告有综合性的,也有专题性的。
二、时事教育的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情感教育法等。
自学法,时事教育过程一般包括自学探索、重点讲授、联系巩固、实践验证、总结提高等环节。
比较法,通过确定客观状况的异同来达到认识形势的目的。抽签法,是将一个时期的时政问题筛选后编制成题签,上课时制定学生上台抽签,当众回答。社会调查法,一种通过直接考查社会实际进行形势教育的方法。思考题:
时事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的关系怎样?
时事教育有哪些基本内容?
时事教育课有哪些基本类型?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指导
第一节 思想者政治课学习指导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一、思想政治课学法指导的意义
第一、学法指导是全面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需要。
第二、学法指导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第三、学法指导是深化思想政治课改革的需要。
第四、学法指导是实现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需要。
二、思想政治课学法指导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
第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法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第二,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学法指导。
第三,注意引导学生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和说明问题。
第四,把学法指导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要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第五,引导学生学习前人或别人好的学习方法。
第六,加强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热情和兴趣。第七,引导学生把好的学习方法与勤奋刻苦结合起来 第八,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和研究。
14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指导
一、课前准备指导
包括思想准备、物质准备、知识准备等。
(一)授新课的课前准备指导
主要是要求学生预习教材,保证教授新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第一,指出预习范围和重点,提出预习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第二,要求学生通过教材预习,扫除文字和语言障碍。第三,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边读、边思、边划、边记。
(二)讨论课的课前准备指导
第一,帮助学生明确讨论的目的和意义,在思想上引起重视。第二,要求学生根据讨论题目,写好发言提纲和发言稿。第三,学生写好发言稿后,应要求学生熟悉,做好发言准备。
二、听课指导
第一,集中精力,专心听课
第二,眼、耳、脑、手并用,看、听、思、记结合 第三,注意听思记的方法。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课外学习指导
一、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关系
二、指导学生的课外复习和课外阅读
(一)学生课外复习指导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外的政治书籍
三、指导学生写好政治小论文
组织和指导学生写好政治小论文,是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第一,帮助学生选定好题目
第二,指导学生搜集和取舍材料。第三,指导学生写作
第四,组织竞赛评比,交流推广经验。思考题:
思想政治课学习方法指导有哪些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课教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怎样才能指导学生写好小论文?
15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课成绩考核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考核目标水平分类和命题原则
一、思想政治课考核目标水平分类
(一)思想政治课认知领域考核目标水平分类
(二)思想政治课情感领域考核目标的水平分类
(三)思想政治课行为领域考核目标水平分类
二、不同目标的命题原则
(一)思想政治课认知领域目标的命题原则 第一,准确
第二,知识的覆盖面要广,又要突出重点。
第三,既要重视考核基础知识,又要重视考核能力 第四,试题要科学、新颖 第五,命题细目表
(二)思想政治课情感领域和行为领域目标的命题原则 第一,教育性和民主性原则。第二,效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第三,常用的测量技术有:观察法、量表测验、投射测验
三、思想政治课考核的形式和方法
(一)思想政治课的考核,分为形成性的平时考查和终结性的定期考试平时考查主要形势有:日常观察、口头提问、检查作业、书面测验 定期考试是比较集中地检查一定阶段中学生的学业状况,考核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学习运用知识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总结验收性的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学年考试、毕业考试。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试题的基本题型
一、思想政治课认知领域考核的题型
(一)选答型试题
(二)限制性供答型试题
(三)非限制性供答型试题
二、思想政治课情感领域和行为领域的预测考核
(一)量表测验
(二)投射测验
16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考核成绩的评定
一、思想政治课考核成绩评定的特殊性
思想政治课考核评定的特殊性是由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和基本任务的特殊性决定的。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要求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者统一,使学生的理解认知水平、思想政治觉悟、道德行为表现都要有进步,得到提高、达到懂、信、用三者的统一,知、情、行三者统一。
德育的隐性课程是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德育的有机渗透,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是进行正面的灌输,其教学过程必须自始至终贯彻德育的要求。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是通过集中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进行的,思想政治课的智育是德育的必要基础,德育是智育的最终目的。
二、正在进行中的思想政治课学业成绩评定的改革
三、思想政治课学业成绩评定改革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结构分数考核和评分制,有着明显的有点。有利于学生从应付考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主精神;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贯彻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需进一步解决一些矛盾和问题。、第一,德育量化的科学性。第二,德育量化的可操作性 第三,权重分配问题 第四,等分等值问题 思考题:
思想政治课成绩考核的目的是什么?
思想政治课考核的命题应遵循那些原则?
简析思想政治课考核的题型
试析思想政治课成绩评定的特殊性
思想政治课成绩考核应如何改革才能更好地发挥德育功能?
第三十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准备
第一节
制定课程教学计划
一、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的重要性
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是教学过程的要求。
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保证。课程教学计划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
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是总结教学经验,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总之,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7
二、制定学年学期教学计划 基本依据: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有关教育工作的指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教材及任课班级学生的基本状况;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殊规律。基本要求:
第一,认真学习研究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有关教育工作的指示,由教育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任务决定的。
第二,认真学习研究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大纲。第三,了解学校教育工作计划 第四,遵循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
第二节
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
一、钻研大纲合格教材
二、了解和熟悉学生
首先,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主体。其次,要了解和熟悉学生,必须关心和热爱学生。再次,了解和熟悉学生要注意范围和方法
三、搜集资料
首先 要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
其次 要合理利用寒假暑假,在适当休整和总结一个学期教学工作的同时,安排一段实践集中地读一点书。
再次 积极主动地向社会学习。第四 注意资料的分类和筛选。
第三节
编写教案
一、编写教案的重要性
编写教案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编写教案的过程既是以文字形式总结课前准备工作的过程,同时又是深化课前准备工作的过程。
教案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的宝贵资料。
二、编写教案的要求
编写教案遵循三个统一: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能力的统一;教和学的统一;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统一。编写教案处理几个关系:
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深度和广度的关系;时间和内容的关系;教材和教参的关系;
三、编写教案的方法
包括一些内容:课题、授课年级班次、授课日期、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板书设计、布置习题等。
18 思考题:
为什么要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制定课程计划的基本依据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课前准备工作应抓住那几个重要环节?为什么?
编写教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怎样才能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案?
第十四章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修养
第一节
思想修养
一、思想修养的重要性 首先,时代的需要 第一,是经济发展,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品德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时间观念、效益观念等。第三,不良思想的入侵 其次,教学的需要
再次,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需要。
二、思想修养的主要内容
(一)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 第一,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第二,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崇高理想 第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二)培养良好的教师道德
第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政治课教学 第二,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第三,勤奋学习,又红又专
三、加强思想修养的途径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加强思想修养还必须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加强思想修养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思想修养必须多做些自我反省,经常反思自己,就能找出不足,明确继续前进的努力方向。
第二节
优化知识结构
一、优化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优化知识结构是适应当前知识向整体化发展的需要 优化知识结构是适应时代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 优化知识结构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
19
二、优化知识结构的构成要素
第一,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第三,掌握较广博的文化科技知识 第四,掌握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
三、优化知识结构的基本途径 第一,强化知识的整体联系性
第二,善于经常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第三节 增强教育教学能力
一、增强能力的重要性
第一,增强能力是时代的要求
第二,增强能力是实现教学任务的要求
第三,增强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自首完善的要求
二、思想政治课教师能力结构的构成要素 第一,教学能力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第三,组织管理能力 第四,科学研究能力
开展科学研究需要遵循几个原则: 第一,需要性原则 第二,可能性原则
第三,实践到理论,理论到实践的原则
三、增强能力的基本途径
第一,努力学习,是增强能力的首要途径
第二,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是增强能力的基本途径
第三,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向别人学习是增强能力的重要途径。
思考题:
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修养,提高整体素质的必要性和中国重要性是什么?
思想政治课教师修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思想政治课教师修养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0 题目:
名词解释: 讲演法: 讲读法: 社会实践 时事教育
简答题
家庭教育的作用的?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政治课的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课外活动的作用是什么?
编写教案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听课指导的意义及其要求
当代高中生的身心特点是什么?
社会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有那些?
课外活动的含义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论述题
政治课的教学准备
结合实际,探讨如何上好一堂课
灌输与疏导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教师如何搜集资料?
谈谈政治教师优化知识结构的重要性、构成要素和途径
论述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21
第四篇: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初探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初探
摘 要: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给中学政治课教学带来新的生命力和冲击力。作为新时期中学找找看教师如何在继承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尽快适应新课改要求,让学生真正走进政治课,领悟人生真谛,从而实现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完成政治课教学的任务。
关键词:中学政治课;课题教学;新课程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和创新能力,要求教师摆脱陈旧观念的束缚,探索一条如何能够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的新的教学途径。提高教学效率要求教师要吃透新教材,体会新课标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呢?
一、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政治课教学气氛
教师的微笑是一种自信表现,也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优良的风采,一种教师独特的成熟心态。有教师微笑的课堂,学生的心情就非常舒畅,就会产生快乐的心情,就能更积极主动、更高效地参加学习,学生的身心就会得到健康发展;反之,上课时如果教师情绪不好或一脸严肃,势必会影响到学生产生惊慌不安的情绪,如此课堂氛围,大家都会精疲力竭,教学效果必然不尽如人意。为了更好地建构良好的政治课堂教学情境,教师首先要做个乐观的人,做个宽以待人、讲究民主的人;要忘记教师的权威尊严,与学生平起平坐;要善于理解学生,善于听取学生的心声,善于同学生沟通,善于替学生着想,善于赏识学生。同时,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激情的政治课教学才是快乐的教学。教师只要创设出良好的政治课教学情境,必然会受到学生的认可,使政治课的教学实效得到提高。
二、针对个性差异,实行分层教学
学生由于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以及家庭情况的不同,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针对每一个或每一类学生的特殊情况实施分层教学。考虑学生的差异,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问题或练习。第一层次的一般是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和稍有变化的知识点。目的是过好“教材关”,要求人人都会。第二层次的主要是带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问题或练习。第三层次的要重点体现思考性、开放性、创新性方面的要求,设计一些一问多答、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以及开放性的问题和习题,让优生进行思考、练习。这样,就使得学生学习政治不会产生过大的压力,所有学生的潜力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提高,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学习政治的自信心。
三、改进教学评价方式,让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
新课改“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更多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陶冶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这些目标都不可能在书面考试中得到考查,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不等于知识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观念;对知识的应用不意味着在考试时能够完满地解答试题,而意味着在现实生活中外化为道德行为。因此,对于中学政治教育来说,传统的单纯书面考查方式在评价教学效率方面无疑是片面的,甚至是主次颠倒的。而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社会和家庭的评价也是中学政治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讲比中考、高考的评价更为重要。因为,社会和家庭的评价,所依据的不是学生对道德教条的掌握,而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道德行为。通过学校、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加入某些评价因素无疑是有意义的探索。校内的各种集体活动如团组织生活、运动会、演讲比赛等都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辅助形式。教师利用学校开运动会的机会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思想观念和意识,通过对学生表现的不同进行表扬和批评,也会起到评价的作用。
四、营造教学氛围,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就教学内容的完成和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来说无可挑剔,但是课堂气氛却一潭死水。在学生眼里,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比较严肃而又枯燥的课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使学生获得真理、完善道德,就不能忽视情感因素。列宁同志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师应当用自己的情感来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为之所动,从而转化为听课的热情,这是获取教学理想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讲课过程中,只要教师动情、引情,学生就会入情、抒情。因此,师生要共同围绕重点、难点、热点和考点,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对核心问题详细讲,对难点问题分层议,对热点问题适时评,对一般问题简要分析,适当引入妙趣横生的故事、富有哲理的成语等,积极创设一种朝气蓬勃、开心愉快的教学情境。
五、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思品课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觉悟,教师要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融入到社会活动中去。教师要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遇到的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如在学习法律知识以后,可以让学生回家给自己的亲人上同一堂法律知识课。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意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本领。
总之,在思品课的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只有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敢于突破陈规、打破思维定式,政治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成为建构学生成长所需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才能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仲林,徐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2]高克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艺术导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第五篇:思想政治课德育渗透计划
思想政治课德育渗透计划
新课标明确规定:“思想政治课要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奠定基础。”虽然中学其他各科都有育人的责任,但是不像政治课那样,整个教学都着力于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可见,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它既是知识课,又是德育课。它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任务,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那么,如何在政治课中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
1、深入挖掘政治教材,把握德育教育的支撑点
教师在教学中明确了把德育放在首位的主观愿望,通过钻研教材,就能挖掘到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设计出恰当的思想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即教书育人。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不能离开教材另搞一套,而应认真分析教材,既弄清教材的认识价值,又把握教材的德育价值,以此作为“支撑点”,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确定德育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它突现出来。备课要摸清学生的思想。这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性、发挥其德育功能的前提。
2、把握课堂教学时机,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德育渗透主要通过教育者的教育技巧和水平体现出来。从施教过程来看,渗透教育不同于一般教育的特质在于它不具有强制性,它在引导人们感悟人生、进行理性思维时,能心甘情愿地接受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崇高思想品德的熏陶,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出高尚的情操,这其实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艺术。从施教的手段和方式来说,渗透教育应力避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要求教育者依据不同的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者还要具备见景生情、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从施教氛围来说,教育者应力戒生硬严肃的面孔,尽可能营造出和谐的育人情境,让受教育者在轻松愉快中接受崇高思想品德的洗礼。
(1)注重教学艺术,增强德育教育的自然性
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的生活价值以适当的方式揭示给学生,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艺术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思想品德的教育。要根据思想政治课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
(2)创设良好氛围,添加德育教育的柔软性。
道德教育从理论上讲是一种刚性教育。它具有的严肃性和抽象性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屏障,从而降低教育的实效性。教育者通过创设一定的情绪场,让理性的道德教育在情感的氛围中展开,能使之发生审美变形,从而转变成为令人兴趣盎然的活动,获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充分表达思想和见解的机会,启发他们自觉去探讨人生和社会的真谛,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是使学生学好的前提,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基础。
(3)引入多媒体,增强道德教育的形象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由直观形象概括出抽象的结论。
3、关注生活时政内容,捕捉德育教育的契机。现绝大多数学生对时事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了解国内外政治风云的变幻,渴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时政教学与学科教学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利用时事政治充实教学内容,落实德育的要点。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会逐步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操,但这还只是一种潜在的品质。
4、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道德教育的可信度。
思想政治课教材涉及到不少当代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就是要让学生参加更多的“活动”,在动态中接受教育,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是一种有意思的“活动”,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知与信、信与行的特殊矛盾。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否为学生所接受并转化为行为,“信”是纽带和关键。所以,为解决这一特殊矛盾,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取开设选修课或组织社会调查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带着疑虑走向社会,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在社会实践中验证知识,增强理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以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确立正确的信仰和信念。
三、政治课教学德育渗透应遵循的原则
无痕化的课堂德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让学生在心里自然而然的接受,是一种符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方法的优化,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情理法并用
情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基础。许多实例说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情感浓厚,教育者的要求就容易被受教育者接受。情感熏陶可以使学生减少心理障碍,防止逆反心理,增强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理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根本。学生情感丰富,易于对客观事物产生激情。但他们阅历浅,经验不足,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又容易偏激,故一定要以理服人,只有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理论,他们的人生信念才会树立得坚定持久。法是思想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思想教育切忌简单化,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但没有法,情有时变得没有原则,理也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只有法,才会使他们按照社会、学校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可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是必要的,理是必须的,法是不可缺少的,只有三者并用,思想教育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贴近学生
贴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认识规律,贴近生活,从近入手,把和学生相关、密切的、能够影响他们的因素抓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三)开放民主
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老师不居高临下,而是充分启发,引导学生的主动性;变单纯灌输知识为启发学生运用知识,变传统说教为形象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两个课堂,书本和实践两种教材。“精雕细刻,深入浅出;授人以渔,激励思维;情真意切,育人导行”的政治课,学生享用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