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系统性的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如何系统性的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山东省高密市立新中学
赵娟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很多学生在应试作文太多的规矩之下逐渐丧失了话语权。新课程理念强调写作是一种情感表达的需要,但要更好的实现这一需要,既要多角度的观察生活,选择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又要在具体的行文中把握一个和谐的尺度,根据这一理念,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感,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系统性作文的。下面是自己三年来系统作文教学的一点成果,愿与各位同仁共享。
今天我们是在应试教育现实存在的背景下探索性的实施着语文新课程理念,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也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从传统作文指导中突围出来,但在各种写作技巧与理论铺天盖地砸来,在一千个老师产生一千种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学生的写作一直在自己的话语权之外流浪,学生越来越讨厌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步履艰难。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又能靠什么办法寻求突破呢?
一、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模式是“命题--作文--批改--讲评”,语文教师根据教材单元安排,重视写作技巧和写作规范的讲述,一篇成功的作文,教师总是头头是道的从审题、立意、构思、细节安排等从大到小提出相应的要求,学生在写作中发现总是难以达到教师认定的好文章的标准,不自觉中写作的兴趣消失了,应制文章出来了,但不能说教师的作文指导内容是错误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它是一种宏观战略上正确,微观策略上几乎无效的指导。试想,任何一篇好文章都是中心明确、立意深刻、语言流畅、构思巧妙的,它涵盖不了学生写作中的经验特殊性,无法给于学生具体到达好文章的路径,也就是说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更多只是一种外围的收效深为的理论指导,而没有进入写作操作层面的微观指导。
因为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指导太多,所以在新课程理念出台时,摒弃传统写作方式,倡导自由写作,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不指导或者尽量少指导成了许多语文老师尝试的新做法,大体操作方式是七、八年级的时候采用放羊式的写作,淡化问题,鼓励学生写随笔,九年级时根据《考试说明》讲述大量的应试作文技巧。这样的方式在开始之初确实解放了学生,一时间学生文章五花八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操作中会出现学生越来越觉得没有题材可写,并且写文章又成了负担,因为学生发现写的文章自己读起来都索然无味,丝毫没有写好文章后的成就感,为了鼓励学生坚持写作,教师下水作文、根据字数给评语、写作比赛等各种外部激励措施相继出台。总之,我们很多语文教师在尝试的自由写作等诸多方式仍旧未解决学生写作的内驱力问题,真正意义的写作是自己对所感兴趣的文字,或者生活中有感触的事件进行了一些思考,然后这些思考在情感宣泄下转化为文字的过程,换句话说写作是一种情感的表达需要,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用文字更加准确的表达需要的情感,这在目前的自由写作教学方式中依旧是个问题。
那么,在新课程标准里有没有给予解决这个问题的良方呢?先看看语文课程标准的实验稿针对7—9年级的学生提出的写作要求: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综合以上十条,我们可以看出,语文课程标准的实验稿对写作的要求实际上是从写作的高度、角度和尺度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它将写作是一种情感的表达、选择怎样的角度表达以及如何在具体表达中更加精确、生动联系在了一起,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写作理念指导自身的写作教学,在实践新课程写作理念中提升学生写作的内驱力。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突围
针对新课程理念提出的写作的高度、角度和尺度问题,在现实尝试中是先高度后尺度,还是先尺度后高度?在尝试中,我认同我国古人的写作理念,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即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首先是要他有勇气,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别人扶,这时候什么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毫无用处。
因此,在七年级阶段,我就着力培养学生“我手写我心”,说心里话,写放胆文,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只要敢想敢写就行,有没有写作意识、表达的恰当不恰当并不是评分的标准,唯一的标准就是自由表达、说真话、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一次、两次的放开,学生的文章样式多了起来,文字活泼了,言情、武侠、诗歌、议论文等等都出来了,虽然言情脱不了帅哥美女、奇缘善果;随笔满是牢骚、忧愁,缺乏基本规范和必要的理性,但他们喜欢这样编织编织梦想、发发牢骚、抒发下这个年龄所特有的多愁善感、孤芳自赏。当然对于某些真实的想法却不是正确的价值观,在评语中适当加以引导是必须的。在这一学年的作文教学中,具体的课堂形式的指导很少安排,就算安排也是侧重在打开学生的记忆,让原本模糊的记忆变得清晰、丰满甚至鲜活,打开后让学生有一种表达的欲望和言说的冲动,感受属于内心世界的真诚文字给于人的感动。在课外阅读方面,这一学期侧重在真情实感的美文阅读,让学生更好的领略到唯有真情才能感人。
经过一个学年的放胆文,学生在写作方面逐渐养成了写作内心真实感受的文章,但新的问题很快就出来了,一方面写作如果只是粗糙的再现内心的世界,虽然能够呈现一片大海,但缺乏春暖花开的丰盈和满足,真实却枯燥乏味,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应试中,这样真实呈现内心世界的文字并不能让学生得到一个稳定的高分,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学生很快会选择重新回到老路,或者出现平时写作与应试作文的分离,因此,在八年级,语文教师应该考虑让站在“真实”这一个写作至高点的学生转一转身子,从多个角度去领略天光云影的开阔,侧重在思维方面的突破。
说到写作思维训练,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思维,但八年级的学生不需要这些,他们需要的只是初步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在立意上多角度或者选择一个最新最适合的角度。反应在具体的课堂作文教学中则有《多角度立意作文教学》、《古文新意》、《写作与逆向思维》、《写作中叙述主体的选择》等等许多写作教学课堂,在这些课堂上以“思维”为纲,统帅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简单地说,就是指为了发展某种思维能力,写作教学中有哪些因素可以为之服务。而在更加开阔的领域里,阅读教学课堂上引导学生打破常规,从多方面寻求标新立异,发现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见解,比如在教授《蚊子和狮子》一课就可以让学生选择某个不同的角度说出自己的想法。接着,分析、摒弃错误的观点,综合、升华正确的思想,提高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在课外阅读方面,采用图书漂流等活动让八年级的学生阅读一些思想性比较强的文章,并进行摘抄和深度模仿,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相信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带学生在“真实”这一写作制高点上看到更遥远,更能表达内心世界。
等到八年级结束以后,九年级的学生面临的是中考这一最实际的压力,如何让自己的作文立意深刻,语言流畅生动,在应试中得高分便成了许多学生追求的目标,这个时候无论是课堂阅读教学还是具体的写作专题课堂教学都要指向考试作文,这一学年就要集中精力给学生讲述写作需要把握的尺度,纵向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合力安排内容的先后详略以及学会各种文体的写作。横向方面则是细节描写训练、象征手法运用、悬念手法运用等诸多方面技法的训练,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语文教师在九年级写作教学中形成一个写作教学序列,用细化的实例激活学生学些什么,使写作教学有的放矢。在九年级写作点评中应该加强细节的规范,互评互改作文,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一种良性的观察文字的意识,让学生养成“小心作文”的习惯,使文章朝深刻、精美的方向发展。
总之,在不同年级我们都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写作指导办法,不自由放任也不指导过多,一边阅读、一边训练,从宏观的空对空的理论走向微观的细节性具体操作,指引学生一步步的走出一条能悦赏思想和情感的风景线。从而让我们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在新课程条件下走出一条新的系统的道路。
第二篇:如何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摘要:作文一直以来都是师生头疼的教学内容。初中生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所以在写作过程中无法达到我们的预期,这是情有可原的。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及时鼓励,细心引导,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使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多读书,多思考,不断锤炼语言,提升文章质量,并扬长避短,多加实践和练习,开放作文评价体系,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对如何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对策
写作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写作水平的提高也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引导学生融入生活,体会生活,用心感悟,珍惜师与生间的每一次的心灵触动,鼓励学生的每一次灵感捕捉,给予学生信心,他们的写作水平会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逐渐提高。
一、切实地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对于写作不敢兴趣的学生而言,他们并无法从作文的创作中获得相应的乐趣,同时他们对作文也存在一定的恐惧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切实地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作文的题目。如本地有水库和梯田,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题目: 我爱家乡水库、梯田间的精彩发现、梯田景色等。这样的作文题目,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容易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也能够从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师要完善作文评价体系。当学生完成作文的写作,教师要认真地阅读和评改学生的作文,具体地分析学生作文的亮点。同时,语文教师还要提高自己的作文评价水平。一方面,教师要做到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作文的优点和缺点; 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评价话语来打动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具体分析中了解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所在,从而让学生对作文产生一种亲切感。
二、引导学生正确利用好作文参考书
针对学生普遍抄袭作文参考书的现状,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直面这个现象,并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好作文参考书。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直接指出学生所存在的这个问题,同时跟学生分析抄袭参考书的种种隐患。只有在这种循循诱导之下,学生才会感受到教师的用心良苦,同时用心倾听老师的分析,从中自主地认识到纯粹抄袭参考书的弊端。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使用作文参考书。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作文往往以记叙文为主。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引导班级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收集作文参考书的素材,然后在班级举办“作文参考书素材展”。一方面,学生能够在合作的氛围中拓展了素材的收集范围; 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掌握利用参考书的方法。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够改变直接抄袭参考书的习惯,还能够在“素材展”中获得更多的素材,收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三、广泛阅读,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第一,拓宽阅读面。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优秀作文选、科普读物等阅读材料,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从中学会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写作打好基础。
第二,摘抄整理。教师要让学生将课文中或在课外阅读时遇到的精彩片断、好词佳句、名人名言、成语故事及优秀文章等及时摘抄并进行分类整理,也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或感想,并能融会贯通,将其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专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专题阅读是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或文章要与语文教材的单元阅读、单元作文相协调,以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自由阅读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积累自己喜欢的写作素材,以便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作文水平。其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作文教学要联系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并让学生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表达真实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应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体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令人感动的人和事。这样,学生写作文时素材就会很丰富,能够有感而发,写出真情实感。生活中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只要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就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要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事事留心,时时注意,要明确观察对象,细致深入地观察,还要带着情感去观察,在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多动笔把自己的见闻和感想写下来,这样才能有感而发,文思泉涌,提高作文水平。
四、多一些片段,多写日记,练习随笔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写日记。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而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人生。在随笔里,我看到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也有到了学生因创作热情而引出的观察兴趣。不仅有话可写,而且更真实,更贴近生活,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总而言之,初中作文教学遇到了一定的困境,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作文教学给予更多的重视,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养成勤于阅读,并培养写作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贵在坚持,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 林桐山.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15(40).[2] 杜珍阳.谈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0).[3] 黄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4] 王友花.活用教材,提高写作水平[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第三篇:初中语文怎样进行有效教学
初中语文怎样进行有效教学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教学实践证明,很多时候是教师辛苦,学生痛苦,教学是低效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无奈与痛苦, 虽然有着“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干劲,可大多时候换来的是无奈的高耗低能!有时甚至后悔自己选择了教师职业,更后悔自己选择了当一名语文教师。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终于发现了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如果说,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使他的学生学得快,学到的知识多;使他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成绩;使他的学生乐于学习语文这门学科,情感上也愿意于亲近这位老师。那么,就可以肯定地说他的语文课堂教学是非常有效的。
基于以上的理解,我对语文的有效教学有以下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备好课。
没有目标就没有行动的方向,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度适宜,太高太低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严格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三者缺一不可。还要在兼顾整体的基础上注重因材施教。在课堂上要保证大多数学生能顺利掌握教学内容外,还要兼顾优等生和差等生,给他们额外制定有利于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既要学语文,又要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
过去,我们老师备课一向离不开教参,但是许多教参已经不适应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尤其是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许多标榜“新课标教学设计”的教学参考书,其出发点仍然是“教教材”,仍然是侧重教学的结果,而新课标侧重的是过程与方法,需要的是“用教材教”。另外要真正做到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速度、要效率,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保证教学知识含量多,教学密度大,做到丰富、多层而有效。在教学方法上,语文教师则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教学方式,分清轻重,向课堂要效率,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加快教学节奏,有严格的时间观念,做到精讲精练,点到为止。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
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管什么课都设计成“整体感知——选点读析——拓展迁移——评价运用”,千篇一律。学生会产生审美疲劳,严重影响了课堂的高效性。我认为组织课堂教学,要以所授“知识点”为线索,密切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温故”到“知新”,自然形成知识的迁移,可以采用单元的整体教学,也可以是比较教学,做到课堂的丰富多样。
新授课是学生由旧及新,接受新知识的载体,所以我们要以授“点”为主,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性。复习课更应该是以复习和巩固“点”为主,可以说是课堂效率的一个杀手锏。我尝试了这样的环节:考点解读——知识归纳——巩固反馈。在教师解读完考点之后,要让学生自由组建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自主地制作出知识点
第四篇:如何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指导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指导
清华中学 汪建华
作文难写,作文课难教,这是绝大多数中学生和中学语文教师的共同心声,也是当今中学作文教学的客观现状。作文教学一般从作文指导入手。为了省时、高效、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笔者在研究学生作文心理、分析学生知识差缺的基础上,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
首先,大量读写,学会积累。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感到“没有东西写”“无话可说,言之无物”。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只有正确地解决了材料问题,才谈得到写作技术问题。”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意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竭。”可见,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作文材料。教学时,我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通过大量的读写训练,帮助学生学会积累快速作文的材料。我要求学生每天都要看看报纸和电视新闻,了解、关心时事;坚持每天写日记,记下当天的重要事情和有关趣事,以备以后写作文时运用;要求学生每周至少阅读三篇课外读物,并要求学生分别用摘抄型、提纲型和感想型这三种方法做好读书笔记,为快速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勤练笔,每周进行一次小练笔训练,加强写作方法的巩固和写作素材的积累。
其次,注重横向与纵向的双向对比,让中学生在对比中产生成就感。
以前的语文教师注重作文的横向对比,忽视了中低层次的学生的心理感受,受表扬的每次都是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注重纵向对比评价,重视个体的进步性,要让学生跟自己以前的成绩相比较,让中低层次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让他们产生巨大的兴奋,作出惊人的努力。同时也证实了他们为超越自己所作出的努力。
再次,发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加以评赞。
语文教师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要通过认真发现,发掘学生作文中的优点、美点、智慧或其他某些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一种有利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个学生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们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发现学生身上的火花,发掘作文中的积极因素,哪怕只有一个句子写得有特色,也值得特别指点出来加以肯定。教师对学生给予赞同和赞许,既肯定了学生的长处,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只要我们用“放大镜”来寻找孩子们作文中的优点,给予他们良好的心理暗示,相信他们的作文水平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修改作文。
作文不光要引导学生会写文章,更要会改文章。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教师的评语“评”出来的。“文不厌改”,文章落成后,可冷却一段时间后再来审视其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对不理想的要进行调整和修改。文章的修改就是要努力消灭错别字以及错用的标点符号,逐步做到语言准确、规范、简明、扼要、连贯、得体。
为了达到上面的要求,教师首先要讲中外著名作家修改作文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自我修改作文的必要性。如王安石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改了十多次才定下来;鲁迅毫不可惜地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列夫托尔斯泰为《生活的道路》所写的序言,竞有105种稿本„„名家写作尚需再三修改,所以我们学生就更应该多加修改。
接下来给学生讲理论、举例子,分析名家对自己作品深思熟虑、字斟句酌的修改,以此说明作文修改的重要性以及作文修改的方法,让学生懂得改什么,为什么改,怎么改。如利用教材中《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最初用了20多个例子,但最后只选用了最为生动的三个例子。事实告诉我们: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也会是突出的。如分析《藤野先生》与《鲁迅稿选集》中相应几段的语言:
初稿: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却也像绯红的轻云,但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定稿:„„但花下也不缺了成群结队的人“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初稿: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定稿: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上面的修改极大地增强了叙述性文学语言的鲜明性,给人深刻而清晰的印象,“花下”与前面“樱花烂熳”合拍照应;“成群结队”道出了“清留学生”的醉生梦死;“用了缓慢而很能用顿挫的声调”栩栩如生地刻画出藤野先生的语态,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些文字又与篇末的“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相照应。
在学生理解了作文批改的重要性、修改方法之后,我就具体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的修改,教会学生作文修改中首先要注意立意,然后修改句子,可有可无的话不能要,最后看标点符号的应用是否准确。如一位学生在看望生病同学后,写了一篇感人的文章,但在天气和环境描写中不能表现文章的主题,我给他讲后,他把天气改成下着小雨,好像带有一点寂寞和伤感,环境也突出医院的安静,写出后的文章突出了同学之间那纯真的感情。
作文教学应该打破旧模式,大胆改革,积极创新。创新是作文教学的生命,创新需要勇气,需要智慧,需要激情,更需要解放思想。因而,语文教师应着眼课堂教学,抓住课堂主阵地,还自由于学生,开放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能力,锻炼思维,在乐趣中增进知识,巩固基础;让学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创造性地进行写作训练,实现作文教学的最优化。
第五篇:初中语文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范文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我国目前全面推行了新课程改革,以教育推动国家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的有效性是现在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我简要论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方法的思考。
一、对有效教学的认识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标准提出来的,旨在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的理念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更加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全面发展,关注教学的效益问题,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即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它的重点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讲究科学思维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的教育处在转型阶段,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师生双方存在不少矛盾,师生关系比较僵化。通常是教师处在领导者、监督者的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领导者、被监督者的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但是,师生因升学压力的存在都不敢懈怠。因而,适用于小学阶段的抄、默、背、考,在初中课堂教学中仍在使用,这是返璞归真还是历史的倒退,是教育的幸事还是悲哀?大量调查研究表明: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的基本技能。但是,对于开放性的问题,反复练习并没有显著的效果,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显然,适用于小学阶段的抄、默、背、考的教学方式不是有效教学。教育提倡改革,而教学方法更需要进行规范和创新,必须做到有效,切不可做无用功。
二、采取合理方式,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的需求心理能激起他对某个事物的强烈兴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采用一些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强烈的语文阅读兴趣。如(1)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一种督促学生进行综合阅读的有效方式。我要求学生每周起码阅读三篇课外文章,并且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填写好综合阅读卡。此卡中我设置了以下内容:文章题目、作者、主要人物及性格特点、佳句摘抄、佳句创造、读书感言。这样的综合阅读卡既有利于教师进行阅读检查,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综合阅读卡是评价学生综合阅读的有效依据。(2)读书报告会。一学期内,可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举行学生读书报告会,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学生读书报告会先在学习小组内进行,然后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报告自己的读书情况,并评出“读书能手”。评选条件如下:有自己的读书清单,有自己的读书收获,有今后的阅读打算。(3)专题性阅读。围绕一个专题,收集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这种阅读便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某个问题,更有利于学生阅读交流,更有利于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
三、精心设计师生间的对话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让学生有“大量的语文实践”的机会,就必须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精心设计、创新设计,加强师生的对话交流。什么是对话?所谓对话,是对话主体在彼此交往过程中认知、情感、态度及价值等方面进行交流与碰撞、沟通与合作、激发与感染的过程,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协作、相互共生、相互促进的过程,是对话双方从各自的经验出发实现的一种认知视界的融合。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对话,让学生实现对文本的自我理解与感悟;通过对话,让学生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通过对话,让学生身心感到愉悦,产生道德人格上的净化提升、知识文化上的拓展深化、情感体验上的感染升华。
师生对话中,教师以宽容、博大的心顺势力导,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的情感之门就会向你敞开。教师要做学生的忠实听众,认真地倾听他们,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如痴如醉地交流、探究。教师始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加以点评。教师通过认真倾听,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发现学生的疑惑,发现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自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并决定需要补充哪些知识,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体会到阅读的精神享受。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与精神世界。任何阅读都不可能是“清白的阅读”,都必然加进阅读者自己的“前理解”(理解前的理解),这就使读者们理解到的文本意义不可能一样,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便是这个道理。对于某些问题,我们不能要求学生的答案一致,而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到。教师要鼓励学生求同存异,大胆思维,让学生在众多可能的假设中萌生新的想法,给他们广阔的可以放飞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分析问题,养成求异创新的思维习惯。
四、提供训练的空间,锻炼学生阅读能力
有了明确的教学理念,接下来教师就需要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没有计划盲目地进行训练是不能保证学生说话能力有效提高的,那样的训练就变得形式化且毫无意义。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学的方法应该随之改革和创新,教师应该从讲台上走下来,把课堂让给学生,为学生提供锻炼说话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这样,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训练中,就促进了说话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作为学生锻炼活动中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锻炼和提高,这样的教学方式省时又高效。例如,在学习一些选读课文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当一次老师,为其他学生讲一堂课。
教师可先增强学生读的能力,指导学生对课文、故事或演讲稿等文字素材进行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的吐字、停顿、语调、重音及表情等,使学生经常锻炼眼、脑、口,逐渐符合说的基本要求,再循序渐进地练习说话。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一段不连贯的语句,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一句连贯的语句将其表达出来;阅读一段文字然后对大家讲述一下它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信息;即兴为大家讲一段故事、说一个笑话等,或者要求学生多背一些好的散文、诗句等,让学生尽量使用长句去表达,继而熟能生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师不管采取怎样的形式与方法,目的都是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参与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摸索和探求适合学生提高听课效率的策略,才能真正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