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喾⒄梗?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生本教育理念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方向。所谓生本教育理念就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在充分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的宗旨下展开教学。以“分数的意义”这章节的教学内容为例,对如何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小学数学;应用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生本教育理念成为新时代小学数学课堂的新方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生本教学理念,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同时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学生可以在课堂和教师、学生进行更加充分的交流和互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本文将以“分数的意义”这一章节的内容为例,探讨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一、开展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宗旨是充分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新定位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通过有效提问的方式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在课堂提问中进行独立思考。
例如,在进行“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
(一)”教学时,教师在课堂导入、探究新知等环节,就可以充分运用课堂提问的方法开展教学。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分数”,但是并没有直接认识到分数的定义和概念,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分生日蛋糕”的例子进行提问,再配以PPT课件进行相关展示,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一步一步地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然后引出分数的概念。在探究新知时,教师可以通过先举一个整体的例子,然后让学生根据整体的概念,举出其他整体的例子,如一个苹果、一个班级的学生等,让学生充分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除此之外,教师在讲解分数的概念时也可以让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各抒己见,并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运用小组合作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究
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课堂不仅要教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需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究,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和数学思想,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作为主体,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高效开展数学探究活动。
例如,在进行“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
(二)”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分数知识,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教材中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教材附页中的纸条,测量一下数学书的长和宽。由于纸条的长度正好是数学课本宽度的三倍,因此,学生可以轻松测量出数学书的宽度。但是纸条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四次还剩下一部分,五次还多出一部分。因此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结合上节课所掌握的分数知识,通过对折纸条的方法来完成对数学课本长和宽的测量。在探究结束后,再让每小组成员选择一个代表,对小组探究过程和结果以及期间遇到的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进行汇报。教师再将各小组汇报的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拓展教学内容,促进数学课堂生活化
数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小学期间开展数学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可以将数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长久发展,应该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举例子时,应该多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如分蛋糕、分水果、分组等为例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在教学中可以弱化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布置时,教师应该选择分数在生活中运用的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来完成。这样才能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也能让学生的学习更为有效。
本文从开展课堂提问、运用小组合作、拓展教学内容这三个角度,对如何在生本教育理念的大方向下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究。希望通过本文,可以为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提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秀华.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本教育”实施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6).[2]孙淑玲.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6).编辑 高 琼
第二篇: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
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
摘 要:目前我国经济在十分快速的发展,教育行业也发展十分快速。生本教育理念主要指的是将学生视为主体进行教育,生本教育理念和当前的新课改具体要求具有一致性,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和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提升具有密切的联系,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使得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以生本教育理念为主要指导内容,使得学生主体地位不断突出,同时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生本教育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模式
引言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观念,教师需要在教学开展之前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人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来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挖掘出学生们的内在学习潜能,从而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1]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重要含义
生本教育理念是基于学生们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水平、个性特点等因素建立起完善的教学计划,从而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积极性。生本教育理念提出来之后,受到了广大教育界的热烈响应。生本教育理念提倡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升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跟传统的教学观念相比具有绝对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是以教师为教学中心,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导致教学效率一直无法明显提升。生本教育理念则是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二、创设教学情境模式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跟幼儿园的教育管理理念完全不同,义务教育更加系统化和严谨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小学生们还没有完全适应教师的教育节奏,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上课走神的情况,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情境模式来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气氛,提升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情景教学模式要重视学生们的认知特点,根据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们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课文《秋天的图画》时,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先让学生们描述一下自己印象中秋天的风景,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描述出来,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气氛,然后再给学生们讲述课文中的描写片段,让学生们感受一下是否跟自己的记忆相同,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情境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自主思考能力。
三、增强阅读评价,提升阅读自信
生本教育理念对学生的需求关注比较重视,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关心和引导,鼓励学生更好的阅读和掌握更加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需要教师们在对学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建立必要的阅读评价监督学生阅读具体情况。例如,在课文《想北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加以引导,对学生阅读的结果进行必要的评价,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断增强自身的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教师还应就阅读的问题和学生不断交流,促进学生的阅读学习信心逐渐增强。生本教育理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对学生阅读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使得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阅读教学方式改革和完善,逐渐对学生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育中需要应用生本教育理念对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有效提升,促进学生阅读积极性提升。
四、运用情感教学方式,丰富知识内容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往往会忽视情感教学,就会导致学生的情感因素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逐渐消失,情感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学生们的情感体验是具有一定差异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也能够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将情感教学的方式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通过利用电影和图片以及音乐等方式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具有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促使学生获得个性化的情感体验,而情感教学的方式也要求教师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提供不同的情感体验途径和内容。例如文章《我与地坛》的教学中,作者的情感其实是比较外放的,字里行间都具有丰富的感情表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中作者的情感因素感悟,也促使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情感特点针对性了解,通过学生的具体表现对学生的情感需要进行分析,同时也根据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采用不同行动对学生积极情感激发,促进他们充分表达自身的情感需要。[3]
五、扩宽阅读范围,提高人文素养
阅读范围的扩宽能够对学生视野扩宽,也能够促使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教学内容是相对有限的,学生们不能够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在扩宽学生阅读范围的基础上,教师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书籍推荐,推荐阅读的书籍可以和教学内容具有一定联系,也可以是课外读物,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而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的推荐内容,结合自身的喜好选择书籍进行阅读。教师应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和重视,督促学生完成读书笔记等相关的课外作业内容,加深学生对这些书阅读的记忆和思考,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效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应推荐学生读一些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书籍,促使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对学生自身文化素养有效提升。
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生本教学理念,能够有效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同时也响应了新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语文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科学的理论依据来指导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们的语文阅读兴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设通俗易懂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方式提升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从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高亮.浅析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7(05):79-80.[2]刘晓娟.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W刊),2016(12):189.[3]麦楚仪.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下),2016(10):86-88.
第三篇:生本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注重
生本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注重
生本教育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求学生不断观察、操作、发现知识,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要求教师以生为本,相信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过多干预学生,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主。教育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那么,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如何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大前提。
当前,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与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生本教育还有一定的距离。只有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课堂40分钟的质量和效率,减轻学生课内外的作业负担,给他们以更多的自主时间与空间,才能保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成功人才。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最主要是改变教师的思想,要让所有教师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来,落实到行动中。小学生应该怎样学到有用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呢?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自主与合作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要求学生先自学,为了达到有效地自学,在学生自己预习好的情况下,对有疑问的就需要学生小组之间合作讨论了。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强调合作,强调发挥集体的智慧去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以小组进行或者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和全校交流。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和个性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已有的研究也表明,在竞争、合作、个体化三种目标结构中,竞争的情境容易激发能力差异观念,导致学生的成绩目标定向,合作和个体化的目标结构则有利于培养掌握目标。在合作学习的情况下,社会比较和评价是基于整个小组的表现,个体间的能力差异不明显了。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时,当学生提议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为其它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多组三角形,在小组内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看看把三角形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并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表。然后由代表上台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索,拼出了不同的图形,得出不同的发现。如有的发现两个完成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有的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还有的学生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同时还发现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小组动手合作操作,学生手脑并用,自主探索,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这样的学习,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愉快,知识掌握得更扎实、牢固。
小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低成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可以使他们在做“小老师”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自我决定感。并且由于小组学习允许学生自己控制学习过程,学生的胜任感和自我效能感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增强。
(二)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古人云:有高山必有深谷,有奇才必有怪癖。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感到学有余力,有的学生则感到难以消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如今的许多教学对象仍然是一位学生。例如,在课堂提问中,教师针对全班学生提同一个问题,尤其是提出的一些稍难问题,如果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作答,那会挫败他们的自我肯定感。在五年级教师教授新课“循环小数”,将循环小数的特征形象地表述完后,会要求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概述循环小数的含义。数学语言的组织训练是数学学习的难点,此时如果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组织定义,那会让他们感到手足无措,对定义的把握不全面、不深刻,影响他们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但如果我们先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对定义进行自我组织,由于把握较好,组织会较完善,接着再请较差学生组织语言叙述定义,那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布置作业中,教师针对全班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用统一的评价尺度评价不同程度的学生等等,都是把一位学生作为教学对象的表现。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其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解释,提出适当的要求,以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三)注重知识反馈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充分发挥小组长,小老师的作用,人人参与,及时把在小组讨论交流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地反馈出来,在学生没有提到的问题,或提出的问题不够全面时,教师应作以补充,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疑难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解决,也可以跨组解决,还可以师生共同来解决,只有在每个人真正投入进去,才会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能学生一遇到问题了教师就一股脑自己承包了,这样不仅没有帮学生解决问题,反而使我们的教学出现了知识不透彻的现象,老师不能一味的替学生解决问题,我们是起引导作用,要从侧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积极动脑的习惯。
(四)注重问题的归纳与知识的深化
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后,把他们的发现的,提出的问题,教师应作以总结归纳,要有条理,准确,可以让学生代表先发言,再请其他小组补充,更正,数学语言的组织是数学学习的难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达意思,准确,有条理的作以归纳,把学生把握不全面的,不深刻的,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也培养了学生在数学语言方面做到准确,精简的效果。
随着知识的不断加深,小学生的数学水平不能仅仅限于当前水平,我们应当适当的给学生拓宽知识面,让他们见识数学知识的广大博深,引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小学生对
数学的兴趣要靠我们老师们去激发,他们并不是生来就喜欢的,或许是在生活实际中看到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而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在学生们把基础夯实好了的基础上,教师就应该把他们的知识面拓宽。
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教学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与归宿,在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人人参与,保证学生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课堂中去。在今后教师也应该正确地认识生本教育,参透生本的基本理念,把生本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实际教学中去,这样小学数学课堂才会真正把学生看作自身发展的主体,把发展的主动性完全地交还给学生。
第四篇: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生本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郧西县土门镇茅坪中小学 陈朝香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是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以生命为本、以学生为本这是生本教育的基本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即以学生的好学为中心,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得少,学生学得多,才能使学生得以主动发展,激昂学生生命,挖掘学生潜能。
那么,如何将生本教育的理念渗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去,把文本的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强调教师“教”的设计,更应关注学生“学”的设计。学生毕竟是知识的“发现者”而非“接受者”。因此,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把学生当作重要的教育资源来开发。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学生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被激发的。努力营造良好的情境,培养了学生对文本的亲近感、认同感,更有利于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应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例如,《桂花雨》这篇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摇桂花”是本文的重点段。教学时,当学生读到“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到“我”摇桂花时的欢乐,一位老师创设了情境,边播放动态的课件,边笑着对着孩子们说:“孩子们,摇桂花多带劲呀!咱们也来摇一摇好吗?来,伸出我们的小手,尽情地摇吧。”孩子们一听都劲头十足,不禁伸出小手“摇”了起来。“哗啦啦,哗啦啦„„”老师鼓励孩子们:“这么点力气哪能摇下这桂花呀?快!再用劲!加油!”这下,孩子们真的放开胆子摇起来了。个个摇得摇头晃脑,小脸蛋红扑扑的,摇啊摇,孩子们咧嘴笑了。老师看时机成熟,问道:“孩子们,快抬头看哪!你都看到什么啦?”学生有的说:“我看到桂花飘落下来,好美!”有的说:“啊,桂花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就像一只只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也有的说:“老师,老师,我觉得我身上落满了桂花,成 了一个桂花仙子,还浑身散发着香气呢!”还有的迫不及待地叫起来:“老师,我觉得桂花还像个调皮的孩子,看,它还悄悄钻进了我的颈脖子,湿湿的,痒痒的!”
从孩子们美妙动听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都已沉浸于“摇花乐”中了,此时,他们都已经成了作家笔下的“我”了,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自身蕴涵的情趣因素进行充分开掘,并将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然被吸引、被陶醉,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作一些能够撞击学生心灵的“情趣化”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注重感悟,开启学生心灵
语文学习的课堂尤其强调读书内化,注重语感培养和整体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调动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等,去触摸语言材料的整体存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整体感知、感受、把握、体味、揣摩、领会、感悟,透过言语典范去感受言语现象,体验言语行为,领悟丰富内涵,增加文化底蕴。然而,多数孩子的思维总是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面,不能深入体会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难以触摸到语言文字的温度。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策略,引领学生感悟,体察学生微妙的情感变化,从而开启学生心灵。
比如,教学《珍珠鸟》一课,如何使学生能“真切地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谐、信赖的境界,并自然生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是感悟的难点。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感受人对鸟的喜爱之情,作者描写的是人鸟相亲的故事,感情的红线贯穿全篇。“‘我’为什么能够取得珍珠鸟的信赖?”让学生从细微之处感悟作者的一份真情。“真好!”独词成句,置于篇首,然后补上“真好”的内涵,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送来的珍珠鸟的满意之感,喜爱之情。在这种喜爱之情的驱动之下,作者为珍珠鸟精心营造舒适而温暖的巢,又在鸟巢之上加了一盆吊兰,垂挂的藤蔓覆盖着鸟巢,这简直成了珍珠鸟幽静而安全的绿色家园!如果不是作者对珍珠鸟情有独钟,怎能取得鸟儿的信赖? 对待老鸟尚且如此,关爱小鸟更是可想而知了。文中的“我”由听到小鸟“又尖细又娇嫩的鸣叫”开始,就与小鸟结下了不解之缘:小鸟出生了,忍不住拨开绿蔓察看,那可爱的模样让人 2 心生怜爱。尤其是小鸟渐渐长大了,会飞了,与“我”一天天接近了,“我”对小鸟的喜爱之情也与日俱增:让它喝“我”的茶,啄“我”的笔尖,甚至任由它啄“我”的手指,落在“我”的肩上,“我”都不去惊动它,更不驱赶它,还抚摸它的绒毛,为它停下工作„„ “我”对小鸟呵护有加,喜爱之情发自肺腑。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的细节之处体悟真情,不禁和文中的“我”一样爱上了珍珠鸟。
教学中,抓住一系列的动词:飞一落一站一撞一落一蹦一瞧一啄一趴„„引导学生感悟小鸟对“我”由远及近、由担心到放心、由亲近到信赖的进程,领悟人鸟亲密无间、彼此信赖的美好境界。老师在教学中始终让学生通过两条线索探究课文的内涵,感悟出“我”对珍珠鸟的宽容和喜爱,珍珠鸟的纯真和可爱,由事明理生情,体悟到“信赖”的价值和力量,使语文课堂充满着智慧与灵性,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的同时,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三、注意积累,发掘学生潜能。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充分发掘学生的记忆潜能,把外在的信息整体内化在自己的心理层面上,最后积淀于身心组织之中,形成综合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讲究诵读感悟,强调熟读成诵,不仅能增强学生语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学生的人格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所谓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积累了新鲜语汇、巧妙句式、优美语言,思维得到训练,记忆力不断提高。
譬如,《泉城》一课是要求全文背诵的,在教学时,可帮助学生积累关键字词,并通过个性化朗读体会感悟泉水的美丽,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珍珠泉:先抓住“在阳光的映射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这句话中的“忽~忽~”体会泉水的姿态变化万千,用动作体会“拎”字的精妙。然后通过阅读“泉水从地上往上涌,好象一串串珍珠。”中的“涌”体会泉水的连续不断,少而急。最后,让学生带着赞美之情读好这一段。而五龙潭,则由几股泉水“汇注”而成,所以抓住“汇注”一词,让学生给汇注换个词语,体会与珍珠泉的不同,水之多,从不同方向流入。黑虎泉则抓住“喷吐”一词,体会水势的大和猛,配合课件播放水声,让学生有更深切的感受。趵突泉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时在体会它大、清、美的特点时,3 抓住一个“冒”字,先展开想象,然后播放视频感受水多而缓,并引用一段老舍先生关于《趵突泉》的描写“泉太好了。泉池是差不多见方的,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通过课外拓展获得的语言材料让“冒”在学生心中越发清晰,最后在朗读中发自内心的赞美。当学生用朗读表现出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的不同特点后,背诵全文可谓水到渠成了。济南的名泉亦成为学生记忆中的一抹亮色了。
四、注重迁移,开启学生智慧。
迁移,就是让学生将已掌握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经常投入周转、得到运用,从而获得整体发展。《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解决简单问题。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提供语文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增长智慧和才干。
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教材提供给学生的实践机会。仍以第七册教材为例,比如,《老师,您好》文后第4题:你最喜欢这首诗里的哪些诗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说喜欢的诗句,是让学生积累以供日后迁移;联系生活实际谈理解,是迁移性说话练习。此外,在布置作业时可设计习题:写写赞美老师的成语、名言;文中把老师比作春蚕,我们还常把老师如何作比,学习仿写比喻句。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在旧识与新知间架起桥梁,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理解基础上的运用,是一种典型的迁移。对于这些形式的迁移性练习,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巧妙引导。
学生智慧的萌发、个性的发展需要适宜的土壤,需要充足的阳光,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激发学生潜能,增长学生智慧。将生本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去,将成为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和不断摸索的主题,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的舞台,飞扬起孩子们的笑脸,激荡着孩子们的情怀。新课标下语文生本课堂的初探
茅坪中小学 闻义坤
伴随着课改一路走来,从一知半解到实践领会,多少也有些感受与收获。“生本课堂”这一理念随之呼之欲出,已被我们广泛所接受,所推崇。怎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灵动的“生本课堂”呢?在此我想结合教育教学中的感悟,谈谈关于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生本课堂”的一点思考。
一、自主探究,挖掘潜能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自己的课堂;学生应逐渐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因此,“生态课堂”就应是崇尚自主的课堂。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充分地思考、感悟、体验、探究,讲求自主学习的效果,千万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走过场。请看我校林夏萍老师执教《太阳》中的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成为研究太阳的专家了,你想通过研究获得什么 知识?
生:太阳离地球有多远?太阳热度怎么样?太阳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太阳有多大?
师:好,你们就带着你们的问题去研究吧!请大家打开书本,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从字里行间发现并搜集最关心的信息,这就是对太阳进行假想研究。陆九渊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发现并提出问题是一种怀疑精神,是一种探究意识,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是开启智慧的钥匙。纵观这教学设计,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师生角色的变化:教师逐渐放下主宰者、权威者的架子,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学生也逐渐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只充当主持人的角色。这样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书忌耳传”“学贵自悟”。林老师就给了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走进文本,完成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走进作者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世界。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评价一节语文课,不是看你你用什么模式,而是要看这节课你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确定;学生的主体精神是否体现;学生的 5 主体意识是否显现;学生的主体活动过程是否优化;是否发掘了他们智慧的潜化,展示他的生命的活力?
二、多向互动,教学相长
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一贯是教师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因此,我们提倡“生本课堂”就应是多向互动的课堂教学,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互动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互相借鉴、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在合作的环境下,在共同营造的宽松自由、活泼愉快的氛围中,互相激发更多灵感,追求更多更新的创造,实现教与学的共振,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一位教师在执教《鸟的天堂》一文中在教学大榕树这一环节时,提问:如果你是一只从远方飞来的鸟儿,经过长途跋涉之后想找个地方安家会选择这儿吗?为什么?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了激烈地讨论,再各小组汇报。小组1:因为这里有这么大的榕树,还有许多树干。小组2:这里有许多鸟,都是好邻居。小组3:这里环境好,四面环水,榕树的占地面积非常大,非常茂盛,生命力旺盛。小组4:我们全组同学一起读。师:他们抓住关键语句,了解到这里的占地面积非常大,想怎么住就怎么住,非常舒服。小组5:我补充,文中的第十二自然段(读: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这句可以体会到这里不但没有危险,而且有时兴起还可以来一次免费的音乐会呢!
在这则案例中,老师以问题(会选择这儿安家吗?为什么?)为载体,以合作学习为形式,开展师生、生生多向互动。在多向互动中,师生、生生密切配合,教师抓住时机善于引导,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加之轻松平等的课堂气氛,人人各抒己见,思维更加活跃,答案也更丰富多彩,使其能力不断发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更好地走进了课文,走进了鸟的天堂。因此,笔者认为生本的语文课堂应是互动的课堂。
第一,生本互动。生本互动就是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的对话,即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去理解文本,去解读作品的内容,与作品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从中学到自己所需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第二,生生互动。生生互动就是学生之间就文本所进行的对话。首先,在生生互动中,每个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交往中最放松,不用担心说错,特别容易激活思维,为每个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其次,在互动中,学生可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和思维方法,这对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第三,师生互动。教师要能把自己与学生真正地平等起来,“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这样的课堂,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赏识与肯定,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双方积极的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以努力形成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策动力,引发情感体验的源动力,激起学生自主创新的推动力,从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情趣。
三、动态生成,富有创意
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而又个性的生命体。因此,教师无论备课如何周密,教学过程中难免会碰到种种“意外”。如果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独特理解视而不见,不能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转化为课堂生成的再利用资源,那就成不了好课。因此,笔者认为生本的语文课堂,教师就要注意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仔细聆听学生的每一句发言,每一个动作,聆听学生们每次交流,讨论,抓住有利于教学和学生培养的每个生成点,创造性地去运用它。
笔者清楚地记得自己在教学《燕子》一课的第三自然段时就感受到了“意外”的幸福。
师:我们从这一自然段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感受到?
生:我感受到了燕子的动作很轻巧,很灵敏;我从“斜”字体会到了燕子的动作很优美;我从“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了,感受到了燕子的速度真快;我从“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感受到燕子很可爱,也很顽皮。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燕子的确可爱,你看它的动作是那么的轻快、敏捷。(刚要准备进入下一环节时,我看到一个学生举起了手,又迅速放下,面露难色,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于是,我叫了他。)
生:老师,我觉得燕子是故意“沾了一下水面的”。燕子用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的小圆晕,那是告诉湖中的小鱼:春天来了。
(话音刚落,我不禁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同时,也暗自庆幸没有武断的打断他,而是给了他表达的机会。)
师:你的想法真独特,燕子还会告诉哪些小精灵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沉思片刻,纷纷举手。)
生:燕子还会告诉湖中的小虾:小虾弟弟,快浮上来看看呀,春天到了!生:燕子还会告诉成群结队的小蝌蚪:小蝌蚪,小蝌蚪,你们快快长大,春天多美丽呀!
生:„„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在我们的眼中燕子可不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燕子,它就是一只——
生:活泼可爱的小精灵;燕子就是一个春天的使者。„„
课堂上,学生常会跳出教师课前欲设的“规范化框架”,冷补丁来个“意外”。案例中,面对“燕子是故意沾了一下水面的。”我并没有一语否决或置之不理,而是抓住学生突发的答案,及时调整教学,将阅读引向深入。试问:如果一成不变地按照原计划,学生的回答会有如此的精彩吗?课堂会有如此的灵动吗?所以说,欲设与生成并非水火不容。教师只要随时把握课堂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让欲设和生成和谐相生,课堂教学就会高潮迭起、富有创意。
四、简明朴实,真切自然
当前的语文课堂为了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大量的非语文元素源源不断地涌进课堂,语文教学实在承担了太多的异样任务,肩负太多重大使命,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它的无法承受之重。崔峦老师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因此,笔者认为生本的语文课堂应实实在在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服务,尽可能地把对语文教学本体无益的东西去掉,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简明而扎实。
其一、流程安排要简化。教学过程简化,就是用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去取得教学实效,也就是要减少花样,简化环节,留给学生更多的读书、思考、讨论的时间,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理解到内化,最后学会表达运用,从而提高语文能力。其
二、教学手段要简便。当下有些语文课,过多地利用了现代教学手段,而放弃了语文“原生态”的最本质的教学方式。于是乎,我们的语文课就成了大杂烩。例如:一位教师执教《秋天的图画》,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秋天的各种资料。接着出示关于秋天的课件。忽而金黄的稻浪,学生大呼:“哇,秋天真美啊!”忽而火红的苹果,学生大呼:“秋天好美啊!”忽而黄澄澄的甜梨,学生又喊:“秋天太美了!”这样的课件使用喧宾夺主,影响了正常的语文学习。其实,语文是实打实的,就是要多读,多写。这话是朴素的真理,至理名言。学习语文,就应当充分遵循本民族语言的特点和学习规律。语文,就是要以语文的方式去学习。
其三、课堂提问要精简。当前的阅读教学,依然问题多多,教学的主要流程基本上是以教师的问题串起来的,大问题套着小问题;学生课堂上的主要生活方式,是在猜测问题的答案。课堂上,他们与静思默想基本“无缘”,和潜心会文近乎“绝交”。课堂是个常数,一旦教师提问的时间多了,学生独立思考读书的时间必定减少。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做文本的知音,就必须留出整块时间给学生。时间怎么留?当从减少提问开始,教师要尽可能提紧扣教学主目标,让孩子们通过与文本的充分对话、自主感悟之后才能回答的问题。只有这样,语文才能闪亮“因朴素而优雅”的面孔,语文课也因此而显得更加简约而扎实。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论是哪种方法,终须抓住一个关键定可大有作为,那就是“以生为本”。让生本课堂中拥有最灿烂的阳光,最清新的空气,最甘甜的泉水,孕育灵动的生命。
第五篇:生本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A
生本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清远日报新闻 时间: 2009年11月17日 来源: 清远日报
职教论坛
清远市职业技术学校 郑伟平
所谓生本教育,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实验在国內百多所中小学学校开展后产生巨大的效果和社会影响,引起了教育界的强烈回响。然而生本教育的管理理念跟传统教育的管理理念有所不同,如何将生本教育理念科学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这对于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以及成功实施生本教育都具很大的帮助。本人愿就此话题略抒己见。
一、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管理的主体
以前,每学期开学,我都会不厌其烦地大讲学校、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虽然三令五申,但始终有少数同学仍然置若罔闻,明知故犯。这到底为什么呢?我也曾为之困惑。后来尝试用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事实上,学生并非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只是没把这些规定放在心上,因为他们感觉到这些规定只是学校、老师强加给他们的,并不是他们内心真正认可的,所以不但不去认真贯彻,反而天生就有一种逆反、抵触心理。学生虽然是班级管理的客体,但同时也是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因此,班主任应把学生视为班级的主人,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自己工作的决策过程当中来,无论是制定规章,还是检查监督,都应让学生参与,使他们明确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具有主人翁的意识。
现在,每学期我都会让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让学生讨论:你认为班级中存在哪些违纪现象,该如何处理;你认为同学的哪些表现可以奖励,怎样奖励。实际上,最终形成的班级规章制度不但不会与学校的规章制度相违背,反而会比学校的更为严格,但经过学生的讨论而形成的班规,不仅对学生是个自我教育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这个班规是他们自己制定出来的,心理上就有种认同感。班规制定出来之后,还要让全班同学签名确认,用他们讨论出来并签了名的规章制度来要求他们时,我感到效果很好,从没出现学生对老师顶牛的情况。
一个班级,如果只靠管理者单枪匹马的“管理”,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班级就难以前进,管理者也就不可能有很高的工作效率。
二、学生自主性班级管理
对于班级工作,其实可用十六个字来概括:民主建班,以理制班,以人为本,自主管理。众所周知,战国时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其中的儒家和法家,一个推崇仁义,另一个则强调法制。而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正是采用了两者的结合。首先通过学生自荐上岗,竞选班干
部来培养民主气氛,在此基础上再实行充分的民主策略,在实施民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纪律意识,也就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从学生中来”,就是放手让学生集体讨论制定班级管理条例;“到学生中去”,就是让学生不断对照自己所定的条例来衡量检测自己,通过量化打分,来鞭策自己,从而不断进步。这一学期,我们还实行三区三制总控制。对于教室,实行“值日班长制”和“值日班干部”制相结合。通过值日班长制,让每位同学对一天的情况进行纪录,通过这一行为,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使人人都能走上讲台,人人都敢于走上讲台;在宿舍区,实行寝室长负责制。所谓总控制,就是在对这三区的检查中由每天的值日班干部作宏观的管理,从抽查、得分情况或值日班长的登记情况来对每一天进行量化打分,一周一统计,两周一表彰。正是这样的一套学生自己实施、自己监督、自己完善的班级管理体制,使我们班的班容班风在全校六七十个班级评比中周周名列前茅,更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所谓“以人为本,自主管理”,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许多事情,我总是尽量鼓励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做。当然,首先必须培养一支精明能干的班干部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点带面,良好的班风、学风才能迅速形成。
三、全面依靠学生,班主任要学会放手
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各科教师、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因素的协调者。班主任的工作就性
质而言,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对学生进行管理。然而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要创建一个“政治合格、成绩过硬、班风优良、纪律严明、团结有力”的优秀班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要具备强烈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外,具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也至关重要。那么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办法呢?在整个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有一点最大的体会就“以人为本,自主管理”。就是所有的事情,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当班主任就好比做父母,如果什么都是包办代替,那是培养不出成才的子女的,而应该是在民主地对待他们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从学生到校的第一天,我就让学生自己去领书、发书、自己排座、自己排队、自己选班委等,我从中发现了一些同学比较大胆,一些同学有组织协调能力。此后平时的很多活动比如班会、团支部会等都让学生自己主持。每次活动学生都是毛遂自荐,结果很多平时不出众的同学竟然做得很出色。凡有班级问题需要讨论时,我都鼓励每一位同学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经过持续的有目的的锻炼,我所带的班级学生的胆量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慢慢涌现出了许多人才。
四、将尊重学生的理念融入班级管理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天然禀赋及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给他们一个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高扬“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和尊严感,学生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广泛听取学生并及时采纳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当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到班主任的肯定并得以实施时,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就会得到进一步强化,这样可以使管理学生的方式从“控制型”转向“参与型”。班级一切活动都是学生形成集体主义观念的良好途径,让学生懂得辨别美丑善恶是非的道理,并把这种道理转化为植根于心灵的道德信念。在集体舆论健康的班级里,至少大多数学生的道德评价、是非判断与班主任是一致的。总而言之,渴望认同、渴望赏识,是每一个人深层的精神需要,赏识是个人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分,它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赏识”理念下的教育强调的是接纳、宽容、和谐和幸福。要给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让学生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确立做人的尊严与自信。真正有尊严的班主任,是那些懂得自尊与尊重学生的人。“生本教育”加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了学生集体荣誉感,教师此时应该顺势教育他们凡事尽力做到最好。于是大家一起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人人严格要求,骄人成绩自然也会接踵而来,比如频频地被评为“先进班集体”、“精神文明班级”等。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人的主动选择,使学生的才干、智慧、意志得到长足的发展。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与日常的班级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顺应教育改革的要求,适应青少年成长的需求,应该是我们今后为之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