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营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如何营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越是到了高年级越是“不喜欢”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来呢?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总是有人认为学不学对考试成绩影响无所谓呢?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初中的语文课堂的效率太低了,以至于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效率,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改变人们对语文课的认识呢?我想就应该在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上下功夫。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要有改革创新意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积极变革教学两种方式,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语文借助细腻而生动的语言,丰富而真挚的情感,深厚而独特的人文,博大而深邃的哲理浸透着学生的心田。那一幅幅如美的画卷,一件件如珍的精品,要求教师以一个优秀的导游员,一位出色的住持人的身份,引领着学生去读、问、试、品。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营造出和谐的氛围、高效的课堂呢?
一、教师要有革新意识
教师要有改革创新的意识,树立体现课改精神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要有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要有较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技能;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要有美好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要有一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要有博采众长、虚怀若谷的高尚品格,要有善于思考、奋发进取的创新意识,要有善于总结经验、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进取精神。总之,要构建一个“好课堂”,首先就要锻造锤炼出一个“好老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人为本,教师尤先。因为“好老师”是“好课堂”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思想认识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教学技能提升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并不是要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在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业务素质,提升教学技能水平,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快速实现“角色转变”,快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生力军和主力军。自从尝试读、问、试、品教学法之后,我就不断尝试着自己角色的转变,在学生面前渐渐放下师道尊严的师者风范,而是在课堂上真正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在课下做学生真正的朋友、知心人,和学生亲切地谈思想,真诚地说生活,效果明显。
二、教给阅读方法,训练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的效率。
教师应该适时地分类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有效的阅读指导。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在阅读中积累阅读技巧,针对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进行问题的解答。无论哪种题材和体裁,都要特别留意文章或段落开头: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的词语和句子;要注意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的词语和句子。也要注意文章结尾: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画龙点睛的词语和句子。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词语往往是理解文章抓住文章主题的突破口,是解答问题的关键之所在。阅读既有深度,又要有广度和速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的效率。因此要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如泛读法:即广泛阅读;精读法:熟读而精思;通读法: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跳读法:跳跃式的读书方法;速读法:快速阅读;略读法: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还有再读、写读、序例读、选读法等。其中精读、略读、快读是现代阅读必须谙熟兼备的综合技巧。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同时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好习惯能造就人,学习语言的好习惯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应注重语文习惯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要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启发学生爱读书、多读书,使学生体验到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同时还要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阅读比赛等活动。其次,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会阅读时在书上勾点圈画等批注的使用方法,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最后,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更是离不开工具书。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细微处人手,要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有周密的考虑和科学的安排,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和发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有耐心和恒心,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四、变革教学两种方式
1、教学方式创新。新课程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现代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要保护好学生在探求新知过程中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因此教学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2、学习方式革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要贯彻好这一基本理念,就必须真正明确它们的内涵。第一,自主。即主动,要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语文课程课标》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中的作品和价值只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第二,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针对这种情况,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都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第三,探究。就是要求善于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同样语文的探究性学习,要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社会调查、现场观察、采访人物、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在教学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将全班学生分为六个小组,分别绘制出“朝、暮、春、夏、秋、冬”六幅图画,并且配上自己优美的文字解说。于是,同学们充分发挥主体性,积极的投身于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经过他们的集体构思后,各自发挥特长,有的绘声绘色地说着,有的聚精会神的画着,有的神采飞扬的写着,无不沉浸在艺术的创作中。二十分钟后,作品进入展示阶段,欣赏着一幅幅神韵丰厚的画面,倾听着一句句悦耳动听的描绘,我们仿佛栖身于大自然的诗意中,浸润在花香鸟语中,徜徉在艺术的旅行中,真可谓妙矣!
五、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高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课件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境,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多媒体教学进入语文教学活动只是起辅助作用,应遵循“辅助”性原则、适当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时,结合文本内容,上网查找苏州园林的图片。课堂上,我们遨游在苏州园林的美景图中,不知不觉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美如西子的气息,真不愧为苏州园林的一次旅行。
总之,构建和谐、高效的初中语文“好课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开放课堂,群体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和谐,环境宽松;自主参与,个性发展;合作探究,提高智能;和谐发展,提高效益。2012、10、11
第二篇:如何营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如何营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朱市一中
李海波
语文借助细腻而生动的语言,丰富而真挚的情感,深厚而独特的人文,博大而深邃的哲理浸透着学生的心田。那一幅幅如美的画卷,一件件如珍的精品,要求教师以一个优秀的导游员,一位出色的住持人的身份,引领着学生去欣赏、去解读、去品味、去揣摩、去感悟。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营造出和谐的氛围、高效的课堂呢?
一、教师要有革新意识
教师要有改革创新的意识,树立体现课改精神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要有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要有较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技能;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要有美好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要有一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要有博采众长、虚怀若谷的高尚品格,要有善于思考、奋发进取的创新意识,要有善于总结经验、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进取精神。总之,要构建一个“好课堂”,首先就要锻造锤炼出一个“好老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人为本,教师尤先。因为“好老师”是“好课堂”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思想认识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教学技能提升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并不是要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在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业务素质,提升教学技能水平,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快速实现“角色转变”,快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自从新课程培训之后,我就不断尝试着自己角色的转变,在学生面前渐渐放下师道尊严的师者风范,而是在课堂上真正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在课下做学生真正的朋友、知心人,和学生亲切地谈思想,真诚地说生活,效果明显。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 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深有感触地总结说:“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圣人孔子曾根据自己的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寓教于乐”的教法。当代有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在学生入校开始就要求学生写日记,并规定题目为《学习是一种乐趣》,这种日记学生要从之一写到之九十九。其目的无疑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自然而然地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之能够保持下去。多年的事实证明魏书生取得了成功,其辉煌的教学成果全国瞩目。上海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则与此稍有不同,她上课总是满面春风充满激情,使学生如沐春风,既学到知识又乐趣无穷,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她的教学效果也是举国公认的。这些事实再次证明,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的潜能、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在教学《苏州园林》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生在世,不去苏杭游览实为一大憾事。同学们,今天,咱们就带上自己的好心情去“如在图画中”的苏州园林走一遭,欣赏一番她的 “庐山真面目”。于是,同学们兴致盎然地进入了这一课的学习之中。
三、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课堂改革重点强调课堂氛围,师生的互动也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果。教育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情感实体交往的过程,只有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才能产生共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很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发现者。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产生“安全感”并学会开放自己,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合作讨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鼓励创新、尊重分歧,尤其注意营造一种热烈踊跃的课堂气氛,这才符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一定会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可以说,这样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与灵魂提升的沃土。
瞧!同学们几个人一组在那里说着、写着、辩论着、微笑着,老师在其中徘徊着、指导着、点拨着。这难道不是和谐、宽松语文课堂的一个剪影吗?
四、变革教学两种方式
1、教学方式创新。新课程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现代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要保护好学生在探求新知过程中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因此教学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2、学习方式革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要贯彻好这一基本理念,就必须真正明确它们的内涵。第一,自主。即主动,要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语文课程课标》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中的作品和价值只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第二,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针对这种情况,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都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第三,探究。就是要求善于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同样语文的探究性学习,要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社会调查、现场观察、采访人物、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在教学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将全班学生分为六个小组,分别绘制出“朝、暮、春、夏、秋、冬”六幅图画,并且配上自己优美的文字解说。于是,同学们充分发挥主体性,积极的投身于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经过他们的集体构思后,各自发挥特长,有的绘声绘色地说着,有的聚精会神的画着,有的神采飞扬的写着,无不沉浸在艺术的创作中。二十分钟后,作品进入展示阶段,欣赏着一幅幅神韵丰厚的画面,倾听着一句句悦耳动听的描绘,我们仿佛栖身于大自然的诗意中,浸润在花香鸟语中,徜徉在艺术的旅行中,真可谓妙矣!
五、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高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课件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境,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多媒体教学进入语文教学活动只是起辅助作用,应遵循“辅助”性原则、适当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时,结合文本内容,上网查找苏州园林的图片。课堂上,我们遨游在苏州园林的美景图中,不知不觉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美如西子的气息,真不愧为苏州园林的一次旅行。
总之,构建和谐、高效的初中语文“好课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开放课堂,群体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和谐,环境宽松;自主参与,个性发展;合作探究,提高智能;和谐发展,提高效益。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如何营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如何营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摘要:语文是一门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借助细腻而生动的语言,丰富而真挚的情感,深厚而独特的人文,博大而深邃的哲理浸透着学生的心田。那一幅幅如美的画卷,一件件如珍的精品,要求教师以一个优秀的导游员,一位出色的住持人的身份,引领着学生去欣赏、去解读、去品味、去揣摩、去感悟。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营造出和谐的氛围、高效的课堂呢?
关键词:真挚的情感 营造 氛围 高效
一、教师要有革新意识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教书育人,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石,教师的责任十分的重大。教师在当今的历史的新时期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正是这样教师必须具备革新的意识,要有进行课改的思想理念;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要有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要有较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技能;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要有美好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要有一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要有博采众长、虚怀若谷的高尚品格,要有善于思考、奋发进取的创新意识,要有善于总结经验、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进取精神。总之,要构建一个“好课堂”,首先就要锻造锤炼出一个“好老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人为本,教师尤先。因为“好老师”是“好课堂”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思想认识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教学技能提升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并不是要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在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业务素质,提升教学技能水平,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快速实现“角色转变”,快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新的教学理念的灌输与培训,在我的意识中不断的尝试各种去看待问题,更多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教学,老师是传授知识的先知,真正的关心爱抚接近学生才会有很好的效果,此外,课下一定要更多的与学生交流沟通,学生的心里才会从心里没有那种距离感,有利于师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各个机构所推出的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其实归根结底就要使学生不是被动的承受压力的学习,而是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尤其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课上应该不断的运用各种方式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学生的对于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学生对于课本以及内容的感觉会发自内心的改变,会从之前的枯燥无味的厌烦感中走出来,更多的是对于教学的真切的喜爱。学生在产生浓厚的语文兴趣的时候就会更多的思考问题看待问题,对于问题的深度会上个台阶。是的,这个时候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有很大的促进,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深有感触地总结说:“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圣人孔子曾根据自己的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寓教于乐”的教法。当代有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在学生入校开始就要求学生写日记,并规定题目为《学习是一种乐趣》,这种日记学生要从之一写到之九十九。其目的无疑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自然而然地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之能够保持下去。多年的事实证明魏书生取得了成功,其辉煌的教学成果全国瞩目。上海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则与此稍有不同,她上课总是满面春风充满激情,使学生如沐春风,既学到知识又乐趣无穷,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她的教学效果也是举国公认的。这些事实再次证明,教师的工作有时是催 1 化剂,老师如果能够很好的调动好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兴趣爱好,就会不断地开发学生们的潜能,与此同时促进我们教师不断地改革不断地适应学生新时期的需求,对于师生之间是互惠的一件事情。
三、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课堂的改革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上演,每天都在发生,放眼课改的各个组成部分有一个环节是十分的关键,那就是课堂氛围的营造。一个好的课堂气氛是师生之间共同营造的,对于课堂是我们现阶段进行传道解惑最主要的途径。课堂上老师需要了解学生们的感受,指导学生们的学习知道学生所需要的,学生呢要知道自己学习的方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发现者。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产生“安全感”并学会开放自己,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合作讨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鼓励创新、尊重分歧,尤其注意营造一种热烈踊跃的课堂气氛,这才符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一定会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可以说,这样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与灵魂提升的沃土。
课堂的气氛对于教学来说十分重要,一个良好的氛围能够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生们也会感觉没有压抑很舒适的感觉,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会更加的融洽,对于教学质量才会更上个台阶。
四、变革教学两种方式
1、教学方式创新。改革是必然,也越来越认识到一点学生才是主体,当代的教学越来越围绕着学生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进行的,不断地培养学生们的学习的兴趣爱好,对于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因此教学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2、学习方式革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要贯彻好这一基本理念,就必须真正明确它们的内涵。第一,自主。即主动,要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语文课程课标》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中的作品和价值只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第二,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们的思想感悟和领会,同一篇文章,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认知能力,对文章的理解程度都会不同。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读一篇红楼梦,建筑学家们关注的是亭台楼阁、美食家关注的煎炒烹炸。因此,需要学生们进行必要的思想交流,相互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这一教学的思想正与我校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相吻合,学生们能够进行充分的思想交流。第三,探究。就是要求善于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同样语文的探究性学习,要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社会调查、现场观察、采访人物、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五、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对于传统的板书教学是一项突破。尤其对于语文这种追求韵律美、图画美、2 境界美的学科,多媒体的利用。例如,我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正值深秋,学生们没有办法去亲身感受春的生机,因此,我一边引导学生们去回忆每一个春天的独特感受,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播放班得瑞的《清晨》,让学生们多种方式的朗读。小组读、齐读、单人展示朗读等,最终一边朗读,一边欣赏多媒体图画和flash动画。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又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但多媒体教学进入语文教学活动只是起辅助作用,应遵循“辅助”性原则、适当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时,结合文本内容,上网查找苏州园林的图片。课堂上,我们遨游在苏州园林的美景图中,不知不觉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美如西子的气息,真不愧为苏州园林的一次旅行。
总结:初中的教育对于学生的求学生涯乃至整个的整个的人生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作为一教名育工作者真的感觉责任重大,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对于开展落实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简单的总结为: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开放课堂,群体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和谐,环境宽松;自主参与,个性发展;合作探究,提高智能;和谐发展,提高效益。
第四篇:如何营造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的三面镜子
摘 要: 如何营造高效课堂,这固然是一个不小的话题,但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我必须要面对的话题。纵然不能一步登天,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思考,阅读,分析和学习能明确方向,充分实现课堂的价值,提高课堂实效。本文要阐述的是实现高效课堂所需的三面镜子——中国传统、西方理论和自身实践。借此寻找出路!
关键词: 中国传统
西方理论
自身实践
如何理解“高效课堂”?我看可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狭义的理解,即老师在四十分钟里面,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把要讲的内容讲完了,把要做的练习做完了,学生要做的笔记也写得满满的了。总而言之,应付考试绰绰有余。另一种的理解是以“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为原则,能彰显教育本色、能真正提高学生素养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它有自己的节奏,热烈而非浮躁,苦思冥想而非死气沉沉,每双眼睛闪烁的是智慧的光,是灵动的光。如此的课堂都是我们心所向往的,然而这作为一个理想,并非能轻易实现。让我们张开眼睛,借鉴中国传统、西方理论和自身实践三面镜子,看是否有所发现,可否取长补短。
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怎样的呢?勤诵、好读、巧对、多写,这几个词大概能归纳。这看似简单易懂的模式,但只要细细思考品味,我们会发现其中还是有不少精华的。所以我们怎能随意丢弃呢?中国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与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的先祖非常重视诵读。特别是一些经典,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性的书籍。这是起步阶段,待识字量足够时便开始诵读四书五经了。古人曾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宋代文豪苏轼认为:“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小时候也曾多次听老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为熟读并背诵经典可以让学生“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积累语汇,了解市井百态,甚至感受文章的气势、节奏,培养语感和审美鉴赏能力,掌握文章的谋篇构思技巧。然而,现状又是如何呢?大部分学生,甚至老师都有一个观念,背书是为了考试,背书是为了填空时不要失分。许多人诵读就像报“流水账”,没有一点美感,只要字没读错音就算过关。这样的诵读是毫无价值的,是难以真正积累下来的。这种现象与教学评价考查的方式有关,也与社会的价值取向有很大关联。无论如何,我们作为师表应该做出正确引导,让诵读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提高学生能力。当今的语文课堂主要是阅读教学,阅读能力是学生自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古人也是非常看重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并非夸夸其谈,常言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识音。”提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的欧阳修不是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吗?现在的学生阅读量,阅读的经典太少,有几个爱读书的也都是爱看一些漫画,搞笑之类的书籍,还有一些所谓的“校园小说”。更加上平时学业较重,所以更难有阅读名篇的时间和兴趣了。有不少学生甚至连语文书上的课文都顾不上一读,实在可悲。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花在老师的讲解上的,有不少学生连课文内容都不清楚就匆匆记下了老师的“答案”。这样的的阅读教学有多大的实效。我们应该知道,课堂上重要的不是老师教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学了多少真正有用的东西。解决的办法除了老师适当安排讲与读的时间之外,还需引导学生理解阅读之法。朱熹曾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读书之法的精髓。今天的学生缺少的是“用心”二字,只有用心读才有独到的见解,才有引人思考的问题,才有独特的感受和有趣的发现。这是老师不能代办的,他必须经历这个过程,才有话可说,有情可述。我们更不能舍本求末,为了“节省”时间,跳过这个过程,到头来“欲速而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课堂的高效就会变成“搞笑”了。现在再看看“多写”。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古代写的机会是很多的,现在科技进步,直接说就可以了,“写”似乎可以退居二线了。但“说”能否代替“写”呢?“说”,大多情形下只是简单的口语,对小学生来讲,说比写简单多了,也随意多了。因为说在布局谋篇,在遣词造句等方面似乎都没有太严格的要求,老师也不会像改作文一样“精批细改”,更何况写还得认字,不认字只能说而不会写,眼高手低,这又是写的一个“麻烦”。“多写”真的只是一件苦差事吗?非也!在我教的班级里经常写的学生语文素质普遍都不错,她们往往喜欢在书上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我建议每位学生开设一个随笔本随时记录下身边的人和事或一时的感悟前,她们早就这样做了!但大多数人还没有这样的意识或行动,所以在课堂上也可制造更多写的机会,以此训练学生写的能力,使他们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鲁迅先生也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为什么要多写?因为“多写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读来的熟悉,必须通过自己的笔才能明朗、巩固,成为熟练。另一方面,写不只是随着思路走,还是整理思路的过程,必须常写,内容才可以精粹,更有条理”。
传统的教学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但也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这方面,西方的一些教育理论可以补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我们必须再三明确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有感情,有思想的人。我们在课堂上务必顾及学生的感受,留意其心理变化规律。首先我们不要做一个唠叨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曾作出尖锐的批评:唠叨“是一种教师以不仅是浪费时间而且增长学生淡漠与消极的情绪的管理课堂的趋向。这种教学行为在课堂里流行,学生的趋向是对真正重要的学习失去兴趣,在教师过多统治的条件下,大多数学生必须学习如何遵从、听命和按照指示办事,但他们很少可能学会解决问题的启发式的方法或是将概念的技巧应用到课堂以外的情境中去。”由此可见,唠叨的老师往往好心办坏事。诚然每个老师的风格或许会不同,但唠叨绝非其中一种。现在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对语文,对老师,对课堂的冷漠,或许有一部分原因是老师对他们的冷嘲热讽对课文的一知半解,所以无论对学生,对文本我们都必须懂得尊重,相信最终我们也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参考文献: 林格伦.《课堂教育心理学》
第五篇: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心得
开展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沙河二中
王春生
我们正处于课改的时代,一个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时代。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新课改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如何以简化的教学环节,简单的教学方法,实现高效的教学效果呢?分以下几点谈谈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高效课堂教学给我的印象
(一)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学生不认路,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而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可以说,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他们自觉主动的行为,预习、展示、反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1、预习课中,我要学习什么、了解、掌握哪些知识点,每个人都各不相同却都心中有数。学生们积极地看他们的笔记,找出不会的知识点,遇到的问题先自己去解决,解决不了的找小组长。小组中解决不了的再写在黑板上,全体想办法或老师来解决。
2、展示课中,每个学生将自己负责讲解的知识点以自己设计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上,知识结构清晰,重点突出;讲解时过渡自然,表达清晰,这节课中学生们不仅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知识水平也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老师很少讲话,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做一下点拨启发。当然老师在课前会提出要求,如展示时学生必须脱离课本。可以说这节课中学生各种形式的展示与点评都闪烁着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智慧。
在两面都是黑板的教室里,找不到老师的影子,老师只是在“不启,不懂,不发”的关键时刻出现。这些做法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主体性,真正做到了学为主体。这些也都有利的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真正是“我要学。”我想如果我们能长期坚持这种做法,那么在学生们离开了这所学校后,不管在哪里学习,他们也都知道自己今后怎样学习,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二)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通过愉悦的课堂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注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
(三)用欣赏的眼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如何调动起来的?是不是有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去影响,感染学生呢?这也是我最期望得到答复的问题。在这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从人格上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虽然简单,却正中要害,倒出了教育教学的真谛。教师不岐视每一个差生,让后进生本已自卑的心灵得到安慰。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倾向于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得到充分尊重了,学生都有了学习自信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那一切的成功就不在话下了。再有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例如划分学习小组,小组长每天负责检查各同学的预习情况和学习掌握情况,使每天所学的知识都能及时巩固。
二、我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今后我要取高效课堂的语文教学之长,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特色。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做到:
1、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预习不充分的课不上。在学生预习的同时,我应给他们明确的目标,让学生自行建够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2、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语文课堂自主和谐。课堂教学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课堂的质量也决定着语文学习的质量,因此,我们要敢于创新、勇于改革、精心设计、潜心研究。不要通篇讲、满堂灌。而应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重中之重,这样既与教材相联系,还融入了社会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课堂表演最能激活课堂的生命力。”
3、开放课堂,自主学习。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动起来——身动、心动、神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展开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让学生养成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的学习能力。让课堂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动,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
4、教学要面向全体。以往教学只注重面向好生、中等生,忽略差生。在今后教学中,利用学生合作学习机会,让学生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使之成为小老师,形成“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好生带动中等生,中等生带动差生,生生动起来的浓厚学习氛围。
高效课堂的成功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就要把课堂让给学生,让智慧的灵光在互动中闪烁,让思维的火花在启迪中并溅,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进而创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2013年9月