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作用

时间:2019-05-13 03:1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作用》。

第一篇:谈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作用

心理教育论文

谈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作用

摘要 :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呼声很高,各类教育杂志、报刊呼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但如何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如何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作用?这是搞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笔者结合我校市级规划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探索与研究》一阶段以来的实践,以及自己学习的体会,对以上问题提出一些思考。本文从①“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②“心理健康在学科教学中的促进作用”③“发挥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作用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三个方面 试图对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作用作一些 探讨。

关键词

学科教学

心理健康

促进作用

注意问题

学校是一个为社会培育人才、输送人才的基地,培育、输送什么样的人才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发展,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可谓任重而道远。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呼声响彻中华大地。从这呼声中,我们已经意识到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传统的教学只侧重于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而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培养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呼唤教师心理健康的教育。

一、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种种冲击,人们承受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压力,思想压力,存在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1、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呼喊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正处在特定的身体、心理的发展阶段,其可塑性强,思想和心理方面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影响和冲击,使得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广泛而复杂的,常见的问题有:厌学、自悲、浮躁、孤僻、不合群,同学之间讲意气、拉帮结派等现象,如不及时帮助他们排除,适当加以疏导,不仅严重影响到他们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而且也会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这就客观上地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教师面对时代挑战,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细腻的精神生活领 73

心理教育论文

域,即智慧、感情、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去施加影响。”这说明教师角色的独特性,决定了教师在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生活在社会飞速发展和急剧变革中的教师,当自己的要求与社会的供给矛盾时,也会产生不稳定的情绪,如不适时地进行心理调整,则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切实维护自身心理健康对教师就显得犹为重要。

因此,为了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为了在回首往事时问心无愧,在各学科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是时代的呼唤。

二、心理健康在学科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有认知因素也有情意因素,而情意因素即学习的态度,学习没有相应的动机和态度如同强按牛头不喝水一样没有效果。心理学指出:动机是激发、导向、维护活动的内部动力。首先:要把握好学生的外部动机,如对正确学习者给予奖赏;对错误者给予惩罚;学习结果的反馈;开展学习竞赛等;其次,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如:学习兴趣与好奇心;认知冲突情境和明确学习目标等;第三,要充分利用课堂学习中的三种心理需要,即成就的需要,被赏识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在有些情况下可以以某种剌激为诱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外在的剌激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使学生主动确定自己在学科中的位置,正确建立角色行为,化解角色迷失危机。、有意识地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心理方面,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上好台阶,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繁重的学习生活,培养学习自信心。成功的教师不仅要自己会教,更要努力使学生会学,在教学中,我能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掌握定计划,预习、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等有效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及自身学生时代的经验教训和教育、心理规律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及时帮助后进生纠正不良学习习惯。、不断改善、提高教育方法。

坚持积极暗示,正面教育为主,尤其是对后进生,多从积极方面去观察学生,多鼓励,多信任,多肯定,多表扬,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力量和信心。要知道老师过高的要求、过多的指责以及不公正的批评,会使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引起种种反常行为,例如逆反、虚荣、心理压抑和冒险、厌学、厌世,甚至犯罪等畸形心理状态。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后进生”的评价上。以此为戒,我们要求教师对后进生评价的原则必须坚持公正,恳切;多表扬,少批评;批评而不挖苦,在批评 74

心理教育论文

中有肯定、有希望。因此要教育工作中坚持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轻易向家长告状,不挖苦学生。还要积极地自我反省,自我纠正,用心感受学生的心理反应,主动接近,及时提供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教育,以建立科学人生观,并在知、情、意、行等诸方面得以协调发展。因此,作为教育者,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则是在心理、思想方面的健康加以引导和塑造,即做到“先做人,后做学问。” 在生活心理方面,帮助学生深刻地认知自我,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交友方面,学会赞美和批评,既谦虚随和又坚持原则,初步完成向成人阶段的过渡。

5、帮助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与学生,尽管角色不同,位置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只有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进行学科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在学科教学中收到实效。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素质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人际关系包括与领导、与同事、与学生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满足基本的心理需要,可使人保持愉快的心境,也可以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随时随地在学生面前展示社会行为的修养范例,心理健康的样板,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从而起到理论教育所达不到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发挥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作用,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1、克服心理上的偏见,坚持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一视同仁。

在生活在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事:两个学生同时犯错误,老师总是对平时不用功的学生训斥到:“你真是屡教不改,朽木不可雕也!”然后指着另一位优秀的学生说:“知错能改,还是好同学。”好学生经常看到老师的笑脸,坏学生经常看到老师的冷眼;好学生经常得到老师的鼓励,差生则经常得到老师的训斥;好学生犯错误常常能得到老师的谅解,差生不犯错误还常常为别人背黑锅„„有的老师看学生,只成绩好就一切都好,只要成绩差,就一切都差,品质恶劣,一无是处。这已经犯了心理学上的光环效应,以点概面,某方面差,就会形成一个消极的光环,将所有缺点都集中起来,却把优点给掩盖了。还有的教师喜欢按照某种固定的分类来评价学生,比如男生聪明,女生脑子笨,城市学生贪玩,农村学生刻苦等等。这种偏见、态度通过老师的言谈举止无意识地表达出来,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为学生所接受。接 75

心理教育论文

受好的偏见的学生自然兴趣高涨,鼓足干劲;接受不好的偏见自然令学生沮丧,一蹶不振。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自己的偏见,善意、公正地对待学生,坚持正确的学生观。

2、发展多方面兴趣爱好,保持情绪乐观、稳定

教师身上肩负着学生课业的负担,面临着来自家长,学校考试升学的压力,更要支撑起家庭的生活。这种责任与压力都难以使教师维持一个稳定的心境,常常无缘无故发脾气,遇事冲动。何况“真正的教育者是一种情绪丰富的人,同样强烈感受着喜悦、忧愁、激动和愤怒。”但教师要时常提醒自己,这种情绪不能带到工作中来,特别是不要带到课堂上和学生面前。因为发脾气而对学生的任何不当的批评和打骂,都可能在学生心中打上终生的烙印。我上小学时,因为一次作业没及时交而受到老师的责骂,为此我一直耿耿于怀,未能从此事件解脱出来。可见教师的失误会对学生的成长有多么大的影响!

作为现代社会的教师,应发展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如书画、文娱、体育活动,开阔视野、丰富学识,以此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

3、正确对待名利,拥有一颗平常心

在强调个人价值,凸现金钱作用的今天,教师能否正确对待名利,拥有一颗平常心,是教师保持健康心态的重要因素。拥有平常心,需要我们坚持下去,坚持正确的做人信条和理念。淡泊名利,不等于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建功立业,则应力戒不择手段,唯利是图。在进与退,升与降之间,教师应坦然面对名与利,多一分豁达与自信,少一点烦躁与不安。

4、培养容人之量、遇事沉着冷静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稚嫩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尤其脆弱。因此教师是遇事不火,能三思而后行,是避免冲动型,攻击型心理形成的重要一环。学生的天性是好玩、好动、不喜欢受到约束和管制,也正因为如此,才有教师这个职业存在的必要。因此,面对学生不尽人意的种种表现,教师要有容人之量,养成遇事沉着冷静的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只有做到这一点才会融入孩子们之中,形成健康的心态。

5、培养良好的性格,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一个温和的,友好的,善解人意的教师会使学生易于亲近;一个自信、乐观、思维敏捷、意志坚定、富于创见、诚实可信的教师会令学生感到钦佩;一个乐于助人、善于与人合作,坦率的教师更易于与同事在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个团结的教育集体。所以,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特征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能够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从而取得更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应矫正不良的性格,以一种健康的心理去面对学生。

心理教育论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会越来越重要,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性要求越来越高。而在我县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如何实施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模式,而关注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

本人通过一阶段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我想,只要持之以恒,认真总结、大胆尝试,积极总结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个性发展、学科学习、心理预防和康复治疗等各个层次进行,促进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彭娉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奚从清、俞国良著:《角色理论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高玉祥著:《个性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黄希庭著:《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赫葆源、陈舒永等编著:《实验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第二篇:浅谈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浅谈在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台山市斗山镇浮石小学 陈慕卿

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在学科教学、各项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的改革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融入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借鉴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学生发展学习的动态场,这是我们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的一个切入口,也是加强学校心理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体会。

一、树立新型教学效益观和师生观 ——重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我们要创设一个宽容、温馨的课堂生活环境,让学生自主、自由、自信,让学生成功、成长、成人,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让每个孩子都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一堂好课,除了其知识、技能传授和学生掌握的情况以外,还包括师生在这堂课中是否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包括学生由此获得的在生活中的启示以及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的兴趣,包括对学生在这堂课中良好体态、姿势等保证身体健康发展的习惯培养与纠正。

我在识字教学时,总是在学生随文识字后,拿出准备好的生字卡片,并且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说:“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生字宝宝们太寂寞了,它们不愿意安静地呆在书本里,想和你们交个朋友,愿意吗?如果你们能准确地喊出它们的名字,那么这些字宝宝就都成为你的朋友了。你可以把你认识的新朋友介绍给你的同学,读一读,认一认。”然后,我请学生上台找字宝宝,并介绍给自己的同学认读。此环节注重了在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基础上,让学生走上前台,展现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喜欢识字,乐于识字,学会识字。互动、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手段。在沟通交往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成功地进行了情感与思维的对话。这种新型的教学效益观,就是充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教育教学新观念。积极引导新型师生关系的树立,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做学生的“真”朋友。

二、狠抓教学关键环节中的渗透——多挖掘

狠抓教学关键环节中的渗透 :一是备课关。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备知识,备常规的教学方法,更要围绕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备,围绕新的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效益来备。如:教学设计中不能只考虑教师应该怎么做,把学生看作是配角或被动的。而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怎么做(如多感官的参与)来设计。同时考虑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找好各种能力培养和思想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等。把好这一关,就等于为“以课堂教学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可行的基础。

二是上课关。上课中最能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思想的莫过于课堂师生交往。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便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调查中发现,1/3以上的学生因为不喜欢教师而放弃对这门功课的努力。而且,由此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降,在课堂中的消极体验增多,即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下降。其实,学生很多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是在一种质量低下的学习生活之中产生的。许多逃学的孩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学校没有获得归属感,甚至被唾弃。于是,书包一扔,将自己抛入社会的洪流。对于学生来讲,课堂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空间,是他们心灵得以成长的主要空间。在这其中,教师是用自己的心去爱抚学生的心,进行生命间的交流,还是以执法官的形象,以冰冷的外壳去碰撞学生柔嫩的心灵,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课堂上教师对待学生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很重要,都包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有句话说得好:“赞赏犹如春风暖,谩骂好比严冬寒。”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在与学生的课堂交往中,多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少否定。注意教育机会的平等和公平,注意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等重要的教育原则。这些都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空间,是教育和教学的主阵地。因此,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氛围的性质主要决定于人际关系的质量,影响课堂心理氛围的不仅仅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是否善于建立同学间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氛围很重要。一些教师最爱进行学生间的比较,以为以此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竞争和压力,可以转化为更大的前进动力。殊不知,这其实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竞争压力。生活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每一位同学就意味着一份压力,层层包围、层层紧裹,这种氛围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三、实施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

学生学习课程的多样化,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具选择性、更具全面性的途径和方式。在这方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在学科内容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同的学科,有其独特的教学内容。如在语文教学,在教学“嫉妒”这一词时教师还可以渗透其它课文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为学生剖析嫉妒之害。一方面列举陷于嫉妒深渊,干出诽谤、中伤,甚至伤害他人的行为,结果毁灭自己,葬送前途的反面典型:如因嫉妒而残害孙膑终遭灭亡的庞涓,嫉妒诸葛亮不成反而自己被气死的周瑜等,使学生引以为戒;另一方面,列举能控制其嫉妒之心从而取得巨大成绩的古今中外名人佳话,如“将相和”中的廉颇等,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别人的进步,正确看待荣誉,正确估计自己的优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他们普遍能见贤思齐,踏实学习,与别人友好相处。在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课文都歌颂着一些具有良好的健康心理特征的人和行为,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用心灵去倾听》,《穷人》,《唯一的听众》等等课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如果适当地利用这些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暗示:学习《用心灵去倾听》,知道做人要乐观,要有美好的心灵,乐于助人;学习《穷人》,懂得生活虽然贫穷,但品德富有,有颗勤劳善良的心;学习《唯一的观众》,学会克服困难,有自信等等, 以一个健康的心理来感染每位学生的心灵,教师真正在“教书、育人”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提升。

2、在授课的组织方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同的学科,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其授课方式也各具特色。如:体育课在室外进行,且多以活动为主;音乐、美术课则有专门的教室,组织形式更为活泼。结合这些学科独特的授课方式,如果巧妙地辅之以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训练,则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实施。如:在体育课的户外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自我保护的技能以及进行适当的意志品质的锻炼;在音乐、美术课中启发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学会人际间的相互支持与鼓励。总之,只要教师善于创新、善于发现、善于结合与巧用,就会在自己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能与语、数、英等学科的教学相结合,也可以在各科的教学中加以实现的。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班主任教师或某些学科教师的教育责任与任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学生的每一位教师共同承担的责任与任务。

3、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肥沃土壤。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应该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强化。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和组织安排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如针对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利用出板报、开展知识竞赛以及各种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中提高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养成健康心理状态。“发掘自己的优点,扬起自信的风帆”、“当别人误解你的时候”、“做一个战胜自己的人”等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开发学生的潜能。使许多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大显身手,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青少年是人生的花季,他们这一个时期所受的教育,不光对他们这一阶段产生影响,而且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等多种形式营造心理健康教育宽松和谐的氛围,用知识去填补他们幼小的心灵,用行为去引导他们做人的航向,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最佳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及走向健康人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篇:浅谈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浅谈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姚品强

【摘要】本文从教学观念、教学环节、课堂氛围、学科内容及授课的组织方式等方面论述和探讨了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方法。

【关键词】学科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急剧变化,日益明显的不平衡、充满刺激的竞争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荷。这既使学生心理问题剧增,也对未来人才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优化下一代的心理品质,使他们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高节奏、高竞争、高风险和高压力,使未来的社会能关注人的心理需要。目前,学校主要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与进行个别心理咨询的形式来实施心理教育,这无疑是学校开展心理教育的两种重要途径。但是,学校实施心理教育应该是从多渠道多角度出发,因地制宜,随时随地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学习各学科科目中度过的,心理教育应该以此为突破口,以课堂为主战场,以各学科教育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学校各学科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积极性,这才是加强学校心理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

一、树立新型教学效益观和师生观

一堂好课,除了其知识、技能传授和学生掌握的情况以外,还包括师生在这堂课中是否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包括学生由此获得的在生活中的启示以及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的兴趣,还包括对学生在这堂课中良好体态、姿势等保证身体健康发展的习惯培养与纠正。这种新型的教学效益观,就是充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教育教学新观念。同时要积极引导新型师生关系的树立,帮助教师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要大力提倡通过学生评价教师,学生监督教师等多种活动,从根本上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建立真正平等、民主、尊重和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在亲和基础上,具有人性化特征的教师新权威。

二、狠抓教学关键环节中的渗透

抓好教学的几个关键:一是备课关。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备知识,备常规的教学方法,更要围绕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备,围绕新的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效益来备。如:教学设计中不能只考虑教师应该怎么做,把学生看作是配角或被动的。而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怎么做(如多感官的参与)才能掌握为中心来设计。同时考虑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找好各种能力培养和思想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等。把 1 好这一关,就等于为“以课堂教学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可行的基础;二是上课关。上课中最能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思想的莫过于课堂师生交往。在调查中发现,1/3以上的学生因为不喜欢教师而放弃对这门功课的努力。而且,由此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降,在课堂中的消极体验增多,即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下降。其实,学生很多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是在一种质量低下的学习生活之中产生的。如:许多逃学的孩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学校没有获得归属感,甚至被唾弃。于是,书包一扔,将自己抛入社会的洪流。对于学生来讲,课堂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空间,是他们心灵得以成长的主要空间。在这其中,教师是用自己的心去爱抚学生的心,进行生命间的交流,还是以执法官的形象,以冰冷的外壳去碰撞学生柔嫩的心灵,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课堂上教师对待学生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很重要,都包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在与学生的课堂交往中,多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少否定,注意教育机会的平等和公平,注意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等重要的教育原则,这些都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三、重视课堂心理氛围的建设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空间,学生在课堂上投入的时间也是一天之中最多的。因此,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氛围的性质主要决定于人际关系的质量,影响课堂心理氛围的不仅仅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是否善于建立同学间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氛围很重要。一些教师最爱进行学生间的比较,以为以此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竞争和压力,可以转化为更大的前进动力。殊不知,这其实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竞争压力。生活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每一位同学就意味着一份压力,层层包围、层层紧裹,这种氛围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四、结合学科特点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学习课程的多样化,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具选择性、更具全面性的途径和方式。在这方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在学科内容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同的学科,有其独特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涉及的是我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内容的总和就是我们的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蕴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正因如此,结合不同的学科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和全面大有裨益。所以,让各学科的教师一起讨论,带着新的思路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教案,从中挖掘并开发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在数学课关于工作总量、时间和效率的教学内容中,我们可以提请教师在教学举例时选用学生自己每天的作业总量、时间和效率的计算,还可加入对不同人一天工作总量、时间和效率的计算,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人一生。从而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深化了 2 学生对时间概念的认识,由此培养学珍惜时间的观念,改变做事拖拉的坏习惯。

2、在授课的组织方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同的学科,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其授课方式也各具特色。如:体育课在室外进行,且多以活动为主;音乐、美术课则有专门的教室,组织形式更为活泼;物理、化学课则有实验课,不但配备有仪器、设备,而且要求人人动手操作等。结合这些学科独特的授课方式,如果巧妙地辅之以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训练,则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实施。如,在体育课的户外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自我保护的技能以及进行适当的意志品质的锻炼;在音乐、美术课中启发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学会人际间的相互支持与鼓励;在物理、化学课上可以训练学生整洁和有条理的好习惯。总之,只要教师善于创新、善于发现、善于结合与巧用,就会在自己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也就是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能与语、数、英等学科的教学相结合,其实它可以在各科的教学中加以实现的。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班主任教师或某些学科教师的教育责任与任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学生的每一位教师共同承担的责任与任务。

总之,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师根据各科教学的特点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和情感,激励学习动机,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课堂学习是学生一天的主要活动,如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开展途径和方式。每一项新的教育要求,都是在原有的教育工作和教育体制中诞生的。不要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另辟蹊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突破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看作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开心理课的局限,而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在实处,深入、有效地开展起来,才能实现“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心理保健医生”的梦想。

【主要参考文献】

[1]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出版社,2000年; [2]纪瑞颂:《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三项措施》,人民教育,1999年第4期; [3]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 [4]林建华:《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5]林寿德:《论心理学视野中的学校精神》,北师大学报,1996年第1期; [6]边玉芳:《学校心理教育实验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年。

第四篇:浅谈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浅谈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春涛中学 张伟荣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急剧变化,日益明显的不平衡、充满刺激的竞争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荷。这既使学生心理问题剧增,也对未来人才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优化下一代的心理品质,使他们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高节奏、高竞争、高风险和高压力,使未来的社会能关注人的心理需要。目前,学校主要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与进行个别心理咨询的形式来实施心理教育,这无疑是学校开展心理教育的两种重要途径。但是,学校实施心理教育应该是从多渠道多角度出发,因地制宜,随时随地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学习各学科科目中度过的,心理教育应该以此为突破口,以课堂为主战场,以各学科教育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学校各学科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积极性,这才是加强学校心理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

一、树立新型教学效益观和师生观

一堂好课,除了其知识、技能传授和学生掌握的情况以外,还包括师生在这堂课中是否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包括学生由此获得的在生活中的启示以及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的兴趣,还包括对学生在这堂课中良好体态、姿势等保证身体健康发展的习惯培养与纠正。这种新型的教学效益观,就是充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教育教学新观念。同时要积极引导新型师生关系的树立,帮助教师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要大力提倡通过学生评价教师,学生监督教师等多种活动,从根本上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建立真正平等、民主、尊重和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在亲和基础上,具有人性化特征的教师新权威。

二、狠抓教学关键环节中的渗透

抓好教学的几个关键:一是备课关。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备知识,备常规的教学方法,更要围绕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备,围绕新的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效益来备。如:教学设计中不能只考虑教师应该怎么做,把学生看作是配角或被动的。而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怎么做(如多感官的参与)才能掌握为中心来设计。同时考虑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找好各种能力培养和思想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等。把好这一关,就等于为“以课堂教学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可行的基础;二是上课关。上课中最能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思想的莫过于课堂师生交往。在调查中发现,1/3以上的学生因为不喜欢教师而放弃对这门功课的努力。而且,由此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降,在课堂中的消极体验增多,即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下降。其实,学生很多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是在 1 一种质量低下的学习生活之中产生的。如:许多逃学的孩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学校没有获得归属感,甚至被唾弃。于是,书包一扔,将自己抛入社会的洪流。对于学生来讲,课堂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空间,是他们心灵得以成长的主要空间。在这其中,教师是用自己的心去爱抚学生的心,进行生命间的交流,还是以执法官的形象,以冰冷的外壳去碰撞学生柔嫩的心灵,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课堂上教师对待学生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很重要,都包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在与学生的课堂交往中,多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少否定,注意教育机会的平等和公平,注意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等重要的教育原则,这些都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三、重视课堂心理氛围的建设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空间,学生在课堂上投入的时间也是一天之中最多的。因此,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氛围的性质主要决定于人际关系的质量,影响课堂心理氛围的不仅仅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是否善于建立同学间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氛围很重要。一些教师最爱进行学生间的比较,以为以此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竞争和压力,可以转化为更大的前进动力。殊不知,这其实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竞争压力。生活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每一位同学就意味着一份压力,层层包围、层层紧裹,这种氛围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四、结合学科特点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学习课程的多样化,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具选择性、更具全面性的途径和方式。在这方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在学科内容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同的学科,有其独特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涉及的是我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内容的总和就是我们的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蕴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正因如此,结合不同的学科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和全面大有裨益。所以,让各学科的教师一起讨论,带着新的思路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教案,从中挖掘并开发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在数学课关于工作总量、时间和效率的教学内容中,我们可以提请教师在教学举例时选用学生自己每天的作业总量、时间和效率的计算,还可加入对不同人一天工作总量、时间和效率的计算,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人一生。从而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深化了学生对时间概念的认识,由此培养学珍惜时间的观念,改变做事拖拉的坏习惯。

2、在授课的组织方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同的学科,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其授课方式也各具特色。如:体育课在室外进行,且多以活动为主;音乐、美术课则有专门 2 的教室,组织形式更为活泼;物理、化学课则有实验课,不但配备有仪器、设备,而且要求人人动手操作等。结合这些学科独特的授课方式,如果巧妙地辅之以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训练,则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实施。如,在体育课的户外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自我保护的技能以及进行适当的意志品质的锻炼;在音乐、美术课中启发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学会人际间的相互支持与鼓励;在物理、化学课上可以训练学生整洁和有条理的好习惯。总之,只要教师善于创新、善于发现、善于结合与巧用,就会在自己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也就是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能与语、数、英等学科的教学相结合,其实它可以在各科的教学中加以实现的。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班主任教师或某些学科教师的教育责任与任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学生的每一位教师共同承担的责任与任务。

总之,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师根据各科教学的特点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和情感,激励学习动机,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课堂学习是学生一天的主要活动,如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开展途径和方式。每一项新的教育要求,都是在原有的教育工作和教育体制中诞生的。不要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另辟蹊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突破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看作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开心理课的局限,而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在实处,深入、有效地开展起来,才能实现“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心理保健医生”的梦想。

第五篇: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渗透探析

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渗透探析

摘 要: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知识性、专业性,不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施过程中,都忽视在具体的学科课程的学习中的心理教育渗透。学生心理问题是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忽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和生活过程,不论是预防心理问题,开展心理教育,还是心理问题干预都没有具体实施的实践和空间条件。因此,要充分重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中小学生;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2-0036-01

我国不少人都认为心理教育就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在他们的日常的学习、生活等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不论是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还是实施心理教育,提高学生心理调节能力,都要在这些活动过程中进行。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和大部分时间都是学习,各个学科的学习活动占据了他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因此,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必须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活动中去,各个学科教师就必须具备心理教育能力。我们就必须加强对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一、提高对学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增强中小学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培养意识

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必须培养中小学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因此,要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有效开展,就必须要学校领导认识到学科教师以及整个学校教学、工作人员心理健康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更要学科教师自身认识到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渗透的重要性。我们不少领导和教师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专业心理学教师的任务,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在整个学习和生活活动中实现的,不可能离开他们的具体的学习活动和生活活动单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哪怕是心理治疗也不是完全在单独的心理治疗室里完成,也必须回到生活学习的活动过程中,通过改变其患者的生活活动行为模式来实施。学生之所产生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病,其实也是在学习或生活过程中处理生活、学习事件时失败所导致的。因此,只有认识到了学科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认识到了自身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提高自身心理教育的能力,才可能自觉在施教过程中预防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教学行为。学校领导认识到了这一点才可能为学科教师参加心理健康培训提供条件,才可能把心理健康教育贯彻到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教学管理或工作过程中去。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培训,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育人

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人的发展与成长,是全面的,并不是单一的知识学习。人的心理健康发展与成长是在学校整个环境中完成的,并不只是课堂上,更不只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学校是整体育人,学校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学校的所有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都要具备育人能力,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学育人,这是对学校的基本要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重视对每一个教职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训。不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教师,不论是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是各个学科教学教师,不论是领导者,还是一般教职工,都要求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懂得如何让学生健康成长基本知识,都有一定的实施心理教育的基本能力,学生在学校才可能真正健康成长。其中学科教师更加重要,因为学科知识学习占据了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空间,是学生获得主要内容和形式。脱离了学生具体的学习实践和空间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实施的。

三、结合学科知识学习,挖掘学科知识学习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要学生体验学习的愉快,就必须教师要懂的如何愉快地教,懂得如何把知识学习转化为愉快的学习活动。虽然有人说,学习愉快是一个浪漫的幻想,其实,从审美教育的哲学高度来看,学习是可以实现愉快体验的。虽然可能学习过程有时候是枯燥、艰辛的,但是,枯燥与艰辛绝对不完全是单纯的,如果能够让学生通过枯燥、艰辛的学习获得肯定,体验紧张、枯燥之后的放松,掌握好教学的节奏,是完全可以实现学习的愉快体验的。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学习压力大,挫折感强,教师再进行批评否定,甚至用惩罚等方式来对付学生,于是焦虑、紧张、无意义甚至厌学情绪就产生了,严重的甚至产生精神分裂等疾病。教师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会使得学习是愉快的,有意义的,有成就感的。而成功的学习、有成就感的学习就必然是愉快的,因而也就是健康的。在学习中遭遇了失败,遭遇了人为惩罚,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和体验,就会产生不良情绪,久而久之,消极情绪、消极体验积累达一定时候就必然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因此,学生的不健康心理甚至心理疾病实际上就是在不科学、不愉快的学习过程中生的。所以,学科教师必须学会在学科教学中用科学的方法、愉快的方法教学,要懂得如何科学愉快地教学,要懂得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愉快的学习。

(作者单位:内江市东兴区百合镇中心校)

参考文献:

[1]刘本剑,中小学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1.[2]永春 乌力吉仓,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简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6.[3]邢金萍,论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4.[4]黎龙辉,论学科教学中的心理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0,4.

下载谈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日常教学中心理健康辅导的案例

    日常教学中心理健康辅导的案例 一、案基本情况 董瑞,男,今年11岁,五年级学生。个性特点:活泼好动、性格外向、乐于为集体做好事,积极主动热情,父母小学文化。 二、主要问题概述 该......

    高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枝江三中语文二级子课题 李玉梅 2009年秋 我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就读的学生一般是被一中二中拒之门外的,他们文化课基础差底子薄,虽然智力发......

    声乐教学中心理调控的作用及训练论文

    摘要:心理调控能力在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须予以重视。本文简要阐述了声乐教学中心理调控能力的概念,分析了声乐教学中心理调控能力的作用及训练,希望能为更好地发挥......

    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学习资料) 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开发非智力和获取众多信息的基础。而在数学课堂教......

    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小学生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初级阶段,心理健康关系到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而且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也有重大影响。本文探讨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而提......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范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人格因素 鼎湖区永安镇中心小学 何少芳 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人格潜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提高学生思想境界。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格因素,充分发......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1

    44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泸县雨坛中心校 李瑶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除了工具性以外,还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教材不少课文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我们在教学时,应当......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1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背坑小学 吴炎中 新会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C级证书”培训班 199号 2007年12月3日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除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