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本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生本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湖北省郧西县土门镇茅坪中学 陈朝香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是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以生命为本、以学生为本这是生本教育的基本模式。语文学科本身的形象性、生动性、情感体验的体验性已经决定了语文教学走传统的知识灌输、思想灌输、情感灌输的道路是非科学的,也是不合时宜的,语文学科理应成为“以生为本”进行教学的带头学科。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到底如何落实“以生为本”呢?以下从 三个方面谈点浅见。
一、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生本教育向导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先进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先进。“生本教育”理念是目前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不能把“以生为本”作为一种教育观念上的变革或者补充来看待,它应该是一次彻底的观念革命。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身心得以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它不仅仅在方向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而且在整个体系上还要探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一种“一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要真正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尤其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教师是权威”、“学生是接受者”的传统理念。
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语文教师应该成为抛弃传统理念和实践“以生为本”新理念的先行者。理念的更新当然要通过新理论的学习才有可能达到,但理念的真正转变还必须借助于实践,在实际中得以完成,在实践中让新理念得以发扬光大。
二、教师要注重语言感悟,开启学生心灵
肯定和赏识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自我体验很感悟。感悟能力是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综合体现。生本理念认为那些作为训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是学习的核心部分,学习的核心部分应当是感悟。因此,充满人文气息的语文学科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把教材看做金科玉律,不应该停留在对教材本身所传达的文字信息上,而应该鼓励学生不要满足于已有的观点和结论,肯定和赏识学生的奇思妙想,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不同的解读和探究,特别是鼓励学生发表浸润着自己生活体验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必须从心底乐于接受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和意见。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与学生真正的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潜能。这样的赏识和肯定,犹如给学生的语文学习注入新的生命线。
语文学习的课堂尤其强调读书内化,注重语感培养和整体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调动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等,去触摸语言材料的整体存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整体感知、感受、把握、体味、揣摩、领会、感悟,透过言语典范去感受言语现象,体验言语行为,领悟丰富内涵,增加文化底蕴。然而,多数孩子的思维总是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面,不能深入体会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难以触摸到语言文字的温度。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策略,引领学生感悟,体察学生微妙的情感变化,从而开启学生心灵。由事明理生情,体悟到“信赖”的价值和力量,使语文课堂充满着智慧与灵性,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的同时,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三、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情感是生本教育保证
学生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被激发的。努力营造良好的情境,培养了学生对文本的亲近感、认同感,更有利于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应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语文教学方法和过程应该是一个多样统一的和谐整体。教学内容决定着很多差异性的存在,也决定了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总是依靠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学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开展教学活动不可能一堂课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往往需要几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比如,小组合作法、自学法、讲授法、质疑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当然,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必须表现为协调一致才具有实际意义。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得”与“习得”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学得”重课内、主要面对教材世界,以“指导”“训练”的方式,有计划、步骤地培养学生学习技能。把学生“习得”延伸,面对生活世界,以“感悟”“积淀”的方式,在更广范围里去感知美、发现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语文学习过程是通过学生联系自身生活进行感悟,让大语文观念深入人心,注重语文和人生的关系。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美国教育家科勒涅斯也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可以学语文、用语文,现实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资源,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延伸至课外,从生活中学语文。
生本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大语文教学观的提出者早已认识到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我们都知道,语文为生活服务,学好语文离不开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来自于生活的语文积累往往比课堂上的更容易让学生刻骨铭心,因为这是他们自己发现或体验后得到的东西。
第二篇: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生本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郧西县土门镇茅坪中小学 陈朝香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是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以生命为本、以学生为本这是生本教育的基本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即以学生的好学为中心,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得少,学生学得多,才能使学生得以主动发展,激昂学生生命,挖掘学生潜能。
那么,如何将生本教育的理念渗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去,把文本的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强调教师“教”的设计,更应关注学生“学”的设计。学生毕竟是知识的“发现者”而非“接受者”。因此,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把学生当作重要的教育资源来开发。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学生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被激发的。努力营造良好的情境,培养了学生对文本的亲近感、认同感,更有利于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应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例如,《桂花雨》这篇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摇桂花”是本文的重点段。教学时,当学生读到“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到“我”摇桂花时的欢乐,一位老师创设了情境,边播放动态的课件,边笑着对着孩子们说:“孩子们,摇桂花多带劲呀!咱们也来摇一摇好吗?来,伸出我们的小手,尽情地摇吧。”孩子们一听都劲头十足,不禁伸出小手“摇”了起来。“哗啦啦,哗啦啦„„”老师鼓励孩子们:“这么点力气哪能摇下这桂花呀?快!再用劲!加油!”这下,孩子们真的放开胆子摇起来了。个个摇得摇头晃脑,小脸蛋红扑扑的,摇啊摇,孩子们咧嘴笑了。老师看时机成熟,问道:“孩子们,快抬头看哪!你都看到什么啦?”学生有的说:“我看到桂花飘落下来,好美!”有的说:“啊,桂花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就像一只只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也有的说:“老师,老师,我觉得我身上落满了桂花,成 了一个桂花仙子,还浑身散发着香气呢!”还有的迫不及待地叫起来:“老师,我觉得桂花还像个调皮的孩子,看,它还悄悄钻进了我的颈脖子,湿湿的,痒痒的!”
从孩子们美妙动听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都已沉浸于“摇花乐”中了,此时,他们都已经成了作家笔下的“我”了,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自身蕴涵的情趣因素进行充分开掘,并将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然被吸引、被陶醉,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作一些能够撞击学生心灵的“情趣化”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注重感悟,开启学生心灵
语文学习的课堂尤其强调读书内化,注重语感培养和整体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调动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等,去触摸语言材料的整体存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整体感知、感受、把握、体味、揣摩、领会、感悟,透过言语典范去感受言语现象,体验言语行为,领悟丰富内涵,增加文化底蕴。然而,多数孩子的思维总是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面,不能深入体会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难以触摸到语言文字的温度。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策略,引领学生感悟,体察学生微妙的情感变化,从而开启学生心灵。
比如,教学《珍珠鸟》一课,如何使学生能“真切地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谐、信赖的境界,并自然生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是感悟的难点。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感受人对鸟的喜爱之情,作者描写的是人鸟相亲的故事,感情的红线贯穿全篇。“‘我’为什么能够取得珍珠鸟的信赖?”让学生从细微之处感悟作者的一份真情。“真好!”独词成句,置于篇首,然后补上“真好”的内涵,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送来的珍珠鸟的满意之感,喜爱之情。在这种喜爱之情的驱动之下,作者为珍珠鸟精心营造舒适而温暖的巢,又在鸟巢之上加了一盆吊兰,垂挂的藤蔓覆盖着鸟巢,这简直成了珍珠鸟幽静而安全的绿色家园!如果不是作者对珍珠鸟情有独钟,怎能取得鸟儿的信赖? 对待老鸟尚且如此,关爱小鸟更是可想而知了。文中的“我”由听到小鸟“又尖细又娇嫩的鸣叫”开始,就与小鸟结下了不解之缘:小鸟出生了,忍不住拨开绿蔓察看,那可爱的模样让人 2 心生怜爱。尤其是小鸟渐渐长大了,会飞了,与“我”一天天接近了,“我”对小鸟的喜爱之情也与日俱增:让它喝“我”的茶,啄“我”的笔尖,甚至任由它啄“我”的手指,落在“我”的肩上,“我”都不去惊动它,更不驱赶它,还抚摸它的绒毛,为它停下工作„„ “我”对小鸟呵护有加,喜爱之情发自肺腑。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的细节之处体悟真情,不禁和文中的“我”一样爱上了珍珠鸟。
教学中,抓住一系列的动词:飞一落一站一撞一落一蹦一瞧一啄一趴„„引导学生感悟小鸟对“我”由远及近、由担心到放心、由亲近到信赖的进程,领悟人鸟亲密无间、彼此信赖的美好境界。老师在教学中始终让学生通过两条线索探究课文的内涵,感悟出“我”对珍珠鸟的宽容和喜爱,珍珠鸟的纯真和可爱,由事明理生情,体悟到“信赖”的价值和力量,使语文课堂充满着智慧与灵性,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的同时,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三、注意积累,发掘学生潜能。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充分发掘学生的记忆潜能,把外在的信息整体内化在自己的心理层面上,最后积淀于身心组织之中,形成综合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讲究诵读感悟,强调熟读成诵,不仅能增强学生语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学生的人格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所谓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积累了新鲜语汇、巧妙句式、优美语言,思维得到训练,记忆力不断提高。
譬如,《泉城》一课是要求全文背诵的,在教学时,可帮助学生积累关键字词,并通过个性化朗读体会感悟泉水的美丽,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珍珠泉:先抓住“在阳光的映射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这句话中的“忽~忽~”体会泉水的姿态变化万千,用动作体会“拎”字的精妙。然后通过阅读“泉水从地上往上涌,好象一串串珍珠。”中的“涌”体会泉水的连续不断,少而急。最后,让学生带着赞美之情读好这一段。而五龙潭,则由几股泉水“汇注”而成,所以抓住“汇注”一词,让学生给汇注换个词语,体会与珍珠泉的不同,水之多,从不同方向流入。黑虎泉则抓住“喷吐”一词,体会水势的大和猛,配合课件播放水声,让学生有更深切的感受。趵突泉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时在体会它大、清、美的特点时,3 抓住一个“冒”字,先展开想象,然后播放视频感受水多而缓,并引用一段老舍先生关于《趵突泉》的描写“泉太好了。泉池是差不多见方的,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通过课外拓展获得的语言材料让“冒”在学生心中越发清晰,最后在朗读中发自内心的赞美。当学生用朗读表现出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的不同特点后,背诵全文可谓水到渠成了。济南的名泉亦成为学生记忆中的一抹亮色了。
四、注重迁移,开启学生智慧。
迁移,就是让学生将已掌握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经常投入周转、得到运用,从而获得整体发展。《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解决简单问题。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提供语文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增长智慧和才干。
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教材提供给学生的实践机会。仍以第七册教材为例,比如,《老师,您好》文后第4题:你最喜欢这首诗里的哪些诗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说喜欢的诗句,是让学生积累以供日后迁移;联系生活实际谈理解,是迁移性说话练习。此外,在布置作业时可设计习题:写写赞美老师的成语、名言;文中把老师比作春蚕,我们还常把老师如何作比,学习仿写比喻句。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在旧识与新知间架起桥梁,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理解基础上的运用,是一种典型的迁移。对于这些形式的迁移性练习,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巧妙引导。
学生智慧的萌发、个性的发展需要适宜的土壤,需要充足的阳光,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激发学生潜能,增长学生智慧。将生本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去,将成为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和不断摸索的主题,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的舞台,飞扬起孩子们的笑脸,激荡着孩子们的情怀。新课标下语文生本课堂的初探
茅坪中小学 闻义坤
伴随着课改一路走来,从一知半解到实践领会,多少也有些感受与收获。“生本课堂”这一理念随之呼之欲出,已被我们广泛所接受,所推崇。怎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灵动的“生本课堂”呢?在此我想结合教育教学中的感悟,谈谈关于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生本课堂”的一点思考。
一、自主探究,挖掘潜能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自己的课堂;学生应逐渐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因此,“生态课堂”就应是崇尚自主的课堂。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充分地思考、感悟、体验、探究,讲求自主学习的效果,千万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走过场。请看我校林夏萍老师执教《太阳》中的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成为研究太阳的专家了,你想通过研究获得什么 知识?
生:太阳离地球有多远?太阳热度怎么样?太阳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太阳有多大?
师:好,你们就带着你们的问题去研究吧!请大家打开书本,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从字里行间发现并搜集最关心的信息,这就是对太阳进行假想研究。陆九渊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发现并提出问题是一种怀疑精神,是一种探究意识,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是开启智慧的钥匙。纵观这教学设计,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师生角色的变化:教师逐渐放下主宰者、权威者的架子,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学生也逐渐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只充当主持人的角色。这样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书忌耳传”“学贵自悟”。林老师就给了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走进文本,完成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走进作者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世界。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评价一节语文课,不是看你你用什么模式,而是要看这节课你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确定;学生的主体精神是否体现;学生的 5 主体意识是否显现;学生的主体活动过程是否优化;是否发掘了他们智慧的潜化,展示他的生命的活力?
二、多向互动,教学相长
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一贯是教师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因此,我们提倡“生本课堂”就应是多向互动的课堂教学,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互动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互相借鉴、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在合作的环境下,在共同营造的宽松自由、活泼愉快的氛围中,互相激发更多灵感,追求更多更新的创造,实现教与学的共振,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一位教师在执教《鸟的天堂》一文中在教学大榕树这一环节时,提问:如果你是一只从远方飞来的鸟儿,经过长途跋涉之后想找个地方安家会选择这儿吗?为什么?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了激烈地讨论,再各小组汇报。小组1:因为这里有这么大的榕树,还有许多树干。小组2:这里有许多鸟,都是好邻居。小组3:这里环境好,四面环水,榕树的占地面积非常大,非常茂盛,生命力旺盛。小组4:我们全组同学一起读。师:他们抓住关键语句,了解到这里的占地面积非常大,想怎么住就怎么住,非常舒服。小组5:我补充,文中的第十二自然段(读: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这句可以体会到这里不但没有危险,而且有时兴起还可以来一次免费的音乐会呢!
在这则案例中,老师以问题(会选择这儿安家吗?为什么?)为载体,以合作学习为形式,开展师生、生生多向互动。在多向互动中,师生、生生密切配合,教师抓住时机善于引导,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加之轻松平等的课堂气氛,人人各抒己见,思维更加活跃,答案也更丰富多彩,使其能力不断发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更好地走进了课文,走进了鸟的天堂。因此,笔者认为生本的语文课堂应是互动的课堂。
第一,生本互动。生本互动就是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的对话,即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去理解文本,去解读作品的内容,与作品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从中学到自己所需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第二,生生互动。生生互动就是学生之间就文本所进行的对话。首先,在生生互动中,每个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交往中最放松,不用担心说错,特别容易激活思维,为每个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其次,在互动中,学生可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和思维方法,这对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第三,师生互动。教师要能把自己与学生真正地平等起来,“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这样的课堂,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赏识与肯定,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双方积极的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以努力形成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策动力,引发情感体验的源动力,激起学生自主创新的推动力,从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情趣。
三、动态生成,富有创意
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而又个性的生命体。因此,教师无论备课如何周密,教学过程中难免会碰到种种“意外”。如果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独特理解视而不见,不能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转化为课堂生成的再利用资源,那就成不了好课。因此,笔者认为生本的语文课堂,教师就要注意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仔细聆听学生的每一句发言,每一个动作,聆听学生们每次交流,讨论,抓住有利于教学和学生培养的每个生成点,创造性地去运用它。
笔者清楚地记得自己在教学《燕子》一课的第三自然段时就感受到了“意外”的幸福。
师:我们从这一自然段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感受到?
生:我感受到了燕子的动作很轻巧,很灵敏;我从“斜”字体会到了燕子的动作很优美;我从“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了,感受到了燕子的速度真快;我从“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感受到燕子很可爱,也很顽皮。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燕子的确可爱,你看它的动作是那么的轻快、敏捷。(刚要准备进入下一环节时,我看到一个学生举起了手,又迅速放下,面露难色,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于是,我叫了他。)
生:老师,我觉得燕子是故意“沾了一下水面的”。燕子用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的小圆晕,那是告诉湖中的小鱼:春天来了。
(话音刚落,我不禁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同时,也暗自庆幸没有武断的打断他,而是给了他表达的机会。)
师:你的想法真独特,燕子还会告诉哪些小精灵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沉思片刻,纷纷举手。)
生:燕子还会告诉湖中的小虾:小虾弟弟,快浮上来看看呀,春天到了!生:燕子还会告诉成群结队的小蝌蚪:小蝌蚪,小蝌蚪,你们快快长大,春天多美丽呀!
生:„„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在我们的眼中燕子可不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燕子,它就是一只——
生:活泼可爱的小精灵;燕子就是一个春天的使者。„„
课堂上,学生常会跳出教师课前欲设的“规范化框架”,冷补丁来个“意外”。案例中,面对“燕子是故意沾了一下水面的。”我并没有一语否决或置之不理,而是抓住学生突发的答案,及时调整教学,将阅读引向深入。试问:如果一成不变地按照原计划,学生的回答会有如此的精彩吗?课堂会有如此的灵动吗?所以说,欲设与生成并非水火不容。教师只要随时把握课堂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让欲设和生成和谐相生,课堂教学就会高潮迭起、富有创意。
四、简明朴实,真切自然
当前的语文课堂为了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大量的非语文元素源源不断地涌进课堂,语文教学实在承担了太多的异样任务,肩负太多重大使命,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它的无法承受之重。崔峦老师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因此,笔者认为生本的语文课堂应实实在在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服务,尽可能地把对语文教学本体无益的东西去掉,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简明而扎实。
其一、流程安排要简化。教学过程简化,就是用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去取得教学实效,也就是要减少花样,简化环节,留给学生更多的读书、思考、讨论的时间,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理解到内化,最后学会表达运用,从而提高语文能力。其
二、教学手段要简便。当下有些语文课,过多地利用了现代教学手段,而放弃了语文“原生态”的最本质的教学方式。于是乎,我们的语文课就成了大杂烩。例如:一位教师执教《秋天的图画》,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秋天的各种资料。接着出示关于秋天的课件。忽而金黄的稻浪,学生大呼:“哇,秋天真美啊!”忽而火红的苹果,学生大呼:“秋天好美啊!”忽而黄澄澄的甜梨,学生又喊:“秋天太美了!”这样的课件使用喧宾夺主,影响了正常的语文学习。其实,语文是实打实的,就是要多读,多写。这话是朴素的真理,至理名言。学习语文,就应当充分遵循本民族语言的特点和学习规律。语文,就是要以语文的方式去学习。
其三、课堂提问要精简。当前的阅读教学,依然问题多多,教学的主要流程基本上是以教师的问题串起来的,大问题套着小问题;学生课堂上的主要生活方式,是在猜测问题的答案。课堂上,他们与静思默想基本“无缘”,和潜心会文近乎“绝交”。课堂是个常数,一旦教师提问的时间多了,学生独立思考读书的时间必定减少。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做文本的知音,就必须留出整块时间给学生。时间怎么留?当从减少提问开始,教师要尽可能提紧扣教学主目标,让孩子们通过与文本的充分对话、自主感悟之后才能回答的问题。只有这样,语文才能闪亮“因朴素而优雅”的面孔,语文课也因此而显得更加简约而扎实。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论是哪种方法,终须抓住一个关键定可大有作为,那就是“以生为本”。让生本课堂中拥有最灿烂的阳光,最清新的空气,最甘甜的泉水,孕育灵动的生命。
第三篇:生本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生本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生夲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夲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的穿透力、冲击力和感染力。生本教育把师生关系处理的十分完美、和谐,教学效果十分明显。用生本教育的理念指导小学语文教学,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课堂不是教师自我表现的舞台,不应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自己的设计为本。教师要为学生的 “好学”而设计“教”。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择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把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二、高度尊重学生,让学生有自信心
对学生的尊重是生夲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如二年级语文的一节说话课,要求观察一种水果,说说它的形状、颜色和味道。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将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设计为:首先让学生准备几种水果,然后利用一个大转盘(将一个圆形纸盘分成六等分,每一份贴上一种感官图像:耳、鼻、眼、口、手、心)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观察事物。课堂上出示大转盘时,孩子们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告诉我们,他们被吸引住了。又用自编的儿歌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大转盘,转呀转,手摸摸,眼看看;大转盘,转呀转,鼻闻闻,舌舔舔;大转盘快快转,耳听心思真好玩。由这些教学环节引发出了学生所要观察的对象—水果。这节课学生的思维随着大转盘的转动而变化着,积极参与的热情很高,表现欲望强烈,语言丰富,把各种水果描绘得具体、生动。有一个学生这样说道:“香蕉黄黄的,像弯弯的月亮,剥开皮香味扑鼻而来;吃一口,香甜香甜的。我真想把他送给灾区的小朋友。”事实证明: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第一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表现。绝大多数学生对老师的情是真诚的,比如见到老师问声好,每逢节日给老师送上一份贺卡,老师对这些应该十分尊重与重视。如果把学生高高兴兴的一声“老师好”当作耳边风,他们会认为老师看不起自己,内心不愉快,由此而来的师生感情疏远,会对教学产生影响。第三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内向、爱静;有的学生外向、好动。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我们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不能强求学生整齐划一地按照老师的意愿行事。例如:开展班队活动。我们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多听听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按学生意愿安排活动,这样做学生才会有兴趣,活动才会有意义。第四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理。孩子的自尊心需要保护,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如果长期受到挫折,他就会失去自信,坠入自卑的深渊,失去积极向上的精神。那么,教师就应该在工作中积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第五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的尊重还表现在肯定、赏识学生的学习成果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笔者曾听一位名教师上课,在课上他请一位学生读课文,这位学生阅读能力很差,一段文字读得结结巴巴非常吃力,他非常耐心的听完学生读完后,不但没有指责学生,反而用温和的语气说:“这位学生读得很认真,很辛苦,他能坚持把文章读完,大家给点掌声鼓励一下。”这个评价既不伤学生自尊,又给了学生自信,多可贵啊!换了其他老师可能会很不满意地指责学生:“回家为什么不好好读书?读得这么差劲,下次要好好努力啊!”用生本教育的理念指导语文教学,就是要转变教学观念,处处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特别是课堂评价语更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如“你真会读书”、“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也没想到”„„这些语言虽然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说十分在意,它能鼓舞学生斗志,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潜能,碰撞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长期如此,学生必将终生受益。
三、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做好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创设和谐、认真、合作、探究的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是导演,是学生的辅助;学生是演员,是学习的主角。语文的学习重在体验感悟,必须有听、说、读、写、思、做的亲身经历,别人替代不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不凸显,主题活动不活跃,他们的自身经历无从建立,这样的课堂如果依然精彩,那精彩的只是教师;如果也显现出发展的努力,那么这种发展是以教师为本。只要教师垄断课堂,学生就难以进入他们该进入的角色,当然就难以欣赏到孩子们争奇斗艳的青春烂漫。学生课堂的角色不归位,以生为本就是空话。所以,以生为本就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角色,从重视教的追求到重视学的探究,从重视自我展示到重视学生发展,从重视量化结果到重视质化过程。满堂讲固然不可取,满堂问、满堂演(多媒体演示)也不可取,因为这是变相的牵着走,对着灌,学生简单被动接受的处境不改变,以生为本就无着落。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一种和谐、轻松的情景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把可以交付的学习任务托付给学生,极大地信任学生,教师大胆放开手,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少讲甚至不讲。
用生夲教育的理念指导语文教学,使得学生发生的最大的变化就是使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极大的学习热情,学生不会把学习语文当作一种苦差事,会视学习语文是件快乐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成绩也明显上升了,而作为教师最大的感触是师生关系融洽了,教学质量提高了,而教学却轻松了。它对师本化、灌注性教学带来的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是巨大的。
第四篇:新课改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新课改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新课改是一种思想理念,在它的指引下,教育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实施新课改,首先要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主体价值。在实施新课改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氛围。教师应当启发学生自己去想、去说,主动观察、善于发现,真正实现学生的参与。
一、把课堂的表现空间让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我觉得“课文”是学习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学生的学习由“课文”引发开来,再向“课文”以外的语文内容探索。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去求知,自己去感知。任何给出现成答案或定论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老师此时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应该把课堂的表现空间让给学生,而在创设情景,提供比较和体验的材料上多动脑筋。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否就在于是否让每一个学生都走上了正路,都找到了适合自己前进的速度和坡度。例如,我曾有三次上《临死前的严监生》的经历。第一次按课文的人物、情节、环境去分析,找来了很多的资料,讲得头头是道。第二次课前作了很多准备,出了八道题目采用论文答辩形式来上。第三次从医院要来了一张“死亡报告书”,要学生给“严监生”填写死亡报告书。我自己的评价是第一次“吃力不讨好”,第二次“框定范围,不敢放手”,第三次是效果最好的一次,学生通过对“严监生”姓名、年龄、两个手指头的小组合作、主动探究,不但阅读了课文的,而且从汇报课中表现出的阅读的广度、理解的深度都令我惊讶。这样的课人人参与,学生的主体性、个性特色展露无遗。
二、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其中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强调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特别强调要激发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就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逐步改变。
三、具体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新课改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并不否定基础知识的教学,新课改的目标中提示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片面现象,只是说知识传授在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了,只要纠正就可以了。
2、不能忽视教师的点拨讲授。新课改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学生遇到疑难是教师的讲解中处理问题的方法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能力,这就提示我们,一定要抓好解疑教学中对学生疑难的把握,才能讲得切中要害,使学生豁然开朗。
3、对学生的评价要多激励,不能粗暴。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渴望成功的愿望,教师要在教学中投入自己全部的情感,去理解学生,只要发现有闪光的地方,教师就给予充分的肯定,尤其是在课堂上教师巡视时,激励就是成功。
4、注意课本的延伸。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不会面面俱到,必然会有缺陷,新课改提倡以课程标准为准,可以适当的补充和改变,教师应在指导自学和分层练习时加入一定的拓展练习,尤其是语文教学,课程标准提倡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教师就要在这方面下工夫,才能更好的达到新课改的目标。
第五篇: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
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
摘 要:目前我国经济在十分快速的发展,教育行业也发展十分快速。生本教育理念主要指的是将学生视为主体进行教育,生本教育理念和当前的新课改具体要求具有一致性,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和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提升具有密切的联系,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使得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以生本教育理念为主要指导内容,使得学生主体地位不断突出,同时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生本教育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模式
引言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观念,教师需要在教学开展之前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人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来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挖掘出学生们的内在学习潜能,从而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1]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重要含义
生本教育理念是基于学生们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水平、个性特点等因素建立起完善的教学计划,从而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积极性。生本教育理念提出来之后,受到了广大教育界的热烈响应。生本教育理念提倡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升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跟传统的教学观念相比具有绝对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是以教师为教学中心,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导致教学效率一直无法明显提升。生本教育理念则是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二、创设教学情境模式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跟幼儿园的教育管理理念完全不同,义务教育更加系统化和严谨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小学生们还没有完全适应教师的教育节奏,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上课走神的情况,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情境模式来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气氛,提升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情景教学模式要重视学生们的认知特点,根据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们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课文《秋天的图画》时,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先让学生们描述一下自己印象中秋天的风景,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描述出来,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气氛,然后再给学生们讲述课文中的描写片段,让学生们感受一下是否跟自己的记忆相同,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情境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自主思考能力。
三、增强阅读评价,提升阅读自信
生本教育理念对学生的需求关注比较重视,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关心和引导,鼓励学生更好的阅读和掌握更加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需要教师们在对学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建立必要的阅读评价监督学生阅读具体情况。例如,在课文《想北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加以引导,对学生阅读的结果进行必要的评价,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断增强自身的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教师还应就阅读的问题和学生不断交流,促进学生的阅读学习信心逐渐增强。生本教育理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对学生阅读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使得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阅读教学方式改革和完善,逐渐对学生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育中需要应用生本教育理念对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有效提升,促进学生阅读积极性提升。
四、运用情感教学方式,丰富知识内容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往往会忽视情感教学,就会导致学生的情感因素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逐渐消失,情感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学生们的情感体验是具有一定差异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也能够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将情感教学的方式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通过利用电影和图片以及音乐等方式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具有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促使学生获得个性化的情感体验,而情感教学的方式也要求教师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提供不同的情感体验途径和内容。例如文章《我与地坛》的教学中,作者的情感其实是比较外放的,字里行间都具有丰富的感情表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中作者的情感因素感悟,也促使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情感特点针对性了解,通过学生的具体表现对学生的情感需要进行分析,同时也根据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采用不同行动对学生积极情感激发,促进他们充分表达自身的情感需要。[3]
五、扩宽阅读范围,提高人文素养
阅读范围的扩宽能够对学生视野扩宽,也能够促使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教学内容是相对有限的,学生们不能够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在扩宽学生阅读范围的基础上,教师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书籍推荐,推荐阅读的书籍可以和教学内容具有一定联系,也可以是课外读物,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而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的推荐内容,结合自身的喜好选择书籍进行阅读。教师应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和重视,督促学生完成读书笔记等相关的课外作业内容,加深学生对这些书阅读的记忆和思考,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效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应推荐学生读一些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书籍,促使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对学生自身文化素养有效提升。
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生本教学理念,能够有效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同时也响应了新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语文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科学的理论依据来指导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们的语文阅读兴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设通俗易懂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方式提升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从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高亮.浅析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7(05):79-80.[2]刘晓娟.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W刊),2016(12):189.[3]麦楚仪.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下),2016(10):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