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范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人格因素
鼎湖区永安镇中心小学 何少芳
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人格潜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提高学生思想境界。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格因素,充分发挥人格因素的积极作用,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水平。
一、让学生高昂自信的头
每个人自身存在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有坚强的自信心和不屈的竞争意识,通过努力都获得成功。例如:我教学《司马光》一课,在总结课文时,我提出:“司马光才几岁,为什么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救小伙伴?”学生争着回答,有的说:“他很聪明。”有的说:“他平时爱学习,懂得很多知识。”还有的说:“他动脑筋,会思考问题。”我听了高兴地说:“你们也很爱动脑筋呀,能想出这么好的答案。”学生听了心里甜滋滋的,增强了自信心。学习完课文,在指导学生识记生字期间,我又因势利导说:“你们能像司马光那样开动脑筋想出好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吗?”同学们都表现得很积极。例:学到“跟”字时,我问:“谁有办法记住这个字?”有的学生说:“„跟‟是由„
‟和„艮‟两部分组成的。”我接着问:“谁有更好的办法?”这时又有学生说:“可以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跟‟字,„根‟去掉„木‟换成„‟就是„跟‟。”老师用这种激励性语言,唤起每位学生的自信心,使其产生“他行,我也行”的竞争意识,产生创新思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就在你我之间
小组合作就是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进行搭配分组(四人一组),每组都有一个组织能力相对较强的组长,其余三人各有任务,或记录,或汇报,或检查,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通过组员的合作,既发挥了群体的积极功能,又提高了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一部分原来在班上不敢发言的学生,通过在小组中的学习锻炼,逐渐地也敢在班上发言了。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可设计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小组先自己阅读这篇课文,读熟后在小组里互相讲故事,最后各个小组推荐一个学生参加竞赛,到讲台上把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各小组大声朗读,为了能迎接挑战,组员读熟课文后,就互相讲起故事来。这种学习方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参与面,既体现了民主化教学的“全体性”,又使胆小的学生得到了锻炼,使那些有组织能力的学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
三、让孩子撑起自己责任的天空
爱是责任心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爱心。如我在教《小珊迪》时提出:“假如你是小珊迪,当时你会怎么做?如果你当时在场,你愿意为他做些什么?你是那位先生的话,你又会怎样照顾小珊迪托付的小利比呢?”这些问题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同情心和爱心,他们纷纷表示对小珊迪的无比同情,愿意伸手帮助小珊迪和小利比,甚至愿意把这爱心广而播之,希望能帮助更多的穷苦孩子。这样,他们意识到责任心的重要性,在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可是我在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时,有一个学生却在下面嗤之以鼻:“傻瓜,这样去死太不值得了!要是我,才不会这样去白白送死呢?”这无疑为学生责任心塑造打破了一扇窗,如不及时修补,会有更多的人成为一扇扇“破窗”。于是,我就临时组织学生开展一场“这样的死值不值”的辩论会。经过激烈的辩论,同学们最后一致认为,董存瑞的死是为祖国、为人民、为解放事业而死,他的死是值得的。刚才嗤之以鼻的那个学生也表示赞同。这样,教师适时地把这扇破窗修补好,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心也深深地扎根在学生们的心底。
四、让创造的翅膀自由翱翔
教师要教会学生不要“迷信”书本,允许学生存疑,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一位教师教学岳飞的《满江红》,学生的情绪很激动,他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1
纷纷表示了对岳飞的敬重、对秦桧的痛恨。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能说一下我的观点吗?”教师给了他机会。他说:“为什么跪着的是秦桧而不是宋朝的皇帝呢?”这句话给全班带来了思考,于是全班讨论这个问题,最后一致达成共识:最大的罪人是宋朝的皇帝,是他葬送了自己的河山。学生中蕴藏着何等可贵的潜力,我们的教学需要的就是对学生质疑水平的鼓励和珍爱。有了学生大胆质疑的课堂,那将是充满活力的课堂,将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真正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
同时可以设置没有正确答案的任务。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文之后,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设计制作一份8K纸张大小的彩报,内容以介绍我国一些爱国的杰出科学家的事迹或逸闻趣事为主,要求版面设计不拘一格,文字优美流畅。在确定了各自的主题后,同学们自己去收集资料,有的摘抄,有的下载,有的润色;制作时也是百花齐放。这样的开放作业,无不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灵感和创造意识,使学生们的学习更趋于自主化和探索性。
人格的内容还有很多,需要教师用心去体会,在语文教学中逐步渗透,认真塑造,使学生人格在教师人格、教材中的人格因素、语言文字训练中的人格因素的多方影响和渗透下逐步健全,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载体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鼎湖区永安镇中心小学 何少芳
小学语文课本有无数的名篇佳作凝聚着作者的智慧才华,积淀了他们珍贵的人生经验,闪耀着他们的高尚情操。还有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语文活动更是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许多相通之处,这又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多样化、民主化和艺术化的渠道。因此,我们利用语文学科教学来渗透心理教育也不失为一个好途径。
一、挖掘小学语文教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涵盖的内容广泛,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如教《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我主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渗透,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理解第四自然段中“满不在乎”的意思,画出具体描写小红军外貌的重点词句,通过自读,小组讨论,加深理解课文内容:草鞋穿破了,双脚冻得又青又红,小红军毫不在乎;黄黄的小脸说明小红军吃不饱,身体非常虚弱,可是他毫不在乎;他十一二岁,年纪多么小,可是在茫茫的大草地掉队了,他仍然满不在乎;太阳偏西了,说明天就要黑了,小红军面对饥饿、寒冷、孤独,他还是一点儿也在乎。让学生从中体会小红军面对困难毫不屈服的坚强意志。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寻找心理教育契机
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我在担任四(3)班的语文教师伊始的头几节语文课上,我发现了我们班一个突出的弱点:课堂上过于沉闷,几乎变成了我一个人的“独角戏”。后来我发现这其中最大障碍并不在智力因素,而在于心理因素。害怕说错,受到老师的批评与同学们的嘲笑,没有足够勇气当众表述自己的意见、主张。摸清了病因,我对症下药。首先,我在班上提出了一个鲜明响亮的口号:“我能行!”接着,我建立起一种激励体制,让他们经常得到成功的愉快情绪的体验,从而一步步树立起我敢发言,我会学好的自信心,并有意在小组之间、大组之间、男女同学之间展开“谁更行”的比比赛赛活动。在每周五的争章达标评比中,“上课发言”这一项分值最高,每记录一次表扬,可加一百分。对于敢于发言的同学,无论他发言质量高低与否,首先肯定他主动举手的这一份勇气。“真聪明”,“脑子真管用”,“比老师还会想还会说!”这样的赞美,我总会毫不吝惜地送给他们。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会有意提出不同层面的要求。做小老师串讲段落、复述课文等难度较大问题留给AB组同学,读懂字音,读通一句话,这些难度小的问题留给C组同学。让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课堂上的沉寂自然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按捺不住的表现的欲望、表达的冲动,在师生互动之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极大提高。
三、精心设计语文作业,寻找心理教育契机
在语文教学中,我一贯比较注重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因为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制高点、重中之重,它体现着学生各项语文综合素质。因此,语文教学作业设计中,日记和课外阅读就是两种最常见形式。日记,它不受题目、体裁、内容、表达的诸多限制,一篇篇日记就是一颗颗透明的心灵,它是学生流露真情实感和对生活思考的天地,以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掘其进步潜能,解决心理不适心理困扰。
四、正确实施教学评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对学生实施正确评价的前提。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行为或者结果的反馈,是学生获取班级认同和获得“归属需求”的基本途径之一。我的做法是:
(1)以人为本。我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缺乏自信的学生以鼓励为主,如:朗读的声音真响亮;字写得很端正等等;对自我意识过强,缺少合作精神的学生往往采用期待性评价,如:要是能与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相信你的回答会更精彩;对喜 3
欢随声附和,缺少独立性的学生以鼓励性评价和期待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2)鼓励自我。语文学习又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我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主观感受。
(3)相互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评价的同时,我通过暗示或正面强化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找同学的优点,以一种寻求学习的眼光去看待同学。
五、巧妙利用课外学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新的渠道。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语文课外实践中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1)从课外书中吸收精神食粮
我大力提倡学生看课外书,给学生推荐各种类型的书:童话书、科技书、历史故事、儿童诗歌、小说等等。同时,我还和学校图书室联系好,以便能更方便地借书还书。有时,我特意从图书室借一些书以奖励的方式借给学生读,如:《中国近代历史小故事》、《走向明天》、《太空梦》、《动物与人》、《中华五千年美德丛书》、《喜怒忧思哀恐惊》等等。这样大大激起学生看书的热情。我还指导学生尝试着写读后感,记下自己看书后的点滴感想。(2)从语文实践活动中寻找契机。
我主要是把握机会,随时随地进行心理教育渗透,这种见缝插针的教育渗透,耗时少,针对性强,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如在全校性朗读竞赛前,相机对学生进行努力竞取、团结协作的心理教育,在比赛中,我们班勇夺一等奖;在三八妇女节之际,通过给妈妈一封信,相机对学生进行关心他人、感谢他人的心理教育,受到领导家长的好评。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我们中国更是一日千里。随着一个更开放的时代的到来,人们内心却越来越封闭、孤独,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处在这样一个独特时代的中国儿童,心理问题层出不穷,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任重道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让我们共同努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学习资料)
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开发非智力和获取众多信息的基础。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身体素质、心理品质的因素。尤其是结合当今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培养目标,我们只有抓住教育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这条关键教育思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最有效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感化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学习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因此良好课堂学习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
1、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学生尊重老师和敬仰教师,可以形成积极向上、愉快、活跃、和谐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我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以适应学生日益扩大的信息面、学生的独立性和日益增强的成人感的需要。如微笑地走进教室,微笑地上课;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有困难时,老师适时地微笑可以减轻或者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和威信感化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
2、公正评价,合理期望。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只有当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把握、合理评价每位学生,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因此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努力取得最佳成绩。特别是在课堂学习中注重避免使用“你听我说”、“我告诉你”之类的命令式、灌输式的口吻,而坚持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例如:“请您继续讲”、“你的分析是不是这样”、“请听听我的想法”、“我想作一点补充”、“如果这样说是不是更全面”等。教师这样有意或无意地在教学中改变语言的表述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提供勇于尝试的表现机会
曾经有人对孩子做了一个调查:当你遇到失败或犯了某个错误时你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结果,大多数学生说:首先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不幸,否定自己。也就是说,中小学生在困难面前容易动摇的是自信心。跨出自信的第一步当然是勇于尝试。因为自信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自信是建立在勇于尝试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与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勇于尝试的表现机会。
【案例】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课时(片段——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与学生如此互动生成:
师:刚才你们是根据求比值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我这儿还有一种方法,而且这种方法还挺快,你们想知道吗?
生:老师,你先别说答案,让我们自己想想看。师:好,老师也希望你们能自己找出来,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讨论,合作完成。你只要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说错也是值得表扬的。
(教室里十分安静,有的在计算,有的在冥思苦想。不一会儿,就有学生露出惊喜的表情,并转身与小组内同学交流……)
生1:我们发现…… 生2:我们发现……
师:我也发现一个比例就和你们发现的不一样。随手在黑板上写4∶5=5∶6。
生:老师,你举的例子是错误的……
师:你们真是太会学习了,太细心了,我也要向你们学习。
生:真诚地笑了……
给学生一个机会,给学生提供这样一种勇于尝试的可能,使学生能从容地对待失败和他人的不认同。有了这种自信心的支持,学生能够确立自己的目标并向目标迈进,在学习上往往会取得更好的进步。
三、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
用系统论的观点看,任何系统只有开放,系统才能有序。因此,教学中我们应拓宽数学课堂教学领域,开放教学过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赖以存在的大背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广泛联系。现代教育观强调,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而且认为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只有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才能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案例】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我让同学们课前调查自己喜欢的体育用品的价格,课上利用调查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体育用品 篮球 足球 羽毛球拍 乒乓球拍 价格(元)75 83 45 22
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会合作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合作精神是未来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数学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
【案例】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组织了这样的教学活动:“大家已经知道了很多分数,现在给大家提供几种材料,你能动手分分,用分数来表示吗?好,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小组合作,看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分数多。”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多分数。有的把一个苹果、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了4份、8份、10份,其中的一份分别用分数 来表示;其中三份分别用 来表示。有的把8面小旗平均分成2份、4份,其中的一份分别是,在这里把8面小旗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是2面,用 表示时学生产生了疑问,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学生明白了:这里是把8面小旗看成了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2面是其中的一份,所以用 来表示。这就是合作的结果,合作的魅力。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这种互帮、互教、互学、团结合作的形式,能促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学会协作,养成良好的性格,并能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周围人际间的关系,保持个人与环境的协调,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学会与人交往,从而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心理困扰就是所谓的心理“碰钉子”,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消极反应。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有以下几种:来自学习活动的困扰;来自与同伴交往的困扰;来自老师的困扰;来自自我实现受挫的困扰。因此,化解学生学习活动的困扰,所有的困扰都将得以有效化解。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自于学习活动困扰的现象比较多见,尤其是五、六年级,一旦碰到不会做的题目就显得面目憔悴。作为教师,必须首先弄清“困扰”在哪里:是上课不听造成的还是听了也不懂。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安排充分的“小组合作”的时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与同伴交往,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也改善了同伴间的关系,形成一定的合力。对于听了也不懂的孩子特别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好,不让他再雪上加霜。应多鼓励,比如:来,我来教你。老师也觉得这道题很难。你已经做出一步,很不错了……无论如何,化解学生学习活动的困扰最关键的一点还是爱与尊重。
总之,数学是一门科学,师生都必须持科学的态度,冷静地思考,沉着地应对教与学,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确处理好师与生、知识与实践、考试与升学的关系。针对学生的种种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教师必须利用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调整学生失调的心理,恢复心理平衡,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为数学教学营造一个轻松、融洽的氛围。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1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泸县雨坛中心校 李瑶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除了工具性以外,还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教材不少课文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我们在教学时,应当充分挖掘利用这些因素,适时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
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课文都歌颂着一些具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特征的人和行为,像小学语文书本课文:《蓝树叶》,《校园里的画》,《蜜蜂引路》,《丰碑》,《放弃射门》等等课文,在平时教学中,如果适当地利用这些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暗示:学习《蓝树叶》,知道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要小气;学习《校园里的画》,学会克服嫉妒心理,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学习《蜜蜂引路》学会仔细观察,谦虚好学;学习《丰碑》,懂得舍己为人高尚情操,学习《放弃射门》学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高尚体育精神等等,会起到非常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文中有道,道中有文,文道统一,三者水乳交融,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扣住课文语言形式的分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心理健康教育贯通、渗透于教学之中。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1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背坑小学 吴炎中
新会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C级证书”培训班 199号
2007年12月3日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除了工具性以外,还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它涉及政治、哲学、历史、社会、生活、道德修养、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诸方面,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其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很容易吸引学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材不少课文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我们在教学时,应当充分挖掘利用这些因素,适时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
例如《争吵》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把握文中人物
感变化的基础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所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指导。课文较详细地描写了“我”与克莱谛吵架时的心理活动,以及吵架后的矛盾心情:当“我”被克莱谛碰了胳膊肘时,“我”“火”了,于是产生了报复的念头;“我”与克莱谛吵架后,觉得很不安、很后悔,后悔自己骂了克莱谛,觉得不应该做对不起他的事;心里很想向克莱谛承认错误,又觉得太丢人;心里暗暗说向他认错,可嘴里又说不出请他原谅。教学时,可以联系上下文让学生体会“我”吵架后的心情。课文讲述的这种情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课文构思精巧、语言优美、把“我”的犹豫、矛盾、不知该如何面对好友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学时,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意思,让学生从“父亲”的话中理解: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错误。为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如: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喜欢他什么?使学生在对人物行为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体会。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看法,如:有的学生能通过具体事例准确地概括人物的某种品质和个性,说克莱谛能谅解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视同学之间的友情;有的学生能比较全面地评价别人,既看到“我”的一些弱点(爱瞎猜、爱面子)和缺点(报复同学),又能看到“我”的长处(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善于反思,是非观念清楚等);有的学生能看到别人的进步,而不是凭一时一事
的表现给别人下结论,认为“我”的进步是明显的,由嫉妒同学、瞎猜疑、报复同学到心里不安、后悔、知错,最后能接受同学的友爱,与同学重归于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懂得同学之 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在教学“嫉妒”这一词时教师还可以渗透其它课文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为学生剖析嫉妒之害。一方面列举陷于嫉妒深渊,干出诽谤、中伤,甚至伤害他人的行为,结果毁灭自己,葬送前途的反面典型:如因嫉妒而残害孙膑终遭灭亡的庞涓,嫉妒诸葛亮不成反而自己被气死的周瑜等,使学生引以为戒;另一方面,列举能控制其嫉妒之心从而取得巨大成绩的古今中外名人佳话,如“将相和”中的廉颇等,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别人的进步,正确看待荣誉,正确估计自己的优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此外可组织学生摘录嫉妒有害的名人格言,如“嫉妒是亡身的毒蛇”。“嫉妒是一种比仇恨还强烈的恶劣情绪”等,并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他们消化这些格言,净化心里意识,使他们普遍能见贤思齐,踏实学习,与别人友好相处。
在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课文都歌颂着一些具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特征的人和行为,像小学语文书本课文:《蓝树叶》,《校园里的画》,《蜜蜂引路》,《丰碑》,《放弃射门》等等课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如果适当地利用这些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暗示:学习《蓝树叶》,知道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要小气;学习《校园里的画》,学会克服嫉妒心理,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学习《蜜蜂引路》学会仔细观察,谦虚好学;学习《丰碑》,懂得舍己为
人高尚情操,学习《放弃射门》学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高尚体育精神等等,会起到非常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文中有道,道中有文,文道统一,三者水乳交融,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扣住课文语言形式的分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除了把政治思想、德情操融汇贯通、渗透于教学之中外,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渗透应用到口语交际和作文教学中。
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就是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无论是奋力求生的飞蛾、顽强生长的瓜苗,还是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都让作者感到生命的伟大。随着文章的层层推进,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水到渠成地昭示了这样一个观点:“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生命是宝贵的,却又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学习了《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时,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指导学生围绕“生命”这一永恒的话题畅所欲言。怎样看待生命?那些忍受不了病痛的折磨或经不起生活中的困难、挫折,而采取轻生的人的做法可取吗?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多数学生认为这些轻生者的做法不可取,只有勇于向病痛、向困难挑战,才是生活的强者。教师在学生已对生命有所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反面资料,(如邻
居XX失去双手,但他怎样学会用脚刷牙、洗脸、写字等),让学生进行谈论,有效地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他们对生命的思考。在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人应怎样看待生命。这样,“以境促思,以思促说”,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懂得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一个人的生命只属于自己,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懂得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懂得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在口语交际课上,学生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接着教师请学生想一想,在口语交际中哪些同学的哪些内容、观点印象最深刻,把这些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是一篇佳作了。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能在自己文章中表达对生命的思考,感悟生命的意义,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最终目的是要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使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学习的心理问题,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经常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
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 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 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 规范和心理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 无缺课逃课现象,无伤亡、无违法犯纪;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意志,性格开朗,学会自治自理,并能主动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心理健康的人无往不胜”。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必须的。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途径。
第五篇:高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枝江三中语文二级子课题 李玉梅
2009年秋
我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就读的学生一般是被一中二中拒之门外的,他们文化课基础差底子薄,虽然智力发育正常,但是意志力相对薄弱,面对困难易退缩,自信度不够,而且处于青春期,情感丰富,情绪波动较大。而且多数学生来自农村,思想上保守害羞却又渴望展现自我。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名语文学科老师,我平时注意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语文教育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一、充分发挥文本的美育功能,让学生在对美文的欣赏中接受情感的熏陶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语文教材中大多是具有美感的文章,我们语文教师就要在教学中重视这些文章中的形象之美、情感之美、语言艺术之美。这些美的语言、善的内容、真的情感对人的精神品格的塑造,是其它任何样式的说教不可比拟的,是真正对学生有益的,是学生获得精神教育的沃土,也是医治学生心理疾病的良药。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力挖掘出文本中的真善美,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如课文《春江花月夜》中对大自然奇丽景色的描绘、对人间纯洁爱情的讴歌可以引导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热爱;《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更是能够引发学生的奋斗的激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过小孤山大孤山》歌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课本中这样的诗文数不胜数,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美是无处不在的,而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可以做到无处不在。
二、采用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手法,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情,甚至影响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在我们这类农村高中就学的,本来就是一些基础不怎么样的学生,他们有不少的朋友在一中、二中,中考的差距让他们无奈的走进我们三中,严重的自信不足时时困扰着他们。如果在高中他们依然对学习缺乏兴趣的话,那么他们也许就真的会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即便是人在学校,也可能只是为了一张毕业证,而在平时的表现中,则是破罐子破摔。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单调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中通常运用的是讲授式、问题探究式、训练式等,我们学校推广的是“多向互动——整体优化”教学模式,这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是一个大的突破。它的基本程序是这样的:导语激趣——点拨讲解——检查矫正——总结评议。这个模式有利于我们完成教学任务,让课堂教学有条不紊、有的放矢。但在具体的操作方面,虽教有教法,却是教无定法。各个不同的程序,我们常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添加了不同的辅助手段,如播放录音、观看影视、多媒体教学等。我在上《春江花月夜》时,为学生播放了视频朗读,学生兴趣盎然,跟着读背,一节课下来,不仅疏通了诗意,而且大多数学生能背诵诗歌了;上了《牲畜林》,我给学生播放了国产电影《举起手来》,既让学生对课文所运用的“以幽默手法描写战争”的手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上《林黛玉进贾府》,《枉凝眉》优美的歌声把学生一下子就带入了小说所描写的氛围之中。
除了这些电教手段之外,报纸、杂志等也会时不时的进入我的课堂。这些辅助手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能时不时的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增强自己的信心。
在教学中,我也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学文言文,有时我会在课堂上举行小小的文言知识竞赛,来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检查;学诗歌,有时我会举行一次诗歌朗诵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辩论会、演讲比赛也是我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常用手法。课堂讨论是语文课上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讨论应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发表自己的见解,激活思维,这样才能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符合学生心理健康发育的方向。比如我在《项羽之死》中针对项羽该不该过江东进行提问。有的学生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大丈夫应当能屈能伸;有的学生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人的尊严大于一切······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激活了,课堂呈现非常好的思维氛围。同样,在《老人与海》一课,我也设计了一问:“在你看来,主人公桑地亚哥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教室里像炸开了锅:有的说,桑地亚哥失败了,他的大马林鱼只剩下一副骨架,他可以说毫无收获;有的说,桑地亚哥成功了,他在与鲨鱼的搏斗过程中体现了坚强的意志和执着奋斗的精神······可见,展开讨论可以让课堂活起来。问题设计得好,也更易于实施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因为心理教育主要是一个讨论沟通过程,是一个思维碰撞过程,具有较强的非价值判断性和非指导性,教者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老师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引导、点拨,推动学生自我思考,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中丰富自己的思想也丰富自己的人生。
语文教学只有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寓教于乐,才能在乐中有得。要做到课课教法有异,堂堂手段不同,方能吸引住学生,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中学习。
三、发挥随笔的倾诉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对症下药,医治学生的心理疾病。有些学生心中烦闷、苦恼、自卑,或对谁有看法,或家里有什么事,都渴望倾诉,有时又因为种种原因,不想对周围的同学说出来,但不说出来,心里又憋得难受,他们常常选择写下来,让自己压抑的心情得到释放。我一直要求学生周周写随笔,在从事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更是强调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经历的事。因此,学生大多写的是近期班上的事、寝室的事、自己的事、家里的事,写的是自己的喜、自己的忧、自己的好、自己的恶。通过随笔,我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为那些心理处于困扰中的学生排忧解难。陈清在周记中写道:“我不明白周围的同学为什么排斥我,看到别的同学都是三五成群的,我却是形单影只,真是有说不出的郁闷。”我的眼前顿时浮现出那个刻苦好学的女孩子的形象。我找到她,陈清一到我的面前,就泪光闪烁,她说,在寝室大家都是有说有笑的,但是就是没有一个人和她说笑,有时大家明明谈得正高兴,但她一进去就都不做声了,在教室也没人和她搭腔。这个孤独的女孩感到要崩溃了。真的是这样吗?这又是为什么呢?我找了她同班的两位比较听话的女学生了解情况。那两个女同学说,“她从不主动和别人交谈,每次自由活动时间她都一个人跑到教室里去,从不理睬我们,也不和我们一起玩。”“她在教室里常常趴在座位上做作业,周围有讲话声她就极不耐烦,用手捂住耳朵。”原来这是一个心里只有学习而忽视了人际交往的敏感的女孩,我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及时对她进行心理辅导,提醒她不能让学习占据自己的全部身心,要多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直认为是别人排斥自己的陈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尽力主动和同学交往,在友谊中尝到了甜头,性格变得开朗多了。王涛同学因为父母离异在随笔中流露出了自暴自弃的心理,张海玲同学在随笔中倾诉了失恋的痛苦,孙璐同学在随笔中发泄了对某老师的不满······我一发现学生心理上的波动,就会马上找学生谈心,帮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解决了学生不少的心理问题。随笔不仅让学生的心理苦恼有了释放的平台,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真的是一石二鸟。更主要的是,随笔也为我们的心理教育提供了机会,使不少学生时常拥有好心情。
当然,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能完全代替科学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既增强了语文学科的魅力,又贴近学生的心理,这不是语文课追求的理想境界吗?因此,坚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一条很有效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