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励汾水老师“以学定教,学导结合”心得体会
[学习励汾水老师“以学定教,学导结合”心得体会]教材的解读与驾驭----学习励汾水老师“以学定教,学导结合”心得体会 万里小学李晓明
3月27日下午,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在高新区实验学校进行教研活动,活动主题为教材的解读与驾驭,以学定教,学导结合,学习励汾水老师“以学定教,学导结合”心得体会。“以学定教”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的转变。学生怎样学更有效,这是我们设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省特级教师、宁波市语文教研员励汾水老师给我们做了题为“以学定教学导结合“的讲座。励老师站在理论的高度,结合课例,向我们阐述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进行,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列举了具体可行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触摸春天》中的小女孩安静是一个8岁的盲女孩,然而在文本中却这样写到“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一个8岁的小女孩居然不害怕这个看不见的世界。对于未知的东西往往总是使人感到恐惧或者害怕,那是因为人都有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当一个未知的东西在手心里动着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那是什么,它是否会伤害我,继而是排斥或者远离。而小小的安静,却只是惊讶,她把这个触摸的过程当成了一次奇妙的偶遇,当成了一个全新的经历,她满怀着好奇迎接了这个不速之客,那是因为她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善意的,她不会受到伤害。所以与其说是安静神奇的灵性抓住了睁着眼睛的蝴蝶,不如说是安静内心的善没有惊扰蝴蝶,使蝴蝶安然地与其亲近。这就是矛盾引发思考,思考带来的发现,由此我们看到了小女孩对周围世界的一种善的认识。另外文中还有一句话“许久,她才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这又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点,一个盲女孩如何“张望”?安静的灵性还在于她有一颗敏感而丰富的心。“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心得体会《学习励汾水老师“以学定教,学导结合”心得体会》。”她“张开手指”放飞了蝴蝶,那是因为她感受到了那也是一个小小的嬗弱的而又美丽的生命,她从蝴蝶的扑腾中感受到了那个小生命对活下来地渴望。在她放飞蝴蝶,顺着蝴蝶飞行的弧线仰起头张望的那一瞬间,饱含了她多少的幻想与希望。在这一刻,她想看到什么?那是一个带着些悲壮的举动,让人在心痛之余不由得感佩和欣慰,盲女孩不盲啊。在矛盾的分析与揭示中,人物的形象,文章的寓意不断丰满起来。矛盾的点就构成了教学的点,引导学生分析矛盾的过程,就是探究、研读文本的过程。
《触摸春天》是一篇类似于随感的小品文,文章作者并不是如同写小说一般重在塑造一个人物形象,而是想通过讲述了一个故事,向人们表达一种自我的感受,希望得到读者的理解与共鸣。文章中充满了许多理性的情感,如,“这是一个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通过这些言语,作者向读者传达了他内心的思想:春天无处不在,世界无处不在,就算你不能看,就算你不能听,可是你还是可以通过细细的体会与感受,来享受这美妙的春光,这美好的人生。触摸到蝴蝶只是那么短短的一瞬,可是安静却随着蝴蝶舞动着的翅膀描画了无数美丽的画面,为自己勾画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缤纷世界。的确“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只要你的内心是充实而丰富的,最简单的事物,哪怕是那么一只小小的蝴蝶,都能让你感受到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所以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写到“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对整篇文章做了提点。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以一种健康的心态活着,那才会活得阳光,活得快乐,活得诗情画意,活出诸多滋味来。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有了更明确的探究方向。我们将把校本研训做得更加扎实,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二篇:以学定教学案导学[定稿]
以学促教学案导学
李 瑛
如果说学校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主战场,那么课堂就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主阵地。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本学期,我们学校根据《泗水县“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意见积极推进“以学定教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做了一系列探索与尝试。
一、“以学定教 学案导学”教学指导思想
突出“四为主”即“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学为主体。就是把教室变成学习室,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围绕学生“如何学”进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有效度。把课堂上学生听讲、理解、模仿、练习变成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主看书、动手、动脑、讨论、探究、发现、感悟的学习过程。
教为主导。就是把我们原来的教案变成“导学案”,把“教会学生”的过程,改变为依据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规律、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顺着“导学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通过讨论得出规律,同时,为了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性格内向不愿发言的学生、易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随时对他们给予点拨、激励。——小学学案使用的探索与反思
疑为主轴。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愿望的动力源泉。设疑、质疑、解疑,是让学生实现发展、达成目标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的主轴。在“学案导学”中,我们将学习目标转换为一个个具体生动的问题,适时地把学生置于“问题”的环境中,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生成悬念,以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围绕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学生争论问题时,对学生意见的正误,教师不要急于表态,而应以高度的耐心和警觉,随时捕捉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并使其“燃烧”起来。对讨论中的不同意见要给予保护,尤其是那些具有建设性,独出心裁与众不同的意见,要及时地给予评价和激励,要让“疑”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让“疑”成为“学案导学”的主轴。
动为主线。课堂教学要围绕着“疑”,也就是学习目标,开展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实现发展。课堂上,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诱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自主探究、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等活动,不断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达成学习目标。学习活动是一堂课的主线,因此在“学案导学”过程中,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精心安排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以学定教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强调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教师的辅助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与学契合互动。课前先让学生认真阅读“学案”,利用好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尝试完成学案上所设计的导学
问题。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给学生一部分时间,自学预习中没完成的内容。接着,采用提问等方式,让一些学生根据自学所得,对本课各部分知识进行简单概述,并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老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学习能力状况,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另一方面又可发现一些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加以启导和推广。
2、共同研究学习内容:采用问答、探讨、辩论等方式进行运用能力的训练。教师按照自己的教案进行教学,遇到教案中设计到的学案中的重点问题。可以先让一些同学自主解答,再让另一些同学加以补充或评价,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在一些问题上引导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论据,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辩论,互相促进。同时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适当进行点评总结,但是绝对不能被学案所左右,教案时为了解决学案中的问题,而不是以学案为目标进行备课。在传授解题方法技巧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总结经验,把学生积极的开拓性思维引入正确轨道。
3、课后测试及补充:在课堂没能完成的一些复杂性问题,可留到课后继续讨论,有的还可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学生课余钻研,参考相关资料或进行实地调查,撰写课题总结或小论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教师根据课上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和本章节的重难点布置课后作业。其中包括学案中的自测性题目,教师对学生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集体纠正,个别性问题个别辅导。
三、实施“以学定教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保障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施“学案导学”及新课程的能力。
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是落实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思想基础。“以学定教,学案导学”吸纳了尝试教学、合作教学、目标教学等教育教学理论,实施“学案导学”,必须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提高授课能力。
2、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提高实施“以学定教 学案导学”的整体水平
首先,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必须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备课要分析大纲、教材、教情、学情,确立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导学案,集体备课是研究交流、教材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懂。
其二,强化同伴间的听评课研讨。通过示范课典型带动、常规课的研讨和达标课的强化,加大研究密度。无论什么课,有听必评,评课要真诚,坚持两分法,即评优点,又评不足,评的要实,要到位。
四、实施“以学定教 学案导学”的几点困惑
1.有了学案以后,在作业这一块,虽然尽量控制作业量,但对学生来说,还是增加了一定的负担。他们觉得作业多了,但时间是一个定量,所以教师只能压缩课外阅读和练笔的时间和次数来弥补,这样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了。
2.在批改这一块也有问题,学案是贯穿课前、课堂和课后的,如果批改,每节课完成后必须及时批改,教师本来就很重的负担,实
在有些力不从心,时间上也不允许;但是不批改,又怕学生形成侥幸心理,不利于培养他们作业习惯的养成。
3.有了学案,学生会按照老师的指导去提前预习,去自学,这样会不会养成依赖性,将来没有了学案的引导,他们还会自学吗?
4.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对于学案的保存也存在问题。因为学案是课前、课堂、课后必须用的一份学习工具,再加上不断地收发,几天下来,有些同学的学案就弄得皱皱巴巴的了,还有的一本分成了几本,甚至有的同学的学案已经杳无踪影了。
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新的思路、新的形式。有想法才有办法,有心动才有行动。只要你乐于思考,乐于研究,乐于探索,就一定有可喜的收获。但是对于学案带来的不便之处,我们也要重视,齐心协力让学案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篇:“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心得体会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余文森教授关于“有效教学”的阐述,我受益匪浅。
“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而其中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让我感受颇深。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指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先学”的“学”有三个特点:一是超前性。从时间上讲,先学与预习是一样的。先学后教强调的是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师课堂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二是独立性。先学强调学生要摆脱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先学贵在独立性,是独立获得知识,习得基本技能的环节;三是异步性。先学要求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超前学习,并鼓励优秀的学生进行跳跃式的超标学习,由于每个学生的潜质和基础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进度不一,这就必然有差异。“后教”的“教”也有三个特点:一是针对性。师根据学生超前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再面面俱到,就失去了超前学习的意义;二是参与性。先让学生学,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既参与学习,也参与教学,又与评价;三是开放性。因学生在先学中提出的问题会多种多样,使课堂充满了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挑战性,这就要求课堂真正开放。
对照自己的教学,总怕遗漏知识点,在课堂上讲得很多。时间久了,课堂就变成了老师的舞台,学生产生了依赖心理,懒于去思考,被动学习,无法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学习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后我豁然开朗。今后,课堂上 要讲在重点处、难点处和关键处,一定要针对学生先学后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不能会不会都讲,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试着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的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以学定教”学生怎样学?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确确实实地相信每个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学好。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是却坚信这种差异是一种可以开发的资源,只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和基本的学习条件,人人都能学好。
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并加以有效的措施进行督促。由于小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自学能力有限,要想让学生的课前预习达到最好的效果,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促进学生自觉主动而有效地完成自学任务,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从确立学生学习动机出发,提出具体明确的自学要求。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并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先行尝试,宜动口则动口,宜动手则动手。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研究学科特点,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深入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是少不了的。教师就要当“引桥”、“路标”,发挥好主导作用,这是学生学得好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情,加强学法指导,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的动态,并面向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加强学法指导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如何掌握学法指导和增强学法指导的艺术性,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启发式教学,由浅入深式教学等都是有效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做到适时启发、适度启发,因人而异,因材而异。
总之,在学习他人经验中,我们要联系自己的课堂,不断地反思、实践,及时总结,再实践,借鉴经验,及时地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四篇:“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是认真审视传统教学,消除弊端的新举措。下面,我以“7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学为例,围绕如何实施“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这一举措,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以学定教,精心预设
“预则立,不预则废。”换句话说,精心预设教学案是课堂教学有效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仔细研读教材
要让预设的教学案能服务于课堂,细读教材是教师必须好好把握的第一个环节。如预设“7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学时,我仔细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用书: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整个口诀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各种版本教材的编排都差不多,都是先根据动手操作或图形得出依次加几的数,在学生记住得数的基础上教学口诀,再引导学生记忆口诀、运用口诀。各种教材的教学模式都一样,难道都用同一个模式进行教学吗?这样不是显得没层次了吗?而且,教材安排先教2~6的乘法口诀,隔了一个单元的学习后再教7~9的乘法口诀,既是担心学生记不住口诀,也考虑到随着口诀句数的增加,要让学生慢慢掌握口诀的编制方法。这样教学乘法口诀,经历从“扶――半扶半放――放”的过程,而7的乘法口诀就处在“半扶半放”的重要地位。所以,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指导,为学习8、9的乘法口诀的编制打下基础。
2.充分把握学情
以学定教,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教师预设的教学案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预设教学案时应把握学情,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如我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设计“7的乘法口诀”教学案时,思考以下问题:学生学习2~6的乘法口诀后得到了什么?在这节课上如何体现?关于7的乘法口诀,学生已经知道了多少?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编写口诀的能力,会有多少人能正确编出7的乘法口诀呢?学生能编出口诀,就能真正理解每一句口诀的意义吗?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我该怎样去设计教学,让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呢……为此,我对本班学生进行课前调查,得知已经会背7的乘法口诀的有5人(家里教或课外学的)。我问:“你们是怎么知道?”这几个学生答:“是根据前面的学习经验,依次加7算出来的。”那么,如果给这些学生时间动脑筋思考,独立编出7的乘法口诀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后进生会编出口诀吗?我叫了全班两个学习最差的学生,直接给他们提供教材自学,并填写书上习题的空格,结果他们也慢慢吞吞地做出来了。所以,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通过合作交流理解7的乘法意义;(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编制口诀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感悟口诀的编制方法,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熟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后学习8、9的乘法口诀时就不用教师教了。
二、顺学而导,点拨提升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什么时候导、怎样导,才导得合时合宜呢?
1.导在引入时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课的引入既要吸引学生,又要注意简短有效。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我是这样引入的:“我们已经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想一想,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有哪七句?”然后和学生对接7的乘法口诀,如一七()、二七()、三七()……教师可将对接口诀的速度放慢一点,让学生慢慢思考。这样开门见山式的导入,可以很快地将学生引入今天的学习之中。同时,通过口诀对接,使学生对自己独立编制口诀树立了信心。所以,大多数学生选择了自主编制口诀,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依旧根据图形和表格来编制口诀(和书本例题差不多),这样就使学生成功地进入自主探究学习当中。
2.导在课堂之中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放任学生自己学习,教学想必低效;如果教师一言堂地“导”“讲”,教学效果肯定也好不了。教师只有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给予点拨、引导,才能生成更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才能让课堂变得灵动、有实效。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说过:“要把教学建立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着力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参与学生的互动学习,给予指导,又要引导他们分析问题,使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既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渗透提升,又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如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或畅所欲言时,为了避免整堂课成为一个人的舞台,教师应让每位学生在倾听、评价、比较的互动中获得启发,完善自己的观点,加强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计算练习中有这样三道题:7×□=21,7×2+7=(),7×4-7=()。学生就单纯计算,算对完事。教师可及时予以提升深化:“这三道题的得数为什么都是21?”这样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不断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3.导在课堂结束之时
其实,一堂课结束了,真正的学习探究才拉开序幕。因为短短的40分钟时间,根本不可能解决每个学生的疑问,甚至有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在解决心中疑问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如学习“7的乘法口诀”后,课尾教师总结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还要学什么?你会编8、9的乘法口诀吗?”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为今天的探究进行了延伸拓展。
三、评价机制,为学导航
在“先学后教”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上课的热情很高,但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得不提,那就是评价机制的跟进。课堂上,教师除了对学生有见地的独特见解、个性化的创作、精彩的讲解等给予赞赏点评之外,还应注重对学生的互动发言进行评价。尤其是上台展示的学生,可让他们在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后提问其他同学:“我说得对吗?你们有不同意见吗?你们还有补充吗?”通过问题使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既营造了开放民主的氛围,又使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如当一个学生指出某个同学的错误观点,或帮助某个同学解决难题后,要这个同学对那个学生道谢。这样,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不再缺失情感的宣泄,教学效果自然能够得到提高。
简言之,教师要把数学课上得简约而不简单,必须以钻研教材为先导,以把握学情为根本,以精心预设为先锋,以顺学而导为中心,以有效评价为羽翼,才能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责编 蓝 天)
第五篇:如何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种教学模式能面向全体学生,并且很好的把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方式落到了实处,同时提出了课内外链接的原则。课堂教学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重教师 “教”,轻学生“学”的做法,对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是的,语文课本中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可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而一篇课文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老师可以从课内外结合入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语文知识的能力。提倡课内课外一体化.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课外连接。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我在五年级上册以人物为对象的专题“走近毛泽东”,借助这一组主题单元课文,让学生进行课内外衔接,进行“走进伟人”的课内外拓展的阅读。在阅读活动中让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进行定位;让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锻炼多种能力。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种教学模式和主题单元的教学理念。下面的片段就是课内外衔接阅读成果的展示。
片段: 师:同学们对于阅读著名人物书籍肯定有不少收获和感受吧!请各组来展示展示,其他小组看或听他们的展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哪组先来。
[展示小组通过开展阅读著名人物学习活动,在学习中综合各种资源,整合各种能力,创造机会让学生用多种方式展示各自的收获和感受,其他小组参与互评,参与互动,使课堂呈现强劲涌动性。]
汇报1:谷文昌爷爷小组
(1)小组展示。
小组长:我们把收集到的资料做成手抄报,还写了一封给谷文昌爷爷的信。
(2)凭借名句,领略品格。(生读完信后。)
师: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生1:谷爷爷是个为老百姓做事的官,从“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看出。
生2:谷爷爷是个敢与困难抗争到底的人,从“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葬”看出。
(3)提炼方法,拓展延伸。
师:没有谷爷爷就没有现在绿绿的东山,大家想进一步了解谷爷爷可去向家里的爷爷奶奶进行调查。这一组的同学用心去读、去体会,与文中人物进行对话。
板书(手抄报、写信)材料收集很多,奖给你们一颗星。我们赤山林场就是谷爷爷的纪念基地,有机会可去瞻仰。
[利用东山所蕴藏的人文为开发资源,使语文与学习资源进行整合,拓宽学生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的实践机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充满灵性。]
汇报2:毛主席小组
(1)小组展示。
小组长:我们把所收集的资料装订成小册子。这本小册子有目录、内容、编者的话及插图。
小组成员:我还有补充,我想为大家讲一个毛主席尊师的故事。(毛主席尊敬徐特立的故事)
(2)互动交流,情感熏陶。
师: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生1:我觉得毛主席是个尊师的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1:从故事中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师:你们联系自己说说如何尊师?
生2:不管老师已经逝世了我们也不能忘记他。
生3:只要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尊敬他。
生4:我们要好好学习报答老师,认真学习就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
(3)渗透语文学习方法。
师:刚才所讲的故事,也谈到了感受,如果再联系自己的实际就是一篇很好的读后感。板书(小册子,讲故事)这次读书活动有没有同学写读后感?(看学生的读后感即相机指导写读后感的基本要领)这方面大家要加强。你们所收集的材料真多,奖你们一颗星。[抓住语言文字,进行深层次对话,体会人物精神,进行思品教育,渗透语文写作方法。资料编辑综合各种资源,整合各种能力。使知识、能力、情感相互融合,体现整体语文素养。]
汇报3:雷锋叔叔小组
(1)小组展示。
小组长:我们把所收集的材料做成手抄报,其中雷锋的日记深深打动我们,请我们组的晶晶为大家展示让我们感动的句子。
(2)交流感动的句子。
1、装知识的碗,就要像神话中的“宝碗”一样,永远
也装不满。
2、我懂得一朵花打扮不出春天来,只有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的道理。
(3)交流互动,引发反思。
师:你们最想读哪句话或最想说什么?
生1:从第一句我想到自己学到一点知识就骄傲,我要改正。
师:你学会了反省自己,是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真不简单。生2:我想读第二句,从这句,我想到我们班级要团结友爱。
生3:毛主席说:要向雷锋叔叔学习,我知道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师:一起把这首歌唱一遍。对呀,学习雷锋好榜样,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学习?比如咱们班炬生每天整理班级的劳动工具就是一个例子。课后可以调查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你们展示效果很好,奖你们一颗星。板书(手抄报、摘抄感动句子)
[与音乐、美术学科进行学科整合,以本班学生为资源,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情感意识,使他们活动延伸到现实的生活中。]
几个展示片段充分展示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种教学模式的理念。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全面的革新,引入生活活水,课外链接拓展丰富饱满了主题单元学习的内涵。让学生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整合听说读写的能力,积淀丰富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在阅读活动中重实践、重体验,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发展思维,充盈着丰富的自主实践活动。使学习真正融入学生的童年生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自主、合作意识。片段所展示的成果都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出现,他们在自主合成阅读小组,并进行策划、分工、收集、筛选、整理、展示等方面呈现小组的收获,人人参与,从中获得乐趣。
2、凸显语文性。片段中学生的内容与主题单元有着紧密的联系,以课文为生长点,是语文的延伸与拓展,学生的探究触角延伸到灿烂的历史、缤纷的未来。并利用当地人文资源、学生现有资源,感受语言的魅力,学生在学习材料、收集材料、筛选材料中得到许多新鲜活泼的语言资料。活动中进行制作手抄报、讲故事、订成小册子、收集名言进行品读,策划展现形式,更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
3、呈现互动。在片段中教师用了:你想对他们说什么?使学生进行互评互动,在互评互动中使课堂资源等到共享和补充,以评价为支撑点,教师发展性评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多种评价方式,使课堂得到涌动,使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这就是我实施主
题单元教学及“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种教学模式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