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一名学习型教师心得体会
做一名学习型教师心得体会
星村小学
龚升军
拜读了欧阳明老师的这本《做一名学习型教师》以“做一名学习型教师”为主题,围绕“怎样将学习落实到行动之中”、“怎样通过学习促进专业发展”这两个基本内容,突出“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这个中心,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实际进行了系统讲述。全书分为五部分:教师,为你自己而学习;教师生活即学习化生活;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创建学习型团队。全书既有一定的理论性,但又不是艰涩的理论阐述;既有道理阐述,但又不是空洞的说教。内容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案例多,可读性强,对激励教师务实学习,提升专业素养,争做学习型教师,具有重要意义。我重点研读了:第二讲 教师生活即学习化生活;第三讲 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第四讲 做一名学习型教师。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作为一名老师需要自己不断学习新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在践行中提炼,发展和创新。并且,这种追求都是没有止境的,是一个永恒的过程。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今后自己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点:
一、寻找合适的读书内容
1,读一些专业方面和教育宏观的书。多阅读这类书刊,可以使你置身专业教学科研的前沿,有机会接触,探讨和使用最新的教学理念、手段、方法,从而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启发我们的横向、纵向比较,从而找到更好的方法。
2,读经典书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仪表得体,也要自然大方,在学生面前严肃而不拘谨,洒脱而不随便,亲切而不造作,风趣而不庸俗。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层次和水平,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加强文化修养。提高文化修养的途径很多,读经典和诗歌是捷径。有选择性地读经典,在与名家智者的对话中成长,是教师自我充电和成长的必由之路。
3,读一些随笔杂文。在休闲中读书,在阅读中休闲。二、多向别人学习
学习型教师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包括向学生学习,并善于自省和自我教育。在教师之间要形成一种互相合作的关系。打开自己的课堂,让同行们一起来观摩教学,在互相学习和批评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的提高。一个人关起门来上课是永远也不会进步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向他人学习,始终保持开放接受的心态,善于求教于人;这样,才会获得一种较为持久的学习心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学习型的教师,才能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
第二篇:做一名学习型教师心得体会
做一名学习型教师心得体会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们学习最多的理念;教育为学生服务,已成为每个学校的口号;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已基本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可同时,“不会做教师了!”也成为许多教师共同的困惑。是啊,高比例的学生厌学、青少年道德滑坡、“高分低能”和“低分低能”现象、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考试指挥棒的格格不入……人们对教育的诸多问责,对教师角色越来越高的期待和要求,确实使我们困惑:“新时期,该怎样当老师?”每每看到家长、学生对教师压制学生个性甚至伤害学生等教育失范行为批评以致控诉、亲身体会到教师的委屈和在家长要应试与学生要素质的矛盾要求下困惑彷徨时,“该如何当好一名教师”的问题日夜萦绕于怀。按照新课改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对当前基础教育的观察思考,我认为新时期的教师应从下列几方面去做。
首先,摒弃功利心,找准教育的“真目的”。任何一所中小学,要在社会上和家长心目中有好地位,教学质量好坏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就当前的情况看,最直接的标准便是各类统考的分数。由此引发社会对“好老师”的评价标准,便是看所教学生知识掌握的好坏,家长还看教师平时作业布臵多少、对学习抓得是否紧……这便是学校“紧抓教学质量”(实际上单指知识学习)的原因。因为只有学生考试成绩好了,家长才会选择这所学校,学校才会保住生源。而且,家、校还有这样“高瞻远瞩”的理由:如果放松了学习,学生如何面对中考、高考?如果考不到好学校,学生便失去了接受好教育的机会;就是将来步入社会,还是要参加各种考试考核才能赢得竞争呀!目前,教学评估的功利主义色彩也十分浓厚:各类检查评比、竞赛课公开课、教育科研课题、各种大小活动……在浓厚功利心作用下,“水分”大得惊人;许多老师也一边学习着新课改理论,一边仍以应试为目标,大作业量、占课拖堂、对学生拔高要求、方法简单粗暴……用极浓厚的功利心实施着“虐待性”教育。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才能显效的工程,怎能简化为用分数或其他简单方式来考评教育短期内的突出效果? 面对当前社会上许许多多这样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入地思考: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首先该教给学生什么?--爱因斯坦曾说:“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著名学者费孝通在谈到“德育的遗憾”时回忆:“潘光旦先生曾经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以每个人为目的,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促进个性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进到一个至善的世界,成为完人。”余秋雨在谈到人的素质时认为,文化知识只是人文素质中的一小部分,要被称为一个完整的人,他还要有对事物整体判断的能力、感性知觉能力和证伪能力,以及一颗善良的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叶圣陶曾经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那么,培养学生最核心的习惯是什么?我认为,应当是对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以及做人的起码准则。作为教师,需要有崇尚科学的态度、追求理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中,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只有深刻认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把它内化为自已工作的指导思想,才可能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淡出”功利心”,不唯利、不唯上,不追风赶潮,保持正常的心态,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其次,走出误区,找准教师的“真位臵”。当今,我们虽然高谈着人文关怀、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但由于几千年师道尊严的影响,每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上,都深深地打上了自己学生时代所受教育的烙印,加上过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思维时不时对新理念进行着干扰歪曲,因而在教育中常常不知不觉地穿新鞋走老路,为自己错误的定位。
新时期,教师的“真位臵”又该是怎样的?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是一名“人道”的人。一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少年科大的学生家长说:“春天正是花儿开放的时候,秋天才是收获的季节,培养孩子也要顺其自然;每种树苗都有各自不同的生长条件,需要不同的栽培方法,教育孩子也要因材施教……”“人道”的教师应该这样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让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能充分重视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施教,重在育人,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用心观察和体会教育过程中的乐趣,淡化结果,摒弃急功近利思想,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学生同欢乐共发展;能用足够的耐心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个性,耐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各种意见,并巧妙地引导;能把学生当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即使他们有错误,也能建立在唤醒学生自觉性的基础上慎用惩罚,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能放手锻炼学生,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自己隐藏在幕后,甘为学生的成长想方设法搭建最好的舞台、花大力气改进教法,不仅能授人以鱼更能授人以渔……总之,请相信阿莫纳什维利的话:只有把自己当作儿童,才能帮助儿童成为成人;只有把儿童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童年生活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来;最后,全心全意地关怀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同时,教师应是一名有“人格”的人。关于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教的论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新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人格的影响力显得更为重要。那么,新时期教师怎样做才能具备人格魅力呢?
一、做一个“真人”。虽然工作、生活的压力使许多教师的生活轨迹几乎成了学校—家庭的两点一线,但路上匆匆而过,你是否已无心顾及周围的人和事?在学校忙碌地工作,你是否已无暇真正关心学生和同事?晚上回家忙完家务、孩子和白天剩余的工作,你是否已无力关心身边邻居……在这些忙碌中,你是否已慢慢忽视了生活中其它一切事情?就像一位教师要求学生讲自己“给”比“拿”愉快的故事时,学生要他讲,他搜肠刮肚后大吃一惊,因为他居然找不到这样的故事!——教师要培养活生生的人,一个社会中的人,那么,教师首先就应是一名血肉丰满的生活“真人”,而不能迷失了真我,变成了工作的机器人!否则,这样的“机器人”教出的学生就算知识越来越丰富,技能越来越强,创造力却会慢慢枯竭,成为“智能机器人”!
二、做一名智慧者。叶澜教授说:“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智慧来自于什么?——来自于博览群书,教师要广泛涉猎,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来自于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勤思考,善钻研,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谈吐不凡,这样的课堂,才能深深吸引学生,教师深受学生爱戴,并不断成长。
三、做一名反思者。教育是一种常做常新的事业,教育无止境,教师生涯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前行的充满新奇的旅途。反思将让师生的生命变得五彩缤纷,反思将让我们的教育变成一支抑扬顿挫的交响曲。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永远拥有前进的动能;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永远拥有不竭的力量;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勇敢的反思以不断超越再超越,一个善于不断反思的教师,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科学地施教,深受学生敬仰。
说到底,做新时期的教师,就要积极地更新知识、观念和能力,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工作。让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使教育适合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快乐地成长!
第三篇:做一名学习型教师心得体会
做一名学习型教师心得体会
酒泉一中 陈忠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们学习最多的理念;教育为学生服务,已成为每个学校的口号;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已基本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可同时,“不会做教师了!”也成为许多教师共同的困惑。是啊,高比例的学生厌学、青少年道德滑坡、“高分低能”和“低分低能”现象、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考试指挥棒的格格不入……人们对教育的诸多问责,对教师角色越来越高的期待和要求,确实使我们困惑:“新时期,该怎样当老师?”每每看到家长、学生对教师压制学生个性甚至伤害学生等教育失范行为批评以致控诉、亲身体会到教师的委屈和在家长要应试与学生要素质的矛盾要求下困惑彷徨时,“该如何当好一名教师”的问题日夜萦绕于怀。按照新课改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对当前基础教育的观察思考,我认为新时期的教师应从下列几方面去做。
首先,摒弃功利心,找准教育的“真目的”。任何一所中小学,要在社会上和家长心目中有好地位,教学质量好坏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就当前的情况看,最直接的标准便是各类统考的分数。由此引发社会对“好老师”的评价标准,便是看所教学生知识掌握的好坏,家长还看教师平时作业布臵多少、对学习抓得是否紧……这便是学校“紧抓教学质量”(实际上单指知识学习)的原因。因为只有学生考试成绩好了,家长才会选择这所学校,学校才会保住生源。而且,家、校还有这样“高瞻远瞩”的理由:如果放松了学习,学生如何面对中考、高考?如果考不到好学校,学生便失去了接受好教育的机会;就是将来步入社会,还是要参加各种考试考核才能赢得竞争呀!目前,教学评估的功利主义色彩也十分浓厚:各类检查评比、竞赛课公开课、教育科研课题、各种大小活动……在浓厚功利心作用下,“水分”大得惊人;许多老师也一边学习着新课改理论,一边仍以应试为目标,大作业量、占课拖堂、对学生拔高要求、方法简单粗暴……用极浓厚的功利心实施着“虐待性”教育。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才能显效的工程,怎能简化为用分数或其他简单方式来考评教育短期内的突出效果? 面对当前社会上许许多多这样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入地思考: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首先该教给学生什么?--爱因斯坦曾说:“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著名学者费孝通在谈到“德育的遗憾”时回忆:“潘光旦先生曾经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以每个人为目的,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促进个性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进到一个至善的世界,成为完人。”余秋雨在谈到人的素质时认为,文化知识只是人文素质中的一小部分,要被称为一个完整的人,他还要有对事物整体判断的能力、感性知觉能力和证伪能力,以及一颗善良的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叶圣陶曾经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那么,培养学生最核心的习惯是什么?我认为,应当是对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以及做人的起码准则。作为教师,需要有崇尚科学的态度、追求理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中,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只有深刻认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把它内化为自已工作的指导思想,才可能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淡出”功利心”,不唯利、不唯上,不追风赶潮,保持正常的心态,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其次,走出误区,找准教师的“真位臵”。当今,我们虽然高谈着人文关怀、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但由于几千年师道尊严的影响,每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上,都深深地打上了自己学生时代所受教育的烙印,加上过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思维时不时对新理念进行着干扰歪曲,因而在教育中常常不知不觉地穿新鞋走老路,为自己错误的定位。
新时期,教师的“真位臵”又该是怎样的?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是一名“人道”的人。一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少年科大的学生家长说:“春天正是花儿开放的时候,秋天才是收获的季节,培养孩子也要顺其自然;每种树苗都有各自不同的生长条件,需要不同的栽培方法,教育孩子也要因材施教……”“人道”的教师应该这样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让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能充分重视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施教,重在育人,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用心观察和体会教育过程中的乐趣,淡化结果,摒弃急功近利思想,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学生同欢乐共发展;能用足够的耐心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个性,耐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各种意见,并巧妙地引导;能把学生当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即使他们有错误,也能建立在唤醒学生自觉性的基础上慎用惩罚,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能放手锻炼学生,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自己隐藏在幕后,甘为学生的成长想方设法搭建最好的舞台、花大力气改进教法,不仅能授人以鱼更能授人以渔……总之,请相信阿莫纳什维利的话:只有把自己当作儿童,才能帮助儿童成为成人;只有把儿童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童年生活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来;最后,全心全意地关怀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同时,教师应是一名有“人格”的人。关于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教的论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新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人格的影响力显得更为重要。那么,新时期教师怎样做才能具备人格魅力呢?
一、做一个“真人”。虽然工作、生活的压力使许多教师的生活轨迹几乎成了学校—家庭的两点一线,但路上匆匆而过,你是否已无心顾及周围的人和事?在学校忙碌地工作,你是否已无暇真正关心学生和同事?晚上回家忙完家务、孩子和白天剩余的工作,你是否已无力关心身边邻居……在这些忙碌中,你是否已慢慢忽视了生活中其它一切事情?就像一位教师要求学生讲自己“给”比“拿”愉快的故事时,学生要他讲,他搜肠刮肚后大吃一惊,因为他居然找不到这样的故事!——教师要培养活生生的人,一个社会中的人,那么,教师首先就应是一名血肉丰满的生活“真人”,而不能迷失了真我,变成了工作的机器人!否则,这样的“机器人”教出的学生就算知识越来越丰富,技能越来越强,创造力却会慢慢枯竭,成为“智能机器人”!
二、做一名智慧者。叶澜教授说:“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智慧来自于什么?——来自于博览群书,教师要广泛涉猎,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来自于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勤思考,善钻研,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谈吐不凡,这样的课堂,才能深深吸引学生,教师深受学生爱戴,并不断成长。
三、做一名反思者。教育是一种常做常新的事业,教育无止境,教师生涯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前行的充满新奇的旅途。反思将让师生的生命变得五彩缤纷,反思将让我们的教育变成一支抑扬顿挫的交响曲。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永远拥有前进的动能;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永远拥有不竭的力量;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勇敢的反思以不断超越再超越,一个善于不断反思的教师,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科学地施教,深受学生敬仰。
说到底,做新时期的教师,就要积极地更新知识、观念和能力,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工作。让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使教育适合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快乐地成长!
教师,是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教师,更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在学习型社会里,要勇于面对挑战,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培育出一代代学会学习的人,以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
(三)做一名机智、幽默、心理健康的教师。
课堂其实就是个大舞台,处处都能体现课堂教学的艺术。幽默能体现出教师教育机智与创新能力。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充满了“磁性”和魅力,学生在开怀大笑中接受的知识,往往能够铭记终身,永难忘怀。一个幽默的教师,其心理也必定是健康的,也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阳光的学生。
(二)做善学乐学业务过硬的教师。
为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作为一名教师就要不断储备能量使自己的能力不断增长。做到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为自己营造一个学习的心境,认真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广泛阅读专家著作,提升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使自己能科学系统地驾驭教学内容,成为一个具有多元化知识的教师。
特别是新课改的知识让我觉得我们的言行影响着学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能促进学生还是抑制学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不加约束的权力会破坏班级里的信任关系,极大地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
当然,感情并不能代替教育,但是我们的教育必须充满感情,这就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而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该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朋友的爱。
我将坚持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进行教学,我想它一定会为我插上一双翅膀,助我的教学之路走得更好。
要想做一个优秀的教师,最根本的就是学好《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知识。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心理学》,因为只要掌握了学生的心理,你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而这往往是我们广大教师所忽略的,原因不外忽下列两点:一没有时间阅读,二觉得心理学书籍枯燥无味,有的深奥抽象难懂。没有时间阅读这条理由是永远站不住脚的,时间是什么,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关键还看你愿不愿意去做。第二条理由心理学书籍枯燥无味,深奥抽象难懂。
但是现在有一本教育与心理完美结合的书《每天学点教育心理学》值得我们读一读。这是一本专门针对教师编写的教育心理方面的书籍,是教师成长必读书之一。我已经读了两遍了,还准备再读。在这本书里没有深奥的理论,有的只是我们身边常见到的教育教学案例。作者在讲述这些案例的时候,科学巧妙的渗透了心理分析,用大量的事例来佐证心理理论。
每读一遍这本书,都会给老师的思想来了一次洗礼。尊重、理解、信任、激励、幽默„„这些看似平常的心理学词语,在被老师运用于教育教学后变得生动起来,课堂不再是沉闷的,学生乐于接受了,教学变得容易了;嫉妒、依赖、自卑、压力„„这些存在于学生身上的各种不易被察觉的心理问题,往往是不易被察觉的,如果教师发挥了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就能把这些心理问题解决好,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第四篇: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星村小学姜恒艳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既是学习型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提高生命质量,完善自我的内在动力。那么如何做一名学习型教师呢?结合实际工作,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首先教师应多读有关新教育理念的著作,多读走在时代前沿的优秀刊物,充实并更新教育理念。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比之于知识的老化,观念的老化更为危险。知识的老化可以通过学习来弥补,观念的老化,则往往使人坐井观天,固步自封,因此,对教育观念的更新,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要具有良好的素质和深厚的知识,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不能单纯的把传递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应把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灵活的知识迁移的能力作为主要任务,教师对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关心应多于对学生掌握知识结果的关心。每一堂课都要结合学生实际,从语言到教学到板书,都要精心设计,精心预设,上得有效果,有新意。
再次教师要多领域涉猎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师只有具有多层次、多角度的发散性思维,才能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优良条件和好的方法来获取知
识,向学生学习先进的方法,把好的方法加以推广,做到教学相长。
总之,做一名学习型教师,就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在学习与工作中与学生共同成长。教育是教师的事业,要做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把本职工作做好,才不愧于生命,不愧于青春。
第五篇: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读书交流材料
星村小学赵珊珊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 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引导我们明理,学会如何做个有修养的人;读书,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静下心来翻看《做一名学习型教师》这本书,小故事寓大道理,一个简单的事例需要我们用心观察,不断反思其中的道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离不开书的滋养,就像花朵离不开阳光的呵护,草儿离不开雨露的滋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有效地教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更好的育人,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久远”。
从这次济宁听课而言,我更加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的学习,我们首先要学会的是在精而不在多,很多书中的大道理小故事我们比谁都明白,可是真正化为自己的理念思想运用于教学是我们难以做到的,内化是我们每个人首先应该学习做到的;其次,我们要搞清楚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就像穿衣风格一样,不是所有好看的风格都适合自
己。我们要根据自己根据学情来,而不是一味的照抄照搬,要做到扬长避短。第三,我们要明白适合自己和学生的就是最好的,只要自己坚信是正确的,我有理论支撑,我根据实际,要耐得住质疑声,只要坚信自己的准确性,时间会为我们揭晓答案。
这也就要求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把书中的东西内化成为自己的思想,找出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坚信自己的教学思路。只有有强大的理论支撑,知识武装,我们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群众满意的教师。读书能使人收获知识和智慧,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啊,书中有知识,那是聪慧而勤奋的先人们,在漫长的时间之流中,探寻和打捞出来的闪光的珍珠;书中有情感,那是真诚与多情的人们,活生生的生命力量的凝结;书中有精神,那是勇敢而坚韧的人们,在不断的追求中,将理想上升为行动生长而成的生命之华;书中有思想,那是长久的思考与无畏的批判者,以全部的精神力量种植的永恒之果;书中有智慧,那是用生命的证悟与理性的考问,融会而成的灵魂之光……
我们都知道,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让我们以审视的目光阅读书籍,与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